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投入产出的中国对外贸易结构分析_第1页
基于投入产出的中国对外贸易结构分析_第2页
基于投入产出的中国对外贸易结构分析_第3页
基于投入产出的中国对外贸易结构分析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于投入产出的中国对外贸易结构分析

一、研究方法和模型总体思路的选择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国际贸易发挥了重要作用。相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以出口低端产品却拥有巨大贸易顺差的国家来说,通过国际贸易为其他国家转移排放的二氧化碳量相当可观。因此,把握中国对外贸易中的碳排放转移情况,不仅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而且对于国家应对未来国际气候谈判、争取更多碳排放话语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国际贸易与二氧化碳排放问题已引起国内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并进行了大量研究。齐晔等(2008)采用投入产出法估算了1997~2006年中国进出口贸易中的隐含碳。刘强等(2008)通过46种主要出口贸易产品的研究,指出出口产品带走了大约13.4%的国内一次能源消耗,碳排放量约占全国碳排放量的14.4%。彭水军、刘安平(2010)运用1997~2005年可比价投入产出表,考察了国际贸易与大气、水污染因素之间的关系。陈迎等(2008)基于投入产出表的能源分析方法,定量研究了2002~2006年中国外贸进出口商品中的内涵能源问题,发现5年间内涵能源进出口净值随着贸易顺差的扩大呈现增长的趋势。许广月、宋德勇(2010)对中国出口贸易、经济增长与碳排放量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指出长期内出口贸易是碳排放的主要因素。由此可见,中国对于贸易与碳排放关系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数据、方法等都有改进的余地。如部门层面的数据不足,导致贸易结构在国际分工中对碳排放影响力的研究存在较大误差。因此,本文研究的重点是基于贸易结构进一步深入探讨中国进出口贸易与二氧化碳排放的关系。自2005年下半年起,中国对出口贸易政策进行了大幅度调整,这些政策措施对中国贸易结构的变化产生了较大影响(裴长洪,2009)。考虑到这一结构变化的影响,本文不再继续前述文献的时间序列分析框架,而是采用以最新投入产出表(2007年)数据为基础的横截面分析方法,探讨2007年中国贸易结构在国际分工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问题。在测算采用数据上,本文构建了“环境分析用投入产出表”,以煤炭、原油、汽油、柴油、天然气5个化石燃料消费为主要碳源,测算了部门碳排放量和部门碳排放强度系数,继而在排放数据方面不再局限于进出口贸易的碳排放总量数据,在研究内容方面亦可兼顾宏观层面的总量排放与微观层面的部门排放比较。二、中国的贸易结构1.口品生产规模模型投入产出模型的SKYLINE分析法由列昂惕夫(1963)提出,用来分析一国产业和贸易结构。用矩阵表示为:X=(I-A)-1(D+E-M)(1)其中,(I-A)-1为列昂惕夫逆矩阵,表示完全消耗系数;X为各部门的国内总产出列向量;I为单位矩阵;A为由投入系数αij构成的投入系数矩阵,表示直接消耗系数;D为各部门的国内最终需求列向量;E为各部门的出口列向量;M为各部门的进口列向量。为满足国内需求的生产量XD、出口需求的生产量XE和以本国的生产技术水平为前提所有进口品都在国内生产的生产量XM的条件,方程(1)可进一步分解为:X=(I-A)-1D+(I-A)-1E-(I-A)-1M=XD+XE-XM(2)从方程(2)可得:XD=X+XM-XE(3)以部门表示方程(3)又可写为:XDi=Xi+XMi-XEi(4)方程(4)的两边用XDi相除可得:1=XiXDi+XMiXDi−XEiXDi=θi+θMi−θEi(5)1=XiXDi+XΜiXDi-XEiXDi=θi+θΜi-θEi(5)从方程(5)可知,如果该部门的产出除满足国内需求外还可以满足出口需求时意味着θi>1,这表示自给率高于100%线的水平,此时,θMi<θMi;相反,该部门的产出不能满足国内需求还需要进口时θi<1,表示自给率低于100%线的水平,此时,θMi>θMi。因此,国内产出线(100%线)也是该部门的自给率线。SKYLINE分析法除了要运用方程(5)表示该部门的产出和进出口贸易以外,还需要表示该部门的生产规模的指标,本文用该部门产出占总产出的比例作为该部门生产规模指标,表示为:Si=Xi∑jxj(i=1,⋯,n)(6)Si=Xi∑jxj(i=1,⋯,n)(6)图1为三部门SKYLINE法分析图。图1中各部门S1、S2和S3对应方程(6)的Si,而θEi、θMi和θi分别对应方程(5)右侧的各项。以第二部门为例,第二部门的θ2在100%线以上,说明第二部门不仅满足国内需求还满足出口需求,阴影部分为进口。本研究采用的最新投入产出数据来自2009年出版的《中国2007年投入产出表》,行业能源消费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为使这两个方面数据的分类标准匹配,需要将投入产出42个部门合并为28个部门。2.分析的结果表1和表2是以图2为基础计算出的2007年中国排名前10位的出口产业部门及代表性前5位进口产业部门。三、碳排放分析:进出口贸易1.替代方法及模型构建测算进口贸易的内涵排放通常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以本国生产技术和部门碳排放强度系数为基础,生产等同量的进口产品的替代方法,替代方法的优点在于在考察出口国的贸易结构的同时可以分析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进出口贸易对中国能源和环境的影响,不足之处是这一方法易高估从发达国家进口产品的内涵能源;另一种是以进口国完全消耗系数和部门碳排放强度系数为基础度量进口产品的隐含碳的方法,这一方法的优点是对进口产品隐含碳的估算误差相对小,不足之处是很难获取进口国完全消耗系数尤其是部门碳排放强度的数据。以国家单位GDP排放强度替代部门排放强度平均水平的研究方法则可能导致不能反映进出口国家的贸易结构,同时低估或高估进口国各部门的碳排放强度。在探讨进出口贸易的隐含碳时反映贸易结构是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因此,在当前数据条件下综合考虑上述两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之处,本文采用替代办法。本文研究对象是进出口贸易的CO2排放量比较,根据方程(5)可得:cEj=(z∧(I−A)−1E)/(z∧(I−A)−1FD)×100(7)cMj=(z∧(I−A)−1M)/(z∧(I−A)−1FD)×100(8)cjE=(z∧(Ι-A)-1E)/(z∧(Ι-A)-1FD)×100(7)cjΜ=(z∧(Ι-A)-1Μ)/(z∧(Ι-A)-1FD)×100(8)其中,cEjjE为第j部门出口诱发的碳排放量占第j部门国内最终需求诱发的碳排放量的比例,cMjjΜ为第j部门进口诱发的碳排放量占第j部门国内最终需求诱发的碳排放量的比例,FD为国内最终需求列向量,z∧z∧为各部门的碳排放强度系数为对角要素的对角矩阵。运用方程(7)和程(8),可以分析中国贸易结构在国际分工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问题。2.中国部门进口碳排放量高表3是根据方程(7)和(8)估算的各部门进出口贸易CO2排放量的比较。表3第2栏是根据方程(7)计算的各部门出口诱发的碳排放量占国内最终需求诱发的碳排放量的比例。相关数据显示,纺织业和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这2个部门的出口诱发的碳排放量高于这2个部门的国内最终需求诱发的碳排放量;其次是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纺织服装鞋帽皮革羽绒及其制品业、化学工业、金属制品业,所占比例在70%~98%;再其次为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造纸印刷及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金属矿采选业、废品废料、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所占比例在51%~65%。意味着伴随着中国贸易的快速增长出口含污量也在迅速上升。表3第3栏是根据方程(8)计算的各部门进口诱发的碳排放量占国内最终需求诱发的碳排放量的比例。其中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和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2个部门的进口诱发的碳排放量高于这2个部门的国内最终需求诱发的碳排放量;其次是金属矿采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进口所占比例在82%~88%;再其次为化学工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进口所占比例在在41%~59%,说明在出口含污量快速增长的同时中国进口贸易含污量也在迅速增长。表3第4栏是由方程(7)、(8)计算的各部门净出口碳排放量占国内最终需求诱发的碳排放量的比例。从第4栏可以看出,除了代表性前5位进口产业部门和几乎没有发生外贸的建筑业,其他部门出口贸易的CO2排放量明显超出进口贸易的回避CO2排放量。其中净出口CO2排放比例显著的有纺织业,所占比例高达163%;其次为纺织服装鞋帽皮革羽绒及其制品业(63%)、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45%)、通信设备和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41%)、金属制品业(33%)、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31%)、造纸印刷及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29%)、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22%)等8个产业部门。这8个净出口CO2排放比例显著的部门均是出口导向型产业部门,与表2的出口产业部门的内容基本相符。这一结果支持2007年中国贸易结构在国际分工中具有污染逆差特征的结论(通过国际贸易中国承担了本应进口国承担的碳排放量)。但是,应该引起注意的是,在净出口比例显著的8个部门中,只有纺织业的净出口碳排放高于国内需求的碳排放,其他部门的净出口碳排放都明显低于国内需求的碳排放。这意味着,出口对中国环境影响的持续扩大主要是因为出口在最终需求中的比重持续上升1,而不是因为出口贸易的污染密集程度高于内需。四、中国的出口贸易含污量和污染程度不断上升本文通过投入产出的SKYLINE分析法,探讨了中国贸易结构在国际分工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问题,研究结果显示2007年中国贸易结构在国际分工中具有污染逆差的特征,出口含污量快速增长的同时中国进口贸易含污量也在迅速增长,这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中国污染物排放的减少。然而,由于当前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