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仁政仁政是儒家的政治主张,即以仁义道德作为施政的根据。孔子在对“仁”的解释中,已有有关“仁政”的思想。孟子发挥孔子的思想,明确提出了“仁政”这一观点:“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nòu)。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仁政的内容重要有两个方面:在政治上主张道德政治,着眼于以德服人,争取民心,即所谓“王(wànɡ)道”。与之对立的暴力政治则被称为“霸道”。在经济上,主张给农民以固定的土地、必要的生产资料和时间,反对横征暴敛,使老百姓能够生活下去,以保持社会的稳定,有助于统治。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是性善论,孟子认为人人皆有仁义之心,仁政正是王者的仁义之心推己及人的成果。仁政的学说反映了古代的“民本”思想,有其开明、进步的意义。历代封建统治者也大多标榜仁政,但真正把仁政落到实处的,并不多见。1.字音字形(1)曾皙(xī)(2)千乘(shènɡ)(3)饥馑(jǐn)(4)哂(shěn)(5)俟(sì)(6)铿尔(kēnɡ)(7)撰(zhuàn)(8)莫春(mù)(9)冠者(ɡuàn)(10)舞雩(yú)2.重要词语(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陪侍(2)居则曰:闲居,日常(3)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千乘,一千辆兵车;摄,夹(4)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因,叠加,增添;饥馑,谷物失收叫“饥”,果菜失收叫“馑”。普通泛指饥荒(5)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比及,等到;方,义(6)夫子哂之:微笑(7)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会,诸侯会盟;同,诸侯共同朝见天子,这里泛指外交会见;端章甫,穿玄端戴章甫,指穿戴礼服礼帽;相,主持礼仪的人,即司仪(8)舍瑟而作:舍,放下;作,站起来(9)异乎三子者之撰:述(10)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成人,古代男子二十岁举办冠礼,表达成年(11)吾与点也:赞同(12)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忍让3.通假字(1)鼓瑟希,铿尔:通“稀”,稀疏(2)莫春者,春服既成:通“暮”,晚(3)唯求则非邦也与:通“欤”,助词,表疑问语调4.虚词使用方法(1)如eq\b\lc\{\rc\(\a\vs4\al\co1(如或知尔:连词,表假设,译为“如果”,如其礼乐,以俟君子:介词,至于,引出对象,宗庙之事,如会同:连词,表选择,可译为,“或者”,訚訚如也:助词,放在形容词之后,可译为,“……的样子”))(2)方eq\b\lc\{\rc\(\a\vs4\al\co1(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方形,矩形,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方圆,可使有勇,且知方也:义))(3)与eq\b\lc\{\rc\(\a\vs4\al\co1(吾与点也:赞同,唯求则非邦也与:助词,表疑问语调,同“欤”))(4)以eq\b\lc\{\rc\(\a\vs4\al\co1(以吾一日长乎尔:介词,由于,毋吾以也:介词,由于,则何以哉:动词,用,为,干,加之以师旅:介词,把,以俟君子:连词,相称于“而”))(5)则eq\b\lc\{\rc\(\a\vs4\al\co1(居则曰:连词,表承接关系,可译为“就”,则何以哉:连词,引出假设条件下的结,果,可译为“那么”,唯求则非邦也与:连词,表承接关系,可,译为“就”))5.词类活用(1)端章甫:名词用作动词,穿着礼服,戴着礼帽(2)鼓瑟希:名词用作动词,弹奏(3)风乎舞雩:名词用作动词,吹风(4)三子者出,曾皙后:方位名词用作动词,留在背面6.特殊句式(1)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介词宾语前置(2)不吾知也:动词宾语前置(3)浴乎沂,风乎舞雩:介词短语后置(4)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省略句语段赏析1.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赏析孔子说:“由于我比你们大几岁,不要由于我年长的缘故就不敢说话。你们日常总是说:‘没人理解我啊!’如果有人理解你们,你们想做些什么呢?”这一部分写孔子向学生们问志。但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们的顾虑,为他们发明一种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孔子一出场就给人态度和蔼、思想明智、胸襟开阔的印象,可见孔子确实是一位高明的老师。2.(冉有)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赏析冉求回答说:“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见方的小国,我来治理它,等到三年,可使百姓衣食丰足。至于礼乐教化,那得有待君子推行了。”冉有的回答彬彬有礼,极其忍让:自己只能治理一种小国家,并且还只能解决吃的问题,礼乐教化的事还待君子。这既和他的性格有关,更重要的是他从老师的笑中意识到了老师对子路的批评,懂得了“为国以礼”的道理。3.(曾晳)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赏析曾晳说:“暮春时节,换季的春服穿上了身,约上五六个青年人,六七个少年人,在沂水里洗一洗,在舞雩坛上吹吹风,然后唱着歌回家。”曾皙用形象化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太平盛世的和乐景象,在他那充满诗意的抱负蓝图中,人们潇洒自得,乐趣天成,这一蓝图符合儒家礼仪之邦的治国抱负,是孔子“仁政”思想的反映,因此孔子赞成曾皙的观点。孔子即使热衷于入世,但多次碰壁后心灰意冷,懂得自己“道之不行”,有“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之叹。曾皙的主张,与他“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思想相契合,因此发出由衷的赞叹。重点研读1.孔子为什么对曾点的想法深表赞同?答案孔子对曾点的想法表达赞同,能够有这样几个解释:(1)孔子即使热衷于入世,但多次碰壁后心灰意冷,懂得自己“道之不行”,有“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之叹。曾点的志向,表明他“知时而不求为政”,这与孔子此时的心情契合。(2)曾点描绘了一副雍容暇豫的盛世气象,这正是孔子“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的主张的生动写照,体现了孔子的政治抱负。(3)曾点所描绘的是学习圣人之道的愉快,符合孔子安贫乐道的思想。(4)曾点志趣高远,胸次悠然,较之另三个学生驰心政务,已达成极高的精神境界。在这几个解释中,前两种都有一定说服力,较为直接的应当是第一种。另外,孔子对曾点有必定,意味着对另三个学生的不满。2.本章既记言谈,又传神情,既写出了不同人物的风貌,又点染出师生间平等和谐的氛围。试对此作简要分析。答案(1)人物神情风貌。①子路争强好胜、勇于任事:“率尔而对”,“可使有勇,且知方也”。②冉有的谦虚:“如其礼乐,以俟君子”(与子路“且知方也”比较)。③公西华的谦退:“非曰能之,愿学焉”“愿为小相焉。”(与冉有“可使足民”比较)④曾点的从容:“鼓瑟希”(阐明以前始终在鼓瑟),“铿尔,舍瑟而作”(听到询问后未立刻站起来回答下列问题),首先声明“异乎三子者之撰”等。⑤孔子的长者风范和闲暇心情:逐个启发诱导,“夫子哂之”(委婉而善意的批评),“何伤乎”(激励曾点),“夫子喟然叹曰”(真情互动)。(2)师生的平等和谐。孔子聊天式的开场白,子路的“率尔而对”,曾点的鼓瑟。除题干的提示外,本章还用了对比手法。“率尔”与“铿尔”相对,“哂之”与“喟然”相对,体现了子路与曾点截然不同的性格,孔子对二人志向的不同态度。合作探究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仁者,爱人”。孔子是一位含有真正博爱之心的人,他爱自己的国家,爱自己国家的百姓,爱自己的父母兄弟,爱自己的朋友,即便看待自己的弟子,他也体现了极其无私的爱。并且他对弟子的爱,一向就不是自上而下的施舍,而是平等的友爱,甚而至于是敬爱。请以“孔子——伟大的老师、伟大的朋友”为话题,进行一次探究活动。提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成功的重要确保,孔子用自己的亲身实践真实地验证了这一点。他不仅是全部教育工作者学习的楷模,也是全部有志于教育工作的人学习的楷模。探究第一步,摘录《论语》中孔子施教的片段,收集《史记》中《仲尼弟子列传》。第二步,分组研读摘录、收集到的材料,将材料分为若干片段,然后选用印象最为深刻的片断,通过小组进行讨论,体会孔子及其弟子谈话的内容、场景氛围以及人物的心情、语调。第三步,根据第二步的讨论,将孔子施教的某个片段改编成戏剧,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进行表演。第四步,将孔子的施教与我们今天的教学进行对比,看一看有何共同点,有什么不同,真切地感受孔子的伟大。第五步,写一篇小论文,总结自己的探究所得,然后同窗之间进行交流。考点一介词短语后置、省略句【命题规律】普通不单独命题,只在翻译题中涉及。介词构造后置和省略句在文言文中非常普遍,理解本知识点,有助于将文言文翻译得更顺畅。【例题解析】1.下列句子中不属于介词短语后置的一项是()A.军中无觉得乐,请以剑舞B.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C.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D.屠惧,投以骨试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B项于城隅俟我。C项乎(于)吾前生,乎(于)吾先。D项以骨投。答案A点拨判断介词构造与否后置的办法是:如果在动词或形容词后普通为介词构造后置,如果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就不是。2.将下列句子译为当代汉语。特上不觉得政而士不觉得行故也。《墨子·兼爱中》试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觉得”是“以(之)为”的省略;“政”译为“施政”。答案只但是是君主不用这样的办法施政而士人不用这样的办法行事的缘故。点拨省略句是文言文中极普遍的现象,多个词性的词语都有被省略的可能,翻译时该补的一定要补上。【考点总结】介词短语后置介词和宾语构成的介宾短语在当代汉语里普通置于谓语之前,但在古汉语里经常后置。如: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2.李氏子蟠……不拘于时,学于余。省略句:有以下几个省略:1.省主语:(蛇)触草木,(草木)尽死。2.省谓语: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3.省宾语:权起更衣,肃追(之)于宇下。4.省介词: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5.省量词:蟹六(条)跪而二(只)螯。考点二“且”字的使用方法【命题规律】(1)“且”不常考,在高考中偶有涉及。(2)作连词和副词的几个使用方法都很常见,出题的可能性都很大。【例题解析】虚词“且”,重要用作副词和连词,试选出全都用作连词的一组()①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滕王阁序》)②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③且放白鹿青崖间(《梦游天姥吟留别》)④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廉颇蔺相如列传》)⑤女悲泣且谢(《柳毅传》)⑥即使眼底人千里,且尽生前酒一杯(《长亭送别》)A.①④⑤B.②③⑥C.①②⑥D.②④⑤试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①连词,却;②副词,将;③副词,暂且;④连词,再说;⑤连词,承接;⑥副词,姑且。答案A点拨在句中,前后词性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教育心理学与科技趋势智能教学系统的心理影响
- 教育政策的未来走向与挑战
- 面向未来的智慧城市物联网基础设施融资策略探讨
- 实践中的智慧教育机器人技术助力教学
- 动态学习评估与教育心理学的结合
- 教学机器人在数学辅导中的卓越表现
- 销售技巧培训课件名称
- 教育大数据与教育公平的探索
- 药店pop海报培训课件
- 面向未来的智能型教学互动机器人研究
- 天门山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妇产科学 妊娠合并心脏病
- -卫生资格-副高-疾病控制-副高-章节练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控制-试题(单选题)(共1125题)
- 骨质疏松病人的护理
- 高中英语全国高考考纲词汇3600汇总
- GB/T 35068-2018油气管道运行规范
- GB/T 13277.7-2021压缩空气第7部分:活性微生物含量测量方法
- 2023年娄底冷水江市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招聘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特劳特战略定位总裁课程课件
- 陈宝光-TTT课程开发与设计(讲义)V2.1
- 六年级开学主题班会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