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树郭橐驼传_第1页
种树郭橐驼传_第2页
种树郭橐驼传_第3页
种树郭橐驼传_第4页
种树郭橐驼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赏析示例种树郭橐驼传一、下面是本课重要的文言基础知识,你能准确地填出括号或横线处的内容吗?(一)通假字1.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通“____”,________)2.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通“____”,________)答案:1.矣了2.尔你们﹒﹒(二)一词多义不抑耗其实而已()1.实其实仇之()

早实以蕃()答案:名词,果实/副词,实际上/动词,结果

若不过焉则不及()

过蒙拔擢,宠命优渥(《陈情表》)()

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苏武传》)()2.过是寡人之过也(《烛之武退秦师》)()

闻大王有意督过之(《鸿门宴》)()

沉舟侧畔千帆过(《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答案:形容词,过多的/副词,过分/动词,超过/名词,过错/动词,责备/动词,经过

去不复顾()

将军宜枉驾顾之(《隆中对》)()

大行不顾细谨(《鸿门宴》)()3.顾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廉颇蔺相如列传》)()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答案:动词,回头看/动词,拜访/动词,顾及,注意/副词,表示轻微的转折,相当于“只是,不过”/副词,反而,难道

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

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4.且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孔雀东南飞并序》)()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答案:连词,并且/连词,尚且/副词,将要/副词,暂且/副词,将近(三)词类活用1.名词的活用(1)名词作动词①病偻,隆然伏行________________②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________________③且硕茂,早实以蕃________________④其筑欲密________________⑤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患……病②称呼,称作③结果④捣土⑤用指甲划﹒﹒﹒﹒﹒(2)名词作状语①而木之性日以离矣________________②旦视而暮抚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每日,一天天地②在早上;在晚上(3)名词的使动用法若甚怜焉,而卒以祸________________答案:使……遭受灾祸,造成灾祸(4)名词的意动用法驼业种树________________答案:以……为业﹒﹒﹒﹒﹒2.动词的活用动词的使动用法①鸣鼓而聚之________________②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使……聚集②使……致,使……发展﹒﹒3.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动词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________________答案:保全(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①非有能硕茂之也________________②非有能早而蕃之也________________③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使……硕大;使……茂盛②使……结果实早;使……结果实多③使……繁衍兴旺,多;使……安定﹒﹒﹒﹒﹒﹒﹒(四)古今异义1.既然已,勿动勿虑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连词,表示先提出前提,而后加以推论2.不抑耗其实而已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副词,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多含转折意)答案:

1.已经这样2.它的果实﹒﹒﹒﹒3.若不过焉则不及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连词,表转折,跟“只是”相同4.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指人格卑鄙的人答案:

3.不是过多4.小民,百姓﹒﹒﹒﹒5.传其事以为官戒也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认为6.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连词,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答案:

5.把……作为6.两个词,来使……发展﹒﹒﹒﹒(五)判断下列文言句式的类型并翻译1.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传其事以为官戒也。()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故不我若也。()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判断句所以我只是不妨害它生长罢了,并不是有能力使它长得高大茂盛。2.省略句(我)为这件事作传,让(它)成为官吏们的鉴戒。3.宾语前置句所以(他们)种树都不如我。4.吾又何能为哉?()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4.宾语前置句(其实)我又有什么本事呢?5.宾语前置句又怎么能使我们繁衍生息而安顿我们的身家性命呢?6.定语后置句凡是长安城里以(种树)作为观赏游玩的富豪人家和靠种树卖果营利的人。二、以下是本课重要的作家作品、背景资料及相关知识,来了解一下吧。仕途失意的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世称“柳河东”。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21岁中进士,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运动,曾任礼部员外郎。改革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后被贬为柳州刺史。一生创作600多篇作品,代表作如《童区寄传》《捕蛇者说》《愚溪诗序》《黔之驴》《小石潭记》《江雪》《渔翁》等,著有《柳河东集》。民生维艰催生的寓言体传记这篇寓言体传记,是柳宗元早年在长安任职时的作品。本文是针对当时官吏烦令扰民的现象发而为言的。中唐时期,豪强地主兼并掠夺土地的现象日益严重,“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陆贽《均节赋税恤百姓》)。仅有一点土地的农民,除了交纳正常的绢粟外,还要承受地方军政长官摊派下来的各种杂税。据《旧唐书·食货志》记载,各地官僚为巩固自己的地位,竞相向朝廷进奉,加紧对下层人民的盘剥,于是“通津达道者税之,莳蔬艺果者税之,死亡者税之”,民不聊生。这就是柳宗元写作本文的社会背景。以种树喻治民种树郭橐驼传橐驼其人得名缘由平凡、豁达、自信技艺高超本人争迎取养技术全面(侧面)不怕移徙叶茂实多(正面)他人莫能如也(反面)对比映衬种树经验橐驼顺其天,致其性(正面)他人爱之恩,忧之勤(反面)对比映衬借事明理养树顺其自然养人顺民安民类比1.这篇带有寓言性的人物传记是如何塑造郭橐驼这一人物形象的?【分析探究】本传记主要是从以下角度来塑造人物形象的:

角度文中语句人物特征名字“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出身卑微体貌“不知始何名”“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技艺(职业)豁达豪爽“甚善。名我固当”性格身体病残技术精湛2.为何郭橐驼要自称“驼”?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分析探究】这表现了郭橐驼的豁达、身残而自信。“甚善。名我固当”,指其病而为号,并不雅,但显得很亲切。郭橐驼竟认为起得很恰当,便放弃自己原来的名字,这样自称起来。作者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人物豁达的性格,令人猜想在这豁达的背后,一定存在着某种自信,这也就增强了读者阅读的兴趣。作品通过简洁的叙述、生动的描写,使一个不同一般的“驼者”形象跃然纸上。3.郭橐驼种树有着丰富的经验。在文中,郭橐驼总结的种树方法是什么?他认为种完后应该采取什么态度?他对自己取得的成绩是如何评价的?他又是怎样评价描述官吏烦令扰民的?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分析探究】问题内容种树方法“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其莳也若子”种树后态度“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置也若弃”评价成绩“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评价描述官吏烦令扰民文章先简要地用几句话加以概括:“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接着用铺陈的手法,把“吏治不善”的种种表现加以集中,加以典型化,且有言有行,刻画细致入微,入木三分。如写官吏们大声吆喝,驱使人民劳作,一连用了三个“尔”,四个“而”和七个动词,把官吏来乡鸡犬不宁的景象描绘得淋漓尽致4.本文题目为“传”,与一般人物传记有什么不同?【分析探究】本文题目为“传”,而兼有寓言性质。柳宗元的传记散文和一般史传文不同,常常是通过对某些下层人物的描写,反映当时人民的困苦生活,揭露社会矛盾,针砭时弊,并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本文以为人物立传的方式,寓治国养民之理于种树之道中,揭露了当时统治阶层政令繁乱的弊端及其给民众带来的灾难,体现了柳宗元“革除弊政、养民治国”的思想。

1.记传立说,深入浅出。本文是一篇兼具寓言和政论色彩的传记文。通过“种树”来谈“养民”,借普通人物生活与生产实践中的事理加以托讽,而非说教,这种借传立说、因事出论的写法,别开生面,新颖活泼。

2.运用多种手法说理。如运用类比和对比的表现手法,使文章说理更透辟,更具有说服力。谈种树时郭橐驼将自己的做法和其他的种植树木的人作了对比,在原理、态度、方法和结果等方面都构成了对比。全文又以种树与治民相类比,含蓄委婉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3.文章语言简洁生动。这篇寓言式的人物传记,写得既简洁,又生动。简洁体现了史传的特点,生动则蕴含了文学的情趣。如第一段介绍人物,仅用“隆然伏行”几个字,就写出了人物的形象特征;又用“甚善。名我固当”几个字,写出了人物的性格。这样,通过简洁的叙述,生动的描写,一个不同凡响的“驼者”形象,便跃然纸上了。在短短几句话中,这种史笔和文辞的完美结合,显示出作者高超的语言表现力。文言断句和翻译

1.断句的考查情况

2004年高考北京卷开始出现文言文的断句题。近年来,不断有省份的高考试题中出现该种题型,因为文言断句更能体现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2012年浙江卷、北京卷、湖南卷、重庆卷仍继续考查断句。高考对文言文断句的考查题型主要有两种形式:①客观选择题,答案提供四个选项,选出断句正确的一项(如2011年、2012年湖南卷);②主观题,给出选文(或选文外)的一段文字,让考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标出停顿,这是除湖南卷外其他省市卷采用的考查形式。

2.文言翻译本考点涉及两个方面:①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②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命题规律:一般采用主观题形式,要求翻译两个或三个句子。这些句子一般为:①在文中起关键作用的句子,考生需通读全文才能理解该句;②含有关键词(重点实词、虚词)的句子,考生需熟悉关键词,特别是多义词,才能确定其义,准确译出,这是得分点;③句式较特殊的句子,从表达方式上看,多为叙述性句子,少有议论性句子。(一)(2012·湖南卷)下列文句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A.且足下昔以单车之使/适万乘之虏/遭时不遇/至于伏剑不顾/流离辛苦/几死朔北之野/丁年奉使/皓首而归B.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太山C.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D.是谋非吾所能及也/无已/则有一焉/凿斯池也/筑斯城也/与民守之/效死而民弗去/则是可为也

审题点拨本题提供多个语段断句,等于增加了四段文言材料。但这四段均是对人教版高中必修课文的补充。断句应结合上下文,紧紧抓住“曰”“云”“言”等字及一些常用虚词,如:①句首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②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③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至若”“是以”“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断句;④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答案点拨A项出自《答苏武书》,是对人教版必修四《苏武传》的补充,意思是:“您过去凭着单车出使到拥有强兵的敌国,逢上时运不佳,竟至伏剑自刎也不在乎;颠沛流离,含辛茹苦,差点死在北方的荒野。壮年时奉命出使,满头白发而归。”B项是《廉颇蔺相如列传》全文结尾时司马迁的总结,其意是:“当蔺相如手持和氏璧斜视庭柱,以及呵斥秦王左右的时候,就当时的形势来说,最多不过是被杀,然而一般人却往往因为答案点拨胆小而不敢有这样的表现。相如一旦振奋起他的勇气,其威力就伸张出来压倒了敌国。回来后又对廉颇隐忍退让,他的声誉比泰山还重。”故正确的断法是“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太山。”

C项出自于吕祖谦的《东莱〈左传〉博议》,意思是:“秦穆公对于晋国来说,相处很长时间了,他们之间的信义也很深了,交情也很厚了,一旦沉迷于烛之武说的利益,抛弃晋国就像擤鼻涕吐唾沫,从郑国又得到了什么呢?”答案点拨D项出自《孟子对滕文公》,这是对《寡人之于国也》的延伸阅读,强调民本思想,意思是:“谋划这个(问题)不是我力所能及的。一定要(我)说,就(只)有一个(办法):深挖这护城河,筑牢这城墙,与百姓共同守卫城池、国家,百姓宁可献出生命也不逃离,那么这就可以行得通了。”答案:B(二)(2012·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陶澍,字云汀,湖南安化人。嘉庆七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迁御史、给事中。澍疏劾河工冒滥,及外省吏治积弊。巡南漕①,革陋规,请浚京口运河。二十四年,出为川东道。总督蒋攸荐其治行为四川第一。道光三年,陶澍就擢巡抚。安徽库款,五次清查,未得要领。澍自为藩司时,钩核档案,分别应劾、应偿、应豁,于是三十余年之纠葛,豁然一清。濒江水灾,购米十万石,劝捐数十万金,赈务核实,灾民赖之无失所。又怀远新涨沙洲阻水,并开引河,导之入淮。淮水所经,劝民修堤束水,保障农田。各县设丰备仓于乡村,令民秋收后量力分捐,不经吏役,不减粜,不出易,不假贷。岁歉备赈,乐岁再捐,略如社仓法②而去其弊。

创辑《安徽通志》,旌表忠孝节烈以励风俗。道光五年,调江苏。先是洪泽湖决,漕运梗阻,协办大学士英和陈海运策,而中外纷议挠之。澍毅然以身任,亲赴上海,筹雇商船,体恤商艰,群情踊跃。事竣,优诏褒美,赐花翎。

江苏频遭水患,由太湖水泄不畅。疏言:“太湖尾闾在吴淞江及刘河、白茆河,而以吴淞江为最要。治吴淞以通海口为最要。”于是以海运节省银二十余万兴工,择贤任事,至八年工竣。澍自巡漕时,条奏利害,至是先浚徒阳河,将以次举刘河、白茆、练湖、孟渎诸工。后在总督任,与巡抚林则徐合力悉加疏浚,吴中称为数十年之利,语详则徐传。

晚年将推淮北之法于淮南,已病风痹③,未竟其施。后咸丰中乃卒行之。十九年,卒。遗疏上,优诏轸④惜,称其“实心任事,不避嫌怨”。

澍见义勇为,胸无城府。用人能尽其长。在江南治河、治漕、治盐,并赖王凤生、俞德源、姚莹、黄冕诸人之力。左宗棠、胡林翼皆识之未遇,结为婚姻,后俱为名臣。(选自《清史稿·陶澍传》,有删节)【注】①漕:水道运粮。②社仓法:用义仓来积谷备荒的方法。③风痹:手足麻木不仁之症。④轸:痛。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0分)(1)岁歉备赈,乐岁再捐,略如社仓法而去其弊。(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创辑《安徽通志》,旌表忠孝节烈以励风俗。(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晚年将推淮北之法于淮南,已病风痹,未竟其施。(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审题点拨答案点拨本题考查考生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能力。翻译时要结合上下句读懂大意,抓住古汉语特殊句式及重点实词和虚词等。(1)“歉”,粮食歉收;“乐岁”,丰年;“去”,除去。(2)“旌表”,表彰;“以”,目的连词,用来;翻译时需要补充被省略的主语。(3)“竟”,完成;此句中“于淮南”句为倒装句,翻译时需要调整为正常语序(1)年成不好的话就把准备好的粮食用于救济,丰年再捐献,大体上如同社仓法,却又避免了社仓法的弊端(2)(陶澍)最先编修了《安徽通志》,表彰忠孝节烈来激励民风(改良风俗)(3)(陶澍)晚年准备把淮北的方法推广到淮南,但已经患上了风痹病,来不及完成这项工作

一、文言断句的方法

1.找名词,定句读文言文中名词,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如: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鸿门宴》)

2.找虚词,定句读

虚词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尤其是发语词、语气词和一些连词,它们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如:其、尔、若、夫、且夫、盖、然则、是故、然而、犹且、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常常用在句首;之、也、矣、欤、焉、哉、乎等语气词常常用在句尾;以、于、为、而、则等连词常常用在句中。3.依总分,定句读文言文中,也往往有总分、分总的形式,据此也可以进行断句。如: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游褒禅山记》)

这段文字始句为总起句,故应断为句。接着紧承始句,发“叹”,其中“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为总叹。下文分“夷以近、险以远”而至者“众、少”及其原因、结果,“有志”“力不足”者、“有志与力”而“无物”“相”者、“力足以至(而不至)”者、“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几种情况进行议论,最后又用“此余之所得也”作结。辨明哪些是“总”,哪些是“分”,又“分”几层,就可以大致断句了。4.据排偶,定句读排比、对偶、对称是文言文中最常见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语言上的一大特点。这些都为断句提供了方便。如: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

5.理对引,定句读文言文中对话、引用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理清问者、答者,明辨句读。如: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寡人之于国也》)6.察反复,定句读反复,特别是间隔反复,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如: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7.明顶真,定句读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句子前后相承,语势连贯。如: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二、解答文言翻译题的方法要做好文言翻译题,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方法:1.保留法古文中的专名如人名、地名、年号、国名、官职名、朝代名等一律照抄,不必翻译。

2.替换法有些词,在古书里常用,但在现代汉语里已不用或不常用,或者有些词所表达的意思古今不一,这就要用现代汉语的说法去替换古代的说法。例: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游褒禅山记》)“瑰”换成“珍贵”,“观”换成“景象”。3.加字法即在单音节词前或后加字,使之成为包含这个语素的双音节词或短语。例:天下事有难易乎?(《为学》)“难”和“易”可用加字法翻译。此句译成: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之分吗?4.删略法指删去那些只起语法作用而没有实在意义的虚词,或某些表敬称或谦称的词。例:张良曰:“谨诺。”(《鸿门宴》)句中的“谨”表谦称,可不译。5.补充法文言文中若有较多的省略成分,在翻译时要将原文中省略的成分增补出来,使句意完整,然后再翻译。例: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也》)这一句不但省略了主语,还省略了谓语,翻译时必须补出。本句可译为:不行,(那些人)只是没(跑)百步罢了,但这也是逃跑呀。6.调序法古汉语中句子成分的位置与现代汉语有一些不同之处,常构成倒装句,应先调整成合乎现代汉语的规范句序后再翻译。例: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烛之武退秦师》)这是一个状语后置句,翻译时应该把状语调整到它们应在的位置上,可译为:原因是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依附于晋的同时又依附于楚。7.拆分法有些词在文言文中使用,在现代汉语中也使用,但词义已发生变化,有的扩大或缩小了,有的已发生了转移,这时翻译就要使用拆分法。如文言中的“妻子”有时要使用“拆分法”拆分成“妻子儿女”。

8.转述法用符合现代汉语习惯的词语来表述使用了某种修辞格的词语。例:雄州雾列,俊采星驰。(《滕王阁序》)“雾”“星”都是比喻用法,要译为“像雾一样”“像星一样”。9.变通法变通法主要用在文言文特殊的文言现象中,比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偏义复词、互文同义等。当直接根据此字的常规意义来理解而无法直接翻译或不符合文意时,就要考虑到特殊的文言现象。例:“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一句,根据常规翻译,“举酒欲饮无管弦”就没有了明确的主语,究竟是主人下马想饮酒呢,还是客人上船想饮酒?根据后面的文字“醉不成欢惨将别……添酒回灯重开宴”可了解到“举酒欲饮无管弦”的是主人和客人,所以“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是用到了互文同义,可译为:主人和客人下马上船,举起酒杯想喝酒却没有音乐。10.扩充浓缩法古文中有些句子言简而意丰,有些句子言繁而意单,对这些句子就可用扩充或浓缩的办法来翻译。例: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过秦论》)该句将一个意思从各方面加以铺陈,语意连贯,气势磅礴,但现代汉语里找不到相应的词语来一一对译,这时可浓缩为:秦国有并吞四海,统一天下的雄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桂州裴中丞作訾家洲亭记柳宗元大凡以观游名于代者,不过视于一方,其或傍达左右,则以为特异。至若不骛远不陵危环山洄江四出如一夸奇竞秀咸不相让遍行天下者惟是得之。桂州多灵山,发地峭坚,林立四野。署之左曰漓水,水之中曰訾氏之洲。凡峤南之山川,达于海上,于是毕出,而古今莫能知。

元和十二年,御史中丞裴公来莅兹邦,都督二十七州诸军州事。盗遁奸革,德惠敷施。期年政成,而富且庶。当天子平淮夷,定河朔,告于诸侯,公既施庆于下,乃合僚吏,登兹以嬉。观望悠长,悼前之遗。于是厚货居氓,移民于闲壤。伐恶木,刜奥草,前指后画,心舒目行。忽焉如飘浮上腾,以临云气。万山面内,重江束隘,联岚含辉,旋视具宜,常所未睹,倏然互见,以为飞舞奔走,与游者偕来。乃经工庀材,考极相方。南为燕亭,延宇垂阿,步檐更衣,周若一舍。北有崇轩,以临千里。左浮飞阁,右列闲馆。比舟为梁,与波升降。苞漓山,涵龙宫,昔之所大,蓄在亭内。日出扶桑,云飞苍梧。海霞岛雾,来助游物。其隙则抗月槛于回溪,出风榭于篁中。昼极其美,又益以夜。列星下布,灏气回合,邃然万变,若与安期、羡门①接于物外。则凡名观游于天下者,有不屈伏退让以推高是亭者乎?既成以燕,欢极而贺,咸曰:昔之遗胜概者,必于深山穷谷,人罕能至,而好事者后得以为己功。未有直治城,挟阛阓②,车舆步骑,朝过夕视,讫千百年,莫或异顾,一旦得之,遂出于他邦,虽博物辩口,莫能举其上者。然则人之心目,其果有辽绝特殊而不可至者耶?盖非桂山之灵,不足以瑰观;非是州之旷,不足以极视;非公之鉴,不能以独得。噫!造物者之设是久矣,而尽之于今,余其可以无藉③乎?

【注】①安期、羡门:指已悟道成仙的人。②阛阓(huánhuì):市场,商场。③藉:记。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至若不骛远不陵危/环山洄江/四出如一/夸奇竞秀/咸不相让/遍行天下者/惟是得之B.至若不骛/远不陵危/环山洄江/四出如一/夸奇竞秀/咸不相让/遍行天下者/惟是得之C.至若不骛远/不陵危/环山洄江/四出如一/夸奇竞秀/咸不相让遍行天下者/惟是得之D.至若不骛远/不陵危/环山洄江/四出如一/夸奇竞秀/咸不相让/遍行天下者/惟是得之【解析】选D。注意根据句式特点,可定大致层次,同时注意虚词。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于是厚货居氓,移民于闲壤。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则凡名观游于天下者,有不屈伏退让以推高是亭者乎?译文: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