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总复习第四编选择性必修第十三单元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课题41法律与教化课件_第1页
2024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总复习第四编选择性必修第十三单元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课题41法律与教化课件_第2页
2024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总复习第四编选择性必修第十三单元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课题41法律与教化课件_第3页
2024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总复习第四编选择性必修第十三单元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课题41法律与教化课件_第4页
2024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总复习第四编选择性必修第十三单元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课题41法律与教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41法律与教化【课标要求】

1.知道中国先秦时期成文法的产生过程,以及这一时期思想家对于德治、法治关系的讨论。知道自西汉起历代王朝法律、礼教并用的统治手段。2.了解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和基本特征,知道宗教伦理在西方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3.了解当代中国的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成就。必备知识·自主排查关键能力·素养提升命题溯源·聚焦高考必备知识·自主排查知识点一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1.先秦时期的法治与德治(1)西周时期:建立了礼制,提出了“敬天保民”的思想。(2)春秋战国时期①子产“铸刑书”,制定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________。②主张:儒家认为人性善,主张德治;法家认为人性恶,主张法治。③实践:儒家思想并不适用于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时期;法家思想既能带来富国强兵的现实利益,又能满足各国君主专制的愿望。成文法2.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1)秦汉时期:秦以法家思想治国,推动了律的编纂。汉朝沿袭秦律,制成《________》,秦汉朝廷还发布法律文告,称“令”。(2)魏晋时期:律令儒家化;儒家知识分子以经注律。(3)唐朝①《唐律疏议》是中国现存最早、最为完整的封建法典,是_______确立的标志。②《大唐开元礼》是一部体系庞大、体例严谨、内容繁复的礼仪法典,也是秦汉以来封建礼仪制度的集大成。③政府推广魏晋南北朝以来重视家训的经验,强化基层教化。九章律中华法系3.宋元至明清时期的法律与教化(1)法律制度:即重视“律”,又重视“例”。《大明律》开创了律例合编的体例。(2)儒学发展:宋朝儒学开始向基层渗透,并发展出理学,在社会上广泛传播,甚至深入族规、家训之中。(3)基层教化宋朝宋朝以后,儒学士人投身基层教化,以乡约教化乡里明朝明朝后期,乡约宣讲明太祖的“________”,使乡约逐渐带有强制力清朝乡约宣讲康熙帝的“圣谕十六条”和雍正帝《圣谕广训》,乡约经政府利用和推广而具有约束力,并与法律合流六谕知识点二

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1.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及发展(1)渊源:《罗马民法大全》是古罗马法律的最高成就,也是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2)发展①英美法系背景11世纪,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诺曼王朝的王室设立法院,并派法官定期到各地进行巡回审判形成12世纪前后,建立在习惯法基础上、全国普遍适用的法律在英国逐渐形成,这就是普通法发展13世纪,英国通过《大宪章》,确立了法律至上和王权有限的原则完善“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法律体系更加完善影响美国等很多国家在学习英国法律的基础上制定了本国法律,它们构成了普通法系,也称“英美法系”②大陆法系:也称“民法系”形成13世纪以后,随着王权的加强,法国统一法律的步伐加快,建立在罗马法基础上的法律体系日益成熟发展1804年,拿破仑签署法令,颁布了____________。《拿破仑法典》与此前颁布的法律,构成了法国的成文法体系,最终确立了法国的资产阶级法律制度《法国民法典》2.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1)特征:坚持权力制衡、三权分立;注重保护个人权利;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2)局限①西方法律制度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确认了私有财产制度。②黑人、原住民和妇女还在为享有完全的公民权积极斗争。3.宗教伦理与教化(1)中世纪基督教的统治①基督教统治的建立:392年,基督教成为罗马国教,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日耳曼人国家逐渐接受了基督教。②基督教的影响:基督教的宗教伦理和教化作用强化了教会对人们的控制,深刻影响了人们的________和日常行为。(2)宗教改革后的新教①积极:适应了原始积累时期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诉求,提出了一些新的主张。②局限:新教排斥其他教派,引起了多次宗教冲突,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思想意识知识点三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1.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1)改革开放前①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先后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等重要文件,开始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历程。②1954年:制定____________________等,初步奠定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改革开放新时期①1982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同时制定了一批基本法律,中国的法治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②中共十五大提出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③到2010年底,我国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①中共十八大以来,党领导人民全面依法治国,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维护宪法权威。②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国家根本法。③2020年5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________________,是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1)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全社会形成了健康向上的道德风尚,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政治氛围,关心集体、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行动准则,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的新型人际关系。(2)改革开放新时期:先后开展了“五讲四美三热爱”运动、文明创建活动、爱国主义教育和公民道德教育。(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中共十八大进一步提炼、概括,形成简明扼要、便于传播和弘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概念阐释——“敬天保民”“敬天保民”是西周初期统治的基本政治和治国方针,其内涵认为“上天”把统治人间的“天命”交给那些有“德”者,作为君临天下的统治者应该“以德配天”。“敬天保民”实质是人文主义思想,对儒家民本思想产生重要影响。2.学习情境——战国时期的法治思想《左传》记载:“(子产临终对后继者的遗言)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故宽难。”思考:子产临终前“舍宽取猛”的态度转变说明了什么问题?提示:礼崩乐坏,子产为形势所迫,“救世”之需,从以德服民转变为立法从严,严刑峻法。3.思维拓展——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法治观念(1)法家思想中的法治观念①“以法为本”,树立法律的绝对权威。②公布法律,重典治国的成文法传统。③“法不阿贵”“刑无等级”的平等精神。(2)儒家思想中的法治观念①以人为本,主张“天下归仁”。②以宗法为纲,重视人情的因素。③维护传统制度,强调因事设刑。(3)道家思想中的法治观念:崇尚无为而治,否定有为的人定法。4.学术情境——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点1764年7月,意大利人贝卡里亚提出:“在法官判决之前,一个人是不能被称为罪犯的,只要还不能断定他已经侵犯了给予他公共保护的契约,社会就不能取消对他的公共保护”。思考:结合所学概括贝卡里亚的法学思想及其意义。提示:无罪推定原则。有利于保护公民的权利不受侵犯。5.知识延伸——《法国民法典》《法国民法典》第一次确认了民事权利平等、财产所有权的契约自由等资产阶级民法的基本原则,用法律形式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打击了封建势力,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因其是为适应资产阶级需要而制定的,所以深深地打上了资产阶级的烙印。6.思维拓展——基督教伦理对现代西方社会的影响(1)基督教的博爱精神是现代社会工作接纳、尊重、平等、服务等专业核心价值观的主要来源。(2)基督教义的救赎观念所提供的积极的人生观与社会改造精神是开展社会工作的理论前提。(3)基督教倡导的牺牲精神与天职观念是锻造社会工作者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强大精神动力。7.体系构建——近代西方的法律教化8.构图解史——“人治”和“法治”的主要区别9.学习情境——法律与教化思考:法律与教化之间的关系怎样?提示: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国家的统治工具,着眼于防范和惩处。教化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工具,着眼于教育和引导。10.体系构建——中国的法治与教化关键能力·素养提升探究点着眼于防范与惩处,教育与引导——法律与教化

时空观念——中华法系的确立与发展核心结论:中华法系与古代中国法律体系的特点(1)中华法系中华法系源远流长,独树一帜,为人类法治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古代中国国力长期居于东亚、甚至世界前列,形成了以中国为核心的东亚儒家文明圈;中国的法律制度自然而然地影响到周边国家,其中以《唐律疏议》为甚。(2)古代中国法律体系的特点①刑罚为主,诸法合一:中国封建时代颁行的法典,基本上都是刑法典,但它包含了有关民法、诉讼法以及行政法等各个方面的法律内容,形成了民刑不分、诸法合体的结构,且始终以刑法为主,并以统一的刑法手段调整各种法律关系。②德主刑辅,以礼入刑:多种思想的发展对我国古代法律的影响非常深刻,而其中最重要的沉淀物便是“德主刑辅、以礼入刑”的理论和实践。③法有等级,法外特权:封建帝王首先享受法外特权,其次是统治集团的成员,在不危害皇权的前提下,一定程度上享受法外特权。④以法治吏,维护统治:封建专制制度下,中国古代社会所说的人治其实就是官治,为了发挥官治的作用,那就需要治官,控制官吏的权力,防止权力滥用。史料实证——罗马法和近代西方法律史料一罗马法是罗马奴隶制国家法律规范的总称,是不断发展变迁的,它的核心内容是承认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其法则体现着理性、自由、平等、正义的思想。虽然罗马国力之强盛,幅员之广大,早已成了历史。然而,罗马法律的基本精神对近代文明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可以说近现代欧洲各国法制的发展都留下了罗马法的烙印。——摘编自张文娇《从罗马法的历史变迁论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史料二陪审制度是国家机关吸收普通公民参加审判民事、刑事案件的制度,在世界各国的司法实践中被广泛应用。根据其形式的不同,分为陪审制和参审制两种。以美国为代表的英美法系,主要采用“陪审制”。在这种制度下,陪审团负责认定事实,法官负责适用法律;以法国为代表的大陆法系采取“参审制”,法官与陪审员之间没有明确的职能分工,他们共同组成合议庭,共同评议案件,投票裁决。——《浅析中西陪审制度的起源与发展》【探究】(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马法的特点。

(2)结合史料二分析近代西方建立陪审团制度的目的是什么?这一制度的实施有何积极性?[提示]特点:既有阶段性,又有连续性;核心内容是调整财产关系;崇尚自由和理性;渗透自然法思想。[提示]目的:保证司法实践过程的每个程序的公开公正,使民众能够直接参与法律事务。积极性:有利于保障司法民主、司法公正和司法独立,防止权力的滥用和司法的腐败,促进整个社会法律意识的提高。【通法悟道】历史解释——近代西方法律思想的主要特点(1)强调依法统治。把法治作为治理国家、管理社会的主要方法,主张一切个人或机构都处在法律之下,受事先制定的法律规则的统治和约束。(2)强调法律自治。即法律与道德和宗教等手段相分离,具有独立性却又与其他调控手段相互协调、和谐共存。(3)强调人人平等。即形式的平等,反对旨在追求结果平等或限制实际不平等的措施。(4)主张司法独立。在司法中,强调形式公正或程序公正,反对掺入具有价值意向的道义原则等。(5)维护个人自由。坚持市民、社会与国家的区分,维护作为私域的空间,以使个人不受政府、团体或他人的非法干预。(6)主张法律稳定。坚持法律的公开性和明确性,反对以秘密法律不教而诛,反对制定模棱两可的法律并随意解释。开放探究——新时期爱国精神的践行者——申纪兰史料第一至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申纪兰,一生与人大紧密相连。1954年,申纪兰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在她的积极倡导和推动下,“男女同工同酬”被正式写入宪法。1983年,她所在的西沟村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5年,她在西沟村建立起第一个村办企业铁合金厂,但为了响应党中央保护环境的号召,2012年,申纪兰和西沟村民决定,拆除了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的铁合金厂。“当人大代表,就要代表人民,代表人民说话,代表人民办事”。几十年来,她始终坚持“不领工资、不转户口、不定级别、不坐专车、不要住房、不脱离农村”。——摘编自《申纪兰:永远的人大代表》【史料导读】史料是对人大代表申纪兰的综述,她积极提倡男女同工同酬,落实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创建村办企业,谋求企业可持续发展,带领群众走乡村振兴之路。【探究】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申纪兰事迹体现的时代精神。[提示]

厚植深切的爱国精神;实事求是的务实精神;与时俱进的进取精神;以身作则的敬业精神。唯物史观——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主要成就(1)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成为国家基本方略和全社会共识。(2)全民接受依法治国理念,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依法治国在改变中国社会的同时,也改变着中国人的观念,法治、民主、自由、人权、公平、正义等理念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3)国家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和保障人权。政治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权利。宪法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4)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和民主法治,向着“三者有机统一”的方向迈进。(5)立法成绩显著。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定了大量法律法规,目前初步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6)法律服务日益增多,中国的法治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家国情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及特征(1)内容①“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也是从价值目标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②“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也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2)特征:主导性、现实性、包容性、超越性、开放性。命题溯源·聚焦高考

真题引领——在体验中品悟真谛[示例]

[2022·新高考海南卷,5]《汉书》记载“开国承家,有法有制”,认为国家应关注礼制和法律。唐代有士人说:“礼法二事,皆王教之端。”宋代以后,儒学士人以乡约教化乡里。到了明清,乡约与法律逐渐合流。这些治理方式旨在(

)A.推诚辅君,效功百姓B.灭私徇公,坚守直道C.守道与德,思退刑罚D.威制天下,以案刑狱答案:A[解题流程]

[演练1]

命题点:明代“以例辅律”的法律变革[2021·新高考湖北卷,4]明代继承前代“以例辅律”的传统。律一经颁行,即成定制,因而难以应对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故朝廷不得不大量增补各类“例”以维护社会正常秩序,甚至将六部办定的“成案”提升为“现行则例”。此举(

)A.提升了社会治理的能力

B.杜绝了司法腐败的可能C.确保了审判结果的公正

D.导致了社会矛盾的激化答案:A解析:明代大量增补各类“例”辅佐、补充律,有利于司法官吏处理新出现的社会问题,维护社会秩序,故选A项;“杜绝”说法绝对,排除B项;司法官吏按增加的“例”处理新问题,不能确保结果公正与否,排除C项;司法官吏按“例”处理新问题,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巩固统治,排除D项。[演练2]

命题点:新时期的精神文明建设[2021·新高考湖北卷,10]1981年,中国女排经过顽强拼搏勇夺第三届世界杯冠军。亿万人民通过电视机、收音机收看、收听了这一盛况。女排夺冠后,很快收到数万件海内外的贺信、贺电。全国各地群众纷纷表示,要以女排为榜样,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由此可见(

)A.电视机在家庭普及B.女排精神激励国人C.排球运动推广全国D.体育强国梦想实现答案:B解析:据材料“以女排为榜样,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可知,女排顽强拼搏奋勇夺冠空前激发了中华儿女的自豪感,极大鼓舞着全国人民团结一心、振兴中华的信心和决心,故选B项;“普及”说法错误,与“亿万人民通过电视机、收音机收看、收听了这一盛况”不符,排除A项;材料强调女排精神激励国人,而不是排球运动推广全国,排除C项;单凭女排一个项目夺冠,不能说体育强国梦想“实现”,排除D项。[演练3]

命题点:意大利兴办的寄宿的世俗学校[2021·新高考辽宁卷,12]15世纪,意大利兴办了一种寄宿学校,学校的学生以贵族子弟为主,也招收并资助有才华的贫苦学生,男女同校。教学内容包括拉丁文、希腊文、教会法规、数学、几何、历史、音乐、体操、舞蹈、游泳等。这表明意大利(

)A.建立了近代化教育制度B.科技革命与社会进步相互影响C.教育摆脱了宗教的束缚D.思想解放与教育变革相互促进答案:D解析:15世纪西方思想界有文艺复兴运动,根据材料中意大利的学校教授各种知识,可知思想解放运动与教育变革相互促进,故选D项;材料与近代化的教育制度无关,排除A项;科技革命发生于16~17世纪,排除B项;这所学校涉及教会法规,并没有摆脱宗教的束缚,排除C项。[演练4]

命题点: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精神冲击神学教化[2021·新高考山东卷]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热情讴歌充满人性要求和感性魅力的生活态度,并追求现世幸福和享乐,西欧宗教改革思想家们却将这视为奢靡和不道德。然而,二者却又共同推动了西欧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的过渡。这是因为他们都(

)A.重新审视人,冲破了传统的束缚B.提升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C.反对神学,重构了人与神的关系D.沉重打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统治答案:A解析: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对人性和生活态度的讴歌和对现世生活享乐的追求肯定了人的地位和作用,贬低了神的地位和作用,西欧宗教改革提倡因信称义,反对天主教会的因行称义,否定了天主教会的地位,肯定了人的信仰的力量,二者都在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所以推动了西欧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故选A项;文艺复兴并没有提高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宗教改革有利于提升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排除B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都不肯定神学的存在,而不是反对其存在,排除C项;宗教改革沉重打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统治,文艺复兴并没有这样的作用,排除D项。创新应用——在训练中提升能力1.命题点:春秋战国时代的“法鼎”[2023·湖南省新高考高三第二次联考]“法鼎”来源于春秋战国时代。最初,各诸侯国的法典都秘藏于官府之内,平民无权查阅。至春秋后期,郑国执政子产开历史先河,将国家法典刻在鼎上,示法于民,即所谓“法鼎天下,法在人心”。此举(

)A.利于扩大法律的适用范围B.倾向于对平民权益的保护C.彰显了法律的“去神秘化”D.力求稳定封建统治秩序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春秋初期,各诸侯国的法典都秘藏于官府之内,平民无权查阅;至春秋后期,国家法典刻在鼎上,示法于民,百姓对之一目了然,所敬畏的是国家的法律,而不再是垄断法律的贵族;法鼎象征的不仅是法律至高无上的权威,更重要的是法律的“去神秘化”,故选C项。材料未展示法律的具体内容,故无法得知它是否维护平民利益和扩大法律适用范围,故排除A、B两项。春秋后期,郑国并未建立封建统治,排除D项。2.命题点:唐代法律的特点[2023·湖北省新高三摸底联考]下表是关于唐代法律案件的相关记载。这说明唐朝(

)A.司法呈现礼法结合的特点B.统治者遵循明德慎刑的原则C.国家专注儒学的教化功能D.道德品质是选官的重要标准(冯甲在亲丧期间)朝祥暮歌,是亵于礼,以哭止乐,斯慰所怀。诉词既款服终,言讼请依科断敦煌卷子伯2593号柳公绰,长庆中为刑部尚书,京兆府有姑以小过鞭其妇至死,府上其狱,郎中窦某断以偿死,公绰曰:“尊殴卑,非斗也,且其子在,以妻而戮其母,非教也。”竟从公绰所议《册府元龟》绛州孝女卫氏……其父为乡人卫长则所杀……及长,以砖击杀之……(唐太宗)嘉其孝烈,特令免罪《旧唐书·烈女传》答案:A解析:由材料“(冯甲在亲丧期间)朝祥暮歌,是亵于札,以哭止乐,斯慰所怀。诉词既款服终,言讼请依科断”可知唐代对亲丧期间“朝祥暮歌”的不孝行为进行处罚;由材料“公绰曰:尊殴卑,非斗也,且其子在,以妻而戮其母,非教也。竟从公绰所议”可知在司法审判中,柳公绰以礼改判、以礼折狱;由材料“绛州孝女卫氏……其父为乡人卫长则所杀……及长,以砖击杀之……(唐太宗)嘉其孝烈,特令免罪”可知烈女卫氏因亲情犯罪而特令免罪,这些都说明司法实践中具有礼法相结合的特点,故选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