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球运动员人才培养研究文献综述2100字】_第1页
【排球运动员人才培养研究文献综述2100字】_第2页
【排球运动员人才培养研究文献综述2100字】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排球运动员人才培养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1.1国外关于运动员人才培养的研究由于政治、文化、经济和政策的不同,不同的国家也会采取不同的政策和方案对后备人才进行培养。世界上各个国家对后备人才的培养都有着不同的研究,并不断地摸索与创新,找到适合本国国情的后备人才培养路线。陈贺龄指出,在德国,联邦竞技体育理事会清晰的认识到后备人才的发展关系到国际体育赛场的未来,所优先考虑培养后备人才。而在美国的后备人才培养体制中,很多运动员都是从学校校队中挑选出来的,体教结合较好。同时由于高校竞技体育过分重视商业利益,造成很多项目的发展受经济利益的影响,一些观赏性不强、经济效益低的运动项目的发展远不如观赏性高、经济效益高的项目。在商业化的影响下,美国的后备人才有更多的机会参加比赛,竞争更多,比赛经验也更加丰富。但他们的训练时间和基本功则不如中国的后备人才。俄罗斯体育体制属于中央集权管理模式,各个项目由奥委会和单项协会培养和管理后备人才,由各种体校、俱乐部和奥林匹克学校等培养运动员,高水平集中管理和训练体制,为国家队源源不断的输送人才。李静指出:中国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模式,是以举国体制为主要培养模式,以政府为主导,国家提供资金并统一管理。而关于中外的体育人才培养体制的差异,陈道裕对中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机制进行对比,指出中美后备人才培养的不同,中国后备人才面临学训矛盾。美国则依靠学校来培养体育竞技后备人才实现了体教结合。对于国外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的优点,国内的研究者对不同的国家进行了研究。孙永亭发现多渠道培养后备人才是澳大利亚优秀运动员培养模式的主要特点。董佳华介绍日本后备人才的培养是由政府和社会组织两种方式共同培养。栾开建在研究中到美国是体育强国,得益于其完备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训练体制。潘前在指出美国在运动员教育程度与出路、后备队伍规模与选材覆盖面、对运动水平的影响、对学校体育的影响和投资社会效益等5个方面上存在优势。1.2国内关于运动员人才培养的研究潘前,陈伟霖等人认为体育训练和文化教育结合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教育系统的资源比较缺乏,中小学体育训练的开展还不够到位。张风珍认为目前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中存在在训的运动员文化学习重视程度不高,训练方式陈旧,应该及时去进行更新。汪海燕和陈长庚提出要探索出新的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培养模式,能够在体育后备人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方面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杨再淮、俞继英指出,竞技体育的发展和经济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虞重干和刘志民提出,我国原本竞技体育三级金字塔模式存在塔基过宽,而塔尖过小的现状,导致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比例失衡。胡德凤在指出应着力解决有关江苏省国家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过程中教练员、保障人员、管理人员等自身利益问题;科学布局、利用优势、突出重点、实时调整项目设置,着重发展与本省自身优势相适应的项目,有利于江苏省竞技体育扬长避短,有利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少走弯路[14]。高晓松指出对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提高重视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措施;在后备人才培养的同时,要加强与国外顶尖水平选手的沟通和交流;排球联赛开展,有利于帮助我国寻找出更多的优秀排球后备人才。蒋斌斌提出持续扩大排球球活动范围,将排球运动做体育必修课,想要进行排球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从学生抓起,从中小学抓。钟庆春等人对队伍培养状态及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我国后备人才的培养模式单一。引导运动员有正确训练动机,从小树立训练是为获得优秀成绩,为国争光的观念。文化学习和训练兼容与否,影响后备人才培养。处于在训状态的运动员中,10-12岁的人数少,体校和训练队之间的人才输送可能会出现断层,对其排球的发展不利;大部分的家长支持自己孩子接受排球训练。文化教育对于运动员也是十分重要的,是促进运动员全面发展的必要途径。周芸佩提出(1)运动员年龄结构应该是“金字塔”形,而当前我国的运动员不符合这一标准,后备人才基地生源不足、运动员淘汰率高的问题,没有庞大的小年龄段运动员,产生青黄不接的现象;(2)在四所排球高水平后备人才培养基地中,发现很缺少等级运动员,因为年龄限制、缺少比赛机会、运动成绩不理想等原因,导致优秀运动员稀缺;(3)只要教练员在前期训练过程中努力培养、发展以及保持对排球学习的兴趣,就会产生良好的训练效果;(4)在进行竞技训练的同时接受文化课的培训,不断的去提升自己各个方面的能力,为自己将来的发展创造埋下伏笔,创造出良好的综合条件。[参考文献][1]上官一琳.中美竞技体育排球运动员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2]王萍丽,薛文标,许榕.中美排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比较[J].体育学刊,2010,17(12):78-81.DOI:10.16237/44-1404/g8.2010.12.019.[3]浦京.美国排球的“金字塔”(下)[J].中国排球,2002(03):31-32.[4]浦京.美国排球的“金字塔”(上)[J].中国排球,2002(02):32-33.[5]龚德贵.中国排球运动可持续发展与后备力量的培养[J].体育学刊,2001(02):60-62.DOI:10.16237/44-1404/g8.2001.02.023.[6]张平平.我国竞技排球发展环境现状及优化对策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7.[7]张欣,林立文.我国排球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原则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报,2012,35(07):125-127+131[8]张欣.我国排球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2.[9]梁超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