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护理总论_第1页
传染病护理总论_第2页
传染病护理总论_第3页
传染病护理总论_第4页
传染病护理总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传染病护理课程教案课题:总论教学目的:1.识记传染病的概念及4个基本特性。2.识记感染过程中5种体现的特点。3.识记锐器伤的处置和医疗废物的分类处置。4.理解传染病的流行现状。5.理解感染过程中病原体的致病作用、机体免疫应答的作用。6.理解传染病病程发展的阶段性。7.学会运用护理程序对常见传染病患者进行对的评定、制订护理计划并实施及评价。课型:新授课课时:本章共10个项目,安排3个学时。教学重点:传染病的特性传染病的流行病学传染病的防止4.消毒与隔离5.传染病患者评定与常见症状和体征的护理6.医院感染及医院感染监测7.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和防止8.医疗废物管理教学难点:感染的概念,传染病的特性,传染病的流行病学,传染病的防止,消毒与隔离教学过程:教学形式:讲授课,教学组织采用课堂整体讲授和分组演示。教学媒体:采用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办法。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媒体技术。作业解决:1.传染病与感染性疾病的概念是什么?2.五种感染过程的体现各有什么特点?3.传染病的常见护理诊疗有哪些?4.试举例阐明什么是动物源性传染病。5.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将传染病分为哪几类?6.试述空气传输隔离的注意事项。7.有皮疹的传染病患者的护理方法涉及哪些方面?8.医院感染监测的目的是什么?9.简述锐器伤的防备方法。10.感染性废物有哪些种类?板书设计:本课标题第一章总论课次授课方式理论课□讨论课□习题课□其它□学时安排3学时学分授课对象院系、专业:护理专业任课教师教材及参考资料1.《传染病护理》,主编:蒋红、鲍美娟;复旦大学出版社。2.本教材配套视频教程及学习检查等资源。3.与本课程有关的其它资源。教学基本内容教学办法及教学手段一、课堂导入讨论:感染的概念,传染病的特性,传染病的流行病学,传染病的防止,消毒与隔离。参考下列形式:话题讨论课堂问答论文写作二、本章重要教学内容项目一概述感染的概念感染(infection)是病原体侵入机体后,与人体之间互相作用、互相斗争的过程。构成感染过程必须含有3个因素,即病原体、人体及其所处的环境,其中感染发生、发展的结局重要取决于人体的免疫防御功效。侵袭力是指病原体侵入机体并在机体内扩散的能力。影响侵袭力的因素涉及:荚膜、黏附素和侵袭物质等。毒力由毒素和其它毒力因子构成,毒素涉及外毒素和内毒素。感染的发生,除病原体必须含有一定的毒力外,还需要有足够的数量。普通状况下,在同一种传染病中,入侵病原体的数量与致病能力成正比。病原体的变异是生物遗传进化的基本因素之一,其中病毒的变异是最强的。项目二感染与免疫感染的概念感染(infection)是病原体侵入机体后,与人体之间互相作用、互相斗争的过程。构成感染过程必须含有3个因素,即病原体、人体及其所处的环境,其中感染发生、发展的结局重要取决于人体的免疫防御功效。感染过程中病原体的致病作用1.侵袭力2.毒力3.数量4.变异性感染过程中机体免疫应答的作用免疫系统是机体的卫士,它的重要功效是特异性/非特异性地排除侵入机体的异物(涉及多个病原体)。免疫应答能够是保护机体免受病原体入侵、破坏的保护性免疫应答,也能够是增进病理生理过程及组织损伤的变态反映。病原体侵入机体后与否发病,取决于病原体的致病能力和机体免疫应答的综合作用。项目三传染病的特性传染病是指由病毒、细菌、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在人类历史上的大部分时期内,传染病严重危害人群的健康,始终是各类疾病中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疾病。新中国成立后来,在以“防止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指导下,许多传染病被消亡或得到控制。1.治疗办法(1)治疗原则治疗、护理与隔离、消毒并重,普通治疗、对症治疗与特效治疗并重。(2)治疗办法①普通治疗:涉及隔离、护理、饮食等。②病原或特效治疗:如化学疗法、抗生素治疗、血清疗法(如破伤风抗毒素治疗)。③对症疗法:降温、给氧、解痉止痛、抗惊厥、补液、纠正酸中毒等。④中医中药及针灸疗法。2.防止①管理传染源这是防止传染病的最有效方式。对患者尽量做到“五早”:早发现、早诊疗、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②切断传输途径根据多个传染病的传输途径采用对应方法。③保护易动人群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力,加强锻炼、调节饮食;增强特异性免疫力,涉及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药品防止。3.常见护理诊疗/合作性问题体温过高与感染、频繁抽搐、体温调节中枢受损有关。皮肤完整性受损皮疹与病原体和(或)其代谢产物引发皮肤(黏膜)损伤有关。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摄入局限性、消耗增多有关。腹泻与肠内病原菌感染、肠蠕动功效失调有关。急性意识障碍与脑组织受损有关。低效性呼吸型态与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呼吸肌痉挛有关。组织灌注量变化与内毒素致微循环障碍有关。有传输感染的可能与病原体排出有关。潜在并发症与脑实质损害、脑疝、呼吸道阻塞等有关。4.护理方法病室保持清洁、整洁、安静、舒适、无烟。严格执行隔离制度。消毒制度,参考多个物品消毒灭菌严格执行。传报制度,严格执行传染病报告制度。向患者具体介绍有关消毒隔离制度、作息制度、探视制度和活动范畴。患者入院按不同病种安置病室,测体温、脉搏、呼吸1~2次/天,体温>39℃或危重患者每4小时测量1次或视病情随时测量。每天统计大便次数1次。急性期患者卧床休息,高热及有并发症者绝对卧床休息,恢复期及轻症者可适宜活动,烦躁、谵妄及有精神症状者,加床栏或适宜约束以防坠床。遵医嘱予以适宜饮食。对呕吐、腹泻者,激励多饮水及补充电解质。亲密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如有忽然变化或出现惊厥、面色苍白、发绀、严重呕吐或腹泻、大出血等应做好对应的护理与急救。病情危重或长久卧床者,做好口腔护理、会阴部护理、皮肤护理,定时协助翻身、擦背,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防止肺炎及压疮。熟悉多个传染病的并发症,亲密观察先兆症状,做好对应护理。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消除顾虑与急躁情绪,使患者安心休养,主动配合治疗。观察所用药品的不良反映及过敏反映。做好卫生宣传教育,按不同病种,向患者宣传教育消毒隔离及防病知识。出院前对患者使用多的物品进行消毒。出院时沐浴更衣。项目四传染病的流行病学1.传染途径空气、飞沫、尘埃水和食物手、用品、玩具:即日常接触传输媒介昆虫:涉及生物性传输和机械性传输血液、血制品及体液土壤2.人群易感性人群易感性是指人体对某种传染病免疫力低下或缺少,不能抵抗某种病原体的入侵而染病。某种传染病的易动人群占总体人群的比例越高,则这种传染病越易于发生和传输,该病流行的可能性越大。普遍推行人工自动免疫,可把人群易感性降到最低,使流行不再发生。3.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自然因素涉及地理因素与气候因素。大部分虫媒传染病和某些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有较严格的地区和季节性。与水网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草木丛生适宜于储存宿主,节肢动物的生存繁衍、活动有关。严寒季节易发生呼吸道传染病,夏秋季节易发生消化道传染病。社会因素重要是指人民的生活水平、社会卫生保健事业的发展,以及疾病的防止与普及水平等。生活水平低、工作与卫生条件差,可致机体抗病能力低下,无疑增加感染的机会,亦是构成传染病流行的条件之一。我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消亡和杜绝了烈性传染病及部分寄生虫病的流行,并使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病率减少,这显然与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息息有关。项目五传染病的防止1.管理传染源对传染病患者的管理。传染病分为甲类(2种)、乙类(26种)及丙类(11种)。对传染病接触者的管理。检疫期限为最后接触之日到该病最长潜伏期。对病原携带者的管理。对感染动物的管理。2.切断传输途径隔离①严密隔离②消化道传染病隔离③呼吸道传染病隔离④血液-体液隔离⑤接触隔离⑥虫媒传染病隔离⑦保护性隔离消毒①物理消毒法②化学消毒法保护易动人群增强非特异性免疫改善营养、加强锻炼、养成规律生活方式等。3.增强特异性免疫①人工主动免疫:是指有计划地对易感者进行活菌(疫)苗(如卡介苗、麻疹疫苗等)、死菌(疫)苗(如流脑多糖菌苗、流行性乙脑疫苗等)、类毒素(如白喉类毒素、破伤风类毒素等)的接种,提高人群的特异性免疫力。②人工被动免疫:在紧急需要时可采用人工被动免疫,如注射抗毒血清、丙种球蛋白、胎盘球蛋白等。项目六消毒与隔离1.消毒办法(1)空气:经常性开窗通风。(2)痰及口鼻分泌物:用纸盒、纸袋盛装后丢入黄色垃圾袋内。(3)餐(饮)具:。居家隔离可选择煮沸消毒,即将餐具完全浸没水中,热水沸腾后维持≥15min,再用清水洗净。(4)盛排泄物或呕吐物的容器:可用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或涂擦,作用1h,浸泡时容器要完全浸入消毒液中。(5)地面、墙壁、门窗:用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喷洒或擦拭,作用时间应不少于1h。(6)衣服、被褥:耐热、耐湿的棉布类纺织品可煮沸消毒30min或浸泡在75℃以上的热水中30min。(7)家用物品、家具、玩具:可用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喷洒或擦洗,再用清水洗净。(8)手与皮肤:接触患者或污染物后,应用皂液和流动水冲洗双手,用含有效碘0.5%的聚维酮碘(碘伏)溶液涂擦,作用1min。也可用75%乙醇涂擦,作用1min;或用经卫生部门同意的手消毒剂搓洗1min。2.隔离的定义及原则将处在传染期内的患者、可疑传染病患者和病原携带者与其它患者分开,或将感染者置于不能传染别人的条件下。隔离原则涉及:①在原则防止的基础上,医院应根据疾病的传输途径(接触传输、飞沫传输、空气传输和其它途径传输),结合本院的实际状况,制订对应的隔离与防止方法;②一种疾病可能有多个传输途径时,应在原则防止的基础上,采用对应传输途径的隔离与防止;③隔离病室应有隔离标志,并限制人员的出入(黄色为空气传输的隔离,粉色为飞沫传输的隔离,蓝色为接触传输的隔离);④传染病患者或可疑传染病患者应安置在单人隔离房间;⑤受条件限制的医院,同种病原体感染的患者可安置于一室。3.原则防止是针对医院全部患者和医务人员采用的一组防止感染方法。(1)原则防止的具体方法①手的清洁与消毒是切断接触传输的重要方法,手的清洁与消毒应当符合《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的规定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及被其污染的物品时应当戴手套。②脱去手套后立刻洗手。③医务人员的工作服、脸部及眼睛有可能被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物质喷溅污染时,应戴外科口罩、防护眼镜或者面罩,穿隔离衣或防水围裙。④解决全部的锐器时应当特别注意,避免被刺伤。⑤对患者用后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采用对的的消毒灭菌方法。项目七传染病患者评定与常见症状和体征的护理发热1.普通护理①休息与环境:患者应注意休息,高热者绝对卧床休息,以减少耗氧量。保持环境整洁,温度、相对湿度适宜和空气清新流通。②饮食:予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2.严密监测病情变化3.采用有效降温方法普通应用物理降温办法,如冷敷头部或大动脉处,用32~35℃温水或25%~50%乙醇擦浴,冷(温)盐水灌肠等。4.皮肤和口腔护理发热患者易并发口腔感染,应指导并协助患者在餐前、餐后、睡前漱口。病情严重或昏迷患者予以口腔护理。患者大量出汗后,应及时用温水擦浴,更换浸湿的床单、被褥和衣裤,以保持皮肤清洁干燥。5.用药护理使用退热药品时应注意剂量及患者出汗状况,避免大汗虚脱。高热惊厥者可采用冬眠或亚冬眠疗法,用药之前应注意先补足血容量,用药期间避免搬动患者,亲密观察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畅通。6.健康指导给患者及家眷解说发热的有关知识,介绍发热的护理办法和注意事项。激励患者参加自我护理,告知其出现发热症状应去医院就诊,不要自行使用退热药品,以免延误病情。发疹1.普通护理向患者及家眷解说造成皮疹和黏膜疹的有关知识,介绍配合治疗、护理的办法。患者应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整洁。注意饮食护理,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多饮水。2.病情观察观察疹子的进展状况和消退状况,疹子消退后有无脱屑、脱皮、结痂、色素从容等变化。3.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每天用温水清洗皮肤,禁用肥皂水和乙醇擦洗。4.口腔黏膜疹的护理每天常规用温水或复方硼砂含漱液(朵贝液)漱口,每次进食后用清水清洁口腔。合并溃疡时,用3%过氧化氢溶液清洗后涂以冰硼散。5.眼部护理对眼结膜充血、水肿的患者应注意保持眼部清洁,避免继发感染,可用4%硼酸水或生理盐水清洗眼睛,滴0.25%氯霉素眼药水或涂抗生素软膏。6.健康指导指导患者保持皮肤清洁,保护受损的皮肤和黏膜。项目八医院感染及医院感染监测医院感染的基本概念医院感染是指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涉及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感染而在出院后出现临床体现的感染,但不涉及入院前已存在的感染或入院时已处在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医院感染监测①减少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②建立各自医院的感染发病率基线数据,拟定医院感染基本状况;③鉴别医院感染暴发,根据感染散发基线,判断暴发流行;④通过监测资料提高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警惕性,恪守感染控制规范与指南;⑤评价控制效果,监测能够发现新的防止方法的局限性,发现患者护理过程中需要改善的地方,调节和修改感染控制规范;⑥比较不同医院、部门或同一医院、部门不同时期的感染率和感染控制效果;⑦为医院在医院感染方面受到的指控辩护。完整的监测资料能反映医院感染存在与否及与否违反有关的法律、法规、操作规范。项目九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和防止职业暴露是指由于职业关系而暴露在危险因素中,从而有可能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种状况。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分感染性职业暴露、放射性职业暴露、化学性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