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考古课件:磁州窑_第1页
宋元考古课件:磁州窑_第2页
宋元考古课件:磁州窑_第3页
宋元考古课件:磁州窑_第4页
宋元考古课件:磁州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磁州窯

(一)窯址地點

磁州窯是我國古代北方最大的一個民窯體系,以化妝白瓷、珍珠地劃花、剔花等為特色,是著名的民間瓷窯。窯址在今河北邯鄲磁縣,這一地區宋代屬磁州,故名磁州窯。磁縣資源豐富,境內已探明煤、石灰石、耐火粘土、陶土等大量礦藏,且臨近漳河。

窯址在今河北邯鄲磁縣的觀臺鎮與彭城鎮一帶,中心分佈在磁縣觀臺鎮艾口村和冶子村一帶的漳河兩岸。

1987年觀臺鎮窯址發掘——北京大學考古學系、河北省文物研究所、邯鄲地區文物保管所:《觀臺磁州窯址》,文物出版社,1997年。

1987年發掘將出土器物分為四期七段,第一期至第二期前段為五代末至北宋哲宗時期。石碾槽Y8長8.35,寬6.5米,馬蹄形饅頭窯由通風口、火膛、窯室、出煙孔、煙囪組成。觀臺磁州窯址第一期五代末至北宋前期約十世紀中葉到十一世紀中葉產品特徵

1、

器形以碗、盤、罐、燈、缽、盆、注壺、唾盂等小型器物占絕大多數,並未發現有陳設用途的大型瓷器。

2、這一時期胎色一般較深,呈灰色、灰褐色或灰黑色,胎質細膩,但胎體上有肉眼可見的小氣孔。

3、器物釉色:白釉器約占90%,白釉器白中泛青灰色,釉色晶瑩光亮,有的白中泛綠黃,積釉處呈青綠色。黑釉器約占9.5%,釉色光亮漆黑。少量青釉器

4、裝飾技法有劃花、剔花、刻花、印花、珍珠地、點繪等。這一階段磁州窯典型的裝飾藝術“白地黑繪”尚未形成。珍珠地劃花——是第一期白釉的最主要裝飾品種,裝飾工藝水準最高。釉色光亮,色彩鮮豔。

白釉剔花——在施過白化妝土的器物上以尖狀物劃出紋飾,然後以鏟狀平刃刀剔掉紋飾以外的白化妝土,露出較深的胎色,再罩以透明釉。

劃花

刻花白釉點彩

以毛筆為工具繪葉紋、渦紋、麥穗紋、圓點紋等,多為釉上彩。

第二期前段北宋中後期約十一世紀後半葉器型特徵

1、產品仍以日常生活用品為主,包括碗、盤、缽、注壺、盒、爐、瓶、灌、盆、枕等,出現了少量的圍棋子、花盆等娛樂、陳設用瓷。2、這一時期胎色變淺,灰白、灰或淺褐色,胎質細膩,緻密堅硬,肉眼一般看不見氣孔,是觀臺窯胎質最好的階段。

3、釉色以白釉為主,黑釉、醬釉次之,開始燒造不施化妝土的仿定窯精細白瓷,呈粉白,光潤潔淨。這一時期黑釉器製作精良,很像定窯的黑定或紫定。4、這一時期珍珠地劃花仍然是主要裝飾,珍珠地佔據了畫面的大部分區域,流行以楷書文字書寫吉祥語。珍珠地吉祥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