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杰运用风药治痛经验_第1页
李英杰运用风药治痛经验_第2页
李英杰运用风药治痛经验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李英杰运用风药治痛经验

李英杰是河北省水生医院主任、河北省司令员、河北省中医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第三、第四和第五王朝著名中医药专家的学术经验遗产。2010年,中医专家传承工程专家、河北省第一位著名中医药专家。曾指导国家“十一五”课题李英杰临床经验、学术思想研究。李老临证善用风药治疗疼痛。现将其以风药治痛经验介绍如下。风药,一般认为是具有升阳、宣散、通行、透达、渗利、解郁、开动等特性,行使祛除、疏散外风或平息、搜剔内风功能,主归肺、肝经,主要用以治疗风病的药物[1]。疼痛是临床常见病证,“不通则痛”与“不荣则痛”为其常见病机,通则不痛乃治痛大法,李老根据辛味药具发散邪气,破散结滞,宣通气机,行气活血,疏通脉络之功,治疗痛证时每喜用之,多取效甚捷。1风药疏肝气阴治神经风药开腠理,质轻味辛,药性升浮、善行,具有开泄腠理,发散祛邪的作用,李老多以此类药物做为诸药之引导,引领诸药直达病所,使入侵之邪从表而解,祛除了引发血瘀的直接原因,故可恢复血行,使疼痛缓解。同时风药具有辛散、宣通之性,东垣谓之“风药行经”,许多风药都有活血之效。李老多灵活配伍用来治疗血瘀疼痛。他对偏寒者选用辛温之麻黄、桂枝、细辛,偏热者选用辛凉之柴胡、薄荷、蝉蜕等,使寒祛热散,经气畅达,通则不痛。此外风药可疏肝行气止痛。《内经》云“凡十一脏皆取决乎胆”,李东垣认为“胆者,少阳春升之气,春气升则万化安。故胆气春升,则余脏从之。”胆附于肝而属木,风药禀轻灵之性,应肝性之条达,彰显木气升发之象,能畅达肝气以顺应肝木之曲直,以其升发作用启发肝胆的春升作用,可入肝经而助升发疏泄。故能开发郁结、宣畅气机,从而疏通脏腑经络之气,调节气血运行,使血脉通畅,治疗气滞血瘀及气郁化火之疼痛。李老常讲,学习中医要注意培养“象思维”,注意“取类比象”、道法自然,而以风药疏肝行气止痛的灵感,正是来源于这种“象思维”。他根据风药主归肺、肝经的特点,通过应用风药来调理肺气之宣发肃降和肝气之疏泄,以畅达全身气机,发挥气行则血行之用,常选柴胡、薄荷、川芎之属。2以风药为主,兼采不同风药2.1寒凝血瘀者,风药通阳止痛《东医宝鉴·内景篇》云“盖气者血之帅也,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气温则血滑,气寒则血涩,气有一息不运,则血有一息不行”。风药性味每多辛温,辛则行散,温能宣通,长于畅达阳气,振奋人体气化,使阳气通达而血流畅行,血瘀得除。对阳虚不振,阴寒内凝之血瘀证,李老常选用桂枝、细辛、羌活等疏风药,伍以温阳散寒之品,取其通阳畅气以助温里散寒药消散阴寒凝滞之用。李老临证时常喜用再造散与阳和汤。再造散以熟附子温肾助阳,桂枝、细辛、羌活、防风、生姜诸疏风药既宣散透邪,又通阳畅气,而助温里散寒药充分发挥药效。又如阳和汤,以鹿角胶温补肾阳,补益精血;肉桂、炮姜炭药性辛热,温里散寒,温通血脉;少量疏风药麻黄辛温以通阳畅气,助温里散寒药宣散内外之寒凝,“犹如春日少阳温暖和煦之气,光普大地,阴散寒除,阳气冲和而生机盎然”。李老在对这两个方剂配伍深入理解的基础上,举一反三,推广到所有辨证为寒邪阻络之阴证疼痛,在活血化瘀、温经散寒的基础上,加入少许风药常有增效之用,经过大量临床的反复验证,取得了可喜疗效。2.2热郁血瘀者,风药散火止痛“因肝主疏泄,中藏相火,肝虚不能疏泄,相火即不能逍遥流行于周身,以致郁于经络之间,与气血凝滞,而作热疼”;黄元御云:“人之经气不郁则不盛,郁则阳盛生热。”热郁血瘀者,李老选用辛凉风药,如柴胡、薄荷、蝉蜕、葛根、防风之类具有轻扬之性或含芳香之气的风药,以开发郁结,宣畅气机,使血脉通调,通则不痛。李老认为,此种火郁致痛,当虑“火性炎上”之性,顺其性而宣散之,据《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火郁发之”之训,借风药发之方为正治之理,常用辛凉风药,如葛根、防风、蝉蜕、柴胡、薄荷等,常用方剂如栀子豉汤、四逆散、升阳散火汤之属。升阳散火汤载于《内外伤辨惑论》。清·汪昂《医方集解》云“柴胡以发少阳之火为君。升、葛以发阳明之火,羌、防以发太阳之火,独活以发少阴之火为臣。此皆味薄气轻,上行之药,所以升举其阳,使三焦畅遂,而火邪皆散矣。人参、甘草益脾土而泻热,芍药泻脾火而敛阴,且酸敛甘缓,散中有收,不致有损阴气为佐使也”。同时,对久病久痛久瘀入络者,李老依《临证指南医案》所云“其通络方法,每取虫蚁迅速飞走诸灵,俾飞者升,走者降,血无凝著,气可宣通”,常用僵蚕、地龙等虫类风药,取其性善走窜,剔邪搜络之性,用治草木攻逐之品不效之血瘀疼痛。另外,对于血虚致瘀之不荣则痛之证,李老强调不可纯补,以免呆滞,加用风药之流通,既可防止滋腻碍胃、呆补之弊,亦可增加补血药的作用。3注意配伍养阴、风气风药辛散温通香燥,应用之后易损耗阴精,致正气亏损。李老临证配伍有以下特点。3.1燥润相济风药温燥,李老临证施用时一般药味不多,用量不大,以免耗津伤阴。他多选用风中之润剂,如杏仁、牛蒡子、桔梗、葛根、前胡、防风、川芎、白芷、僵蚕、豆豉等,如防风就有风中润剂之称,李老临证更喜用之。因风药升散,易升阳助火,对阴虚阳亢者使用多注意配伍养阴之品,如当归、麦冬之属,以防风药之偏颇。3.2寒温并用因嫌风药之温,佐以黄芩、黄连、黄柏等苦寒之品,泻阴火又制其温。3.3祛邪不忘扶正风药发散走窜之性很强,易耗散阳气,临证若有疏忽则有“诸风之药损人元气而益其病”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