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浙江省嘉兴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3-2024学年浙江省嘉兴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3-2024学年浙江省嘉兴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3-2024学年浙江省嘉兴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3-2024学年浙江省嘉兴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浙江省嘉兴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质量检测模拟试题考生须知:1.本试卷为试题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所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上交答题卷。现代文阅读(34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是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后的奋进之年。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石,能源议题从政府工作报告延伸至提案议案,成为会场内外热议的焦点。其中,“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更是首次纳入政府工作报告,备受关注。加快能源绿色低碳发展,是保障能源安全的迫切需要,也是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关键要义。近年来,能源电力行业绿色低碳发展取得巨大成绩,能源电力转型取得显著成效。目前,我国已建成世界最大的清洁发电体系,总装机25.6亿千瓦,其中可再生能源装机超过煤电达到12亿千瓦以上,占总装机比重47.3%,新能源利用率保持在95%以上,清洁能源消费占比上升到25%以上。我国能源结构不断优化,绿电消费持续扩大,能效水平稳步提升,降碳减排效果明显,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同时,随着我国新能源的快速发展,新型储能近年来发展迅猛。虽然当前仍存在“新能源+储能”整体利用率低、成本高效益低的情况,但国家已采取措施,积极应对,推动新能源配置储能以硬性要求向实际需要转变,进一步提高已建储能的利用率,加快市场建设,更好地促进“新能源+储能”发展。氢能也是近年来社会各界关注的新宠儿,在新型能源体系构建中同样扮演着重要角色。目前,全球多国以氢能交通为切入点,向工业、建筑等领域拓展,应用场景日渐丰富。近年来,我国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的目标,构建起完善的产业链,燃料电池核心零部件实现国产化替代,可靠性、耐久性、经济性持续提升。当前,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大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力度,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统筹水电开发和生态保护,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加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确保能源安全”。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基础与关键。(摘编自《代表委员共话新能源体系建设》)材料二:2023-2025年,全球电力系统将加速低碳转型。根据IEA预测,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在全球电力结构中的占比将从2022年29%增长至2025年35%,核能将占比9%,核能和可再生能源在全球电力结构中的占比将达到44%。2022-2025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年均复合增速最高,达到9%,全球核能发电量的年均增长率将达到近4%,而煤炭和天然气发电量接近零增长,年均复合增速分别为-0.3%和0.1%,其他非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年均复合增速最低,仅为-8%。因此,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等绿色清洁能源将在全球未来三年的全球电力结构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全球电力系统正加速绿色低碳转型。全球发电碳排放在2022年达到峰值,2025年或下降。全球能源发电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根据国际能源署2023年3月份发布的全球2022年碳排放报告,2022年全球与能源有关的碳排放为368亿吨,同比增长0.9%,主要来自能源发电与供热、制造业、交通运输与建筑业。其中发电碳排放在2022年达到132.07亿吨,同比增长1.3%。国际能源署预计到2025年全球发电碳排放为130.43亿吨,未来三年年均复合增速为-0.4%。近年来全球能源结构加速调整,新能源技术水平、经济性大幅提升,风能和太阳能实现快速发展。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巴黎协定》得到国际社会广泛支持和参与,世界主要经济体积极推动经济绿色发展,绿色产业已成为重要投资领域,清洁低碳能源发展迎来重大新机遇。2020年9月,我国明确提出2030年“碳达峰”与2060年“碳中和”目标。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并实现稳中有降;到206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80%以上,碳中和目标顺利实现。在“双碳”战略大背景下,近年来,全球支持绿色能源发电政策密集发布,多个国家协同发布一系列政策文件,多次强调积极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我国从《“十四五”能源领域科技创新规划》到《“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再到《“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等,均明确了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分阶段发展目标。(摘编自《中国能源报》)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目前,我国能源结构不断优化,并将建成世界最大的清洁发电体系。B.我国推动新能源配置储能以实际需要向硬性要求转变,促进“新能源+储能”发展。C.氢能在新型能源体系构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所以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新宠儿。D.近年来,我国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的目标,构建起完善的产业链。2.对材料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当前全球电力系统加速绿色低碳转型,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等绿色清洁能源在全球电力结构中占据了更加重要的地位。B.全球发电碳排放在2022年已达到了峰值,到2025年就会下降。C.世界主要经济体积极推动经济绿色发展,目的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D.近年来,全球支持绿色能源发电政策密集发布,各个国家协同发布一系列政策文件,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3.下列各选项中,与环保意识无关的一项是()(3分)A.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B.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淮南子·主术训》)C.山林茂而禽兽归之,山林险则鸟兽去之。(《荀子·致士》)D.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孟子·梁惠王上》)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结构。(4分)根据材料二的内容,请概括“2023-2025年,全球电力系统将加速低碳转型”的依据是什么。(4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复活(节选)①列夫·托尔斯泰阴森森的监狱,门前站着岗哨,门口点着风灯,尽管蒙着一层洁白的雪幕,使大门、屋顶和墙壁都显出一片雪白,尽管监狱正面一排排窗子灯火通明,它给聂赫留朵夫的印象却比早晨更加阴森。威风凛凛的典狱长走到大门口,凑近门灯,看了看聂赫留朵夫和英国人的通行证,困惑不解地耸耸强壮的肩膀,但还是执行命令,邀请这两位来访者跟他进去。他先领他们走进院子,然后走进右边的门,沿着楼梯走上办公室。他请他们坐下,问他们有什么事要他效劳。他听说聂赫留朵夫要跟玛丝洛娃见面,就派看守去把她找来,自己则准备回答英国人通过聂赫留朵夫的翻译向他提出的问题。“这座监狱照规定可以容纳多少人?”英国人问,“现在监禁着多少人?有多少男人,多少女人,多少儿童?有多少苦役犯,多少流放犯,多少自愿跟着来的?有多少害病的?”聂赫留朵夫随口翻译英国人和狱长所说的话,没有深究那些话的含义。他想到马上就要跟玛丝洛娃见面,完全出乎他的意外地心慌起来。他给英国人翻译到一半,听见脚步声越来越近,办公室的门开了,先是一个看守走进来,接着是身穿囚服、头包头巾的玛丝洛娃。他一见玛丝洛娃,立刻感到心情沉重。他站起来,迎着她走出几步,他觉得她的脸色严肃而痛苦,就像上次她责备他时那样。她脸上红一阵,白一阵,手指头痉挛着揉搓她衣服的边缘,时而看他一下,时而低下眼睛。“减刑批准了,您知道吗?”聂赫留朵夫说。“是的,看守告诉我了。”“这样,只要公文一到,您就可以出去,在您愿意住的地方住下来。我们来考虑一下……”她赶紧打断他的话说:“我有什么可考虑的?西蒙松②到哪儿去,我就跟着他到哪儿去。”她尽管非常激动,却抬起眼睛来瞧着聂赫留朵夫,把这几句话讲得又快又清楚,倒好像事先准备好了似的。“哦,是这样!”聂赫留朵夫说。“这是说如果他要我跟他一块儿生活的话,”她惊慌地停住嘴,然后又纠正自己的话说,“如果他要我留在他身边的话。对我来说,还有什么比这更好的呢?我得把这看作幸福才是。我还图个什么呢?”“如果您爱他……”他说。“什么爱不爱的?这种事我早就丢掉了。不过,西蒙松是个十分特殊的人。”“是啊,当然,”聂赫留朵夫开口说。“他是个非常好的人,我想……”她又打断他的话,仿佛生怕他会说出什么多余的话,或者生怕她没机会把她要说的话说完似的。“要是我做得不合您的心意,您要原谅我才好,”她说着,用神秘的、斜睨的目光瞅着他的眼睛。“看起来就该这么办。您也得生活啊。”她说的恰好是刚才他所想的。然而此刻他已经不这样想,他的想法和感情已然不同了。他不但感到羞愧,而且舍不得失去由于她的决定而要失去的一切。“我没有料到会这样,”他说。“您何必在这儿受苦呢。您已经受够苦了。”她说着,古怪地微微一笑。“我并没有受苦,我过得挺好。要是可能的话,我还想为您出力。”“我们,”她说到“我们”的时候,看了聂赫留朵夫一眼,“我们什么也不需要了。您为我出力已经够了。要不是您……”她本想说什么,可她的嗓音发抖了。“您总不能对我道谢。”聂赫留朵夫说。“何必算账呢?我们的账会算的,”她说,那双乌黑的眼睛泪光闪闪。“那么我该走了吧?”她发现英国人在等他,就说道。“我不想告别,我还要跟您见面的。”聂赫留朵夫说。“那我们就分手了。”她说,声音低得几乎听不清。他们的目光相遇了,聂赫留朵夫听着她说,“那我们就分手了”而没有说一般的告别话,看着她那古怪的、斜睨的目光和凄凉的笑容,心里明白过来,她做出决定的原因是:她仍旧爱他,认为同他结合在一起,就会破坏他的生活,而她跟西蒙松一块儿走掉,就会使得他自由。现在她想到办成了她所要办的事,不由得暗暗高兴,不过转念想到她就要跟他分手,又不免心里难过。她握一下他的手,慌忙转身走出办公室。聂赫留朵夫回过头去看英国人一眼,准备跟他一块儿走,可是英国人正在他的笔记本上记什么。聂赫留朵夫不愿意打断他,就在靠墙的木榻上坐下,忽然感到很疲倦。他之所以疲倦,不是因为昨夜失眠,也不是由于旅途劳顿,更不是由于激动,而是他感到对全部生活厌倦极了。他靠着小木榻的靠背,闭上眼睛,立刻睡着了,而且睡得又熟又酣畅。(有删改)【注】①本文节选自《复活》第三章第二十五节,记叙了聂赫留朵夫和玛丝洛娃的最后一次见面。在此之前的内容是,聂赫留朵夫为玛丝洛娃争取到了减刑,并决心和玛丝洛娃结婚,但他只能作为翻译陪同一位英国人去监狱采访,才被许可前往探监。②西蒙松,因为向学生和农民大胆宣传“他认为正确的一切东西,否定他认为错误的东西”而被捕,与玛斯洛娃一同流放西伯利亚而相识,真心希望拯救玛斯洛娃的厄运。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聂赫留朵夫随口翻译英国人和狱长所说的话,没有深究那些话的含义”,心不在焉的态度表明他此刻期盼又忐忑的心态。B.玛丝洛娃拒绝了聂赫留朵夫的求婚,不仅因为西蒙松是一个“特殊的人”,也是因为她希望让聂赫留朵夫恢复自由。C.文中写聂赫留朵夫舍不得“由于她的决定而要失去的一切”,“失去的一切”包括失去所爱之人以及失去赎罪的机会。D.文中加点部分“古怪地微微一笑”和“凄凉的笑容”,虽然都在写玛丝洛娃的“笑”,但是却透露出人物截然不同的心理。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采用第三人称全知视角,视点转变自然灵活,读者可以了解到多方面的内容,深入各个人物心灵洞悉他们的想法、愿望。B.文章以环境描写起笔,其中“洁白的雪幕”和“灯火通明的窗户”正面衬托了监狱清冷阴森的氛围,烘托出人物的压抑感。C.文中英国人这一人物的设置颇具匠心,有助于作者从侧面介绍和揭露沙俄监狱的问题,丰富和深化了文章的主题。D.小说人物塑造手法多变,如写狱长主要采用白描手法,写玛丝洛娃则调动了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手法。8.列夫·托尔斯泰擅长描写人物细微的、难以捉摸的内心世界。请分析小说结尾画线部分聂赫留朵夫的复杂心理。(4分)《复活》的创作历经10年,初稿中作者给男女主人公安排了结婚并移居国外的幸福结局,定稿改成了玛斯洛娃拒绝了聂赫留朵夫的求婚而选择了西蒙松。你认为哪种结局好?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7分)二、古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甲)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节选自《孟子·公孙丑上》)(乙)公孙丑问曰:“敢问夫子恶乎长?”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宰我、子贡善为说辞,冉牛、闵子、颜渊善言德行。孔子兼之,曰:‘我于辞命,则不能也。’然则夫子既圣矣乎?”曰:“恶!是何言也?昔者子贡问于孔子曰:‘夫子圣矣乎?’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夫圣,孔子不居。”(节选自《孟子·公孙丑上》)10.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上填涂。(3分)无若宋人A然B宋人有闵C其苗之D不长而揠之者E芒芒然F归G谓H其人曰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四体,指四肢,与成语“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中的“四体”意思相同。B.事,指侍奉、赡养,与“民之从事”(《老子》)中的“事”字含义不同。C.子,指对人的尊称。如“夫子”指对年长而学问好的人的尊称,“吾子”指对友人的尊称。D.病,指担心、忧虑,与“贼人以利其身”(《墨子》)中的“贼”字用法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无恻隐之心……非人也”运用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恻隐心、羞恶心、辞让心、是非心”是人应有的四种德行,读来气势酣畅。B.甲文综合运用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假设论证和对比论证,思路清晰,有说服力。此文借助故事,婉曲达义,增强了说理的效果。C.乙文中对于所养之“气”是什么性质的东西,孟子认为难以用言语表述,并借用“揠苗助长”的寓言,形象地阐述了“助长”对“知言”的严重危害。D.两篇选文体现出孟子长于说理,善于论辩,逻辑严密,思路清晰。孟子“仁政”学说的德政思想继承了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并在其基础上进行发展。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试概括两则材料中,孟子所表述的儒家的思想观点。(4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15~16题。无衣《诗经·秦风》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塞上曲(其一)[唐]王昌龄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注释】紫骝:紫红色的骏马。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无衣》采用了问答和复沓的艺术形式,唱响了雄浑的远古战歌。B.第二首从景物描写的角度切入,运用多种意象刻画了战场的荒凉。C.第二首颈联写幽并客共赴沙场建功立业,笔端饱含诗人感佩之情。D.同样是反映战争,两首诗分别呈现出矫健爽朗和肃杀苍凉的风格。16.请结合两首诗歌内容,简要分析作者对待战争的不同态度。(6分)(三)古诗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在《论语·学而》中,孔子阐述君子应做事勤勉而说话谨慎,并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思考宇宙和人生,礼赞了人类生生不息,生命永恒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李白《将进酒》中藐视富贵利禄又怀才不遇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反映解放战争时期重庆地下党革命斗争历史的《红岩》,是革命历史小说中影响最广的一部。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迹,通过各种艺术形式的传播,形成了的红岩文化。长篇小说《红岩》在1961年正式出版后。小说一出,,出版后不到两年时间,就多次重印。北京所有的宣传机构几乎地行动起来,纷纷著文介绍。书店门前,人们排着长队争买《红岩》。有读者说道:“我不只一次地在大街上、公园里、电车上听到朋友们在谈论着《红岩》,他们时而谈到威武不屈的许云峰,时而谈到坚韧倔强的江姐,时而谈到勇敢沉着的成岗,也时而谈到为了党的事业而长期装疯的华子良……”“红岩热”还带来了各种艺术形式的改编热潮,长期以来,红岩故事在舞台上常演不衰。围绕小说《红岩》而展开了持续不断的创作,导致了独特的“红岩现象”,广大中华儿女对红岩精神的传承与弘扬得以彰显。红岩精神在今天依然是人们精神力量的源泉。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久负盛名

赞不绝口

千金难买

不约而同B.赫赫有名

赞不绝口

洛阳纸贵

殊途同归C.赫赫有名

好评如潮

下金难买

殊途同归D.久负盛名

好评如潮

洛阳纸贵

不约而同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围绕小说《红岩》而展开了持续不断的创作,导致了独特的“红岩现象”,彰显了广大中华儿女对红岩精神的传承与弘扬。B.围绕小说《红岩》而展开的持续不断的创作,形成了独特的“红岩现象”,彰显了广大中华儿女对红岩精神的传承与弘扬。C.围绕小说《红岩》而展开的持续不断的创作,导致了独特的“红岩现象”,广大中华儿女对红岩精神的传承与弘扬得以彰显。D.围绕小说《红岩》而展开了持续不断的创作,形成了独特的“红岩现象”,广大中华儿女对红岩精神的传承与弘扬得以彰显。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5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宇宙无垠,空间轨道资源却并非无限。最具应用价值的地球轨道主要集中在2000公里以下的轨道区域,而这里也成为空间碎片的“集散地”。空间碎片是指①。这些产物包括完成任务的火箭箭体和卫星本体、火箭的喷射物、在执行航天任务过程中的抛弃物、空间物体之间碰撞产生的碎块等,是空间环境的主要污染源。“载人飞船是典型的低轨道航天器,其轨道所处区域空间碎片密度较大,碎片撞击对飞船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构成严重威胁。特别是当航天员进行舱外活动时,由于失去了舱壁的保护,②甚至直接威胁到航天员的生命安全。”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动力学专家曲广吉介绍。中国空间站已在轨安全运行一年多,经受住恶劣空间环境的严峻考验,保障了航天员安全顺利出舱,成功完成多项空间科学任务,这些都离不开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总体设计部空间碎片防护设计团队。20年来,该团队通过不懈探索与努力,打造出固若金汤的防护“铠甲”,为中国空间站长期在轨安全运行提供了③。21.下列句中的引号与文中第四段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党中央沉着应对、果断决策。B.米考伯先生的事,虽然渡过了最危急的关头,但是由于过去有张“契据”什么的,所以依然还有纠葛。C.调查队在风里、雨里、沙窝里、激流里度过了一个月又一个月,方圆跋涉了5000余里,终于使县委抓到了兰考“三害”的第一手资料。D.没有想到,百团大战中这个小小的“插曲”,四十年后,竟成了中日人民友好的佳话。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四、写作题(本大题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在现代社会,人们常赞许“进”,如赞许“循序渐进”“积极进取”“急流勇进”“与时俱进”等,认为这体现了个体追求与时代精神。与此同时,“退”却鲜有人提及,因为人们总认为“退”代表“消极回避”,代表“明哲保身”。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说说你的看法。【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高二语答案和解析1.D(3分)A.原文为“目前,我国已建成世界最大的清洁发电体系”,选项把已然变未然。B.原文为“我国推动新能源配置储能以硬性要求向实际需要转变”,选项曲解文意。C.原文为“氢能也是近年来社会各界关注的新宠儿,在新型能源体系构建中同样扮演着重要角色”,选项强加因果。2.C(3分)A.原文是“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等绿色清洁能源将在全球未来三年的全球电力结构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并非指当前。B.原文是说“2025年或下降”,并非“到2025年就会下降”。D.原文是说“多个国家协同发布一系列政策文件”,并非各个国家协同发布。3.A(3分)这两句是用比喻的手法来说明“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的道理,并非表达环境保护。4.(4分)①材料一采用了“总一分-总”的论证结构。②先总说加快能源绿色低碳发展,是保障能源安全的迫切需要,也是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关键要义。③然后分别从能源电力转型取得显著成效、新型储能近年来发展迅猛和氢能在新型能源体系构建中同样将扮演着重要角色三个方面分别进行论述。④最后总结,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基础与关键。(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评分细则】答案在材料一(1)第①条答出“总一分一总”即可给1分。(2)第②条答出“是保障能源安全的迫切需要”或者“是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关键要义”即给1分。(3)第③条答出“三个方面”这四个字或者答出三个方面的具体内容都可得1分。(4)第④条答出“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基础与关键”,可得1分。5.(4分)①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等绿色清洁能源将在全球未来三年的全球电力结构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②全球发电碳排放在2022年达到峰值,2025年或下降。③全球能源结构加速调整,新能源技术水平、经济性大幅提升。④全球支持绿色能源发电政策密集发布,积极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评分细则】答案在材料二(1)第①条答出“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等绿色清洁能源”得1分。(2)第②条答出“全球发电碳排放在2022年达到峰值,2025年或下降”得1分。(3)第③条答出“全球能源结构加速调整,新能源技术水平、经济性大幅提升”得1分。(4)第④条答出“全球支持绿色能源发电政策密集发布”或“积极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得1分。6.D(3分)“透露出人物截然不同的心理”错误,两处都有“爱”,有相同之处。故选D。7.B(3分)“正面衬托”错。小说用“洁白的雪幕”“灯火通明的窗户”等词语,反衬了监狱的阴森,表现了聂赫留朵夫走进监狱时的心情。故选B8.(4分)①释然,帮助玛丝洛娃完成精神“复活”后如释重负;②空虚,帮助玛丝洛娃完成精神“复活”后突然无事可做;③失落,被玛丝洛娃再次拒绝后若有所失;④厌倦,对过去生活、所处阶层的厌倦。(每点1分)(1)根据“我们什么也不需要。您为我出的力已经够多了。要不是您……”“何必算账呢?我们的帐会算的”“您是个多好的女人哪”分析,玛丝洛娃宽恕、感谢聂赫留朵夫,走出和聂赫留朵夫的情感纠葛,聂赫留朵夫为帮助玛丝洛娃完成精神“复活”而如释重负。(2)根据“聂赫留朵夫在靠墙的木榻上坐下来,忽然感到无比疲劳。他所以疲劳,不是由于夜里失眠,不是由于旅途辛苦,也不是由于心情激动,而是由于他对整个生活感到厌倦。他靠着木榻的背,闭上眼睛,顿时沉沉睡去,像死人一般”分析,聂赫留朵夫帮助玛丝洛娃完成精神“复活”后突然无事可做,内心空虚。(3)根据“哦,是这样”分析,聂赫留朵夫确认玛丝洛娃拒绝他而选择跟西蒙松结合后感到失落;根据“感到惋惜,惋惜他从此失去了她”可知,聂赫留朵夫被玛丝洛娃再次拒绝后若有所失;(4)根据“他所以疲劳,不是由于夜里失眠,不是由于旅途辛苦,也不是由于心情激动,而是由于他对整个生活感到厌倦。他靠着木榻的背,闭上眼睛,顿时沉沉睡去,像死人一般”分析,结尾可以看出聂赫留朵夫对过去生活、所处阶层的厌倦。9.(7分)玛斯洛娃拒绝了聂赫留朵夫的求婚而选择了西蒙松这样的结局比较好。①玛斯洛娃宽恕、感谢聂赫留朵夫,为所爱的人的幸福而自我牺牲,体现了美好的人性;②玛斯洛娃选择与西蒙松结合,在他的良好影响下过一种与过去完全不同的生活,体现自尊的本性已经复活;③不完美的结局和玛斯洛娃的遭遇相照应,体现了沙俄统治下被侮辱被损害的人民的普遍命运,深化主题;④这一反转式的结局在情节上也使文章思路开阔,行文跌宕起伏,一波三折,更耐人深思。(观点1分,结合文本分析写出3点6分,只有观点没有分析不给分)题干中列出初稿和定稿不同的结局,虽然这是一个开放性试题,但是考生最好选择后者。考生在回答这个问题时,首先要表明自己的看法,即认为玛斯洛娃拒绝了聂赫留朵夫的求婚而选择了西蒙松这样的结局比较好。然后结合文本分析作者安排这样结局的好处。(1)根据“我们什么也不需要。您为我出的力已经够多了。要不是您……”“何必算账呢?我们的帐会算的”“您是个多好的女人哪”分析,玛丝洛娃宽恕、感谢聂赫留朵夫,玛斯洛娃宽恕、感谢聂赫留朵夫,为所爱的人的幸福而自我牺牲,体现了美好的人性。(2)根据“我有什么可考虑的?西蒙松到哪儿去,我就跟着他到哪儿去”“西蒙松是个十分特殊的人”“他是个非常好的人”,以及注释“西蒙松,因为向学生和农民大胆宣传‘他认为正确的一切东西,否定他认为错误的东西’而被捕,与玛斯洛娃一同流放西伯利亚而相识,真心希望拯救玛斯洛娃的厄运”分析,玛斯洛娃选择与西蒙松结合,在他的良好影响下过一种与过去完全不同的生活,体现自尊的本性已经复活。(3)根据“‘那我们就分手了。’她说,声音低得几乎听不清。他们的目光相遇了,聂赫留朵夫听着她说,‘那我们就分手了’而没有说一般的告别话,看着她那古怪的、斜睨的目光和凄凉的笑容,心里明白过来,她做出决定的原因是:她仍旧爱他,认为同他结合在一起,就会破坏他的生活,而她跟西蒙松一块儿走掉,就会使得他自由”分析,不完美的结局和玛斯洛娃的遭遇相照应,体现了沙俄统治下被侮辱被损害的人民的普遍命运,深化主题。(4)根据“这样,只要公文一到,您就可以出去,在您愿意住的地方住下来。我们来考虑一下……”“她赶紧打断他的话说:‘我有什么可考虑的?西蒙松到哪儿去,我就跟着他到哪儿去’”“她又打断他的话,仿佛生怕他会说出什么多余的话,或者生怕她没机会把她要说的话说完似的”“‘那我们就分手了。’她说,声音低得几乎听不清。他们的目光相遇了,聂赫留朵夫听着她说,‘那我们就分手了’而没有说一般的告别话,看着她那古怪的、斜睨的目光和凄凉的笑容,心里明白过来,她做出决定的原因是:她仍旧爱他,认为同他结合在一起,就会破坏他的生活,而她跟西蒙松一块儿走掉,就会使得他自由”“现在她想到办成了她所要办的事,不由得暗暗高兴,不过转念想到她就要跟他分手,又不免心里难过。她握一下他的手,慌忙转身走出办公室”分析,这一反转式的结局在情节上也使文章思路开阔,行文跌宕起伏,一波三折,更耐人深思。10.BEG(3分)句意:不要像宋国的某个人那样。宋国有个担忧他家的禾苗生长太慢就去用手把禾苗拔高了的人,他疲倦地回到家,对家人说。11.D(3分)名词作形容词,疲惫、疲倦。/名词作动词,伤害。句意:今天累极了。/伤害别人来对自己有利。12.C(3分)“形象地阐述了‘助长’对‘知言’的严重危害”错。应该是“形象地说明了浩然之气要日积月累而非一朝一夕之功”。故选C。13.(4分)(1)这不是因为要想去和这孩子的父母结交,不是因为要想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声誉。【评分细则】(1)“所以”,因为;“内交”,结交;“要誉”,博取名誉;“乡党”,同乡,乡邻。(2)(4分)助长浩然之气的做法,相当于把禾苗拔高,不仅没有益处,却又去伤害禾苗。【评分细则】“助”,助长;“……者也”,判断句式;“揠”,拔;“非徒”,不但。14.(4分)(1)主张“人皆有不忍之心”,提出“四端”说——仁、义、礼、智,并将其发扬光大。(2分)(2)靠平时不断积累来培养浩然之气,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2分)文本甲是从四端主张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的,文本乙指出了道德修养对浩然之气的重要性。参考译文:(甲)孟子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古代圣王由于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所以才有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用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施行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治理天下就可以像在手掌心里面运转东西一样容易了。之所以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是因为,如果今天有人突然看见一个小孩要掉进井里面去了,必然会产生惊惧同情的心理这不是因为要想去和这孩子的父母拉关系,不是因为要想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声誉,也不是因为厌恶这孩子的哭叫声才产生这种惊惧同情心理的。由此看来,没有同情心,简直不是人;没有羞耻心,简直不是人;没有谦让心,简直不是人;没有是非心,简直不是人。同情心是仁的发端;羞耻心是义的发端;谦让心是礼的发端;是非心是智的发端。人有这四种发端,就像有四肢一样。有了这四种发端却自认为不行的,是自暴自弃的人;认为他的君主不行的,是暴弃君主的人。凡是有这四种发端的人,都知道要扩大充实它们,就像火刚刚开始燃烧,泉水刚刚开始流淌。如果能够扩充它们,便足以安定天下,如果不能够扩充它们,就连赡养父母都成问题。(乙)公孙丑问:“请问夫子所擅长的是哪一方面?”孟子说:“我可以明辨是非善恶之言,我善于养护我的浩然之气。”公孙丑说:“请问浩然之气是何意?”孟子说:“难以说清楚。它作为一种气来说,可谓最广大而且最刚健,用正直之道而养护却不去妨害,那么,可以充盈于天地之间。它作为一种气来说,与道义相匹配;如果没有这种浩然之气,就会内心空虚而气不足。内心不要忘记,也不要揠苗助长。不要像宋国的某个人那样。宋国有个担忧他家的禾苗生长太慢就去用手把禾苗拔高了的人,他疲倦地回到家,对家人说:‘今天太劳累了,我帮助禾苗生长了。’他的儿子快步赶到了田地之中去观看,禾苗却干枯了。天下不去揠苗助长的人很少见了。助长浩然之气的做法,相当于把禾苗拔高,不仅没有益处,却又去伤害禾苗。”(公孙丑说:)“宰我、子贡擅长言谈辞令,冉牛、闵子、颜渊擅长阐述德行。孔子兼有这两方面的特长,(却还)说:‘我对于辞令,是不擅长的。’(老师既然说擅长识别言论,)那么老师已经是圣人了吧?”孟子说:“岂敢!怎么能这么说呢!当初子贡向孔子询问说:‘夫子已经可以说是圣人了吧?’孔子说:‘要说是圣人,那么,我能力不足,我只是学习的时候不满足,行教化的时候不敢说疲倦。’圣人,孔子尚且不敢自居。”15.C(3分)“笔端饱含诗人感佩之情”理解错误。写幽并客的时候,字里行间里隐约可见对于献身沙场壮士的惋惜之情。写戍边征人,有汉乐府直抒胸臆的哀怨之情。宏图大志最后只是一场空,发出了“皆共尘沙老”的感慨。故选C。)16.(6分)①第一首,周王兴兵打仗,战士们结成了深厚的友谊,同仇敌忾,慷慨赴敌,表达了作者对这场战争的拥护。(态度1分+分析2分)②第二首,许多人远赴荒凉的边塞,渴望建功立业,却落得“皆共尘沙老”的无奈结局,“莫学”“矜夸”等词表现出对那些自恃勇武的所谓游侠的讽刺,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厌恶。(态度1分+分析2分)第一首:这首诗意气风发,豪情满怀,确实反映了秦地人民的尚武精神。在大敌当前、兵临城下之际,他们以大局为重,与周王室保持一致,一听“王于兴师”,他们就一呼百诺,紧跟出发,团结友爱,协同作战,表现出崇高无私的品质和英雄气概。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这场战争的拥护。第二首:本诗由征戍边塞不回而告诫少年不要矜夸武力,表达了反战之意。前四句写边塞秋景,作者刻意描写肃杀悲凉的秋景是为下文反对战争做背景和情感上的铺垫。后四句写久戍边塞的将士,寄寓了深切的同情,“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自古以来,试图通过沙场拼杀来封侯拜将的男儿数不胜数,诗人们也热衷于抒发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然而,绝大数人的宏图大志最后只是一场空,所以发出了“皆共尘沙老”的感慨。诗人对“幽并客”并无贬意,反而隐约可见对献身沙场的壮士的惋惜之情。最后劝勉少年莫学游侠儿自恃武力,炫耀紫骝马善于驰骋,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对于战争的厌恶。)(6分)①敏于事而慎于言②就有道而正焉③人生代代无穷已④江月年年望相似⑤钟鼓馔玉不足贵⑥但愿长醉不愿醒18.D(3分)第一空,久负盛名:长时期地享有好的名声。赫赫有名:声名非常显赫。此处是说红岩文化名声好,而不是“显赫”,故选“久负盛名”。第二空,好评如潮:比喻赞扬的评价很多。赞不绝口:不住口地称赞。“赞不绝口”的主语应该是人,此句的主语是书,故选“好评如潮”。第三空,洛阳纸贵:比喻著作有价值.流传广。千金难买:形容某物的珍贵.不能用金钱买到。此处是说小说颇受欢迎,风行一时,故选“洛阳纸贵”较好。第四空,不约而同:指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一致。殊途同归: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语境强调的是行动一致,而不是结果一致,所以要使用“不约而同”。故选D。19.B(3分)

“展开了”应改为“展开的”,否则句子无主语,排除AD项;“导致了”后面一般是不好的结果,应改为“形成了”,排除AC项;“广大中华儿女对红岩精神的传承与弘扬得以彰显”是一个独立的句子,而“彰显了广大中华儿女对红岩精神的传承与弘扬”与前面的句子属于同一个句子,保持了话题的一致性,连贯性更强,排除CD项。故选B。20.(5分)①排比句是由“时而谈到……时而谈到……时而谈到……也时而谈到……”的句式构成的,(1分)“威武不屈的许云峰”“坚韧倔强的江姐”“勇敢沉着的成岗”“长期装疯的华子良”都是定语加中心语的偏正结构。四个句子句式结构一致。(1分)②将《红岩》中的重要人物及其优秀品质简练而集中地写了出来。(2分)句式整齐,结构相同,语言凝练,节奏感强,读起来朗朗上口,给人以一气呵成之感。(1分)从句子结构看,“时而谈到……时而谈到……时而谈到……也时而谈到……”构成一组排比句,句子结构一致;每一个句子的内部“威武不屈的许云峰”“坚韧倔强的江姐”“勇敢沉着的成岗”“长期装疯的华子良”都是偏正短语,这样保持了句式结构的一致性。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首先从形式看,“时而谈到……时而谈到……时而谈到……也时而谈到……”构成一组排比句,句式整齐一致,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增强了语言的气势。从内容看,“威武不屈的许云峰”“坚韧倔强的江姐”“勇敢沉着的成岗”“长期装疯的华子良”使用简练的偏正短语,列举了《红岩》中的重要人物及其优秀品质,文脉贯通,语言精炼,达到了言简义丰的效果。21.D(3分)例句“铠甲”引号用法是特殊含义。A.表引用;B.表强调;C.表特定称谓;D.表特殊含义。故选D。22.(6分)①人类空间活动的所有产物

(2分)

②碎片撞击的危害(后果)会更加严重

(2分)

③强大的空间碎片防护保障(2分)第一空,此处是解释“空间碎片”,根据后文“这些产物包括完成任务的火箭箭体和卫星本体、火箭的喷射物、在执行航天任务过程中的抛弃物、空间物体之间碰撞产生的碎块等”可知,“空间碎片”指的是空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