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上海市宝山中学高一物理第一学期期中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上海市宝山中学高一物理第一学期期中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上海市宝山中学高一物理第一学期期中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上海市宝山中学高一物理第一学期期中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上海市宝山中学高一物理第一学期期中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上海市宝山中学高一物理第一学期期中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一辆公共汽车刚起步一小段时间后,发现一乘客未上车,司机立即采取制动措施.若此过程中汽车的运动在一条直线上,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那么,对于0﹣2t和2t﹣3t两段时间内加速度的关系,正确的是()A.加速度大小之比为1:2 B.加速度大小之比为1:1C.加速度大小之比为2:1 D.加速度大小之比为2:32、关于质点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研究地球公转时,由于地球很大,所以不能将地球看做质点B.研究一列火车通过某一路标的时间C.万吨巨轮在大海中航行,研究巨轮所处的地理位置时,巨轮可看做质点D.研究短跑运动员的起跑姿势时,由于运动员是静止的,所以可以将运动员看做质点3、下列各组物理量中,全部是矢量的一组是A.位移、压力、速度B.摩擦力、路程、平均速度C.速率、加速度、重力D.支持力、时间、密度4、中国自主研发的“暗剑”无人机,时速可超过2马赫.在某次试飞测试中,起飞前沿地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过程中连续经过两段均为120m的测试距离,用时分别为2s和ls,则无人机的加速度大小是A.20m/s2B.40m/s2C.60m/s2D.80m/s25、茶杯在水平桌面上处于静止,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是()A.茶杯对桌面的压力就是茶杯的重力B.茶杯对桌面的压力是作用在茶杯上的C.茶杯对桌面的压力是由于桌面发生形变而产生的D.茶杯对桌面的压力是由于茶杯发生形变而产生的6、下列是练习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的部分实验步骤,请将有错误的操作选择出来()A.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桌子上,纸带穿过限位孔,把复写纸片套在定位轴上,并压在纸带下面B.把打点计时器的两个接线柱分别接上导线,与6V以下低压交流电源相连C.用手水平地牵动纸带,然后打开电源开关D.取下纸带,用刻度尺测量某两个计时点间的距离x0,计算时间间隔t,用公式v=7、物体A、B的s-t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可知()A.从第3s末开始,两物体运动方向相同,且A、B的速度大小关系是vA>vBB.两物体由同一位置开始运动,但A比B迟3s才开始运动C.在5s内,两物体经过的位移相同,5s末A、B相遇D.在5s内,A的平均速度比B的平均速度大8、下列关于分力和合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力与合力同时作用在物体上B.分力同时作用在物体上时产生的效果与合力单独作用在物体上时产生的效果相同C.合力总是大于分力D.合力F的大小随分力、间夹角的增大而减小,合力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分力9、已知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第5s末速度为10m/s,则物体()A.加速度一定为2m/s2B.前5s内位移可能是25mC.前10s内位移一定为100mD.前10s内位移不一定为100m10、a、b两物体从同一位置沿同一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加速时,物体b的加速度大于物体a的加速度B.20s时,a、b两物体相距最远C.40s时,a、b两物体速度相等,相距900mD.40s时,a、b两物体在同一位置二、实验题11、(4分)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的频率是50Hz(1)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是________s.(2)关于此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A.打点计时器应固定在长木板上,且靠近滑轮一端B.开始实验时小车应靠近打点计时器一端C.先释放小车,再接通电源D.牵引小车的钩码个数越多越好(3)下图为实验中打出的纸带,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电源频率为50Hz).由图知纸带上D点的瞬时速度vD=_________m/s;加速度a=_________m/s2;(12、(10分)图甲为某同学用力传感器去探究弹簧的弹力和伸长量的关系的实验情景.用力传感器竖直向下拉上端固定于铁架台的轻质弹簧,读出不同拉力下的标尺刻度x及拉力大小F(从电脑中直接读出).所得数据记录在下列表格中:拉力大小F/N2.452.692.932.242.442.69标尺刻度x/cm3.224.225.228.228.238.22(2)从图乙读出刻度尺上的刻度值为___cm;(2)根据所测数据,在图丙坐标纸上作出F与x的关系图象___;(3)由图象求出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N/m、弹簧的原长为____cm.(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三、计算题: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3、(9分)甲、乙两汽车沿同一平直公路同向匀速行驶,甲车在前,乙车在后,行驶速度均为v0=16m/s。当两车快要到十字路口时,甲车司机看到红灯亮起,于是紧急刹车,乙车司机看到甲车刹车后也紧急刹车(乙车司机的反应时间,反应时间内视为匀速运动),已知甲车、乙车紧急刹车时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1=4m/s2,a2=6m/s2,求:(1)乙车刹车后经多长时间速度与甲车相等;(2)为保证两车在紧急刹车过程中不相撞,甲乙两车刹车前的距离x0至少多少。14、(14分)如图所示,用两根长度相等的轻绳,下端总体一个质量为的物体.上端分别固定在水平天花板上的、点,、间距为.已知两端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则每根绳的长度不得短于多少.15、(13分)由于刹车,汽车以10m/s的速度开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若第1s内的平均速度是9m/s,则汽车前7s内的位移是多少?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A【解题分析】试题分析:根据v-t图像的含义,倾斜程度代表加速度大小,根据可以求出两者加速度大小之比为1:2,答案为A考点:v-t图像含义点评:本题考察了通过图像求加速度的方法。在图像法中要注意图像的变化趋势,围成的面积等含义。2、C【解题分析】

A.研究地球公转时,虽然地球很大,但公转半径比地球大得多,所以能将地球看成质点,所以A错误;B.火车通过某一路标时,由于火车的形状和大小不能忽略,所以不能看成质点,故B错误;C.万吨巨轮在大海中航行时,万吨巨轮的形状和大小可以忽略,所以巨轮可看成质点,故C正确;D.短跑运动员的起跑姿势时,虽然运动员是静止的,但要研究运动员的起跑姿势,此时不能看成质点,故D错误。3、A【解题分析】

位移、压力、速度、摩擦力、平均速度、加速度、重力、支持力都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而路程、速率、时间和密度只有大小无方向,是标量;故选A.4、B【解题分析】

第一段的平均速度;第二段的平均速度,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平均速度,则,故选B.5、D【解题分析】

C、D、茶杯受到重力,会与桌面间相互挤压,茶杯和桌面在力的作用下同时发生微小形变,产生弹力,因而茶杯受到两个力,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茶杯对桌面的压力是弹力,是由于茶杯发生形变引起,同样,桌面对茶杯的支持力也是弹力,是由于桌面形变引起的,故C错误,D正确;A、茶杯静止在水平桌面上,茶杯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大小等于茶杯的重力,由于压力与重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都不同,不能说压力就是重力,故A错误;B、杯对桌面的压力是作用在桌面上的,故B错误;故选D.【题目点拨】一对平衡力与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最大的区别在于:一对平衡力是同一物体受到的力,是共点力;而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两个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6、AC【解题分析】

A: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桌子上,纸带穿过限位孔,把复写纸片套在定位轴上,并压在纸带上面.故A项错误.B:把电磁打点计时器的两个接线柱分别接上导线,与6V以下低压交流电源相连.故B项正确.C:先打开电源开关,然后用手水平地牵动纸带.故C项错误.D:取下纸带,用刻度尺测量某两个计时点间的距离x0,计算时间间隔t,用公式v=x0本题选错误的,答案是AC.7、AD【解题分析】

A.从第3s起,图线A的斜率大于B的斜率,且均正值,而位移图象的斜率等于速度,则从第3s起,两物体运动方向相同,且vA>vB.故A正确;B.

A物体从3s末开始从原点处出发,而B物体在0时刻末从距原点5m处出发.故B错误;C.5s内A通过的位移为xA=10−0=10(m),B的位移为xB=10−5(m)=5m,位移不等,5s末两物体相遇.故C错误;D.物体的位移等于△x,则知5s内A通过的位移大于B的位移,5s内A的平均速度大于B的平均速度.故D正确.

故选AD.【题目点拨】A物体3s末开始运动,B从0时刻开始运动,位移图象的斜率等于速度,可判断速度大小.由纵坐标的变化量读出位移,即可分析5s内平均速度的关系.当两物体的位移相同时相遇.8、BD【解题分析】

(1)如果二力在同一条直线上,根据力的合成计算合力的大小,即同一直线上同方向二力的合力等于二力之和;同一直线反方向二力的合力等于二力之差.(2)如果二力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合力大小介于二力之和与二力之差之间,分力与合力关系是等效替代.【题目详解】分力和合力关系是等效替代,不是实际存在,则不可能阐述为同时作用在物体,故A错误;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时等效替代的关系,等效说的就是相同的作用效果,故B正确;当两个力方向相同时,合力等于两分力之和,合力大于每一个分力;当两个分力方向相反时,合力等于两个分力之差,合力可能小于分力,由此可见:合力可能大于分力也有可能小于分力,故C错误,D正确;故选BD.【题目点拨】解此题关键是要理解合力的大小范围:大于两力之差,小于两力之和;分析时考虑问题要全面,既要考虑到两个力同向,也要考虑反向的情况.9、BC【解题分析】

A.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可见,只有当v0=0时,a才等于是2m/s2,故A错误;B.前5s内位移为当v0=0时x=25m,故B正确;CD.根据推论可知,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5秒末的瞬时速度等于前10s内的平均速度,所以前10s内平均速度为10m/s,则前10s的位移一定为x=t=100m故C正确,D错误。故选BC.10、AC【解题分析】试题分析:由图可知,a在前20内加速,加速度aa=1.5m/s2;b的加速度为2m/s2;故a的加速度小于b的加速度;故A正确;40s时,ab的速度相等,此时a、b两物体相距最远,可计算两者相距:,选项C正确,BD错误;故选AC.考点:v-t图线;追击问题.二、实验题11、0.02sB0.54m/s1.2m/s2【解题分析】

(1)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的频率是50Hz,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是0.02s;(2)A项:打点计时器应固定在长木板上,在固定滑轮的另一端,故A错误;B项:为了在纸带打更多的点,开始实验时小车应放在靠近打点计时器一端,故B正确;C项:打点计时器在使用时,为了使打点稳定,同时为了提高纸带的利用率,使尽量多的点打在纸带上,要应先接通电源,再放开纸带,故C错误;D项:牵引小车的钩码并非越多越好,故D错误。故应选:B。(3)由于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所以相邻的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1s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打纸带上D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va=(27.0-16.2)-(16.2-10.2)12、63.8;;24.8;55.2【解题分析】

(2)[2]由图可知,弹簧秤的最小分度为,故读数为;(2)[2]根据表中数据利用描点法得出对应的图象如图所示;(3)[3]由胡克定律可知,图象的斜率表示劲度系数,则可知.[4]图像与横坐标的交点代表了弹簧的原长,根据图像可知三、计算题: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3、(1)1s;(2)1.5m【解题分析】

(1)设乙车刹车后经过时间t后,速度与甲车相等,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有代入数据解得根据可判断,时两车还未停止运动,符合题意。(2)分析可知,从两车都刹车时起,至两车速度相等时止,两车不能相撞,则往后两车不可能相撞,由上问的求解可知,甲车刹车运动的时间为,根据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