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西藏林芝地区二高高考压轴卷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2-2023学年西藏林芝地区二高高考压轴卷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2-2023学年西藏林芝地区二高高考压轴卷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2-2023学年西藏林芝地区二高高考压轴卷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2-2023学年西藏林芝地区二高高考压轴卷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高考化学模拟试卷

考生须知: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

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我国自主研发的对二甲苯绿色合成项目取得新进展,其合成过程如图所示。

A.异戊二烯所有碳原子可能共平面

B.可用滨水鉴别M和对二甲苯

C.对二甲苯的一氯代物有2种

D.M的某种同分异构体含有苯环且能与钠反应放出氢气

2、Fe3O4中含有Fe(II)、Fe(HI),以FejOMPd为催化材料,可实现用Hz消除酸性废水中的致癌物NO3其反应

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d作正极

B.Fe(II)与Fe(III)的相互转化起到了传递电子的作用

C.反应过程中NO2-被Fe(II)氧化为N2

D.用该法处理后水体的pH降低

3、下列反应或过程吸收能量的是()

A.苹果缓慢腐坏B.弱酸电离

C.镁带燃烧D.酸碱中和

4、amolFeS与bmolFesO」投入到VLcnwl/L的硝酸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假设只产生NO气体。所得澄清溶液的成分

是Fe(Nth)3和H2sO4的混合液,则反应中未被还原的硝酸为

3cV-9a-b

A.mol

3

B.(a+3b)mol

9a+b

C.mol

D.(cV-3a-9b)mol

5、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30g丙醇中存在的共价键总数为5NA

B.ImonhO与ImolEhO中,中子数之比为2:1

C.含0.2molH2s04的浓硫酸与足量的镁反应,转移电子数大于0.2NA

D.密闭容器中ImolPCb与ImolCL反应制备PCk(g),增加2N,、个P-CI键

6、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SO2气体和SO3气体相比较,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密度比为4:5B,物质的量之比为4:5

C.体积比为1:1D.原子数之比为3:4

7、短周期元素W、X、Y、Z、Q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W与Y能形成两种常温下均为液态的化合物,X是形成化合

物种类最多的元素,Z的原子在短周期中半径最大,Q为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简单离子半径:Y<Z

B.W、X、Y、Z四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其水溶液一定呈碱性

C.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Y大于X,是因为非金属性Y强于X

D.工业上制取Q单质通常采用电解其熔融氯化物的方法

8、下列实验中,由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操作和现象结论

将3体积S02和1体积。2混合通过灼热的V2O5充分

A反应,产物依次通过BaCL溶液和品红溶液,前者S02和的反应为可逆反应

产生白色沉淀,后者褪色

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少量某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

B该溶液为钠盐溶液

焰为黄色

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氯水和CCL,振荡、静置,下

C原溶液中含有F

层溶液呈紫红色

用浓盐酸和石灰石反应产生的气体通入NazSiOs溶C元素的非金属性大于Si元

D

液中,NazSiOs溶液变浑浊素

A.AB.BC.CD.D

9、把图2中的物质补充到图1中,可得到一个完整的氧化还原型离子方程式(未配平)。

1................日|H+1..................

佟11

|+1();||+1()3-]|+“2。|

图2

对该氧化还原反应型离子方程式,说法不正确的是()

A.IO:作氧化剂具有氧化性

B.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2

C.若有2moiMi?+参加反应时则转移lOmoI电子

D.氧化性:MnO4>IO4

10、向含Fe2+、「、的混合溶液中通入过量的氯气,溶液中四种粒子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已知b—a=5,线

段IV表示一种含氧酸,且I和IV表示的物质中含有相同的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0123ab

A.线段II表示Br-的变化情况

B.原溶液中n(FeL):n(FeBr2)=3:1

C.根据图像无法计算a的值

D.线段W表示HIO3的变化情况

11、工业上将氨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通过伯铐合金网发生氨氧化反应,若有标准状况下VL氨气完全反应,并转移n

个电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N。可表示为()

11.2n5V22.4V22.4n

A.--------B.--------C.---------D

5V11.2n5n5V

12、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用高粱酿酒的原理是通过蒸情法将高粱中的乙醇分离出来

B.超导材料AB2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说明AB2是电解质

C.推广使用煤液化技术可以减少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

D.人体摄入的糖类、油脂、蛋白质均必须先经过水解才能被吸收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主族元素中,原子序数之差不可能为16

B.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一定是()族元素的原子

C.同一主族中,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单质的熔点逐渐升高

D.主族元素中,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只有Be

14、人体吸入CO后在肺中发生反应CO+HMh—^Ch+HbCO导致人体缺氧。向某血样中通入CO与Ch的混合气

44

[c(CO)=1.0xlO-mol/L,c(O2)=9.9xl0mol/L],氧合血红蛋白HbCh浓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开始至4s内用HbCh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2xI0-4m()]/(L・s)

B.反应达平衡之前,02与HbCO的反应速率逐渐减小

C.将CO中毒病人放入高压氧舱治疗是利用了化学平衡移动原理

7

D.该温度下反应CO+HbO2?=iO2+HbCO的平衡常数为10

15、将NaHCCh和Na2(h的固体混合物xg在密闭容器中加热至250℃,充分反应后排出气体.将反应后的固体溶入

水无气体放出,再逐滴加入盐酸,产生气体(标准状况)与所加盐酸体积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HC1的浓度0.2mol/L

B.反应后固体的成分为NaOH与Na2cO3

C.密闭容器中排出气体的成分为O2和H2O

D.x的数值为6.09

16、下列实验的“现象”或“结论或解释”不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现象结论或解释

将硝酸加入过量铁粉中,充分反应有气体生成,

A稀硝酸将Fe氧化为Fe3+

后滴加KSCN溶液溶液呈红色

将一片铝箔置于酒精灯外焰上灼铝箔表面有致密AI2O3薄

B铝箔熔化但不滴落

烧膜,且AI2O3熔点高于A1

少量待测液滴加至盛有NaOH浓

C溶液的试管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未变蓝原溶液中无NH?

试置于试管口处

将金属钠在燃烧匙中点燃,迅速伸集气瓶中产生大量白烟,

DCO2具有氧化性

入集满CO2的集气瓶瓶内有黑色颗粒产生

A.AB.BC.CD.D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

17、化合物H是一种药物合成中间体,其合成路线如下:

(1)A-B的反应的类型是____________反应。

(2)化合物H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是和o

⑶化合物C的结构简式为oB-C反应时会生成一种与C互为同分异构体的副产物,该副产物的结构简式

为o

(4)D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同时满足下列条件,写出该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①能发生水解反应,所得两种水解产物均含有3种化学环境不同的氢;

②分子中含有六元环,能使澳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5)已知:3cH2OH。写出以环氧乙烷(7))、:;">一((小、乙醇和乙醇钠为原料制备

o

1的合成路线流程图_______________(无机试剂和有机溶剂任用,合成路线流程图示例见本题题干)。

18、某研究小组拟合成医药中间体X和Y。

己知:①H<—②O-NO»鬲。~即“;③6•*6

请回答: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一o

A.化合物A不能使酸性KMnOa溶液褪色

B.化合物C能发生加成、取代、消去反应

C.化合物D能与稀盐酸发生反应

D.X的分子式是C15H18N2O5

(2)化合物B的结构简式是一。

(3)写出D+F-G的化学方程式—«

(4)写出化合物A(C8H7NO4)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①分子是苯的二取代物,畀-NHR谱表明分子中有4种化学环境不同的氢原子

②分子中存在硝基和^结构

(5)设计E-Y)的合成路线(用流程图表示,无机试剂任选)_»

19、工业上常用亚硝酸钠(NaNO?)作媒染剂、漂白剂、钢材缓蚀剂、金属热处理剂。某兴趣小组用下列装置制备NaNO?

并探究NO、N。?的某一化学性质(A中加热装置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已知:①2NO+Na2O2=2NaNO2

②NO能被酸性KMnOs氧化成NO0M11O4-被还原为Mn2+

⑴装置A三颈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用上图中的装置制备NaN。?,其连接顺序为:af--_-fh(按气流方向,用小

写字母表示),此时活塞K?如何操作«

(3)E装置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o

⑷通过查阅资料,NO2或NO可能与溶液中Fe?+发生反应。某同学选择上述装置并按AfCfE顺序连接,E中

装入FeSO«溶液,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操作及现象

关闭K2,打开K1,打开弹簧夹通一段时间的氮气,夹紧弹簧夹,开始A中反应,一段时间后,观察到E中溶

液逐渐变为深棕色。

②停止A中反应,打开弹簧夹和K2、关闭Ki,持续通入N2一段时间

③更换新的E装置,再通一段时间N2后关闭弹簧夹,使A中反应继续,观察到的现象与步骤①中相同

步骤②操作的目的是;步骤③C瓶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通过实验可以得出:

(填“N。?、NO中的一种或两种”)和溶液中Fe?+发生反应使溶液呈深棕色。

20、氨气和氯气是重要的工业原料,某兴趣小组设计了相关实验探究它们的某些性质。

实验一:认识喷泉实验的原理,并测定电离平衡常数K(NHyH2O)。

⑴使图中装置II产生喷泉的实验操作是o

(2)喷泉实验结束后,发现三颈烧瓶中未充满水(假如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原因是。用(填仪器名称)

量取25.()0mL喷泉实验后的氨水至锥形瓶中,用0.050()molir的盐酸测定氨水的浓度,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

关于该滴定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填字母)。

A.应选择甲基橙作为指示剂

B.当pH=7.0时,氨水与盐酸恰好中和

C.酸式滴定管未用盐酸润洗会导致测定结果偏低

D.当pH=U.O时,K(NHrH2O)约为2.2x10-5

实验二:拟用如下装置设计实验来探究纯净、干燥的氯气与氨气的反应。

(3)A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o

(4)上图中的装置连接顺序为①________②③(用大写字母表示)。若按照正确顺序连接实验装置

后,则整套实验装置存在的主要缺点是。

(5)写出F装置中的反应的一种工业用途:o

(6)反应完成后,F装置中底部有固体物质生成。请利用该固体物质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证明NHyHzO为弱碱(其余实验

用品自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甲醇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具有广阔的开发和应用前景。

(1)已知①CH30H(g)+H2(XD=CO2(g)+3H2(g)AH=+93.0kJmol-l

-1

②CH30H(g)+gO2(g)=CO2(g)+2H2(g)AH=-192.9kJ-mol

③甲醇的燃烧热为726.51kJmolL

要写出表示甲醇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还缺少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甲醇可采用煤的气化、液化制取(CO+2H2=CH30HAH<0)o在TJC时,体积为2L的恒容容器中充入物质的量

之和为3moi的H2和CO,反应达到平衡时CH30H的体积分数(V%)与上经白的关系如图所示。

n(CO)

OI1.523.5迪

“(CO)

①当起始::告:=2,经过5min达到平衡,0~5min内平均反应速率v(H2)=0.1morL-「miiri,则该条件CO的平衡转

化率为;若其它条件不变,在T2℃O2>T|)下达到平衡时CO的体积分数可能是(填标号)

111111

A.<—B.=-C.--—D.=-E.>一

444333

②当T黑=3.5时,达到平衡状态后,CH30H的体积分数可能是图象中的一点(选填“D"、"E”或"F”)。

(3)制甲醇的CO和H2可用天然气来制取:CO2(g)+CH4(g)=2CO(g)+2H2(g)。在某一密闭容器中有浓度均为O.lmol-L1

的CH」和CO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测得CH&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及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则该反应的A”(选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0。压强p](选填“大于,,或“小于,,仙。当压强为P2时,在y点:W正)(选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㈣。若P2=6Mpa,则TC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p=MPa?(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

算,分压=总压X物质的量分数)。

5007501000T125015001750

温度汗

(4)研究表明:CO2和也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合成甲醇,反应方程式为CO2(g)+3H2(g)UCH30H(g)+HzO(g)[反应I],

①一定条件下,往2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2.0molCO2和4.0molHz,在不同催化剂作用下合成甲醇,相同时间内C(h

的转化率随温度变化如下图所示,其中活化能最高的反应所用的催化剂是一(填"A”、"B”或"C”)。

②在某催化剂作用下,CO2和H2除发生反应①外,还发生如下反应CO2(g)+H2(g)=CO(g)+H2O(g)[反应U]。维持压强

不变,按固定初始投料比将CO2和H2按一定流速通过该催化剂,经过相同时间测得实验数据:

T(K)CO2实际转化率(%)甲醇选择性(%)

54312.342.3

55315.339.1

注:甲醇的选择性是指发生反应的CO2中转化为甲醇的百分比。

表中数据说明,升高温度,CO2的实际转化率提高而甲醇的选择性降低,其原因是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D

【解析】

A.异戊二烯中2个碳碳双键所确定的平面重合时,所有碳原子共平面,A正确;

B.M中含有碳碳双键可使滨水褪色,对二甲苯与溟水可发生萃取,使溶液分层,有机层显橙红色,可用滨水鉴别,B

正确;

C.对二甲苯的一氯代物有氯原子在苯环上1种,在甲基上1种,合计2种,C正确;

D.M的分子式为CBIM),某种同分异构体含有苯环,则剩余基团为C此无此基团,D错误;

答案为D

【点睛】

碳碳双键与浸水中的澳发生加成反应使溟水褪色;对二甲苯与澳水萃取使溟水褪色,但有机层显橙红色。

2、B

【解析】

A.从图示可以看出,在Pd上,氏失去电子生成H+,所以Pd作负极,故A错误;

B.Fe(II)失去电子转化为Fe(ID),失去的电子被NO2一得到,出失去的电子被Fe(HI)得到,Fe(ID)转化为

Fe(ED,所以Fe(II)与Fe(III)的相互转化起到了传递电子的作用,故B正确;

C.反应过程中NO2-被Fe(II)还原为N2,故C错误;

+

D.总反应为:2NO2+3H2+2H=N2+4H2O,消耗了H+,所以用该法处理后水体的pH升高,故D错误;

故选B。

3、B

【解析】

A、苹果缓慢腐坏,属于氧化反应,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A不符合题意;

B、弱酸的电离要断开化学键,吸收能量,故B符合题意;

C、镁带燃烧,属于放热反应,故C不符合题意;

D、酸碱中和,属于放热反应,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B。

4、A

【解析】

反应中硝酸起氧化、酸性作用,未被还原的硝酸将转化为Fe(NO3)3中,由Fe元素守恒计算未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

量;起氧化剂作用的硝酸生成NO,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可以用a、b表示计算NO的物质的量,根据氮元素守恒可知,

未被还原的硝酸物质的量=原硝酸总物质的量-NO的物质的量

【详解】

根据元素守恒可知,n[Fe(NO3)3]=n(Fe)=amol+3bmol=(a+3b)mol,所以未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3(a+3b)mol;

起氧化剂作用的硝酸生成NO,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可知,铁和硫元素失电子数等于硝酸得电子数,铁元素失电子的物

质的量为ax(3—2)+ax6-(-2)+bx3x3--=(9a+b)mol;NO的物质的量为一^—mol,未被还原的硝酸

<\3))3

,,„3cV-9a-b,

的物质的量为-----——mol»

3

答案选A。

5、C

【解析】

30g

A.30g丙醇物质的量为:,=0.5mol,存在的共价键总数为0.5molxUxNA=5.5NA,故A错误;

60g/;mol

B.ImoHhO与InwlHzO中,中子数之比为10:8=5:4,故B错误;

C.0.2molH2s04的浓硫酸和足量的镁反应如果只生成二氧化硫则转移电子数等于O.22VA,如果只生成氢气则转移电子

数为0.4M、,随着反应进行浓硫酸浓度降低,所以反应中既有二氧化硫又有氢气生成,转移电子数大于0.2NA小于0.4N,、,

故C正确;

D.三氯化磷与氯气反应为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密闭容器中ImolPCb与ImoCL反应制备PCk(g),增加小于

2刈个P-C1键,故D错误;

故答案选C«

【点睛】

熟练掌握公式的使用和物质的结构是解题关键,注意丙醇分子结构特点,注意浓硫酸的特性。

6、A

【解析】

,mV.、mM

由n=—可知,p=—据此分析作答。

MVm

【详解】

A.由上述分析可知,在相同条件下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等于其密度之比,所以两种气体的密度之比为64:80=

4:5,A项正确;

B.设气体的质量均为mg,则n(SO2)=—mol,n(SO3)=—mol,所以二者物质的量之比为虫:—=80:64=5:4,

64806480

B项错误;

C.根据V=n-Vm可知,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所以两种气体的体积之比为5:4,C项错

误;

D.根据分子组成可知,两种气体的原子数之比为(5x3):(4x4)=15:16,D项错误;

答案选A。

7、C

【解析】

由题意可推出W、X、Y、Z、Q依次为H、C、O、Na、Al五种元素。

A.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则离子半径O2>Na+,选项A错误;

B.这四种元素可以形成多种盐溶液,其中酸式盐溶液有可能显酸性,如NalKMh,选项B错误;

C.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因非金属性Y(O)强于X(C),则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Y大

于X,选项C正确;

D.工业制取铝通常电解熔融氧化铝和冰晶石的混合物,而不是氯化铝,因为其为共价化合物,熔融并不导电,选项D

错误。

答案选C。

【点睛】

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周期律,推出各元素为解题的关键,易错点为选项D;工业制取铝通常电解熔融氧化铝和冰晶石

的混合物,而不是氯化铝,因为其为共价化合物。

8、C

【解析】

A.SO2过量,故不能通过实验中证明二氧化硫有剩余来判断该反应为可逆反应,选项A错误;

B.不一定为钠盐溶液,也可以是NaOH溶液,选项B错误;

C.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氯水和CCL,振荡、静置,下层溶液呈紫红色,则说明原溶液中含有「,被氧化产生碘单质,

选项C正确;

D.浓盐酸易挥发,挥发出的HC1也可以与硅酸钠溶液反应产生相同现象,选项D错误;

答案选C。

9、D

【解析】

已知镒离子是反应物,反应后生成高锦酸根离子,则镒离子失电子作还原剂,含有碘元素的离子在反应中作氧化剂,

碘元素应该得电子化合价降低,所以IOj是反应物,103一是生成物,根据元素守恒知,水是反应物,该反应方程式为:

2++

2Mn+5IO4+3H2O=2MnO4+5IO3+6H,据此进行解答。

【详解】

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该反应方程式为:2Mn—5I04-+3H20=2MnOJ+5I03-+6H\

A.I0J在反应中得电子作氧化剂,故A正确;

B.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2,故B正确;

C.若有2moiMn”参加反应,则转移的电子为21noiX(7-2)=10mol,故C正确;

D.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该反应中氧化剂为10「,氧化产物为MnOJ,所以氧化性:MnOXIOJ,故D

错误;

故选D。

10、D

【解析】

向仅含Fe2+、r、Bi-的溶液中通入适量氯气,还原性r>Fe2+>BF,首先发生反应2r+Ch=l2+2C「,反应完毕,再反

应反应2Fe2++CL=2Fe3++2Cr,Fe?+反应完毕,最后发生反应2Bi-+CL=Br2+2Cr,故线段I代表r的变化情况,线段II

代表Fe2+的变化情况,线段ID代表的变化情况;通入氯气,根据反应离子方程式可知溶液中n(F)=2n(Cl2)=2moL

2+2+

溶液中n(Fe)=2n(Cl2)=2x(3mol-lmo0=4mol,Fe2+反应完毕,根据电荷守恒可知n(I)+n(Br)=2n(Fe),

故n(Br)=2n(Fe2+)-n(I)=2x4mol-2mol=6mol,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

A.根据分析可知,线段H为亚铁离子被氯气氧化为铁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C12=2Fe3++2C「,不是氧化

澳离子,故A错误;

B.n(Feb):n(FeBrj)=n(I):n(Br)=2mol:6mol=l:3,故B错误;

C.由分析可知,溶液中n(Br")=2n(Fe2+)-n(I-)=2x4mol-2mol=6mol,根据2Br-+CL=Br2+2CT可知,澳离子反

应需要氯气的物质的量为3mol,故a=3+3=6,故C错误;

D.线段IV表示一种含氧酸,且I和IV表示的物质中含有相同的元素,该元素为I元素,已知碘单质的物质的量为

Imol,反应消耗氯气的物质的量为5moL根据电子守恒,则该含氧酸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豆业出^=+5价,

2mol

则该含氧酸为HIO3,即:线段W表示HKh的变化情况,故D正确;

故答案为Do

11、D

【解析】

.Vn

氨气与氧气发生了催化氧化反应:4NH3+5O2•4NO+6NO,可知4N%〜20e-,即4:20=——:—,推出为

—4乙•—/VA

NA=22.4n/5Vo答案选D。

12、B

【解析】

A.用高粱酿酒的原理是通过发酵法将淀粉变为乙醇,再蒸馆分离出来,故A错误;

B.超导材料AB2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说明AB2是电解质,故B正确;

C.推广使用煤液化技术可以不能减少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可以减少二氧化硫污染性气体排放,故C错误;

D.人体摄入的单糖不需要经过水解,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B。

【点睛】

粮食酿酒不是本身含有酒精,而是粮食中淀粉发酵得到乙醇,再蒸储。

13、D

【解析】

A.同一主族相邻的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为2、8、8、18、18、32等,不相邻的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可能为

16,如锂和钾,故A错误;

B.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不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也可能是离子,例如钠离子,故B错误;

C.同一主族中,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单质的熔点可能降低,如碱金属,也可能升高,如卤素,故C错误;

D.主族元素中,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为2与次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只有Be,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元素,

次外层电子数为8的是Ar,不是主族元素,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同周期元素、同主族元素原子序数关系,最外层核外电子数和次外层电子数的关系,判断元素的种类、以

及元素周期律的应用等知识点,解题中注意掌握规律的同时,注意特例。

14、C

【解析】

A、v=Ac/At=(1.0-0.2)xl0-4mol/L4-4s=2xl0'5mol/(L»s),A错误;

B、HMh转化为O2,所以反应物的浓度减少,生成物浓度增加,则正反应速率减少,逆反应速率增加,B错误;

C、CO中毒的病人放入高压氧仓中,氧气的浓度增大,平衡向左移动,C正确;

4444

D、根据平衡常数K=c(O2)«c(HbCO)/c(CO)«c(HbO2)=10.7xl0-x0.8x10-/0.2xIOx0.2x10=214,D错误;

答案选c。

15、D

【解析】

A、由175mL到275mL是与碳酸氢钠反应,而n(Na2co3)=n(NaHCO3)=n(CO2)=0.02mol,

NaHCO3---------HC1

ImolImol

0.02mol0.02mol

所以c(HC1)=0.02mol/(275-175)xl0-3L=0.2mol/L,A正确;

B、由图像可知,因为175>275-175所以固体混合物为NaOH,Na2co3,B正确;

C、由方程式可知:2NaHCOq=Na2CO3+CO2f+H2。,生成0.02mol的二氧化碳和0.02mol的水,再根据

2Na2O2+2CCh=2Na2co3+O2,2Na2()2+2H2O=4NaOH+O2T可知密闭容器中排出气体的成分O2,H2O,C正确;

D、根据碳原子守恒可知,n(NaHCO3)=n(CO2)="0.02mol"="0.02mol",275ml时溶质是单一的氯化钠,根

据钠守恒可知n(NazCh)=0.2mol/Lx0.275L-0.02moI/L=0.0175mol,固体的质量为:0.02x84+0.0175x78=

3.045g,故x=3.045g,D错误;

答案选D。

【点晴】

解答时注意掌握过氧化钠、碳酸氢钠的性质及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的简单计算方法,本题中分析、理解图像信息是解

题关键。另外明确二氧化碳、水蒸气与过氧化钠反应的先后顺序是解答的难点和易错点,一定量的NazCh与一定量的

CO2和HzO(g)的混合物的反应,可看做Na2(h先与CCh反应,待CCh反应完全后,Na2(h再与HzO(g)发生反应。

16、A

【解析】

A.稀硝酸与过量的Fe粉反应,铁粉过量,不生成Fe3+;

B.铝在空气中加热生成氧化铝,ALCh熔点高于A1;

C.检验NBU+方法:待测液中加入NaOH浓溶液,用湿润红色石蕊试纸检验生成的气体;

D.瓶内出现黑色颗粒,说明有C生成;

【详解】

A.稀硝酸与过量的Fe分反应,则生成硝酸亚铁和NO气体、水,无铁离子生成,所以加入KSCN溶液后,不变红色,

现象错误,故A错误;

B.铝在空气中加热生成氧化铝的熔点较高,所以内部熔化的铝被氧化铝包裹不会滴落,故B正确;

C.检验NH4+方法是:取少量待测溶液于试管中,加入NaOH浓溶液,加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气体,将湿润红色石

蕊试纸置于试管口,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说明待测液中含有NIV,故C正确;

D.瓶内出现黑色颗粒,说明有C生成,则CO2中碳元素化合价降低,作为氧化剂,故D正确;

故答案选A«

【点睛】

考查实验基本操作的评价,涉及Fe3+、NHJ的检验方法、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等,题目较容易。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

17、氧化段基竣基fHj-CHCOO—OH

一„.—.

-7HC1ciicoocirabNHHA疝J

CHCOONa

I

CH.CHOH

【解析】

被酸性高镒酸钾溶液氧化生成,D与乙醇在浓硫酸催化下发生酯化反应生成E为,根据

OOC;H)

可推知D为:(,,根据C的分子式可知,在碱性条件下与甲醛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为(丫0

OOCM丫COOH|CHQH

被酸性高镒酸钾溶液氧化生成<丫°,据此分析。

&:OH丫VOOH

【详解】

被酸性高镒酸钾溶液氧化生成,D与乙醇在浓硫酸催化下发生酯化反应生成E为,根据

OOCM

可推知D为ry0,根据c的分子式可知,在碱性条件下与甲醛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为I”

OOCMIVOOH

O

被酸性高镒酸钾溶液氧化生成

CHX)HCOOH

(l)A-B的反应的类型是氧化反应;

(2)根据结构简式可知,化合物H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是竣基和黑基

?(X)H

⑶化合物C的结构简式为;BTC反应时会生成一种与C互为同分异构体的副产物,根据甲醛加成的位置可

知,该副产物的结构简式为

⑷D为,它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同时满足:①能发生水解反应,则含有酯基,所得两种水解产物均含有3种化

COOH

学环境不同的氢;②分子中含有六元环,能使漠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则含有碳碳双键,符合条件的同分异构体为

CH,

(5)已知:-CH3cH2OH。环氧乙烷(())与HC1发生开环加成生成CH2cICH2OH,CH2cleH20H在乙

醇钠和乙醇作用下,再与必转化为O'-0cH2°b,C-FHCOSHKM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

X-7CH2cH20HCH2CH2OH

热得到O—fHCOONa,。一产。00'”酸化得到C-FCOOH,Q-flCOOH在浓硫酸催化下加热生成

CH2CH2OIICH2CH2OHCH2CH2OHCH2cH20H

o

合成路线流程图为

ON8VHidl

o・cil<kH.oiiCHCOOCIbClh

OMXMXlhOh

CUCOONa(IKXX)H

CH:CH;OHCJI/ll/XI

【点睛】

本题为有机合成及推断题,解题的关键是利用逆推法推出各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及反应过程中的反应类型,注意D与

乙醇在浓硫酸催化下发生酯化反应生成E为,根据“可推知D为11",根据C的分子式可知,

ICOOC;H$|COOC2H,ICOOH

在碱性条件下与甲醛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为

CH/)H

NH+CH3OOCCHBrCH2CH2COOCH3+HBr

HOOCCH2-<^>—NO;>HCOOCH2-NO2、HOOC—<^><必02、HCOQ-<^>—CH2NO2

CH3OOCCH2cH2cH2COOCH3⑴篙;△.HOOCCH2cH2cH2coOHSOCZCIOCCH2cH2cH2coe1限

【解析】

由一柴儿,、A的分子式,纵观整个过程,结合X的结构'可知/5一型2口发生甲基邻位硝化反应生成A为

\>J-COOH13-COOH

NO;

A-CHS,对比各物质的分子,结合反应条件与给予的反应信息,可知A中陵基上羟基被氯原子取代生成B,B

<<J-COOH

NO:

中甲基上H原子被溟原子取代生成C,C中氯原子、溟原子被-NH-取代生成D,故8为&二

C为

—CH?BrD为,结合F、E的分子式,可推知F为

-gC—CI

CH3OOCCHBrCH2CH2COOCH3.E为CH3OOCCH2cH2cH2COOCH3,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

(1)A.化合物A,苯环连接甲基,能使酸性KMnCh溶液褪色,故A正确

-CH3

-COOH

B.化合物C为CH:Br,苯环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卤素原子能发生取代反应,不能发生消去反应,故B错误;

C-CI

能与稀盐酸发生反应,故C正确;

O

D.由结构可知,X的分子式是G5H18N2O5,故D正确,故答案为:CD;

NO2P

(2)由分析可知,化合物B的结构简式是:-CH3,故答案为:

-C-CI

(3)D+F-G的化学方程式:故答案为:

NO2NO2

+CH3OOCCHBrCH2cH2coOCH3-*+HBr;

OOX、

(4)化合物A(QH7NO4)的同分异构体同时符合下列条件:①分子是苯的二取代物,iH-NHR谱表明分子中有4

种化学环境不同的氢原子,存在对称结构;②分子中存在硝基和二八结构,2个取代基可能结构为:-NCh与-

—c-o—

CHzOOCH,-NCh与-CH2coOH、-COOH与-CH2NO2、-OOCH与-CH2NO2,同分异构体可能结构简式为:

NO

HOOCCH2-<^2^-2、HCOOCH2-<^>—N02、HOOC2M。2、HCOO-^^—CH2NO2,故

答案为:H00CCH2《^—NO?、HCOOCH2-^^-NO2、HOOC—CH2NO2'

HCOOCH2NO2!

(5)由信息①可知,由C1OCCH2cH2cH2coe1与氨气反应生成七,。,由A-B的转化,由

HOOCCH2CH2CH2COOH与SOC12反应得至lj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