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_第1页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_第2页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_第3页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_第4页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自主赏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下面是本课重要的文言基础知识,你能准确地填出括号或横线处的内容吗?(一)通假字1.鼓瑟希(通“____”,________)2.莫春者(通“____”)答案:1.稀稀疏2.暮﹒﹒(二)一词多义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赤壁赋》)()1.方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张衡传》)()

少有连,必多方钩致(《狱中杂记》)()

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孔雀东南飞》)()答案:名词,方圆/名词,道,指是非准则/介词,当/名词,方向/名词,方法/形容词,方正

铿尔,舍瑟而作()

其中往来种作(《桃花源记》)()2.作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青春作伴好还乡(《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答案:动词,起/动词,劳作/动词,奋起,指有所作为/动词,当做/动词,写作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宗庙之事,如会同()3.如坐须臾,沛公起如厕(《鸿门宴》)()

日初出大如车盖()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鸿门宴》)()答案:连词,假如/介词,至于/连词,或者/动词,往/动词,像/动词,如同/动词,及,比得上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唯求则非邦也与()

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黄生借书说》)()4.与遂与外人间隔(《桃花源记》)()

失其所与,不知(《烛之武退秦师》)()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陈涉世家》)()答案:动词,赞成/句末疑问语气词,“吗”/动词,给/介词,和/动词,结交,亲附/介词,替,给

如或知尔()5.尔子路率尔而对曰()

始尔未为久(《孔雀东南飞》)()

以吾一日长乎尔()

风乎舞雩()6.乎何伤乎()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庖丁解牛》)()答案:5.代词,你/助词,表状态,常放在形容词或拟声词后,相当于“然”/用于句中,无实义,语气助词6.介词,于/介词,在/语气词,呢/形容词词尾,……的样子(三)词类活用1.名词的活用名词作动词①端章甫_____________②鼓瑟希_____________③风乎舞雩_____________④曾皙后_____________⑤冠者五六人_____________答案:①穿着礼服戴着礼帽②弹奏③吹风、乘凉④落在后面⑤戴帽子﹒﹒﹒﹒﹒﹒﹒2.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①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_____________②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_____________答案:①勇气道,指是非准则②小事,指做小相大事,指治国为政(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可使足民_____________答案:使……富足﹒﹒﹒﹒﹒(四)古今异义1.以吾一日长乎尔古义:_____________今义:一天2.宗庙之事,如会同古义:_____________今义:跟有关方面会合起来(办事)3.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古义:_____________今义:男孩子,泛指儿童答案:1.一两天2.诸侯会盟,朝见天子3.少年,不到20岁的人

﹒﹒﹒﹒﹒﹒(五)判断下列文言句式的类型并翻译1.不吾知也。()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则何以哉?()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尔何如?()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宾语前置句没有人了解我呀。2.宾语前置句那么(你们)打算做些什么事情呢?3.宾语前置句你怎么样?4.何伤乎?()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4.宾语前置句那有什么关系呢?5.状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你们不要认为这样就不说了。6.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谨。()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为国以礼。()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6.状语后置句有(别国)军队来侵略它,接连下来(国内)又有饥荒。7.状语后置句要用礼治理国家。二、以下是本课重要的作家作品、背景资料及相关知识,来了解一下吧。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生于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孔子是春秋末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对后世影响深远,被尊为“至圣”,有“万世师表”之称。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石——《论语》《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礼崩乐坏的局面,礼乐治国的理想孔子生活在春秋时期,这是由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转型时期。虽说已是“礼崩乐坏”的局面,但周王室的精神统治力量还在,与战国时期“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的局面不同,孔子也还只是忧心忡忡而已,尚有一种纡徐气象。他所追求的是“克己复礼”,所以在课文中他对几位弟子的理想就有了不同的评价。孔子思想的主要内容是提倡礼乐和仁义。礼乐是孔子提出的维护社会秩序的规范,仁义是他提倡的立身处世的道德标准,“仁”是这一思想体系的核心。所谓“仁”就是爱人,就是推己及人的同情心。它表现在政治上就是“为政以德”。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路:千乘之国孔子问志弟子言志启发诱导为国以礼孔子评志解除顾虑冉有:区区小国曾皙:娱情山水公西华:愿为小相1.用原文句子说说四个弟子的“志”即政治理想有何不同,孔子对四个弟子的回答有怎样的反应或评价。【分析探究】

弟子志向孔子的反应或评价子路“千乘之国”“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哂之”“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批评其不谦虚、鲁莽、轻率“喟然叹曰:‘吾与点也。’”大力肯定,因为用礼教去感化百姓,高洁其志趣,是治理国家的根本措施

弟子志向孔子的反应或评价冉有“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加以鼓励,因为小国也是国家公西华“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对其志向作了分析并增强他的信心,连续三个反问句,说明公西华说的是礼制、仪式的小事,其实就是国家大事,他能够通晓礼乐,就能够管理国家,增强他的信心,使其勇于承担重任曾皙“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2.本文语言简洁、生动,内容鲜活,极富表现力。从子路、冉有、公西华的言谈中,可以看出他们各自的什么性格特点?【分析探究】(1)子路:有抱负,坦诚,性格也比较鲁莽、轻率。孔子问志,子路首先发言。言谈之中,语气十分肯定。抱负之大可见一斑。但孔子话音刚落,子路便在没有深思的情况下抢先发言,显出其鲁莽、轻率的一面。

(2)冉有:谦虚谨慎,说话很有分寸。冉有在孔子指名发问后才开口。比子路言称的中等国家,要小得多,先说“方六七十”,又说“如五六十”,十分谨慎。他认为三年之后,所能取得的政绩仅限于“足民”一点,至于礼乐教化,则不是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3)公西华:谦恭有礼,娴于辞令。他有志于礼乐教化的事,但因冉有刚刚说到“如其礼乐,以俟君子”,为避免以君子自居,他先谦虚一番,然后委婉地说出自己的志向,“愿为小相焉”。简短的言辞中,尤其是两个“愿”字,一个“学”字,一个“小”字,可见他娴于辞令的特点。3.如何理解文中曾皙所表达的思想?【分析探究】“莫春者”至“咏而归”一段文字有两种解释:一种认为这是曾皙设想的因施行仁政而出现的太平盛世的图景,是孔子“为国以礼”的最终目标,因此孔子说“吾与点也”;一种认为这是曾皙所设想的不问政治、悠闲自在的安适生活,与孔子在政治上失意后的隐退避世思想相吻合,因此孔子说“吾与点也”。这两种解释,历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认为第一种解释较为合理。在舞雩台上吹风,思念苍生;归途中再唱起歌,陶冶性情,从而培养起高尚的情操,高洁的志趣。这也是孔子追求的礼乐社会的图景。4.结合课文中的语言、行为、神态描写,具体分析课文中孔子的形象。【分析探究】从“侍坐”这一章中对孔子语言、行为、神态的描写,我们可以看出,作为一个教育家,孔子和他的学生关系十分融洽。他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对每一个学生的情况了如指掌。即使在日常谈话中,也引导学生立志、关心国家大事。他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他是一个既热情又严格的老师,展现了一个有抱负的活生生的形象。所以课文中的孔子,较之那个挂着“大成至圣文宣王”招牌的孔圣人,更为动人。

1.人物性格鲜明本文的突出特色是能紧扣每个人的性格特点来记述,五个人的发言都合乎各自的个性、身份、志趣、教养,显得深刻而生动。

2.中心集中突出全篇以“言志”为中心组织材料,思路清晰,极有层次,不蔓不枝,文意明晰,表现力较强。3.语言简洁传神本文主要运用对话和人物动作来塑造人物形象。孔子师生间的对话,将人物的心情、语态、精神气质都传神地表现出来,写得简练含蓄,生动感人。如何阅读文言文

《考试大纲》对文言文阅读的考查要求是阅读浅易的古文。所谓“浅易”,就是命题材料尽量贴近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心理认知,能够让学生阅读有兴趣,思考有规律,答题有方法,不出现冷僻、艰深、晦涩的题目,不故意为难学生。从这几年的考查内容来看,我们可以发现有如下的特点:1.选材的多样化。文言文阅读的选材由原来传统的史传文学材料,转向融叙述、议论、抒情于一体的游记文、随笔或哲理小品、赠序等材料,呈现出选材多元化、体裁多样化的特征。这些贴近生活的选文,凸显了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的特点,注重了对学生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考查,体现了新课标对文言文学习与考查的拓展阅读题材、提升阅读境界、积淀阅读素养的精义。2.考点的固定化。高考文言文阅读考点内容逐步固定为:理解常见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等。3.题型的灵活化。命题人在试题设计方面较之以往将会更加机动灵活,总是力求在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做出一些调整,如进一步减少选择题量,加大文言语句翻译的比重和分值。全国绝大多数试卷的题型以客观题为主,主观题只有一道翻译题。不过,湖南卷文言文阅读已出现了一道归纳内容要点的主观题,上海卷文言文阅读很早就以主观题考查为主了,这将是改革的方向,应引起大家的重视。(2012·安徽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松江府通判许君传[清]刘大櫆许君讳曾裕,字高,一字南湖,桐城人也。君少卓荦有大志,年甫六龄,值母病笃,即知长跪祖庙之前,祷求至十余日不倦。稍长,从塾师受学,聪颖出其辈类,于书无所不读。然其尊府以直谅为族人所怨怒,兴起狱讼,十余年而屈不可伸,遂发愤以卒。君抱病于中,复控于有司,又十余年,而理始得直。然君之精力壮志已消亡其过半矣。不获已,乃入赀补﹒﹒官,得通判松江水利船政。松江地滨海,旧设巡海之船,其名曰乌船。向者,通判监修,上下多侵渔。其船遇风辄坏。君独亲自验试,而其弊始除。先是,远人负贩至松江,松江奸民取其货,而负其价直不还。君至,惩其尤狡黠者数人,而负贩皆戴德感泣。松江河道细狭,易至填淤。填淤则舟楫不通,而民田亦无以灌溉。故冬日水涸,用挑浚之工,其费皆出自民间,积至巨万。有司粗为兴筑,而浮消其费大半。君独以私一己之稇载①有限,而取万民之膏血甚多,于心不忍。乃亲量度深广,使其工不得尺寸有差。民咸呼舞,以为数十年来所未有,因即河漘立石以纪其事。滨海失业之民多通海洋以逐利,禁之﹒﹒不止。君奉委巡察,而海船之私货浮于口粮之外者至百余艘。君念穷民非有大奸宄,徒以无知嗜利而自致于纪之诛。必加详报,则己虽有获贼之誉,而死者不可复生。因潜请于布政辰公,恳其宽贳。辰公察君爱民出中心之诚,深为激赏。将议迁除,而君以是年得疾,于六月十八日卒于松江之官舍,年五十有八。始君少时,怀奇负异,欲有所建立于天下。士大夫与君相知者,咸度君当为朝廷显用。而遭家多故,不得遂其所欲为。﹒﹒﹒及其筮仕,秩居闲散,徒奔趋抑郁于群众之中。既为方伯所知,庶几有以展其足也,而遂死。岂其信有命邪?虽然,以君之施设与夫世之贵显而力足有为者较焉,岂其有歉于彼邪?呜呼,可悲也已!

(选自《续修四库全书·海峰文集》,有删节)【注】①稇(kǔn)载:满载,这里指牟利多。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值母病笃笃:严重B.向者,通判监修 向:先前C.君奉委巡察 委:委派D.咸度君当为朝廷显用 度:打算【考点】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理解)。【解题思路/解题点拨】选D。度:揣测。﹒﹒﹒﹒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遂发愤以卒填淤则舟楫不通A.B.

木欣欣以向荣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因潜请于布政辰公既为方伯所知C.D.

月出于东山之上秦王为赵王击缶【考点】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B(理解)。﹒﹒﹒﹒﹒﹒﹒﹒【解题指南】第一步:审读题干,确定选择答案的方向,即选相同还是不相同的一组。第二步:首先确定选自课文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然后根据上下文来推断材料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最后判断每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是否相同。判断时,可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语法分析、句位分析、代入检验等方法,以确保判断的正确性。第三步:综合检查,确定答案。【解题思路/解题点拨】选A。均为连词,表修饰关系。B.连词,表承接关系;连词,表转折关系。C.介词,向;介词,从。D.介词,表被动,被;介词,替。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许曾裕从小聪颖异常,酷爱读书,志向远大;但年轻时由于家庭变故消耗了过多的精力,耽误了仕途。B.许曾裕出任通判之职以后,清正为民,消除了公船私用造成的弊端;执法严明,让外来商人感激涕零。C.许曾裕在一些人因无知贪利而违禁出海时,为使他们得到宽大处理而奔走,表现出爱民如子的仁厚品德。D.许曾裕渴望建功立业,但是命运不济,有机会升迁时却病故,未能尽展才华,作者对他充满了同情与惋惜。【考点】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C(分析综合)。【解题思路/解题点拨】选B。“公船私用”表述有误,原文“上下多侵渔”,是指上下官员从监修船只中侵吞钱物。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民咸呼舞,以为数十年来所未有,因即河漘立石以纪其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虽然,以君之施设与夫世之贵显而力足有为者较焉,岂其有歉于彼邪?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考点】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理解)。【解题指南】第一步:将古今汉语义基本一致的字词标示出来,将比较容易理解的内容译出来,然后将现代汉语无法对译或无须翻译的地方排除,以便将完全不懂的地方突显出来。第二步:将不懂的词语放到原文中去揣测,大致推断出它们的意思。第三步:统一整理答案,注意前后协调和语句通顺流畅。答案:(1)老百姓都称道欢舞,认为这是几十年来没有过的事,于是就在河边立碑来记下这件事。(2)即使这样,把许曾裕的施政(功绩)与当世那些地位显赫、凭其权力足以有所作为的官员相比,(许曾裕的)难道比他们少吗?附【译文】

许君名叫曾裕,字山仑高,又字南湖,是桐城人。许君年少时就卓越出众,心存大志,年龄刚刚六岁时,正赶上母亲生病严重,他就知道在祖庙前长久跪立,为母亲祈祷十多天也不倦怠。年纪稍大,(他)跟从私塾的老师学习,天资聪颖超出与他同龄的人,对书籍没有不想阅读的。可是他的父亲因为正直诚信而被家族的人怨恨恼怒,打起了官司,十多年过去冤屈也得不到伸张,于是愤恨而死。许君痛心于这件事,又向官府控告此事,又过了十多年,公理才得以伸直。可是许君的精力壮志已经消失了一多半。不得已,才纳钱求官,获得监管松江水利船政的职位。松江这个地方靠海,旧例设置巡海的船只,叫做乌船。先前,通判监督修理船只,上下官吏大都从中侵吞牟利。修过的船遇到海风就会毁坏。许君亲自验证调试,因而监修船只的弊端才消除。在这以前,远方的人贩运货物到松江,松江的奸民拿取他们的货物,可拖欠他们的货款不还。许君到松江后,惩罚了一些那种特别狡猾的人,因而贩运货物的人都感激他的恩德而哭泣。松江的河道细小狭窄,很容易填泥堵塞。堵塞后就会使船只不能通运,而且老百姓的农田也没有办法来浇灌。所以在冬天水干涸时,雇用挑担挖河的工人,这些费用都出自民间,高达几万。主管部门对河道不进行细致地疏浚,可是花去了一多半的费用。官员为了得到有限的私利,却掠取百姓的很多钱财,许君于心不忍。于是亲自丈量河道的深宽,使河道工程没有一点差错。老百姓都称道欢舞,认为这是几十年来没有过的事,于是就在河边立碑来记下这件事。海边失业的百姓大都贩运走私货物来获取利益,屡禁不止。许君奉命巡察,(发现)除了粮食之外私运货物的海船有一百多艘。许君考虑到走投无路的百姓没有大的罪恶,只是因为无知贪图利益而使自己处于被处死的法律之中。如果详细地报告给上级,那自己虽然有捕获奸贼的名誉,可是死去的人不能够复生。于是暗中向布政辰公请求,恳求他宽恕这些百姓。辰公体察许君爱护百姓出自内心的真诚,大为赞赏他的做法。将要调任新的官职,可是许君在这年得了病,在六月十八日死在松江的官舍中,时年五十八岁。当初许君年少时,胸怀奇异的志向,想在天下建立一番事业。跟许君交往过密的士大夫都揣测许君应该被朝廷重用。可遭遇家庭中的许多变故,不能够实现他想做的事。等到他出来做官,本可依靠官俸自在享乐,却为百姓的事奔走不息。许君已经被方伯了解,差不多有机会可以施展他的抱负了,可是就去世了。难道能相信有命运之说吗?即使这样,把许曾裕的施政(功绩)与当世那些地位显赫、凭其权力足以有所作为的官员相比,(许曾裕的)难道比他们少吗?唉,可悲啊!

文言文阅读答题基本步骤如下:

(一)读文段带着“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为什么”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默读一遍。注意文段后的注释,很多时候它们有提示作用。对文段中的人名、地名、官名、物名、典章等要尽可能地排除。理解文段起关键作用的词句要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导。认真阅读最后一道有关内容分析的题目,把握文段主旨。(二)读题干根据不同题目的要求,采用适当的方法加以解读。

1.文言实词题答题技巧:①分析字形,辨明字义。②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③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④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⑤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⑥将给出的词义带进原文,通顺就对不通就错。★遇到解释不通的字词往往可以考虑:

(1)是否有通假情况;

(2)是否是专有名词(人名、地名、官职名等);

(3)是否有活用现象。2.文言虚词题答题技巧:①翻译这个文言虚词为现代汉语进行比较,看是否翻译成同一个词。②先理解翻译所学课文中的虚词,再比较文段中的虚词。③联系文句的整体意义和上下文的意义,注意辨明上下文的关系。④借助语句的结构,看两句中该虚词词性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⑤虚词比较:每组中利用给出的高中学过的另一句子来推断文中句子的虚词用法。3.词类活用和句式题答题技巧:①根据课内学过的活用和句式的典型例子去进行判断,同时联系文段的语境对语句试着进行翻译,如果按照活用或句式特点来翻译,符合原文语境的,则算准确的。②有时候,要求判断句式特点的某一个句子会同时兼有不同的句式,要根据所给的选项,揣摩出题人的出题点。4.文段内容理解题答题技巧:找到选项对应的原文,关注上下文的内容,作出合理的理解。题干中,有时候会以故意曲解某个词的真正含义设错,需要大家把文言词句知识和文意理解结合起来。

5.文句翻译题答题技巧:

(1)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倾向性。详知译句上下文的含义。

(2)审视句子特点,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

(3)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翻译,要与上下文对应,这些字词是得分点。(4)一定要直译,一般不允许意译,要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①先将句子中的每个字都落实为现代汉语的解释。(“信”)②翻译个别字的最常用方法就是把古汉语中常用的单音节词换成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双音节词。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不要翻译,无须自作聪明。③再将这些字连成句,要求符合现代人说话习惯。(“达”)④连字成句时注意尽量多就少改,该补的一定要补出来,该调整顺序的也要落实。使一句话完整通顺。⑤个别字词实在无法说通,试试看是否是通假或者活用。(三)试答题选择题可以直接表示在试题卷上,翻译题最好先打好草稿,再作调整修改。

(四)誊答案选择题填(涂)到相应的地方。翻译题答案认真抄清楚。(2012·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与薛寿鱼书①[清]袁枚天生一不朽之人,而其子若②孙必欲推而纳之于必朽之处,此吾所为悁悁而悲也。夫所谓不朽者,非必周、孔而后不朽也。羿之射,秋之弈,俞跗之医,皆可以不朽也。使必待周、孔而后可以不朽,则宇宙间安得有此纷纷之周、孔哉!子之大父一瓢先生,医之不朽者也,高年不禄③。仆方思辑其梗概以永其人,而不意寄来墓志无一字及医,反托于与陈文恭公讲学云云。呜呼!自是而一瓢先生不传矣,朽矣!﹒﹒

夫学在躬行,不在讲也。圣学莫如仁,先生能以术仁其民,使无夭札④,是即孔子“老安少怀”之学也。素位而行,学孰大于是!而何必舍之以他求?文恭,相公也;子之大父,布衣也。相公借布衣以自重,则名高;而布衣挟相公以自尊,则甚陋。今执途之人而问之曰:“一瓢先生非名医乎?”虽子之仇,无异词也。又问之曰:“一瓢先生其理学乎?”虽子之戚,有异词也。子不以人所共信者传先人,而以人所共疑者传先人,得毋以“艺成而下”⑤之说为斤斤乎?不知艺即道之有形者也。精求之,何艺非道?貌袭之,道艺两失。医之为艺,尤非易言,神农始之,黄帝昌之,周公使冢宰领之,其道通于﹒﹒﹒﹒神圣。今天下医绝矣,惟讲学一流转未绝者,何也?医之效立见,故名医百无一人;学之讲无稽,故村儒举目皆是。子不尊先人于百无一人之上,而反贱之于举目皆是之中,过矣!仆昔疾病,性命危笃,尔时虽十周、程、张、朱⑥何益?而先生独能以一刀圭⑦活之,仆所以心折而信以为不朽之人也。虑此外必有异案良方,可以拯人,可以寿世者,辑而传焉,当高出语录陈言万万。而乃讳而不宣,甘舍神奇以就臭腐,在理学中未必增一伪席,而方伎中转失一真人矣,岂不悖哉!岂不惜哉!

(选自《小仓山房文集》,有删节)﹒﹒【注】①此文是袁枚写给名医薛雪(号一瓢)之孙薛寿鱼的一封信,信中借如何评价薛雪,批评了当时重理学轻技艺的社会风气。②若:和,同。③不禄:死的委婉说法。④夭札:因病而早死。⑤艺成而下:语出《礼记·乐记》“德成而上,艺成而下”。艺,技艺。⑥周、程、张、朱:即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朱熹,均为理学家。⑦刀圭:用来量取药末的器具,代指药物。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而不意寄来墓志无一字及医意:猜测B.今执途之人而问之曰执:拉住C.貌袭之,道艺两失袭:承袭D.可以拯人,可以寿世者寿:使……长寿【解析】选A。意:料到,想到。﹒﹒﹒﹒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仆方思辑其梗概以永其人是即孔子“老安少怀”之学也A.B.

使工以药淬之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一瓢先生其理学乎子不尊先人于百无一人之上C.D.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解题指南】对文言虚词的考查,一般都是选择意义和用法是否相同的一项,而且每项所给的两个句子,一般一句是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句子,一句是课文中的句子。基于这种考查方式,我们可首先判断课文中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再将判断出来的意义代入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句子中去,若结合上下文,语意﹒﹒﹒﹒﹒﹒﹒﹒通畅,即可验证准确。如A项,“使工以药淬之”中的“以”,应为介词,用;“仆方思辑其梗概以永其人”这个句子的大意是“我正想辑录他主要的医学成就,以便使他长存不朽”,如果把介词“用”这个义项代入,明显不通顺。由此可判断,A项“以”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照此方法,可选出答案。还要注意代入后的句意在原文中要合乎文章的语境。【解析】选B。A.连词,表目的关系;介词,用。B.均为结构助词,的。C.语气词,表反问;代词,它。D.介词,在;介词,表被动,被。3.作者反对重理学轻技艺,下列句子中不能体现他这一态度的一句是()A.羿之射,秋之弈,俞跗之医,皆可以不朽也。B.相公借布衣以自重,则名高;而布衣挟相公以自尊,则甚陋。C.医之效立见,故名医百无一人;学之讲无稽,故村儒举目皆是。D.仆昔疾病,性命危笃,尔时虽十周、程、张、朱何益?【解析】选B。B项论述高官与平民交往的不同影响,与作者反对重理学轻技艺没有关系。

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周公、孔子是不朽的,精通某种技艺的人也可以不朽。B.薛雪留下的奇特病案和有效方剂比理学语录有意义得多。C.医术也是仁术,薛雪通过行医实践了孔子的仁学,体现出他的价值。D.薛雪行医救人很有成就,但盛年辞世,令人痛惜。【解析】选D。“盛年辞世,令人痛惜”错误,在文章第二段中说“高年不禄”,再结合【注】③的解释,可知薛雪不是“盛年辞世”。作者在最后痛惜的是,一瓢先生是一位名医,可一瓢先生的孙子在其祖父的墓志铭中不谈其不朽的医术医德,反而去谈其无所谓的理学成就。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虽子之仇,无异词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