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部编版教案语文园地七(教案)_第1页
一年级语文部编版教案语文园地七(教案)_第2页
一年级语文部编版教案语文园地七(教案)_第3页
一年级语文部编版教案语文园地七(教案)_第4页
一年级语文部编版教案语文园地七(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系列教材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系列教材部编版语文园地七教学目标1.认识“哥、姐、弟、叔、爷”5个生字,认读“哥哥、姐姐”等10个词语,读好轻声。2.了解日字旁、女字旁所代表的意义,感知偏旁表义的构字规律,复习巩固生字。3.比较弯钩和竖钩、竖提和竖折、竖弯钩和竖弯、斜钩和卧钩的不同,并能正确书写。4.看图写词语,能根据图意说一两句话。5.借助拼音把成语读正确、流利,并能背诵;了解成语蕴含的道理。6.尝试和大人分角色朗读《猴子捞月亮》,感受故事的有趣。学前准备教师备课参见“世纪英才好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1.掌握表示亲属称谓的词语,读好轻声,认识“哥、姐”等5个生字2.发现并总结同一偏旁的字的共同特点,感知偏旁表义的构字规律,复习巩固生字。3.回顾学过的笔画,分辨相似笔画之间的细微差别,并能正确书写。4.能看图写词语,根据图意说一两句话。一、识字加油站1.画一画家庭成员。学生用水彩笔画一画自己的家庭成员,画出各成员的特点,再介绍画中人物。2.(课件出示词语)学生认读,同桌间互读。注意:这些都是轻声词,第二个字读轻声。3.运用多种方式识记生字。(1)小组组长领读,带拼音的词语读两遍。(2)哪些字在认读的时候存在困难?小组内商议识记的好方法。哥比较识记:引导学生回忆“江南可采莲”的“可”字,出示“可”“哥”,学生观察后反馈:“哥”由两个“可”叠加而成,上“可”末笔不带钩。姐加一加识记:女+且=姐。创设语境识记:“姐姐很聪明。”弟联系生活识记:说一说自己有哪些弟弟,通过联系与他们相处的经历,加强记忆。叔熟字相加识记:上+小+又=叔;编顺口溜识记:“小”狗“又”“上”楼,冲着叔叔直叫唤。爷偏旁归类识记:“爸”“爷”的部首都是“”,再对比下部进行记忆。4.引导学生将10个词语分类。5.(教师将词语卡片贴到黑板上)指名挑出卡片,一边读出对应的称呼,一边介绍你所称呼的这个人,要说一两句完整、通顺的话。二、我的发现1.交流你的发现。(1)(课件出示汉字:明、晚、昨、时)引导学生发现“明、晚、昨、时”4个字在偏旁上的相同点,建立字形与字义的联系。(“明、晚、昨、时”4个字的偏旁都是日字旁,都和时间有关。)(2)(课件出示汉字:妈、奶、姐、妹)引导学生观察并交流:你发现了什么?(“妈、奶、姐、妹”的偏旁都是女字旁,都和女性有关。)2.拓展巩固。(1)给下列汉字中偏旁相同的字涂上相同的颜色,再全班汇报。姨词棋旺芙树语妞栏蓬作吃吞妇苹村旷伸(2)找一找认识的汉字,想一想:这些字的字义与偏旁有关系吗?小组交流。三、字词句运用1.比一比,写一写。(1)(出示“了、才”)学生认读并练写。(2)教师将弯钩()、竖钩()标红,学生观察,发现不同之处,再说出生字中标红的笔画名称,练写笔画。弯钩—起笔轻落,重笔下行,顿笔出钩,收笔出尖,弯度自然。竖钩—起笔略顿,向下行笔,竖画挺拔有力,出钩略顿,向左上挑出。(3)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含有这两个笔画的字?(子、小、东等。)(4)按以上步骤迁移学习“长、山”“儿、四”“我、心”,指导书写笔画竖提()、竖折()、竖弯钩()、竖弯()、斜钩()、卧钩()。(5)学生练习书写。2.看图写词语,再说一两句话。(1)(出示图片)学生畅谈:看到这幅图,你想到了哪些词语?(2)用所学词语说一句完整的话。生1:牛羊吃着青草。生2:蓝蓝的天上飘着朵朵白云。(3)教师让学生自己填写田字格。(4)展示:指名说自己填写的词、造的句。(5)教师出示一幅山水画,学生用一两句话说一说画面内容。四、课堂回顾1.教师适当总结本课时的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2.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练习。1.正确、流利地读成语,积累并背诵成语,了解成语的意思及其中蕴含的道理。2.和大人分角色朗读故事,能简单复述故事,感受故事的有趣。一、日积月累1.提问交流:同学们知道哪些成语故事?根据学生的反馈,教师以谈话引导。2.出示要学习的四个成语,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自主认读。注意:“种”读四声;“种、乘、凉、行、更”是后鼻音;“凉、里”的声母是l;“一”要变调,读二声。3.在熟读的基础上,采用同桌拍手读,男女生对读等方式,感受节奏,加强记忆。4.教师让学生猜一猜成语的意思,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发表想法,再引导学生理解成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比喻事物的结果来自种下的原因,有其因,必有其果。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比喻为后人造福。千里之行,始于脚下:意思是一千里的行程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的成功是由从小而大逐渐积累的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比喻学问、事业虽然取得很大成绩,但不应满足,要争取更大的进步。5.创设情境,学生说成语。(1)春天到了,爷爷往田里种下瓜种和豆种。到了秋天,一定会收获许多瓜和豆。(2)姐姐在学校举行的“桃李杯”作文大赛中获得第二名,爸爸鼓励她再接再厉。(3)画面一:一个人在屋前空地上种了一棵小树苗。画面二:大树下,一群人在纳凉。(4)爸爸带我去爬山。刚到山脚,望着高耸入云的山峰,我直想放弃。爸爸说:“别想着山多高,迈出第一步很重要。”6.拓展阅读。二、和大人一起读1.课件播放朗读动画,学生借助拼音尝试自己读故事,要求读准字音,读不准的做上标记。2.教师指导细读,理解课文内容。(1)学习第1自然段。①读完本段,你知道了什么?(出示:小猴子叫起来:“糟啦,糟啦!月亮掉在井里啦!”)②假如你是这只小猴子,你的心情会怎样?请你读一读,注意提示语“叫起来”。(2)学习第2~4自然段。师生共读: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出示:大猴子听见了,跑过来一看,跟着叫起来:“糟啦,糟啦!月亮掉在井里啦!”)指生朗读。(出示:老猴子听见了,跑过来一看,也跟着叫起来:“糟啦,糟啦!月亮掉在井里啦!”)老猴子的表情会是什么样的?(吃惊。)假如你就是这只老猴子,你来读一读。(出示:附近的猴子听见了,都跑过来看。大家跟着叫起来:“糟啦,糟啦!月亮掉在井里啦!咱们快把它捞上来!”)猴子们看见月亮掉进了井里,此刻的心情如何呢?(着急。)请大家来扮演这些猴子们,用着急的心情读这句话。(3)学习第5~7自然段。①猴子们是怎么捞的呢?(出示插图)指生回答。②交流:猴子们最后捞到月亮了吗?为什么老猴子说不用捞了?③想一想:月亮没有掉到井里去,猴子们为什么去捞月亮呢?3.分角色演一演,适当添加一些合理的情节。4.回家向爸爸妈妈绘声绘色地复述这个故事,注意说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感受故事的有趣。三、课堂回顾1.师生共同总结本课时所学内容。2.搜集八字成语读一读,记一记。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书写比以前进步了不少,这可能是几个月来不断练习的缘故。针对看图写词语,练习说话,虽然学生兴致盎然,但由于观察习惯不好,总是关注画面某一部分,不能观察全面,写出的词语不是很多。另外,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一个句子先说什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