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论治胆石症_第1页
中医辨证论治胆石症_第2页
中医辨证论治胆石症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辨证论治胆石症

临床上,胆石症的发病率很高。近年来,国内外对胆石症的治疗取得了很大进展。从通常的外科手术到外部振动碎石,再到先进的胆石镜等新技术。但胆石症的成因较复杂,故疗效仍未理想。笔者根据中医学特点,将其归纳为气郁、湿热、血瘀和寒湿四种证型,并以中医学整体观为指导,以辨证论治为大法,辨证与辨病用药相结合治疗,获得满意疗效。1肝疏泄受损,脏器血清性差胆石症属于中医学胆胀、黄疸、胸胁痛、肝气痛等范畴。外因多以感受寒湿热之邪,伤于肝胆,郁阻气机,肝胆疏泄受阻所致;内由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湿邪内生,困阻脾胃,脾伤不运,湿邪内停,阻于胆腑,聚湿生热,湿热蕴蒸,久熏胆腑,胆汁煎熬或情志失调,肝失条达,肝气郁滞,气滞血瘀,阻于胆腑,疏泄不利,胆汁瘀滞不通,积而成石。本病多为实证,与肝、胆、脾等功能失调最为密切。2辨证论治2.1肝气郁结型2.1.1原因肝喜条达,胆为中清之腑,若情志不爽,肝胆气郁,肝失条达,气机不畅,胆失疏泄,胆汁排泄失常,瘀积而成石。2.1.2wo经验2.1.3疏肝疏肝功能以养肝活血本证以肝气郁滞为主,兼见湿热之征。治以疏肝理气,兼以清热散结,予舒肝散加味为主。处方:柴胡、川芎、川楝子、延胡索、王不留行各15g,枳实、香附、郁金、姜黄各25g,白芍18g,甘草10g,金钱草30g。每天1剂,水煎,早晚空腹服。本方以金钱草、王不留行利胆排石;四逆散疏肝解郁;川芎、香附行气活血;金玲子散行气活血止痛;姜黄、郁金助四逆散以疏肝行气,助金铃子散以活血止痛。2.2湿热积聚2.2.1湿邪气之邪,滞滞肝本证多为胆石症的急性发作期,多由过食辛辣、饮食不节、湿邪内盛、郁久化热阻于肝胆,胆失疏泄,胆汁不循常道,溢于肌肤,发为黄疸,或外感湿热之邪,困阻气机,郁内化热,久郁胆腑,胆火炽盛,煎熬胆汁而成石。2.2.2橘黄、小鼠胁痛多为持续性胀痛或灼痛,阵发性加剧,右上腹压痛拒按,痛引肩背,周身沉重,口苦咽干,不欲饮水,畏寒怕热,恶心呕吐,可见目黄,皮肤呈橘黄色,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弦滑。2.2.3结论下状当以清热祛湿,导滞通腑为大法,以清热利湿为主,佐以散结排石,利胆通腑相而投之,方以大柴胡汤加减。处方:柴胡、龙胆草各10g,大黄(后下)8g,枳实25g,黄芩、白芍、路路通、王不留行各15g,郁金20g,茵陈、金钱草各30g。服法同上。方中大黄、枳实为君以泻下阳明热结;黄芩、茵陈、龙胆草、郁金、金钱草、路路通、王不留行清热祛湿、利胆散结排石;柴胡、白芍疏肝缓急止痛。在胆石症急性发作期以湿热郁结为主,但湿热之邪亦可相互转化,故应根据湿热二者轻重不同的临床表现,在治疗中抓住主要证候,酌情掌握用药剂量的轻重以提高疗效。2.3气滞血瘀型2.3.1气阴阴气,瘀血上湿《临证指南医案·郁证》云:“郁则气滞,气滞久则必化热,热郁则津液耗而不流,升降之机失度,初伤气分,久延血分,延及郁劳沉疴。”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瘟疫论》云:“邪热……无由以泄,其血必凝。”肝气郁结,气滞血瘀,瘀血内停,阻碍气机。郁久化热或血热内盛,壅而不通,热与血结,血与热博,瘀血不泄,久则瘀积成石。2.3.2wo经验右上腹刺痛,痛有定处,固定不移,按之痛甚,痛引肩背,口苦咽干,面色黧黑,舌紫暗、有瘀点或瘀斑,脉弦涩。2.3.3金铃子加味承气汤当以活血祛瘀为主,清热散结为辅。给予行滞化瘀,活血通络,利胆排石,方用桃仁承气汤加味。处方:桃仁、姜黄各25g,郁金20g,金钱草30g,桂枝、川楝子、延胡索、王不留行各15g,大黄、芒硝、甘草各10g。服法同前。本方以桃仁承气汤活血化瘀、泻热导滞;姜黄、郁金行气活血;金铃子散活血行气止痛;金钱草、王不留行利胆排石。2.4耐寒、防潮2.4.1原因2.4.2气阴消形,消滞市场右上腹钝痛或胀痛,病程较长,缠绵不愈,喜按喜温,按之痛减,胸闷纳呆,四肢乏力,面色萎黄,便溏薄,舌淡、苔白腻,脉沉缓无力。2.4.3养薏加味方以温阳化湿,散寒通滞为主,投温中化湿通滞汤加减。处方:白术30g,附子(先煎)、路路通、乌药、高良姜、鸡内金、茯苓各15g,炒薏苡仁25g,柴胡(醋炙)、郁金、金钱草各12g,枳壳、山楂、大黄各10g,蒲黄(生炒各半)18g。服法同前。方中白术、茯苓、附子、炒薏苡仁温通脾阳,健脾化湿;乌药、高良姜、附子温中散寒,行气止痛;柴胡、郁金、枳壳、金钱草疏肝利胆;山楂、鸡内金、路路通、蒲黄、大黄行瘀通滞,散结排石。3胆石症气调治联合方由临床观察可知,胆石症形成缘于肝胆疏泄失常,气机阻滞,升降失司,郁结成石。治法宜疏,胆为腑,六腑以通为顺,胆石症的治疗尤以通为重,疏通可使气机畅行,升降有序,胆汁循其常道,结石即可排出。因此,在胆石症的治疗中,应根据寒湿热邪及气滞血瘀轻重不同的临床表现,以疏泄通导为大法,以大黄、枳实通腑为主药,注重调理脏腑功能,灵活运用清热利湿、祛寒行滞、活血行瘀、通腑散结之法,密切结合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机体的整体观念为主导,正确辨证和灵活掌握、施治、遣方、用药,方能提高胆石症的临床疗效。右胁串痛,痛时拒按,心烦,口苦咽干,食欲不振,胸闷嗳气,舌淡、苔薄黄,脉弦或弦数。本型多是胆石症的慢性反复发作期,一是素体脾阳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