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古诗鉴赏答题技巧_第1页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答题技巧_第2页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答题技巧_第3页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答题技巧_第4页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答题技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答题技巧按内容分类:1.怀古诗:形式标志:古迹、古人名、“怀古”写法特点:借古讽今、借景抒情、对比内容特点:1)表达像古人那样建功立业的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或壮志难酬。2)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3)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劳动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大前途命运。2.咏物诗形式特点:物象为题、“咏”写作特点:托物言志、托物抒情3.山水田园诗形式特点:景物描写写作特点: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内容特点;1)热爱自然美景2)喜欢田园生活恬淡闲适3)归隐,厌弃官场,对现实不满4.战争诗形式特点:“塞”、“征”、“军”、行文中有“胡”字写法特点:典故使用内容特点:1)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2)山河沦丧的痛苦,久居边关的乡愁3)塞外生活的艰辛,连年战争的惨烈4)报国无门的怨愤,归家无望的痛苦5.行旅诗形式特点:特殊意象写法特点:借景抒情、对写法、想象、联想内容特点:1)旅途的艰辛、寂寞、飘零之感2)思乡怀人6.闺怨诗1)妇女队征战在外的丈夫的思念2)盼归3)希望丈夫建功立业4)对战争的厌恶7.送别诗形式特点:“赠”、“送”、“别”写法特点:渲染气氛、借景抒情、想象内容特点:1)依依不舍2)慰勉或告白3)想象别后4)祝愿答题方法一、鉴赏人物形象型提问方式:你从诗中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本诗塑造了怎样的形象?答案构成(1)什么形象;(性格特征+身份)(2)结合诗句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3)形象的意义。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陆游和辛弃疾。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李白的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如王翰的《凉州词》8.爱恨情长的形象。如柳永9.孤寂、落寞(惆怅),愁苦幽怨的形象。如王昌龄的《闺怨》10.积极乐观,笑傲人生的形象。如苏轼。11.爱民惜才的形象。如龚自珍二、鉴赏事物形象型提问方式:作者为什么要描写这一形象?某某指什么?某某在诗中是什么意思?某某的寓意是什么?答题步骤:1)概括诗中所描绘诗中的主要物象2)分析物象的特点,探求其象征意义3)结合诗人自身的经历、思想感情剖析所托之情。意象:冰雪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草木繁盛反衬荒凉菊花象征隐逸品格的高洁折柳表惜别梅花象征傲霜斗雪、坚强纯洁的精神松树象征坚贞高洁。竹象征正直谦虚的胸怀梧桐象征凄凉悲伤莲花象征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人格杜鹃鸟象征凄凉哀伤鹧鸪鸟象征离愁别绪落叶代表悲秋、失意落花流水象征韶华易逝、美人迟暮闻雁叫而思归望月怀远(思人、感慨人生)西风: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归鹿车:归隐山林草木茂盛:表现荒凉、凄冷,以茂盛来反衬之,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漏声:时间短暂渔樵:隐士归隐山林落叶落木: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岁月的衰老。鹰: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猿猴:哀伤凄厉沙鸥:飘零伤感玉:高洁、脱俗沧州:隐居。蝉:高洁寒蝉:凄凉。

露:人生的短促生命的易逝.春雨是清新,凉爽的,让人感受到自然人生美好的一面.秋天的雨是冰冷的,是绵延不绝的,让人体会到悲凉,愁苦,冷清二、鉴赏意境型(或景物形象)提问方式:这首诗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景物有什么特点?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要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常用意境词:雄浑壮丽、清幽明净、沉郁孤愁、和谐静谧、开阔苍凉、高远辽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晦涩、深远、空寂、幽静、宁谧、朦胧、萧条、明快、荒凉、冷寂、清新、淡雅三、鉴赏诗歌的语言1.鉴赏炼字型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字是哪个字?为什么?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比另外某字)好在哪里?结合诗句评析某字的艺术效果。答题步骤与要点:A、首先表明看法;B、用一两句表明该字在诗句中的准确含义;C、结合诗歌的有关内容具体分析这个字所描述的景象。D、适当联想和想象,说说这个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公式:⑴含义+(手法)+表达作用(应关注词语的不同词性)2.鉴赏关键词型提问方式:(1)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2)本诗中哪个词是关键词?请找出来并分析它的作用。解题方法:该词对突出主旨有什么作用;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有什么作用。公式:对主旨的作用+在结构上作用四、鉴赏表达技巧型提问方式:这首诗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艺术手法、修辞)?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感情的?有何效果?答题步骤与要点:准确指出诗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技巧;结合诗句说说这个手法或技巧所表现的内容;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表现怎样的主旨。公式: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表现手法:对比、衬托(正衬、反衬)、烘托、象征、对照、铺垫、总起、白描、虚写与实写、直说与用典、点面结合、虚实结合、托物言志、寓情于景、细节描写、欲扬先抑、前后照应、铺陈渲染用典、动静结合、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借古抒怀、借古讽今、托物言志、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想象、卒章显志、明贬实褒、由远及近、由外而内、即事抒怀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反复、对偶、排比、设问、反问、互文、夸张、拟人双关、比兴、用典等。表达方式:抒情、议论、叙述、描写、说明等。托物言志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渲染本是一种国画技法,一般是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用于艺术创作,就是从正面着意描写。烘托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艺术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动和静艺术创作中离不开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或一动一静,相辅相成。虚和实虚实结合的写法,可以使作品结构更加紧凑、形象更加鲜明。柳咏《雨霖铃》上片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是实写。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是虚写。全诗虚实相生,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对照又称对比,就是把对立的事物(或景,或境,或人,或情),前后相叙,以增强艺术效果的表现手法。用典作用:言简义丰反复作用:强化情感,形成回环往复的美排比作用:增强语势,节奏美和韵律美,使感情抒发强烈比兴作用:生动形象,扩大诗歌意境,丰富诗歌内容叠字作用:声律和谐,突出景物特征,营造意境氛围五、理解诗句意义型提问方式:某句该如何理解?请结合全诗分析。某句包含了哪些意思?请结合诗歌简要赏析试从内容主旨鉴赏这首诗?答题步骤与要点:阐明诗句表面意思,并发掘其深层含义;指出诗句的描写作用,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和主旨。公式:表意+深意+(手法)+感情主旨+评价思想感情: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痛苦、孤独、烦闷、悲叹、恬淡、闲适、欢乐、喜悦、留念、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愉悦、欢快、激愤、沉痛、悲愤、哀伤、悲凉、赞美、仰慕、惜别、依恋、豪迈、闲适、恬淡、迷恋、热爱、忧愁、寂寞、伤感、孤独、烦闷、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内容:思乡思亲、热爱大自然、怀才不遇、歌颂劳动人民、反对官府厌恶战争、关心民间疾苦等六、评价观点态度型提问方式:有人认为本诗表达什么,有人认为则是表达什么,你同意哪种看法?答题步骤与要点:明确表明你的观点;结合诗句进行分析,找到原诗中能支持自己观点的地方阐述理由。公式:观点+理由(表现手法、形象特征,主旨)七、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设问方式:1.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2.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3.分析诗歌的语言特色?解题方法:明特色(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整首诗的语言特色)、举例证(结合诗中语句、内容及思想感情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析情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语言特点含蓄、幽默、风趣、直露、洗练、沉郁、委婉、平实、典雅、通俗、自然、清新、雄浑、优美、质朴、华丽、准确传神、言简意丰、音韵和谐等。平实淳朴、含蓄委婉、清新雅致、形象生动、绚丽飘逸、婉约细腻、幽默讽刺、雄浑磅礴、豪迈奔放、沉郁顿挫、悲凉慷慨、英俊飒爽二、高中诗词鉴赏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送湖南部曲①辛弃疾青衫匹马万人呼,幕府当年急急符②。愧我明珠成薏苡③,负君赤手缚於菟④。观书老眼明如镜,论事惊人胆满躯。万里云霄送君去,不妨风雨破吾庐。【注释】①部曲:即部属。古代大将的军营都设有各司其事的属官,称之为“部曲”。②急急符:紧急命令。③薏苡:语出《后汉书·马援传》,马援从交趾还,载一车薏米,有人告发他私载一车珍珠。后世用“薏苡明珠”指因涉嫌而受诽谤的人。④於菟:楚人“谓虎於菟”,即虎的别称。(1)对全诗进行赏析不正确的项是(

)A.

诗的第一句中“万人呼”采用侧面描写的手法,突出了部属的勇猛形象。B.

三、四句暗示自己遭谗言而去职,有负部曲战功,点明“负君”而愧之因。C.

五、六句夸赞部曲年纪虽老而眼光明亮,谈论国事能仗义执言,胆量惊人。D.

诗人借写为部曲送行,表达了对现实的感慨,既有豁达之情,也有不平之气。(2)本诗的尾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答案】(1)C(2)①送别之情。既有惜别之情又有祝福之意,祝愿对方鹏程万里,直上青云。②先公后私的情怀。只要部属有着光明的前景,能够为国家效力,即使自己遭受挫折,忍受“风雨破吾庐”的困厄生活也是心甘情愿的。【解析】【分析】(1)C项,“五、六句夸赞部曲年纪虽老而眼光明亮,谈论国事能仗义执言,胆量惊人”错误,从诗中来看,“观书老眼明如镜,论事惊人胆满躯”是表明自己惯于观书的老眼,明如宝镜,有知人之明,自己在论事方面,有胆有识,敢于挺身而出,仗义直言,不像他人那样畏首畏尾,顾虑重重,这应是写自己,不是夸部曲。故选C。(2)从诗歌的标题“送湖南部曲”可知,这是一首送别诗,这基本上已经指明了情感的方向;再看尾联“万里云霄送君去,不妨风雨破吾庐”前一句以一个“送”字着重点明送别之情,重点在被送者,祝愿对方鹏程万里,直上青云,后一句是写自己送人的心情,只要被送的壮士有广阔的前途,到后来能为国家效忠宣劳,即使自己遭受政治上的挫折,在风雨交加的日子里,忍受“吾庐独破”的困厄生活也心甘情愿,这句化用杜甫诗“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句意,“不妨”两字,展示诗人先公后私、先人后己的优秀品质,表现一位久经沙场锻炼的大将热爱部属的可贵精神。故答案为:⑴C;⑵①送别之情。既有惜别之情又有祝福之意,祝愿对方鹏程万里,直上青云。②先公后私的情怀。只要部属有着光明的前景,能够为国家效力,即使自己遭受挫折,忍受“风雨破吾庐”的困厄生活也是心甘情愿的。【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主语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夜泊牛渚怀古唐·李白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①。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注释】:东晋谢尚,今河南太康县人,曾任镇西将军,镇守牛渚时,秋夜泛舟赏月,适逢袁宏在运租船中诵己作《咏史》诗,音辞俱佳,遂大加赞赏,邀其前来,谈到天明。袁宏从此名声大振,后官至东阳太守。(1)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写出夜晚江面上的辽阔空明,为引发融通古今的情思做好了铺垫。B.

颔联正面怀古,一个“空”字使诗人对谢尚的崇敬怀念之情与上联空寂之景交融一起。C.

诗中用典,颈联遥想东晋谢尚、袁宏在此地的遇合感慨斯人已渺,美谈不再。D.

这首诗不拘泥格律的严谨和语言的藻饰,而是大处落墨情景浑成纯乎天籁。(2)首诗的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复杂情感?诗人是如何表达的?请作简要分析。【答案】(1)B(2)第一问:怀才不遇的失望惆怅,知音难寻孤独落寞,潇洒自解的自信旷达。第二问:①融情于景。枫叶纷纷飘落,像是无言地送别离去的行舟,烘托出不遇知音的落寞与孤独。②以景结情。明朝在落叶纷纷的情景下扬帆远去,造成一种悠然不尽的神韵,让人回味无穷。③虚写(想象)。诗人遥想明朝在飒飒秋风中,片帆高挂,乘舟远去,烘托出潇洒自解的自信与旷达。【解析】【分析】(1)B项,“颔联正面怀古”表述错误,颔联是由望月过渡到怀古的。故选B。(2)本题中,三、四句由牛渚“望月”过渡到“怀古”。由于这种空阔渺远的境界本身就很容易触发对于古今的联想。“空忆”的“空”字,表现了诗人对过去的回忆,也暗示了这份回忆注定没有回应,显然表现诗人知音难觅的怅然和失落。从整首诗看,首联写内心的澄澈安详,颔联则表现了失落和怅惘,颈联满含自信与豪放,尾联则在旷达中深含寂寞凄清的情怀。从表现手法上看,尾联“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融情于景,以景结情,抒发作者的寂寞凄清。当然,这是作者的想象,属于虚写,寄寓了作者潇洒自解的自信与旷达。故答案为:⑴B;⑵第一问:怀才不遇的失望惆怅,知音难寻孤独落寞,潇洒自解的自信旷达。第二问:①融情于景。枫叶纷纷飘落,像是无言地送别离去的行舟,烘托出不遇知音的落寞与孤独。②以景结情。明朝在落叶纷纷的情景下扬帆远去,造成一种悠然不尽的神韵,让人回味无穷。③虚写(想象)。诗人遥想明朝在飒飒秋风中,片帆高挂,乘舟远去,烘托出潇洒自解的自信与旷达。【点评】(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2)本题考查考生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赏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善于抓住带感情色彩的关键词语,还应该联系作者的生平遭遇及诗歌的创作背景来考虑,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要“知人论世”。4.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唐多令·惜别

吴文英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燕辞归、客尚淹留。垂柳不萦裙带住,谩长是、系行舟。【注释】漫:空,徒劳。(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句将“愁”字巧妙地拆分为“心上秋”,既突出季节为“秋”,又表明了内心最主要是因悲秋而愁。B.

词人明月之夜不敢登楼,是因为怕登高望月思人而会更让人增添愁苦,表达了月夜思乡怀人而又充满矛盾的心理。C.

“燕辞归”与“客尚淹留”是反衬,用燕归反衬客留,从而表达了客居他乡不得归的无奈、伤感之情。D.

最后一句用了拟人手法:词人责备垂柳不能留住亲友,却总是留自己的行舟,表达了对亲友的思念。(2)结合全诗,请简要概括诗人的“愁”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答案】(1)A(2)①秋景凄清;②亲友相别;③功业无望;④羁旅漂泊【解析】【分析】(1)A项,“内心最主要是因悲秋而愁”错误,原文几个愁的原因中,无法分析出“最主要是因悲秋而愁”,根据题目《惜别》可知,最主要是因“亲友相别”。故选A。(2)“纵芭蕉不雨也飕飕”纵然是秋雨停歇之后,风吹芭蕉的叶片,也吹出冷气飕飕,作者融情于景,写出秋景的凄清;“离人心上秋”,离别之人的心上加个秋,凄凉萧索,写出离人相别之愁苦;“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往昔的种种情事好像梦境一样去悠悠,就像是花飞花谢,就像是滚滚的烟波般向东奔流,融情于景,含蓄写出自己功业无望的愁怨;“客尚淹留。垂柳不萦裙带住,漫长是、系行舟”,只有我这游子还在异地停留,丝丝垂柳不能系住她的裙带,却牢牢地拴住我的行舟,抒发了作者羁旅漂泊的愁情。考生据此容易作答。故答案为:⑴A;⑵①秋景凄清;②亲友相别;③功业无望;④羁旅漂泊【点评】(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重要字词含义作用、情感和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出来或者是否正确。(2)本题考查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情感态度的能力。答题前先要基本读懂诗歌,然后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还要结合诗题和注释进行分析。从而把握诗歌表达的情感。5.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面小题松树塘万松歌①(节选)洪亮吉千峰万峰同一峰,峰尽削立无蒙茸。千松万松同一松,干悉直上无回容。一峰云青一峰白,青尚笼烟白凝雪。一松梢红一松墨,墨欲成霖迎赤日。好奇狂客忽至此,大笑一呼忘九死②。【注释】①嘉庆初年,诗人上书抨击时弊,触怒皇上,被遣成新疆伊犁。此诗写于途经新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东南之松树塘之后。②九死:十分危险的境地,这里指诗人在贬谪中身处危境。(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开头四句描写峰陡松直的画面,“无蒙茸”的景象衬托出翠峰青松的奇异。B.

五六句用青烟来比喻山峰上的青云,用白雪来比喻山峰,写景生动形象。C.

诗中青白赤墨的色彩对比令人应接不暇,为松树塘蒙上了一层神奇色彩。D.

诗人所写的边塞风物是亲眼目睹,奇妙真实,与岑参边塞诗有相通之处。(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作者“忘九死”的主要原因。【答案】(1)B(2)①景致吸引。诗人初次见到奇伟瑰怪的西域美景,沉醉其间,忘却了被贬流放的痛苦。②性格狂放。诗人自称为“狂客”,豁达豪放,不惧坎坷磨难,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③品行刚直。诗人虽处困境,却因青松的笔直向上,激发起奋发进取、坚守气节的决心。【解析】【分析】(1)B项,“用白雪来比喻山峰”错误,“一峰云青一峰白,青尚笼烟白凝雪”,意思是一座山峰云青一座山峰云白,青峰烟雾笼罩白云又似凝雪,是白云似雪。故选B。(2)本题,“大笑一呼忘九死”,意思是仰天大笑对松高呼忘记九死。“千峰万峰同一峰,峰尽削立无蒙茸。千松万松同一松,干悉直上无回容。一峰云青一峰白,青尚笼烟白凝雪。一松梢红一松墨,墨欲成霖迎赤日”,意思是,千座山峰万座山峰是同一峰,峰顶峭壁耸立草木再不蒙茏。千棵松树万棵松树是同一松,树干全都矗立向上直插天空。一座山峰云青一座山峰云白,青峰烟雾笼罩白云又似凝雪。红松梢为橘红云杉梢为墨绿,树阴如黑云带雨扫除迎红日。前八句写松树塘万松,采用了以万松与天山万峰相映衬的构思。结合注释,嘉庆初年,诗人上书抨击时弊,触怒皇上,被遣成新疆伊犁。此诗写于途经新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东南之松树塘之后。景致迷人,所以忘掉自己被贬的身份。“好奇狂客忽至此”,意思是好奇而狂荡不羁的我忽至此。当作者即“好奇狂客”经过此地,意外见到如此奇境而满足了他的“好奇”的审美心理后,就不禁要“大笑一呼忘九死”了。“九死”指自己原本犯有死罪而被流放,现在居然忘掉自己的处境与身份,而忘情地大笑狂呼,这固然显示出作者豪放的胸襟、狂放的性情、刚直的品行,同时亦反映了松树塘风光之令人激动与陶醉。作者大笑之后,又策马在松树塘道上驰骋,欲饱览这松树云石,直到尽头,他是非常的欣喜与向往。据此整理答案。故答案为:⑴B;⑵①景致吸引。诗人初次见到奇伟瑰怪的西域美景,沉醉其间,忘却了被贬流放的痛苦。②性格狂放。诗人自称为“狂客”,豁达豪放,不惧坎坷磨难,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③品行刚直。诗人虽处困境,却因青松的笔直向上,激发起奋发进取、坚守气节的决心。【点评】⑴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重要字词含义作用、情感和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出来或者是否正确。⑵本题考查把握诗歌内容的能力。答内容题,不仅要借助诗词的字、词、句和所用意象来分析诗歌的内容,还要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准确理解所用典故等,进行综合解读。

“大笑一呼忘九死”,意思是仰天大笑对松高呼忘记九死。“千峰万峰同一峰,峰尽削立无蒙茸。千松万松同一松,干悉直上无回容。一峰云青一峰白,青尚笼烟白凝雪。一松梢红一松墨,墨欲成霖迎赤日”,意思是,千座山峰万座山峰是同一峰,峰顶峭壁耸立草木再不蓬松。千棵松树万棵松树是同一松,树干全都矗立向上直插天空。一座山峰云青一座山峰云白,青峰烟雾笼罩白云又似凝雪。红松梢为橘红云杉梢为墨绿,树阴如黑云带雨扫除迎红日。前八句写松树塘万松,采用了以万松与天山万峰相映衬的构思。结合注释,嘉庆初年,诗人上书抨击时弊,触怒皇上,被遣戍新疆伊犁。此诗写于途经新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东南之松树塘之后。景致迷人,所以忘掉自己被贬的身份。“好奇狂客忽至此”,意思是好奇而狂荡不羁的我忽至此。当作者即“好奇狂客”经过此地,意外见到如此奇境而满足了他的“好奇”的审美心理后,就不禁要“大笑一呼忘九死”了。“九死”指自己原本犯有死罪而被流放,现在居然忘掉自己的处境与身份,而忘情地大笑狂呼,这固然显示出作者豪放的胸襟、狂放的性情、刚直的品行,同时亦反映了松树塘风光之令人激动与陶醉。作者大笑之后,又策马在松树塘道上驰骋,欲饱览这松树云石,直到尽头,他是非常欣喜与向往的。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羸骏白居易一骅骝失其主,赢饿无人牧向风嘶一声,莽苍黄河曲。蹋冰水畔立,卧雪冢间宿。岁暮田野空,寒草不满腹。岂无市骏者?尽是凡人目。相马失于瘦,遂遗千里足。村中何扰扰?有吏征刍粟。输彼军厩中,化作驽骀①肉。【注释】①驽骀:指劣马。(1)

本诗以骏马被弃之后的不幸遭遇,暗含着对________的同情和对________的呼吁。(2)本诗在叙述上颇有特色,试赏析。【答案】(1)英雄没落;明主要赏识英才(2)①采用赋的手法,直叙骏马被弃之后的种种遭遇。②层层推进,先写骏马被弃,再写无人赏识,最后写骏马被吃掉,增强悲剧性。③叙述中含有深情,增强感染力。如“向风嘶一声,莽苍黄河曲”体现出悲壮与苍凉;“岂无市骏者?尽是凡人目”体现出对不识骏马者的不屑与内心的辛酸。【解析】【分析】(1)本诗先言“骅骝失其主”,后言骏马的种种不幸遭遇,暗含着对英雄被埋没的同情和对明主要善于发现英才、赏识英才的呼吁。(2)首先,本诗前八句写骏马的种种遭遇,表现它被遗弃之后的彷徨与失落,在传统文学理论中,其实是运用了“赋”的手法。赋,就是铺陈其事。简而言之,就是描述事情。其次,在描写了骏马被弃之后,写骏马因瘦弱更加不被凡人赏识,甚至难逃被杀掉吃肉的命运,悲剧性逐层加重。最后,作者虽然通篇叙述,但是叙述中是含有深切的情感的。如“向风嘶一声,莽苍黄河曲。蹋冰水畔立,卧雪冢间宿”,表面上客观呈现骏马的遭遇,实际上在冰雪、黄河、大风的衬托中,骏马的一切遭遇都具有一种苍凉悲怆的意味,寄寓了作者的同情。又比如“输彼军厩中,化作驽骀肉”,客观呈现骏马的悲剧结局。开篇以“骅骝”的身份出场,最后以“化作驽骀肉”结束,如此命运的变化,不知不觉透露出作者的同情,甚至是愤恨。故答案为:⑴英雄没落

明主要赏识英才⑵①采用赋的手法,直叙骏马被弃之后的种种遭遇。②层层推进,先写骏马被弃,再写无人赏识,最后写骏马被吃掉,增强悲剧性。③叙述中含有深情,增强感染力。如“向风嘶一声,莽苍黄河曲”体现出悲壮与苍凉;“岂无市骏者?尽是凡人目”体现出对不识骏马者的不屑与内心的辛酸。【点评】(1)本题考查考生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赏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善于抓住带感情色彩的关键词语,还应该联系作者的生平遭遇及诗歌的创作背景来考虑,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要“知人论世”。(2)本题考查文学作品语言和表达技巧的鉴赏的能力。指出诗人在诗句中运用该表达技巧表达了什么情感,或者有什么表达效果。7.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唐)岑参酒泉太守能剑舞,高堂置酒夜击鼓。胡笳一曲断人肠,座上相看泪如雨。和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明)张楷高台秉烛看剑舞,四坐欢声杂鸣鼓。酒阑罗袖动轻寒,门外萧萧杏花雨。(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岑诗以“剑舞”“击鼓”写出戎旅间的酒会特色,点染边地酒会的气氛。B.

张诗善写细节,“动”字描写罗袖在微寒的夜风中轻轻飘动,尽显柔美。C.

岑诗“能剑舞”与张诗“看剑舞”均暗含对自己不能舞剑的遗憾之情。D.

张诗以“欢声”写出座中人的情感,与岑诗中的“断人肠”截然有别(2)两首诗的结尾同是一个“雨”字,各有妙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案】(1)C(2)①岑诗的“雨”运用比喻手法,描绘座中人相对而泣的悲痛情状,既侧面烘托胡笳乐曲的感人力量,更与前两句的欢宴形成巨大反差,引人遐思。②张诗的“雨”描绘春夜和风细雨、杏花悄然绽放的美丽景象,既渲染酒阑人散时闲适惬意的氛围,更与前两句的欢宴形成映衬和呼应,饶有余韵。【解析】【分析】(1)C项,“均暗含对自己不能舞剑的遗憾之情”错误,第一首诗开头两句在点出酒会及其时间地点的同时,便以“剑舞”、写出戎旅之间的酒会特色,点染着边地酒会的气氛,为“醉”字伏笔。故选C。(2)本题,“座上相看泪如雨”,意思是座上客人相对泪下如雨,“雨”运用比喻手法,席间胡笳声起,催人泪下。何以“泪如雨”,这里没有交代,但隐含的情调却是慷慨悲壮的,这种气氛也为“醉”准备了条件。“门外萧萧杏花雨”,意思是门外杏花飘落一地。酒喝完才感觉到春夜雨中的一丝丝凉意,风吹杏花,纷纷落下。酒宴结束,宾客尽欢,与前两句的欢宴形成呼应。分点整理答案。故答案为:⑴C;⑵①岑诗的“雨”运用比喻手法,描绘座中人相对而泣的悲痛情状,既侧面烘托胡笳乐曲的感人力量,更与前两句的欢宴形成巨大反差,引人遐思。②张诗的“雨”描绘春夜和风细雨、杏花悄然绽放的美丽景象,既渲染酒阑人散时闲适惬意的氛围,更与前两句的欢宴形成映衬和呼应,饶有余韵。【点评】(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2)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炼字是诗歌鉴赏的高频考点,所炼之字往往是在该诗句中最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比如动词、形容词、数词、修饰词语、表示声音和颜色的词语等。答题时,先要解词释句,然后指明手法,最后分析表达效果;分析表达效果时要将词语放回到诗句中,体会其表情达意上的妙处。8.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齐安郡后池绝句杜牧菱透浮萍绿锦池,夏莺千啭弄蔷薇。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注释】此诗作于杜牧受人排挤,被外放为黄州刺史之时,“齐安”是黄州的郡名。(1)

诗人在该诗写“夏莺”之“啭”和“鸳鸯”之“浴”有何作用?(2)请结合全诗赏析“尽日无人看微雨”。【答案】(1)以动衬静(反衬或衬托)或渲染出一种幽寂的氛围,有利于作者孤寂之情的抒发。(2)(第一种答案)该句意为:整天都没有别人来这里欣赏微雨中美景。“微雨”,奠定了整个画面的大背景,给画面增添了迷朦之感。“无人”,直接应和了整首诗幽寂的氛围,同时又与抒情主人公形成对比(衬托或正衬)。“尽日”,点出“我”久久伫立之身影,深深难遣之孤寂。(第二种答案)该句意为:整天都没有别人来这里欣赏微雨中美景。它给全诗营造了一种朦胧意境,同时又突显了全诗幽寂氛围,用衬托(对比或正衬)手法写出“我”久久伫立之身影,抒发了深深难遣之孤寂。【解析】【分析】(1)分析可知,这首诗运用了以动表静、以声响显示幽寂的手法。它所要表现的本是一个极其静寂的环境,但诗中不仅有禽鸟浴水、弄花的动景,而且还让蔷薇丛中传出一片莺声。这样写,并没有破坏环境的静寂,反而显得更静寂。池面鸳鸯的相对戏水,更映衬出看雨人的孤独。(2)首先理解句意,“尽日无人看微雨”,意思是,整日无人来观赏这细雨景色。再分析表达效果:“尽日无人看微雨”为整幅画染上一层幽寂、迷朦的色彩。句中的“看”字,则暗暗托出观景之人。第三句不仅展示一个“尽日无人”的环境,而且隐然还有一位尽日看雨之人,其百无聊赖的情状是可以想见的。故答案为:⑴以动衬静(反衬或衬托)或渲染出一种幽寂的氛围,有利于作者孤寂之情的抒发。⑵(第一种答案)该句意为:整天都没有别人来这里欣赏微雨中美景。“微雨”,奠定了整个画面的大背景,给画面增添了迷朦之感。“无人”,直接应和了整首诗幽寂的氛围,同时又与抒情主人公形成对比(衬托或正衬)。“尽日”,点出“我”久久伫立之身影,深深难遣之孤寂。(第二种答案)该句意为:整天都没有别人来这里欣赏微雨中美景。它给全诗营造了一种朦胧意境,同时又突显了全诗幽寂氛围,用衬托(对比或正衬)手法写出“我”久久伫立之身影,抒发了深深难遣之孤寂。【点评】(1)本题考查综合赏析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考生要整体感知全诗(词)内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