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部编版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教学设计】_第1页
统编版部编版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教学设计】_第2页
统编版部编版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教学设计】_第3页
统编版部编版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教学设计】_第4页
统编版部编版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版部编版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教学设计】《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主要讲述了中华文明起源和夏商周三代早期国家的制度。因为本课主要内容从元谋人一直到西周灭亡,时间跨度大,内容多,所以应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应注意教学时间的分配。因为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部分内容了,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可以适当的减少重复内容的教学时间。学情分析本课是学生在高中历史学习的第一课,因此应该在本课教学中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兴趣。因为学生之前已经学习过本课的部分内容,所以应该适当的减少这部分内容教学的时间。教学目标课标对于本课的要求是“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特征。”根据课标、教学内容和学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通过地图,了解石器时期中国境内的代表性文化遗存的分布,理解中华文明多元一体,中原为核心的发展方向。通过表格了解中国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文化遗存发展状况,进一步理解生产力发展对于中华文明发展的影响。通过文献资料和表格掌握夏商周三代政治制度。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石器时代中国境内代表性的文化遗存和三代政治制度。难点:理解生产力发展对于中华文明和国家起源的推动作用。教学方法与课时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师:同学们,老师想问问大家,你们知道我们都是什么吗?生:人类。师:那你们知道人类是怎么来的?生:人类是从猿转变而成的。师:人类是由猿转变而来。在由猿转变为人的过程中,直立行走和制造工具有着决定性意义。直立行走塑造了今天人类的体态,同时也解放了人类的双手。而解放出来的双手可以制造出工具。人类依靠工具可以获取更多的食物。在此基础上,人类创造出各种文化、文明以及国家。中国是远古人类起源的重要地区,中华文明是人类最古老的文明之一。那我们今天来学习第一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设计意图:利用简单的问题抓住学生的注意力。通过一问一答的方式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到本课的教学内容。新课讲授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师:工具的制造和使用在猿到人的转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取材方便和制作简单等原因,人类最早制造和使用的工具是石器。因为石器加工方式的不同,我们将人类使用石器的时代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第一部分,之后告诉老师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是什么意思?生:旧石器时代是指以打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新石器时代是指以打磨结合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师:同学们,我们现在看ppt上两张地图。左边是旧石器时代中国境内重要古人类分布图,右边是新石器时代中国境内重要文化遗存分布图。同学们能看出其分布特点吗?生:满天星斗,多元分布;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较多。师:很好!接下来同学们根据课本内容来补充这个表格。师: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在氏族内部出现了剩余产品,而这些剩余产品最终被部分人占有,成为他们地私产。因此在氏族内部出现了贫富分化,出现了富人和穷人的矛盾。富人为了保护自己的私产,就凭借自己的实力统治穷人。因此,原来的贫富分化演变为阶级分化,出现了一部分人统治另一部分人的现象。此时这些氏族演变成为一个个地区小国家。与此同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氏族的活动范围扩大,因此出现氏族之间的交流。因为生产力进一步的发展,氏族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最终形成较大的部落甚至部落联盟。设计意图:通过地图,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文明多元一体,中原为核心的发展方向。利用表格,便于学生掌握石器时代中华文明发展状况。同时在表格讲解中,介绍生产力对于中华文明发展的决定性作用。从部落到国家师:当这些氏族部落因为联系的日益密切而结成联盟后,就需要选出一个凌驾于各部落之上的“盟主”来对各部落进行管理。这些“盟主”极有可能就是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师:此时,相对于中央的“盟主”而言,地方的各个氏族部落实力较强。正因如此,“盟主”无法决定自己的去世后接班人选,更没有办法将“盟主”的位子留在自己部落和家族。这种选择“盟主”的方式被后世称为“禅让制”。师:而这种方式到禹接任联盟首领后就有所改变了。接下来,我们根据《史记》中的记载来看看其中的改变。帝舜荐禹于天,为嗣。十七年而帝舜崩。三年丧毕,禹辞辟舜之子商均于阳城。天下诸侯皆去商均而朝禹。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氏。——《史记·夏本纪》及禹崩,虽授益,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洽。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于是启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启。——《史记·夏本纪》有扈氏不服,启伐之,大战于甘······遂灭有扈氏。天下咸朝。——《史记·夏本纪》师:根据文献记载,我们可以看到禹是通过禅让的方式继任首领。但是禹去世,继任者却是禹的儿子启。这句“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可以看出启的即位仍带有原始选举的色彩。但是重点是有些部族不满启的即位,而启则是通过战争的方式灭掉了不服的部落,最终的结果是“天下咸朝”。此后首领的地位便一直留在了启的家族中。由此可见启凭借自己部族的实力,利用武力将帝位(部落首领)留在了自己家族。而这种方式被后世成为“世袭制”。因此,整个天下由公天下转变为私天下。师:接下来,同学们阅读课本,根据课本内容完成这个表格。师:根据文献记载,我们可以知道夏朝的君主只能直接管理自己部族夏后氏的领土,而对于其他的部族的领土只能间接控制。我们称其为内外服制。设计意图:学生对于禅让制和王位世袭制等名词以及禅让制向世袭制的转变不易理解,因此基于文献,利用“盟主”等通俗易懂的词语进行讲解。教材对于夏朝的政治制度叙述充足,因此学生可以阅读教材,根据表格进行整合。商和西周师:约公元前1600年,黄河下游的商部落首领汤推翻了夏朝,建立商朝。公元前1046年,周族首领周武王率众伐商,商朝被周朝取代。周朝定都于镐,史称西周。师:同学们阅读课本,完成表格。师:分封制是将地方的土地和人民分封给同姓宗族、功臣和先代贵族,目的是为了拱卫周王室。因为商朝的外服诸国都是有地方氏族部落转变而成,而周朝的封国都是周王分封而成,所以周朝对于地方控制强于商朝。师:商王朝王位传承的制度是世袭传子制,但是并未规定哪一位儿子可以继承。因此形成了商朝兄终弟及、父死子继的继位混乱的现象。周朝的宗法制规定只有正妻所生长子—嫡长子—才能继承王位。这样一来不仅避免出现兄终弟及、父死子继的混乱现象,而且也解决财产和土地分配问题。师:在商王朝境内,商部族周围有许多异姓部族。它们有的完全服从商部族,有的却并非如此。因此,商部族为了巩固自己统治便垄断神权。商王既是君主,也是群巫之长。部分部族可能对于不服从商王的君主之位,但是不能不服从神灵。周朝取代商朝不仅是推翻了商王的君主之位,也推翻了商王群巫之长的地位。因此,自己便不可能利用神权强化自身的统治,而采用礼乐制。在日常生活中,利用器物数量的不同时时处处彰显统治者的地位。在采用礼乐制的同时,周朝还提出了民本思想,利用民本思想取代了商朝的神权思想。师: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商周时期的经济生活。在农业上采用井田制,手工业中青铜铸造和纺织业发达。设计意图:依靠表格,学生可以将课本内容进行整合。对于其中学生可能难以理解的地方,教师加以讲解。思考师:最后,我们再来思考一个问题。夏商周三代是中国历史上早期王朝。周朝和商朝不仅传世文献有记载,考古出土的殷墟卜辞和青铜器铭文也可以证明商周两朝。这种方法被称为“二重证据法”,就是将“地下发现之新材料”与“纸上之材料”二者互相释证,以达到考证古史的目的。那我们利用二重证据法来判断夏朝是否存在。师:传世文献中有很多关于夏朝的记载,但是地下的考古资料呢?目前,我们还未能找到确切的证据。而我们所知道二里头文化遗址,在课本中的记载也是“很有可能是夏文化的遗存”。因此,我们并不能百分之百的肯定夏王朝的存在。要肯定这个问题,我们只能等日后的考古发现。这也许是教材将夏朝与传说的三皇五帝放在一起的原因。但是,老师个人却认为夏王朝很有可能存在。设计意图:学生可以根据问题发散自己的思维,同时也可以学习一些史学研究方法。小结师:本节课从旧石器时代一直讲到西周。我们从中了解了石器时代中华文明多元一体,中原核心的发展方向,也知道了早期国家的出现的原因以及三代的政治制度。在学习完这些后,我们又思考了夏朝是否存在的问题。这些对于大家日后学习历史是有益的。

统编版部编版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国家建立教案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国家建立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2.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起源特征。3.通过相关图文材料,了解夏商周早期国家的兴衰、政治制度及经济文化成就4.结合相关材料,了解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教学重难点】重点:新石器时代的主要文化遗存;三皇五帝;夏商周的兴衰及政治、经济制度等难点:原始人类分布的特点;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的文化特征;分封制、宗法制的关系【知识概览】中国是远古人类起源的重要地区,中华文明是人类最古老的文明之一。本课主要讲述中华文明从原始社会到夏商周时期的相关内容。原始社会从古人类出现到夏朝建立之前,经历了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两个时期。旧石器时代出现了元谋人等古人类,新石器时代出现了像仰韶文化等。原始社会晚期,出现了私有制、阶级等,国家开始出现。社会开始向奴隶社会过渡,夏、商、周是中国早期国家的代表。【导入新课】教师播放视频《人类文明的起源》,学生观看视频,思索中华大地上的古人类是如何而来的。教师结合视频导入本课。【讲授新课】框题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新知讲解』概念解析:石器时代教师提问:什么是石器时代?学生回答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归纳石器时代是一个考古学上的时间区段。第一个文明国家地区都经历过这个阶段。中华文明的石器时代经历了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两个阶段。教师说明:旧石器时代:距今约1万年以前,以打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新石器时代:距今1万年后后到约2000年前,以打磨结合的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教师出示图片,区别旧石器时代打制石器和新石器时代打磨石器的区别,学生观察并说明区别。『新知讲解』旧石器时代的古人类教师出示PPT,要求学生结合教材说明古人类的名称、时间、位置。学生描述古人类的生活场景教师总结『合作探究』教师提出问题:原始人类遗址分布的特点是什么?(原始人类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他们为什么选择在这些地区繁衍?)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并归纳;我国已知远古人类的遗址主要分布在黄河和长江流域,这些地区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更适合人类生存。黄河、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合作探究』教师出示PPT图片“北京人头骨化石图片”,补充北京人头骨化石的相关内容:“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到底在哪里?自从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北京人头盖骨”化石不知所踪后,这个谜就一直在破解之中,但到现在都未能如愿。1998年,包括有“北京人”之父之称的贾兰坡院士在内,14名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发起的"世纪末大寻找"同样无果而终。教师出示图片“北京人遗址烧过的遗物”并补充相关内容。用火是原始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火的使用是人类开始征服自然、利用自然的开始。元谋人还不知道用火,北京人开始懂得利用自然火,如闪电引发的山火等。山顶洞人已经懂得人工取火。那么,北京人用火有何作用呢?大家讨论学生讨论并展示教师进行总结『新知讲解』教师出示PPT图片“新石器时代主要人类遗存”并让学生在图上找出新石器时代的几个重要遗存学生展示教师强调新石器时代的开始时间距今约1万年前。教师引导学生在教材上找出新石器时代的文化特征,学生展示教师总结:文化共同特征:1、打磨结合方法制造石器2、大量使用陶器3、开始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修建村落等教师强调:分布特点:多元一体,中原核心『自主学习』教师布置学习任务:结合教材P3-5,概括新石器时代主要文化遗存的内容,完成下列表格学生完成表格并展示教师引导学生概括新石器时代早期和晚期的社会特征『新知讲解』教师出示PPT图片:早期文化遗存出土的代表性文物,体会早期文明的成就教师出示PPT图片:姜寨遗址复原模型并介绍地点:陕西临潼生产:新石器、原始农耕生活:聚族定居社会:共同劳作平均分配,处于原始社会阶段教师介绍:聚焦“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良渚遗址:实证中华5000年文明史『材料引导』教师出示PPT图片大汶口文化遗迹和良渚文化陪葬品,教师提问这两个遗址出土文物有何不同?学生回答:良渚文化陪葬品丰富,生产力发展,私有制出现等教师讲解阶级产生的过程:框题二:从部落到国家『新知讲解』(一)三皇五帝的传说教师播放视频,通过视频让学生了解三皇五帝的传说,并强调三皇神话色彩浓厚,五帝的内容较为具体,最后两位可能是中原地区的部落联盟的首领。教师出示PPT图片:“黄帝和尧舜禹”教师讲解黄帝、炎帝与蚩尤大战的故事,以此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是如何形成的。传说中的黄帝被中华民族奉为始祖。教师出示现代人祭祀黄帝的图片,让学生体会黄帝在中华民族中的崇高历史地位教师提问:在尧舜禹时期,人们是如何选择部落联盟首领的呢?教师讲解禅让制:什么是“禅让制”“禅”意为“在祖宗面前大力推荐”,“让”指“让出帝位”。禅让是指统治者把首领之位让给别人,尧把部落联盟首领位置让于舜,推舜为帝。舜同样禅让给了治水有功的禹这种让位,历史上称为“禅让”。『材料引导』教师出示图片“竹书纪年”介绍:《竹书纪年》是春秋时期晋国史官和战国时期魏国史官所作的一部编年体通史。于西晋咸宁五年(279年),被汲郡(今河南汲县)人不准盗发战国时期魏襄王(或曰魏安厘王)的墓葬发现,亦称《汲冢纪年》、《古文纪年》(秦以前文字),对研究先秦史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出示《纪年》中有关尧舜禹的记载:昔尧德衰,为舜所囚也。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舜放尧于平阳。(放,流放)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教师提问:这段文字记载的内容表明当时是如何选择继承人的?学生回答『新知讲解』(二)夏朝的建立教师出示PPT,教师讲解夏禹建立夏朝的史实。『材料引导』材料:关于启的继位,古书中有不同的记载。《史记.夏本纪》写道:“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启。”“战国策.燕策一》记载:”启与支党攻益,而夺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问题:关于启的继位,为什么会出现上述不同的说法。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进行总结:客观条件限制:记载内容无可靠的史料佐证主观条件限制:史书记载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因人物立场、能力水平而产生不同『合作探究』教师提问问题:此时的夏朝已经不是一个部落而是一个国家。为什么?学生进行讨论教师总结:部落是按血缘结合在一起的;国家按地区来管理的,禹治水成功后,就把天下分为九州,派“九牧”去管理,这表明夏已具有国家的职能,而不是靠氏族的血缘关系来维系。禹死之后,由他的儿子启以世袭制而不是“禅让制”的形式继承了王位。『材料引导』材料:《礼记·祭义》言,“昔者,有虞氏贵德而尚齿,夏后氏贵爵而尚齿”,反映夏人对官位的重视,也从侧面说明夏代的职官已有明显的高低等级区别。教师提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教材,概括夏朝的政治制度教师总结:夏王是最高统治者,称为“后”。中央:设有主管行政、军事、司法和宗教的机构与职官。对夏后氏生活的地区直接统治地方:主要通过控制一些部族实行间接统治。教师出示PPT图片并介绍二里头出土的遗址文物特征并介绍二里头有可能就是夏朝的遗址,但这没有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承认,这有待考证。框题三:从部落到国家『新知讲解』教师出示商朝疆域图片并介绍商朝建立、迁都的基本史实以及商朝的政治制度商王、尹“内服”指由商王直接管辖的王畿之地。“外服”指商王间接控制的方国和部落。教师出示图片并介绍殷墟出土的文物及甲骨文现存中国王朝时期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最早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甲骨文发现于中国河南省安阳市殷墟,是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11世纪)的文化产物,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新知讲解』教师出示图片“西周利簋”,让学生了解西周灭商的史实西周利簋,簋腹内底铸铭文4行33字如下: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阑师,赐有事利金,用作檀公宝尊彝。释文译文大意是:周武王征伐商纣王。一夜之间就将商灭亡,在岁星当空的甲子日早晨,占领了朝歌。在第八天后的辛未日,武王在阑师论功行赏,赐给右史利许多铜、锡等金属,右史利用其为祖先檀公作此祭器,以纪念先祖檀公。『自主学习』教师布置学习任务:结合教材P6-7,梳理西周兴亡过程武王伐纣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众讨伐商朝,商朝灭亡,周朝建立,定都于镐,史称西周。国人暴动公元前841年,周厉王“道路以目”,召公周公“共和行政”。西周灭亡公元前771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犬戎攻破镐京,西周灭亡。『合作探究』《尚书.无逸》记载,祖甲以后的商王很腐朽,他们“生则逸,不知稼穑之艰难,不闻小人之劳,惟耽乐之从”。你从这条材料可以看到商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自主学习』结合教材P6-7,概括西周主要的政治制度学生回答;分封制、宗法制『新知讲解』教师出示PPT,结合图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