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L42路西段道路及配套工程排水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PAGE5PAGE81、设计依据及规范1.1设计依据(1)业主的设计委托书和双方签署的设计合同;(2)工程范围内的地形管线图(1:500);(3)《L42路西段道路及配套工程方案设计》(厦门市市政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2013.04)(4)《关于L42路西段道路及配套工程设计方案审查意见函》(渝规北新方案函[市政][2013]0051号)(重庆市规划局2013.07)(5)《L42路西段道路及配套工程初步设计》(厦门市市政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2014.05)(6)《关于L42路西段道路及配套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渝新委建审[2014]75号)(重庆北部新区管理委员会2014.08)(7)《重庆市主城两江四岸滨江地带控制性详细规划整合(北部新区段)》(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12.01)(8)《礼嘉中心区基础设施工程排水方案设计》(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2011.11)(9)《L42路北段道路及配套工程施工图设计》(厦门市市政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2014.06)(10)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和法规。1.2主要规范及规程(1)《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4年版)(2)《埋地塑料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143-2010)(3)《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4)《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5)《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6)《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7)《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2、工程概况2.1工程概况本次设计范围为L42路西段道路及配套工程。本道路全长约4720m,为城市次干路,双向4车道,起点与金通大道相交,终点接L42路北段。道路整体呈西南—东北走向,标准路幅宽度为26m,其中车行道宽度为16m。2.2排水现状(1)根据业主提供的地下管线实测资料及现场踏勘,在L42路西段与金通大道交叉口处,有一根d400污水管和一根d1000雨水管,均由北向南排放,除此之外,工程范围内无其它现状管网;(2)在道路桩号K0+060道路北侧有一座B×H=4.0×3.0m涵洞,下游接明渠,最终排入嘉陵江。2.3排水规划根据《重庆市主城两江四岸滨江地带控制性详细规划整合(北部新区段)》考虑保留小溪沟;大溪沟;长田沟水库;肖家沟水库;九曲河;上沙湾、荡子溪沟、廖家溪、跃进河和柳吊溪(张家沟)等水系,雨水管道按流域划分排水走向,分段就进排入保留水系。本次设计L42路西段主要位于礼嘉-嘉陵江流域和礼嘉-白马流域,根据地势及周边道路排水情况,L42路西段雨、污水分段布置,分别通过通海道路排入金海大道,最终分别排入嘉陵江和九曲河污水处理厂污水干管。2.4相交道路管道接口目前,与L42路西段相交叉的L42路北段已完成施工图,根据收集到的资料情况,对上述已设计管网的布置情况作出如下描述:(1)本次设计L42路西段从起点至终点分别与金通大道、通海十四路、通海十五路、通海十六路、G75渝武高速公路、TP6、通海十七路、通海十八路、礼白大道、轨道6号线、TP11、L60路和L42路北段相交。(2)根据已收集到的资料,对L42路西段相交道路排水组织情况作简要介绍:1)现状金通大道、已设计通海十六路、现状G75渝武高速公路均不与L42路西段排水发生联系;2)规划通海十四路转输L42路西段排水;3)已设计通海十五路上游水分别排入L42路西段,并将L42路西段水转输至其下游,通海十五路上游北侧雨水管径为d400,内底标高为236.772,南侧雨水管径为d500,内底标高为236.971,北侧污水管径为d400,内底标高为236.593,通海十五路下游南侧雨水管径为d1200,内底标高为232.003,北侧污水管径为d400,内底标高为232.666;4)TP6交叉口规划道路雨、污水排入L42路西段;5)已设计通海十七路上游水分别排入L42路西段,并将L42路西段水转输至其下游,通海十七路上游雨水管径为两根d500,内底标高为262.941,东侧污水管径为d400,内底标高为263.982,通海十五路下游南侧雨水管径为d1400,内底标高为258.874,北侧污水管径为d400,内底标高为258.723;6)已设计通海十八路将L42路西段水转输至其下游,通海十八路下游南侧雨水管径为d1600,内底标高为257.453,北侧污水管径为d400,内底标高为259.652;7)规划礼白大道为上跨L42路西段,按其部分雨、污水排入L42路西段考虑;8)现状轨道6号线隧道有水排出,考虑L42路西段为其预留接口;9)TP11交叉口规划道路雨、污水排入L42路西段;10)规划L60路雨、污水排入L42路西段;。3、设计范围和原则结合道路的修建,新建雨、污水管道,确保工程范围内的雨、污水分流。雨水管道的改造充分考虑该流域地形特点,保持原有雨水系统排水畅通。污水管道的设计与片区排水方案相符合。设计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4、初步设计审查及执行情况2014年8月27日,重庆北部新区管理委员会下达了关于本项目的初步设计批复。批复原则同意本项目初步设计,同时要求在下一阶段对设计进行补充和完善,涉及排水专业的内容仅有一条,“严格按照规划及市政部门管网审查意见执行,确保与道路同步实施”。在施工图设计阶段,严格按照审查意见执行,在初步设计基础上进行相应的补充和完善。5、设计概况5.1设计标准及参数(1)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2)雨水系统设计参数周边地块设计暴雨重现期为P=3年(30hm2以上汇水面积取P=5年),综合径流系数ψ=0.7,一般路面P=5年,综合径流系数ψ=0.9。临时排水管重现期为P=3年,综合径流系数ψ=0.6,地面集水时间根据汇水面积和地形取t=5min。采用渝北区暴雨强度公式进行计算:(3)污水系统设计参数本设计污水量按城市综合污水量计算,城市综合污水量计算以城市综合供水量标准为基础,排污系数按80%考虑。依据最新《重庆市主城两江四岸滨江地带控制性详细规划整合(北部新区段)》确定设计区单位人口综合用水量指标为560L/(人•d),计算人口以最新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为准。分流制污水管道设计流量计算公式:分流制污水管道设计流量计算公式:Qmax=Ks×Kz×Qave(L/S)式中:Qmax:设计污水流量(L/S)——最高日最高时污水量;Qave:平均日平均时污水流量(L/S),根据综合污水量标准q计算;Qave=平均日污水流量(L/Cap.d)×流域计算人口数(人)/(24×3600)(L/S);Ks:雨水或地下水渗入量系数,本次设计取1.1Kz:总变化系数。5.2雨水系统设计(1)雨水管道平面布置L42路西段雨水管道双侧布置于左(西)、右(东)两侧人行道下,距路缘石1.2m,雨水管道分成4段排放,下面由起点向终点依次进行说明:1)K0+000~K1+020段,雨水自南、北两端向中间汇集,在K0+310处排入通海十四路雨水管道,最终排入金海大道d1200雨水管道。K0+000~K0+310段西侧雨水管道管径为d400~d500,汇水面积为0.8hm2,东侧雨水管道管径为d400~d600,汇水面积为3.0hm2;K0+310~K1+020段,西侧雨水管道管径为d400~d500,汇水面积为2.1hm2,东侧雨水管道管径为d400~d800,汇水面积为7.1hm2。2)K1+020~K2+360段,雨水自南、北两端向中间汇集,在K1+240处排入通海十五路已设计d1200雨水管道,最终排入金海大道d1200雨水管道。K1+020~K1+240段西侧雨水管管径为d400~d500,汇水面积为1.0hm2,东侧雨水管道管径为d400~d500,汇水面积为1.9hm2,K1+020~K1+240段雨水管除收集本段雨水外,还转输来自通海十五路上游约0.7hm2的雨水;K1+240~K2+360段西侧雨水管管径为d400~d800,汇水面积为4.3hm2,东侧雨水管道管径为d400~d800,汇水面积为7.3hm2,该段雨水管仅收集路面及沿线地块雨水;3)K2+440~K3+460段,雨水自南、北两端向中间汇集,在K3+140处排入通海十七路已设计d1400雨水管道,最终排入金海大道d1600雨水管道。K2+440~K3+140段西侧雨水管管径为d400~d800,汇水面积为4.3hm2,东侧雨水管道管径为d400~d1000,汇水面积为6.2hm2,其中包含转输来自TP6规划道路约2.3hm2的雨水;K3+140~K3+460段西侧雨水管道管径为d400~d500,汇水面积为0.9hm2,东侧雨水管道管径为d400~d800,汇水面积为3.7hm2。交叉口处转输来自通海十七路约10.2hm2的雨水。4)K3+460~K4+720段,雨水自南、北两端向中间汇集,在K3+760处排入通海十八路已设计d1600雨水管。K3+460~K3+760段北侧雨水管管径为d400~d500,汇水面积为1.3hm2,南侧雨水管道管径为d400~d800,汇水面积为4.0hm2;K3+760~K4+720段北侧雨水管管径为d400~d800,汇水面积为2.4hm2,南侧雨水管道管径为d400~d1400,汇水面积为18.5hm2,其中包含分别转输来自礼白大道、TP11规划道路、L60路分别约7.3hm2、1.9hm2和1.6hm2的雨水。(2)雨水管道排出口本工程主要雨水排出口有4个:其一,K0+000~K1+020段,雨水自南、北两端向中间汇集,在K0+310处排入通海十四处路雨水管道,最终排入金海大道d1200雨水管道;其二,K1+020~K2+360段,雨水自南、北两端向中间汇集,在K1+240处排入通海十五路已设计d1200雨水管道,最终排入金海大道d1200雨水管道;其三,K2+440~K3+460段,雨水自南、北两端向中间汇集,在K3+140处排入通海十七路已设计d1400雨水管道,最终排入金海大道d1600雨水管道;其四,K3+460~K4+720段,雨水自南、北两端向中间汇集,在K3+760处排入通海十八路已设计d1600雨水管道,最终排入金海大道d1600雨水管道。(3)临时排水管道路临时排水管道主要用于解决由于道路修建阻断现状水系或冲沟造成未开发地块内部的积水问题,待道路两侧地块开发回填后,地块内部不再积水,临时排水管道即停止使用。为避免临时排水管道被淤塞,其最小管径不得小于d500,最小坡度不得小于0.01。本次设计临时排水管道有4处,平面布置情况如下:1)在道路桩号K0+090处,布置一根d500临时排水管,连通上游截水沟与下游天然冲沟,汇水面积为1.72hm2,进、出口通过八字式出水口与现状接顺。2)在道路桩号K0+800处,布置一根d500临时排水管,连通上游截水沟与下游截水沟,汇水面积为1.55hm2,进、出口通过八字式出水口与现状接顺。3)在道路桩号K1+210处,布置一根d500临时排水管,连通上游截水沟与下游截水沟,汇水面积为1.62hm2,进、出口通过八字式出水口与现状接顺。4)在道路桩号K2+920处,布置一根d500临时排水管,连通上游截水沟与下游天然冲沟,汇水面积为1.30hm2,进、出口通过八字式出水口与现状接顺。5.3污水系统设计(1)污水管道平面布置本次设计L42路西段路幅宽度为26m,路幅分配方式为5.0m人行道+16m车行道+5.0m人行道。考虑到L42路西段所处地形为阶梯状坡地,污水主要来自于东侧地块,因此,考虑L42路西段雨水管双侧布置,污水管道单侧布置。1)K0+000~K1+020段,污水自南、北两端向中间汇集,在K0+310处排入通海十四路污水管道,最终排入金海大道污水管道。污水管道管径均为d400,服务面积为13hm2。2)K1+020~K2+360,污水自南、北两端向中间汇集,在K1+240处排入通海十五路已设计d400污水管道,最终排入金海大道污水管道。污水管道管径均为d400,服务面积为14.5hm2。3)K2+440~K3+460段,污水自南、北两端向中间汇集,在K3+140处排入通海十七路已设计d400污水管道,最终排入金海大道d400污水管道。污水管管径为d400,服务面积为25.3hm2。4)K3+460~K4+720段,污水自南、北两端向中间汇集,在K3+760处排入通海十八路已设计d400污水管。污水管管径为d400,服务面积为26.2hm2。本工程沿线适当预留支管,确保周边地块规划雨水管的接入。(2)污水管道排出口本工程污水排出口有四个:其一,K0+000~K1+020段,污水自南、北两端向中间汇集,在K0+310处排入通海十四处路规划污水管道,最终排入金海大道d400污水管道;其二,K1+020~K2+360段,污水自南、北两端向中间汇集,在K1+240处排入通海十五路已设计d400污水管道,最终排入金海大道d400污水管道;其三,K2+440~K3+460段,污水自南、北两端向中间汇集,在K3+140处排入通海十七路已设计d400污水管道,最终排入金海大道d400污水管道;其四,K3+460~K4+720段,污水自南、北两端向中间汇集,在K3+760处排入通海十八路已设计d400污水管道,最终排入金海大道d400污水管道。5.4水力计算控制管段水力计算如下表所示。非控制管段实际过流能力均大于控制管段。表5-1:控制管段水力计算管段编号服务面积(hm2)设计流量(l/s)管径(mm)坡度过流能力(l/s)流速(m/s)充满度Y1-1~Y1-100.8247.8d5000.01490.92.5满流Y1-10~Y1-332.1650.3d5000.0451041.35.3满流Y2-1-~Y2-113.0929.1d6000.015977.63.5满流Y2-11~Y2-357.12198.8d8000.053384.07.6满流Y2-11~Y1-10-113.04026.0d12000.015068.44.5满流Y1-34~Y1-412.9898.0d8000.011719.03.4满流Y1-41~Y2-45-111.63592.4d10000.0153817.44.9满流Y1-42~Y1-602.6740.0d6000.0251262.04.5满流Y2-36~Y2-421.9588.4d5000.02694.23.5满流Y2-46~Y2-809.02550.0d10000.024407.95.6满流Y2-89~Y1-10225.37016.3d14000.017645.25.0满流Y2-90~Y2-1046.21920.1d10000.012431.14.8满流Y1-102~Y1-1120.9278.7d5000.012431.14.8满流Y2-104~Y2-1143.71145.8d8000.011719.13.4满流Y2-115~Y2-1244.01238.8d8000.022431.14.8满流Y2-124~Y2-15618.55130.5d14000.0055406.03.5满流Y1-113~Y1-1221.3402.6d5000.02694.23.5满流Y1-122~Y1-1542.4743.3d8000.0051215.62.4满流Y2-124~Y1-122-126.27265.9d14000.017645.25.0满流W-9~W-9-113.022.3d4000.01143.41.00.23W-41~W-41-214.524.8d4000.005102.40.80.29W-94~W-94-225.344.0d4000.005102.40.90.395.5纵断面设计雨、污水管管道坡向与道路坡向基本一致,道路上排水管道坡度能确保雨水管道设计流速大于0.75m/s,污水管道流速大于0.6m/s。在综合管网设计中已充分考虑了各类综合管线的竖向交叉。5.6管材、基础和接口(1)管道断面形式工程范围内排水管道均采用圆形断面。(2)管材管径小于等于d1000的雨、污水管道均采用FRPP增强聚丙烯模压排水管,材质采用聚丙烯,FRPP增强聚丙烯模压排水管环刚度应不小于8KN/m2;管径大于等于d1200的雨、污水管道均采用钢带增强聚乙烯螺旋波纹管,材质采用钢带聚乙烯,钢带增强聚乙烯螺旋波纹管环刚度应不小于12.5KN/m2。塑料管质量应符合《埋地塑料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143-2010)的相关规定。(3)管道基础1)管径小于等于d1000的塑料管道管道埋深在0.7~3.5m的塑料排水管采用120°砂石垫层基础,埋深在3.5~6.0m的塑料排水管采用180°砂石垫层基础,参见《管道沟槽开挖断面图(一)》;2)管径大于等于d1200的塑料管道、位于抛填土区及新近填土需加固的塑料管道、过街塑料管道基础采用5.5%水泥稳定碎石层满包,参见《管道沟槽开挖断面图(二)》。3)管道基础的一般要求管道地基处理应满足排水管道对压实度和承载力的要求,且应同时满足道路工程的要求,尽量减小不均匀沉降。填方路段应按道路密实度要求回填至管顶以上1.5m后,再开挖管槽施工管道;且管道基槽应超挖0.5m,再回填0.5m厚的级配碎石,最后施工管道基础;管道施工回填压实后,再分层回填压实至设计路面高程。当开挖沟槽基础为岩石时,槽底应超挖200mm,采用砂碎石回填至设计高程后,再施工管道基础。(4)地基处理:管道及构筑物地基承载力不小于0.2Mpa。沟槽在填方地段或沟槽超挖的,管道基础以下必须分层夯实回填,密实度不小于95%。对于地质条件较差地段,如淤泥、杂填土等,必须进行换填。具体采用材料及换填深由不同的地质情况确定。(5)沟槽回填:管道及构筑物沟槽回填必须在混凝土及砂浆达到80%以上设计强度后方可进行。回填要求分层压实、对称均匀回填,密实度不小于95%。回填材料详大样图;在道路范围内,压实度应达到道路路基密实度要求,同时必须符合《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相关规定。管区(沟槽底至管顶以上1.0m范围内)禁止采用推土机等大型机械进行回填。管顶严禁使用重锤夯实。车行道检查井井周1m宽范围内路面结构层以下1.0m的回填材料,采用5.5%水泥稳定碎石层满包。雨水口砌体外的回填,采用合理的级配砂石料回填充实。(6)管道接口FRPP增强聚丙烯模压排水管采用橡胶圈承插接口,做法详04S520/54;钢带增强聚乙烯螺旋波纹管采用热熔带接口。排水管与检查井连接时,应在井壁预埋短管,做法详04S520/59,第二种做法。5.7附属构筑物(1)普通检查井井深小于5.1m时采用深型检查井,井室为素砼现浇,井筒部分采用C30预制素混凝土砌块和M10检查井采用球墨铸铁防盗成品井盖、盖座及球墨铸铁踏步(06MS201-6/14),车行道下井盖应选用可调式防沉降井盖。根据《检查井盖》(GB/T23858-2009),车行道下采用重型球墨铸铁井盖及井座,承载等级为D400类;人行道下采用“普型”球墨铸铁井盖及井座,承载等级为C250类。球墨铸铁井盖应符合GB/T1348的要求。所有检查井内均应设置防坠网。(2)跌水井排水管跌水高度大于1.0m时采用跌水井。埋深小于5.1m且跌水水头小于4.0m的检查井采用雨水跌水井或污水跌水井,埋深大于5.1m或跌水水头大于4.0m的检查井采用雨、污水跌水井。(3)通气孔本工程污水检查井采用自带安装孔的井盖,此安装孔作为污水管道系统的通气孔。(4)雨水口采用混凝土砌块雨水口。采用重型复合材料雨水篦,复合材料雨水篦的规格和质量要求参照《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水箅》(CJ/T212-2005)执行。双篦雨水口泄水能力要求不应低于25L/s,四篦雨水口的泄水能力要求不应低于40L/s。若无特别注明,雨水口连接管为d300,以不小于0.01的坡度坡向雨水检查井。在道路凹曲线段布置雨水口时必须设在最低处,施工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整。(5)八字式进、出水口临时排水管道采用混凝土进、出水口,详见国标图集《排水管道出水口(06MS201-9)》第5页。5.8雨水涵洞5.8.1工艺设计(1)平面布置在K0+70处,L42路西段修建将堵塞现状金通大道跃进河沟排水涵洞出口,本次设计考虑将涵洞出口延伸至L42路西段路基以外,涵洞断面与原涵洞规模保持一致,为BxH=4.0x3.0m拱涵(拱圈高1.5m),坡度为i=0.015。(2)计算参数该涵洞属于礼嘉-白马流域,汇水面积为320hm2。按重庆市暴雨强度公式(重现期50年)计算,按公路科学研究所的简化公式(重现期100年)进行校核。1)重庆暴雨强度公式涵洞设计暴雨重现期为P=50年。综合径流系数ψ=0.6,根据汇水面积和地形地面集水时间t=20min,采用重庆市暴雨强度公式:经计算,50年一遇的暴雨量为74.1m3/s。按公路科学研究所的简化公式计算,对重庆市暴雨强度公式计算结果进行校核。2)径流形成法(公路科学研究所)—设计雨水量,m3/s;h,Z—h为径流深度,取45mm;Z为植物和抗滞流的拦蓄厚度,取10mm;—地貌系数,根据重庆的地形地貌情况,取0.1;—洪峰传播的流量折减系数,取1.0;—汇水区降雨量不均匀的折减系数,本工程汇水面积的长度小于5km,不考虑;—湖泊所起调节作用的折减系数,取1.0;F—汇水面积,km2。不考虑洪峰消减,设计洪峰流量公式为:经计算,100年一遇的暴雨量为52.5m3/s。以上两个公式计算结果显示,重庆市暴雨强度公式计算出来的数据较大,本次设计按最不利流量考虑,即74.1m3/s。(3)水力计算表控制管段水力计算如下表所示。非控制管段实际过流能力均大于控制管段。表5-2涵洞水力计算表序号管段编号服务面积(hm2)设计流量(m3/s)断面尺寸(m)坡度流速(m/s)过流能力(m3/s)1QD~ZD320.074.14.0×3.00.0156.578.05.8.2拱涵结构设计(1)荷载拱涵:覆土厚度≤18.0m,土容重≤20kN/m3作用在拱涵顶的荷载除覆土外,作用在其上的活荷载按城市-A级考虑。(2)材料选用及要求1)混凝土①拱涵主体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C35,混凝土抗渗等级为P8。②垫层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C20。③为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能,确保结构设计使用年限,防止混凝土开裂,拱涵主体结构混凝土中应通过配合比试验掺入适量的优质膨胀剂(如SL等),以补偿混凝土收缩,混凝土的收缩率需控制在2×10-4以下2)钢材①采用的钢筋应符合GB1499.1-2008和GB1499.2-2007/XG1-2009国家标准的相关规定,直径≥12mm者采用HRB400热轧带肋钢筋;直径<12mm者采用HPB300热轧光圆钢筋。②焊条:HPB300级钢采用E4303型焊条,HRB400级钢采用E5003焊条。③当直径≥Ф16的钢筋连接应采用等强剥肋滚轧直螺纹连接,应符合《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T107-2010)的要求,接头等级I级。(3)结构设计1)本标段钢筋砼拱涵总长约110.0m。拱涵长度为理论平面长度,施工时以实测为准,具体长度根据实际衔接情况确定。拱涵纵坡为1.5%,拱涵进口与原有拱涵相接。2)由于净宽较大,埋深较深,涵洞采用单箱单室拱涵,室内净空为4.0×3.0m,根据规划,后期道路周边地块均为建筑用地,所以拱顶覆土均按H≤18.0m考虑,拱涵拱顶及侧墙厚均为0.6m、底板厚为1.0m,侧墙与底板相交处设置0.4x1.2m的倒角,以使侧墙刚度与底板刚度相当。3)根据地质纵断面,拱涵基底大部均落于填土层,不宜直接作为地基,且下部填土层均较薄,最大深度约4.5m。设计采用M7.5砂浆砌MU30片石对填土层进行换填后作为地基持力层,换填深度直达基岩内0.5m,地基承载力≥500kPa;局部基底为基岩出露,可直接以基岩作为基础持力层,地基承载力≥500kPa。5.8.3施工主要技术要点(1)图中标注的拱涵长度为理论平面长度,施工时应以实测为准。(2)拱涵采用明挖方法施工。施工前应对地下管线及地下设施做充分调查核实,确认其种类、埋深、位置、尺寸,并同这些管线、设施的主管部门现场核对,协商施工前、后的处理方法。(3)施工前应熟悉地质环境资料,掌握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特点,了解影响边坡稳定的主要地质特征和边坡破坏模式,精心作好施工组织设计。熟悉边坡周边建(构)筑物的分布和特点,了解坡顶构筑物基础和结构情况,必要时采取预加固措施。施工期间应注意组织好环境排水,并采取可靠的施工保护措施。(4)应加强开挖边坡的排水系统设置,尽量避免地表水和生活废水排入坡体,坡顶应设置截水沟,坡底应设置排水沟,以保证坡体稳定和施工安全。(5)施工挖掘过程要注意土体稳定和地面沉降问题,应有量测监控,随时监视可能危及施工安全和周围建筑安全的动态,并有应急措施。边坡工程监测项目包括:坡顶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地下水、渗水与降雨关系等。(6)基坑开挖临时放坡坡率不得陡于1:1。(7)土质基坑应采用分段跳槽开挖,分段长度可以根据现场施工组织进行选择,建议采用5.0m,同时基坑开挖过程中应加强边坡变形观测,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反压回填、局部土锚钉等措施进行处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0年中国报刊杂志塑料袋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手模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商务决策-西游记团队裁员决策案例分析决策
- 二零二五年度消防培训教材开发与推广劳务承包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企业法律顾问常年法律服务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养生馆服务合同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离婚后子女抚养权及探望权执行监督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装卸工安全责任及安全设施合同
- 2025年合肥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完整
- 二零二五年度宾馆餐饮连锁经营及经营权转让合同
- 2024年司法考试完整真题及答案
- 部编高教版2023·职业模块 中职语文 《宁夏闽宁镇:昔日干沙滩今日金沙滩》课件
- 企业对外沟通与形象塑造制度
- 《前列腺增生》课件
- 整体法兰强度校核计算表(设计:zxg)
- 供应链经理年度工作计划
- 2024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卷及答案解析
- 2024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专业答案
-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要点解读
-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和治疗指南(2024)解读
- 小学三年级下册英语(牛津上海一起点)全册语法知识点总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