心理学形成性考核答案_第1页
心理学形成性考核答案_第2页
心理学形成性考核答案_第3页
心理学形成性考核答案_第4页
心理学形成性考核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心理学形成性考核答案·

一、⒈亚里士多德······

⒉冯特⒊心理现象及其规律⒋心理过程、个性心理⒌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⒍心理特征⒎个性倾向性⒏

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神经元、神经细胞⒐

反射⒑

指向性、集中性⒒

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倾向性⒓

脑、脑⒔

客观现实⒕

社会生活实践的⒖

能16.

目的性、意志努力的程度17.

有意后注意18.

2019.

个别属性20.分析器21.机体觉22.反、小23.暗适应24.错觉二、⒈

D

C⒊

C

B

B

C⒎

A

B

A

ABD

B

三、⒈√⒉√⒊×⒋×⒌×⒍×⒎×⒏√⒐×⒑×⒒×⒓√··

四、名词解释··

⒈ 心理过程:心理活动过程有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认识过程又有感觉与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P2

)2.条件反射:是后天形成的、经过学习才会的反射。它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一种暂时神经联系,是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P25·

3.注意:是意识的选择性活动。意识的选择性活动具体地表现为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与集中。P33·4.注意的转移:就是根据需要,主动而及时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者在同一活动中由一种操作过渡到另一种操作。P45·

分心:指的是人的心理活动在必要的时间内不能充分地指向与集中,或者完全离开与当前应当指向和集中的事物,而转移到无关的事物上去的心理现象。P52·5.感觉:就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P58··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各种不同属性、各个不同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反映。P596.差别感受性:就是刚刚能察觉出两个同类刺激之间最小差异的能力。P70·

五、简答问题··

1. 答:操作性条件反射与经典性条件反射的主要差别在于:⑴在经典性条件反射中,机体是被动强化的,在操作性条件反射中,机体主动操作才能得到强化;⑵在经 典性条件反射中,机体的道德反应是不随意的,在操作性条件反射中,机体的反应是能控制的、随意的行为。(

P27

)2.

答:少年期学生注意的基本特点有:⑴注意发展的特点;⑵注意的个别差异明显;⑶直接兴趣在注意中起着巨大的作用;⑷探究新奇事物的主动性增强;⑸开始发展对抽象材料的稳定注意。(

P46—48

3.答:少年期学生的感知具有⑴古籍发展的特点;⑵知觉过程中分析与综合能力的统一发展;⑶应用观察成果的能力日益提高等三个基本特点。(

P78—80

)·4.答:避免与控制学生分心的常用措施有:超前控制、信号控制、提问控制及表扬(批评)控制等。(P53)·

六、论述题··⒈

P29-30⒊

49-52⒉

P53-564.

P80-83·作业2(第5—8章)·

一、填空题:··⒈记忆表象、语词;无意识记、有意识记;前摄抑制;··

4.艾宾浩斯;

5.保持;6.情绪··

7.本质属性、内部规律性8.

机械识记、意义识记;9.

保持10.

间接性、概括性;11.

求同思维、求异思维12.

本质属性、非本质属性13.

无意想象、有意想象14.客观事物、需要15.激情、热情16.采取决定、执行决定17.目标、结果18.自觉性、自制性·

二、选择题:·1.BCD⒉ABD⒊

ACD⒋ABD·⒌B⒍AC⒎

BCD⒏C·⒐B⒑A⒒

⒓ABC⒔ABD⒕A⒖B·

⒗ACD⒘D⒙B·

三、判断题·

⒈×⒉×⒊√⒋×·

⒌√⒍√⒎×⒏√·

⒐×⒑√⒒√⒓×·

四、名词解释·

1.

后摄抑制:亦称倒摄抑制,就是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与重现先前学习的材料所产生的干扰作用。P98··

2.

超额学习:就是在完全识记了材料并足以正确回忆之后,又继续啬学习或练习的次数,使学习的巩固水平超过刚能背诵的程度。P1103.

创造性思维:就是当依靠已有的知识经验不能解决问题时,把储存在脑中的信息提取出来,通过最优组合形成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思维。

P120··

4.

想象:就是人脑在思维的参与下,对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出新事物形象的心理过程。(P127)5.分析与综合:分析是在脑中把事物或

现象分解为各个组成部分或个别属性的思维

过程。综合是在脑中把事物或现象的各个部

分或各种属性联合成为一个整体的思维过程。·

(P120-121)·

6.应激:是由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所引起的急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P159)

7.理智感:是由人在智力活动过程中认识、

探求或维护趔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体验。(P160)

8.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P169)·

五、简答题:··

1.答:提高回忆效果的方法有:(1)利用联

想;(2)运用推理;(3)正确组织复习;(4)适当超额学习;(5)减少前摄抑制与倒抑制的干扰;(6)运用记忆的技术和方法。(P108-110)答:思维和语言的联系在于:⑴语言是思

维的工具;⑵语言是记载和巩固思维结果的工具。(P117)答:发展创造想象的必备条件有:⑴社会需要与个人的创造欲望;⑵高水平的表象建造能力;⑶原型启发;⑷积极的思维活动。(P130)·

4.答:促进创造性思维顺利展开需要明确而强烈的创造意识、符合规律的推理能力、合理的信息转换策略等三个条件。教学中可以利用的基本方法有仿生法、适应需 要法、缺点反思法、特性迁移法、逆向索求法及扩展用途法。P137、P144·5.答:在教学中提高学生思维水平的方

法有:(1)提高学生掌握概念的水平;(2)提高学生理解能力;(3)发展学生的判断与推理能力。(P141-142)·6.答:教师要正确认识目的与动机之间的联系,首先要知道目的与动机之间既有一致性,又有差异性。它们之间的一致性表现在意志行动所要达到的目标和结果上,而同一动机又可以导向不同的目的。目的的确定和动机斗争是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过程。在确定目的前,往往要经过动机斗争,克服内在的矛盾。相反,在目的逐步确定的过程中也会进一步引起动机的斗争,随后逐步趋于统一。(P174—175)·

六、论述题·⒈

P103—107

⒉ P179—183⒊

P166—167

⒋ P163—1649-11章·一、填空题1.心理倾向、心理特点2.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3.性格、气质4.社会需要、物质需要5.动力特征6.经验、思维7.间接经验8.加涅9.运动技能、智力技能10.观念性、简缩性·

11.迁移12.认识倾向13.个性心理14.创造能力15.素质、社会实践16.对现实态度的性格、性格的意志、性格的情绪、性格的理智17.需要、内驱力、诱因18.理解、巩固、应用19.概念形成、概念同化20.外显、内隐二、⒈

A

B

B

D

D

A

AC

B

D

C

B三、⒈×⒉×⒊×⒋×⒌√⒍×·

⒎×⒏√⒐√⒑×⒒√⒓×·四、名词解释

1.个性:是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它是一个人的经常的、稳定的、本质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P185)

2.性格:是指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逢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P209)

3.学习动机: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心理力量。(P231)4.需要:是人脑对生理和社会的需求的反映。·

(P96)(电大版)5.知识: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并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认识、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也是人类认识客观事物的成果和手段。P2416.技能:是通过练习而获得的使某项任务能够顺利完成的活动方式。P2497.概念同化:是在教学条件下以定义的方式直接向学习者揭示概念的关键特征,学习者通过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念与新概念同化,产生对新概念的理解而获得概念。P2458.学习定势:是指在学习新知识和解决新课题过程中,受到先前的学习经验或活动倾向的影响。P2629.逆向迁移:就是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P258五、简答题

1.答:教师可从三方面培养少年期学生的学习兴趣:⑴启发学生学习的需要,加强学习目的的教育;⑵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⑶启发学生自学培养学习兴趣。P195·

2.答:智力与创造能力之间存在正相关的关系。智力发展水平高的学生,创造能力亦高,智力发展水平低则创造力亦低。智力可以说是创造能力高度发展的基本条件。(P204)·3.答:影响能力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三方面:⑴素质是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前提;⑵教育对能力发展起主导作用;⑶社会实践是能力发展的主要途径。(P206)

4、答:其意义在于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对学生气质类型的了解,合理地组织教育、教学工作。如可依据气质类型的特征,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还可根据气质类型的特征,进行知识技能教育;亦

可教育学生认识和控制自己的气质。(P223)

5、答: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以学校教育为条件,提出了学习的分类。按照学习的不同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发现学习;机械学习;意义学习。这一 分类对提高教与学的有效性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但分类中未能包括动作技能、行为规则、思想品德等方面的学习,因此缺乏说服力。(P229)·

6.P246-249·

7.答:教学中应以:明确练习的目的和要求;依据技能难易的不同程度,采用集中练习或分散练习;依据技能的性质和复杂程度,选用整体法或部分法;充分利用反馈的强化作用等方面组织练习,可以帮助学生发展运动技能。(P252)·

六、1.P2162.P254—P257·3.P236—P2384.P261-263·5.

P244—P246第12-15章一、填空题1.群体的支持作用、认同感3.认知态度、情感群体、成员相似性、竞赛促进的职能、维护的职能7.监督型领导、参与型领导8.知识与生活技能、生活目标9.两极性、情境性10.生理成熟、社会化11.品德优良型、品德过错型12.控制作用、调节作

用13.转化、稳定生理原因、社会文化原因;专业性、理论、专门的技巧;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性精神

病协同活动;正确性攻击动机·

二、⒈

B·⒓

B

三、⒈√·⒉×

⒊×·

⒍√

⒎×

⒏√⒒×

⒓×

⒔√⒉

A

D

D

C

A

B

C

B⒒

B

C

C⒋√

⒌×⒐×

⒑√⒕

⒖×四、名词解释

1.群体是指在同一目标和同一规范指导下,协同活动而组合的人群,有时也叫团体。集体:是群体的高级形式,集体是为实现有意义的共同社会目标、共同的活动目的而组织起来的有纪律、有共同心理倾向的群体。P264·

P266··2.群体规范:就是群体形成以后,为了保障其目标的实现和群体活动的一致性,就需要有一定的行为准则以统一成员的信念、价值观和行为,这种带有约束性的准则就是群体规范。P271·3.人际交往:就是人们为了互相交流思想、意见、感情等,运用言语和非言语手段而实现的沟通。P281··

4.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的认识和对自己的态度。(P293)5.道德:道德是社会现象,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P303)··学习障碍:就是不能通过听、说、读、写、算以及各种实践活动去获得相应的知识与技能的

现象。P344人际交往障碍:就是在人与人之间进行直接或间接的接触过程中,彼此由于未能沟通或者缺乏沟通的技能与愿望所表现出来的不正常的心理现象。P346·8.心理诊断:就是根据学生的心理活动与和为表现所进行的检查。(P352)·9.心理置换法:就是教育者在心理上与心理问题的学生互换位置,并以心换心,满腔热情地对他们进行帮助、疏导,以取得学生的信任和理解,从而达到帮助他们克服存在的心理问题的方法。(P354)·

10.社会强化法:就是引导学生分析自己行为的结果对自身产生的不良作用,使他们正确地分辨是非并改正错误行为的方法。(P355)五、简答题

1.答:非正式群体是指自发形成的,成员间的关系没有明确的规定,并且带有明显的情感色彩,即以个人的喜爱、好感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群体。在学生中的非正 式群体最主要的表现形式为同龄群体,这种形式是青少年获得自尊、支持、关心、爱护等社会化交际能力及学习成人自立的一种方法,做为教师对待非正式群体不应 视其为“小圈子”而采取简单粗暴的消极措施,而应积极加以引导,使它在正式群体中发挥积极的作用。(P265)·2.答:有威信的教师对学生有较强的影响力,会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教师可从下列几个方面去建立自己的威信:⑴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为人师表;⑵关心学生思想政治上的进步和知识的不断提高,并有良好的效果;⑶有较好的业务能力,懂得学生的心理和教育规律,讲究教育和教学方法,有较好的组织能力、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⑷不断在思想政治上要求进步,而且有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如对工作充满乐观而饱满的愉快情绪,遇到困难表现出坚强的意 志和镇定,交往中始终保持文明行为和文明语言。(P279)·

3.答:班集体人际交往的基本方式有四种:⑴教师与学生保持赣交往,效果较差;⑵教师与学生保持双向交往,效果较好;⑶教师与学生保持双向交往,但也让学 生之间保持交往,效果较好;⑷教师成为相互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