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2章群落及其演替 课时练习题及章末测验含答案解析_第1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2章群落及其演替 课时练习题及章末测验含答案解析_第2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2章群落及其演替 课时练习题及章末测验含答案解析_第3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2章群落及其演替 课时练习题及章末测验含答案解析_第4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2章群落及其演替 课时练习题及章末测验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章群落及其演替

第1节群落的结构......................................................1

第2节群落的主要类型...................................................16

第3节群落的演替.....................................................20

章末综合检测...........................................................31

第1节群落的结构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辨析群落的概念和研究的问题

1.下列属于群落的是()

A.一个水库里的全部鱼

B.亚热带生长的常绿阔叶林内的所有生物

C.马尾松林地中的所有树木

D.一片草原上的昆虫和小鸟

2.(2021山西高二上期中)与种群相比,群落是更高层次的系统,下列研究的问题

不属于群落水平的是()

A.青藏高原上藏羚每年死亡的个体数

B.我国沿海红树林的范围和边界

C.福建武夷山常绿阔叶林中的优势种

D.我国东北防护林的物种丰富度

题组二认识群落的物种组成

3.下列关于物种丰富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群落中生物个体数目的多少称为物种丰富度

B.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一般不同

C.从赤道到北极,群落的物种丰富度逐渐减小

D.物种丰富度越大的群落,其结构越复杂

4.要认识一个群落,首先要分析该群落的物种组成。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错误的

是()

A.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决定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素

B.群落中的物种组成不是固定不变的

C.群落中的优势物种通常占有绝对竞争优势,且这种优势是不会改变的

D.测定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可以直接识别群落中的各种生物并列出它们的名录

题组三掌握种间关系

5.谚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反映的种间关系是()

A.种间竞争B.共生

C.寄生D.捕食

6.一块农田中有豌豆、杂草、田鼠和土壤微生物等生物,其中属于种间竞争关系

的是()

A.田鼠和杂草

B.豌豆和杂草

C.豌豆和其根中的根瘤菌

D.细菌和其细胞内的噬菌体

7.下列诗句描述的内容不属于群落种间关系的是()

A.《凌霄花》中“根苗着土干柔纤,依附青松度岁年”

B.《放鹰》中“十月鹰出笼,草枯雉兔肥”

C.《诗经》中“螟蛉有子,蝶嬴负之”

D.《钱塘湖春行》中“几处早莺争暖树”

8.(2021山东莱州一中高二开学考试)有蚯虫的地方往往有蚂蚁。蚊虫吸吮植物

汁液后,多余的糖分通过腹管从体内排出,形成的蜜露是蚂蚁的美食。瓢虫、斑虻

等都会以蛇虫为食,当蛎虫发现危险时,会释放报警信息素,蚂蚁接收到信息会攻

击蚊虫的天敌,直到把它们赶走,给蚊虫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以上材料中未体现

的种间关系为()

A.捕食B.互利共生C.种间竞争D.原始合作

9.如图表示狼袭击麝牛群时的成功率与麝牛群大小间的关系,下列叙述能正确说

明图中所表示的含义的是()

,袭击成功率(%)

100

sor

200^--I--]0-----

2~1020-50>50

憔牛群数量(头:

A.狼与麝牛间构成捕食和种间竞争关系

B.狼与麝牛间构成互利共生关系

C.麝牛种群的数量越大,越有利于生存

D.麝牛的种内竞争随种群增大而减弱

10.如图所示为3组生物(A.根瘤菌与豆科植物;B.农作物与杂草;C.狐与兔)的种

间关系示意图,纵轴表示个体数,横轴表示时间。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判断A~C3组生物对应的曲线图:A对应曲线图—,B对应曲线图—,C对

应曲线图—o

⑵造成图②现象的原

因:。

⑶若3种种间关系中的b死亡,对a有利的是图表示的种间关系。

(4)若狐死亡,则兔的数量变化趋势是。

(5)a或b的变化曲线代表的是水平上的研究;a和b之间数量关系的变

化则

是水平上的研究。(两空均填“种群”或“群落”)

题组四理解群落的空间结构

11.在一片草地上,与远离水源处相比,靠近水源处物种数量多,牧草长势好。这体

现了群落的()

A.垂直结构B.水平结构

C.分层结构D.时间结构

12.与森林中的鸟类垂直分层现象有关的主要因素是()

A.温度B.光照强度C.食物种类D.湿度

13.下列关于群落结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连绵的燕山不同海拔植被分布不同,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B.影响群落中植物垂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光照

C.植物分层现象是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

D.不同地段生物种类有差别,在水平方向上表现出镶嵌分布

14.说明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分层现象的是()

A.一片竹林中的竹子高矮不一

B.森林中的树木的间隙有较多的灌木和草本植物

C.森林中有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物层

D.鹿群中有的鹿高,有的鹿矮

题组五群落的季节性和生态位

15.“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种草地外貌的变化体现了群落的()

A.垂直结构B.水平结构

C.季节性D.群落演替

16.(2021安徽合肥肥东二中高二上期末)如图表示两个生物群落中共存物种对

资源的利用情况,则甲、乙种间竞争的强度关系是()

物种1物种2物种3

mn

资源状态甲

物种I物种2物种3

浴源状态乙

A.甲〉乙B.甲〈乙C.甲=乙D.无法确定

17.(2021福建福州一中高二上期末)如图表示甲、乙、丙三个种群生物对同种食

物不同大小个体的捕食比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食物大小

A.甲与乙、乙与丙之间存在种间竞争关系

B.甲、丙可以生活在同一群落的相同垂直结构层次

C.乙对甲、丙的进化起选择作用,而甲、丙对乙的进化不起作用

D.在某地区仅有该种类食物存在时,乙种群最可能保持数量的基本稳定

18.生态位是指一个种群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

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和作用。不同生物的生态位不同,可以充分利用资源和

空间。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每种生物占据相对稳定的生态位有利于充分利用环境资源

B.“四大家鱼”的混合放养充分利用了不同鱼类种群的生态位不同

C.不同物种的生态位重叠越多,说明它们之间种间竞争越激烈

D.相似生态位的外来物种入侵,一定会导致土著物种存在区域减少甚至消失

题组六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19.(2021山东烟台期末)某生物兴趣小组对校园花坛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进

行了调查。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可用样方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

B.可采用目测估计法或记名计算法统计物种相对数量

C.可根据土壤小动物的避光性用诱虫器进行采集

D.花坛0~5cm土层中小动物的丰富度通常最高

20.跳虫、甲螭和线虫是土壤中的主要动物类群,对动植物遗体的分解起重要作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于跳虫和甲蛾活动能力,身体,不适合用手直接捕捉,常用

吸虫器等进行采集。

(2)若要采集大量的跳虫用于实验室培养,最好选择如图中的吸虫器,理由

是;若要采集大量

的甲蛾作为标本保存,最好选择吸虫器—,理由

g-水酒粘

吸虫器C吸虫器D

(3)在一培养罐内同时培养跳虫、甲蛾和线虫三个种群,若它们均仅以罐内已有的

酵母菌为食,则跳虫与甲螭之间的关系是,线虫与酵母菌之间的关系

是o

能力提升练

题组一辨析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种间关系

1.如图分别表示在一定条件下培养的两种生物的种间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tl»

A.图1可以表示捕食关系,甲为被捕食者

B.图2可以表示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之间的种间竞争关系

C.图3可以表示地衣中藻类和真菌的互利共生关系

D.图4可以表示菟丝子和大豆的种间关系,甲表示菟丝子

2.(2021山西怀仁大地学校高二月考)某弃耕农田40年间植物物种数量的变化情

况如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时间/年

植物类别

14152540

草本植物2827263034

灌木0341219

乔木0001423

总计2830305676

A.表中数据是在植物丰富的区域采用样方法获得的

B.该农田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垂直结构的体现

C.表中草本植物的物种数最大

D.该区域中所有草本植物、灌木、乔木和生活的动物构成了该群落

3.欧洲兔曾被无意携入澳洲大草原,对袋鼠等本地生物造成极大威胁,人类采用

过引入狐狸和黏液瘤病毒等手段进行防治,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A.a年之前欧洲兔种群数量迅速增长的原因是缺少天敌

B.狐狸防治兔子效果不好的原因是狐狸可能喜欢捕食袋鼠

C.黏液瘤病毒可使欧洲兔死亡,对袋鼠影响不大的原因是病毒的专性寄生

D.病毒诱导欧洲兔发生抗性变异使c年后其种群数量回升

4.生态系统中物种间的相互作用有时并不是直接的。一个物种会通过与第三个物

种的作用而影响第二个物种,这种效应称为间接效应。沙漠中的啮齿动物和蚂蚁

都以植物种子为食,如图表示在某一实验区域内进行的啮齿动物的数量变化对蚂

(1)由图可知,该实验区域中蚂蚁相对数量的变化趋势

为o从种间关系考虑,在第1年

中,蚂蚁相对数量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2)生态学家对蚂蚁相对数量减少的原因做了进一步探究。研究发现,啮齿动物喜

欢取食大粒种子,蚂蚁则偏爱小粒种子;而大粒种子植物比小粒种子植物更具有

生存优势。据此,尝试用间接效应的观点解释蚂蚁相对数量下降的原

(3)以上材料体现的种间关系有和

题组二掌握群落的空间结构和生态位

5.(2021湖北武汉高三月考改编)群落的垂直结构是群落在空间上的垂直分化,

如图为森林群落的垂直结构,下列关于群落分层现象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都有垂直分层现象

B.分层现象都是植物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C.植物地上分层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D.植物地下分层是植物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及养分的一种生态适应

6.如图是生态位关系图,其中符合竞争是不对等的且乙的生态位空间有较大比例

被共占的一组是()

题组三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实验的应用

7.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了“不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调查”活动,结果

如表,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动物种类及数量

取样地点取样时间

蚂蚁蚯蚓娱蚣

上午10点很少较多非常多

溪边土壤

晚上10点少多较多

上午10点非常多较少较少

山地土壤

晚上10点较多少很少

A.可依据土壤小动物趋暗、趋热等特性来设计诱虫器

B.土壤中的小动物对动植物遗体的分解具有重要作用

C.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土壤水分对土壤动物类群分布的影响

D.表中数据显示,该小组统计丰富度用的方法是记名计算法

8.(不定项)土壤动物是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某一地区人工绿地、

林地、农田3种不同类型土地的地下土壤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结果见表。下列

叙述中正确的是()

类群数个体数

样地

第1层第2层第3层第1层第2层第3层

人工广场

绿地

某植物/p>

农用地11849211321

注:第1层为距地表0~5cm;第2层为距地表5~10cm;第3层为距地表10^15cm。

A.在对动物进行分类统计前要先将其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

B.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没有明显的差异

C.人类活动对土壤动物的数量和分布没有影响

D.各土层中土壤动物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均为“S”形

9.(2021辽宁朝阳一中高二上期末)小型动物线虫普遍存在各类土壤中,其类群

和数量极为丰富,被看作是生态系统变化的敏感性指示生物之一。某沿海湿地的

三个群落中土壤线虫调查结果如表所示。据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植物寄生线虫腐食线虫食细菌线虫

湿地线虫属土层深度

(条/100g干(条/100g干(条/100g干

类型物种数(cm)

土)土)土)

碱蓬0~10931512

19

群落10~2014210

桎柳0~10891928

18

群落10~2021015

白茅0~105989271

24

群落10~2016397

(1)科研人员调查土壤中的线虫时,常采用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首

先在三个群落内各选取5个采集点,每个土样分0~10cm、10~20cm两层,在设置

采集点时应做

到选择地点。

(2)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使腐食线虫和表中线虫数量明显增多。

(3)表中三个群落的线虫均为绝对优势类群,且各营养类型的线虫都呈

“表层聚集”分布。从线虫的取食习惯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①湿地

植物的根系主要分布

在cm土层;②深层土壤中积累较少。

答案解析

基础过关练

1.B2.A3.A4.C5.D6.B7.D8.B

9.C11.B12.C13.A14.C15.C16.B17.C

18.D19.A

1.B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区域中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作生物群落(教材

第22页),B正确。

2.A青藏高原上藏羚每年死亡的个体数,是种群的数量特征,属于种群水平研究

的问题,A符合题意;我国沿海红树林的范围和边界,属于群落的范围和边界,B不

符合题意;优势种和物种丰富度是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C、D不符合题意。

3.A一个群落中的物种数目,称为物种丰富度(教材第23页),并不是生物个体

数目的多少,A错误;不同群落的物种组成不同,物种数目也存在差异,物种丰富

度一般不同,B正确;从赤道到北极,群落的物种数目逐渐减少,物种丰富度逐渐

减小,C正确;物种丰富度越大的群落,物种越多,其结构越复杂,D正确。

4.C不同群落的物种组成不同,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也是决定

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素(教材第23页),A正确。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是固定不变的,

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原来不占优势的物种可能逐渐变得有优势;原来占优势

的物种可能会逐渐失去优势,甚至从群落中消失,B正确,C错误。测定群落物种丰

富度的最简单方法是识别组成群落的各种生物,并列出它们的名录,D正确。

5.D谚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的是捕食关系,D正确。

6.B一块农田中的田鼠与杂草属于捕食关系,A错误;豌豆和杂草会竞争水、肥

和光照等,属于种间竞争关系,B正确;豌豆和其根中的根瘤菌属于互利共生关

系,C错误;细菌和其细胞内的噬菌体属于寄生关系,D错误。

7.D凌霄花和松树之间为种间竞争关系,A不符合题意;鹰和雉兔间为捕食关

系,B不符合题意;蝶嬴常捕捉螟蛉存放在窝里,产卵在它们身体里,卵孵化后蝶

嬴幼虫就以螟蛉为食物,故“螟蛉有子,蝶赢负之”体现了捕食关系,C不符合题

意;“几处早莺争暖树”是鸟类的占区行为,不涉及种间关系,D符合题意。

8.B瓢虫、斑虻等以蚊虫为食,存在捕食关系,A不符合题意;蜘虫为蚂蚁提供蜜

露,蚂蚁帮助蜘虫赶走天敌,蚊虫与蚂蚁分开后也依然可以生存,因此蜘虫与蚂蚁

之间的种间关系不属于互利共生,属于原始合作,B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瓢

虫、斑虻都以蜥虫为食,它们争夺共同的食物,属于种间竞争,C不符合题意。

9.C麝牛是狼捕食的对象,所以两者是捕食关系,A、B错误;从题图中可以看出,

随着麝牛群数量的增加,狼捕获麝牛的成功率会降低,因此麝牛种群的数量越大,

越有利于生存,C正确;麝牛的种内竞争随种群增大而增强,D错误。

10.答案(1)③②①(2)二者争夺阳光、空气、水、肥等,且生存能力相当

(3)②(4)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5)种群群落

解析(1)根瘤菌与豆科植物之间的关系属于互利共生,二者相互依存、彼此有利,

数量曲线同步波动,对应曲线图③;农作物与杂草是生存能力相当的两种生物,它

们之间为种间竞争关系,对应曲线图②;狐与兔之间为捕食关系,对应曲线图①。

⑵造成图②现象的原因是两种生物争夺相同资源且生存能力相当。⑶图①所示

为捕食关系,若b(被捕食者)死亡,对a(捕食者)不利;图②所示为种间竞争关系,

若b死亡,对a有利;图③所示为互利共生关系,若b死亡,对a不利。(4)若狐死

亡,短期内兔的数量会增加,但受食物、空间等限制,种内竞争加剧会导致兔的数

量减少,最后趋于稳定。(5)种群内个体数的变化属于种群水平上的研究,种间关

系属于群落水平上的研究。

11.B在一片草地上,与远离水源处相比,靠近水源处物种数量多,牧草长势好,

这是由土壤湿度引起的,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B正确。

12.C森林中的植物垂直分层现象主要受光照强度的影响,群落中植物的垂直分

层为动物创造了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C符合题意。

13.A群落中的各种群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而在海拔不同

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被,是由于地形的起伏和土壤湿度等的不同,体现了群

落的水平结构,A错误;受光照强度的影响,群落中植物在垂直结构上出现了分层

现象,B正确;植物分层现象是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是植物对环

境的一种适应,C正确;不同地段的土壤湿度、温度、光照等不同导致生物种类有

差异,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常呈镶嵌分布,D正确。

14.C一片竹林中的竹子属于同一种群,高矮不一不是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

分层现象,A不符合题意;森林中树木的间隙有较多的灌木和草本植物属于生物

群落的水平结构,B不符合题意;森林中有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物层,属

于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C符合题意;鹿群中有的鹿高,有的鹿矮属

于同一种群的不同性状,不是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D不符合题意。

15.C”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种草地的外貌和结构发生的季节性变化体

现了群落的季节性,C正确。

16.B根据图示,甲中三种生物在资源利用上重合部分少,所以种间竞争强度相

对小,乙中三种生物在资源利用上重合部分多,所以种间竞争强度相对大,因此B

正确。

解题技巧种间竞争是指两种或更多种生物共同利用同样的有限资源和空间而

产生的相互排斥的现象,所以生物群落中共存两种及以上的物种,对资源的利用

重叠部分越少,种间竞争越弱,反之越强。

17.C根据图示可知,甲与乙、乙与丙之间具有相同的食物来源,所以甲与乙、乙

与丙之间存在种间竞争关系,A正确;由于甲、丙之间食物相似性很小,所以它们

可分布在同一群落的同一垂直结构层次,B正确;生物之间通过种间竞争、捕食等

关系进行着相互选择,从而实现生物之间的协同进化,C错误;乙种群取食范围广,

适应能力强,若仅有该种类食物存在时,乙种群最可能保持数量的基本稳定,D正

确。

18.D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这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

环境资源(教材第28页),A正确;“四大家鱼”的混合放养充分利用了不同鱼类

种群的生态位不同,可以充分利用环境资源,B正确;不同物种的生态位重叠越多,

说明它们利用的资源与占据的空间越相似,所以种间竞争越激烈,C正确;相似生

态位的外来物种入侵,在与土著物种的种间竞争中不一定会占优势,所以不一定

会导致土著物种存在区域减少甚至消失,D错误。

19.A土壤小动物活动能力较强,而且身体微小,不适宜用样方法调查丰富度,应

用取样器取样法,A错误;常用的统计物种相对数量的方法有两种,即目测估计法

和记名计算法,前者可用多度等级估计单位面积(体积)中的种群数量,后者适用

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物种,B正确;采集土壤小动物可以用诱虫器,利用

的是土壤小动物避光、趋湿的特性,C正确;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

时,一般情况下取距地表5cm内的表层土,该区域统计的丰富度通常最高,D正

确。

20.答案(1)较强微小(2)B该吸虫器中的湿棉花模拟土壤湿润环境,利于

跳虫存活D该吸虫器中的酒精可将收集的甲蛾及时固定,防止腐烂(3)种间

竞争捕食

解析(1)土壤中跳虫和甲蛾活动能力较强,身体微小,不适合用手直接捕捉,常

用吸虫器等进行采集。(2)跳虫多栖息于潮湿隐蔽的场所,采集大量的跳虫用于实

验室培养时,试管中放湿棉花可以模拟土壤湿润环境,利于跳虫存活。采集大量的

甲蛾作为标本保存,试管中放酒精溶液,酒精可以杀死甲蛾,起到固定作用,并防

止腐烂。(3)跳虫与甲蛾都以酵母菌为食,所以跳虫和甲螭为种间竞争关系;线虫

以酵母菌为食,它们之间为捕食关系。

易错警示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注意事项

(1)取样时应注意随机取样。

(2)小动物类群因取样地段不同,可能差异较大,收集小动物时,可根据土壤小动

物趋暗、趋湿、避高温的特性来收集。

(3)对未知名的小动物也要记录下来。

(4)诱虫器下面的广口瓶或试管中是放酒精还是湿润的棉花要根据目的来确定:

如果是培养土壤小动物,可放湿润的棉花;若是制作土壤动物标本,则放酒精溶

液。

能力提升练

1.D2.C3.D5.B6.D7.B8.AB

1.D图1数量上呈现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不同步性变化,

可以表示捕食关系,甲为被捕食者,被捕食者先增多,捕食者随之增多,A正确;图

2可以表示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之间的种间竞争关系,两种生物生存能力不

同,表现出“你死我活”的变化,B正确;图3数量上两种生物同时增加,同时减少,

呈现出“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可以表示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的互利共生关

系,C正确;图4可以表示菟丝子和大豆的寄生关系,甲表示大豆,D错误。

2.C可采用样方法调查物种丰富度,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而不仅仅在植物丰

富的区域取样,A错误;该农田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

现,B错误;分析表格可知,相同年份,草本植物物种数最大,C正确;群落是指在相

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该区域中所有草本植物、灌木、

乔木和生活的动物不是该区域的所有生物,这些生物不能构成群落,D错误。

3.Da年之前欧洲兔种群数量迅速增长的原因是缺少天敌,A正确;据图可推测,

狐狸防治兔子效果不好的原因是狐狸可能喜欢捕食袋鼠,B正确;病毒对寄主有

选择性,所以黏液瘤病毒可使欧洲兔死亡,对袋鼠影响不大,C正确;欧洲兔由于

变异而存在抗性差异,病毒的存在只是起了选择作用,D错误。

4.答案(1)先增加后减少,最后稳定在一定范围内啮齿动物减少,竞争压力减

小(2)啮齿动物的减少,导致大粒种子植物增加,大粒种子植物在与小粒种子植

物竞争中占优势,使得蚂蚁喜欢食用的小粒种子植物减少,蚂蚁食物减少(3)捕

食种间竞争

解析(1)由题图可知,该实验区域中蚂蚁相对数量的变化趋势为先增加后减少,

最后趋于稳定。从种间关系考虑,啮齿动物和蚂蚁都以植物种子为食,属于种间竞

争关系,在第1年中,蚂蚁相对数量发生变化的原因是和其竞争的啮齿动物减少,

竞争压力减小。(2)间接效应的观点是一个物种会通过与第三个物种的作用而影

响第二个物种,啮齿动物喜欢取食大粒种子,啮齿动物减少,使得大粒种子植物增

加,大粒种子植物在与小粒种子植物竞争中占据优势,使得蚂蚁喜欢食用的小粒

种子植物减少,蚂蚁食物减少。(3)题述材料体现的种间关系有种子植物和蚂蚁、

啮齿动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啮齿动物和蚂蚁之间的种间竞争关系。

5.B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植物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

都有垂直分层现象,A正确;群落的垂直分层是各种群之间及种群与非生物环境

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B错误;决定植物地上分层的环境因素主要是光照、温度等,

植物地上分层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C正确;决定植物地

下分层的主要因素是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等,植物地下分层是植物充分利用地下

空间及养分的一种生态适应,D正确。

6.D图A显示甲、乙存在共同的资源,二者相互竞争,但乙的生态位空间被共占

的比例较小;图B甲、乙两种生物几乎没有共同的生态位空间,共占比例很小;图

C甲、乙没有共同的生态位空间,不存在竞争;图D甲、乙有共同的生态位空间,

且乙的生态位空间有较大比例被共占,D符合题意。

7.B可依据土壤小动物趋暗、趋湿、避高温等特性来设计诱虫器,A错误;土壤

中的小动物对动植物遗体的分解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教材第30页),B正确;由

题表可知,本实验探究的是水分和时间对土壤动物类群分布的影响,C错误;表中

数据显示,该小组统计丰富度用的方法是目测估计法,D错误。

8.AB在对动物进行分类统计前要先将其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便

于进行统计,A正确;分析表格中类群数可知,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没有

明显的差异,B正确;分析表格中个体数可知,人类活动对土壤动物的数量和分布

有一定的影响,C错误;据表中数据不能得出各土层中土壤动物种群数量增长曲

线均为“S”形的结论,D错误。

9.答案(1)取样器取样随机(2)食细菌(3)植物寄生0~10有机质

解析(1)科研人员调查土壤小动物时,常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

查。首先在三个群落内各选取5个采集点,每个土样分0~10cm、10~20cm两层,

在设置采集点时应做到随机选择地点。(2)生活污水中含有较多的有机物和细菌,

因此会使腐食线虫和表中食细菌线虫数量明显增多。(3)由题表可知表中三个群

落的植物寄生线虫均为绝对优势类群,且各营养类型的线虫都主要分布在0~10

cm土层。从线虫的取食习惯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①湿地植物的根

系主要分布在0~10cm土层;②深层土壤中有机质积累较少。

第2节群落的主要类型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了解陆地生物群落的特点

1.下列生物群落中,生物种类最贫乏的是()

A.森林生物群落B.荒漠生物群落

C.草原生物群落D.湿地生物群落

2.荒漠生物群落中的生物对环境具有适应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荒漠灌木及半灌木由于缺水导致根系不发达

B.草本植物一般具有大而厚的叶子有利于充分利用光能

C.昆虫、爬行类、鸟类和啮齿目有冬眠习性,降水时才苏醒

D.荒漠动物如沙鼠、跳鼠等具有与周围环境一致的沙土色,有利于逃避敌害

3.到了草原,你能看到草本植物如地毯般铺向天边,关于草原生物群落的说法,错

误的是()

A.草原动植物的种类较多,群落结构相对复杂

B.草原有少量的灌木丛,乔木非常少见

C.草原植物往往叶片狭窄,表面有茸毛或蜡质层

D.草原上的动物大都有挖洞或快速奔跑的特点

4.森林分为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寒带针叶林等,下列关于森林生物群落叙述

错误的是()

A.植物类群的差异是区分不同森林群落的重要特征

B.森林群落的形成速度受土壤、气候和物种迁移等的影响

C.适度砍伐森林可改变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D.乔木、灌木、草本、地表层均具备,乔木仅有一层

5.(2021河北张家口宣化一中高二月考)下列有关不同群落生物分布的叙述,错

误的是()

A.荒漠中植物主要有仙人掌属植物、骆驼刺属植物等

B.草原上的动物有斑马、长颈鹿、狮子等

C.森林中树栖和攀缘生活的动物种类特别多

D.森林中有乔木、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但无阴生植物

题组二掌握生物群落内的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6.动物适应环境的生活方式多种多样,以下不是动物适应森林生活方式的是

()

A.食肉动物往往采用伏击的方式进行捕食

B.大多数动物用穴居的方式来防御和逃避敌害

C.鸟类把自己的巢筑在树杈上或树洞里

D.有些动物采用隐蔽躲藏的方式来逃避敌害

7.不同类型的生物群落物种组成也不相同,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多种多样,下列

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荒漠里的某些爬行动物以固态尿酸盐的形式排泄含氮废物有利于保存水分

B.散生在草原上的乔木矮生且多分枝,具大而扁平的伞形树冠,叶片坚硬,是典型

的旱生结构

C.热带雨林中的乔木的板状根暴露在地面以上不利于乔木生长

D.热带雨林中的虫媒花花朵鲜艳有利于传粉

8.不同群落类型生物适应环境的特点不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苔原植物非常矮小,常匍匐生长或长成垫状

B.湿地生物群落中水生植物、水生动物和两栖类动物都比较多

C.海洋中的植物绝大部分是浮游植物

D.沼泽里的植物茂盛,一般是灌木偏多

9.如图绘出了5种鱼的耐盐范围和耐温范围。在这5种鱼中,哪一种是北冰洋(盐

度高)的特有种?哪一种只能生活在热带湖泊中?哪一种分布最为广泛?()

A.2、1、5B.5、3、4

C.3、4、2D.1、2、3

10.如图表示a、b、c三种不同类型的植物光合速率与温度、光照强度的关系,

能够依次代表这三种类型植物的是()

①热带雨林的乔木②亚热带雨林的乔木③热带雨林的阴生植物④温带树

林的阴生植物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③②①D.④②①

答案解析

基础过关练

1.B2.D3.A4.D5.D6.B7.C8.D

9.A10.D

1.B荒漠生物群落的环境条件恶劣,植被稀少,生物种类最贫乏,B正确。

2.D荒漠灌木及半灌木的根系较发达,有利于充分吸收利用水分,以适应荒漠缺

水的环境,A错误;草本植物一般具有小而厚的叶子,有利于储存水分,防止蒸腾

作用散失过多水分,B错误;昆虫、爬行类、鸟类和啮齿目有夏眠习性,降水时才

苏醒,C错误;荒漠动物如沙鼠、跳鼠等具有与周围环境一致的沙土色,是一种保

护色,有利于逃避敌害,D正确。

3.A草原上动植物的种类较少,群落结构相对简单(教材第34页),A错误;在草

原上,各种耐寒的旱生多年生草本植物占优势,有的草原有少量的灌木丛,乔木非

常少见,B正确;草原上的植物往往叶片狭窄,表面有茸毛或蜡质层,能抵抗干

旱,C正确;草原上的动物大都有挖洞或快速奔跑的特点,D正确。

4.D植物类群的差异是区分不同森林群落的重要特征,A正确;森林群落的形成

速度受土壤、气候和物种迁移等因素的影响,B正确;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

水平结构,适度砍伐森林可改变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C正确;森林中乔

木、灌木、草本、地表层均具备,乔木存在不同的物种,所以在垂直结构上存在不

同的分层,D错误。

5.D荒漠中的生物具有耐旱的特征,植物有仙人掌属植物、骆驼刺属植物等(教

材第33页),A正确;稀树干草原上,生长着伞形树冠状乔木,动物以斑马、长颈鹿

和狮子为主(教材第34页),B正确;森林为动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栖息场所,树

栖和攀缘生活的动物种类特别多,C正确;森林中有乔木、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

也有阴生植物,D错误。

6.B食肉动物往往采用伏击的方式进行捕食、鸟类把自己的巢筑在树杈上或树

洞里、有些动物采用隐蔽躲藏的方式来逃避敌害,这些都是动物适应森林环境的

生活方式,A、C、D不符合题意;森林里树木众多,土壤中树根遍布,不利于挖洞,

又有高大树木遮挡或密集灌木丛遮挡便于隐蔽,不用挖洞,因此大多数动物用穴

居的方式来防御和逃避敌害不是动物适应森林的生活方式,而是与草原环境相适

应的生活方式,B符合题意。

7.C荒漠中,某些爬行动物以固态尿酸盐的形式排泄含氮废物,而不是产生需要

更多水才能溶解的尿素(教材第34页),有利于保存水分,A正确;散生在草原上的

乔木矮生且多分枝,具大而扁平的伞形树冠,叶片坚硬,有利于保存水分,是典型

的旱生结构,B正确;板状根是高大乔木的一种特殊适应,这是一种十分强而有力

的根系,有效地增强并支持了地上部分,也可以抵抗大风暴雨的袭击,更有保持水

分的作用,C错误;热带雨林中的植物大都有鲜艳的花朵和鲜艳多汁的果实,吸引

动物传播花粉和种子,D正确。

8.D苔原植物非常矮小,常匍匐生长或长成垫状,A正确;湿地水域丰富,因此水

生植物、水生动物和两栖类动物都比较多,B正确;海洋适合浮游植物生存,C正确;

沼泽里的植物茂盛,一般是挺水植物偏多,D错误。

9.A根据图示可知,1生活在温度较高、盐度较低的水域,2生活在盐度较高、温

度较低的水域,3生活在盐度较高、温度适中的水域,4生活在温度较低、盐度较

低的水域,5生活的温度范围和盐度范围都很大。北冰洋水域温度低,盐度高,所

以2是北冰洋的特有种;热带湖泊温度高,盐度低,1只能生活在热带湖泊中;5的

耐盐范围和耐温范围较大,所以5分布最为广泛,A正确。

10.D①热带雨林的温度和光照强度都很高,乔木光合速率很高,对应曲线c;②

亚热带雨林的温度和光照强度较高,因此乔木光合速率较高,对应曲线b;③热带

雨林的温度和光照强度很高,植物种类和数量多,导致阴生植物接收的光照少,光

合速率较低,没有对应的曲线;④温带树林的温度和光照强度较低,植物种类和数

量多,导致阴生植物接收的光照较少,光合速率较低,对应曲线a,故选Do

第3节群落的演替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群落演替的概念和类型判断

1.在由裸岩向森林的初生演替过程中,一般会经历裸岩阶段一地衣阶段一苔薛阶

段一草本植物阶段一灌木阶段一乔木阶段。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地衣分泌的有机酸可加速岩石风化形成土壤,苔解阶段土层加厚,有机物增多,

有利于植物的生存

B.在草本植物群落演替过程中,多年生植物逐渐取代了一年生或二年生植物

C.乔木群落演替速度较慢是因为乔木生长周期较长

D.在演替的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群落所处的非生物环境都是一样的

2.(2021湖南长沙高二上期末)下列演替不属于次生演替的是()

A.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

B.火灾过后的草原上进行的演替

C.草甸上进行的演替

D.弃耕农田上进行的演替

3.农田被弃耕以后,最早在弃耕的农田上定居的生物是()

A.一些小灌木B.一些多年生杂草

C.一些一年生杂草D.地衣

4.(2021江苏无锡高二期中改编)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沙丘上进行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B.草原生物群落最终都会演替为森林生物群落

C.群落演替只是优势物种的取代,原优势种不一定消失

D.群落自然演替过程植物越来越多,则对光能的利用率越来越低

5.甲地因森林火灾使原有植被消失,乙地因火山喷发被火山岩全部覆盖,之后两

地均发生了群落演替。关于甲、乙两地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甲地和乙地发生的演替类型不同

B.甲、乙两地群落演替过程中,不适应变化的种群数量减少,甚至被淘汰

C.地衣会比苔葬更早地出现在乙地火山岩上

D.甲、乙两地随着时间延长一定都能演替到森林阶段

6.演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当一群落演替到与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处于平衡状

态的时候,演替就不再进行,并形成热带雨林、温带草原、苔原或沙漠等群落。下

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一般情况下,与演替之初相比,最终演替阶段的群落结构更为复杂和稳定

B.演替最终会形成哪种群落与年平均气温和降雨等气候条件密切相关

C.演替最终阶段的群落一旦形成,将永远保持原状

D.热带雨林较草原、沙漠等群落的自我调节能力更高

7.如图a~f表示某水体演替的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f阶段遭受了一场火灾后,重新演替到f阶段所需的时间较图中过程短,原因

是O

(3)群落演替至顶极阶段,其中还能找到苔群植物、草本植物及灌木吗?说出你的

理由。o

8.某地的常绿阔叶林因森林大火而遭到破坏,经历一段时间后,该地常绿阔叶林

得以逐步恢复。如图为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不同阶段及其植物组成。请回答下

列问题:

I阶段n阶段in阶段N阶段演替阶段

(1)随着时间的推移,的过程,称为群落的演替。

(2)该群落演替的类型为演替,在从I~IV阶段的演替过程中,群落对光

能的利用能力o

(3)在第I阶段经历了一年生草本植物占优势,到多年生草本植物占优势的过程,

在第H阶段,草本植物和灌木混生,群落内的一年生草本植物较少,其原因

是o

题组二认识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9.下列有关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影响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要远远超过其他所有自然因素的影响

B.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都是破坏性的

C.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

D.人类活动可以任意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加以控制

10.(2021湖南衡阳一模改编)2019年,某地发生了森林火灾,近日记者回访发现,

该地现已人工栽种了红松幼苗,部分区域已经形成了红松阔叶混交林。下列分析

错误的是()

A.群落演替到乔木阶段后物种稳定不变

B.火灾过后的森林土壤内微生物的活动减弱

C.人工栽种红松幼苗大大加速了群落演替的速度

D.群落中优势物种的改变可作为群落演替的标志

题组三认识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11.某块退耕还林的农田随着时间的推移,优势物种由喜阳的草本植物逐渐向耐

阴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转变,许多地段还出现了灌木林,甚至乔木林。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A.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不会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

B.退耕还林的农田只要时间足够长都能逐渐演替成森林

C.该演替类型与沙丘上进行的演替类型不同,前者速度快,经历的阶段相对较少

D.与灌木林相比,喜阳的草本植物在光照、养分等方面占有竞争优势

12.某地实行退塘还湖后,该湖泊已经演替成为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下列关

于该湖泊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湖泊在演替过程中某些生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增大

B.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该湖泊生态系统对光能的利用率降低

C.浅水区域和深水区域有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这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

D.不同水层分布的动物不同,与群落中植物垂直结构造成多样栖息空间和食物条

件有关

13.“退耕还林、退耕还草、退耕还湖”是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

要生态工程。如图是淮河流域伏牛山区某地“退耕还林”过程中的群落变化。请

回答下列问题。

|弃耕地群落口卓丛群落H灌木丛群落H阔叶林群落

:荒草草丛J;野菊艾蒿草丛::荆条灌木丛:;杂木丛

二年常章近「结缕章章仄二旅球府茶灌木应厂雇标2标T

।I।i।I।

(1)图中群落的演替类型为o弃耕地恢复为阔叶林的过程中,物种丰富度

逐渐增大,物种丰富度是指。

(2)在阔叶林阶段,调查杂木林中株树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法,调查后知道

栋树在该地区乔木中占有优势,这属于(填“种群”“群落”或“生态

系统”)水平的研究。

(3)阔叶林群落具有明显的结构,这种结构可以提高群落利用

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14.“退耕还林”是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措施之一。下图是科

研人员对某地不同退耕年限植物群落的物种数目变化的调查结果,请分析作答:

草本

灌木

乔木

(1)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

要特征。

(2)发生在退耕地上的演替为,其演替速度快的原因

(3)该群落在演替的过程中,决定植物优势种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是,而决

定动物优势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o

(4)如果第2年在该地区人为种植一些灌木和乔木,并加以保护,则草本植物的丰

富度达到最大的时间将(填“不发生变化”“提前”或“推后”)o

与自然演替相比,退耕还林与禁牧使得该山区群落的演替速度(填“变

快”或“变慢”),这说明人类活

动o

能力提升练

题组一掌握群落演替的类型和特点

1.(2021山西沁源一中高二开学考试)如图表示两个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

的变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u时间

A.甲的演替速度比乙的慢、历时长

B.甲可表示在火灾过后的草原上进行的演替

C.甲中①②处的物种组成不一定相同

D.弃耕农田的土壤表层有机物一般会逐渐增加,土壤的保水能力也逐渐增强

2.(不定项)在由裸岩向森林的演替过程中,各阶段经历的时间差异很大:地衣和

苔葬阶段〉木本植物阶段》草本植物阶段。下列相关推测错误的是()

A.初生演替都要经历裸岩、地衣、苔葬、草本植物、灌木、乔木等阶段

B.裸岩向森林的演替过程中,演替速度先慢后变快,后又变慢

C.地衣阶段群落演替速度慢与其难以形成和积累土壤条件有关

D.演替过程中乔木逐渐取代灌木的优势地位是因为灌木生长缓慢

题组二辨析人类活动及其他因素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3.(2021辽宁五校联考高三期末)我国北方某地区实施退耕还林三年后,对该地

区蜘蛛类群的研究表明,地面蜘蛛物种数增加,但原来分布于农田的蜘蛛种类部

分消失了。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退耕农田上发生的群落演替是次生演替

B.部分农田蜘蛛消失说明退耕还林使群落的物种丰富度降低

C.退耕还林后群落总体上朝着物种增多、结构复杂的方向演替

D.蜘蛛类群的变化说明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组成是动态变化的

4.(2021山东临沂高三一模)为研究退耕还林的群落演替规律,利用“把同一时间

内的不同群落当作同一群落不同演替阶段”原理,调查随退耕年限的变化,群落中

A.群落演替过程中,前一阶段为后一阶段的形成提供了适宜条件

B.植物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场所,群落演替主要表现为植物的更替

C.随着退耕时间的延长,群落对光能等环境资源的利用更充分

D.在第二年人工种植乔木,草本植物物种数峰值出现的时间会推迟

题组三群落演替的综合

5.以有机物的净积累量(生物量)为指标,调查某农田在退耕3年、10年及30年

后群落中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生物量所占比例,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

的是()

(_□乔木

M口灌木

II草本植物

3年10年30年

A.图中所示的演替结果显示,优势物种发生了明显改变

B.在该退耕农田上群落演替的过程为草本植物阶段一灌木阶段一乔木阶段

C.在该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食物网越来越复杂

D.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生物量基本不变

6.塞罕坝草原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森林公园,它曾是清朝皇家猎苑“木兰围场”的

一部分,后因砍伐严重逐渐退化,直至“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后来,塞罕坝

三代人无畏困难铸成“绿色屏风”,创造了“沙漠变绿洲I、荒原变林海”的绿色

传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随着时间的推移,辅以有效的人为手段,草原生物群落会逐渐恢复到砍伐前的

状态,这在生态学上称为。在此过程中,人类活动对它的影响往往

是。

(2)区别不同群落最重要的特征是,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灌木群落代

替草本植物群落的原因是0

(3)在草原恢复初期「15年间,物种多样性指数呈上升趋势,恢复15~20年内,物

种多样性指数低于第15年,原因

是O

答案解析

基础过关练

1.D2.A3.C4.C5.D6.C9.C10.A

11.C12.B

1.D地衣首先在裸岩上定居,地衣分泌的有机酸可加速岩石风化形成土壤的过

程(教材第38页),在地衣开拓的基础上,苔薛生长起来,苔罅的生长会进一步使

岩石分解,土层加厚,有机物增多(教材第39页),有利于植物的生存,A正确;在草

本植物群落演替过程中,多年生植物逐渐取代了一年生或二年生植物,B正确;由

于乔木生长周期较长,因此乔木群落演替速度较慢,C正确;群落演替的不同阶段

中,不同类型群落有不同的优势种群,这是由非生物环境不同造成的,D错误。

2.A火山爆发后形成的火山岩属于裸地,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A

符合题意;火灾过后的草原、草甸上进行的演替以及弃耕农田上进行的演替,均属

于次生演替,B、C、D不符合题意。

3.C农田被弃耕以后,很快就会长满一年生的杂草(教材第40页),弃耕农田上

的演替为弃耕农田一一年生杂草一多年生杂草一小灌木一灌木丛一乔木,C正

确。

4.C沙丘上进行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A错误;一般来说,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

草原生物群落最终可演替为森林生物群落,若条件不适宜,则不一定演替到乔木

阶段,B错误;群落演替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教材第38页),是优势种的取代,但原优势种不一定消失,C正确;群落自然演替

过程中土壤、光能得到了更充分地利用,D错误。

5.D甲地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乙地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A正确;群

落演替过程中,适应变化的种群数量增长而得以维持,不适应的种群数量减少甚

至被淘汰,B正确;初生演替通常要依次经历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葬阶段、草

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乔木阶段,C正确;一般来说,在气候适宜的环境中,群落

可以演替到森林阶段,若环境条件不适宜,则不一定能演替到森林阶段,D错误。

6.C一般情况下,随着演替的进行,群落结构会越来越复杂,A正确;演替最终阶

段的群落有热带雨林、温带草原、苔原或沙漠等,演替最终会形成哪种群落与年

平均气温和降雨等气候条件密切相关,B正确;演替最终阶段的群落是一个相对

稳定的状态,当环境发生变化时,还会发生演替,C错误;热带雨林的物种丰富度

高于草原、沙漠等群落,因此其自我调节能力高于草原、沙漠等群落,D正确。

7.答案(1)初生a阶段为原生裸地阶段,没有植被覆盖(2)火灾后的群落具

备形成顶极阶段的土壤条件,发生的是次生演替(3)能找到,群落演替是指群落

中占优势的种群发生改变,而不是完全消亡,即群落演替是优势取代,而不是取而

代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