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心理咨询师》考试必备题库之第5章 心理测量学部分_第1页
2023年《心理咨询师》考试必备题库之第5章 心理测量学部分_第2页
2023年《心理咨询师》考试必备题库之第5章 心理测量学部分_第3页
2023年《心理咨询师》考试必备题库之第5章 心理测量学部分_第4页
2023年《心理咨询师》考试必备题库之第5章 心理测量学部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2023年《心理咨询师》考试必备题库之第5章心理测量学部分一、单选题1.在估计的标准误计算公式中,r2xy代表效度系数的平方,即()。A、相关系数B、信度系数C、决定系数D、标准误系数答案:C解析:在估计的标准误计算公式中,r2xy代表决定系数的平方。决定系数是用来衡量自变量对因变量的解释程度的,其取值范围在0到1之间。当决定系数为1时,表示自变量完全能够解释因变量的变异;当决定系数为0时,表示自变量无法解释因变量的变异。因此,选项C正确。选项A、B、D都与估计的标准误计算公式中的r2xy无关,不符合题意。2.—般要求在成对的受过训练的评分者之间,平均一致性达到()以上,才认为评分是客观的。A、0.70B、0.80C、0.90D、1.00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评分的客观性要求。在成对的受过训练的评分者之间,评分的一致性越高,评分的客观性就越高。因此,要求评分的平均一致性达到一定的水平才能认为评分是客观的。根据选项可知,平均一致性达到0.9以上才能认为评分是客观的,因此选项C为正确答案。3.分半信度通常是在测验实施后将测验题目按奇数、偶数分为等值的两半,并分别计算每位受测者在两半测验上的得分,求出这两半分数的相关系数。这个相关系数就代表了()内容取样的一致程度。A、原测验与新测验之间B、所有条目之间C、题目与分测验之间D、两半测验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分半信度的相关概念。分半信度是指将测验题目按奇数、偶数分为等值的两半,并分别计算每位受测者在两半测验上的得分,求出这两半分数的相关系数。因此,选项D“两半测验”是正确答案。选项A“原测验与新测验之间”不正确,因为分半信度是用于衡量同一测验的信度,而不是不同测验之间的信度。选项B“所有条目之间”不正确,因为分半信度是用于衡量测验题目之间的信度,而不是条目之间的信度。选项C“题目与分测验之间”不正确,因为分半信度是用于衡量同一测验题目在不同分测验之间的信度,而不是题目与分测验之间的信度。因此,本题答案为D。4.由于个体智力增长是一个由快到慢再到停止的过程,即心理年龄与实足年龄()增长,所以比率智商并不适合于年龄较大的受测者。A、不同步B、同步C、成比例D、成反比例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比率智商在年龄较大的受测者中的适用性。比率智商是指智商测试中得分与实足年龄相对应的平均得分之比。由于个体智力增长是一个由快到慢再到停止的过程,即心理年龄与实足年龄不同步增长,因此比率智商并不适合于年龄较大的受测者。因此,本题的答案为A选项,即不同步。5.样本团体的性质包括年龄、性别、教育水平、智力、动机、兴趣、职业和任何有关的特征。由于这些特征的影响,使得测验对于不同的团体具有不同的预测能力,故测量学上称这些特征为()。A、测验变量B、主观影响变量C、客观影响变量D、干涉变量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测量学中的干涉变量。干涉变量是指影响研究结果的变量,它们与研究变量和结果变量之间存在关系,可能会干扰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在本题中,样本团体的性质包括多个特征,这些特征会影响测验的预测能力,因此被称为干涉变量。选项A测验变量是指被测量的变量,选项B主观影响变量和选项C客观影响变量都不是测量学中的术语。因此,本题答案为D。6.信度只受()的影响。A、系统误差B、随机误差C、恒定效应D、概化理论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信度的影响因素。信度是指测量工具或方法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即在同一条件下重复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影响信度的因素有系统误差、随机误差、恒定效应和概化理论等。但是,本题要求选择只受哪一种因素的影响,因此排除了系统误差、恒定效应和概化理论。随机误差是指由于测量工具或方法的不确定性而引起的误差,其大小和方向是随机的,不可预测和不可避免,因此答案为B。7.标准十分,平均数为(),标准差为()。A、6、2B、5.5、1.5C、6、1.5D、7、1.5答案:B解析:根据题意,我们可以列出以下方程组:$\frac{a+b+c+d+e+f+g+h+i+j}{10}=x$$\sqrt{\frac{(a-x)^2+(b-x)^2+(c-x)^2+(d-x)^2+(e-x)^2+(f-x)^2+(g-x)^2+(h-x)^2+(i-x)^2+(j-x)^2}{10}}=y$其中,$a$到$j$分别表示十分中的十个数,$x$表示平均数,$y$表示标准差。将选项代入方程组中,可以发现只有选项B满足方程组的要求,因此选项B是正确答案。具体计算过程如下:$\frac{5+5+6+6+6+7+7+8+9+10}{10}=6$$\sqrt{\frac{(5-5.5)^2+(5-5.5)^2+(6-5.5)^2+(6-5.5)^2+(6-5.5)^2+(7-5.5)^2+(7-5.5)^2+(8-5.5)^2+(9-5.5)^2+(10-5.5)^2}{10}}=1.5$8.对于不同平均能力水平的团体,题目的()会影响信度系数。A、难度B、形式C、信度D、效度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团体测验的信度系数,其中影响信度系数的因素有很多,如测试的稳定性、测试的可靠性、测试的有效性等。而本题所涉及的因素是题目的难度,即题目的难易程度会影响团体测验的信度系数。在团体测验中,如果题目的难度过高或过低,会导致测试结果的不准确性,从而影响信度系数的计算。因此,在设计团体测验时,需要根据不同的平均能力水平,合理地设置题目的难度,以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信度系数的可靠性。综上所述,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即题目的难度会影响团体测验的信度系数。9.关于如何使评分尽可能地客观,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及时而清楚地记录反应的情况B、评分者自由地把握评分的尺度C、要有记分键D、对照记分键,对反应进行分类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评分客观性的相关知识。客观评分是指评分者在评分过程中尽可能地排除主观因素的干扰,使评分结果更加公正、准确。根据题干中的选项,A、C、D三个选项都是关于如何使评分客观的正确说法,而B选项则是错误的。评分者不能自由地把握评分的尺度,应该根据评分标准和记分键进行评分,以确保评分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10.下列属于正确的测验观的是()。A、测验万能论B、测验无用论C、心理测验即智力测验D、心理测验尚不完善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于心理测验的观点。选项A的“测验万能论”是一种过于绝对化的观点,认为测验可以解决所有问题,显然不正确。选项B的“测验无用论”则是另一种过于极端的观点,认为测验没有任何作用,也不正确。选项C的“心理测验即智力测验”则是一种狭隘的观点,忽略了心理测验的多样性和广泛性,也不正确。而选项D的“心理测验尚不完善”则是一种相对客观的观点,认为心理测验还有很多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是正确的。因此,答案为D。11.O℃并不意味着没有温度,这种说法()。A、错误B、不确定C、正确D、不存在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温度概念的理解。O℃是指摄氏温标下的零度,但并不意味着没有温度存在。在绝对零度下,物质的分子运动停止,温度为0K,但在其他温度下,物质的分子仍然存在运动,因此存在温度。因此,选项C“正确”是正确答案。12.在吴天敏修订的比内一西蒙量表中,某儿童通过了4岁组的全部题目,5岁组通过3题,6岁组通过2题,7岁组通过1题,其智龄为()。A、4岁3个月B、4岁6个月C、5岁D、5岁2个月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智力测验中的年龄判断问题。根据题目中所给的信息,该儿童通过了4岁组的全部题目,说明该儿童的智力水平至少达到了4岁组的水平,即智龄不低于4岁。而在5岁组中,该儿童通过了3题,说明该儿童的智力水平还可以达到5岁组的水平,但没有全部通过。同理,在6岁组中,该儿童只通过了2题,在7岁组中只通过了1题,说明该儿童的智力水平已经达不到6岁组和7岁组的水平。因此,该儿童的智龄应该在4岁和5岁之间,而根据题目中所给的选项,只有C选项符合条件,故选C。13.()中首先使用了智力年龄的概念。A、比内一西蒙量表B、斯坦福一比内量表C、韦克斯勒量表D、瑞文量表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智力测量中的智力年龄概念。智力年龄是指一个人在智力测验中表现出来的智力水平相当于正常人群中某个年龄段的人的智力水平。因此,正确答案应该是使用了智力年龄概念的智力测验名称。根据选项,只有比内一西蒙量表中使用了智力年龄概念,因此答案为A。其他选项中,斯坦福一比内量表和韦克斯勒量表使用了比内量表的概念,而瑞文量表则是一种成人智力测验。因此,这些选项都不符合题目要求。14.为了使不同的测验分数可以相互比较,在经典测验理论的指导下,测验等值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两大类:一类叫等百分位等值法;另一类叫线性等值法。线性等值法计算就是用相同的()作等值的基础。A、方差B、百分点C、百分等级D、标准分数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经典测验理论中测验等值的计算方法。等值是指不同测验分数之间的比较关系,线性等值法是其中一种计算方法,其基础是使用相同的标准分数作为等值的基础。因此,答案为D。选项A方差是用来描述数据分布的离散程度的指标,与测验等值计算无关;选项B百分点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某个百分比所对应的数值,也与测验等值计算无关;选项C百分等级是指某个人在一组人中所处的百分比位置,也不是测验等值计算的基础。15.()是指独立于测验内容的反应倾向,即由于每个人回答问题的习惯不同,而使能力相同的受测者得到不同的测验分数。A、应试动机B、焦虑倾向C、反应定势D、应试技巧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测验中的反应倾向,即每个人回答问题的习惯不同,导致能力相同的受测者得到不同的测验分数。而反应定势是指个体在特定情境下形成的固定的反应方式,不受测验内容的影响。因此,选项C反应定势是正确答案。选项A应试动机是指个体参加测验的动机,选项B焦虑倾向是指个体在测验中出现的焦虑情绪,选项D应试技巧是指个体在测验中运用的技巧和策略。这些选项与题干所描述的反应倾向不符,因此不是正确答案。16.在实际应用中,我们一般既可以由原始分数计算百分等级,又可以由百分等级确定原始分数。通过这样的双向方式编制的原始分数与百分等级对照表,就是()。A、四分位数B、十分位数C、百分位数D、百分位常模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测量学中的常模。常模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对某一群体进行测验,得到的分数分布情况,以此作为参照,对个体的得分进行评价。而本题中的原始分数与百分等级对照表,就是一种常模。因此,答案为D。四分位数、十分位数、百分位数都是统计学中的概念,与本题无关。17.常模样本中6年级的算术平均分为35,某儿童在算术测验中也得35分,那就是说,该儿童的算术能力的年级当量是()。A、5年级水平B、6年级水平C、7年级水平D、8年级水平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常模和年级当量的概念。常模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对某一群体进行测试或测量,得到的一组标准分数,用于比较个体的表现水平。常模样本中6年级的算术平均分为35,说明在这个样本中,6年级学生的平均得分为35分。年级当量是指一个人在某一学科上的得分,相当于同年级其他学生在该学科上的平均得分。因此,如果一个学生的得分等于该年级其他学生在该学科上的平均得分,那么他的年级当量就是该年级水平。根据题意,该儿童在算术测验中得35分,而常模样本中6年级的算术平均分也是35分,因此该儿童的算术能力与6年级学生的平均水平相同,即年级当量为6年级水平,故选B。18.()编制了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心理测验。A、高尔顿B、比内C、卡特尔D、奥蒂斯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心理学史上的重要人物和事件。正确答案为B,比内。比内是德国心理学家,于1905年编制了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心理测验——比内-西蒙测验,该测验主要用于测量儿童的智力水平。选项A高尔顿是美国心理学家,提出了行为主义学派;选项C卡特尔是德国心理学家,提出了实验心理学;选项D奥蒂斯是美国心理学家,提出了自我概念理论。因此,选项B是正确答案。19.复本信度又称等值性系数。它是以两个等值但题目不同的测验(复本)来测量同一群体,然后求得受测者在两个测验上得分的相关系数。复本信度反映的是测验在()上的等值性。A、时间B、题目C、评分D、内容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复本信度的概念和反映的内容。复本信度是指以两个等值但题目不同的测验(复本)来测量同一群体,然后求得受测者在两个测验上得分的相关系数。因此,复本信度反映的是测验在内容上的等值性,即两个测验所涉及的内容是相同的,只是表述方式不同。因此,本题的答案为D。20.效度系数的实际意义常常以决定系数来表示,如测验的效度是0.80,则测验正确解释的效标的方差占总方差的比例是()。A、36%B、46%C、56%D、64%答案:D解析:效度系数是用来衡量测验或者其他测量工具与某个效标的相关程度的指标。在本题中,效度系数为0.80,表示测验与效标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而正确解释的效标的方差占总方差的比例就是决定系数,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计算:决定系数=相关系数的平方因此,决定系数=0.80^2=0.64,即正确解释的效标的方差占总方差的比例为64%。因此,答案为D。21.为保证测验中多数项目具有较高的区分度,进而保证整个测验对受测者具有较高的区别能力,各题难度应该在()之间。A、0.50±0.10B、0.50±0.20C、0.50±0.30D、0.50±0.40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测验设计中的难度和区分度的关系。难度指的是受测者平均能够正确回答的题目比例,通常用题目的难度指数(难度系数)来表示,难度系数的取值范围是0~1,难度系数越大,难度越大。区分度指的是能够区分不同能力水平受测者的题目,通常用题目的区分度指数(区分度系数)来表示,区分度系数的取值范围是-1~1,区分度系数越大,区分度越好。根据测验设计的原则,难度系数应该在0.2~0.8之间,区分度系数应该在0.3~0.7之间。因此,本题中各题难度应该在0.50±0.20之间,选项B符合要求,是正确答案。22.在编制是非题时,“是”、“否”题大致相等或答“否”题略多,是控制()的有效方法。A、求“快”与求“精确”B、肯定定势C、喜好较长选项D、喜好特殊位置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编制是非题时的控制方法。根据题干中的“是”、“否”题大致相等或答“否”题略多,可以推断出编制是非题时应该控制肯定定势,即不能让答案都是“是”或都是“否”,而应该让“是”、“否”题大致相等或答“否”题略多,这样才能保证题目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因此,选项B“肯定定势”是本题的正确答案。选项A“求‘快’与求‘精确’”与本题无关,选项C“喜好较长选项”和选项D“喜好特殊位置”也与本题无关。23.按照葛塞尔研究的婴儿行为变化的顺序,()周的婴儿能使头保持平衡。A、4B、16C、28D、40答案:B解析:葛塞尔研究的婴儿行为变化顺序包括以下几个阶段:头部抬起、翻身、坐起、爬行、站立、行走。根据题目所给信息,婴儿能使头保持平衡,说明婴儿已经进入了头部抬起的阶段。根据常规发育规律,一般在4个月左右,婴儿就能够抬起头部,因此选项A排除。在28周前,婴儿还处于胎儿期,无法进行头部抬起的行为,因此选项C和D排除。综上所述,答案为B,即16周的婴儿能使头保持平衡。24.以再测法或复本法求信度,两次测验的相隔时间越短,其信度系数越()。A、大B、低C、小D、不变答案:A解析:再测法或复本法是用来求测验信度的常用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在一定时间间隔内,对同一被试进行两次测验,然后计算两次测验结果的相关系数,从而得出信度系数。相隔时间越短,被试的状态变化越小,测验结果的相关性越高,因此信度系数越大。因此,本题答案为A。25.测验中,有些受测者认为选项长、内容多的,一般是正确答案,在无法确定何者正确时,有偏好长选项的反应定势。在编制测验时,只要我们尽量使选项的长度(),就不难避免这类问题。A、长一些B、内容多一些C、不定D、—致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编制测验时的技巧。根据题干中的信息,有些受测者会有偏好长选项的反应定势,因此为了避免这类问题,应该尽量使选项的长度短一些,选项简洁明了,不容易引起受测者的偏见。因此,正确答案为选项D,即“致”。26.在370名受测者中,选为高分组和低分组的受测者各有100人,其中高分组有70人答对第1题,低分组有40人答对第I题,则第I题的难度为()。A、0.35B、0.45C、0.55D、0.65答案:C解析:根据试题难度的定义,试题难度是指答对该题的受测者所占的比例。因此,我们可以计算出高分组和低分组答对第1题的比例,然后求平均值作为第1题的难度。高分组答对第1题的比例为70/100=0.7,低分组答对第1题的比例为40/100=0.4。将两者相加再除以2,得到第1题的难度为(0.7+0.4)/2=0.55,因此答案为C。27.皮亚杰发现,儿童不同时期出现不同的守恒概念,通常儿童到()岁时才会理解质量守恒;()岁才会掌握重量守恒;()岁时才具有容量守恒的概念。A、2、3、4B、4、5、6C、5、6、7D、7、8、9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儿童守恒概念的发展规律。根据题干中的信息,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儿童到5岁时才会掌握重量守恒,因此排除选项A和B;-儿童到7岁时才具有容量守恒的概念,因此排除选项D;-综上所述,答案为C,即儿童到5、6、7岁时分别掌握质量、重量、容量守恒的概念。28.()是指在不同的时间内用同一测验(或用另一套相等的测验)重复测量同一受测者,所得结果的一致程度。A、信度B、效度C、难度D、区分度答案:A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心理测量学中的概念。根据题干中的描述,指的是在不同的时间内用同一测验(或用另一套相等的测验)重复测量同一受测者,所得结果的一致程度。这个概念就是信度。因此,本题的答案是A。其他选项的解释如下:B.效度:指测量工具能够准确地反映出所要测量的内容,即测量工具的有效性。C.难度:指测验中的题目或项目的难易程度,通常用难度指数来表示。D.区分度:指测验中的题目或项目能够区分不同能力水平的受测者,通常用区分度指数来表示。29.发展常模就是()。A、发展模型B、个人的分数C、团体的分数D、年龄量表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发展常模的定义。发展常模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对某一年龄段的人群进行测试,得出该年龄段人群在某一特定领域内的平均水平,以此作为评价个体发展水平的参考标准。因此,选项D“年龄量表”是正确答案。选项A“发展模型”和选项B“个人的分数”都没有涉及到常模的概念,选项C“团体的分数”虽然涉及到了群体的概念,但并没有涉及到常模的概念。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30.难度对信度的影响,存在于()之中。A、人格测验B、兴趣测验C、智力测验D、态度量表答案:C解析:本题考察的是难度对信度的影响,而难度通常是指测验题目的难易程度。因此,本题的答案应该是与题目难度相关的测验,而智力测验正是这样一种测验。智力测验通常包含一系列难度不同的题目,通过考察被试者的智力水平来评估其智力能力。由于智力测验的题目难度不同,因此难度对信度的影响也就更加明显。因此,本题的答案应该是C,即智力测验。其他选项中,人格测验、兴趣测验和态度量表都不涉及题目难度的问题,因此不符合题意。31.难度是指项目的难易程度,用P代表。P值越(),难度越低。A、大B、小C、低D、接近0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对难度概念的理解。难度是指项目的难易程度,用P代表。P值越大,难度越低。因此,选项A“大”表示P值大,难度低,是正确答案。选项B“小”表示P值小,难度高;选项C“低”没有明确表示P值与难度的关系;选项D“接近0”表示P值接近0,难度极高,与题意不符。因此,答案为A。32.若儿童的心理年龄髙于其生理年龄,则智力较一般儿童高,若心理年龄低于其生理年龄,则智力较一般儿童低。但在实践中发现,单纯用心理年龄来表示智力高低的方法缺乏不同()儿童问的可比性。A、性别B、来源C、出身D、年龄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心理学中的心理年龄概念。心理年龄是指一个人在心理发展上所表现出来的年龄水平,与其生理年龄不一定相同。根据题目所述,心理年龄高于生理年龄的儿童智力较高,反之则智力较低。但是,单纯用心理年龄来表示智力高低的方法缺乏不同年龄段儿童问的可比性。因此,答案为D,即年龄。在实际测试中,需要考虑到儿童的年龄因素,采用相应的智力测验,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33.确定可以接受的信度水平的一般原则是,当()时,测验因不可靠而不能使用。A、rxx=0.70B、0.70≤rxx0.85C、rxx≥0.85D、rxx=1.00答案:A解析:jin34.系统抽样又称为()。A、简单抽样B、分组抽样C、分层抽样D、等距抽样答案:D解析:系统抽样是指在总体中按照一定的规律,每隔一定的间隔选取一个样本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保证样本的随机性和代表性,同时也比较方便实施。因此,答案为D,即等距抽样。其他选项的解释如下:A.简单抽样是指从总体中随机地抽取若干个样本的方法。B.分组抽样是指将总体按照某种特定的标准分成若干组,然后从每组中随机地抽取若干个样本的方法。C.分层抽样是指将总体按照某种特定的标准分成若干层,然后从每层中随机地抽取若干个样本的方法。35.区分度的取值范围介于()之间。A、-2至+2B、-1至+1C、-1至0D、0至+1答案:B解析:区分度是指试题能够区分不同程度被试者的能力水平的程度。区分度的取值范围介于-1至+1之间,因此选项B为正确答案。选项A的取值范围过大,选项C的取值范围不包括正值,选项D的取值范围过小。36.如果受测者样本具有代表性,对于中等难度的测验,其测验总分应该接近()分布。A、正偏态B、负偏态C、峰态D、常态答案:D解析:本题考察的是测验总分的分布情况。如果受测者样本具有代表性,即样本能够代表总体,那么根据中心极限定理,样本的测验总分应该近似服从正态分布。因此,本题的答案为D。其他选项的分布形态与正态分布不符合,因此不是正确答案。37.不能把分数(),更不能仅仅根据一次测验的结果轻易下结论。我们说,一个人在任何一个测验上的分数,都是他的遗传特征、测验前的学习与经验以及测验情境的函数。A、绝对化B、神化C、固定化D、变成一个点答案:A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心理学中的一些概念,需要对这些概念有一定的了解才能正确回答。下面是本题的解析:首先,题干中提到了“分数”,这是心理学中常用的一个概念,表示一个人在某个测验中所得到的得分。接着,题干中提到了“遗传特征”、“测验前的学习与经验”以及“测验情境”,这些都是影响一个人在测验中得分的因素。接下来,我们需要理解题干中出现的四个选项。选项A中的“绝对化”指的是将一个人在某个测验中得分看作是他的固定能力水平,而忽略了其他影响因素。选项B中的“神化”指的是过分强调某个人在某个测验中得分的重要性,将其看作是这个人全部能力的体现。选项C中的“固定化”指的是将一个人在某个测验中得分看作是他的固定能力水平,而忽略了能力的可塑性。选项D中的“变成一个点”指的是将一个人在某个测验中得分看作是他全部能力的体现,而忽略了其他影响因素。综合题干和选项的内容,我们可以得出正确答案为A,因为选项A中的“绝对化”恰好描述了题干中提到的将一个人在某个测验中得分看作是他的固定能力水平,而忽略了其他影响因素的情况。因此,我们应该避免将一个人在某个测验中得分绝对化,而应该考虑其他影响因素,如遗传特征、学习经验和测验情境等。38.当以50为平均数,以10为标准差来表示时,通常叫()。A、Z分数B、T分数C、标准九分数D、离差智商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统计学中的概念。平均数和标准差是统计学中常用的两个概念,其中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的中心位置,标准差表示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而T分数是以平均数为基准,以标准差为单位,将一个数据转化为标准正态分布下的分数,因此选项B为正确答案。Z分数是以总体平均数为基准,以总体标准差为单位,将一个样本数据转化为标准正态分布下的分数;标准九分数是将一组数据按照大小排序后,将其分为9个等份,每份的数据个数相等,然后将每份的中位数作为该份的标准分数;离差智商是以平均数为基准,以标准差为单位,将一个人的智商转化为标准正态分布下的分数。因此,选项A、C、D均不符合题意。39.信度是以信度系数为指标的,信度系数是一种()。A、无关系数B、相关系数C、决定系数D、参照系数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信度系数的定义和特点。信度系数是用来衡量测量工具的稳定性和一致性的指标,通常用来评估同一测量工具在不同时间或不同场合下的测量结果的一致性。常见的信度系数有Cronbach'salpha、Kuder-Richardson系数等。而选项中的无关系数、决定系数、参照系数都不是用来衡量测量工具稳定性和一致性的指标,因此都不是正确答案。相反,相关系数是用来衡量两个变量之间相关程度的指标,但在测量工具的信度分析中也常被用来作为信度系数。因此,正确答案为B。40.由于信度与测验长度有关,当一个测验有几个分测验时,分测验的分数与合成分数相比,()。A、更加可靠B、不如合成分数可靠C、一样可靠D、不确定答案:B解析:本题考察测验信度与测验长度的关系。一般来说,测验长度越长,信度越高,测验的可靠性也就越高。而分测验的分数与合成分数相比,分测验的长度较短,因此其信度也相对较低,不如合成分数可靠。因此,本题答案为B。41.关于测验编排的一般原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难度逐步上升,先易后难B、将同类型的测题组合在一起C、答案混合排列D、注意各种类型测题本身的特点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测验编排的一般原则,要求考生对测验编排的基本原则有所了解。根据题干,选项A、B、D都是测验编排的一般原则,而选项C“答案混合排列”是不正确的。因为测验编排中应该将答案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例如按照字母顺序、数字顺序等,而不是混合排列。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42.()是应用最广的表示测验分数的方法。A、百分点B、四分位数C、百分等级D、十分位数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表示测验分数的方法。选项中,百分点、四分位数、百分等级和十分位数都是常见的表示方法。但是,应用最广的是百分等级。百分等级是指将一个人的得分与总分相比较,然后按照一定的比例转化为百分数,表示这个人在总体中所处的位置。例如,如果一个人的得分是80分,而总分是100分,那么他的百分等级就是80%。百分等级的优点是简单易懂,容易比较不同人之间的得分。因此,在教育、招聘、考试等领域中,百分等级被广泛应用。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43.比率智商(IQ)被定义为()与实足年龄之比。A、生理年龄B、真实年龄C、心理年龄D、智力商数答案:C解析:比率智商(IQ)是指一个人的智力水平与其心理年龄之比。心理年龄是指一个人在智力测试中表现出来的智力水平所对应的年龄。因此,选项C“心理年龄”是正确答案。选项A“生理年龄”是指一个人的生理发育程度,与智力水平无关;选项B“真实年龄”是指一个人的出生日期到当前日期的时间间隔,也与智力水平无关;选项D“智力商数”是指智力测试中得分与同龄人平均得分之比,与比率智商不同。因此,选项C是本题的正确答案。44.如果其他条件相同,样本团体越同质,分数分布范围越小,测验效度就越()。A、高B、低C、大D、接近1答案:B解析:本题考察的是样本团体同质性与测验效度的关系。同质性指的是样本团体内部成员之间的相似程度,同质性越高,成员之间的差异越小,分数分布范围也就越小。而测验效度是指测验结果与实际能力之间的相关程度,如果样本团体同质,那么测验结果与实际能力之间的相关程度就会降低,测验效度也就越低。因此,本题的答案为B,即样本团体越同质,测验效度越低。45.使用最广、影响最大的标准分数是()。A、离差智商B、T分数C、标准九分D、Z分数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常用的标准分数,包括离差智商、T分数、标准九分和Z分数。其中,离差智商是使用最广、影响最大的标准分数。离差智商是指个体智力水平与同龄人智力水平的差异,用IQ值表示。离差智商的计算方法是:个体的智商减去同龄人的平均智商,再除以同龄人智商的标准差,最后乘以100。因为离差智商可以直接反映个体与同龄人的智力差异,所以在智力测量和评估中被广泛使用。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46.55的百分等级表示在常模样本中有55%的人比这个分数()。A、低B、高C、相等D、以上都不是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常模分数的理解。常模分数是指在一定人群中,某个分数所处的位置。常模分数的计算方法是将某个人的得分与整个人群的得分进行比较,得出该人在整个人群中的位置。因此,本题中的“55的百分等级表示在常模样本中有55%的人比这个分数低”,意思是在整个人群中,有55%的人的得分比这个分数低,即这个分数处于较低的位置,故选A。47.常模样本量的大小,一般最低不小于()。A、100或500B、800或1000C、20或25D、30或100答案:D解析:常模是指在一定的标准化条件下,对某一特定人群进行测量所得到的分数分布情况。常模样本量的大小对于常模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有着重要的影响。一般来说,常模样本量的大小最低不小于30或100,因此答案为D。选项A、B、C的样本量大小都过小,无法保证常模的可靠性和有效性。48.对于速度测验,()不能按传统的方法估计。A、重测信度B、复本信度C、分半信度D、重测复本信度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速度测验的信度估计方法。信度是指测量工具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即同一测量工具在不同时间或不同场合下的测量结果是否一致。常用的信度估计方法有重测信度、复本信度、分半信度和重测复本信度。重测信度是指在相同条件下,同一测量工具对同一被试进行两次测量,得到的两组测量结果之间的相关系数。复本信度是指在相同条件下,同一测量工具对同一被试进行两次测量,得到的两组测量结果之间的一致性。重测复本信度是将重测信度和复本信度结合起来进行估计。而对于速度测验,由于其特殊的测量方式,即测量时间短、测量结果离散,不能按传统的方法估计重测信度和复本信度。因此,正确答案为C,即分半信度。分半信度是将同一测量工具的测量项目分成两部分,对同一被试进行两次测量,得到的两组测量结果之间的相关系数。综上所述,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即对于速度测验,不能按传统的方法估计重测信度和复本信度,应该使用分半信度进行估计。49.()会提高智力测验、成就测验和能力倾向测验的成绩。A、过高的焦虑B、适度的焦虑C、一点焦虑也没有D、过度抑郁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焦虑对测验成绩的影响。适度的焦虑可以提高个体的注意力和专注度,从而提高测验成绩。过高的焦虑会导致紧张和压力过大,影响测验成绩。一点焦虑也没有则可能导致过于放松,影响测验成绩。过度抑郁则与焦虑相反,会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影响测验成绩。因此,选项B适度的焦虑是正确答案。50.一般而言,若获得信度的取样团体较为异质的话,往往会()测验的信度。A、高估B、低估C、忽略D、不清楚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信度测量中的异质性对测验信度的影响。异质性指的是取样团体中个体之间的差异较大,例如年龄、性别、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异。当取样团体较为异质时,测验的信度往往会被高估。因为异质性会增加测验中的误差来源,使得测量结果更加分散,从而导致信度系数偏高。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即获得信度的取样团体较为异质时,会高估测验的信度。51.最简单而且最基本的表示常模的方法就是(),也叫常模表。A、转换表B、分布表C、对照表D、都不是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常模表的定义和特点。常模表是一种最简单、最基本的表示常模的方法,它是将测试结果转换为标准分数,然后按照一定的分数段划分出不同的等级,形成的一种表格。因此,选项A“转换表”是正确答案。选项B“分布表”是一种统计学中常用的表格,用于表示数据的分布情况,与常模表不同。选项C“对照表”是一种将不同测试结果进行对比的表格,也与常模表不同。选项D“都不是”显然不正确。综上所述,答案为A。52.()表示的是个体智力在同年龄组中所处的位置。A、离差智商B、比率智商C、百分等级D、标准九分数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智力测量中的不同指标。离差智商是指个体智力得分与同年龄组平均智力得分之差,用标准差表示,常用于鉴定智力低下或高超。比率智商是指个体智力得分与其年龄相应的智力水平之比,乘以100得到的分数,常用于智力水平的比较。百分等级是指个体智力得分在同年龄组中所占的百分比,常用于描述个体智力水平的相对位置。标准九分数是指个体智力得分与同年龄组平均智力得分之差,除以标准差,乘以9得到的分数,常用于描述个体智力水平的相对位置。因此,本题答案为A,离差智商。53.项目难度的分布一般以()分布为好,这样不仅能保证多数项目具有较高的区分度,而且可以保证整个测验对受测者具有较高的区分能力。A、偏态B、负偏态C、峰态D、常态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项目难度的分布对测验的影响。项目难度是指项目的难易程度,通常用难度参数p表示,p越小,难度越大。常态分布是一种对称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峰态,且大多数数据集中在均值附近,符合“大多数项目具有较高的区分度”的要求。因此,选项D正确。而偏态、负偏态、峰态分布都不具备对称性,不太适合用于项目难度的分布。54.()指的是测验题目对有关内容或行为取样的适用性,从而确定测验是否是所欲测量的行为领域的代表性取样。A、内容效度B、构想效度C、效标效度D、区分效度答案:A解析:本题考察的是测验的效度类型,答案为A,即内容效度。内容效度指的是测验题目对有关内容或行为取样的适用性,从而确定测验是否是所欲测量的行为领域的代表性取样。其他选项的解释如下:B.构想效度:指测验是否能够测量所要测量的概念或构念,即测验是否与理论构念相关联。C.效标效度:指测验结果与已知的效标(如其他测验、实际表现等)的相关性,从而确定测验是否能够准确地预测或评估某种行为或能力。D.区分效度:指测验是否能够区分不同水平的被试者,即测验是否能够准确地反映被试者的能力水平。55.参照点就是确定事物的量时,计算的()。A、起点B、中点C、终点D、重点答案:A解析:参照点是确定事物的量时的起点,即计算的起点。选项中只有A选项符合题意,因此答案为A。56.关于编制简答题的原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将其操作化B、宜用问句形式C、填充形式的空格不宜太多D、每题应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编制简答题的原则,正确的原则有三个:宜用问句形式、填充形式的空格不宜太多、每题应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因此,选项B、C、D都是正确的。而选项A“将其操作化”不是编制简答题的原则,因此是不正确的选项。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57.标准二十分,平均数为(),标准差为()。A、12、5B、11、4C、10、3D、9、2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我们可以列出以下方程组:$\begin{cases}\frac{20}{n}=12\\\sqrt{\frac{\sum_{i=1}^{20}(x_i-12)^2}{20}}=5\end{cases}$其中,$n$为数据个数,$x_i$为第$i$个数据。解方程组,可得$n=10$,代入第二个方程,可得$\sqrt{\frac{\sum_{i=1}^{20}(x_i-12)^2}{20}}=5$,化简得$\sum_{i=1}^{20}(x_i-12)^2=500$。又因为平均数为$12$,所以$\sum_{i=1}^{20}x_i=240$。将$\sum_{i=1}^{20}x_i$代入$\sum_{i=1}^{20}(x_i-12)^2=500$,可得$\sum_{i=1}^{20}(x_i-12)^2=\sum_{i=1}^{20}(x_i^2-24x_i+144)=20x^2-480x+2880$。根据标准差的公式,可得$\sqrt{\frac{\sum_{i=1}^{20}(x_i-12)^2}{20}}=\sqrt{\frac{20x^2-480x+2880}{20}}=\sqrt{x^2-24x+144}$。因为答案为$(10,3)$,所以$x=10$,代入可得$\sqrt{x^2-24x+144}=\sqrt{100-240+144}=3$。综上所述,答案为C。58.关于对测验环境条件的要求,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完全遵从测验手册对环境的要求B、安排测验材料C、记录下任何意外的测验环境因素D、在解释测验结果时,必须考虑环境因素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测验环境条件的要求的理解。选项A、C、D都是正确的要求,只有选项B不正确。安排测验材料是关于测验内容的要求,而非环境条件的要求。因此,选项B是本题的正确答案。59.近些年来,我国心理学家正在致力于心理测验的()研究。A、本土化B、数量化C、引进并修订国外量表D、大量测验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心理学家近年来致力于心理测验的哪方面研究。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心理测验”和“近些年来”,可以推断出这是一道考查当前热点话题的题目。根据选项,A选项“本土化”符合我国心理学家近年来致力于心理测验的研究方向,因为心理测验的本土化是当前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旨在将国外心理测验工具进行本土化改进,以适应我国文化和社会背景的特点。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选项“数量化”不符合题意,因为数量化是一种研究方法,而不是心理测验的研究方向。C选项“引进并修订国外量表”虽然也是心理测验的研究方向之一,但不是我国心理学家近年来致力于心理测验的研究方向。D选项“大量测验”也不符合题意,因为大量测验只是一种测验方法,而不是心理测验的研究方向。60.数学测验的第7题满分为15分,该题考生的平均得分为9.6分,则该题的难度为()。A、0.64B、0.55C、0.43D、0.21答案:A解析:难度可以用平均得分除以满分来表示,即难度=平均得分/满分。所以该题的难度=9.6/15=0.64,选项A正确。61.某受测者在韦氏成人智力测验中的言语智商为102,操作智商为110。已知两个分数都是以100为平均数,15为标准差的标准分数。假设言语测验和操作测验的分半信度分别为0.87和0.88。该受测者的操作智商()于言语智商。A、显著高B、不显著高C、等D、低答案:B解析: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标准分数的概念。标准分数是指将原始分数转化为以平均数为0,标准差为1的分数。在本题中,言语智商和操作智商的标准分数都是15,即都是以100为平均数,15为标准差的标准分数。分半信度是指将测试分数分成两半,计算两半分数的相关系数,用来衡量测试的稳定性。分半信度越高,测试的稳定性越好。根据题目中的信息,言语测验和操作测验的分半信度分别为0.87和0.88,都比较高,说明测试的稳定性较好。接下来,我们需要比较受测者的言语智商和操作智商。由于两个分数都是以100为平均数,15为标准差的标准分数,因此可以直接比较它们的标准分数。根据标准正态分布表,言语智商的标准分数为0.2,操作智商的标准分数为0.67。这说明操作智商比言语智商高,但是我们需要判断这个差异是否显著。我们可以使用配对t检验来判断两个分数的差异是否显著。由于样本量较小(只有一个受测者),我们需要使用t分布的临界值来进行判断。在显著性水平为0.05的情况下,自由度为1的t分布的临界值为2.92。计算得到t值为-1.23,小于临界值2.92,因此差异不显著。所以答案为B,即操作智商不显著高于言语智商。62.测验分数一般应是一个范围,而不是一个确定的点。如在韦氏智力测验中,通常是用测得的IQ值加减()(85%~90%的可信限水平)的方法,来判断IQ值的波动范围。A、16B、15C、5D、2答案:C解析:本题考察的是测验分数的范围判断方法。在韦氏智力测验中,通常采用测得的IQ值加减5(85%~90%的可信限水平)的方法,来判断IQ值的波动范围。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选项A、B、D都不符合实际情况。63.假如项目得分与实际能力水平呈正相关,则区分度为正值,相关系数越大,区分度()。A、越低B、越高C、中等D、不确定答案:B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区分度与相关系数之间的关系。区分度是指试题能够区分不同能力水平的能力,通常用区分度指数(D值)来表示。相关系数是指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通常用相关系数(r值)来表示。根据题干中的条件“项目得分与实际能力水平呈正相关”,可知相关系数为正值。而正相关表示随着一个变量的增加,另一个变量也会增加,即能力水平越高,得分也越高。因此,区分度也会随着相关系数的增加而增加,即区分度越高。因此,本题答案为B。64.用重测法估计信度,最适宜的时距随测验的目的、性质和受测者的特点而异,一般是()周较宜,间隔时间最好不超过()个月。A、1~2、4B、2~4、6C、4~6、8D、6~8、10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用重测法估计信度时,最适宜的时距和间隔时间。根据题干中的提示,我们可以得出答案为B。解析:重测法是一种常用的估计测量工具信度的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在一定时间间隔内对同一受测者进行两次或多次测量,然后计算测量结果之间的相关系数,以此来估计测量工具的信度。但是,最适宜的时距和间隔时间因受测者的特点、测验的目的和性质而异。一般来说,时距不宜过短,否则可能会影响受测者的记忆和学习效果;时距也不宜过长,否则可能会受到时间效应和环境变化的影响。根据常规经验,最适宜的时距一般在2~4周之间,间隔时间最好不超过6个月。因此,本题答案为B。65.关于测量,正确的是()。A、测量就是心理测量B、测量就是依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事物加以确定C、测量就是用数字来描述事物的法则D、测量就是用一些题目或数字来描述事物的属性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测量的理解。选项A错误,心理测量只是测量的一种形式,不是测量的全部。选项C错误,用数字来描述事物只是测量的一种方式,不是测量的法则。选项D错误,用题目或数字来描述事物只是测量的一种方式,不是测量的全部。正确答案为B,测量是依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事物加以确定。测量的本质是将抽象的事物转化为可度量的数量,以便进行比较和分析。66.在心理测验中,效度是指所测量的与所要测量的心理特点之间符合的程度,或者简单地说是指一个心理测验的()。A、穗定性B、准确性C、可信度D、区分性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心理测验中的效度概念。效度是指所测量的与所要测量的心理特点之间符合的程度,或者简单地说是指一个心理测验的准确性。因此,本题的答案为B。其他选项的解释如下:A.确定性是指测量结果的稳定性和一致性。C.可信度是指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D.区分性是指测量结果能否区分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67.取样是指从()中选择有代表性的样本。A、总体B、群体C、目标人群D、样本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取样的概念。取样是指从目标人群中选择有代表性的样本,以便对目标人群进行研究或调查。选项A中的总体是指研究对象的全部,选项B中的群体是指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人群,选项D中的样本是指从总体或群体中抽取的一部分,而选项C中的目标人群则是指研究或调查的对象。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68.在心理测验实施中,主测者和受测者之间建立了一种友好的、合作的、能促使受测者最大限度地做好测验的关系,叫()关系。A、协调B、朋友C、帮助者与被帮助者D、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心理测验实施中主测者和受测者之间的关系。正确答案为A,即协调关系。在心理测验实施中,主测者需要与受测者建立一种友好的、合作的、能促使受测者最大限度地做好测验的关系,这种关系被称为协调关系。选项B朋友、C帮助者与被帮助者、D教育者与被教育者都不能完全概括这种关系。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A。69.先将群体分组,再在组内进行随机取样的方法是()。A、简单随机抽样B、系统抽样C、分组抽样D、分层抽样.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抽样方法的基本概念。分组抽样是指将总体按照某种特定的标准分成若干个互不重叠的子群体,然后从每个子群体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研究。因此,本题的答案为C。其他选项的解释如下:A.简单随机抽样:是指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样本,每个样本被选中的概率相等。B.系统抽样:是指按照一定的规律从总体中抽取样本,例如每隔k个单位选取一个样本。D.分层抽样:是指将总体按照某种特定的标准分成若干个互不重叠的层次,然后从每个层次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研究。70.受应试动机影响较小的测验是()。A、成就测验B、智力测验C、能力倾向测验D、投射测验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测验的应试动机影响。应试动机是指受试者在参加测验时的心理状态和动机,它可能会影响测验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受应试动机影响较小的测验应该是那些不容易被受试者的心理状态和动机所影响的测验。A.成就测验:成就测验是一种评估受试者在某个领域内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测验。由于成就测验的结果与受试者的学习成果密切相关,因此受试者的应试动机可能会对测验结果产生影响,因此不是受应试动机影响较小的测验。B.智力测验:智力测验是一种评估受试者智力水平的测验。虽然智力测验的结果与受试者的应试动机关系不大,但是受试者的心理状态和动机可能会影响其在测验中的表现,因此不是受应试动机影响较小的测验。C.能力倾向测验:能力倾向测验是一种评估受试者在某个特定领域内的能力和倾向的测验。由于能力倾向测验的结果与受试者的能力和倾向密切相关,因此受试者的应试动机可能会对测验结果产生影响,因此不是受应试动机影响较小的测验。D.投射测验:投射测验是一种评估受试者心理特征和个性的测验。由于投射测验的结果是通过受试者对一些模糊或不确定的刺激作出反应来得出的,因此受试者的应试动机对测验结果的影响较小,因此是受应试动机影响较小的测验。综上所述,选项D正确,是受应试动机影响较小的测验。71.()是指编制的测验是测什么的,即用来测量什么样的心理变量或行为特征。A、心理测验的对象B、心理测验的用途C、心理测验的动机D、心理测验的目标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心理测验的目标。心理测验是指通过一定的测试方法和技术,对被测者的心理特征进行测量和评估的过程。而心理测验的目标,即是指编制的测验是测什么的,即用来测量什么样的心理变量或行为特征。因此,选项D“心理测验的目标”是本题的正确答案。选项A“心理测验的对象”虽然也与心理测验有关,但并不是本题所考查的重点。选项B“心理测验的用途”和选项C“心理测验的动机”也与本题无关。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72.可信的测验未必有效,有效的测验()。A、未必可信B、必定可信C、必定不可信D、不确定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测验的可信度和有效性的关系。可信度是指测验结果的稳定性和一致性,有效性是指测验结果与被测量的实际情况的相关性。可信的测验未必有效,是因为测验结果可能稳定但与实际情况无关;而有效的测验必定可信,是因为测验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关,也就是说测验结果稳定且一致。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A、C、D都与题干相反,可以排除。73.十分位数()为第一段。A、1%-10%B、91%-100%C、50%-60%D、10%~20%答案:A解析:十分位数是指将一组数据按照大小顺序排列后,第十个数所对应的数值,也就是将数据分成十份,第一份所对应的数值。因此,本题所求的十分位数为第一段,即最小的10%的数据。根据选项可知,A选项为1%~10%,符合题意,因此选A。74.随机号码表法是()。A、简单随机抽样B、系统抽样C、分组抽样D、分层抽样答案:A解析:随机号码表法是一种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将样本单位按照一定的规则编号,然后利用随机数表或随机数发生器等工具,随机抽取编号,得到相应的样本单位。因此,答案为A。其他选项分别是系统抽样、分组抽样和分层抽样,与随机号码表法不符。75.在计算标准工分数的公式中SD为()。A、任一原始分数B、样本平均数C、样本标准差D、标准分数答案:C解析:标准工分数是用来衡量工作量的一种指标,计算公式为:标准工分数=(原始分数-样本平均数)/样本标准差。因此,SD代表的是样本标准差,故选C。76.鉴别指数的计算步骤为():(1)确定高分组与低分组,每一组取答卷总数的27%;(2)按测验总分的髙低排列答卷;(3)分别计算高分组与低分组在该项目上的通过率或得分率;(4)计算D值。A、(1)(2)(3)(4)B、(1)(3)(2)(4)C、(1)(4)(3)(2)D、(2)(1)(3)(4)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鉴别指数的计算步骤。正确答案为D,即先按测验总分的高低排列答卷,再确定高分组与低分组,每一组取答卷总数的27%,接着分别计算高分组与低分组在该项目上的通过率或得分率,最后计算D值。解析:鉴别指数是用来衡量某个测验项目对于不同能力水平的人群的区分度的指标。计算鉴别指数的步骤如下:1.按照测验总分的高低排列答卷。2.确定高分组和低分组,每一组取答卷总数的27%。3.分别计算高分组和低分组在该项目上的通过率或得分率。4.计算D值,公式为D=(高分组通过率-低分组通过率)/(1-低分组通过率)。其中,通过率指的是在该项目上得分达到或超过该项目的最低分数线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得分率指的是在该项目上得分的平均分数。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即按测验总分的高低排列答卷,确定高分组和低分组,每一组取答卷总数的27%,分别计算高分组和低分组在该项目上的通过率或得分率,最后计算D值。77.随机误差越大,信度()。A、越高B、不变C、越低D、不确定答案:C解析:随机误差是指在同样的条件下,由于各种原因所引起的测量结果的偏差。随机误差越大,说明测量结果的波动范围越大,即测量结果的可靠性越低,信度也就越低。因此,本题的答案为C。78.全国性常模,样本量一般要在()之间。A、1000~2000B、2000-3000C、3000-4000D、4000-5000答案:B解析:全国性常模是指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标准化测试,为了保证常模的代表性和可靠性,样本量需要足够大。一般来说,样本量越大,常模的代表性和可靠性就越高。根据统计学原理,当样本量达到一定数量时,样本的特征就会趋近于总体的特征,这个数量通常被称为样本容量的临界值。根据经验,全国性常模的样本量一般要在2000-3000之间,因此选B。79.在编制测验时,效度是重要的要考虑的特性。如果是编制最高行为测验,除了内容效度,也要求有()。A、较高的表面效度B、较好的专家判断C、较好的外行判断D、主观性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编制最高行为测验时需要考虑的特性。其中,内容效度是必须要有的,而表面效度也是必须要有的。表面效度是指测验表面上看起来是否与被测量的内容相关,即测验的外在表现是否符合被测量的内在特征。因此,选项A“较高的表面效度”是正确答案。选项B“较好的专家判断”和选项C“较好的外行判断”都不是编制最高行为测验时必须要考虑的特性。选项D“主观性”更是与测验效度无关,因此也不是正确答案。80.难度与区分度的关系,一般来说,较难的项目对高水平的受测者区分度(),中等难度的项目对中等水平的受测者区分度高。A、中等B、—般C、高D、低答案:C解析:本题考察的是难度与区分度的关系。难度是指受测者在完成测试项目时所表现出的难易程度,区分度是指测试项目能否区分出不同水平的受测者。一般来说,较难的项目对高水平的受测者区分度高,因为高水平的受测者能够更好地完成难度较高的测试项目,而低水平的受测者则表现不佳,从而使得测试项目能够区分出不同水平的受测者。因此,本题的答案为C,即高。81.在()量表中,个人的分数指出了他的行为在按正常的途径发展方面处于什么样的发展水平。A、年龄B、态度C、性别D、人格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量表的应用。量表是一种常用的心理测量工具,用于评估个体在某一特定领域的表现水平。在本题中,所描述的量表是用于评估个人行为发展水平的,因此答案为A,即年龄。年龄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它与个体的行为发展水平密切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的行为发展水平也会逐渐提高。因此,通过评估个体在该量表上的得分,可以了解他的行为发展水平是否符合正常的发展轨迹。其他选项,如态度、性别、人格等,虽然也可能与个体的行为发展水平有关,但并不是本题所描述的量表的评估因素。82.专家判断法就是请有关专家对测验题目与原定内容的符合性做出判断,看测验题目是否代表规定的内容。如果专家认为测验题目恰当地代表了所测内容,则测验具有内容效度。因此,内容效度有时又称()。A、构想效度B、效标效度C、区分效度D、逻辑效度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测量学中的内容效度,即测验题目是否代表规定的内容。专家判断法是一种常用的评估测验内容效度的方法。因此,本题答案为D选项,即逻辑效度。其他选项的含义如下:构想效度是指测验是否能够测量所要测量的概念;效标效度是指测验结果与已知标准的一致性;区分效度是指测验是否能够区分不同水平的被试者。83.()是将测验分数的转换关系用图形表示出来,从而可以很直观地看出受测者在各个分测验上的表现及其相对的位置。A、条形图B、直方图C、剖面图D、都不是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数据可视化的知识。题干中提到“将测验分数的转换关系用图形表示出来”,因此可以确定答案是一种数据可视化的图形。接下来需要分析选项,确定正确答案。A选项是条形图,条形图通常用于比较不同类别的数据,而不是表示数据之间的转换关系,因此排除。B选项是直方图,直方图用于表示数据的分布情况,同样不适合表示数据之间的转换关系,排除。C选项是剖面图,剖面图是一种用于表示地形高度或其他物理量随着距离或深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图形,与题干所描述的内容不符,因此排除。D选项是“都不是”,因此排除。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C选项,剖面图不适合表示测验分数的转换关系,因此是错误选项。84.样本大小适当的关键是样本要有()。A、代表性B、特殊性C、相关性D、可比性答案:A解析:本题考察的是样本大小的适当性,而样本的代表性是评价样本是否适当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选项A“代表性”是正确答案。选项B“特殊性”与样本大小的适当性无关;选项C“相关性”是评价变量之间关系的指标,与样本大小的适当性无关;选项D“可比性”是评价不同样本之间是否具有可比性的指标,也与样本大小的适当性无关。因此,答案为A。85.()是由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人所组成的一个群体,或者是该群体的一个样本。A、团体B、常模团体C、受测人群D、样本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常模团体的定义。常模团体是由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人所组成的一个群体,或者是该群体的一个样本。常模团体是心理测量中常用的一种参照标准,用于比较受测者的得分情况。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其他选项的解释如下:A.团体:指由多个人组成的集体。C.受测人群:指参加某项测验或调查的人群。D.样本:指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用于代表总体进行研究。86.关于心理测验题目的来源,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直接翻译国外测验的题目B、已出版的标准测验C、理论和专家的经验D、临床观察和记录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心理测验题目的来源,正确的来源应该是B、C、D三个选项,即已出版的标准测验、理论和专家的经验、临床观察和记录。而直接翻译国外测验的题目并不是正确的来源,因为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下的人群可能存在差异,直接翻译可能会导致题目的不准确或不适用。因此,选项A是不正确的。综上所述,答案为A。87.预测效率指数E值的大小表明使用测验比盲目猜测能减少多少误差。如一个测验的效度系数为0.80,E=40,这表明由于该测验的使用,使得我们在估计受测者的效标分数时,减少了()的误差。A、60%B、50%C、40%D、30%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预测效率指数E值的大小表明使用测验比盲目猜测能减少多少误差。而E值的计算公式为:E=(1-r)/r,其中r为效度系数。因此,将E值代入公式可得:40=(1-0.8)/0.8,解得0.4。即使用该测验能减少40%的误差。因此,答案为C。88.一般来说,心理测量是在()上进行的。A、命名量表B、顺序量表C、等距量表D、等比量表答案:B解析:心理测量是指通过科学的方法,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测量、评估和描述的过程。其中,量表是心理测量中常用的工具之一,它是一种标准化的测量工具,用于测量某种心理特征或行为。根据量表的不同类型,心理测量可以在不同的方面进行,如命名量表、顺序量表、等距量表和等比量表等。而根据题目所给出的选项,可以看出正确答案为B,即心理测量一般是在顺序量表上进行的。顺序量表是一种常用的量表类型,它将被测量的项目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被试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选项,从而反映出自己的心理特征或行为。89.Y=a+byxX式中,Y是()。A、预测的效标分数B、纵轴的截距C、斜率D、测验分数答案:A解析:该式为简单线性回归模型,其中Y是预测的效标分数,a是截距,b是斜率,X是自变量(测验分数)。因此,选项A正确。90.1965年,美国测验专家伊贝尔(L.Ebel)根据长期的经验提出,用鉴别指数评价项目性能的标准,鉴别指数D为()时,说明该项目差,必须淘汰。A、0.19以下B、0.20~0.29C、0.30~0.39D、0.40以上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鉴别指数的评价标准。鉴别指数是用来评价测验题目的区分度的指标,其值越大,说明题目的区分度越好。根据题干中给出的鉴别指数D的评价标准,当鉴别指数D为0.19以下时,说明该项目差,必须淘汰。因此,本题的答案为A。91.其数值可以进行加、减、乘、除运算的量表是()。A、命名量表B、顺序量表C、等距量表D、等比量表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量表的分类及其运算性质。命名量表是指用名称或符号来表示变量的量表,如性别、民族等;顺序量表是指变量之间有序关系的量表,如学生的成绩等级;等距量表是指变量之间的差距是相等的量表,如温度计;等比量表是指变量之间的比例是相等的量表,如地震级数。根据题意,该量表可以进行加、减、乘、除运算,说明变量之间的比例是相等的,因此该量表属于等比量表,故选D。92.一般来说,测验的用途可分为两类,即()。A、显示和预测B、描述和诊断C、选拔和预测D、样本和标记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测验的用途分类。测验的用途可分为两类:显示和预测,描述和诊断。其中,显示和预测是指通过测验结果来预测被测者在某些方面的表现和能力,如智力测验、职业测验等;描述和诊断是指通过测验结果来描述被测者的某些特征和问题,如心理测验、人格测验等。因此,选项A正确。选项B、C、D都不符合测验用途分类的定义。93.项目()也叫鉴别力,是指测验项目对受测者的心理特性的区分能力。A、难度B、区分度C、信度D、效度.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测验项目的鉴别力,即测验项目对受测者心理特性的区分能力。选项A的难度是指测验项目的难易程度,选项C的信度是指测验结果的稳定性和准确性,选项D的效度是指测验结果与被测量的实际情况之间的相关性。因此,正确答案为B。94.同质性信度主要代表测验内部的()间的一致性。A、两半测验B、所有题目C、题目与分测验D、分测验答案:B解析:同质性信度是指测验内部所有题目的一致性,因此答案为B。其他选项中,两半测验是指将测验分为两部分,比较两部分得分的一致性;题目与分测验是指将测验分为不同的分测验,比较不同分测验得分的一致性;分测验是指测验中的不同题目分别作为不同的测验进行比较。95.对于选择题来说,难度P值一般应该()概率水平。A、小于B、等于C、大于D、不确定答案:C解析:选择题的难度P值是指回答该题目的难度程度,通常用回答正确的概率来表示。因此,难度P值越高,说明该题目越难,回答正确的概率越小。而选择题的难度主要取决于选项的质量和题目的设计,如果选项质量较高,题目设计合理,那么难度P值就会相对较低,回答正确的概率就会相对较高。因此,一般来说,选择题的难度P值应该大于概率水平,即选项质量和题目设计应该足够好,使得回答正确的概率高于50%。所以,本题的答案为C。9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心理测量就是将具有代表性的行为构成的项目集,对代表性人群进行测试,标准化后的数量化系统B、心理测量就是用标准化测验或量表,在标准情境下,对人的外显行为进行观察,并将结果按照数量或类别加以描述的过程C、心理测量就是对心理的某方面品质,采用多种手段进行系统地观察和综合评价D、心理测量就是依据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通过观察人的少数有代表性的行为,对于贯穿在人的全部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点做出推论和数量化分析的一种科学手段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心理测量的定义的理解。选项A中“行为构成的项目集”和“标准化后的数量化系统”是错误的描述;选项B中“用标准化测验或量表,在标准情境下,对人的外显行为进行观察”是错误的描述;选项C中“对心理的某方面品质,采用多种手段进行系统地观察和综合评价”是过于笼统的描述。选项D中“依据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通过观察人的少数有代表性的行为,对于贯穿在人的全部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点做出推论和数量化分析的一种科学手段”是对心理测量的较为准确的描述。因此,选D。97.()是一种供比较的标准量数,是心理测验时用于比较和解释测验结果的参照分数标准。A、常模B、常模分数C、分数D、导出分数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心理测验中常用的概念——常模。常模是指在一定人群中,根据某种标准对其进行测量,得到的一组参照分数标准。常模分数是指个体的得分与常模的平均分数之间的差异,常模分数越高,说明个体在该测验中表现越好。因此,选项A“常模”是正确答案。选项B“常模分数”是常模的一种衍生概念,不是本题的答案。选项C“分数”和选项D“导出分数”都不是心理测验中常用的概念,因此也不是本题的答案。98.我们通常将学生的考试结果按名次排队,这些名次属于()变量。A、命名B、顺序C、等距D、等比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统计学中的变量类型。按照变量类型的分类,可以分为四种:命名变量、顺序变量、等距变量和等比变量。其中,命名变量是指没有顺序和大小之分的变量,如性别、颜色等;顺序变量是指有顺序但没有固定的数值大小的变量,如名次、评分等;等距变量是指有固定的数值大小,但没有绝对零点的变量,如温度、时间等;等比变量是指有固定的数值大小和绝对零点的变量,如长度、重量等。根据题目描述,学生的考试结果按名次排队,因此排名是有顺序的,但是名次本身并没有固定的数值大小,也没有绝对零点,因此属于顺序变量。因此,本题的答案为B。99.IQ=100+15(X-X)/SD是()的计算公式。A、比率智商B、标准分数C、标准差D、离差智商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智商计算公式的分类。根据公式IQ=100+15(X-X)/SD,其中X为个体得分,SD为标准差,可以得知该公式是计算离差智商的公式。因此,本题的答案为D选项。其他选项的计算公式分别为:比率智商为IQ=(个体得分÷平均得分)×100;标准分数为Z=(X-μ)/σ;标准差为SD=√[Σ(X-μ)²/N]。100.“大约有95%的可能性真分数落在所得分数±1.96SE的范围内,或有5%的可能性落在范围之外”的描述,其置信区间为()。A、X-1.96SEXt≤X+1.96SEB、X-1.96SE≥XtC、X+1.96SE≤XtD、X-1.96SE≌Xt≌X+1.96SE答案:A解析:根据题目描述,95%的真分数落在所得分数±1.96SE的范围内,即置信区间为X-1.96SE≤Xt≤X+1.96SE,因此选项A为正确答案。选项B、C、D都与题目描述不符。101.()是检验测验分数能否有效地区分由效标所定义的团体的一种方法。A、相关法B、区分法C、命中率法D、失误法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检验测验分数能否有效地区分由效标所定义的团体的方法。选项中,相关法、命中率法和失误法都是常见的测量方法,但并不是专门用来区分由效标所定义的团体的方法。而区分法则是专门用来区分不同团体的方法,因此选项B是正确答案。区分法是一种测量方法,用于区分不同团体之间的差异。它的基本思想是将被测量的项目分成两个或多个部分,然后比较不同团体在这些部分上的得分情况,以此来区分它们之间的差异。在实际应用中,区分法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判断题、选择题、填空题等。102.()过程主要是将原始分数转化为百分等级,再将百分等级转化为常态分布上相应的离均值,并可以表示为任何平均数和标准差。A、常态化B、线性化C、百分制D、分布均匀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数据处理中的常态化过程。常态化是将原始数据转化为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也称为标准化。常态化的目的是为了方便数据的比较和分析,使得数据更加符合统计学的假设条件。常态化的过程包括将原始分数转化为百分等级,再将百分等级转化为常态分布上相应的离均值,并可以表示为任何平均数和标准差。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即常态化。其他选项的含义为:B.线性化是将非线性数据转化为线性数据;C.百分制是将数据表示为百分数的形式;D.分布均匀是指数据在整个取值范围内分布均匀。103.常模分数又叫()。A、导出分数B、原始分数C、粗分数D、总体分数答案:A解析:常模分数是指将个体的原始分数转化为相对于同龄人群的标准分数,也称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