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结合区域优势、区域分工理论,试以杭州为案例,分析其在区域分工中的特点和问题杨加利规划11乙1191710234(一)区域特征近几年来,构筑大都市、建设新天堂,实施大都市发展战略,是杭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目标。杭州始终把推进城市化摆在重要位置,市第九次党代会做出了实施大都市发展战略的重大决策,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意见和重大举措,包括萧山、余杭撤市设区,调整高新区、滨江区管理体制,调整之江旅游度假区和西湖区管理体制建立西湖风景名胜区,开展两轮撤乡(镇)建街、撤村建居,编制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和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实施“十大工程”和西湖综合保护等重大工程,有力地推动了杭州的城市化建设。这些都是杭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也是杭州区域创新建设必须把握的大环境。具体表现在:1.城市定位奠定了区域创新体系的基点杭州着眼于“浙江省省会城市、长三角南翼中心城市、国际风景旅游城市”的城市定位,从浙江、中国、世界这三个不同层次为杭州未来的发展定下了基调,也决定了杭州区域创新体系范围和内涵。对浙江而言,杭州是省会城市,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必须构筑以高新技术为先导的先进制造业新高地和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新高地,增强区域范围内优化配置各类要素资源和集聚辐射能力,真正发挥领跑作用。对中国而言,杭州是长三角南翼的中心城市,必须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主动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三角地区的分工与合作,提升在长三角城市群和新经济网络中的节点区位优势,拓展腹地辐射力,增强综合竞争力。对世界而言,杭州是国际风景旅游城市,必须以国际化为先导,发挥独特风景旅游资源和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源,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成为世界有影响的休闲之都。杭州城市定位的三句话实际上为杭州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定下了基点,从长远来看,杭州的区域创新体系必须从三个层次来满足杭州发展需要,即要满足于浙江省区域中心发展的要求,要满足于长三角南翼中心城市发展的需求,也要满足于打造国际风景旅游城市的需要。2.“精致和谐、大气开放”突出了区域创新体系的气质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以具有时代特征、又有本地化特点的人文精神为内核的文化力,是决定城市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杭州市九届党代会提出的“大气开放、精致和谐”的杭州人文精神,反映了新世纪杭州人的一种生存状态、发展模式和价值取向,体现在杭州的创业发展观念、机制和环境之中。精致和谐,是从杭州历史人文特色中提炼出来的;大气开放,则是根据当前改革开放的现实和杭州未来发展的要求,对杭州人文精神的新概括。“大气开放、精致和谐”概括了杭州的人文精神,也决定了杭州区域创新体系的气质风格,即区域创新体系必须是一个开放、兼容的系统,是一个立足于长三角区域互动合作的系统,是一个与杭州工业发展良性互动的系统,是一个设计精巧、内涵丰富的系统。3.经济快速发展夯实了区域创新体系的基础近年来,杭州积极实施“工业兴市”战略,有效地整合了各种资源和力量,促进杭州工业实现了多方面的突破,总量迈上了新台阶。2003年,克服SARS和高温缺电的不利影响,杭州完成工业增加值935亿元,比上年增长19.9%。2003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3198.51亿元,比上年增长31.3%,高于全省平均增幅。工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高技术制造业发展很快。按照国家新的高技术产业划分标准,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高技术产业总产值469.48亿元,比上年增长40.4%。同时,杭州市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003年底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506家,其中省级491家,分别比上年增长了16.6%和17.2%。高新企业UT斯达康进入全球1000强。2003年,杭州软件产业获得长足发展,杭州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实现软件及相关业务收入70亿元。2003年,杭州利用外资取得新突破,新签外商直接投资项目869个,比上年增长48%;实际利用外资10.9亿美元,增长93.3%,其中总投资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138个,大项目协议利用外资12.66亿美元,占全部协议利用外资的63.3%。外商投资项目已经从简单的加工组装向上、下游延伸,出现了制造中心、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一体化的趋势。工业兴市战略取得显著进步,为杭州建设高水平、高层次的区域创新体系夯实了基础。4.产业布局明确了区域创新体系的重点建设“两港五区”(新药港、信息港、杭州高新技术开发区、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教园区、临平工业区、江东工业区),打造环杭州湾产业带中心区,是加快推进大都市、新天堂建设的重中之重。根据市委市政府的部署,杭州要抓住浙江省建设环杭州湾产业带的机遇,充分利用杭州所处的有利地理位置,把杭州打造成环杭州湾产业带的“区位中心区”,进而打造成环杭州湾产业带的“产业中心区”。坚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运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并举,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特色传统产业为基础,以“两港五区”为重点,以城市化、工业化、信息化、市场化和国际化为良性互动载体,推动产业发展集聚化、产品结构高级化,构筑先进制造业新高地。2003年正式启动占地25平方公里的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临平园区。杭州以发展信息产业、医药产业以及环保产业,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为重点,打造环杭州湾产业带中心区的发展布局已经明确,同样将成为杭州创新体系的产业发展重点。同时,杭州积极实施“五大战略”,杭州的区域创新体系要服务于这五大战略。开放带动战略要求区域创新体系必须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地区;工业兴市战略要求区域创新体系要服务于环杭州湾产业带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城市化发展战略要求区域创新体系必须为建设大都市、新天堂注入新鲜动力;环境立市战略要求区域创新体系必须服务于生态市建设,坚持可持续发展;旅游西进战略要求区域创新体系为杭州1小时半交通圈、旅游圈、经济圈提供支撑,坚持大杭州区域创新体系的概念。综上所述,杭州的区域创新体系要从杭州的城市定位出发,结合杭州经济的发展现状和长三角一体化的思路,努力建成具有杭州特色、与杭州“精致和谐、大气开放”人文精神相一致的区域创新体系。这个体系的区域特征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紧紧围绕以“两港五区”为重点的一号工程建设,能满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需要的创新体系;能为杭州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提供有效服务的创新体系;与长三角区域互融,有利于培育环杭州湾产业带中心区的创新体系;以城市信息化为目标,与社会信息系统相配套的创新体系;为国际风景旅游城市建设提供服务的创新体系;符合生态城市建设要求,能可持续发展的创新体系。(二)基础和现状1.知识生产的基础条件较好,技术创新资源丰富杭州作为浙江省技术创新的研发、扩散中心,具有较好的知识生产基础和技术创新资源。目前,杭州有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30多所高等院校,信息产业部五十二研究所、中国水稻研究所等50多所部省属科研机构;几乎所有在浙江工作的“两院”院士,占全省90%以上的教授、研究员,重点实验室(基地)和重大科技装备集中在杭州;全省80%以上的重大科技成果在杭州完成。2003年,杭州市获得国家专利授权2350项,比上年增长53.9%,其中发明专利达到1345件,增长达到69.2%。同时,根据浙江省统计局2000年开展R&D调查的数据,在杭的科研机构数量(包括企业办科研机构)、科学家和工程师数量、以及科技经费支出和R&D经费支出分别占全省的29%、42%、46%和47%。2003年,杭州市技术市场的合同交易额达42.75亿元,其中技术交易额42.64亿元,约占全省1/2强,说明杭州在浙江省区域创新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2.企业重视R&D的投入和自主研发,企业技术创新出现可喜局面2003年,杭州工业发展尽管遭遇SARS和缺电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但是在“工业兴市”的大氛围下,全市工业经济依然持续快速发展,实现了“一高一领先”的发展目标,即总量保持全省领先,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全市工业对GDP的贡献度加大,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5%,工业经济拉动GDP增长8.2个百分点,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这其中有两个深刻原因,一是前几年杭州大刀阔斧地进行体制改革,理顺了企业的发展体制,调动了积极性,企业发展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二是企业重视技术创新,积极投入自主研发,形成了技术领先的优势,形成了核心竞争力。企业对核心竞争力的认识得到强化,意识到所谓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人”和“知识产权”,具体的就是人才、专利、标准和具有高附加值的产品。因此企业非常重视R&D投入,加大力度建设企业研发中心和技术中心,在机构内部形成了市场化的激励机制,充分尊重人才发挥其积极性,形成了技术创新的红火局面。如万向集团2002年的R&D投入为21930万元,占销售收入的8%,2003年的R&D投入为28100万,占销售收入的8.02%,这还不包括企业的技术改造投入,万向每年投入的技改投入在12亿元以上。2003年,杭州新培育省级高新技术研发中心11家,市级研发中心30家,累计培育认定研发中心69家。全市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取得积极进展,2003年末累计有企业技术中心125家,其中国家、省级分别为5家和40家。2003年,全市工业更新改造投入236.07亿元,比上年增长29.7%。企业在杭州的技术创新体系中居于主要地位。同时,杭州大型工业企业积极开展对外合作,与行业内的国际一流企业加强技术合作,迅速的提高了企业的技术发展水平,这也是实现企业技术创新的一条捷径。3.科技合作交流日渐活跃,产学研合作持续加强多年来,杭州市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积极推进与国内高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2000年以来,杭州市先后与中国科学院、浙江大学、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签订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组织实施学校与企业合作的“5112工程”、科研院所与企业合作的“121工程”高新成果转化工程;名院、名校、名城联手举办“杭州科技合作周”,精心组织“西湖论坛”;中国科学院来杭建立了杭州华大基因研究发展中心暨中国科学院基因组信息学南方基地、与杭州企业合作建立了杭州科技园。杭州市高标准建设“大学城”,支持浙江大学在杭建设浙江大学科技园区,支持在杭省属高校建设浙江省大学科技园等,进一步壮大了杭州企业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技术经济合作与交流的平台。杭州市坚定不移地走产学研合作的道路,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加强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产学研合作在推动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4.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势头良好,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初具雏形2003年,是科技企业孵化器事业取得全面发展的一年,不仅在数量上有了迅速增加,在运行质量上也有显著的提升,取得了较好的成效。2003年,全市共有科技企业孵化器17家,比上年同期新增4家;孵化面积17万平方米;在孵企业774家,在孵高新技术项目1175项;创造直接就业岗位9408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科技人员为6997人,吸引了归国留学人员148人。2003年,孵化企业总收入为16.2亿元,利税总额为1亿元。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基本形成政府引导、多元投入、民营参与、企业运作的良好机制,形成多形式、多类型、协作联网、信息共享的发展格局,成为建设“天堂硅谷”和显示“创业在杭州”城市品牌的一大亮点。通过政府的引导,杭州出现了企业投资建设孵化器的一个高潮。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杭州的技术中介服务体系建设正朝着功能多样化、服务全程化、运作市场化发展。2002年,杭州市建设了具有现代信息技术优势的中国浙江网上技术市场·杭州市场,为科技成果交易构建了新的服务平台。到2003年12月底,网上技术市场在线企业8758家,发布技术难题1559项,提供研发经费12.6亿元,签约项目437项,合同金额4.42亿元。网上技术市场成为杭州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和引进科技成果的重要手段。与此同时,中国创业投资协作网、杭州科技信息网等有形、无形的服务组织,为科技创业提供了信息通道和服务载体。5.民营科技企业迅速发展,风险投资体系逐步形成杭州民营科技企业最早成立于1979年,经历了1988年、1992年和最近2-3年的三次发展。特别是2002年全省民营企业工作会议上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后,杭州民营科技企业呈现出高速发展的态势。至今已经发展成具有相当经济规模的新型企业群体,不但已经成为高新技术企业的主力军,而且正成为杭州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省、市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中90%是民营科技企业。到2003年7月,浙江省已有风险投资公司28家,风险资本达到35亿元,已初步形成以国有风险投资公司为先导,民营风险投资公司为主体,以创业联合投资协作网为平台的发展格局。据了解,这28家风险投资机构,已经为200余个高新技术企业和项目注入了风险资本10亿元左右。杭州市高科技投资有限公司是由市政府批准,并授权市科技局出资设立的国有独资有限责任公司,风险资本金1.2亿元人民币。公司正广泛吸引海内外各类资金,特别是非国有资金参与风险投资,试行准有限合伙制运作,逐步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多渠化、业务操作规范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的风险投资运行体系,逐步建立适合风险投资和贷款担保的运行机制,充分发挥政府风险投资的引导和示范作用,促进杭州经济的发展。6.区域创新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及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近年来,杭州以“两港五区”为重点,以建设国家软件(杭州)产业化基地、国家集成电路设计(杭州)产业化基地,实施国家信息化试点城市、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城市等为抓手,加强集成,组织实施了100多项高新技术重大产业化项目和创新示范项目,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2003年,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杭州高新技术开发区、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杭州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等4个国家级开发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911.63亿元,利税102.66亿元,产品出口创汇25.63亿元美元。以引导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培育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修订了杭州市企业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管理办法,安排专项经费用于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组建高新技术研究中心,以此激发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加快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推动工业兴市。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同时,杭州以建设国家信息化试点城市为契机,大力推进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广泛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目前,已在光机电一体化、计算机实时控制、计算机辅助设计、集成制造系统、柔性制造技术等先进技术应用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效,使得机械、食品、化工、纺织等传统产业的重点企业的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不断提高,实现了产品的升级换代,提高了市场竞争力,赢得了新的发展机遇。近年来,全市每年开发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新产品300多项,创国家、省、市品牌产品200多项。此外,加强政府引导,以国家电子商务、电子政务、数字电视、智能交通试点城市等为载体,以企业为主体,调集社会各方面力量投资现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三网融合”,建设“数字杭州”,为实现旅游、商贸、房地产、教育、文化以及社会保障领域的现代化信息化奠定了良好基础,实现了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良性互动发展。(三)问题与障碍1.顶尖人才和领军人物稀缺,技术工人需求迫切,本地人力资源面临跨国公司的争夺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是人和知识产权,区域竞争力也是如此。对于企业来说,有了顶尖的人才就能实现技术的突破,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附加值的产品。当前,杭州对人才,特别是行业顶尖人才和领军人物的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企业依赖行业的核心人才来实现技术的创新和产品创新。但是,由于杭州在历史上国家重点项目投资较少,老国有企业的科技底子比较薄,同时又缺乏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等国家级科研机构,行业的顶尖人才和学科的领军人物比较少,制约了区域创新能力的迅速提升。当前,杭州正积极推进“两港五区”建设,努力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环杭州湾产业带,对技术工人的需求也非常迫切。同时,跨国公司的进来和浙江省内民营经济的发展,杭州本地的人力资源面临着跨国公司和外地民营企业的争夺。2.技术创新面临国外知识产权的封锁,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大杭州企业正积极加强对外交流,瞄准同行业世界顶级企业进行技术合作,部分企业迅速提升了产品的技术水平。但是普遍来说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有些技术差距只有通过自主研发才能解决。同时,国外企业为了限制竞争,往往使用知识产权进行封锁,在关键问题上限制你,如通信接口协议等。这种核心技术的封锁和限制,成为区域创新中面临的一大障碍。3.科技中介机构能力建设不足,亟待进一步加强改革开放以来,杭州的科技中介组织虽有发展,但发展与服务存在两方面的主要问题:一是支持科技创新和科技创业的服务机构发展不平衡,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发展较好,但是诸如科技评估、技术产权交易、创业投融资服务等中介组织发展滞后,难以适应人们普遍高涨的创业热情(特别是国内外高层次人才来杭创业)和快速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的需要;二是现有的科技中介机构多数是从政府部门分离出来、或是事业单位改制翻牌而来,运作方式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原来行政部门、事业单位的思路,服务内容、服务方式缺乏创新,运作机制不活,工作人员素质也不能适应当前科技发展的需要,导致服务质量较低。杭州市区域创新体系应是一个开放性的结构,力争国内外著名高校、科研机构和科学家的加盟,力争国内外著名企业集团在杭州设立研发机构和生产基地,力争与长三角及国内其他省市的区域创新体系建立相互渗透、协调发展的有机联系,从而形成生机勃勃的区域创新系统。(四)发展重点1.立足区域互动和资源整合,加强“知识城市”的知识生产体系布局(1)原创性科研布局以提升杭州的基础研究和源头性知识生产为目的,充分发挥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高校在基础研究领域的重要作用,坚持重点突破、有所作为的思路,重点支持与杭州发展密切相关的支柱产业,如电子信息技术、通讯技术、生物技术和新医药、先进制造技术等领域的知识创新。鼓励高校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研究所和研究中心申报国家“863”计划、“973”计划、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积极开展突破性、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项目的研发,和与区域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的攻关,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知识和技术。引进一批高校、大院大所来杭州设立分支机构,共建科技园、重点实验室、孵化器、研究所、中试基地和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站),从而提升杭州产业科研体系的层次和水平。汇聚一批不同学科领域的世界杰出学者,通过他们或引进、或创立世界级的研究机构。同时,深化杭州与浙江大学的合作内容和层次,将支持浙江大学培育世界级的研究机构和世界级的学科带头人,作为深化合作的长期战略目标。(2)产业科研布局重点支持关系未来发展方向的重点产业,安排中长期科技计划,对重点领域进行研究攻关。如当前杭州重点推动发展的数字电视、3G等。加强行业共性技术平台建设,特别是要重点加强对有机硅、纺织、钢构、光通信等区域特色产业服务的共性技术平台建设。立足区域互动和长三角区域创新一盘棋的思路,借助上海这个国际大舞台,力争在都市农业、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生态城市建设、社会信息化和公共卫生事业等方面建立起适合杭州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产业科研体系。(3)企业研发布局以建设企业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和技术中心为抓手,继续分期安排专项经费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组建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推进企业原创性知识生产能力建设,实施企业技术跨越战略,构筑产业发展优势。加强工作目标责任考核,按计划完成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的建设目标,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在坚持自主研发的基础上,积极开展与跨国公司的技术合作,通过技术引进、技术合作,消化国外先进技术,使得企业的技术水平得到迅速的提升。同时积极引进优秀的留学人员,杰出的中小型企业,创办和培育一批如UT斯达康这样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世界先进水平的优秀企业。积极引进建设诸如诺基亚杭州研发中心这样的世界级大企业的研发机构,增强杭州在产业技术研究领域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2.突出区域经济特点和“创业在杭州”品牌,抓好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建设(1)科技企业孵化器继续加大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力度,建设现代化科技孵化基地。杭州市已列为“科技企业孵化器体系建设全国试点城市”,为杭州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带来新的机遇和空间。继续引导企业投资建设科技孵化器。(2)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建设积极建设服务于行业和具有区域特色的专业镇经济的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杭州市准备建立46家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到2007年基本建立服务于杭州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依托特色行业建立起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可作为政府推动行业技术创新的切入点。由市科技局进行规划并进行业务指导,以企业化的组织形式进行硬件建设,包括场地建设和仪器设备的购置。在此基础上,根据创新中心的功能定位,大力引进服务于企业的中介机构如行业协会;国内外著名的行业研究机构、高校研究机构;质量检测监督、品质管理以及贸易、信息等服务机构,以及员工培训、企业咨询、专利代理和知识产权、法律服务等各类中介机构。这些机构以企业为服务对象,以完全市场化的方式开展服务,在服务的过程中实现独立自主的发展。(3)科技条件市场平台构建大型仪器共建共享与社会化服务市场。推动高校、科研机构的先进实验设备向企业开放,市场化服务,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4)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和网上技术平台建设构建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形成资源共享、系统开放、服务高效的科技信息中心,近期建设杭州医药信息服务中心。建设好中国浙江网上技术市场杭州分市场,在巩固、完善和推广上下功夫,使其真正成为永不闭幕的网上技术交易平台。(5)科技合作平台建设充分发挥杭州科技合作周作为杭州科技工作平台的作用,要尽快走出就展示办会展的思路,将科技中介服务的功能纳入到科技合作周中去,成为杭州创新创业服务体系中一个具有杭州特点和特色的载体。各区县要积极组织企业、项目参加合作周的活动,精心组织,提高科技合作周的品牌影响力。(6)骨干科技中介机构建设扶持和培养一批大型骨干科技中介机构。加大力度支持生产力促进中心、中国浙江网上技术市场·杭州市场、科技企业孵化器和知识产权信息中心等,在公用技术开发平台建设、服务设备购置和从业人员培训等方面给予支持,打造精品服务项目,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紧密结合科技计划管理制度改革,择优扶持一批科技评估、科技咨询机构。3.推进“两港五区”为重点的“一号工程”建设,全力打造杭州先进制造业基地,形成区域创新成果的示范区块和发展区块“两港五区”是杭州工业发展的主要基地,也是区域创新体系初显成效后,将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产业化基地。“两港五区”是区域创新体系的载体和依托,对区域创新体系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1)区域创新的产业化示范区块通过高附加值、渗透性强、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产品的产业化,传统工业高新技术改造和信息化改造,积极促成通讯设备制造、软件、汽配产业等优势产业集群,形成具有国际性影响的制造业品牌、集聚国际知名制造业跨国公司的生产基地与研发基地,使“两港五区”成为高新技术企业的集聚地,高附加产品的发源地,为杭州产业升级提供技术支撑。远期内,要在临平工业区——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江东工业区一线形成先进制造业产业带;在高新区江南区块——浙江大学本部——浙江大学科技园——高新区江北区块——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一线形成高新技术产业带。(2)高新技术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区块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形成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企业发展板块,与省科技厅的要求相对应,形成“四个一批”:即一批研究开发能力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一批以出口为主、出口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一批在国内外股票市场上市、经营业绩优良的高新技术企业;一批市场份额较大、在全国行业领先、销售额超过10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同时,多形式、多渠道发展民营科技企业。鼓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领办和创办一批;鼓励企业重组,做强做大一批。在杭州的区域创新体系中,形成对应于区域创新产业化示范板块的,小而强的民营、高科技发展板块,提高杭州区域经济发展的质量、活力和潜力。(3)县、市的特色产业区杭州5县市以省级开发区为中心,以特色产业园区为载体,建设以“浙江光谷”、“中国白板纸”为依托,通信器材、造纸产业为支柱的富阳特色产业区;以无污染、低消耗、高附加值绿色产业为支柱,电子电缆、食品加工、旅游工艺品制造为依托的临安特色产业区;以服装、制笔、箱包、生物农药为支柱的桐庐特色产业区;以精细化工和浙江水泥熟料为主体的建德特色产业区;以水、农产品、竹木等绿色加工为重点的淳安特色产业区。4.发挥城市创新优势,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加强区域创新保障体系建设(1)创新人才体系将“以人为本”真正放在第一位,改善城市创业创新环境,吸引行业的顶尖人才和学科带头人来杭州生活创业。政府采取多方措施,为顶尖人才来杭创业解决后顾之忧,使其安心为杭州的发展贡献力量。杭州有美丽的西湖,经过综合整治后,更加焕发了蓬勃的生机,这样优美的环境对全世界的人才来说,都具有不可抗拒的吸引力。加快紧缺急需人才的培养。滚动实施新世纪“131”优秀中青年人才培养计划。同时,加强技术工人的培训和培养,为杭州先进制造业基地输送源源不断的熟练技术工人。(2)创新投入体系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引导作用,将政府支持科技进步和企业技术进步的资金用好、用足、用到位,扶持建设企业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技术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信息服务平台等,发挥政府投入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引导作用。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直接推动者和受益者,是研发投入的主体,也是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主要投入来源。当前,要进一步梳理R&D的支持政策和技术改造的支持政策,宣传到位,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和改造的投入。充分重视企业参与创新体系建设的热情,如民间资本投资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积极性很高。目前企业投资上亿元建设孵化器公司的就有两家,即海南亚洲制药有限公司和天元药业,科技部门应该充分肯定其热情,支持其发展。同时,引导更多的民间资金投入到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来。(3)政策支持体系对现有的创新支持政策、人才优惠政策、科技政策进行梳理,将已经出台的政策落到实处,用足、用好,真正发展政策支持作用。同时不断完善区域创新的政策支持体系。近期,将出台关于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文件。(五)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对策措施1.结合制订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继续深化和丰富创新体系的内容和层次近年来,杭州在组织区域科技进步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过程中,为调动企业科技创新积极性,在促进企业源头性创新、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也有了一些初步的设想,但需要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同时根据未来的发展趋势,也有必要进一步调整和补充。为此,对于杭州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要继续研究,要与科技中长期规划相结合,在一个特定的时间跨度内谋篇布局,继续深化和丰富区域创新体系的内容和层次。在“十五”计划以及“十一五”计划中,将建设区域创新体系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规划立项一批重大建设和科技项目,使创新体系的建设能落到实处,并根据发展的需要不断深化和完善创新体系,提高规划的层次,保证创新体系能跟上时代步伐,满足杭州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2.集成资源,加大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培养加大企业技术创新研发机构建设,提高企业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已被确定为杭州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大举措。下一步,把重点放在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对由多个渠道、多种形式的企业研发机构建设进行统一的指导和管理,同时加大公共财政对重大科学实验、检测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大对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研究、转化的支持,建设和引进一批优秀的企业研发机构,承担起企业乃至整个地区和行业的技术创新中心的角色。加强杭州的科学普及工作,建设杭州科技馆。3.大力发展科技中介机构,完善创新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科技中介机构,特别是注重加强科技中介机构的能力建设,完善创新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搭建坚实的技术平台。杭州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养老服务课件教学课件
- 住宅培训课件教学课件
- 2024年度无人机研发与制造劳务分包合同
- 2024年度亚马逊FBA服务费用结算合同
- 2024年劳动合同提前终止协议
- 2024年工程环境健康协议
- 2024年度大数据分析与服务合同标的详细描述
- 2024年建筑工程招标文件编制与合同条款设定
- 2024年大型风力发电机组生产与销售合同
- 04年百花广场物业服务监督合同
- 宪法是根本法教案-2.宪法是根本法-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新版)
- 商家入驻进场协议书范本
- 争做“四有好老师”-当好“四个引路人”
- 4.19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2024)七年级历史上册
- 机动车商业保险条款(2020版)
- 2024年江西省“振兴杯”职业技能品酒师竞赛考试题库(含答案)
- DL∕T 1764-2017 电力用户有序用电价值评估技术导则
- 四年级上册英语教案-UNIT FOUR REVISION lesson 14 北京版
- YDT 4565-2023物联网安全态势感知技术要求
- 幼儿园故事绘本《卖火柴的小女孩儿》课件
-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实操实训报告2600字(论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