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述文本阅读一、论述类文本特点解析文本论述类文本实用类文本文学类文本思维逻辑思维灵活思维形象思维本质说理求真审美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01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考查学生验证事实和推断合乎逻辑的结论的能力;05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02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04考查学生理解概括式转述、演绎式转述、归纳式转述的能力。06论述类文本特点解析03二、选材范围1.社会科学类
常常指研究社会科学的文章,如政治经济学、教育学、语言学、文化学、文艺学、历史学等方面的文章2.自然科学类
主要指研究自然科学的文章,如天文学、医学、生命科学等方面的文章。历年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查与归纳年份出处主要内容命题设错选项要求2019年新课1卷铁凝《照亮和雕刻民族的灵魂》为谁立言?绝对化、因果关系、有无选对/选错/选错2019年全国2卷叶嘉莹《论杜甫七律》杜甫及其诗词绝对化、有无、因果关系选错/选错/选对2019年全国3卷杨荣起《论传统表演艺术的保护与传承》传统表演艺术的保护与传承有无、范围、绝对化选错/选错/选对2020年全国1卷汤一介《“孝”作为家庭伦理的意义》“孝”作为家庭伦理的意义张冠李戴、无中生有、曲解文意选对/选错/选错2020年全国2卷巫鸿《实物的回归:美术的“历史物质性”》美术的“历史物质性”张冠李戴、无中生有、以偏概全选对/选错/选错2020年全国3卷振甫《谈谈<古文观止>》《古文观止》备受欢迎的原因绝对、混淆是非、曲解文意选对/选错/选错2021年全国甲卷严佐之《<中国目录学史>导读》《中国目录学》的独创性张冠李戴、偷换概念、无中生有选错/选错/选错2021年全国乙卷王军《从人文计算到可视化——数字人文的发展脉络梳理》计算机远读与人的细读的差别的作用张冠李戴、张冠李戴、范围选错/选错/选对2022年全国甲卷扬之水《“更想工人下手难”——《中国金银器》导言》中国金银器史很大程度上也是一部古代社会风俗史无中生有、绝对、以偏概全、强加因果选对/选错/选错2022年全国乙卷杨义《中国叙事学:逻辑起点和操作程式》中国传统叙事作品往往采取流动的视角或复眼映视式的视角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无中生有选错/选对/选错第1题内容理解题侧重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难度相对较小,只是对文中基本信息的加工、转换表述,属送分题目。第2题论证分析题侧重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结构及逻辑思维的能力,具体的考查重点是论述类文本的论证结构、论点、论据及论证方法。第3题观点推断题侧重考查考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命题特点是对文本内容要点进行逻辑推断。【把握考情】2022年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乙卷:文章选自杨义《中国叙事学:逻辑起点和操作程式》甲卷:扬之水《“更想工人下手难”(中国金银器)导言》新高考I卷:习近平《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郑敏《新诗百年探索与后新诗潮》新高考II卷:辛红娟《中国典籍“谁来译”》党争胜《霍克思与杨宪益的翻译思想刍议》杨乃乔《<红楼梦>与TheStoryoftheStone——谈异质文化观念的不可通约性及其翻译的创造性》2022年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题型2022全国乙卷、甲卷都是三个四选一的选择题,分别从内容、论证、推断三个方面设题。2022新高考I卷、II卷除了三个四选一的选择题外,还有两个各4-6分的简答题,除了从内容、论证、推断方面设题,还从群文阅读角度设题。文章题目的总字数最低1700,最多2400多字,新高考II卷还加入了思维导图。议论文知识点复习三、应试基础必备补充1、归谬法:也称反证法,是“间接证明法”一类,是从反方向证明的证明方法。是通过断定与论题相矛盾的判断(即反论题)的虚假来确立论题的真实性的论证方法。反证法的论证过程如下:首先提出论题:然后设定反论题,并依据推理规则进行推演,证明反论题的虚假;最后根据排中律,既然反论题为假,原论题便是真的。在进行反证中,只有与论题相矛盾的判断才能作为反论题,论题的反对判断是不能作为反论题的,因为具有反对关系的两个判断可以同时为假。例子:自相矛盾甲:“不高尚的东西怎么能够流行呢?所以流行的乐曲就是高尚的乐曲。”乙反驳:““那么,流行性感冒也是高尚的了?”
分析:“不高尚的东西怎么能够流行呢?”这句话等于说“凡是流行的都是高尚的东西”。乙假定其真,导出“流行性感冒也是高尚的了”这一十分荒谬的结果。补充: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及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事物的内部联系包括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等;认识事物或事理的过程则指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等等补充2、把握三种论证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与逻辑顺序。补充3:类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的区别:比喻论证法又叫喻证法,是通过打比方来形象地对论点进行证明的一种论证方法。比喻论证法,能用容易理解和浅显的事物,来说明不易理解和深奥的事理。其作用是语言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平易生动,将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抽象的道理具体化,具有形象性,让人易于理解与接受。如《说嫉妒》:嫉妒不但害人,而且害己。从心理上分析,嫉妒犹如毒虫,常常会把妒者自己的心灵啃啮得满目疮痍,使人整天处于一种既不舒畅、极不安宁的境况中难以解脱。
这里把嫉妒比喻成毒虫,有力地论证了嫉妒害己的观点,生动而形象,富有感染力,增强了说服力。
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和外国文化;“徘徊不敢走进门”的“孱头”,比喻懦弱无能、害怕继承、拒绝借鉴的逃避主义者;“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的“昏蛋”,比喻割断历史、盲目排斥的虚无主义者;“羡慕旧宅子”、“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的“废物”,比喻崇洋媚外、主张“全盘西化”的投降主义者。类比论证:在考察两类事物有某些相同或相似属性的基础上,推断出它们另外的属性也相同或相似的论证方法。
例如:《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孩辩论太阳什么时候离人近,什么时候离人远:
小孩甲观点:早晨太阳离我们近一点。理由:如果物体离我们近一点,那么看起来就大一点。太阳是物体,在早晨看起来大一点。结论:早晨太阳离我们近一点。
小孩乙观点:早晨太阳离我们远一点。理由:发热的物体离我们远一点,我们就会感到凉快一点。太阳是发热的物体,在早晨时,我们会感到凉快一点。结论:早晨的物体离我们远一点。两个孩子在申述理由时都用了类比法,都把自己的观点讲得很清楚,都具有说服力。注意
类比论证,是根据一种事物的某些特征来证明另一种事物也有类似特征的论证方法。它抓住两种事物相同或相似的特征进行类比推理,把抽象的道理具体化,以启发人思考。这种论证,一定要找准类比点。不管是自然现象的类比,还是古今中外事实的类比等。都要找出类比事物和所要证明道理之间的共性。比喻论证类比论证称呼本体和喻体本体和客体(类体)方式比喻比较要求本体与喻体性质不同;只在某一点相似;喻体可以虚构。本体与客体性质相同;相似点多多益善;客体材料客观真实。效果说理形象和具体化说理严密性和逻辑性第18页/共30页
类比论证是同类事物作比较。比较主体和客体的相似点,由客体的某一属性,推断主体也具有这一属性。重点在“较”,有一个比较推论的过程。
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王(主体)和邹忌(客体)有相似点:同为上位者。那么邹忌有受蒙蔽的经历:妻私臣,妾畏臣,客有求于臣,皆美于徐公;可以推出齐王也可能受蒙蔽: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王之蔽甚矣。
比喻论证是用具体形象的事物比方抽象的论点、道理,重点在“喻”,使说理更形象易懂。如《拿来主义》中鲁迅用“大宅子”来比喻外来文化这个抽象概念,用“鱼翅”、“鸦片”、“姨太太”来比喻文化中的精华、精华与糟粕并存、以及糟粕的部分,这样就使抽象的概念变得形象可感了。
比喻论证是建立在“比喻”修辞格基础上的,所以要求本体与喻体本质不同,只在某一点上相似。喻体多是具体事物,而本体多是抽象道理。如《谏太宗十思疏》中治理国家需要积累德义与“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本身属于不同属性的事物,只是存在相似点:抓根本。
类比论证要求主体与客体(类体)是相同性质的事物,而且相似点越多,类比的结论越准确。如《六国论》中提出“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将北宋同六国作类比,北宋与六国都是国家,性质相同,由六国贿赂秦国而灭亡,推出北宋如果一味对契丹等少数民族实行交纳岁币等贿赂政策,也会亡国,来警示朝廷。
比喻的喻体不一定是实有其事的,可以合理地想象、虚构出某种情况或形象,如寓言、神话、小说等都可以作为比喻论证的材料。如《拿来主义》中的大宅子;《寡人之于国也》中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
类比论证的“类体”必须是客观存在着的具体事例,决不能随意虚构和设喻,亦即,一定要有真实性(已知性)的特点,这样推断出来的结论才能让人信服。如《拿来主义》中的尼采;《六国论》中的六国。
比喻论证重在说理的形象和具体化。
如人们常用“龟兔赛跑”的故事来说明长期坚持的重要性。运用故事可把抽象的道理说得有趣,形象。但是现实生活中,乌龟肯定是跑不过兔子的,所以相比于说理的逻辑性严密性,比喻论证更注重说理的形象性。
类比论证重在说理的严密性与逻辑性。
如《邹忌讽齐王纳谏》里是通过相同的属性“妻私”、“妾畏”、“客求”和“宫妇私”、“朝臣畏”、“庶民求”的两两相比,令人信服地推论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从而有力地说服了齐王纳谏。因此,类比论证是在严密地说理中使人信服、承认某个道理。巩固练习
1.我们现在再去看意义在人生占的什么地位。现在一般的人饱食终日,无所用心。思想差不多是社会的奢侈品。他们看人生种种事实,和乡下人到城里看见五光十色的电灯一样,只看到事实的表面,而不了解事实的意义。这样说来,人生对于意义,极有需要。又如平常人看见病人种种病象,他单看见那些事实而不知道那些事实的意义,所以莫明其妙。至于这些病象一到医生眼里,就能对症下药,因为医生不单看病象,还要晓得病象的意义的原故。因此,了解人生不单靠事实,还要知道意义!文章第三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作简要分析。(6分)①类比论证,(1分)用“乡下人”看“城里的电灯”来类比,批评了只看到事实的表面,而不了解事实的意义的现象。(2分)②对比论证,(1分)用“平常人”与“医生”对待病象的差异论述了解人生的意义的重要性。(2分)
2.《大悲悯具有拷问灵魂的深度》
《圣经》是悲悯的经典,但那里边也不乏血肉模糊的场面。佛教是大悲悯之教,但那里也有地狱和令人发指的酷刑。如果悲悯是把人类的邪恶和丑陋掩盖起来,那这样的悲悯和伪善是一回事。《金瓶梅》素负恶名,但有见地的批评家却说那是一部悲悯之书。这才是中国式的悲悯,这才是建立在中国的哲学、宗教基础上的悲悯,而不是建立在西方哲学和西方宗教基础上的悲悯。长篇小说是包罗万象的庞大文体,这里边有羊羔也有小鸟,有狮子也有鳄鱼。你不能因为狮子吃了羊羔或者鳄鱼吞了小鸟就说它们不悲悯。你不能说它们捕杀猎物时展现了高度技巧、获得猎物时喜气洋洋就说他们残忍。只有羊羔和小鸟的世界不成世界;只有好人的小说不是小说。即便是羊羔,也要吃青草;即便是小鸟,也要吃昆虫;即便是好人,也有恶念头。站在高一点的角度往下看,好人和坏人,都是可怜的人。16.请分析第二段中使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6分)①举例论证,以《圣经》《金瓶梅》为例,阐述大悲悯不应掩盖邪恶与丑陋。②比喻论证,以“羊羔、小鸟”和“狮子、鳄鱼”来比喻善、恶,从而形象地阐述“大悲悯”的深刻内涵。③对比论证,将《金瓶梅》与《圣经》、佛教进行对比,指出东西方对“悲悯”理解的异同(论证方法至少答出两种,2分;对论证方法作用分析,各2分)无论是阅读或是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字有直指的意义,有联想的意义。比如说“烟”,它的直指的意义,凡见过燃烧体冒烟的人都会明白,只是它的联想的意义迷离不易捉摸,它可联想到燃烧弹、鸦片烟榻、庙里焚香、“一川烟草”、“杨柳万条烟”、“烟光凝而暮山紫”、“蓝田日暖玉生烟”……种种境界。/直指的意义载在字典上,有如月轮,明显而确实;联想的意义是文字在历史过程上所累积的种种关系,有如轮外圆晕,晕外霞光,其浓淡大小随人随时随地而各个不同,变化莫测。科学的文字愈限于直指的意义就愈精确,文学的文字有时却必须顾到联想的意义,尤其是在诗方面。/直指的意义易用,联想的意义却难用。因为前者是固定的,后者是游离的;前者偏于类型,后者偏于个性。既是游离的,个别的,它就不易控制,而且它可以使意蕴丰富,也可以使意思含糊甚至于支离。比如说苏东坡的《惠山烹小龙团》诗里的三、四两句“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天上小团月”是由“小龙团”茶联想起来的,如果你不知道这个关联,原文就简直读不通;如果你不了解明月照着泉水和清茶泡在泉水里那一点如果你不了解明月照着泉水和清茶泡在泉水里那一点共同的清沁肺腑的意味,也就失去原文的妙处。这两句诗的妙处就在不即不离、若隐若现之中。它比用“惠山泉水泡小龙团茶”一句话来得较丰富,也来得较含混有蕴藉。难处就在于含混中显得丰富。由“独携小龙团,来试惠山泉”变成“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这是点铁成金。文学之所以为文学,就在这一点生发上面。阅读《咬文嚼字》第6自然段,完成文后题目。1.该段论述的观点是什么?答案: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2.请简要概括该段的论述层次。答案:首先提出该段的中心——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然后解释什么是字的直指意义和联想意义。最后从两个方面阐释直指的意义和联想的意义的两个特点,重点阐述了联想的意义难用的特点。3.该段举苏东坡《惠山烹小龙团》的例子想证明什么论点?答案:证明字的联想的意义不易控制,它可以使意蕴丰富,也可以使意思含糊甚至于支离。4.该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答案:举例论证法、道理论证法、比喻论证法、对比论证法。四、论述类文本备考策略
通读全文,思考下面四个问题:(1)文本的核心概念是什么?(2)作者的基本立场、观点是什么?(3)本文依照怎样的顺序布局谋篇、组织文章,其段落之间的关系如何?(4)作者阐述观点运用了哪些材料?◆具体方法是“旁批”与“勾画”。概括段落要点,勾画核心概念、观点句、阐释句、结论句,以及表明逻辑关系的关联词。一般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不是在段首就是在段末,也有个别时候在段中。具体方法
考考你的眼力找出下列两幅图中不同的五处关注细节目标原则全局原则原文原则回原文比对出处,整体把握原文比对,有无依据做题意识解题思路文章要读两遍时间15分钟内通读全文明白全文在讲什么,归纳出段落大意审题目要求勾画出选项中的名词回归定位确定答案出处比较不同关注:动词、关联词(关系)、副词(范围)、形容词(同义替换)、指示代词(明确对象)解题要求解题基本思路:读——审——找——比“论述类文本”的四步解题法:速读全文→审读题干→找信息区间→文题比对。简称:读→审→找→比。现代文阅读的选择题,在设置错误选项时,往往运用“似是而非”的手法,即在语言形式上靠近文本原句,而在表达意义上与原句悖离。
1.读——读原文。(记笔记)
(吃透阅读材料,把握全文观点)
快速阅读文章,同时将阅读过程中发现的一些带有修饰限制性的词语用铅笔圈出来。
(1)年代时间(多次出现时间)、数据(多个数据)及其概语(如多数、少量、部分、凡、凡是、所有、都、全、几乎、仅仅、之一等表范围的词语)(2)重要的修饰限制词语(基本、根本、重要、最、十分、非常、总共等表程度的词语)(3)已然未然(迄今为止、到目前为止、现在所见的等表时间的词语)或然必然(如果、可能、也许、一定、必然等表判断的词语)(4)有助于理清文章思路,避免逻辑错误的词语(因为、因此、……的原因是、因而、由于、从而、但是、反而、其实、实际上、也、又、不再是……而是、不仅……还等)(5)举例子(例如、如、人名)温馨提醒
抓住关键词语要注意1、尽量落实到词,集中注意点。2、可以用符号将有用信息做好标记3、若有题目,根据题目把握全文的中心,若没有题目,找出出现频率较高的词,尽快弄清文章的论题及观点。4、注意把握全文的顺序,边读边理清思路,读完全文要整理出全文的中心主旨。5、去掉文本中作为材料的内容,挖掘出所要论证的话。
2.审——审题干。(记笔记)
审清题干要求,明确题目要求是什么:正确还是不正确的项、属于还是不属于、能还是不能,找正确项,须用排除法;找错误项,运用重点突破法。如果要选的是原因或者依据也要搞清。2.题型特征(1)位置:试卷第1题。(2)题干用语:见上面题干所标符号。(3)选项:题中各项内容都是对原文内容的删减、拼接、添加;选项顺序与原文内容顺序基本一致。只要认真比对选项与原文,就很容易选出正确答案。
精准审题:把握题型特征2.题型特征(1)位置:试卷第2题。(2)题干用语:见上面题干所标符号。(3)选项:四个选项分别从论证思路、论证角度与前提、论点论据及论证方法等方面考查。2.题型特征(1)位置:试卷第3题。(2)题干用语:见上面题干所标符号。(3)选项:内容常是命题者依据文本中某个内容,对事物的性质、特点、发展趋势等作出的分析和判断。选项中推断出的内容在原文中一般是没有的,需要依据原文和情理,对此推断作出正确与否的判断。3.找——找原文。在阅读材料中找到与选项对应的文段内容,即确定阅读区间。
精准阅读:双向阅读
带题阅读带题阅读要做到关联处“瞻前顾后”,细节处“仔细咀嚼”。在句子关联处“瞻前顾后”,弄清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结构关系,进而明确句子的层次,最后明白作者的说理思路。在细节处“仔细咀嚼”,就是在重要句子的含意、长句子的结构、文中事实论据的完整意思及其论证的观点等细节处进行咀嚼、揣摩,这些细节部位关乎对选项的正确判断,不可忽视。4.比——比文题。
将选项进行切片处理,即拆成若干个更小一点的片段,将已标出的关键词语,逐一与原文对应区域的词句进行比对,
一看“有无”,
二看是否吻合,
三看改变表述是否改变意思。
稍加比对,正误立判。
比对选项采用勾画圈点的方式,比对四个选项,重点扫描以下部分:(1)选项的核心词语,据此确定阅读原文的范围。(2)选项涉及的敏感词,以便快速比对。第1题常见的敏感词:①概念所指对象、陈述主体与关键修饰词。②“凡”“一切”“全”“都”等修饰词语。③“已”“将来”“肯定”“就是”等表时间、情态的副词。④表条件、原因、结果等标志性的词语。
精准答题:因题定法比对词语比对特征情况诠释思考方向范围、程度词比对选项句中和原文中的一些表范围、程度的关键词,如:全部、都、会、一些、部分、相关、所有、人人、必须、一定、严重、非常、可能、似乎等。这一现象涉及部分与整体(把部分说成整体,或把整体说成部分)、扩大与缩小(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偶尔与经常(往往)、轻度与严重等。混淆范围以偏概全时间词比对选项句中和原文中的一些表示时间、结果的关键词,如:已经、将要、完成、成功等。这一现象涉及故意把原文中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设想或推测说成既成事实,涉及已然与未然、可能与必然等。混淆时态指代词比对选项句中和原文中的一些代词,如:之、其、此、这、那、哪等。选项句对原文中的“指代内容”有误,或是类别上的,或是程度上的,或是陈述对象方面的等。偷换概念指代有误是非词比对选项句或原文中往往会出现含有肯定和否定的关键词,如:没有、没、无、无非、拒绝、妨碍等。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在事物的性质上设置干扰。有意将阅读材料中肯定了的事物加以否定,或者将否定了的事物加以肯定,即肯定和否定颠倒。混淆是非无中生有关系类型比对特征设误诠释思考方向因果关系选项句与原文相似,比较:①选项句中的“因”与“果”在原文中是否在同一位置;②一些改换因果关系的关键词,如:之所以、是因为、导致、由于、形成、等。因果混乱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就是把“因”的语句错断为“果”,“果”的语句错断为“因”,颠倒了两者的关系;二是强加因果,就是把没有因果关系的说成是因果关系;第三种情况就是选项与原文的结果一样,但选项把原因给换了。因果颠倒强加因果变换原因假设关系注意假设的前提及这个前提下产生的结果,注意关键词:假设、如果、若等。假设前提下产生的结果,或变成了现实,或变换了假设前提,或把假设关系变成其他关系。无中生有不合逻辑条件关系注意原文是充分条件还是必要条件。注意关键词:只要……就,只有……才……。两个分句间或是把充分条件换成了必要条件,或是把必要条件换成了充分条件。递进关系注意前后句所在的位置及所表述的内容。注意关键词:不但(不仅)……而且(并且)……。转换了前后两个句子间的关系,不符合逻辑;或把递进关系变成其他关系。并列关系转折关系注意表并列关系、转折关系的关键词,如:一……一……、不是……而是……(表并列);或:虽然……但是……。把并列关系或转折关系的前后语句转换成了其他关系。比对特征情况诠释思考方向比对选项句或原文中陈述对象、被陈述对象的位置。选项将原文中句子的陈述对象和被陈述对象倒置,造成结论与依据互换而不合逻辑。主客倒置比对选项中原因、条件、结论是否有依据。选项所述原因、条件、结论在原材料中是否涉及,是否能从原文中推断出来;原因或条件与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无中生有偷换依据或结论总结:
一、要有强烈的文本意识:论述类文本阅读的所有单项选择题的选项都源自提供的文本,文本与选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金融服务外包案例
- 幼儿期口腔护理常规
- 方案策划范文集合六篇
- 6.6爱眼日活动工作总结10篇
- 西班牙课件教学课件
- 学生道歉信(汇编15篇)
- 大学生社会实践心得体会【5篇】
- 升职申请书范文集合7篇
- 植树节倡议书模板集合七篇
- 2022秋季学校工作计划10篇
- 《煤矿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解读培训课件2024(中国煤矿安全技术培训中心)
- Q GDW 10115-2022 110kV~1000kV架空输电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 MOOC 家具·设计·生活-北京林业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一章健康心理幸福人生
- 2023年考研政治真题(含答案及解析)
- 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运维方案特别维护应急处理预案
- 学校基建处处长述职报告
- 《血站业务场所建设指南 第3部分:献血屋》
- 安宁护理个案
- 城市地理学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部队安全预防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