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学课件:刑罚论_第1页
刑法学课件:刑罚论_第2页
刑法学课件:刑罚论_第3页
刑法学课件:刑罚论_第4页
刑法学课件:刑罚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四章刑罚论本章涉及的主要知识点:1、刑罚的概念和特征2、刑罚的功能3、刑罚的目的4、刑罚的体系和种类5、刑罚的裁量制度6、刑罚的执行制度7、刑罚的消灭制度14.1刑罚概说1、刑罚的概念刑法规定的由国家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人适用的限制或剥夺其某种权益的强制性质制裁方法。2、刑罚的特征制刑权主体的特定性:只能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在刑法中加以规定适用根据的法定性:适用刑罚的根据是刑事法律,包括刑事实体法和刑事程序法适用机关的唯一性:只能由人民法院适用适用对象的特定性:只能对犯罪分子适用制裁方法的严厉性:刑罚是最严厉的制裁方法14.2刑罚的功能1、刑罚的功能国家正确制定、裁量和执行刑罚对人们可能产生的积极作用。2、刑罚的具体功能对犯罪人的功能剥夺功能惩罚功能教育改造功能对被害人的功能:安抚功能对社会的功能威慑功能教育鼓励功能14.3刑罚的目的1、刑罚的目的国家据以确定刑事政策、制定刑事法律,特别是设计刑罚制度的基本出发点,也是国家适用刑罚同犯罪作斗争的最终归宿。2、关于刑罚目的的不同学说前资本主义时期:威吓主义、报应主义、教化主义资本主义时期:报应主义、预防主义、教育主义3、我国刑法关于刑罚目的的学说在我国,刑罚目的是实现刑法任务的一项具体内容,其本质定位确立在预防犯罪的角度。因预防对象的不同,可划分为特殊预防和一般预防两个方面。14.3刑罚的目的(1)刑罚的特殊预防特殊预防的对象:因实施犯罪而受到刑罚处罚的犯罪人实现特殊预防的途径:对极少数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人,通过适用死刑立即执行的方式,剥夺其重新犯罪的能力对绝大多数犯罪人通过采取适用不同期限自由刑的方式,使犯罪人在一定时期内与社会隔离,并进行教育改造对经济犯罪、财产犯罪和其他贪财图利型犯罪的犯罪人适用财产刑,剥夺其重新犯罪的资本和物质条件通过对某些犯罪人独立或附加适用资格刑,剥夺其一定的权利或资格,防止其利用这些权利重新进行犯罪14.3刑罚的目的(2)刑罚的一般预防一般预防的对象:只限于潜在的犯罪人包括三类人:一是危险分子,即具有犯罪危险的人;二是不稳定分子,即具有某种犯罪倾向的人;三是具有私人复仇倾向的被害人实现一般预防的途径:①通过制定、适用和执行刑罚,威慑社会上的危险分子和不稳定分子,抑制其犯罪意念②通过制定、适用和执行刑罚,表明国家对犯罪的不能容忍,安抚被害人及其家属③通过制定、适用和执行刑罚,提高公民的法制观念,鼓励他们与犯罪做斗争14.4刑罚的体系和种类1、刑罚体系的概念国家的刑事立法以有利于发挥刑罚的积极功能、实现刑罚目的为指导原则,选择刑种,实行分类并依其轻重程度排成的序列。2、我国刑法所规定的刑罚的体系刑法第32条规定,我国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类。14.4刑罚的体系和种类3、主刑体系主刑的概念:只能独立适用的主要刑罚方法主刑适用的特点:主刑只能独立适用,不能附加适用;一个罪只能适用一个主刑,不能同时适用两个以上的主刑主刑的种类: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14.4刑罚的体系和种类(1)管制概念: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但限制其一定自由,依法进行社区矫正的刑罚方法性质:自由刑(限制自由刑)、资格刑特点:A、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B、限制犯罪分子一定自由;C、对犯罪分子自由的限制具有一定的期限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待遇:同工同酬期限:3个月以上2年以下;数罪并罚不得超过3年执行机关:司法所刑期折抵:1:2对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依法实行社区矫正14.4刑罚的体系和种类(2)拘役概念:短期剥夺犯罪分子的自由,就近执行并实行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性质:自由刑(剥夺自由刑)特点:A、剥夺犯罪分子的自由;B、实行就近关押待遇:探亲权、获取劳动报酬权期限: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数罪并罚不超过1年执行机关:公安机关刑期折抵:1:114.4刑罚的体系和种类(3)有期徒刑概念:剥夺犯罪分子一定期限的人身自由,强迫其劳动并接受教育和改造的刑罚方法性质:自由刑(剥夺自由刑)特点:A、剥夺犯罪分子的自由;B、具有一定期限;C、执行机关的特定性;D、强迫参加劳动,接受教育和改造期限:6个月以上15年以下执行机关:监狱、少年犯管教所、看守所刑期折抵:1:114.4刑罚的体系和种类(4)无期徒刑概念:剥夺犯罪分子的终身自由,强制其参加劳动并接受教育和改造的刑罚方法性质:自由刑(剥夺自由刑)特点:A、剥夺犯罪分子的自由;B、剥夺自由没有期限;C、强迫参加劳动改造,接受教育和改造;法律后果:A、应当同时剥夺政治权利;B、不能适用缓刑;C、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十三年;D、适用假释的特殊限制(81条第2款)执行机关:监狱刑期折抵:不予折抵14.4刑罚的体系和种类(5)死刑概念:死刑是剥夺犯罪人生命的刑罚的方法,包括立即执行和缓期二年执行两种情况关于死刑存废的争论人权论人道主义论改造论刑效论难以补救论性质:生命刑14.4刑罚的体系和种类我国死刑政策:保留死刑、坚持少杀、慎杀适用死刑的限制性规定:适用原则的限制性:必须严格遵守罪刑法定原则适用条件的限制性:刑法第48条规定,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犯罪性质、犯罪情节、人身危险性极其严重;杨佳杀警案、付成励弑师案、药家鑫杀人案、陈同海受贿案适用对象的限制性:刑法第49条规定,对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包括不得适用死刑缓期二年执行修正案(八):审判的时候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但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适用程序的限制性:根据《刑事诉讼法》第20条规定,死刑案件只能由中级以上人民法院进行一审,刑法第48条和刑事诉讼法第200至202条规定,死刑除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决的以外,都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执行制度的限制性:刑法典第48条规定:“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二年执行。”14.4刑罚的体系和种类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性质:不是独立的刑种,而是死刑的暂缓执行的制度适用条件:A、前提条件:罪该处死;B、实质条件: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特点:A、剥夺自由;B、实行强制劳动改造法律后果: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2年期满以后,减为无期徒刑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确有重大立功表现,2年期满以后,减为25年有期徒刑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故意犯罪,查证属实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执行死刑14.4刑罚的体系和种类4、附加刑体系附加刑的概念:从刑,是补充主刑适用的刑罚方法附加刑适用的特点:既可以独立适用,也可以附加适用;可以同时适用两个以上的附加刑附加刑的种类: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14.4刑罚的体系和种类(1)罚金刑概念:强制犯罪分子向国家缴纳一定数额金钱的刑罚方法性质:财产刑司法确定原则:A、犯罪情节;B、犯罪人的经济状况执行机关:人民法院罚金数额的立法规定:比例制(刑法第159条)倍数制(刑法第153条)比例兼倍数制(刑法第140-147条)特定数额制(刑法第173条)抽象罚金制(刑法第354条)缴纳方式:一次缴纳或者分期缴纳强制缴纳随时缴纳减少或者免除缴纳14.4刑罚的体系和种类(2)剥夺政治权利概念:剥夺犯罪人参加管理国家和政治活动的权利的刑罚方法性质:资格刑执行机关:公安机关剥夺政治权利的内容:A、选举权和被选举权B、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C、担任国家机关职务的权利D、担任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领导职务的权利14.4刑罚的体系和种类适用方式A、剥夺政治权利的附加适用。其对象为严重犯罪,由刑法总则规定。包括两种情况:应当附加剥夺政治权利。根据刑法第56条、57条规定,对于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被判处死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应附加剥夺政治权利;可以附加剥夺政治权利。刑法第56条规定,对于故意杀人、强奸、放火、爆炸、投毒、抢劫等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犯罪分子,可以附加剥夺政治权利。B、剥夺政治权利的独立适用。其对象为罪质较轻、或罪质严重但情节较轻的犯罪,由刑法分则加以规定刑法分则主要对危害国家安全罪、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危害国防利益罪等类型的犯罪规定了这种类型14.4刑罚的体系和种类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刑法规定了四种不同的情形:刑法第57条第一款。对于判处死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应当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刑法第57条第二款。在死刑缓期执行减为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的时候,应当把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减为3年以上10年以下。刑法第55条第一款。独立适用或者判处有期徒刑、拘役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为1年以上5年以下。刑法第55条第一款。判处管制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与管制期限相等,同时执行。14.4刑罚的体系和种类剥夺政治权利刑期的计算与执行:A、同时执行。判处管制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同时起算,同时执行B、主刑执行完毕执行。其他附加适用的,从执行完毕或假释之日起计算,效力当然及于主刑执行期间C、判决执行之日起执行。独立适用的,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14.4刑罚的体系和种类(3)没收财产概念:将犯罪人所有财产的一部或者全部强制无偿地国有的刑罚方法性质:财产刑执行机关:人民法院没收财产的范围:刑法第59条规定,限于犯罪分子本人所有财产的一部或全部以没收财产偿还债务:适用条件:A、必须是犯罪分子在财产被没收以前所负的债务;B、必须是正当债务;C、所负债务需要以没收的财产偿还;D、必须经债权人请求14.4刑罚的体系和种类(4)驱逐出境概念:强迫犯罪的外国人离开中国国(边)境的刑罚方法适用对象:A、适用主体是外国人;B、须是犯罪的外国人适用方式:独立适用、附加适用14.4刑罚的体系和种类5、非刑罚处理方法概念: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适用的刑罚以外的处理方法特点:对犯罪分子适用,但不具有刑罚性质种类:判处赔偿经济损失和责令赔偿损失训诫、责令具结悔过和责令赔礼道歉由主管部门予以行政处罚或者行政处分14.5刑罚的裁量制度1、刑罚裁量的概念人民法院根据行为人所犯罪行及刑事责任的轻重,在定罪的基础上,依法决定对犯罪分子是否判处刑罚,判处何种刑罚、刑度或所判刑罚是否立即执行的刑事审判活动2、量刑的法律特征量刑的主体是人民法院被量刑的对象只能是犯罪分子适当量刑以定罪为前提刑事责任的大小是量刑轻重的唯一根据刑罚裁量制度涉及的基本问题:1、量刑原则2、量刑情节3、刑罚裁量的具体制度(1)累犯制度(2)自首与立功制度(3)数罪并罚制度(4)缓刑制度14.5刑罚的裁量制度1、量刑的原则量刑的刑法依据:刑法第5条所规定的基本原则刑法第61条所规定的具体原则量刑原则的具体内容以犯罪事实为根据“犯罪事实”的内涵:包括罪中事实、以及罪前事实、罪后事实中能够说明行为人主观恶性和人身危险性程度的主客观事实情况犯罪事实的具体内容:犯罪的事实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以刑法的规定准绳正确适用刑法总则、分则关于刑罚适用的具体规定14.5刑罚的裁量制度2、量刑的情节(1)概念:人民法院在对犯罪分子量刑时据以处罚轻重或者免除刑罚处罚的主客观事实情况(2)法律特征:量刑情节是定罪情节以外表明行为社会危害性和行为人人身危险性及其程度的主客观事实情况量刑情节范围广泛量刑情节是犯罪分子刑事责任承担和刑罚个别化的根据14.5刑罚的裁量制度(3)量刑情节的分类:法定量刑情节和酌定量刑情节

法定量刑情节刑法总则共涉及22个量刑情节,其中:可以从宽处罚情节11个、应当从宽处罚情节9个、应当从重处罚情节2个刑法分则共涉及37个量刑情节,其中:从宽处罚情节6个、从重处罚情节31个酌定情节在刑事审判实践中,常见的酌定量刑情节主要涉及:犯罪的手段;犯罪的侵害对象;犯罪的损害结果;犯罪的时间、地点;犯罪的动机;犯罪人的一贯表现;前科情况14.5刑罚的裁量制度从宽量刑情节和从严量刑情节从宽处罚:从轻处罚、减轻处罚、免除处罚从严处罚:从重处罚、加重处罚命令性量刑情节和授权性量刑情节单功能量刑情节和多功能量刑情节量刑规则应当型情节优于可以型情节、可以型情节优于酌定型情节案中情节优于案外情节同时存在数个从严或从宽情节的,不得任意改变量刑情节所具有的功能同时具有从宽情节与从严情节的,不得采取简单的折抵办法,而应“先严后宽”地不断修正宣告刑多功能情节的(如从犯),应依法定顺序考量禁止重复评价量刑情节量刑制度从重与从轻处罚在法定刑的限度内判处刑罚减轻处罚低于法定刑判处刑罚免除处罚14.5刑罚的裁量制度刑罚裁量的具体制度(1)累犯制度概念:因犯罪而受过一定的刑罚处罚,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法定期限内又犯一定之罪的情况。累犯与再犯的区别类型:一般累犯、特殊累犯(刑法66条、356条)一般累犯制度概念:刑法第65条第1款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未成年人犯罪的除外。14.5刑罚的裁量制度一般累犯的构成条件:

A、罪过条件。前后两罪都是故意犯罪。B、刑度条件。前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后罪应当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C、时间条件。后罪的发生时间,在前罪判处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五年内,对于被假释的犯罪人,应从假释期满之日起计算。(刑罚执行完毕是指主刑执行完毕,附加刑是否执行完毕不影响累犯的成立。)D.主体条件:18周岁以上(修八)累犯的排除:累犯的成立以前罪“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5年内”再犯罪为条件,下述三种情况下不构成累犯:A、被假释的犯罪人在假释考验期内再犯新罪B、被判处缓刑的犯罪人在缓刑考验期内再犯新罪C、被判处缓刑的犯罪人在缓刑考验期满后再犯新罪14.5刑罚的裁量制度特殊累犯制度概念: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任何时候再犯上述任一类罪的,都以累犯论处成立条件:A、犯罪性质条件。前后两罪均为特定犯罪B、时间条件。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任何时候再犯罪C、刑度条件。对刑种无限制特别再犯刑法第356条:“因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非法持有毒品罪被判过刑,又犯本节规定之罪的,从重处罚”累犯的处罚原则:刑法第65条第1款规定,对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不适用缓刑、不适用假释累犯制度案例分析:

甲是某省级机关的工作人员。1998年3月,甲随同某经贸洽谈团赴某国从事经贸洽谈,在某国期间,甲受到其同学,已赴该国多年的乙某的劝说,意图潜逃国外,甲在洽谈会结束后,携重要资料,不告而别。甲在国外期间,试图将所持资料转卖他国,但因惧怕为此将再也无法归国与家人团聚,经思想斗争后,随回国向有关机关自首。人民法院据此判处其构成叛逃罪,免予刑事处分。二年后,甲在工作中,再次经不起境外机构引诱,非法向境外机构提供国家秘密而被司法机关查获。本案中,甲是否构成刑法所规定的特殊累犯?

14.5刑罚的裁量制度(2)自首制度概念:犯罪分子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行为。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类型:一般自首制度(刑法第67条第1款)特别自首(准自首)自首制度案例分析:

1998年7月,甲被乙雇佣向丁某索要赌债,因丁某反抗,甲将丁某当场刺成重伤,并于当晚逃往外地。二日后,丁某因伤势过重而死亡,丁某之妻遂向公安机关报案,经侦查,公安机关将乙抓获。乙供认了雇佣甲实施伤害的情况。公安机关遂向有关地区发出了通缉令。甲在逃离犯罪地后,到南京准备乘火车到广东打工,在火车站候车时,甲因被怀疑为票贩子而受到公安派出所的盘问,甲遂将其在原籍故意伤害的犯罪情况向公安人员作了交代。本案中,甲能否被认定为自首?

14.5刑罚的裁量制度:一般自首的条件犯罪后自动投案投案的实质是将自己置于或最终置于公安、检察、审判机关的合法控制下场所条件:行使刑事侦查、起诉、审判职能的国家司法机关;其他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城乡基层组织主观条件:基于犯罪人本人的意志;必须自愿置于司法控制之下等待进一步交代犯罪事实。下列情形不能视为自动投案:①犯罪嫌疑人先投案交代罪行后,又潜逃的;②以不署名或者化名将非法所得寄给司法机关或报刊、杂志的;14.5刑罚的裁量制度投案方式:亲首、代首、函首、陪首不属于自首的四种情况:①犯罪后被群众扭送归案的;②被公安机关追捕归案的;③在追捕过程中走投无路当场被抓捕的;④经传讯、采取强制措施后归案的;14.5刑罚的裁量制度实质条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即:如实交代自己的主要犯罪事实。在犯罪事实未被发觉的情况下,承认本人实施何种特定犯罪在犯罪事实已被发觉,犯罪人未被发觉情况下,承认某一特定犯罪系自己所为在均被发觉,犯罪人尚未归案的条件下,承认自己是某一特定犯罪的行为人认定标准:①共同犯罪案件中,除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外,还应供述所知的同案犯的罪行,主犯应供述所知其他同案犯的共同犯罪事实②犯有数罪、仅如实供述所犯数罪中部分犯罪的,只对如实供述的部分犯罪行为认定为自首③自动投案后,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后又翻供的,不能认定为自首,但在一审判决前又能如实供述的,应当认定为自首④犯罪人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后,为自己进行辩护、提出上诉或者更正、补充某些事实的,应当允许14.5刑罚的裁量制度特别自首(刑法第67条第2款)构成条件:A、适用主体的特定性B、适用条件的特定性①本人实施的罪行②司法机关尚未掌握③其他罪行,与司法机关掌握的或者判决确定的罪行属不同种罪行自首的法律后果:刑法第67条第1款规定:“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14.5刑罚的裁量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其具体操作标准为:A、犯罪以后自首的,无论罪行轻重,均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B、犯罪以后自首的,只是“可以”从宽处罚,不是应当从宽处罚;C、一人犯数罪时,犯罪人仅对其中部分犯罪自首的,自首的法律效果只适用于已自首的犯罪。D、二人以上共同犯罪时,自首的法律效果只适用于自首的共犯人,不能适用于没有自首的其他共犯人坦白制度主体条件:犯罪嫌疑人行为条件:犯罪以后,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法律后果:可以从轻处罚;因如实供述自己罪行,避免危害结果发生的,可以免除处罚自首与坦白的区别:坦白与一般自首的关键区别是是否自动投案坦白与特别自首的关键区别是所供述的罪是否已被司法机关掌握自首和自首都是法定的从宽量刑情节14.5刑罚的裁量制度立功制度概念:犯罪分子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查证属实,或者提供案件重要线索,从而得以侦破其他案件等情况的行为。类型:一般立功一般立功的条件:主体条件:限于犯罪分子时间条件:刑事诉讼过程中,通常在终审判决前行为条件:①揭发他人犯罪行为;②提供案件重要线索效果条件:①查证属实;②得以侦破其他案件根据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被视为立功的情形还包括:阻止他人犯罪活动;协助司法机关抓捕其他犯罪嫌疑人(包括同案犯);具有其他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突出表现14.5刑罚的裁量制度重大立功:以重大犯罪,重大案件,重大犯罪嫌疑人为标准立功的法律后果:一般立功,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重大立功,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修八删除)立功制度案例分析:

某检察机关在查处一贪污案时,找证人王某了解情况。谈话结束后,侦查人员顺便问:“你自己有无问题需要说清楚?”王某一时语塞,侦查人员见状便予以政策教育,王某遂交代了自己受贿5万元的犯罪事实,并提供了本单位领导李某受贿的线索。经反贪污贿赂罪侦查,侦破了李某受贿60余万元的特大案件。根据刑法规定,对王某受贿罪量刑时应()

A、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B、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C、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D、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14.5刑罚的裁量制度5、数罪并罚制度概念:人民法院对一人犯数罪分别定罪量刑,并根据法定原则与方法,决定应当执行的刑罚。构成条件:A、一人犯数罪B、数罪发生在法定期间以内刑法规定了三种法定期间:①数罪。判决宣告前一人犯数罪;②漏罪。判决宣告后,刑罚执行完毕以前,发现被判刑的犯罪人在判决宣告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③新罪。判决宣告的刑罚执行完毕以前,被判刑的犯罪人又犯罪的;14.5刑罚的裁量制度C、对数罪分别定罪量刑后,根据法定原则与方法,决定执行刑罚数罪并罚的原则:吸收原则并科原则限制加重原则混合原则。(我国采取的是混合原则,其内容为以限制加重原则为主,并科、吸收原则为辅。)其表现为:A、对于判处死刑和无期徒刑的,采取吸收原则;B、对于判处有期徒刑、拘役和管制的,采取限制加重原则。其“限制”表现为:一是受总和刑期的限制;二是受数罪并罚法定最高刑的限制;C、数罪中有判处附加刑的,附加刑仍须执行。14.5刑罚的裁量制度数罪并罚的不同情况:A、刑法第69条规定的判决宣告以前一人犯数罪的并罚,混合原则刑法第六十九条:“判决宣告以前一人犯数罪的,除判处死刑和无期徒刑的以外,应当在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决定执行的刑期,但是管制最高不能超过三年,拘役最高不能超过一年,有期徒刑总和刑期不满三十五年的,最高不能超过二十年,总和刑期在三十五年以上的,最高不能超过二十五年。“数罪中有判处附加刑的,附加刑仍须执行,其中附加刑种类相同的,合并执行,种类不同的,分别执行。”B、刑法第70条规定的刑罚执行完毕以前发现漏罪的并罚,“先并后减”原则C、刑法第71条规定的刑罚执行完毕以前又犯新罪的并罚,“先减后并”原则某甲因为A罪而被法院判决有期徒刑10年,在执行了5年之后发现其还有漏罪B罪,B罪依据法律被判处8年有期徒刑,同时发现在刑罚执行期间又犯新罪C罪,C罪被判处有期徒刑8年,问某甲还需要被执行多少年徒刑?14.5刑罚的裁量制度6、缓刑制度概念:对于被判处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人,根据其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如果暂缓执行刑罚确实不致危害社会,就规定一定的考验期,暂缓刑罚的执行;在考验期内,如果遵守一定条件,原判刑罚就不再执行的制度。本质:有条件地不执行所判决的刑罚的制度特点:缓刑以承认原判刑罚为前提以犯罪分子具有一定条件为前提(刑种、实质条件)在一定考验期内暂缓原判刑罚的执行缓刑既是一种量刑制度,又是一种行刑制度。不是一种独立的刑种14.5刑罚的裁量制度缓刑与死缓:A、适用对象不同B、是否关押不同C、考验期不同。缓刑考验期与原判刑种、刑期存在联系,而死缓的考验期是固定的。D、法律后果不同。缓刑的后果要么原判刑罚不再执行,要么实行数罪并罚;而死缓的后果可能减为无期徒刑或者有期徒刑,或者执行死刑。法律后果:缓刑期满,原判刑罚不再执行14.5刑罚的裁量制度类型:一般缓刑一般缓刑的适用条件:A、刑种和刑期条件。只适用于被判处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人。缓刑的效力不及于附加刑。B、实质条件。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符合上述条件的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C、消极条件。必须不是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缓刑考验期:拘役的缓刑考验期为原判刑期以上1年以下,但不能少于2个月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为原判刑期以上5年以下,但不能少于1年14.5刑罚的裁量制度撤销缓刑的法定事由:再犯新罪发现漏罪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公安部门有关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或违反法院判决中的禁止令的,情节严重撤销缓刑的法律适用原则:适用刑法第69条的数罪并罚原则战时缓刑概念:对被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没有现实危险的犯罪军人,暂缓其刑罚执行,允许其戴罪立功,确有立功表现时,可以撤销原判刑罚,不以犯罪论处的制度构成条件:适用时间的特殊性适用主体的特殊性适用条件的特殊性法律后果的特殊性14.6刑罚的执行制度1、刑罚执行概念:有行刑权的司法机关依法将生效的刑事裁判对犯罪分子确定的刑罚付诸实施的刑事司法活动。特征:将刑罚付诸执行的一种司法活动前提和基础是人民法院生效的刑事裁判主体是有行刑权的司法机关原则:教育性原则人道主义原则区别对待原则社会化原则14.6刑罚的执行制度2、刑罚执行的基本制度(1)减刑制度:概念:对于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人,在刑罚执行期间,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或者有立功表现的,适当减轻原判刑罚的制度。类型:可以减刑、应当减刑刑种的变更/刑期的调整14.6刑罚的执行制度减刑的条件:A、前提条件。减刑只有刑种的限制,没有刑期的限制,没有犯罪性质的限制B、实质条件。刑法第78条明确规定了可以减刑和应当减刑的实质条件C、限度条件。减刑以后的实际执行的刑期,不得少于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或者十三年法院裁判限制减刑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修八)D、程序条件。由执行机关向中级以上人民法院提出减刑期建议;组成合议庭审理刑法减刑制度的排除A、死刑缓期2年执行减为无期徒刑、有期徒刑的B、因主刑刑种性质改变而引起的剥夺政治权利期限的改变C、罚金的减免D、缓刑考验期的缩短14.6刑罚的执行制度(2)假释制度概念:对于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部分犯罪人,在执行一定刑罚之后,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附条件地予以提前释放的制度。本质:为追求积极的刑罚效果,而附条件的提前释放(余刑的暂缓执行)14.6刑罚的执行制度适用条件:A、前提条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