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陈情表2017年人教版必修五第二单元第七课课件(28张)_第1页
课件陈情表2017年人教版必修五第二单元第七课课件(28张)_第2页
课件陈情表2017年人教版必修五第二单元第七课课件(28张)_第3页
课件陈情表2017年人教版必修五第二单元第七课课件(28张)_第4页
课件陈情表2017年人教版必修五第二单元第七课课件(28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陈情表

李密古人云: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以上苏轼语,也有说是青城隐士安子顺)读《报任安书》不下泪者,其人必不为人。(后人续)忠则《出师表》,孝则《陈情表》。《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阐述了北伐的必要性以及对后主刘禅治国寄予的期望,言辞恳切,写出了诸葛亮的一片忠诚之心。《祭十二郎文》,唐代韩愈作品,文章的十二郎是指韩愈的侄子韩老成,十二郎与韩愈两人自幼相守,由长嫂郑氏抚养成人,共历患难,因此感情特别深厚。但是长大之后,韩愈本人在外飘泊,与十二郎很少见面。韩老成的英年早逝让韩愈悲从中来,写下此文。《陈情表》为西晋李密写给晋武帝的奏章。文章叙述祖母抚育自己的大恩,以及自己应该报养祖母的大义;除了感谢朝廷的知遇之恩以外,又倾诉自己不能从命的苦衷,真情流露,委婉畅达。《报任安书》是司马迁写给友人任安的一封回信。司马迁因李陵之祸处以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表面上是皇帝近臣,实则相似宦官,为士大夫所轻贱。任安此前曾写信给他,希望他能“推贤进士”。司马迁由于自己的遭遇和处境,感到很为难,所以一直未能复信。后任安因罪下狱,被判死刑,司马迁才给他写了这封回信。在这篇文章中,司马迁以极其激愤的心情,申述了自己的不幸遭遇,抒发了内心的无限痛苦,大胆揭露了汉武帝的喜怒无常,刚愎自用,提出了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比较进步的生死观,并表现出了他为实现可贵的理想而甘受凌辱,坚韧不屈的战斗精神。作者简介李密(224—287),一名虔,字令伯,武阳(今四川省彭山县东)人。父早亡,母改嫁,由祖母刘氏亲自抚养。为人正直,颇有才干。曾仕蜀汉为郎,蜀亡以后,晋武帝司马炎为了巩固新政权,笼络蜀汉旧臣人心,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上表陈情,以祖母年老无人供养,辞不从命。祖母死后,出任太子洗马,官至汉中太守。后被谗免官,死于家中。

李密和他的《陈情表》李密,蜀汉后主刘禅的郎官。公元263年,司马昭灭蜀汉,李密成了亡国之臣。仕途已失,便在家供养祖母刘氏。公元265年,晋武帝请李密出来做官,先拜郎中,后又拜为洗马(太子侍从官)。晋武帝邀请李密出山的主要原因是:第一,当时东吴尚据江左,为了减少灭吴阻力,收笼东吴民心,故对亡国之臣实行怀柔政策,以显示其宽宏之胸怀。第二,李密当时以孝闻名天下,晋武帝承继汉代以来以孝治理天下的策略,实行孝道,以显示自己清正廉明,同时也用孝来维持君臣关系,维持社会的安定秩序。

这样,以文学见称、曾多次出使东吴、历职郎署的李密当然被列为笼络对象,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然而,李密对蜀汉念念于怀,无心出官,更何况司马氏是以阴谋、屠杀的方式篡夺取得天下。李密以一亡国之臣,对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顾虑,而暂存观望之心了。这就使李密进退两难。于是就写奏章推脱(本文就是此时所写)。不幸的是他的这种想法,被晋武帝多少察觉到了,因此“诏书切峻,责臣逋慢”。然而李密委婉陈辞,恰到好处地解决了“不从皇命”的难题。他上表陈情,以祖母年老无人供养,辞不从命。无怪乎晋武帝看了表章以后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终于准如所请,特赏赐给李密奴婢二人,并命郡县按时给其祖母供养。祖母死后,出任太子洗马,官至汉中太守。后因赋诗得罪武帝,被谗免官,死于家中。李密到底是如何说服晋武帝让自己既不出仕又避免杀头之罪的呢?历史背景资料补充①晋武帝司马炎靠野蛮杀戮废魏称帝,为人阴险多疑。建国初年,东吴尚据江左,为了减少灭吴的阻力,笼络东吴人心,稳定局势,对蜀汉士族采取怀柔政策,征召蜀汉旧臣到洛阳任职。以显示其宽厚之胸怀。西汉以后,魏晋时代正式提倡以孝道治天下。当时帝号多取“孝”字,如曹丕号孝文帝,东晋又有一个孝武帝,到了南北朝,南朝宋也有一个孝武帝,北魏则有孝文帝、孝明帝、孝庄帝、孝武帝,东魏有孝静帝,北齐有孝昭帝,北周有孝闵帝。真是越是乱世越喊得厉害。为什么呢?因为中国是宗法制社会,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为大宗,为天下父母,故孝父母必忠君,所以历史上,一个朝代的统治者,想要治理好天下,其要诀之一,就是鼓励人们的“孝道”精神。每个稍有头脑的皇帝都知道,在“家天下”的大背景下,“孝”这种品质扩大了,就自然而然会“忠”。晋武帝承继汉代以来以孝治天下的办法来实行孝道,以显示自己清正廉明,同时也用孝来维持君臣关系,维持社会的安定秩序。②李密少时师事著名学者谯周,以学问文章著名于世。曾出仕蜀汉担任尚书郎,屡次出使东吴,表现出相当高的外交才能,很有才辩。李密对蜀汉念念于怀,他曾说刘禅“可次齐桓”。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名于乡里。李密为人刚正,颇有文名。③自古说“忠孝不能两全,舍孝而全忠”!《韩诗外传》卷二记载:“楚昭王使石奢为理道,有杀人者追之,则父也。奢曰:‘不私其父非孝也,不行君法非忠也。’于是刎颈而死。”为忠臣不得为孝子,为孝子不得为忠臣。④古人崇尚“一仆不事二主”,“忠臣不事二君”。魏晋文人名士最重气节。我们今天读这篇文章,就应从感情和政治两个方面来考虑它的内容和表现技巧,而不能仅仅看作是一篇“以孝感人”的“至文”了。忠孝两全是《陈情表》的中心,这种封建意识本不足取,但由于这篇文章语言恳切,文笔委婉,记叙详尽,说理周密,表达感情淋漓尽致,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关于文体----表

“表”是中国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特殊文体。是封建社会下臣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文体。在古代,臣子写给君王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李斯《谏逐客书》,“书”是书信、意见书的总称。到了汉代,这类文字被分为四个小类,即章、奏、表、议。刘勰在《文心雕龙·章表》里说:“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可见,表的主要作用就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统观众多表文,尽管具体内容不同,但都离不开抒情手法的运用,因此,“动之以情”也可以说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此外,这种文体还有自己的特殊格式,如开头要说“臣某言”,结尾常有“臣某常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之类的话。?“陈”什么向谁“陈情”?为什么要“陈情”?如何“陈”?表陈情自由诵读第1段第一段哪一句是中心句?它包含了哪些内容?夙遭闵凶父丧母嫁多病零丁门衰祚薄夙婴疾病zxxk

故不能“废远”(为下文伏笔)慈父见背舅夺母志

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门衰祚薄内外无亲

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孤苦的孩子无依的老人一生含辛茹苦唯愿奉养终年成长艰辛不易之苦情祖孙相依为命之亲情

苦本段分几个层次?各自的重点是什么?二层叙朝廷征召之殷;写自己进退两难的境地。自由诵读第2段2、本段作者辞了朝廷、皇帝的哪几次征召?前察臣孝廉

后举臣秀才特拜臣郎中

寻除臣洗马

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难报皇恩之为难之情、难舍病中祖母之尽孝之情

刘病日笃

3、李密是怎样打消晋武帝的疑虑的(不就职是因为对旧朝念念不忘)?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亡国贱俘至微至陋求取同情坦诚心态降低身份疑虑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款款真情不忍废止远离之孝情诚三段:以“孝治”大理为依据,明确提出“辞不复命”的原因。4、①李密提出什么方法来解决“忠孝之两难”?

②“愿乞终养”提出后,作者紧接其后陈说的内容是否可以删掉?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所见明知实所共鉴矜悯愚诚听臣微志

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愿乞终养之孝情结草必报之忠情孝忠四段:进一步说明自己的一片痴情,祈求皇上恩准“终养”,言明先尽孝后尽忠的赤诚。

1、本段中哪句话是表文主旨?

2、贯穿全段的是哪两个词?

3、用语有什么特点?(“愿乞终养”)(“尽节”“报养”——忠孝两全)(“愿乞”“愿矜悯”“听臣微志”——无比恳切)具体研习第4段1、为李密的言辞和情理所动;2、彰显孝治天下的恩德。晋武帝为什么会答应李密终养祖母的请求? 陈情表陈述,叙说臣下呈给帝王的一种文书。古代文体,属奏议类,臣民对君主有所陈述请求时所用。情形、情况隐情、苦情愿乞终养之孝情结草必报之忠情禀告自己苦衷的奏章

1.融情于事。

2.语言形象生动,自然精粹。艺术特色赏析语言1、四字骈句:简洁凝练,语势连贯紧凑,文势如行云流水般通畅。2、对偶句:语气铿锵有力,语意简洁凝练,琅琅上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