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血吸虫病_第1页
病理学:血吸虫病_第2页
病理学:血吸虫病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病理学:血吸虫病血吸虫病由血吸虫寄生于人体引起的地方性寄生虫病。病原体常见有:日本血吸虫、曼氏血吸虫和埃及血吸虫三种。1.病因和传播途径血吸虫成虫雌雄异体合抱,寄生在终宿主人体的门静脉——肠系膜静脉系统内。雌虫可逆血流移动,在肠粘膜下层末稍静脉内产卵,卵随溃破组织进入肠腔,随粪便入水,孵化为毛蚴,遇中间宿主钉螺,经母胞蚴和子胞蚴阶段发育为尾蚴,离开钉螺,再次入水。尾蚴可钻入人体粘膜或皮肤内发育为童虫,随血流至全身。唯有通过肠系膜毛细血管到达肠系膜静脉的童虫才可发育为成虫。2.病理变化(1)尾蚴所致的损害:尾蚴性皮炎,IgG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性炎症。肉眼可见皮肤红色丘疹或荨麻疹,奇痒,持续数目后可自然消退。(2)童虫所致的损害:童虫移行的器官的相应部位的充血、出血、水肿、血管炎或血管周围炎。患者可出现发热过性咳嗽、痰中带血等症状。(3)成虫所致的伤害:较轻;死亡成虫周围可引起嗜酸性脓肿。(4)虫卵所致的损害:虫卵在肝、肠、肺组织中沉积所引起的损害为本病主要病变。成熟虫卵的抗原物质可引起以增生和坏死为特征的严重变态反应。1)急性虫卵结节。肉眼观为灰黄色粟粒至黄豆大小结节。镜下见结节中央有一至数个成熟虫卵。虫卵表面附有放射状嗜酸性均质棒状物(称为Hoeppli现象),实为抗原抗体复合物。结节周围是无结构凝固性坏死区和大量嗜酸性粒细胞聚集,此即嗜酸性脓肿。2)慢性虫卵结节。急性虫卵结节10天后,卵内毛蚴死亡,虫卵及坏死物质被清除、吸收和钙化。病灶内巨噬细胞衍变为上皮样细胞和异物多核巨细胞,形成与结核结节类似的肉芽肿,此为假结核结节。(5)循环抗原引起的免疫损害:为Ⅲ型变态反应,引起相应部位免疫复合物型炎症。3.主要脏器的病理变化:(1)肠道:主要累及直肠、乙状结肠和降结肠。虫卵在肠粘膜下层和固有层沉积形成褐色稍为隆起的斑片状症灶,形成溃疡。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和脓血便。慢性期可引起肠壁增厚变硬或息肉状增生。(2)肝脏。以肝左叶明显。肝脏轻度肿大,表面及切面见灰黄色粟粒或绿豆大小结节。镜下见汇管区附近较多急性虫卵结节,肝窦充血、肝细胞水样变性、小灶坏死或受压萎缩。Kupffer细胞内可见血吸虫色素。慢性病例肝内见慢性虫卵结节及纤维化,导致血吸虫性肝硬化。切面上见门静脉分支周围纤维组织增生呈树枝状分布,故有干线型或管道型肝硬变之称。临床特点:由于窦前性门脉高压,较早就出现腹水、巨脾和食管下端静脉曲张等体征。(3)脾脏。后期,由于门脉高压,脾脏明显增大。切面可见:脾呈暗红色,质地坚韧,脾小梁增粗,脾小体萎缩甚至消失,可见有陈旧性出血、纤维化以及钙盐和铁盐沉积于胶原纤维所构成的含铁小结。临床特点。脾功能亢进、继发贫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等。(4)肺脏。临床上急性期有咳嗽、气热、哮喘、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