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正畸学基础知识试卷_第1页
口腔正畸学基础知识试卷_第2页
口腔正畸学基础知识试卷_第3页
口腔正畸学基础知识试卷_第4页
口腔正畸学基础知识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口腔正畸学(基础知识)-试卷3(总分:6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A1型题(总题数:30,分数:60.00)1.下面有关加成聚合型硅橡胶印模材料的说法,错误的是

(分数:2.00)

A.精确印模材料

B.含有几个不同的黏稠度

C.完毕印模后尽快灌注模型

D.完毕印模后能够复制多个模型

E.印模时注意保持术区干燥解析:2.下面聚醚橡胶印模材料的说法,错误的是

(分数:2.00)

A.含有良好的流动性、弹性、可塑性

B.强度好,良好的精确性、形稳性

C.气味难闻,味道差

D.完毕印模15~30分钟后再灌注模型,宜放在比较潮湿的地方

E.硬度大,脱模困难,不适宜作为倒凹大而复杂的印模解析:解析:聚醚橡胶印模材料属亲水性聚合物,凝固后不适宜放在比较潮湿的地方,以免吸水后体积膨胀,影响印模的精确性。3.用硅橡胶类印模材料取模,下列注意事项错误的是

(分数:2.00)

A.不要使用橡胶手套

B.取模后注意不要调换量匙,以免污染基质和催化剂

C.二次印模时,使用匹配及推荐用量的基质和催化剂

D.印模时注意保持术区干燥

E.凝固时间是3~5分钟

√解析:4.用硅橡胶类印模材料取模可能引发脱模的因素是

(分数:2.00)

A.托盘选择不适宜

B.未使用托盘粘结剂

C.脱模时用力过大

D.印模材料在口内停留时间不够

E.以上均是

√解析:解析:用硅橡胶类印模材料取模时,选择适宜的托盘,使用托盘粘结剂,按厂家规定在口内放置足够的时间,避免脱模。5.用硅橡胶类印模材料取二次印模,下面错误的是

(分数:2.00)

A.高黏度硅橡胶放在托盘上,低黏度硅橡胶注射在需精确印模的牙体周边,托盘口内就位取终印模

B.用高黏度硅橡胶取初印模,再用小头注射器将低黏度硅橡胶注射在需精确印模的牙体周边取终印模

C.需要修整初印模

D.精确度高,龈下边沿取模精确

E.缺点是费时解析:解析:用硅橡胶类印模材料取二次印模,用高黏度硅橡胶取初印模,修整初印模,在初模颊舌侧划出排溢沟,再用小头注射器将低黏度硅橡胶注射在需精确印模的牙体周边,托盘在口内重新就位,获得终印模。6.患者,男性,56岁,因上颌左侧456缺失制作锻造支架可摘局部义齿,使用藻酸盐印模材料取模,半小时后硬石膏灌制模型。试支架时发现支架就位困难,最可能的因素是

(分数:2.00)

A.石膏模型磨损

B.支架调改正度

C.印模变形

D.患者牙齿移位

E.以上均不是解析:解析:藻酸盐印模材料是水胶体印模材料,规定在完毕印模后尽快灌制模型,以免材料变形。7.下列印模材料精确度最高的是

(分数:2.00)

A.藻酸盐印模材料

B.硅橡胶印模材料

C.琼脂印模材料

D.聚硫橡胶印模材料

E.聚醚橡胶印模材料

√解析:8.下列影响藻酸盐印模材料凝固时间的因素除了

(分数:2.00)

A.缓凝剂的量

B.藻酸钠与胶结剂硫酸钙的比例

C.托盘的类型

D.温度

E.水粉比例解析:9.有关复合树脂的分类,错误的是

(分数:2.00)

A.传统型、小颗粒型、超微型、混合型

B.化学固化型、热固化型、光固化型

C.前牙复合树脂、后牙复合树脂

D.单糊剂、双糊剂、粉液型

E.直接充填型、间接修复型、通用型复合树脂解析:解析:复合树脂的分类方式有多个,按填料粒度分为传统型、小颗粒型、超微型、混合型;按固化方式分为化学固化型、光化学固化型、光固化型;按应用部位分为前牙及后牙复合树脂;按剂型分为单糊剂、双糊剂、粉液型;按应用方式分为直接充填型、间接修复型及通用型复合树脂。由于复合树脂多用于口内直接充填,其固化方式多采用快速的化学固化、光固化及光化学固化,普通不采用热固化方式。10.有关复合树脂的描述,错误的是

(分数:2.00)

A.复合树脂重要由树脂基质,无机填料和引发体系组合而成

B.树脂基质决定材料的重要物理和机械性能

C.无机填料可减少树脂的聚合收缩,减少热膨胀系数

D.无机填料含量增多有助于提高复合树脂材料机械性能

E.不同的引发体系使复合树脂以不同的方式固化解析:解析:复合树脂重要由树脂基质、无机填料和引发体系组合而成,树脂基质的重要作用是将复合树脂的各构成黏附结合在一起,赋予其可塑性、固化特性和强度;无机填料的重要作用是赋予材料良好的物理机械性能,涉及硬度、强度、耐磨性、聚合收缩、热膨胀系数等。11.有关复合树脂性能特点的描述,对的的是

(分数:2.00)

A.质量好的复合树脂不存在聚合收缩

B.聚合不全是造成复合树脂修复继发龋的重要因素

C.复合树脂热膨胀系数与天然牙之间的差别是造成聚合收缩的重要因素

D.填料含量越多,聚合收缩越大

E.填料含量越多,机械强度及耐磨性越差解析:解析:由于复合树脂热膨胀系数与天然牙之间含有差别,造成复合树脂均存在一定的聚合体积收缩,这种聚合收缩造成复合树脂与牙体之间形成边沿裂缝、不密合,容易产生继发龋。聚合体积收缩与树脂基质单体的种类和填料的种类含量有关,填料含量越多,聚合收缩越小。12.有关热凝塑料和自凝塑料基托树脂的差别,描述错误的是

(分数:2.00)

A.后者在粉剂中含有增进剂

B.后者强度较低

C.前者需要加热固化,后者在室温下即可固化

D.前者颜色稳定较高

E.后者残存单体含量较多解析:解析:自凝塑料与热凝塑料构成相似,均由粉剂和液剂构成,不同的是前者在液剂(而不是粉剂)中加有少量增进剂,以使粉、液混合时在常温下即可发生氧化还原反映,释放出自由基,产生聚合反映。由于自凝塑料是在常温下发生聚合反映,与热凝塑料相比,存在着聚合物分子量小,残留单体多,机械强度低,容易产愤怒泡和变色等缺点。13.热固化型基托树脂的发热固化反映温度范畴为

(分数:2.00)

A.40~45℃

B.50~56℃

C.56~64℃

D.68~74℃

E.80~86℃解析:14.下列不是基托树脂成分的是

(分数:2.00)

A.甲基丙烯酸甲酯

B.甲基丙烯酸甲酯均聚粉或共聚粉

C.交联剂

D.阻聚剂

E.无机填料

√解析:解析:基托树脂普通由粉剂和液剂两部分构成,粉剂的重要成分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均聚粉或共聚粉,加有少量的引发剂、着色剂等;液剂的重要成分是甲基丙烯酸甲酯,加有少量的阻聚剂和交联剂。室温固化基托树脂还在液剂中加有少量增进剂,无机填料则是复合树脂的构成成分之一。15.包埋材料的固化时间为

(分数:2.00)

A.1~3分钟

B.3~5分钟

C.5~25分钟

D.25~45分钟

E.45~60分钟解析:解析:ADA原则规定包埋材料固化时间为5~25分钟。16.锻造时石膏类包埋材料的加热温度必须在

(分数:2.00)

A.500℃下列

B.600℃下列

C.700℃下列

D.1000℃下列

E.1100℃下列解析:解析:无水石膏在700℃以上时,可通过碳元素快速还原,生成对金属锻造修复体产生污染的二氧化硫,在700℃下列不发生上述反映。另外,石膏在750℃时可出现明显的收缩倾向。因此锻造时石膏类包埋材料的加热温度必须在700℃下列。17.磷酸盐包埋材料属于

(分数:2.00)

A.低熔合金锻造包埋材料

B.中熔合金锻造包埋材料

C.高熔合金锻造包埋材料

D.铸钛包埋材料

E.以上均不是解析:解析:磷酸盐包埋材料是最惯用的高熔合金锻造包埋材料。18.磷酸盐包埋材料的综合膨胀率为

(分数:2.00)

A.-0.3%~-1.3%

B.-1.3%~-2.0%

C.0

D.0.3%~1.3%

E.1.3%~2.0%

√解析:解析:磷酸盐包埋材料的综合膨胀率为1.3%~2.0%,涉及凝固膨胀、热膨胀及吸水膨胀。19.最惯用的模型材料有

(分数:2.00)

A.石膏

B.钴铬合金

C.蜡

D.塑料

E.以上均可解析:解析:惯用的模型材料为石膏,按临床应用分为熟石膏、人造石、超硬石膏。20.对模型材料的性能规定,下列错误的是

(分数:2.00)

A.有良好的流动性、可塑性

B.有适宜的凝固时间,普通30~60分钟为宜

C.精确度高

D.压缩强度大,表面硬度高

E.可与印模材料发生化学反映

√解析:解析:对模型材料性能规定是有良好的流动性、可塑性,有适宜的凝固时间,普通30~60分钟为宜,精确度高,压缩强度大,表面硬度高,与印模材料不发生化学反映。如模型材料可与印模材料发生化学反映,则不能确保模型表面光滑清晰,且脱模困难。21.人造石的重要成分为

(分数:2.00)

A.α-半水硫酸钙

B.β-半水硫酸钙

C.α及β-半水硫酸钙

D.二水硫酸钙

E.以上均不是解析:解析:熟石膏的重要成分为β-半水硫酸钙,而人造石的重要成分是α-半水硫酸钙。22.将配制的过饱和二水硫酸钙溶液置于密闭的蒸气压力锅中,在135~145℃,0.2~0.3MPa压力下解决,得到

(分数:2.00)

A.生石膏

B.熟石膏

C.普通人造石

D.超硬石膏

E.普通人造石及超硬石膏解析:解析:熟石膏是生石膏置于110~120℃的温度下,开放式加热去除一部分结晶水而得。人造石是将生石膏置于密闭的压力容器内,加热至123℃,恒温7小时,取出放置干燥器中干燥4~5小时,粉碎球磨,过筛120目,加入适量色素而成。超硬石膏的制作办法是将配制的过饱和二水硫酸钙溶液,置于密闭的蒸气压力锅中,在135~145℃,0.2~0.3MPa压力下解决制成。23.石膏类模型材料的凝固原理是

(分数:2.00)

A.CaSO4.1/2H2O→CaSO4.H2O

B.CaSO4.1/2H2O→CaSO4.2H2O

C.CaSO4.H2O→CaSO4.2H2O

D.CaSO4.2H2O→CaSO4.H2O

E.CaSO4.2H2O→CaSO4.1/2H2O解析:解析:石膏类模型材料的凝固是半水硫酸钙转变为二水硫酸钙的过程。半水硫酸钙溶解度低,为0.9g/100ml,与水混合后转变为二水硫酸钙,二水硫酸钙的溶解度更低,为0.2g/100ml,很快形成过饱和溶液。在过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然后以此晶体为中心析出二水硫酸钙的整体晶体,彼此交错成网,成为致密坚硬的固体。24.对于石膏类模型材料,其混水率越大,则

(分数:2.00)

A.凝固时间越长,强度越高

B.凝固时间越短,强度越低

C.凝固时间越长,强度越低

D.凝固时间越短,孔隙越多

E.孔隙越少,强度越高解析:解析:半水硫酸钙与水的比例可用混水率来表达。混水率(W/P)是水的体积除以半水硫酸钙粉末重量所得的分数。如100g熟石膏与60ml的水混合时,混水率为0.6。实践证明,石膏模型材料混水率越大,凝固时间越长,最后的生成物越脆,强度越低。这是由于混水率大,材料的构造疏松,水量增加,二水硫酸钙的结晶核减少,结晶体间的互相胶结现象也少,使材料强度减少,同时当多出的水挥发后,会形成某些微小的孔隙,称为石膏的孔隙率。混水率、孔隙率和材料强度之间的关系是,混水率越高,孔隙越多,材料强度越低。25.石膏类模型材料混水率互相比较,下列对的的是

(分数:2.00)

A.熟石膏>人造石>超硬石膏

B.人造石>熟石膏>超硬石膏

C.人造石>超硬石膏>熟石膏

D.超硬石膏>人造石>熟石膏

E.超硬石膏>熟石膏>人造石解析:解析:熟石膏的混水率是0.4~0.5;人造石的混水率为0.25~0.35;超硬石膏的混水率为0.22。26.有关熟石膏的凝固速度,下列对的的是

(分数:2.00)

A.搅拌时间越长,凝固速度越快

B.搅拌速度越快,凝固速度越快

C.水的比例适宜增加凝固速度减少

D.0~30℃之间凝固速度随水温升高而加紧

E.以上均对的

√解析:解析:影响熟石膏凝固速度的因素:熟石膏粉与水的调和比例不当,水量多,凝固时间延长,水量少,凝固时间加紧;搅拌时间和速度的影响,搅拌时间越长,搅拌速度越快,凝固速度越快;温度的影响,0~30℃凝固速度随温度升高而加紧,30~50℃凝固速度随温度升高无明显关系,50~80℃随水温升高反映激烈,二水硫酸钙晶体被冲碎,减少结晶中心的形成,使凝固速度变慢,80℃以上因高温脱水,形成半水硫酸钙而不凝固。27.与熟石膏相比,人造石的性能优越体现在

(分数:2.00)

A.混水率减少

B.孔隙率减少

C.抗压强度增加

D.硬度增高

E.以上都是

√解析:解析:人造石的加热制作条件规定比熟石膏严格,脱水均匀,纯度高,既不含未脱水的生石膏,也没有过分脱水的无水石膏,晶体致密,混合时需水量小,混水率为0.25~0.35,孔隙率减少,强度及硬度方面均比熟石膏高。28.患者,女性,30岁,牙体缺损拟行冠修复,牙体预备后常规制取印模,在用石膏灌注工作模型时,下列做法对的的是

(分数:2.00)

A.石膏粉与水调和后,发现水量过多,再次加入石膏粉继续调拌

B.灌注模型时从右侧逐步到左侧

C.灌注时避免震荡

D.组织面最佳选用熟石膏

E.模型在灌注后15分钟不可修整,24小时则容易修整解析:解析:石膏粉与水调和后,若发现水粉比例不适宜,应重取量调和。此时再加入石膏粉或水,会造成结晶中心反映的时间和数量不一致,形成晶体间凝聚力减少的不均匀块状物,使凝固时间不同时,造成石膏强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