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山西省运城市高三(上)期中生物试卷
1.下列有关新型冠状病毒的变异毒株德尔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生命系统中属于个体层次
B.利用自己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
C.遗传物质的单体是核糖核酸
D.离开活细胞,就不再表现出生命现象
2.下列关于生物体中水和无机盐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叶绿素中的Mg2+能调节类囊体膜两侧的渗透压
B.细胞内外的K+浓度差的维持通过主动运输实现
C.小麦种子在晒干过程中散失的水分主要是细胞内的自由水
D.水分子以被动运输的方式由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转移
3.从某些动物组织中提取的胶原蛋白,可以用来制作手术缝合线。手术后过一段时间,
这种缝合线就可以被人体组织吸收,从而避免拆线的痛苦。下列关于胶原蛋白的说
法错误的是()
A.作为缝合线的胶原蛋白之所以被人体吸收是因为已被分解成小分子的氨基酸
B.被分解成的氨基酸中有些是人体细胞不能合成的
C.分解后的蛋白质与变性后的蛋白质都不可以与双缩胭试剂发生颜色反应
D.在核糖体上合成胶原蛋白时,产生的水分子中的氢来自氨基和竣基
4.已知①酶、②抗体、③激素、④糖原、⑤脂肪和⑥核酸,都是人体内有重要作用的
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③都是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而成的
B.③④⑤都由C、H、0、N等元素组成
C.①②⑥都是由含氮的单体连接成的多聚体
D.④⑤⑥都是人体细胞内的能源物质
5.研究发现,分泌蛋白的合成起始于游离的核糖体,合成的初始序列为信号序列,当
它露出核糖体后,在信号识别颗粒的引导下与内质网上的受体接触,信号序列穿过
内质网的膜后,蛋白质合成继续,并在内质网腔中将信号序列切除。合成结束后,
核糖体与内质网脱离,重新进入细胞质。下列基于以上事实的推测,正确的是()
A.核糖体与内质网的结合依赖于生物膜的流动性
B,用3H标记亮氨酸的竣基可追踪上述分泌蛋臼的合成和运输过程
C.控制信号序列合成的基因片段发生突变可能不会影响该蛋白质的继续合成
D.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的过程不消耗能量
6.最新研究发现,细胞死亡过程中会导致核蛋白XRCC4被酶切断。XRCC4的一个片
段离开细胞核,激活细胞膜中的蛋白质Xkr4,Xkr4导致细胞膜内侧和外侧磷脂分
子的转移,向吞噬细胞显示“吃我”的信号,进而被吞噬细胞消灭。下列相关叙述
错误的是()
A.该过程能体现细胞膜的识别及信息传递功能
B.XRCC4的片段可能通过核孔离开细胞核作用于Xkr4
C.高尔基体与Xkr4的合成、加工,包装和运输紧密相关
D.吞噬细胞吞噬死亡细胞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7.酒精是高中生物实验中常用的实验试剂。下列关于酒精使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检测脂肪的实验中,需要用50%的酒精洗去浮色
B.提取光合色素时,需要用无水乙爵溶解色素
C.制作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时,需用95%的酒精进行漂洗
D.探究植物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中,可用70%的酒精对萌发种子进行消毒
8.下列对生物膜结构探索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穿过细胞膜,据此推测细胞膜由脂质组成
B.以人体红细胞为实验材料,推导细胞膜磷脂分子排列为连续两层
C.科学家观察到暗-亮-暗三层结构,推测生物膜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构成
D.同位素标记小鼠细胞和人体细胞进行融合实验,证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9.如图,漏斗被半透膜密封,漏斗内的液体为蔗糖溶液,水槽内的液体为清水,保持
液面相平。已知蔗糖分子不能通过半透膜,水分子可以自由通过(体积VC>VB,
半透膜面积SCVSB,蔗糖溶液浓度NC=NB)。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叙述,不符合
实际的是()
第2页,共36页
A.B漏斗内液面开始时上升的速度比C漏斗快
B.一段时间后,当液面不再上升时,两漏斗内液面的高度不相同
C.一段时间后,当液面不再上升时,两漏斗内的蔗糖溶液浓度相同
D.两漏斗内液面上升的速度均是先快后慢
10.生物膜上能运输H+的载体蛋白统称为质子泵,常见的质子泵有3类:
①V型质子泵,可利用ATP水解的能量,将H+逆浓度梯度泵入细胞器;
②F型质子泵,可利用H+顺浓度梯度的势能合成ATP;
③P型质子泵,在水解ATP的同时发生磷酸化,将H+泵出细胞并维持稳定的H+梯
度,该质子泵能被药物W特异性抑制。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V型质子泵常见于细胞中的溶酶体膜
B,F型质子泵常见于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内膜
C.P型质子泵具有酶的功能可以催化磷酸键断裂
D.药物W可有效缓解胃酸过多导致的胃溃疡
11.以下关于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用黑藻叶片观察细胞质壁分离时,叶绿体的存在有利于观察实验现象
B.纸层析结果显示叶绿素a与叶黄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差异最大
C.用健那绿染液将口腔上皮细胞的线粒体染色后,细胞仍具有活性
D.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时,分生区细胞排列紧密
12.某同学在家自制绿豆汤时,发现煮得的绿豆汤呈红色,而非绿色。经查资料得知,
绿豆汤“变红”的原因是:绿豆中含有的多酚物质在碱性酚酶的催化作用下,与空
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了褐色物质。下列是该同学查到的得到绿色绿豆汤的“小妙
招”,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其中可能没有效果的是()
A.煮绿豆前,用开水浸泡绿豆一段时间
B.水烧开沸腾一段时间后,再加入绿豆
C.在煮绿豆的水中,滴加几滴新鲜的柠檬汁
D.绿豆汤煮好并冷却到室温后,立即放入冰箱冷藏
13.某实验小组将等量的酵母菌培养液(底物为葡萄糖)分别置于两个相同的密闭锥形
瓶中,甲组抽去空气、乙组通入充足氧气,反应一段时间后,测量两个锥形瓶反应
前后气体的量,再将乙锥形瓶与NaOH溶液连通(不影响细胞代谢),一段时间后
再测量一次气体的量,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甲组(无氧)乙组(有氧)
反应前气体的量/mmoL045
反应后气体的量/mmoL1645
NaOH吸收气体的量/mmoL-9
A.甲组只进行无氧呼吸,乙组只进行有氧呼吸
B.通过细胞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的量甲组少于乙组
C.在酸性条件下,乙醇可使澳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D.乙组产生的能量中包括热能和ATP
14.如图所示细胞置于密闭容器中培养.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细胞内外的C02和02浓度
在短时间内发生了相应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_①胞外CQ浓度
'②胞内CO浓度'
③,胞内。浓度
④胞外0浓度
A.黑暗条件下,①增大、④减小
B.光强低于光补偿点时,①、③增大
C.光强等于光补偿点时,②、③保持不变
D.光强等于光饱和点时,②减小、④增大
15.在某水生生态系统中的某一水深处取样将水样分成三等份,一份直接测定02含量
(mi)记为初始值;另两份分别装入不透光(甲)和透光(乙)的玻璃瓶中,密闭
后放回取样处,若干小时后测定甲瓶中的02含量(m2)和乙瓶中的02含量(m3)。
假设水样中只有生产者且生产者呼吸作用相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瓶中氧气的减少量为无氧呼吸的量
B.乙瓶中氧气的增加量为总光合作用的量
C.m3与nu的和为净光合作用的量
D.m3与m2的差为总光合作用的量
第4页,共36页
16.一个处于培养状态下的细胞株,处于细胞周期各时期的均有若干,其数量与时长成
正比,已知细胞周期各阶段的时长如表格所示(单位:小时):
G1SG2前中后末
57410.510.5
现对该细胞株依次进行如下操作:①加入DNA合成抑制剂;②维持12小时;③去
除DNA合成抑制剂;④维持12小时,⑤加入DNA合成抑制剂;⑥维持7小时。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操作①只能使部分细胞停止分裂活动
B.操作④后存在有染色单体的细胞
C.理论上操作②后处于S期(非G1/S临界外)的细胞占总
D.若操作⑥之后去除DNA合成抑制剂,名细胞的分裂过程将同步
17.端粒学说认为,端粒是位于染色体末端的一种结构,正常细胞染色体端粒DNA序
列在每次细胞分裂后会缩短一部分,从而抑制细胞分裂、加快细胞衰老;而端粒酶
能以其携带的RNA为模板使端粒DNA延伸,进而修复缩短的端粒。下列相关叙
述正确的是()
A.端粒和端粒酶的化学本质完全相同
B.正常细胞端粒酶的活性大于癌细胞端粒酶的活性
C.端粒酶修复端粒主要发生在细胞周期的分裂间期
D.适当提高端粒酶的活性能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
18.甲胎蛋白(AFP)是一种糖蛋白,是检测肝病的一个指标。正常情况下,胎儿出生
后两周AFP从血液中消失。甲胎蛋白(AFP)主要来自胚胎的肝细胞,但慢性肝炎、
肝硬化患者的肝细胞再生时,AFP含量会升高,尤其当肝细胞发生癌变时,AFP
含量会持续性显著增高。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肝细胞发生癌变时其形态结构可能发生变化
B.细胞癌变时原癌基因才表达,使人体产生的AFP增多
C.肝细胞中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会参与AFP的加工与运输
D.细胞发生癌变,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
19.下列关于遗传学发展史上经典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加入S型DNA的培养基中可以形成光滑菌落
B.科学家通过同位素示踪和密度梯度离心等技术,证明了DNA的半保留复制
C.摩尔根的伴性遗传实验又一次证实了孟德尔定律的正确性
D.孟德尔单因子杂交实验假说的核心内容是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
20.已知果蝇的灰身(B)对黑身(b)是显性,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
上。让某一种群内的灰身果蝇自由交配,发现B中灰身与黑身的比例为24:1.在
Fi中,除去黑身果蝇,然后让灰身果蝇自由交配,理论上F2中灰身与黑身的比例
是()
A.15:1B.24:1C.35:ID.48:1
21.某二倍体植物茎上有刺,其刺的长短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复等位基因(E、e+、e)
控制,其中E和e+都决定长刺,e-决定短刺;E相对于e+、e-均为显性,e+相对于
e-为显性。科研人员进行了以下遗传实验,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子代
组别亲本组合
表现型比例
实验甲长刺X长刺长刺:短刺3:1
实验乙长刺X短刺长刺:短刺1:1
A.该植物与长刺相关的基因型共有4种
B.实验甲中两个长刺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EerEe-
C.实验乙中亲本长刺与子代长刺的基因型相同
D.若用ee与待测长刺植株杂交,则可以判断出的基因型是EE、e+e+
22.某植物的花色有紫色和蓝色两种。为了研究其遗传机制,研究者利用纯系品种进行
了杂交实验,R自交产生F2,结果见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杂交组父本植株数目(表母本植株数目(表B植株数目(表F2植株数目(表现
合现型)现型)现型)型)
260(紫
I10(紫色)10(紫色)81(紫色)61(蓝色)
色)
247(紫
n10(紫色)10(蓝色)79(紫色)82(蓝色)
色)
A.该植株花色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B.杂交I中F2的紫色植株中纯合子和杂合子的比例是3:10
C.取杂交II中F2的紫色植株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紫色和蓝色的比例为8:1
D.将两个杂交组合中的F2紫色植株相互杂交,产生的后代中紫色和蓝色的比例为
36:5
第6页,共36页
23.如图表示二倍体生物细胞中,某物质或结构在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特定阶段的数量
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D
0分裂时期
A.若纵坐标是同源染色体的对数,则该曲线可表示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
B.若纵坐标是每条染色体中的DNA含量,则AB段不含有同源染色体
C.若纵坐标是染色体组数且CD段含有两个染色体组,则该曲线只能表示有丝分
裂
D.若纵坐标是染色体数且CD段核DNA数是染色体数的两倍,则该曲线可表示有
丝分裂
24.下列不支持“基因与染色体行为存在明显平行关系”的事实是()
A.基因和染色体在体细胞中都是成对存在的
B.每条染色体上有许多基因,且呈线性排列
C.成对的基因和染色体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D.非等位基因和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均可自由组合
25.已知鸡(2n=78)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公鸡性染色体组成为ZZ,母鸡为ZW,
自然状态下,母鸡可能会性反转变成公鸡,但性染色体不变。已知性染色体为WW
的鸡不能存活,鸡的羽毛性状由位于Z染色体上的基因B、b决定,羽毛芦花为显
性,非芦花为隐性。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鸡的一个染色体组有78条染色体
B.母鸡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存在两条W染色体或两条Z染色体
C.性反转的公鸡与正常母鸡交配,理论上后代母鸡占!
D.选用非芦花母鸡和芦花公鸡杂交,可根据后代羽毛性状区分雌雄
26.秀丽隐杆线虫有两种性别:性染色体组成为XX的是雌雄同体(2N=12),X0(只
有一条X染色体)是雄体(2N=11)雌雄同体线虫可自体受精产生后代,雄虫存在
时也可与雌雄同体线虫杂交,但雌雄同体之间不可杂交。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A.雌雄同体与雄体混合培养,后代的性染色体组成类型有2种
B.雌雄同体自体受精产生雄体的原因可能是减数分裂I异常
c.xo个体产生的雄配子中染色体数目不一定相同
D.秀丽隐杆线虫的基因组测序需要测7条染色体
27.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含放射性标记的T?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
质。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利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含有放射性的子代噬菌体数量不断上升
B.利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含有放射性的子代噬菌体数量不断上升
C.利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强度先增强后减弱
D.利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强度先增强后稳定
28.用3H标记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含12条染色体)的DNA分子双链,将这些细胞
转入不含3H的培养基中培养,让其分裂第一次…至第N次,若一个细胞中的染色
体总条数和被3H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分别是24条和12条,则这至少是第几次分裂
的分裂期()
A.第一B.第二C.第三D.第四
29.研究发现,RNA聚合酶运行过快会与DNA聚合酶“撞车”而使DNA折断,引发
细胞癌变。一种特殊酶类RECQL5可以吸附到RNA聚合酶上减缓其运行速度,扮
演“刹车”的角色,从而抑制癌症发生.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DNA聚合酶利RNA聚合酶都能催化磷酸二酯键的形成
B.“撞车”现象最有可能发生在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的间期
C.RECQL5可能会使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速率减慢
D.发生“撞车”现象的细胞完成细胞周期所需时间可能会变短
30.人的血红蛋白由4条肽链组成,控制人的血红蛋白的基因分别位于11号、16号染
色体上,但在人的不同发育时期血红蛋白分子的组成是不相同的。如图表示人的不
同时期表达的血红蛋白基因及血红蛋白组成,据图判断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16号染色体胚胎期11号染色体
A.成年人的红细胞中不存在图中所示的任何基因
B.图中的多种血红蛋白基因之间均为非等位基因
C.基因与性状之间并不都是一一对应的线性关系
D.人的配子内包含图中的全部6种基因
第8页,共36页
31.如图表示细胞内某些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及其相互关系,其中X、丫代表元素,A、
B、C、D代表不同的有机物,小写字母a〜g表示小分子物质。图G表示由c形成
的C的结构,其由三条多肽链形成,共含有271个c。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丫代表的是,X、丫被植物主要以形式从土壤中吸收。
(2)物质g的名称是,单体d能和发生颜色反应,物质f的功能是
(3)在C的一条链中连接两个c之间的化学键是o
(4)G中每条虚线表示由两个R基中的疏基(一SH)脱氢形成的一个二硫键
(-S-S-),氨基酸合成该分子后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o
(5)细胞中的a与b相比,a所特有的含氮碱基是.
32.某科技小组的同学用培养液培养水稻幼苗,一段时间后,测定培养液中各种离子的
浓度,结果如图甲所示;如图乙为Na+和葡萄糖进出小肠上皮细胞的示意图,图中
的主动运输过程既可消耗来自ATP直接提供的能量,也可利用Na+电化学梯度的势
能。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培养液中禹子的液度
葡萄糖•而荀糖・■
组
Na-.
织ATl'J-Na**
液
ADP+Pi
小肠上皮细胞
甲乙
(1)由图甲可知,水稻对的需求量最大;有同学提出,图甲中水稻培养液
里的Ca2+浓度高于初始浓度,说明水稻不吸收Ca2+。你认为这种说法(填
“正确”或“错误”),请分析原因o
(2)图乙中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是,你判断的
依据是:
①被选择吸收的物质;
②需要的能量来自于•
(3)一种载体蛋白往往只适合转运特定的物质,因此,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
或载体蛋白空间结构的变化,对许多物质的跨膜运输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也是细
胞膜具有的结构基础。
33.如图一为某生物细胞内正在进行的生理过程,图二为中心法则。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所示方框内含有种核甘酸,③沿着④的移动方向是(填
“b到a”或“a至Ub”)
(2)人的神经细胞中能发生图二中的(填数字)过程,图二中的①过程需
要的酶是。
(3)图一所示翻译过程中,每次只有一个氨基酸被加在多肽链上的原因是:。
34.植物A有一个很特殊的CO2同化方式:夜间气孔开放,吸收的C02生成苹果酸储
存在液泡中(如图一所示);白天气孔关闭,液泡中的苹果酸经脱竣作用释放C02
用于光合作用(如图二所示)。植物B的C02同化过程如图三所示,请回答下列
问题:
第10页,共36页
(1)植物植物A气孔开闭的特点与其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推测植物A生活环境
最可能是。植物A夜晚能吸收C02,却不能合成(CH2O)的原因是缺乏
暗反应必需的;白天植物A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C02是由和
释放的。
(2)在上午10:30时,突然降低环境中COz浓度后的一小段时间内,植物A和
植物B细胞中C3含量的变化分别是:A,Bo
(3)将植物B放入密闭的玻璃罩内,置于室外进行培养,用CCh浓度测定仪测得
了该玻璃罩内CO2浓度的变化情况,绘成图四的曲线。在一天当中,植物B有机
物积累量最多是在曲线的点。据图分析,一昼夜后玻璃罩内植物B体内有
机物的含量将会。
35.某XY型性别决定的昆虫有白眼、红眼和紫眼三种表现型。若眼色由一对基因控制,
用A(a)表示,若由两对基因控制,用A(a)和B(b)表示,以此类推;且常
染色体上基因用A(a)、C(c)……表示,性染色体上基因用B(b)、D(d)……
示。为研究其遗传机制,某同学选取一只红眼雌性个体与一只白眼雄性个体交配得
到F1,F2雌雄个体随机交配得到F2,结果见下表:
亲本Fi
F2
红眼雌性X白眼雄性紫眼雌性、红眼雄性1紫眼、泡眼,洎眼
回答下列问题:
(1)该昆虫的眼色遗传由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定律,B紫眼雌
性个体的基因型为o
(2)将F2中的红眼雌性个体与白眼雄性个体随机交配,后代红眼个体中雄性个体
所占比例是;F2白眼雌雄个体随机交配,后代雌性个体的基因型及其比例
是。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A、细胞是最小的生命系统层次,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因此不属于生命系
统的结构层次,A错误;
B、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没有核糖体。利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B错误;
C、新型冠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RNA的单体是核糖核甘酸,C错误;
D、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一旦离开活细胞,就不再表现出生命现象,D正确。
故选:D。
生物病毒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只含单一核酸(DNA或RNA),必须在活细胞
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微生物。
本题考查病毒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病毒的结构,明确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再结合
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2.【答案】A
【解析】解:A、叶绿素中的Mg2+是以化合物形态存在的,故它不能参与调节类囊体膜
两侧的渗透压,A错误;
B、主动运输可以逆浓度运输离子,细胞内外的K+浓度差的维持通过主动运输实现,B
正确;
C、小麦种子在晒干过程中散失的水分主要是细胞内的自由水,自由水含量减少,细胞
代谢减弱,目的是延长种子的储存时间,C正确;
D、水分子跨膜运输的方式为协助扩散和自由扩散,运输方向都由水分子多的一侧(即
低浓度溶液)向水分子少的一侧转移(即高浓度溶液),D正确。
故选:A。
1、细胞内的水的存在形式是自由水和结合水,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自
由水是良好的溶剂,是许多化学反应的介质,自由水还参与许多化学反应,自由水对于
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运输具有重要作用;自由水与结合水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相互
转化,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高,细胞代谢越旺盛,抗逆性越低,反之亦然。
2、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其生理作用有:
(1)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Fe2+是血红蛋白的必要成分;Mg2+是
第12页,共36页
叶绿素的必要成分。
(2)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如Ca2+可调节肌肉收缩和血液凝固,血钙过高会造成肌无
力,血钙过低会引起抽搐。
(3)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和细胞的形态。
本题考查水和无机盐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水和无机盐的存在形式及其作用,意在
考查考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答案】C
【解析】解:A、作为缝合线的胶原蛋白成分是蛋白质,之所以被人体吸收是因为已被
分解成其基本单位一小分子的氨基酸,A正确;
B、组成生物体的氨基酸中有8种是人体细胞不能合成的,如赖氨酸、蛋氨酸、色氨酸、
亮氨酸、苏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缴氨酸,故被分解成的氨基酸中有些是人体细
胞不能合成的,B正确;
C、分解后的蛋白质形成氨基酸不可以与双缩胭试剂发生颜色反应,但变性后的蛋白质
破坏的是空间结构,依然可以与双缩胭试剂发生颜色反应,C错误;
D、胶原蛋白成分是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时,产生的水分子中的氢来自氨基和竣基,
D正确。
故选:C»
胶原蛋白是动物体内普遍存在的一种蛋白质,属于大分子化合物,经人体消化分解成小
分子氨基酸后才能被吸收。胶原蛋白的组成单体是氨基酸,在核糖体上氨基酸通过脱水
缩合形成多肽,没有生物活性,多肽经加工折叠成具有一定空间的蛋白质才有活性。
本题考查蛋白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蛋白质的功能及实例,掌握检测蛋白质实验
的原理,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4.【答案】C
【解析】解:A、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是RNA;②抗体都是蛋白质,有的激素化学
本质是固醇不是蛋白质,所以①③不一定是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而成的,A错误;
B、④糖原和⑤脂肪都是只有C、H、O三种元素组成,B错误;
C、①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②抗体化学本质是蛋白质,⑥是DNA或RNA,①②⑥
都是由含氮的单体连接成的多聚体,C正确;
D、⑥核酸不是能源物质,D错误。
故选:C。
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和多糖的单体分别是氨基酸、核甘酸、葡萄糖,氨基酸、核
甘酸、葡萄糖等单体都以碳元素为核心元素,因此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本题的知识点是对生物大分子的组成和功能,对于常见生物大分子的化学组成及生理作
用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5.【答案】C
【解析】解:A、核糖体由蛋白质和RNA组成,没有膜结构,所以其和内质网的结合
没有依赖膜的流动性,A错误;
B、如果用3H标记竣基,在氨基酸经过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的过程中,会脱掉竣基上的
H生成水,则无法追踪,B错误;
C、根据题干的信息信号序列是引导该蛋白进入内质网腔中,而蛋白质的合成场所在核
糖体,所以如果控制信号序列合成的基因片段发生突变可能不会影响该蛋白的继续合成,
C正确;
D、核糖体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的过程需要消耗能量,D错误。
故选:Co
1、核糖体是一种颗粒状的结构,没有被膜包裹,在真核细胞中很多核糖体附着在内质
网的膜表面,成为附着核糖体,在原核细胞的细胞膜内侧也常有附着核糖体,还有些核
糖体不附着在膜上,而呈游离状态,分布在细胞基质内,称为游离核糖体。
2、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一高尔基体进行
再加工一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本题考查细胞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掌
握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能结合题干信息准确答题。
6.【答案】C
【解析】解:A、由题干信息知,细胞死亡过程中可向吞噬细胞传递信息,说明细胞膜
有信息传递功能,吞噬细胞可识别死亡细胞,说明细胞膜有识别功能,A正确;
B、XRCC4的片段属于蛋白质,可能通过核孔离开细胞核,最终作用于细胞膜上的蛋白
质Xkr4,B正确;
第14页,共36页
C、Xk4本质为蛋白质,其合成在核糖体上,高尔基体对其有加工和包装等功能,C错
误:
D、吞噬细胞以胞吞的方式吞噬死亡细胞的过程,能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D正确。
故选:Co
1、细胞膜的三个功能:
(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膜的出现是生命起源过程中至关重要的阶段,它将生
命物质与外界环境分隔开,产生了原始的细胞,并成为相对独立的系统,细胞膜保障了
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细胞需要的营养物质可以从外界进人细胞,细胞不需要,或
者对细胞有售的物质不容易进入细胞。抗体、激素等物质在细胞内合成后,分泌到细胞
外,细胞产生的废物也要排到细胞外,但是细胞内的核酸等重要成分却不会流失到细胞
外,当然,细胞理的控制作用是相对的,环境中一些对细胞有害的物质有可能进入;有
些病毒、病菌也能保人细胞,使生物体患病。
(3)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①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如激素),随血液到达全身各
处。与靶细抱的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台将信息传给靶细胞。②相邻两个细胞的细胞膜接
驶,信息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③相
祁两个细胞之间形成通道,携带信息的物质通过通道进人另一个细胞,例如,高等植物
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也有信息交流的作用。
2,核孔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代谢旺盛的细胞中核孔的数目较
多。
3、高尔基体的作用: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
送站”:与动物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与植物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内容、细胞膜的制备方法和原理,把握
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应用相关知识结合题干信息进行推理、综合解答问
题。
7.【答案】C
【解析】解:A、脂肪鉴定过程需要用50%的酒精洗去染液的浮色,A正确;
B、叶绿体中的各种色素能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可使用无水乙静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
B正确;
C、制作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时,需用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
的酒精溶液进行解离,C错误;
D、探究植物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中,可用70%的酒精对萌发种子进行消毒,排除种子
表面微生物细胞呼吸对实验的干扰,D正确。
故选:Co
酒精是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试剂,如在细胞中脂肪的观察、色素提取实验、有丝分裂实
验、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研究等实验中需要使用。
本题考查课本基础实验的原理和选材,意在考查学生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
列的生物实验,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能将这
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并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处理。
8.【答案】D
【解析】解:A、欧文顿发现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
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于是他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A正确;
B、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
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由此他们得出的结论是细胞膜中的
脂质分子排列为连续的两层,B正确;
C、电镜下细胞膜呈清晰的暗一亮一暗三层结构,罗伯特森认为生物膜由蛋白质一脂质
一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C正确;
D、科学家用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的实验,以及相关的其他实验证据表明
细胞膜具有流动性,D错误。
故选:D。
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1、19世纪末,欧文顿发现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
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于是他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2、20世纪初,科学家第一次将膜从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分离出来,化学分析表明,膜
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
3、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一水界面上铺展
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由此他们得出的结论是细
胞膜中的脂质分子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4、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一亮一暗的三层结构,并大胆地
提出生物膜的模型是所有的生物膜都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电镜下看到
第16页,共36页
的中间的亮层是脂质分子,两边的暗层是蛋白质分子,他把生物膜描述为静态的统一结
构。
5、1970年,科学家用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的实验,以及相关的其他实验
证据表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6、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流动镶嵌模型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本题以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为载体,考查了对生物科学研究的了解和对生物膜结构的
理解能力。
9.【答案】C
【解析】解:A、据题意可知,半透膜两侧的浓度差一样,由于半透膜面积SC<SB,故
B漏斗内液面开始时上升的速度比C漏斗快,A正确;
B、由于体积VC>VB,一段时间后,当液面不再上升时,两漏斗内液面的高度不相同,
B>C,B正确;
C、一段时间后,当液面不再上升时,两漏斗内液面的高度不相同,两漏斗内的蔗糖溶
液浓度不相同,C错误;
D、开始的时候,半透膜两侧浓度差较大,两漏斗内液面上升的速度较快,随着水分子
进入漏斗,两漏斗内液面上升的速度减慢,D正确。
故选:C»
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是具有半透膜、半透膜两侧具有浓度差,水分子通过渗透作用从低
浓度溶液的地方向高浓度溶液的地方运输的速率,高于从高浓度溶液的地方向低浓度溶
液的地方运输的速率,因此会导致液面的上升或下降,上升或下降的高度与浓度差的大
小有关。
本题结合图形,考查渗透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获取图示信息、审题能力以及
实验知识,注重学生的重点知识的过关.
10.【答案】B
【解析】解:A、V型质子泵,可利用ATP水解的能量,将H+逆浓度梯度泵入细胞器,
溶酶体内呈酸性,V型质子泵常见于细胞中的溶酶体膜,A正确;
B、生物膜上能运输H+的载体蛋白统称为质子泵,F型质子泵不能位于细胞质基质,B
错误;
c、P型质子泵具有酶的功能可以催化磷酸键断裂,c正确;
D、P型质子泵,在水解ATP的同时发生磷酸化,将H+泵出细胞,该质子泵能被药物
W特异性抑制,药物W可有效缓解胃酸过多导致的胃溃疡,D正确。
故选:B。
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比较
物质出被动运输
入细胞主动运输
自由扩散协助扩散
的方式
运输方向高浓度T低浓度高浓度-低浓度低浓度-高浓度
是否需要载体不需要需要需要
是否消耗能量不消耗不消耗消耗
本题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信息,需要提取题干的信息,结合所学的知识”主动运输是需要
消耗能量的过程,而且是逆浓度梯度运输物质的过程”,就可以准确的得出答案,这道
题的启示就是要将知识点和实例进行有机的结合是将题做正确的前提。
1I.【答案】B
【解析】解:A、用黑藻叶片观察细胞质壁分离时,叶绿体的存在可作为观察液泡体积
变化的参照物,因此有利于观察实验现象,A正确;
B、纸层析结果显示叶绿素b与胡萝卜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差异最大,B错误;
C、健那绿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因此用健那绿染液将口腔上皮细胞的线粒
体染色后,细胞仍具有活性,C正确;
D、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时,分生区细胞呈正方形,且排列紧密,D正确。
故选:Bo
1、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1)提取色素原理:色素能溶解在酒精或丙酮等有机溶剂中,所以可用无水酒精等提
取色素.
(2)分离色素原理: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
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
(3)各物质作用:无水乙醇或丙酮:提取色素;层析液:分离色素;二氧化硅:使研
第18页,共36页
磨得充分;碳酸钙: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
(4)结果: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最窄)、叶黄素、叶绿素a(最宽)、
叶绿素b(第2宽),色素带的宽窄与色素含量相关.
2、分生区的细胞的特点是: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在分裂.
3、健那绿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将线粒体染成蓝绿色.
本题考查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实验、观察质壁分离及
复原实验、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
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及结论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12.【答案】D
【解析】解:A、煮绿豆前,用开水浸泡绿豆一段时间,这样高温使碱性酚酶的活性丧
失,绿豆汤不变红,不符合题意,A错误;
B、水烧开沸腾一段时间后,再加入绿豆,这样高温使碱性酚酶的活性丧失,绿豆汤不
变红,不符合题意,B错误;
C、在煮绿豆的水中,滴加几滴新鲜的柠檬汁,这样酸性使碱性酚酶的活性丧失,绿豆
汤不变红,不符合题意,C错误;
D、绿豆汤煮好并冷却到室温后,立即放入冰箱冷藏,这里低温只是抑制碱性酚酶的活
性,温度升高,醒的活性可以恢复,因此可能没有效果,D正确。
故选:D。
根据题干中“绿豆中含有的多酚物质在碱性酚醐的催化作用下,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
成了褐色物质”,因此需要破坏碱性酚酶的活性,使绿豆汤不变红。
本题考查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
分析问题的能力。
13.【答案】A
【解析】解:A、据题意分析,甲组锥形瓶中无氧气,因此甲组只进行无氧呼吸:乙组
锥形瓶中反应前后气体的量不变,因此乙组只进行有氧呼吸,A正确;
B、甲组进行无氧呼吸,释放的CO2是16mmol,因此消耗的葡萄糖为8mmol;乙组释
放的C02为36mmol,因此细胞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为6mmol,甲组通过细胞呼吸消耗的
葡萄糖的质量多于乙组,B错误;
C、澳香草酚蓝水溶液检测的物质是C02,而检测酒精要用酸性的重铭酸钾溶液,C错
误;
D、乙组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多数以热能散失,少数转化为ATP,ATP是一种高能磷酸
化合物,其中贮存一定量的活跃的化学能,D错误。
故选:Ao
1、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属于兼性厌氧菌,即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
在氧气充裕的条件下能进行有氧呼吸,因此便于用来研究细胞的呼吸方式。
2、C02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也可使漠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橙
色的重锚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乙醇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
本题主要考查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对应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
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现象及实验结论等,需要求考
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14.【答案】ACD
【解析】解:A、黑暗条件下该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进行呼吸作用,因此胞外
CO2浓度会增大,而胞外02浓度会减小,A正确;
B、光强低于光补偿点时,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同样会导致胞外C02浓度会增大,
而。2浓度会减小,B错误;
C、光强等于光补偿点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胞外二氧化碳浓度和氧气浓度保持
稳定,C正确;
D、光强等于光饱和点时,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该植物需从外界吸收C02而释放
02,导致胞内CO2浓度会减小,胞外。2浓度增大,D正确。
故选:ACDo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黑暗条件下,叶肉细胞只有呼吸作用,没有光合作用,二氧
化碳从细胞内向细胞外扩散,细胞表现为从环境吸收氧气;光强低于光补偿点时呼吸作
用大于光合作用,二氧化碳从细胞内向细胞外扩散,细胞表现为从环境吸收氧气;光强
等于光补偿点时,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全部被用来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
化碳也全部被用来进行光合作用,细胞既不吸收氧气也不释放二氧化碳;光强等于光饱
和点时,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氧气从细胞扩散到细胞外,二氧化碳从细胞外向细胞
内扩散.
本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过程中的气体交换与变化,考查考生识图、从图中提取信息并进
第20页,共36页
行综合运用的能力.关键是弄清光合作用各过程的物质变化的原理及结果,题目难度中
等.
15.【答案】D
【解析】解:A、有初始值的情况下,甲瓶中氧气的减少量为有氧呼吸的量,A错误;
B有初始值的情况下,乙瓶中氧气的增加量净光合作用的量,B错误;
CD、mj-iw表示若干小时细胞呼吸的消耗量,m3-mi表示若干小时净光合作用量,总光
合作用量=净光合作用量+呼吸作用消耗量=(mi-ni2)+(m3-mi)=m3-m2,因此m3与
m2的差为总光合作用的量,C错误,D正确。
故选:D。
黑白瓶法常用于测定水中生物的光合作用速率的。白瓶就是透光瓶,里面可进行光合作
用和呼吸作用,黑瓶就是不透光瓶,只能进行呼吸作用。在相同条件下培养一定时间,
从黑瓶中所测得的数据可以得知正常的呼吸耗氧量,从白瓶中含氧量的变化可以确定净
光合作用量,然后就可以计算出实际光合作用量,即实际光合作用量=总光合作用量=
净光合作用量+呼吸作用消耗量。
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黑白瓶法的原理,弄
清净光合速率、实际光合速率及呼吸速率之间的关系,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
16.【答案】C
【解析】解:A、操作①加入DNA合成抑制剂只能使部分细胞停止分裂活动,A正确;
B、操作④去除DNA合成抑制剂维持12小时后,会存在处于分裂的细胞,故存在有染
色单体的细胞,B正确;
C、由于G2+前期+中期+后期+末期+Gi=12小时,所以理论上操作②维持12h后最初在S
期和Gi交界点处的细胞刚好最后到达Gt和S期的交界点,而之前处于S期的细胞仍停
留在S期,所以处于S期(非G/S临界处)的细胞占高=*,C错误;
D、若操作⑥加入DNA合成抑制剂维持7h之后去除DNA合成抑制剂,各细胞的分裂
进程将“同步”,D正确。
故选:Co
1、分析表格: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间期包括G|、S、G2,则间期持续时
间=5+7+4=16h,分裂期包括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则分裂期持续时间=l+0.5+l+0.5=3h,
则细胞周期=间期+分裂期=19h。
2、分裂间期各时期的特点:
Gi期:从有丝分裂到DNA复制前的一段时期,又称合成前期,此期主要合成RNA和
核糖体。该期特点是物质代谢活跃,迅速合成RNA和蛋白质,细胞体积显著增大。这
--期的主要意义在于为下阶段S期的DNA复制作好物质和能量的准备。
S期:即DNA合成期,在此期,除了合成DNA外,同时还要合成组蛋白。DNA复制
所需要的酶都在这一时期合成。
G2期:该期为DNA合成后期,是有丝分裂的准备期。在这一时期,DNA合成终止,大
量合成RNA及蛋白质,包括微管蛋白和促成熟因子等。
本题考查了细胞周期的概念、组成、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的特点以及染色质染色等方
面的知识,主要考查考生从题干中获取信息并利用信息进行推理的能力和对基础知识的
记忆与运用能力。
17.【答案】C
【解析】解:A、端粒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端粒酶的主要成分是RNA和蛋白
质,两者的化学本质不完全相同,A错误;
B、正常细胞的端粒酶活性低,缩短的端粒难以修复,不能无限增殖,癌细胞的端粒酶
活性高,缩短的端粒被快速修复,能无限增殖,B错误;
C、端粒酶修复端粒发生了RNA逆转录过程,此时DNA需要解旋,因此主要发生在细
胞分裂问期,C正确;
D、抑制端粒酶的活性能抑制端酶对端粒的修复,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分裂,加速其衰
老,D错误。
故选:Co
端粒存在于真核生物染色体的末端,是由DNA序列及其相关的蛋白质所组成的复合体。
端粒酶是一种逆转录酶,由蛋白质和RNA构成。
本题考查细胞衰老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了解细胞衰老的原
因,能结合题干信息准确答题。
18.【答案】B
第22页,共36页
【解析】解:A、DNA具有相似的分子结构,肝炎病毒可通过感染人的细胞将其基因组
整合进人的基因组中诱发细胞癌变,A正确;
B、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细胞癌变,甲胎蛋白增多是由于AFP基因高效表
达,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智慧城市建设项目委托投标协议书范本3篇
- 2025版新企业股东协议书范本:企业创新发展计划3篇
- 2025版新车销售与二手车置换优惠套餐合同范本2篇
- 2025版学校食堂劳务承包与营养膳食研究开发协议3篇
- 2025年度个人房产买卖合同违约责任约定书
- 2025个人合伙企业股份清算转让协议3篇
- 2025版个人借款担保合同标准化模板4篇
- 2025年全球及中国水平运动输送机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2030全球高牌号取向硅钢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全球牵引型AGV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徐霞客传正版》课件
- 江西硅博化工有限公司年产5000吨硅树脂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 高端民用航空复材智能制造交付中心项目环评资料环境影响
- 贵州省黔东南州2024年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 量子医学成像学行业研究报告
- DB22T 3268-2021 粮食收储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规范
- 办事居间协议合同范例
- 正念减压疗法详解课件
- 学校校本课程《英文电影鉴赏》文本
- 华为HCSA-Presales-IT售前认证备考试题及答案
- GB 30254-2024高压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