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瘀同治法论治难治性癫痫的理论基础与临床诊治规律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4a588f53c1d7271f9c0da935318fa58/24a588f53c1d7271f9c0da935318fa581.gif)
![痰瘀同治法论治难治性癫痫的理论基础与临床诊治规律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4a588f53c1d7271f9c0da935318fa58/24a588f53c1d7271f9c0da935318fa582.gif)
![痰瘀同治法论治难治性癫痫的理论基础与临床诊治规律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4a588f53c1d7271f9c0da935318fa58/24a588f53c1d7271f9c0da935318fa583.gif)
![痰瘀同治法论治难治性癫痫的理论基础与临床诊治规律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4a588f53c1d7271f9c0da935318fa58/24a588f53c1d7271f9c0da935318fa584.gif)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痰瘀同治法论治难治性癫痫的理论基础与临床诊治规律
癫痫属于中医学的“癫痫病”和“癫痫综合征”范畴。难治性癫痫被称为难治性癫痫和难治性癫痫。中医药治疗痫病经验丰富,优势特色明显,可协同增强疗效,减少西药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历代医家对顽痫的病因病机及治法论述众说纷纭,总结为病程缠绵难愈、病机复杂多变,病情日渐加重。笔者将系统阐述从“痰瘀同治”角度论治顽痫的理论基础和临证应用。1“粘膜混浊”的理解1.1痰浊为癫痫病所治历代医家大多将痫证的发生主要因素责之于痰,并认为痰邪贯穿于本病始终,并有“无痰不作痫”之说。隋唐至今,“痰浊致痫”被认为是主要病机之一,并为众多医家发挥重视。《灵枢·经脉》曰:“酿为痰涎,郁瘀经络,故有此昏仆抽搐之象。”《丹溪心法·痫》曰:“痫证有五……无非痰涎壅滞,迷闷孔窍。”《诸病源候论·痫候》曰:“痰者,水饮停积胸膈之间而结聚也,小儿饮乳,因冷热不调,停积胸隔之间,结聚成痰,痰多则令儿饮乳不下,吐涎沫。变结而微,壮热也;痰实壮热不止,则发惊痫。”明代《医学纲目·癫痫》曰:“癫痫者,痰邪逆上也。”正所谓气逆痰扰则痫作,气顺痰静则痫止。虞抟《医学正传》曰:“癫痫主乎痰,因火动之所作也。”清代程钟龄《医学心悟·癫狂痫》曰:“痫症则痰涎聚于经络也……痫者……虽有五脏之殊,而为痰涎则一。”强调了痰浊在癫痫发病中的作用。明代龚信纂《古今医鉴·五痫》则言:“痫病皆是痰迷心窍。”清代沈金鳌《幼科释谜·痫痉》则云:“然诸痫证,莫不有痰。”认为痰不仅为致痫之因,亦为痫作之症,故此认为治痫必豁痰。清代陈士铎《石室秘录》曰:“癫痫之症,多因气虚有痰,一时如暴风疾雨,猝然而倒,口吐白沫,作牛马叫声,种种不同。”说明气虚无力推动津液运行,可生痰阻络引起癫痫。《证治要诀·癫痫狂》亦曰:“癫由积忧积郁,病在心脾胞络,三阴蔽而不宣,故气郁则痰迷,神智之混淆。”指出痰浊蒙蔽清窍,导致脑主神明的功能失调,出现神志异常。楼英《医学纲目·癫痫》曰:“痰在膈间则眩晕不仆,痰溢膈上则眩晕仆倒于地而不知。”则更把症状表现与痰浊壅塞部位联系起来加以解释,充实了痰浊致痫的理论内容。1.2痰浊致痫证的病理机制及病理组织学观察“无痰不作痫”指的是痰邪是致痫之源,是造成痫病的中心环节和主要因素。自朱丹溪后有“百病皆由痰作祟”“怪病多痰”“无形之痰”之说,而顽痫则属怪病及疑难杂症之列。以上明确指出了痰与痫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因痰致痫的病机为饮食不节,过食醇酒肥甘,损伤脾胃,脾失健运,聚湿成痰;或气郁化火,火邪炼津成痰,以致痰浊内生,积痰内伏。积痰内伏一遇诱因,或随气逆,或因火炎,或随风动,蒙蔽心神清窍,发为痫证。总言之,“痰浊致痫”病机关键是痰浊内扰神明,外闭经络,上扰阻滞蒙闭清窍则扰乱元神导致神机失控。但又有不同的病理过程和类型。初病实证多为风痰或痰热壅塞脑窍;久病多虚多为痰湿或顽痰扰乱神明。1.3痰阻癫证的使用原则痰邪是致痫之源,故逐痰化浊、豁痰开窍是治疗痫病的重要方法。历代医家临证治痫着重于祛痰,把祛痰作为第一要务和治疗大法贯穿始终。验之临床,痰邪性质不同有风痰上扰证、痰热动风证、脾虚痰盛证、顽痰阻窍证,分别选用搜风化痰、清热化痰、健脾化痰、燥湿化痰、豁痰开窍等法。在祛痰的基础上,应强调分清标本虚实,发作期以涤痰治标为主,注重配合平肝熄风、清热燥湿、疏肝理气、调畅气机等;发作缓解期除祛痰以外,则需根据正气强弱,配合健脾益气、养心安神、补肾固元的原则。有医家强调痫病治痰为先,据“脾为生痰之源”“治痰不理脾胃非其治也”的理论,提倡健脾和胃以断生痰之源,标本兼顾。因而,在抓住“痰痫”主要病机的前提下,以治痰为首要原则,也必须针对兼症、次症论治,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常用青礞石、白附子、石菖蒲、远志、法半夏、胆南星、天竺黄、竹沥、猪牙皂等豁痰化浊开窍。2“血瘀导致癫痫”的理解2.1重视气功物理,选用气气和活气阴心的方法,特别注重络血和瘀血瘀血致痫的病机在《黄帝内经》即已萌生,如《素问·痹论》曰:“病久入深,荣卫之行涩,经络时疏,故不痛。”《素问·调经论》曰:“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血气,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是故守经隧焉。”《素问·至真要大论》曰:“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均提示临证治痫必须重视气血流畅这个关键环节。而对“瘀血致痫”病机及“从瘀治痫”治法的详细论述则多见于明清以后。如明代鲁伯嗣《婴童百问·惊痫》曰:“血滞之窍,邪风在心,积惊成痫,通行心经,调平心血,顺气豁痰,又其要也。”此为行气活血化瘀法治疗癫痫提供了理论雏形。清代周学海《读医随笔·证治类》曰:“癫痫之病,其伤在血,寒热燥湿之邪,杂然凝滞于血脉,血脉通心,故发昏闷,而又有抽掣叫呼者,皆心肝气为血困之象。”这也说明脉络气血凝滞是癫痫病机之一。叶天士曰:“经主气,络主血,初为气结在经,久则血伤入络。”其所创“久病入络”之说及其活血通络治法,是对前人瘀血学说及活血化瘀治法的重大发挥。王清任《医林改错·癫狂梦醒汤》曰:“癫狂一症……乃气血凝滞脑气,与脏腑气不接。”林佩琴《类证治裁》指出:“妇人患痫由气血失调”所致。唐容川《血证论》曰:“血在上,则浊蔽而不明矣……瘀血攻心,心痛头昏,神志昏迷,不省人事。”更加明确提出了瘀滞脑窍导致不省人事。2.2元神经营卫生顽痫病程缠绵、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病机病理演变复杂。癫痫发作之时气机逆乱,气血运行失常,不但可“津停为痰”,也可“血滞为瘀”,日久则痰瘀互结。再则癫痫抽搐之机,伤及脉络,瘀血逆生。素有瘀血停着脑府者,阻碍元神气机,影响清窍元神功能,又可与痰浊互结,而成痼疾。津血相关,痰瘀同生,互为因果,而致痰瘀互结,胶结难解。因痰生瘀者,痰浊阻滞脉道,妨碍血行,久病入络而成瘀;或痰随气行,痰凝则气阻而气滞血瘀。因瘀生痰者,或因瘀阻脉络不通,影响津液的正常输布,聚而为痰;或离经之瘀血溢于脉外,气化失宣,以致津液停积为痰。肢体跌仆损伤、颅脑外伤或手术、脑卒中、分娩产伤是产生瘀痫的最为常见的病因,此类为气滞血瘀而阻滞脑脉经络,损伤元神机能故发为痫病。中医理论认为“久病入络,久则血伤入络”“久病多瘀、瘀久化热”“久病多虚”气血亏虚运血无力,血行不畅亦成瘀。表明顽痫必然出现经络气血瘀滞不通的病理状态。2.3治疗和气养血泻气“瘀血致痫”的根本病因不同,则临证“从瘀治痫”的方法亦有不同。有颅脑跌仆损伤、分娩产伤、脑中风、或脑瘤术后等常见明确病因者,临床瘀象也较为明显者,最为适用活血通络、化瘀止痫。但久病因虚、因热、因风致气血失调,瘀阻脑窍者,而瘀血外在证象不甚明显,用其他治法效果不显著时,配合使用活血通络治疗,往往可收到很好疗效。但临证选药之时也有区别,久病顽痫由于其脏腑气衰,血行迟滞,瘀血久留不去,运化难复,治当以水蛭、虻虫、桃仁、大黄诸品破血逐瘀;外伤及炎症瘢痕所致痫病,痰伤于络,积痰成瘀,运用活血化瘀药可促进癫痫病灶的转化,用上行头目、祛脑络之瘀的红花、川芎、麝香、凌霄花,使清阳之府瘀血得去;中风继发痫病早期发作患者,由于痰热内扰,瘀血阻络,应急治其标,以全蝎、僵蚕、蜈蚣、地龙、远志诸品,以清热化痰、活血通络为主;经期性癫痫则多用活血、养血调经通脉之品香附、牛膝、枳壳、柴胡、薄荷。瘀痫往往夹痰、夹热、夹气滞,故治疗以活血化瘀为主,同时伍用其他治法。津血相关,痰瘀同生,痰瘀常互为因果,胶结难解,临证痰瘀互结为痫者甚为多见,活血通络的同时,多加用石菖蒲、半夏、胆南星、竹茹等化痰之品以痰瘀同治。若瘀痫抽搐重,瘛从痉挛表现明显者多是风盛之征,还必须加用羚羊角粉、地龙、钩藤、天麻、僵蚕等以熄风止痉。气能生血,血可养气,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故在活血时需配行气药,如香附、枳壳、牛膝、柴胡、薄荷等,以调畅气机而推陈出新,提高疗效。3痰瘀互结乃“治痰”之要痰和瘀都是体内津血运行失常的病理产物,痰来自津,瘀本乎血,津血同源,故有“痰瘀同源”。痰和瘀同时又是致病因素,在病理上的相互影响密切相关。痰阻血难行,血凝则痰难化。瘀血内阻,久必生痰,痰浊停滞更致血瘀。痰瘀同源,即因痰致瘀或因瘀致痰,互为因果,导致痰瘀互结。因此,由于生理上津血同源,相互滋生,从而决定了病理上痰瘀互结的格局。另外,痰瘀产生都是以脏腑气机失调为先决条件,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气旺则津自化,气滞则津聚为痰。气机的不畅均可导致痰瘀互结为病。痰之为病,随气流行,脏腑经络,巅顶四末,全身上下,无处不到,因此痰邪致病广泛。加之痰性黏滞,极易阻碍血行,久则血瘀不畅,痰瘀互结,形成痰瘀同病。《医述》曰:“若素有郁痰,后因血滞,与痰相聚,名曰痰挟瘀血。”痰阻气机,影响血行,因痰致瘀,痰瘀同病。若瘀血内存,气机受阻,升降失调,必然导致津液输布排泄障碍,导致痰浊内生,因瘀生痰,痰瘀俱为阴邪,同气相求,交结为病。亦如《医述》曰:“如先因伤血,血逆气滞,气滞则生痰,与血相聚,名目瘀血挟痰。”《灵枢·五乱》曰:“清气在阴,浊气在阳,营气顺脉,卫气逆行,清浊相干……乱于头,则为厥逆。”所谓“清浊相干”乃血中异物,津液变为“血中痰浊”,痰瘀互生也,其随经隧上逆于头,厥逆始作。痫病属厥逆范畴,此为对“痰瘀致痫”的早期阐述。因此,临证疑难杂症时,多有痰瘀互结证。治疗要遵守“治痰要活血,血活则痰化;治瘀要化痰,痰化则瘀消”的原则和注重调理气机。4“表内癫痫”的发病机制和治疗4.1痰瘀阻癫内滞,血利阴血《素问·脉要精微论》曰:“头者,精明之府。”《本草纲目》曰:“脑为元神之腑”《医林改错》曰:“灵机记忆来源于脑”诸邪上扰清窍,元神失控则见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四肢抽搐等症。顽痫病程缠绵,病机演变复杂,临床证类交错互见,但近代医家多认为与“痰瘀阻窍”关系最为密切。一则痫病发作日久必伤正气,正气虚则血行无力,停滞而成瘀,即“久病多瘀”。脾气亏虚,运化失职,痰湿内聚,久病肝失条达,郁而化火,心火亢盛,极易炼津成痰,痰滞血涩,遇风邪与伏痰相搏,进而扰乱神明,闭塞脑络,即“久病入络”。又有产伤、外伤、中风及脑手术而致顽痫者,瘀血更是发病的重要因素。顽痫症状繁多,这符合中医学“怪病多痰”的特点。因此,痰浊与瘀血同根同源,顽痰凝结不化,瘀血内停,痰瘀互结为患,互为因果。阻滞脑窍脉络,脑络气血运行不畅,蒙蔽清窍神机,每遇诱因则痫证作矣。总之,顽痰、瘀血蒙蔽脑窍,窜走脑络则是痫病发作直接的内在物质基础,也是难治证产生的直接原因。因此,顽痫的核心病机概括为脏腑机能失调,阴阳升降失职,气机逆乱,以致痰瘀互结、交阻脑窍,神机失用,元神失控。4.2治痰瘀治痰顽痫以痰瘀互结脑窍为核心病机,临证治疗当以“痰瘀同治”开窍止痉为要务。要遵循“治痰要活血,血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校企合作在提升学生职业技能中的应用研究
- 现代办公环境下的农业生产管理创新
- 科技创新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价值与作用
- 教育行业消防安全管理创新与发展趋势分析
- 2025年度艺人时尚品牌代言合同
- 现代办公环境中的多肉植物文化
- 2025年度船舶资产评估与船舶交易合同
- 2025年度智慧医疗过桥垫资服务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体育用品销售折扣与赛事赞助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物业与业主之间房屋渗漏赔偿合同
-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简便计算》练习题(310题-附答案)
- 地理标志培训课件
- 2023行政主管年终工作报告五篇
- 培训如何上好一堂课
- 高教版2023年中职教科书《语文》(基础模块)下册教案全册
- 2024医疗销售年度计划
- 税务局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汇算清缴
- 人教版英语七年级上册阅读理解专项训练16篇(含答案)
- 瓦斯防治八招培训课件
- 《他汀长期治疗》课件
-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汇报演示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