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税港区山湾塘水库下游泄洪通道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_第1页
保税港区山湾塘水库下游泄洪通道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_第2页
保税港区山湾塘水库下游泄洪通道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_第3页
保税港区山湾塘水库下游泄洪通道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_第4页
保税港区山湾塘水库下游泄洪通道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保税港区山湾塘水库下游泄洪通道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一次性勘察)工号:保税港区山湾塘水库下游泄洪通道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一次性勘察)工号:自审意见受建设单位的委托,我院于2015年05月对重庆保税港区山湾塘水库下游泄洪通道工程进行了一次性勘察。勘察报告的编制工作已经完成,内部审查意见如下:一、勘察目的及任务明确,采用规范、标准可行。勘察工作布置能结合工程特征及场地实际情况,工作量布置合理。二、运用工程地质调查、测绘、地质钻探及室内岩土试验等多种手段进行综合勘察,方法正确得当,能满足本次勘察的技术要求。三、各类岩土样、原始资料和数据采集齐全,统计方法恰当,符合规范的规定,提供的参数正确、可靠可供设计使用。四、查明了场地的主要工程地质条件及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对场地的稳定性及适宜性评价正确,拟建物基础形式及持力层建议合理,可予以采用。五、报告文字简明,论述清楚;图件清晰美观。总之,通过本次勘察工作,达到了预期目的,结论正确,建议可行,在进一步送交有关部门审查后,可提供设计和施工使用。保税港区山湾塘水库下游泄洪通道工程开县未来国际工程地质勘察-1-目录TOC\o"1-2"\h\z\u1.前言 .前言1.1任务由来重庆保税港区山湾塘水库下游泄洪通道工程位于重庆市渝北区木耳,其东侧邻近木耳公租房(空港乐园)。受重庆保税港区开发管理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方”)委托,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我院”)承接了重庆保税港区山湾塘水库下游泄洪通道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我院在接受委托后,随即进行了现场踏勘,并编写了“工程地质勘察纲要”。野外工作始于2015年5月1日至2015年5月15日结束。随即转入室内资料分析整理及报告编制工作。1.2工程概况重庆保税港区山湾塘水库下游泄洪通道工程根据设计方案,共设置10个井,顶管段全长约598m,管径为d1500,坡度为0.3%。顶管为东西走向,起点坐标94784.2075,71231.3327,终点坐标94638.5273,71792.2227。顶管埋深为2~40m(现状地形)。根据设计方案,管线先于道路施工,本次管线为单独设计考虑。管道采用Ⅱ级钢筋混凝土圆管,管径分别为2.0m、2.2m。本勘察报告内容为重庆保税港区山湾塘水库下游泄洪通道工程地质勘察。1.3勘察目的与任务本次勘察为一次性勘察,主要目的就是查明拟建管线沿线的工程地质条件,为施工图设计提供依据。本次勘察具体任务如下:①查明拟建管线沿线及两侧地形地貌、地质构造以及不良地质现象等工程地质条件,并根据不良地质现象的成因类型、现状条件、分布范围,分析其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并提出合理的治理措施及建议。②查明拟建场区的地层岩性、结构特征、分布规律,通过现场及室内测试,确定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能,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所需的岩、土物理力学参数。③查明拟建场区的水文地质条件,确定地下水的类型、含量、埋藏条件,判定环境水、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评价其腐蚀性以及对拟建工程的影响。④对地震效应进行评述。⑤重点查明拟建管线位置地层岩性、结构特征、分布规律以及岩体的风化和完整程度等工程特征。对拟建构造筑物的地基稳定性和承载力进行评价,提供可靠的设计参数和施工建议。⑥根据场地条件和设计方案,评价场地稳定性及建筑适宜性,为工程设计提供设计参数和地质建议。1.4勘察工作依据、执行技术标准本次勘察主要依据甲方提供的1:500现状地形图,管线平面布置方案以及管线纵横断面设计图等。主要工作依据如下:1.4.1、勘察工作依据:1《工程勘察委托书》;2甲方提供的地形图及管线平面图、纵横断面图。1.4.2、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1《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2《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043-2016);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50-047-2016);4《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6《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1.5岩土工程勘察等级的确定拟建顶管项目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一级,场地复杂程度为中等复杂场地(表1.5-1)。根据《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规定,综合确定本次工程勘察等级为甲级。表1.5-1工程场地类别划分表判定因素场地特征场地类别地形、地貌构造剥蚀浅丘地貌,地形坡角一般5°~20°,局部自然岩坡达30°~50°中等复杂场地岩层倾角(°)0~8°岩土特征种类较多,不均匀,有人工素填土岩体完整程度较完整土层厚度(m)最大7.6m地表水、地下水对岩土体影响程度中等不良地质现象不发育破坏地质环境的活动中等强烈1.6勘察工作布置、完成及质量评述1.6.1勘察工作方法及布置在参考区域地质资料的基础上,本次勘察采用了工程地质调查测绘、工程测量、工程地质钻探、水文地质观测及室内岩土试验等多种勘察手段。(1)工程地质测绘:测绘范围面积约0.06km2,比例尺1:500,主要进行地质界线勾绘,不良地质现象调查、产状测量、裂隙调查等,以查明地表反映的工程地质条件。(2)工程测量:测量采用重庆市独立坐标系及1956年黄海高程系,使用重庆市地理信息中心提供服务的GPS-CORS系统,勘探点及地质剖面均采用GPS-RTK实测。(3)工程地质钻探:根据规范结合地基复杂程度,本次勘探点布置主要沿顶管段中心线布孔,钻孔位置由于场地施工条件受限,尽量靠近管线井口位置,共布置勘探线6条,钻孔16个。钻孔间距15~55m(详见勘探点平面位置图),要求孔深一般孔进入预计基底以下及设计高程以下3~5m,同时满足进入基岩面以下3~5m。(4)取样及室内试验:本次勘察共采集钻孔岩芯样11组,测试项目为单轴抗压试验、三轴压缩试验及块体密度试验。场地素填土未取样,粉质粘土含砂及角砾,也未取土样。(5)水文地质观测:所有钻孔在终孔24小时后进行钻孔水位观测,经观测表明钻孔未见稳定地下水位。1.6.2勘察工作完成实物工作量本次勘察完成的主要实物工作量见下表1.6-1。表1.6-1完成主要实物工作量一览表工作项目工作内容单位工作量备注工程测量钻孔定位个16实测剖面Km/条0.82/6比例1:200工程地质测绘工程地质调查Km20.04比例1:500工程勘探钻孔m/孔358.3/16本次施工钻孔取岩样组11岩样取水样2水样原位测试标贯试验次1水位简易观测次16室内试验密度试验组11天然单轴抗压强度11天然、饱和三轴压缩11天然抗拉11天然利用钻孔钻孔m/孔17.6/1空港大道道路项目钻孔1.6.3勘察工作质量评述工程地质测绘:对拟建管线两侧及周边范围进行了1:500工程地质测绘,测绘面积约0.04km2。主要调查管道沿线地形、地貌特征以及岩土层的空间分布及组成、结构特征,调查了解基岩露头的岩性、结构构造、风化程度、裂隙发育情况及岩层产状等;调查有无不良地质现象及其形成条件、规模、性质和发展情况;调查地表水分布、特征及地下水的类型、补排、迳流条件。工程测量:本次勘察勘探点及地质剖面均采用GPS-RTK实测,工程测量严格执行测量技术规程,其精度能满足本次勘察的需要。钻探:本次勘察先后共投入2台XY-150型钻机,全取芯钻进,地质技术员跟班编录,钻孔开孔直径为110mm,终孔直径为91mm。钻探方法采用了回旋钻进全取芯方法。回次进尺不大于2.5m,对土层采用了干钻或小水钻进。回次采取率:人工填土采取率60%~65%,粉质粘土90%~93%,强风化岩层65%~80%,中等风化岩层80%~89%。钻进过程中严格按钻探操作规程进行,未发生质量、安全事故,钻探质量符合《室内试验:样品的采集、包装、送样满足相关技术规程规定,样品采集后及时封存运交试验室进行试验。钻孔水文观测:所有钻孔在终孔24小时后进行钻孔水位观测,经观测,局部钻孔有水,在对钻孔进行抽干后并作简易洗孔后观测,水位基本不恢复,表明钻孔内多为钻探残留水,勘探深度范围内未见稳定地下水位。室内资料整理:本次勘察软件采用理正工程勘察软件8.5版重庆版,图形处理软件采用Autocad2006,文字处理软件采用Office2007。外业见证:钻探外业施工过程中,由重庆南江地质工程勘察设计院见证员蒋建勇(外业见证号Ykjz-2310389-0046)全程旁站见证,对外业作业人员的身份和资格以及勘探点、钻探、取样、原始记录等外业工作进行检查、核实,如实记录勘察现场见证情况,确保资料真实可靠。利用资料:本报告利用了前期我院编制的《重庆市保税港区空港大道东西方向1段道路工程(桩号:K0+760~K2+700)》一阶段勘察报告中1个钻孔数据(钻孔编号JYK1),该报告通过中煤科工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审查合格,钻孔成果具有利用价值。综上所述,本次勘察的野外各项作业均严格按照有关规范、规程的要求进行,勘察围绕中心目的进行,各环节严格把关,责任到人,较好地完成了勘察任务,所完成的工作量及其质量能满足直接详细勘察的精度,达到了预期勘察目的。2.场地自然地理及环境地质2.1交通及地理位置工程位于重庆市渝北区木耳镇,场地西侧靠近210国道(快速路五纵线),东侧及南侧为木耳公租房(空港乐园,已建),场地位置已有公租房小区道路与之相接,总体上本工程场地交通较为方便。2.2气象与水文场地区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冬暖春早,湿度大,雨量充沛,雾日多。极端最高气温42.2℃(1951年8月15日),最低气温-3.1℃(1975年12月15日),年平均气温约17.1℃。年最大降水量1532.3毫米(1998年),多年年平均降水量1150.7毫米;最大日降水量214.8毫米(1964年8月28日),多年平均最大日降水量124.8毫米,小时最大降雨量可达62.1毫米;最大连续降水量过程总降水量214.8毫米,降雨集中每年的5-10月,占全年降雨量的70%,夜间降雨量占全部降雨量的60~70%,降雨强度大,与降雨集中季节同步。多年平均蒸发量1034.3毫米,平均相对湿度79%,绝对温度17.8米b,极大风18.7米/秒场地区无明显的河流通过,在管线设计起点处有一水塘,为北侧150m山湾塘水库下泄水汇聚形成,勘察期间实测水位341.4m(黄海高程),水深约1m。2.3地形地貌拟建工程所在位置属构造剥蚀浅丘地貌,以沟谷和丘包地形为主,地面起伏一般。拟建工程区总体地势两侧低、中部高。管线起始段为一人工填方区,现已回填结束。在线位(ZK10、ZK11位置)区域勘察期间正在土方施工,施工规模小,对地形地貌改变小。施工区往西到管线终点区域为农田地。2.4地质构造拟建管线地处重庆~沙坪向斜西翼近核部,场地附近实测岩层产状为115°∠6°,结构面平直较光滑,无填充,以闭合状为主,部分张开宽度约1~2mm,该结构面结合差,为硬性结构面。工程区内地层中发育裂隙二组,其产状、特征分别为:①189°∠81°,裂面平直,局部有泥质充填,间距1.0~2.0m。以张开状为主,张开宽度1~3mm,部分呈微闭合状。该结构面结合差,属硬性结构面。②300°∠84°,裂面平直较光滑,间距2.0~3.0m,以闭合状为主,部分张开宽度约1~2mm。该结构面结合差2.5地层岩性根据地面调查及钻探成果,在钻探深度内土层由第四系全新统素填土、粉质粘土组成;下伏岩层主要为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泥岩、砂岩。1、第四系全新统(Q4)1)素填土(Q4ml):稍湿,为人工堆填形成,结构松散,级配不均,堆填坡面局部成架空现象。线位3#、4#井位置处分布,厚度变化较大,揭露厚度0~7.6m,主要由粉质粘土夹砂、泥岩碎块石组成,碎块石粒径主要为2~50cm,局部为大块石,堆填时间约3年。2)粉质粘土(Q4el+dl):为残坡积形成,主要呈褐黄色,呈软塑~可塑状,切面较为光滑,干强度及韧性中等,无摇震反应,部分土层段砂质及角砾含量较高。水塘边土层由于长期受水软化呈软塑状,在山体坡面地段土体呈可塑状。场地中大部分范围均有分布,一般山丘顶部及山腰处此层较薄,在沟谷区域厚度较大。2、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J2s)1)泥岩(J2s-Ms):紫红色。多呈中厚层状构造,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局部含砂质。强风化层厚约0.6~4.2m,岩芯呈碎块状,质极软,手捏易碎。中风化岩芯呈短柱及柱状,岩芯质软,锤击易碎,声闷。沿线均有分布,经常夹有薄层砂岩。2)砂岩(J2s-Ss):灰白色。中细粒质结构,钙泥质胶结,巨厚层~中厚层状构造,主要由石英、长石组成。强风化层厚约0.5~6.4m,岩芯呈碎块及短柱状,质软。中风化岩芯呈短柱及柱状,质较硬,锤击可断裂。局部夹有薄层泥岩。2.6水文地质条件2.6.1地下水类型及富水性管线沿线以构造剥蚀浅丘为主,山体第四系覆盖厚度小,含水微弱。基岩为砂岩、泥岩互层的河湖相碎屑岩,地下水富水性受岩性及裂隙发育程度的控制。一般情况砂岩含孔隙裂隙水(主要为裂隙水)、泥岩为相对隔水层。根据地下水的赋存条件、水理性质给水力特征,沿线范围有松散堆积层孔隙水、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a松散堆积层孔隙水松散层孔隙水受季节影响显著,属季节性潜水,水量较小。该类地下水主要分布于场地中填土分布厚度较大的地段,具就近补给、就近排泄特点,接受大气降雨补给,向地势较低的河沟中补给排泄。b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包括风化裂隙水和构造裂隙水,风化裂隙水分布在浅表基岩强风化带中,为局部性上层滞水或潜水,水量小,受季节性影响大,各含水层自成补给、径流、排泄系统。构造裂隙水分布于厚层块状砂岩层中,以层间裂隙水或脉状裂隙水形式储存,泥岩相对隔水。水量较小,动态较稳定,为区域性潜水或局部承压水。根据勘察,本线路区地下水总体较贫乏,大部分钻孔为干孔。地下水类型主要为潜水,赋存于填土及基岩裂隙中,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2.6.2水土腐蚀性评价本次勘察采集ZK2、ZK13旁地表水样进行腐蚀性测试(表2.6-1)。表2.6-1水质分析成果统计表测试项目勘察取样ZK2ZK13Mg2+(mg/L)3.622.85K++Na+(mg/L)34.65+23.0834.69+23.61NH4+(mg/L)0.060.10Ca2+(mg/L)15.1815.17OH-(mg/L)0.000.00CL-(mg/L)4.973.85SO42-(mg/L)65.9463.13HCO3-(mmol/L)1.4441.529游离CO2(mg/L)1.9812.29侵蚀性CO2(mg/L)0.0011.21PH值7.686.68总碱度(mg/L)72.2576.50总硬度(mg/L)52.8151.09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同时调查场地附近区域污染源情况,工程区地表水、地下水以及土层在Ⅲ类环境下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混凝土中钢筋、钢结构具微腐蚀性。2.7不良地质与特殊性岩土(1)不良地质根据本区地质资料及现场调查可知,本场地岩层分布连续,不存在断层、构造破碎带,无地下洞室、软卧层、暗塘、暗滨等不良地质现象。也未见危岩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现象。(2)特殊性岩土根据地质调查与钻探揭露,场地3#、4#井位置地段有填土,厚度约2~8m。填土主要成分为粉质粘土夹砂泥岩碎块石,结构松散。填土主要是人工堆填形成,填土的均匀性差,物理力学性质不均匀。场地1#、2#井位置位于水塘,塘底及周边长期处于水浸泡中,状态呈软塑状,为软土层,力学性质差。3.岩土物理力学性质3.1原位测试对素填土层进行了重型触探试验。但由于素填土含有较多大块石,不能连续贯入,未能获取力学方面的参数。钻探结果表明素填土结构松散,均匀性差,力学性质变化大。场地填土段对本项目顶管工程影响小。对ZK13进行了标准贯入试验,试验段为粉质粘土,试验成果见表3.1-1。粉质粘土标贯锤击数为8,结合现场判别粉质粘土为软塑~可塑状。表3.1-1粉质粘土标准贯入试验成果统计表勘探点编号试验段深度(m)探杆长度(m)标贯击数N(击/30cm)ZK132.60-2.90483.2岩土试验成果统计3.2本次勘察共采取岩石试样11组,进行块体密度、单轴抗压强度、三轴压缩试验。本次勘察未采集土样(本场地粉质粘土含砂及角砾,无法取到原状土样),岩石成果见测试报告附件。场地岩土的主要物理力学指标,依据《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中的有关规定及以下公式统计:计算内容及计算式:1计算平均值公式:2计算标准差公式:3计算变异系数公式:4计算某一风险概率时的修正系数公式:,指标作为作用项时取“+”号,指标作为抗力项时取“-”号;5计算标准值公式:式中:——岩土参数的标本数;——岩土参数;——岩土参数的平均值;——岩土参数的标准差;——岩土参数的变异系数;——某一风险概率时的修正系数(a取0.025);——岩土参数标准值。3.2.2试验成果统计本次勘察于中等风化泥岩中取岩样5组,中等风化砂岩中采岩样6组,块体密度、单轴抗压强度、三轴压缩试验统计结果见附表2。3.3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主要根据钻探岩芯鉴别,结合相邻场地钻孔波速测试成果及地区经验进行确定。强风化基岩,岩质极软,手能捏碎,岩芯破碎,岩体完整性指数一般小于0.55,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中风化泥岩为软岩,岩体较完整,岩体基本质量等级Ⅳ级。中风化砂岩为较硬岩,岩体较完整,岩体基本质量等级Ⅲ级。3.4岩土体设计参数建议3.4.1土体指标取值原则本次勘察未能取到粉质粘土样,素填土和粉质粘土的物理力学参数根据重庆地区经验确定。3.4.2岩体指标取值原则岩石指标标准值根据《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第14.2条取值。中等风化岩质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由岩石抗压强度标准值乘以(岩体较完整)地基条件系数1.10得来。中等风化岩体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根据其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乘以地基极限承载力分项系数0.33得来。3.4.3岩土体参数建议值根据野外鉴别、室内岩石试验成果资料,并结合邻近工程经验,综合得出岩土体参数建议值,详见表3.4-1。表3.4-1岩土体设计参数建议取值岩土名称岩石与锚固体的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kPa注:1、表中带#者为经验值。2、岩土与锚固体极限粘结强度特征值仅适用于初步设计,施工时应通过锚杆试验检验。3、岩石与锚固体的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适用于注浆强度等级为M30。4.拟建管线工程地质条件评价4.1场地稳定性及适宜性评价拟建工程场地第四系土层总体厚度小,局部地段最深约8m;地形总体起伏较缓,下伏基岩稳定、连续,呈单斜产出,岩层倾向115°,岩层倾角6°,中风化岩体较完整;基岩面总体倾角平缓;场地内未见滑坡、崩塌、危岩、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无软卧层、暗塘、暗滨、古墓、岩溶洞穴等分布;地质构造较简单,无断层发育;局部自然边坡现状整体稳定,未发现变形迹象。总体来讲,本场地现状稳定性好,适宜本工程的建设。4.2拟建管线工程地质分段评价根据设计方案,管线全线采用顶管施工,避免大开挖形成基坑边坡。检查井施工方式可能为人工挖孔,设计方案未明确。(1)1#~2#段(1、2剖面)该段拟建管线位置现状为水塘,水深约1m。该段地表为粉质粘土覆盖,厚度为0.2~1.8m。下伏基岩为泥岩及砂岩,强风化厚度一般为0.9~2.8m详见管线工程分段评价表4.2-1。表4.2-11#~2#段管线工程分段评价表井编号设计管内底标高管线施工工程地质条件围岩级别备注1#~2#段330.931~330.886管线施工范围内穿越岩性为软塑状粉质粘土和强风化泥岩及砂岩,管线位置现状位于水塘中。现状地形来看,此段可采用明挖埋管方式,不涉及穿越岩土体。现状地形来看,此段可采用明挖埋管方式,管底标高与地形标高相差不大,开挖深度小。对水塘进行排水清淤,再进行开挖埋管。根据设计方案,该段管线长度约37m,管线埋深根据现状地形为0~0.5m。管线先于道路施工,管道采用Ⅱ级钢筋混凝土圆管。土石可挖性分类为Ⅰ类(松土,软塑状粉质粘土)和Ⅲ类(硬土,强风化泥岩及砂岩)。建议该段清除表层土层,选用强风化泥岩及砂岩作持力层,开挖应保证地基持力层的完整性不被破坏,强度不受影响。软土层需清除,强风化基岩明挖临时坡率1:0.75。1#井,设计管底高程为330.931m,工作井根据现状地形开挖深度小于1m。现状地貌为水塘区域,施工前需排水清淤,塘底软土层厚度薄。2#井,设计管底高程为330.886m,工作井根据现状地形开挖深度小于1m。现状地貌为水塘区域,施工前需排水清淤,塘底软土层厚度薄。(2)2#~4#段(1、3剖面)该段拟建管线经过区域为人工回填区,堆填土坡坡度10°~35°,现状整体较稳定。该段地表为素填土覆盖,揭露厚度为0~7.6m。下伏基岩为泥岩,强风化厚度一般为1.2~1.5m。详见管线工程分段评价表4.2-2。表4.2-22#~4#段管线工程分段评价表井编号设计管内底标高管线施工工程地质条件围岩级别备注2#~4#段330.886~330.622管线顶管施工范围内穿越岩性为素填土和强风化泥岩及中风化泥岩,地下水主要为岩类裂隙水。穿越段围岩类别为Ⅴ类(素填土),Ⅴ类(强风化泥岩)和Ⅳ类(中风化泥岩)。Ⅴ类(素填土)占48%,Ⅴ类(强风化泥岩)占35%,Ⅳ类(中风化泥岩)占17%。填土及岩土分界面是松散软弱的土层及层面,开挖扰动易坍塌,须作必要防护措施。顶管施工中可能遇到地下水,施工时应考虑抽排水措施,避免在雨季施工。根据设计方案可知,该段管线为顶管施工段,长度约98m,管线埋深根据现状地形为0~14.1m。管线先于道路施工,管道采用Ⅱ级钢筋混凝土圆管。穿越段土石可挖性分类为Ⅲ类(硬土,素填土),Ⅲ类(硬土,强风化泥岩)及Ⅳ类(软石,中风化泥岩)。建议该段管线选用强风化泥岩或中风化泥岩作持力层,开挖应保证地基持力层的完整性不被破坏,强度不受影响。管线从填土堆积坡面近垂直穿入,现状填土边坡整体稳定,坡角10°~35°,但无任何防护措施,长期雨水冲刷会引起坡面掉块或局部坍塌,建议对坡面做防护处理。根据设计方案,顶管位置后期覆土作为道路人行道,边坡防护可作临时防护考虑。填土边坡沿岩土界面滑动稳定性验算见附件5,岩土界面参数取暴雨饱和工况经验值:C=5kPa,φ=18°,安全系数K=3.59,满足边坡规范要求。3#井,设计管底高程为330.727m,现状井深约11m。井壁四周素填土厚度7.6m。填土为人工堆填,结构松散,在施工过程中易发生井壁坍塌,建议采取有效的护壁措施。4#井,设计管底高程为330.622m,现状井深约11.1m。井壁四周素填土厚度2.7m。填土为人工堆填,结构松散,在施工过程中易发生井壁坍塌,建议采取有效的护壁措施。(3)4#~8#段(1、4、5剖面)该段拟建管线经过区域为山体,山体整体稳定。该段地表为粉质粘土覆盖,厚度为0.6~2.3m,局部强风化泥岩及砂岩出露。下伏基岩为泥岩、砂岩,强风化厚度一般为0.5~6.3m。详见管线工程分段评价表4.2-3。表4.2-3W-4~W-5段管线工程分段评价表井编号设计管内底标高管线施工工程地质条件围岩级别备注4#~8#段330.622~329.647管线顶管施工范围内穿越岩性为中风化泥岩,局部穿越中风化砂岩,地下水主要为岩类裂隙水。穿越段围岩类别为Ⅳ类(中风化泥岩),局部区域为Ⅱ类(中风化砂岩)。Ⅳ类(中风化泥岩)占94%,Ⅱ类(中风化砂岩)占6%。泥岩、砂岩层面交界处岩体完整性相对较差,开挖应较小施工扰动影响,或作一定的防护措施。顶管施工中可能遇到地下水,施工时应考虑抽排水措施,避免在雨季施工。根据设计方案可知,该段管线为顶管施工段,长度约270m,管线埋深根据现状地形为6~43m。管线先于道路施工,管道采用Ⅱ级钢筋混凝土圆管。穿越段土石可挖性分类为Ⅳ类(软石,中风化泥岩)及Ⅴ类(次坚石,中风化砂岩)。建议该段管线选用中风化泥岩及砂岩作持力层,开挖应保证地基持力层的完整性不被破坏,强度不受影响。5#井,设计管底高程为330.382m,现状井深约23m。井壁四周粉质粘土厚度0.6m,强风化厚度0.7m。井开挖较深,建议应采取有效的护壁措施,孔口作防护措施,防止掉块落石,同时应考虑抽排水措施。6#井,设计管底高程为330.142m,现状井深约40.3m。井壁四周粉质粘土厚度0.8m,强风化厚度0.9m。井开挖深度大,建议应采取有效的护壁措施,孔口作防护措施,防止掉块落石,同时应考虑抽排水措施。7#井,设计管底高程为329.887m,现状井深约19m。井壁四周粉质粘土厚度2.3m,强风化厚度1.8m。井开挖较深,建议应采取有效的护壁措施,孔口作防护措施,防止掉块落石,同时应考虑抽排水措施。8#井,设计管底高程为329.647m,现状井深约13.2m。井壁四周粉质粘土厚度1.6m,强风化厚度6.3m。井开挖较深,建议应采取有效的护壁措施,孔口作防护措施,防止掉块落石,同时应考虑抽排水措施。(4)8#~9#段(1剖面)该段拟建管线经过区域为沟谷,现状整体稳定。该段地表为粉质粘土覆盖,厚度为0.6~4.7m。下伏基岩为泥岩、砂岩,强风化厚度一般为4.2~4.9m。详见管线工程分段评价表4.2-4。表4.2-4W-5~W-6段管线工程分段评价表井编号设计管内底标高管线施工工程地质条件围岩级别备注8#~9#段329.647~329.407管线顶管施工范围内穿越岩性为粉质粘土、强风化泥岩及砂岩,地下水主要为土层孔隙水及岩类裂隙水。穿越段围岩类别为Ⅴ类(粉质粘土)、Ⅴ类(强风化泥岩)和Ⅳ类(强风化砂岩)。Ⅴ类(粉质粘土)占21%,Ⅴ类(强风化泥岩)占59%,Ⅳ类(强风化砂岩)占20%。覆盖层土体及岩土分界面是软弱的土层及层面,开挖扰动易坍塌,须作必要防护措施。开挖位置强风化厚度大,开挖扰动使岩体开裂,岩石脱落掉块,需作必要防护。顶管施工中可能遇到地下水,施工时应考虑抽排水措施,避免在雨季施工。根据设计方案可知,该段管线为顶管施工段,长度约59m,管线埋深根据现状地形为4~6m。管线先于道路施工,管道采用Ⅱ级钢筋混凝土圆管。穿越段土石可挖性分类为Ⅱ类(普通土,粉质粘土)和Ⅲ类(硬土,强风化泥岩及砂岩)。建议该段管线选用强风化泥岩及砂岩作持力层,开挖应保证地基持力层的完整性不被破坏,强度不受影响。本段开挖深度较浅,土层厚度较大,应考虑开挖方式,爆破开挖可能引起地面土体松动,发生地面变形或开裂。9#井,设计管底高程为329.407m,现状井深约5.7m。井壁四周粉质粘土厚度0.6m,强风化厚度4.2m。建议采取有效的护壁措施,由于在地形较低处,地下水有汇聚作用,应考虑抽排水措施。(5)9#~10#段(1、6剖面)该段拟建管线经过区域为丘包,现状整体稳定。该段地表主要为粉质粘土覆盖,厚度为0~0.6m,末段强风化出露。下伏基岩为泥岩、砂岩,强风化厚度一般为3.9~7.8m。详见管线工程分段评价表4.2-5。表4.2-5W-6~W-7段管线工程分段评价表井编号设计管内底标高管线施工工程地质条件围岩级别备注9#~10#段329.407~329.137管线顶管施工范围内穿越岩性为强风化及中风化泥岩、砂岩,地下水主要为岩类裂隙水。穿越段围岩类别为Ⅴ类(强风化泥岩)和Ⅳ类(中风化泥岩),局部区域为Ⅱ类(中风化砂岩)。Ⅴ类(强风化泥岩)占9%,Ⅳ类(中风化泥岩)占58%,Ⅱ类(中风化砂岩)占33%。开挖位置强风化厚度大,开挖扰动使岩体开裂,岩石脱落掉块,需作必要防护。顶管施工中可能遇到地下水,施工时应考虑抽排水措施,避免在雨季施工。顶管穿越上方有一民宅,应采用适当的开挖方式。根据设计方案可知,该段管线为顶管施工段,长度约90m,管线埋深根据现状地形为4~14m。管线先于道路施工,管道采用Ⅱ级钢筋混凝土圆管。穿越段土石可挖性分类为Ⅲ类(硬土,强风化泥岩)、Ⅳ类(软石,中风化泥岩)及Ⅴ类(次坚石,中风化砂岩)。建议该段管线选用强风化或中风化泥岩及砂岩作持力层,开挖应保证地基持力层的完整性不被破坏,强度不受影响。管线此段穿越上部有一民宅,民宅结构为土墙砌筑,此段区域顶管开挖应考虑开挖方式,爆破开挖可能对房屋产生较大影响。顶管出口位置边坡为岩质边坡,现状斜坡坡度约30°,强风化厚度大,通过赤平投影分析图4.2,裂隙②为岩质边坡外倾结构面,结构面倾角陡,边坡稳定性问题主要为斜坡面的风化脱落、掉块,建议对现状斜坡进行清表做坡面防护。图4.2赤平投影图10#井,设计管底高程为329.137m,现状井深约2.6m。井壁四周强风化厚度3.9m。建议应采取有效的护壁措施,井口在半坡上,孔口作防护措施,防止掉块落石,同时应考虑抽排水措施。4.3拟建管线地震效应评价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各段管线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拟建物抗震设防为标准设防类。粉质粘土为中软土,剪切波速值经验值取165m/s,基岩剪切波速值>500m/s,为软质岩石,素填土剪切波速经验值取135m/s,为软弱土。各拟建管线的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