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广东省汕头市金中南区学校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广东省汕头市金中南区学校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广东省汕头市金中南区学校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广东省汕头市金中南区学校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广东省汕头市金中南区学校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广东省汕头市金中南区学校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经典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1、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A.中子数为10的氧原子:108OB.的结构示意图:C.硫化钠的电子式:D.HCl的形成过程:2、下列物质属于非电解质的是A.氯化钠 B.盐酸 C.石墨 D.二氧化碳3、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不能实现的是()①NaNa2O2Na2CO3②SSO3H2SO4③FeFe2O3Fe2(SO4)3④SiO2Na2SiO3H2SiO3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④4、实验室用FeCl2和烧碱制备Fe(OH)2,为了生成的产物不容易被氧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配制FeCl2和烧碱溶液所用的蒸馏水通常要煮沸B.可在FeCl2溶液的上面加一层苯,以隔绝空气C.向FeCl2溶液中滴加烧碱溶液时,胶头滴管尖嘴不能伸入到试管内D.产生Fe(OH)2沉淀后,不能震荡试管5、某课外实验小组设计的下列实验合理的是A.配置一定浓度的硫酸 B.制备少量氨气C.制备并收集少量NO2气体 D.制备少量氧气,并随关随停6、下列说法正确是()A.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B.钠原子的核内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C.氧气和臭氧互为同位素D.18O的质子数等于中子数7、假定把12C的相对原子质量定为24,把24g12C含有的原子个数定为阿伏加德罗常数,而摩尔的定义不变,则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A.此时16O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 B.标准状况下,44gCO2的体积约为22.4LC.44gCO2和28gCO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D.标准状况下,11.2LO2的质量为32g8、在硫酸铁溶液中,加入少量铜粉至完全溶解后,又加入一定量铁粉,充分反应后有残余固体,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最后得到的溶液中只含Cu2+B.残余固体可能为铁、铜混合物C.残余固体一定全部是铜D.最后得到的溶液中含有Fe3+9、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与其名称不相符的是()A.磁性氧化铁:Fe2O3 B.明矾:KAl(SO4)2·12H2OC.纯碱:Na2CO3 D.原硅酸:H4SiO410、下列关于分散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分散系的稳定性:溶液>胶体>浊液B.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溶液>胶体>浊液C.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为几纳米或几十纳米的分散系是胶体D.可以用过滤的方法将悬浊液中的分散质从分散剂中分离出来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硫酸、烧碱、纯碱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B.钢和目前流通的硬币都属于金属单质C.灼热的铜丝不能在氯气中继续燃烧D.溶质为0.4molHCl的浓盐酸与足量的二氧化锰反应,可生成标准状况下的气体2.24L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胶体都有丁达尔现象 B.向FeCl3溶液中加入KSCN,最终会看到血红色沉淀C.氢氧化铁胶体可以透过滤纸 D.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一小块金属钠,最终会看到蓝色沉淀13、某溶液中加入稀硫酸,能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的气体;再加入氯化钡溶液,能产生白色沉淀。关于该溶液的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一定含有碳酸根离子B.一定含有碳酸氢根离子C.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D.可能含有硫酸根离子14、常温下将盛有10mLNO2和10mLNO的混合气体的试管倒立于水槽中并向其中通入O2,一段时间后,试管内还剩余2mL气体,则通入O2的体积可能为()A.8mLB.8.5mLC.l0mLD.10.5mL15、不属于碱金属元素的是()A.锂B.钠C.钾D.铝16、如图所示,两圆圈相交的部分表示圆圈内的物质相互发生的反应。已知钠及其氧化物的物质的量均为0.1mol,水的质量为100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a2O2中阴阳离子数目之比为1∶1B.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为Na+2H2O===Na++2OH-+H2↑C.①、②、③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①>②>③D.反应③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1mol17、将30mL0.5mol/LNaOH溶液加水稀释到0.03mol/L,则选用的容量瓶规格为A.100mL B.250mL C.500mL D.1000mL18、在甲、乙两坩埚中分别盛有等质量的碳酸氢钠晶体,将甲坩埚充分加热后冷却,再加入足量的盐酸;乙不经加热也加入足量的盐酸;反应完全后,甲、乙两坩埚中实际参加反应的盐酸的质量之比为A.2:3 B.1:1 C.1:2 D.2:l19、反应3NO2+H2O===2HNO3+NO中,当有6mole-发生转移时,被氧化的物质与被还原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1∶1 B.1∶2 C.2∶1 D.3∶120、相同质量的SO2和SO3相比较,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①它们所含的分子数目之比为1∶1②它们所含的原子数目之比为15∶16③它们所含的氧原子数目之比为2∶3④它们所含的硫原子数目之比为5∶4⑤它们所含的电子数目之比为1∶1A.②③ B.①④C.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21、粗略测定草木灰中碳酸钾的含量并检验钾元素的存在,需经过称量、溶解、过滤、蒸发、焰色反应等操作。下列图示对应的操作不规范的是()A.称量 B.溶解C.蒸发 D.焰色反应22、实验室用浓盐酸与足量的二氧化锰反应产生少量的氯气。若反应过程中消耗了0.2mol氯化氢,理论上可收集到的氯气的质量A.等于3.55g B.小于3.55gC.大于3.55g D.约等于7.1g二、非选择题(共84分)23、(14分)A~I分别表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一种物质,它们之间相互关系如下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没有列出)。已知H为固态氧化物,F是红褐色难溶于水的沉淀,且A、B、C、D、E、F六种物质中均含同一种元素。请填写下列空白:(1)A、B、C、D、E、F六种物质中所含的同一种元素的名称是________。(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③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反应⑥过程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1molI发生反应后生成的A高温下与足量的水蒸气反应,生成的气体换算成标准状况下占______L。24、(12分)已知A是一种金属,B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且焰色反应呈黄色;D、F相遇会产生白烟。A、B、C、D、E、F间有如图变化关系:(1)A的名称是___;D的化学式是___。(2)B→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3)A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25、(12分)实验室制氯气可用软锰矿和浓盐酸反应。(1)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反应中生成11.2L的Cl2(标准状况),则被还原的盐酸的物质的量是______。(2)实验室用下列两种方法制取氯气:①用含HCl146g的浓盐酸与足量的MnO2反应②用87gMnO2与足量的浓盐酸反应,则所得Cl2______。A.①比②多B.②比①多C.一样多D.无法比较(3)实验室制氯气中收集干燥纯净的氯气可将气体先通过______,再通过______,氯气尾气吸收可用__________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26、(10分)某学习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铝镁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和铝的相对原子质量。(1)A中试剂为________。(2)实验前,先将铝镁合金在稀酸中浸泡片刻,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3)检查气密性,将药品和水装入各仪器中,连接好装置后,需进行的操作还有:①记录C的液面位置;②将B中剩余固体过滤,洗涤,干燥,称重;③待B中不再有气体产生并恢复至室温后,记录C的液面位置;④由A向B中滴加足量试剂。上述操作的顺序是________(填序号);记录C的液面位置时,除平视外,还应________。(4)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若实验用铝镁合金的质量为ag,测得氢气体积为bmL(已换算为标准状况),B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为cg,则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6)实验过程中,若未洗涤过滤所得的不溶物,则测得铝的质量分数将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受影响”)。27、(12分)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在肺部,血红蛋白中血红素的Fe2+与O2结合,把O2送到各个组织器官。铁摄入不足可能引起缺铁性贫血。黑木耳中含有比较丰富的铁元素,某研学小组测定其含量。(1)【铁元素的分离】称量黑木耳,将之洗净切碎,用蒸馏水浸泡,但浸泡液中未能检测到铁元素。在坩埚中高温灼烧黑木耳,使之完全灰化。用酸充分溶解,过滤,滤液备用。①浸泡液检测不出铁元素的原因是________。②滤液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是Fe2+、________。(2)【配制溶液】将滤液配制成100mL溶液。选择合适的仪器完成“铁元素的分离”、“配制溶液”2个实验,下列仪器不必使用的是_______。(3)【铁元素含量测定】研学小组提出如下测量方案:Ⅰ.沉淀法:向溶液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过滤、洗涤沉淀、加热烘干、称量。评价该测量方案是否可行________。Ⅱ.比色法:流程示意如下:①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加入H2O2的目的是________。②溶液a的颜色是________。③溶液颜色越深,光的透过能力越差,即透光率越小。若不加H2O2,测出黑木耳中铁元素的含量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4)亚铁盐易被氧化,但在体内Fe2+参与O2的运输却不被氧化。蛋白质是一种既有亲水部分、又有疏水部分的大分子,为血红素提供了疏水环境。可见,氧化还原反应能否发生与_________有关。28、(14分)已知A与盐酸反应生成B和氢气,D为单质。根据上图回答下列问题:(1)C的化学式为_______;B+D→C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2)B与氨水反应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写出该现象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29、(10分)(1)某无色溶液只含有Na+、Ba2+、Al3+、Fe3+、Br-、SO42-、CO32-中两种或多种离子,取少量逐滴滴入NaOH溶液至过量,先出现白色沉淀后消失的现象;另取少量往其中滴加氯水,溶液为橙黄色;则原溶液一定不存在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写出原溶液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2)KClO3和浓盐酸在一定温度下的化学方程式为:KClO3+6HCl(浓)=KCl+3Cl2↑+3H2O。浓盐酸在反应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是__________(填写编号)①只有还原性②还原性和酸性③只有氧化性④氧化性和酸性。反应中,若氧化产物比还原产物多0.1mol,则电子转移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mol。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1、B【解析】

A.中子数为10的氧原子为:188O,A错误;B.Mg是12号元素,Mg原子失去最外层2个电子变为Mg2+,所以Mg2+的结构示意图为:,B正确;C.硫化钠是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为:,C错误;D.HCl是共价化合物,H原子与Cl通过一个共用电子对结合,所以HCl的形成过程表示为:,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B。2、D【解析】

A.氯化钠为盐,在水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发生电离,属于电解质,故A不符合题意;B.盐酸为氯化氢溶于水形成的,属于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B不符合题意;C.石墨为碳,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C不符合题意;D.二氧化碳为非金属氧化物,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为非电解质,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睛】电解质以及非电解质均属于化合物,混合物以及单质均不属于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化合物是否属于电解质,主要判断依据是其本身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否发生电离。3、B【解析】

①Na在O2中燃烧生成Na2O2,Na2O2与CO2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转化可以实现,故①不符合题意;②S在O2中燃烧生成SO2,不能直接生成SO3,SSO3不能一步实现转化,故②符合题意;③Fe在O2中燃烧生成Fe3O4,FeFe2O3不能实现转化,故③符合题意;④SiO2+2NaOH=Na2SiO3+H2O,Na2SiO3+2HCl=2NaCl+H2SiO3↓,转化可以实现,故④不符合题意;综上分析,不能实现的为②③,答案选B。4、C【解析】

实验室用FeCl2和烧碱制备Fe(OH)2,由于Fe(OH)2有强还原性,极易被氧化,故在制取的过程中的关键是要防氧化,据此分析。【详解】A.FeCl2和烧碱溶液要现用现配,且配制溶液的蒸馏水要煮沸以除去氧气,确保Fe(OH)2的生成在无氧的环境里,故A正确;B.在FeCl2溶液的上面加一层苯或一层油,以隔绝空气防止氧气溶入,故B正确;C.向FeCl2溶液中滴加烧碱溶液时,要将胶头滴管的尖嘴伸入到FeCl2溶液中,防止氢氧化钠溶液在滴入时接触空气溶有氧气,故C错误;D.产生Fe(OH)2沉淀后,若震荡试管,会增大沉淀与空气的接触的机会,使沉淀更易被氧化,故D正确。【点睛】Fe(OH)2固体、FeCl2溶液和Fe(OH)2胶体制备均需要保持无氧的环境,所用到的试剂需要现配现用,在制备过程中常加入隔氧剂(苯、汽油、植物油等比水轻的有机溶剂)隔绝氧气。5、B【解析】

A、浓硫酸在烧杯中稀释,A错误;B、浓氨水和氧化钙混合可以制备少量氨气,B正确;C、NO2不能用排水法收集,C错误;D、过氧化钠不是难溶于水的块状固体,不能用简易启普发生器,D错误;答案选B。【点晴】关于氨气的制备,除了要熟练掌握教材中的制备原理以外,还需要掌握以下实验方法:方法

化学方程式(或原理)

气体发生装置

加热浓氨水

NH3·H2ONH3↑+H2O

浓氨水+固体NaOH

NaOH溶于水放热,促使氨水分解,且OH-浓度的增大

有利于NH3的生成

浓氨水+固体CaO

CaO与水反应,使溶剂(水)减少;反应放热,促使氨水分解。化学方程式为NH3·H2O+CaO=NH3↑+Ca(OH)2

6、A【解析】

A.根据卢瑟福的行星模型,原子是由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A项正确;B.对于原子来讲,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相同,因此显电中性,B项错误;C.氧气和臭氧是由同种元素形成的结构和性质不同的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C项错误;D.由质子数=原子序数可知中有8个质子,由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可知中有10个中子,因此质子数不等于中子数,D项错误;答案选A。7、D【解析】

原子量的标准的改变实际上是将原子量的标准由12C原子质量的变为12C原子质量的。所以将12C的原子量定为24时,物质的式量加倍.而将阿伏加德罗常数由12g12C所含碳原子数变为24g12C所含原子个数.所以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都应加倍,而物质的量及物质的量浓度均随之发生变化。A.氧原子的实际质量没变,但标准却由12C质量的变为,所以16O的原子量由16变为32,选项A正确;B.44gCO2为0.5mol,摩尔体积为44.8L/mol,则其标况下44gCO2的体积为22.4L,选项B正确;C.44gCO2和28gCO均为0.5mol,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选项C正确;D.标准状况下,11.2LO2的物质的量为0.25mol,质量为0.25mol64g/mol=16g,选项D不正确;答案选D。8、B【解析】

本题涉及的反应有:(1)Cu+2Fe3+=Cu2++2Fe2+,(2)Fe+Cu2+=Fe2++Cu,Fe+2Fe3+=3Fe2+由于Fe3+氧化性比Cu2+强,所以铁粉先和Fe3+反应,再和Cu2+反应,经分析存在几种情况①加入铁粉过量,固体剩余铁、铜,溶液为硫酸亚铁②加入铁粉少量,固体剩余铜,溶液为硫酸亚铁和硫酸铜混合液③加入铁粉恰好把溶液中铁离子与铜离子反应完,剩余固体铜,溶液为硫酸亚铁。根据以上分析可知B选项正确;正确答案:B。9、A【解析】

A.磁性氧化铁的化学式是Fe3O4,故选A;B.明矾的化学式是KAl(SO4)2·12H2O,故不选B;C.纯碱是碳酸钠,化学式是Na2CO3,故不选C;D.原硅酸的化学式是H4SiO4,故不选D。10、B【解析】

A.溶液均一稳定,胶体具有介稳性,浊液不能稳定存在。B.浊液分散质粒子直径>100nm,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1nm~100nm,溶液分散质粒子直径<1nm。C.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nm~100nm。D.悬浊液中有不能溶解的固体颗粒,可以通过过滤分离分散质。【详解】A.溶液均一稳定,胶体具有介稳性,浊液不能稳定存在,所以分散系的稳定性:溶液>胶体>浊液,A正确。B.浊液分散质粒子直径>100nm,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1nm~100nm,溶液分散质粒子直径<1nm,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浊液>胶体>溶液,B错误。C.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nm~100nm,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为几纳米或几十纳米的分散系是胶体,C正确。D.悬浊液中有不能溶解的固体颗粒,可以用过滤的方法将悬浊液中的分散质从分散剂中分离出来,D正确。答案为:B。11、A【解析】

A.根据物质的树状分类法,硫酸、烧碱、纯碱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A正确;B.钢和硬币都是合金,属于混合物,B错误;C.灼热的铜丝能在氯气中继续燃烧,集气瓶内产生棕黄色烟,C错误;D.浓盐酸与足量的二氧化锰反应,浓盐酸浓度变稀后,反应停止,不能计算出生成气体体积,D错误;故选A。12、B【解析】

A.胶体有丁达尔现象,故正确;B.氯化铁和硫氰化钾反应生成红色溶液,不是沉淀,故错误;C.胶体的微粒能通过滤纸,故正确;D.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时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铜蓝色沉淀,故正确。故选B。13、D【解析】

某溶液中加入稀硫酸,能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的气体,该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因此溶液中含有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再加入氯化钡溶液,能产生白色沉淀,白色沉淀可能是碳酸钡或硫酸钡,由于前面加入了稀硫酸,引入了硫酸根离子,所以虽然不能确定原溶液中是否含有硫酸根离子,但是原溶液是可能含有硫酸根离子的。答案选D。14、B【解析】①当剩下的气体为O2时,10mLNO2和10mL

NO说明完全反应生成硝酸,则:4NO2+O2+2H2O═4HNO3,4NO+3O2+2H2O═4HNO3,4

1

4

310mL

2.5mL

10mL

7.5mL所以通入的氧气体积为:2.5mL+7.5mL+2mL=12mL;

②当剩余的气体为NO时,可以认为10mL

NO2完全反应生成硝酸,10mLNO中剩余2mL,有8mL转化成硝酸,则:4NO2+O2+2H2O═4HNO3,4NO+3O2+2H2O═4HNO3,4

1

4

310mL

2.5mL

8mL

6mL所以通入氧气的体积为:2.5mL+6mL=8.5mL,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有关混合物反应的化学计算。明确反应后剩余气体组成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NO、二氧化氮与氧气、水转化成硝酸的反应原理,要求学生掌握讨论法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15、D【解析】A.锂B.钠C.钾三种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均为1,属于碱金属元素。D.铝最外层电子为3,属于第三周期第IIIA族,故D错;答案:D。16、C【解析】

A、过氧化钠中阴离子是O22-,所以阴阳离子数目之比为1:2,错误;B、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为:2Na+2H2O=2Na++2OH-+H2↑,错误;C、反应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转移电子2e-,则0.1mol过氧化钠反应最多能转移0.1mol电子,正确;D、钠、氧化钠、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的方程式分别如下:Na+1/2H2O=NaOH+1/2H2↑,溶液增加的质量=m(Na)-m(H2)=2.3g-0.1g=2.2g;Na2O+H2O=2NaOH,溶液增加的质量=m(Na2O)=0.1mol×62g/mol=6.2g;Na2O2+H2O=2NaOH+1/2O2↑,溶液增加的质量=m(Na2O2)-m(O2)=m(Na2O)=6.2g,所以溶液增加的质量大小顺序为:钠<氧化钠=过氧化钠,根据钠原子守恒知,0.1mol的钠、氧化钠、过氧化钠、溶于水所得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分别为:0.1mol、0.2mol、0.2mol,通过以上分析可知,0.1mol的钠、氧化钠、过氧化钠、分别溶于水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分别为:4/(100+2.2)×100%、8/(100+6.2)×100%、8/(100+6.2)×100%,所以①、②、③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从大到小:①<②=③,错误;答案选C。17、C【解析】

利用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或物质的量不变进行分析。【详解】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因此有30×10-3L×0.5mol·L-1=V(NaOH)×10-3L×0.03mol·L-1,解得V(NaOH)=500mL,故C正确;答案:C。18、B【解析】

甲中加热发生反应2NaHCO3Na2CO3+H2O+CO2↑,加入盐酸后发生反应Na2CO3+2HCl=2NaCl+H2O+CO2↑;乙中发生反应NaHCO3+HCl=NaCl+H2O+CO2↑,最终都生成氯化钠,根据钠元素、氯元素守恒可知n(HCl)=n(NaCl)=n(NaHCO3),故反应后甲、乙两坩埚中实际消耗的HCl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故答案选B。19、C【解析】

NO2与水反应产生3NO2+H2O═2HNO3+NO,反应中只有氮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由+4价升高为+5价,由+4价降低为+2价,如图,所以NO2既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氧化剂被还原,还原剂被氧化,由产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可知起氧化剂与还原剂的NO2物质的量之比为1:2,所以被氧化的NO2与被还原的N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故选C。20、C【解析】

设SO2和SO3的质量均为1g,两者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64:1/80=5:4。①它们所含的分子数目之比为5∶4,不正确。②它们所含的原子数目之比为5×3∶4×4=15:16,正确。③它们所含的氧原子数目之比为5×2∶4×3=5:6,错误。④它们所含的硫原子数目之比为5∶4,正确。⑤它们所含的电子数目之比为5×32∶4×40=1:1,正确。故正确的有②④⑤,答案选C。【点睛】不同物质之间各种物理量的比较,首先将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求出来,再转化为粒子数目、质量、体积等物理量进行比较。21、C【解析】

由草木灰提取钾盐并检验钾元素存在,则应进行称量(A)、溶解(B)、过滤除杂,然后蒸发结晶(C)得到碳酸钾,然后利用焰色反应(D)检验钾元素,而选项C中蒸发结晶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液体飞溅,故C操作错误,故选:C。22、A【解析】

加热条件下,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根据方程式知,参加反应的HCl有一半被氧化生成氯气,若反应过程中消耗了0.2molHCl,根据Cl原子守恒知,理论上生成n(Cl2)=0.05mol,m(Cl2)=nM=0.05mol×71g/mol=3.55g,故答案选A。【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反应方程式有关计算,侧重考查学生分析计算能力,注意该反应中一半的HCl体现酸性、一半的HCl体现还原性,另外要注意审题,只计算“理论上”生成的氯气质量。二、非选择题(共84分)23、铁元素8Al+3Fe3O44Al2O3+9FeFe3O4+8H+=2Fe3++Fe2++4H2OAl2O3+2NaOH=2NaAlO2+H2O生成的白色沉淀在空气中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33.6【解析】试题分析:F是红褐色难溶于水的沉淀,因此F是氢氧化铁,则E是氢氧化亚铁,所以C和D分别是亚铁盐和铁盐。B和盐酸反应生成C和D,所以B是四氧化三铁,C是氯化亚铁,D是氯化铁,A在氧气中燃烧生成B,则A是铁。H和I均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G,则I是铝,和四氧化三铁发生铝热反应生成铁和氧化铝,H是氧化铝,G是偏铝酸钠,据此分析解答。(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A、B、C、D、E、F六种物质中所含的同一种元素的名称是铁。(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8Al+3Fe3O44Al2O3+9Fe。反应③的离子方程式为Fe3O4+8H+=2Fe3++Fe2++4H2O;反应⑧的化学方程式为Al2O3+2NaOH=2NaAlO2+H2O。(3)反应⑥是氢氧化亚铁被空气氧化,过程中的现象是生成的白色沉淀在空气中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4)根据8Al+3Fe3O44Al2O3+9Fe可知1mol铝发生反应后生成铁,铁在高温下与足量的水蒸气反应的方程式为3Fe+4H2O(g)4H2+Fe3O4,所以生成的气体换算成标准状况下为。【点睛】化学推断题是一类综合性较强的试题,解框图题最关键的是寻找“突破口”,“突破口”就是抓“特”字,例如特殊颜色、特殊状态、特殊气味、特殊反应、特殊现象、特殊制法、特殊用途等。24、钠NH3NaOH+NH4ClNaCl+NH3↑+H2O2Na+2H2O=2NaOH+H2↑【解析】

B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且焰色反应呈黄色,可知B溶液中含有钠元素,A是金属,和水反应生成B和E,可知A是钠,B是NaOH溶液,E是氢气。氢气和氯气点燃生成HCl,NaOH溶液和固体C在加热下生成气体D,则D为NH3,氨气和HCl化合生成NH4Cl,能看到白烟,所以C为NH4Cl。【详解】由以上分析可知,A是金属钠,B是NaOH,E是H2,C是NH4Cl,D是NH3,F是HCl。(1)A的名称是钠;D的化学式是NH3。(2)B→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OH+NH4ClNaCl+NH3↑+H2O。(3)A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2H2O=2NaOH+H2↑。【点睛】根据特征颜色和特殊实验现象可以快速找到无机推断题的突破口,如B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说明溶液显碱性,焰色反应呈黄色,说明溶液中有钠元素;D、F相遇会产生白烟通常是氨气和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铵的反应。25、MnO2+4H++2Cl-Mn2++2H2O+Cl21molB饱和食盐水浓硫酸NaOHCl2+2OH-==Cl-+ClO-+H2O【解析】分析:(1)实验室可用软锰矿和浓盐酸反应制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根据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分析解答;(2)由MnO2+4HCl(浓)MnCl2+Cl2↑+2H2O,但随着反应的进行,盐酸的浓度减小,反应不再进行,据此分析判断;(3)制得的氯气中含有水蒸气和氯化氢,结合二者的性质分析除去的方法,氯气有毒,直接排放会污染空气,需要尾气处理,常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详解:(1)实验室可用软锰矿和浓盐酸反应制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离子方程式为MnO2+4H++2Cl-Mn2++Cl2↑+2H2O,11.2L的Cl2(标准状况)的物质的量为11.2L22.4L/mol=0.5mol,氯气中氯原子全部离子与被氧化的氯化氢,被氧化的氯化氢为1mol,故答案为:MnO2+4H++2Cl-Mn2++Cl2↑+2H2O;1mol;(2)由MnO2+4HCl(浓)MnCl2+Cl2↑+2H2O,可知87g二氧化锰与146gHCl恰好完全反应,但随着反应的进行,盐酸的浓度减小,反应不再进行,①中HCl不能完全反应,②中二氧化锰完全反应,故生成氯气的体积②>①,故答案为:B;(3)制得的氯气中含有水蒸气和氯化氢,需要首先通过饱和的食盐水,除去氯化氢,在通过浓硫酸干燥,除去水蒸气;氯气有毒,可污染空气,要进行尾气吸收,常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氯气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反应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ClO-+H2O,故答案为:饱和食盐水;浓硫酸;NaOH;Cl2+2OH-=Cl-+ClO-+H2O。26、NaOH溶液除去铝镁合金表面的氧化膜①④③②使D和C的液面相平2Al+2NaOH+2H2O=2NaAlO2+3H2↑偏小【解析】

(1)Mg、Al均可以和酸反应,因此不可以用酸来实验,因为Al可以和碱反应而不和Mg反应,则可以用NaOH与Al反应制得H2,然后用排水法收集H2,以计算Al的量;(2)因为Al表面容易生成氧化膜,因而要用酸处理;(3)整个操作过程及原理是:检查气密性;记录起始液面;加入碱反应;不产生气体后,记录C中的液面,两者相减即为产生H2的量;最后称得的固体即为Mg的质量。在读数时要注意D、C液面相平,否则气体将受压,造成读数不准;(4)B中发生的是Al与碱的反应;(5)(a-c)即为铝的质量,再除以Al的物质的量即为铝的摩尔质量,而n(Al)可以由产生的H2获得;(6)未洗涤,则造成(a-c)变小,则由(5)的结果可进行判断。【详解】(1)根据铝镁的化学性质,铝镁都能与酸反应放出氢气,但铝还能与碱(如NaOH溶液)反应放出氢气,而镁不能,要测定铝镁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应选择NaOH溶液,答案是:NaOH溶液;(2)铝镁的表面都容易形成一层氧化膜,在实验前必须除去;答案是:除去铝镁合金表面的氧化膜;(3)实验时首先要检查气密性,记下量气管中C的液面位置,再加入NaOH溶液开始反应,待反应完毕并冷却至室温后,记录量气管中C的液面位置,最后将B中剩余固体过滤,洗涤,干燥,称重;量气管读数时为使里面气体压强与外界大气压相等,必须使D和C两管中液面相平,答案是:①④③②;使D和C的液面相平;(4)B管中发生铝与NaOH溶液的反应:2Al+2NaOH+2H2O=2NaAlO2+3H2↑,答案是:2Al+2NaOH+2H2O=2NaAlO2+3H2↑;(5)铝镁合金的质量为ag,B中剩余固体镁的质量为cg,则参加反应的铝的质量为(a-c)g,设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M,则2Al+2NaOH+2H2O=2NaAlO2+3H2↑2M

3×22400mL(a-c)g

bmL解之得:M=33600(a-c)/b;答案是:33600(a-c)/b;(6)铝的质量分数为:(a-c)/a×100%,实验过程中,若未洗涤过滤所得的不溶物,c值偏大,铝的质量分数偏小;答案是:偏小。27、黑木耳中含铁元素的物质不溶于水Fe3+b、f不可行,沉淀法操作步骤多,实验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