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亟需向现代化方向发展_第1页
农村金融亟需向现代化方向发展_第2页
农村金融亟需向现代化方向发展_第3页
农村金融亟需向现代化方向发展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村金融亟需向现代化方向发展

本主题在审视农业和农村金融问题的现实之后,研究了农业和农村金融发展政策,希望将农业和农村金融更好地为农业和经济服务。一、农村金融运行机制的历史成因1996年国务院《关于农村金融改革的决定》实施以来,我国农村金融发生了重大变革,部分地适应了农村经济发展需要,但仍然滞后于农村经济发展步伐。制度性、技术性、操作性问题,几乎遍及农村金融的各个方面。(一)农村信贷结构和存量贷款比例偏低我国农业生产正在由数量性粗放增长方式逐步过渡到效益型集约增长方式,农产品品质得到全面改善,畜牧业和渔业在农业中的比重不断提高,农产品的精加工和深加工持续发展,对融资提出了新要求。但是农村信贷结构的调整并没有跟上农村经济结构优化的步伐,新增贷款缺乏新意,存量贷款调整困难。具体表现为:第一,农村金融机构的贷款投放仍主要局限于传统小农业领域;第二,贷款品种局限于短期流动资金贷款,缺乏针对大农业的固定资产和更新改造中长期贷款;第三,在信贷周期上,传统耕作业的特点是春种秋收,农村信贷也演变为春贷秋收,既不利于信贷多样化发展,也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多样化。(二)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在市场导向下,各地出现不同层次的农业产业化趋向。有较初级层次的水果之乡、蔬菜之乡,也有中级层次的经济物生产基地和批发市场,并涌现了高级层次的产业化企业,如草原兴发、丰乐果业、赣南果业、金健米业等151家国家重点企业和3万个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针对产业化趋势,农村金融机构却不能提供相配套的技改信贷、进出口结算等专业化服务。(三)农民的多元化市场体系,为农民利益计划设计了一定的过程,即是专业商事我国的农产品市场已经形成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专业市场与综合市场、批发市场与零售市场共同繁荣的多层次市场体系;部分农民甚至淡出生产领域,成为专业性经纪人。但是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相对滞后,大多数农村信用社只开展了债券分销、现券买卖业务,不能作为独立法人进入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业务的单一、资金来源的狭窄,使农村金融机构不能满足农产品市场多层次性形成的多形式融资需要。(四)金融服务方面近几年,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专业收割队、专业农产品交易市场和“庄稼医院”的兴起,为农业提供了社会化服务,但是金融服务却显不足。一是业务种类少,主要集中于信贷服务;在信贷服务中,消费信贷、科技信贷和助学信贷基本空白;二是结算手段落后,以手工为主要方式,侧重现金结算,耗时长、效率低;三是缺乏服务观念,普遍存在“等贷”现象;四是资金分流严重,国有银行和邮政储蓄的农村网点把相当部分农村储蓄转移到非农领域,使本已不足的金融服务更加薄弱。(五)缺少有效的政策支持与国家实行粮棉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和即将出台“费改税”等产业保护政策相比,对农村金融缺乏相关政策支持。一是国家没有给予农村信用社以等同于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剥离或核销政策;二是亏损和6年前的保值储蓄贴补率长期挂帐,没有政策弥补,特别是地方财政不能补贴,使农村信用社包袱沉重。二、农村金融总量的现状当前,在货币和金融框架内对农村金融现状进行现实审视是十分必要的。宏观面的比较可以使我们认识到农村金融的总量问题;结构面的分析可以进一步揭示其运行质量及其原因。(一)宏观方面:总量不足总量不足问题始终是制约农村金融为经济服务的主要问题。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广义货币供应量的地区差以及农村信贷资产总量不足问题。广义货币存量与城市地区的产出放大效应分析3年来,针对内需不足问题,中央银行采取适度的货币政策以进行反周期操作,取得了积极效果。但是从地区分布看,农村经济所对应的广义货币供应量仍低于城市地区。1999年,农业总产值与农村广义货币供应量比率为1ue5fe2.3;而工业总产值与城市广义货币供应量的比率为1ue5fe2.5。可见,等量货币投放在农村的产出放大效应要高于城市地区。很显见的实例是,1999年中央银行向农村信用社新增150亿支农再贷款,所形成的农业产值增量约为103亿元。农村信贷。在农业人口1999年,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信贷存量24754亿元,占金融业信贷存量的26.4%,其中农村信用社为9226亿元,占9.8%;当年行社新增贷款2748亿元,占38.1%,其中农村信用社为886亿元,占12.3%。随着国有商业银行向大中城市收缩,农业银行涉农信贷下降,农村融资主要由农村信社承担。与年度农业人口人均产值1633元相比,人均信贷1060元的水平显然偏低。尽管人民银行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农村信贷投入的政策,效果却不十分明显。(二)结构:盈利能力、资本充足和组织体系的问题信贷规模偏大首先是规模不足使农村信用社在低盈利水平徘徊。农村信用社的服务对象是数量众多的农户,单笔信贷规模多为几千、几万元,规模稍大的信贷往往集中于商业银行;其次是资金分流,主要是农村地区邮政储蓄吸储已达1263亿元,占农村信用社存款的11.2%,削弱了农村信用社的资金动员力;另外,约4000亿元的不良资产也制约着盈利能力的提高。股金的分配。我国农村市场的组1998年,全国农村信用社实收资本为658亿元,平均每家信用社为158万元,平均资本充足率约为1.8%,远远低于《巴塞尔协议》规定的8%的最低标准。更为严重的是,我国大多数农村信用社的股金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股本,而是变相存款,农村信用社不仅要对存款支付股息,股本还可以支取;再把坏帐在股本中冲销后,实际资本充足率很可能是负值。这意味着农村信用社没有任何净资产,抗风险能力可想而知。法人机构的成本过多现有多级法人体制已不适应农村信用社发展。首先,小而众多的法人机构无法满足规模经济的需要;其次,从联社到社,过多的管理层次提高了管理成本;再次,小法人无力抵御大的金融风险。三、中俄金融发展的思考基于对农村金融的现实审视,如何塑造符合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农村金融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从政策面、制度面和经营面提出以下基本思路。(一)实行一定程度的倾斜农业作为第一产业,得到中央重点政策扶植;相应地,农村金融也应该作为金融产业中的首要部门,得到相关政策支持,至少,中央银行和财政部门应该给予等同于商业银行的政策。比如,税收、资金、利率应向农村实行一定程度的倾斜,特别在税收政策上,应给予农村金融机构特别优惠安排,并加大对农村金融机构的再贷款力度。同时,要限制其他金融机构在农村的网点把农村资金转移到其他地区或产业。在这一点上,我们似乎建议在农村金融市场进行国家干预、降低竞争程序,似乎不利于市场培育。但是,即便从西方国家(特别是欧洲)的情况看,农业和农产品市场也是严格受国家保护的。因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绝不仅仅是经济意义上的产出,还具备国民经济稳定乃至国家稳定的社会产出,相应的国家投入也就顺理成章。(二)农村市场是农村银行信贷的结果依据第一,农村地区的金融利率市场化改革势所必然,国家的利率改革可能首先在农村地区取得突破。我们设想,农村金融市场的利率自由化可以分三步展开。第一步,放开农村金融机构间的同业利率;第二步,放开农村金融机构吸收农民存款利率,以维持必要的存款来源,蓄水于田;第三步,根据贷款对象的风险和收益,在同业公会的利率基准下,由农村金融机构自行设定贷款利率。第二,农村金融组织体制改革势在必行。我们认为,依靠规模优势防范金融风险是当前农村信用社组织结构改革的基本思路。因此,有两种模式可供选择。一是组建县(市)股份制农村商业银行,国有资金(包括地方财政、国有银行、国有涉农企业)控股51%,其他农村组织和个私企业参股49%;在从事商业银行业务的同时,承担国家专储粮收购委托业务。二是组建真正意义上的农村信用社,在原有农村信用社和农业银行乡镇网点的基础上实行合并,面对农民增资扩股,股本必须达到30%以上。这里必须说明的是,在农村信用社模式中,我们十分强调资本充足率,这是因为它与商业银行国有控股模式不同,不可能获得政府的最后支持,因此资本充足率是抵御风险的唯一有效办法。(三)经济方面:企业和竞争力启动省级结算和联行网络一是结算业务创新,必须全面开展银行汇票、银行本票和商业汇票结算业务,办理贴现和向中央银行的再贴现业务,建立省级结算和联行网络;二是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