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学案2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学案2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学案2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学案2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学案2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盛唐,是唐代社会高度繁盛而且艺术气氛极其活跃的时代。唐诗经过一百多年的酝酿,至此终于迎来了它的全盛时期。虽然,在唐诗的初、盛、中、晚四个阶段中,盛唐为时最短,其成就却最为辉煌。这一时期,一大批才华横溢的优秀诗人涌现出来,许多千百年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的诗篇,便是在这一时期产生的。热情洋溢、豪迈奔放,具有郁勃浓烈的浪漫气质,是盛唐诗的主要特征;而即使是恬静优美之作,也同样是生气弥漫、光彩熠熠的。这就是为后人所艳羡的“盛唐之音”。本专题及以后的李白和杜甫两个专题都属于盛唐诗歌的范畴。本专题选取了除李杜以外的盛唐诗歌的代表作品六篇,其中王、孟和高、岑的诗歌是本专题学习的重点。王维的《山居秋暝》是其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之一;孟浩然的《与诸子登岘山》是一首吊古伤今诗;高適的《燕歌行》谴责边塞将领骄傲轻敌、荒淫失职,造成战争失利,给兵士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牺牲;岑参的《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通过描写出征时的险恶环境,热情赞颂了出征将士不惧艰苦、勇于征战的豪迈气概。,[学生用书P9])月亮的意象内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月亮这一意象常常成了人类思想情感的载体。由于作者心境不同,在不同的古诗词中,月亮表现出的意蕴也不相同:幽美、自由、纯洁、美好、永恒、凄凉、悲惨、悲欢离合等等。具体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以月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旷达的情怀。例句:王维《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是一幅多么幽静、明净而又充满情趣的画面啊!在这里,一切都显得自在安然、新鲜活泼,洋溢着诗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隐逸山水间的飘逸情怀。2.以月寄托相思之情,抒发思乡怀人之感。从月相的形态及其变化来看,圆月如盘,团团圆圆;残月如钩,残缺不全。月亮圆了又缺,缺了又圆,自然勾起人们的想象和联想。例句:(1)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2)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3)杜甫《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4)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5)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3.以月渲染凄清的气氛,烘托孤苦的情怀。例句:(1)李白《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2)杜甫《旅夜书怀》: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3)白居易《暮江吟》: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4.以月蕴涵时空的永恒。那高悬于天际的月亮,也常常引发诗人们的哲理思考:明月亘古如斯,跨越时空,而相比之下,人生是多么的短暂和渺小。在他们的诗歌中,月亮这一意象成了亘古不变的象征和世事变迁的永恒见证。例句:(1)李白《把酒问月》: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2)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月亮的不同意蕴,形成不同的审美意境,烘托出诗人们的不同情怀。鉴赏时要特别注意,否则就易犯囫囵吞枣、生搬硬套的错误。一、字音竹喧(xuān)浣女(huàn)岘山(Xiàn)秋暝(mínɡ)御苑(yuàn)草腓(féi)蓟北(Jì)功勋(xūn)逶迤(yí)草檄(xí)旌旆(pèi)金(chuānɡ)二、一词多义(1)期eq\b\lc\{(\a\vs4\al\co1(①还寝梦佳期名词,日期,日子,②夜半,方期我决斗某所动词,约定,邀约,③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动词,及,到,④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名词,一周年))(2)竟eq\b\lc\{(\a\vs4\al\co1(①竟夕起相思形容词,从头到尾,引申为“整个”,②竟无语凝噎副词,终究,到底,③君竟日不出门形容词,整,完全))(3)向eq\b\lc\{(\a\vs4\al\co1(①御苑砧声向晚多动词,接近,②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连词,假使,③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动词,朝向,对着))(4)胜eq\b\lc\{(\a\vs4\al\co1(①江山留胜迹名词,名胜,②日出江花红胜火动词,超过))(5)本eq\b\lc\{(\a\vs4\al\co1(①男儿本自重横行副词,本来,原本,②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名词,草木的根,③摇其本以观其疏密名词,草木的茎、干,树干,④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动词,推究,考察))(6)顾eq\b\lc\{(\a\vs4\al\co1(①死节从来岂顾勋动词,顾及,②赢得仓皇北顾动词,回头看,③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副词,难道))(7)行eq\b\lc\{(\a\vs4\al\co1(①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动词,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动词,行走,③行将为人所并副词,将,将要))三、词类活用①死节从来岂顾勋为动用法,为……而死②汉家大将西出师名词作状语,向西③将军金甲夜不脱名词作状语,在夜里四、古今异义①灭烛怜光满古义:喜爱。今义:可怜。②莫见长安行乐处古义:以为是。今义:看见。③男儿本自重横行古义:在战场上纵横驰骋,与敌军作战。今义:行为蛮横;倚仗势力做坏事。④天子非常赐颜色古义:体面,面子。今义:由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五、特殊句式旌旆逶迤碣石间状语后置句,“碣石间”作“逶迤”的状语六、名句默写①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②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李颀《送魏万之京》)③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④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⑤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高適《燕歌行》)⑥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茫茫黄入天。(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⑦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学生用书P10]望月怀远1.解题意题目可分解为两部分——“望月”和“怀远”,两者构成因果顺承关系。可推测,这首诗歌应由“月”而“人”,由“望”而“怀”,应以“怀远”为重心。2.知作者生平经历:张九龄(678—740),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世称张曲江。唐玄宗时,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在位直言敢谏,举贤任能,为一代名相。他刚正不阿,遭奸臣李林甫诽谤排挤,被贬为荆州长史。63岁卒于曲江私第,谥号文献。成就影响:其诗感情真挚、雅淡清丽,晚年风格转向朴素遒劲且寄兴讽喻,与陈子昂的《感遇》诗相近,对初唐诗风的转变起了推动作用。后人评论唐诗的转变,多以陈、张并称。3.析注释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张九龄在朝中任宰相。遭奸相李林甫诽谤排挤后,于开元二十四年(736)罢相。《望月怀远》这首诗应写于开元二十四年张九龄贬为荆州长史以后。由此可推知作者“怀远”的主要原因和情感基调。eq\f(海上生明月,,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eq\f(天涯共此时。,这时,远在天边的亲人和我同样在望着月亮。)eq\f(情人怨遥夜,,多情的人怨恨夜太长了,)eq\f(竟夕起相思。,整整一夜都在思念(远方的亲人)。)eq\f(灭烛怜光满,,熄灭了蜡烛,更觉得满月的皎洁可爱,)eq\f(披衣觉露滋。,披衣(走到屋外长久地望月),感到了深夜露水浸润的凉意。)eq\f(不堪盈手赠,,月光虽然可爱,却不能满满地捧在手里把它送给远方的亲人,)eq\f(还寝梦佳期。,不如回去睡觉,在梦中与亲人好好地相会。)[文意概括]这是一首月夜怀念远人的诗作。诗歌从“天涯共此时”的明月到“不堪盈手赠”的月光,以明月为媒介,寄托了诗人对远人的思念。1.简析“月”在本诗中的作用。答:[明确]这是一首望月怀人诗,由望月而引起相思而彻夜难眠,月光是相思的原因,又是相思的见证,还是相思的寄托,更渲染烘托了相思之情。“月”贯穿全诗,引导作者情感的变化,所构成的意象氛围加强了作者情感表达的效果。eq\x(生明月)→eq\x(怨遥夜)→eq\x(起相思)→eq\x(怜光满)→eq\x(觉露滋)→eq\x(不堪赠)→eq\x(梦佳期)2.“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两句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什么好处?答:[明确]手法:即景抒情,由望月而生怀远之情;虚实结合,望月是实景,怀远是设想远在天涯的亲人也对着一轮明月在怀念自己。作用:深化了怀远的深情,也留下了联想和想象的空间。3.颈联“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写作者因相思而彻夜难眠,就披上衣服起身四处寻觅。“怜”“觉”意味无穷,试着赏析。答:[明确]怜:爱。怜光满:爱惜满屋的月光。觉:察觉。觉露滋:发觉露水寒重。“怜”为有心,“觉”为无奈。因何而“怜”?因月能普照人间、传情达意。因何而“觉”?因怅惘若失、露重湿衣。这一“怜”一“觉”,使诗人对远人的思念之情得到充分表达,这是一种因望月而怀人,又因怀人而望月的情景相生写法,它勾勒出一个烛暗月明、更深露重、人单思苦、望月怀远的幽清意境。送魏万之京1.解题意由“送”字可推知这是一首送别诗,由“魏万”可知送别的对象,由“之京”可知离别的缘由。2.知作者生平经历:李颀(?—约753),唐代诗人。曾任新乡县县尉,不久去官。后长期隐居嵩山、少室山一带的“东川别业”。他与盛唐时一些著名诗人王维、高適、王昌龄等,都有诗作往还。他还喜欢炼丹修道,约在天宝末去世。成就影响:他的诗以边塞诗成就最大,奔放豪迈,慷慨悲凉,最著名的有《古从军行》《古意》《塞下曲》等。李颀还善于用诗歌来描写音乐和塑造人物形象。他以长歌著名,也擅长短诗,他的七言律诗尤为后人推崇。《全唐诗》中录存李颀诗三卷,后人辑有《李颀诗集》。eq\f(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清晨听到游子高唱离别之歌,昨夜下起了薄霜,你刚渡过黄河。)eq\f(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怀愁之人最怕听到鸿雁鸣叫,更何况在作客途中经过冷寂云山。)eq\f(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潼关树色催促寒气临近京城,京城长安深秋捣衣声到晚上更多。)eq\f(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请不要以为长安是行乐所在,以免白白地把宝贵时光消磨。)[文意概括]这是一首送别诗,通过送别写出作者和魏万的深厚情谊。首先说魏万的离开,随后点出前一夜的景象,然后想象魏万到京城沿途所能见到的极易引起羁旅乡愁的景物,最后勉励友人到长安后要有所作为,不要沉湎于欢娱之中。语重心长,情深意重,催人向上。1.首联、颔联哪几个词表达了季节特征?从中又表达出诗人送别的什么情绪?答:[明确]“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间是深秋时节并且气氛萧瑟,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时的悲愁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2.“关城树色催寒近”本来是寒气使树变色,诗人却说树色带来了寒气,说说这样写的妙处。答:[明确]本来是寒气使树变色,但寒气不可见而树色可见,好像树色带来寒气,见树色而知寒近,是树色把寒气催来的。运用拟人手法,使无情变为有情,再加一个“催”字,把平常景物写得有情感,十分生动,显现出作者观察细腻、情感丰富。3.分析最后两句的抒情方式和寄寓的意味。答:[明确]尾联直抒胸臆,以恳切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光。这是一般送别诗最常见的做法。与诸子登岘山1.解题意题目包括事件和人物:“诸子”是诸君子的省略,意思是“几个朋友”;古人多登高抒怀,所抒发的情感一般也与所登之山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有关系。2.知作者生平经历:孟浩然(689—740),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市)人,唐代著名的山水诗人,世称孟襄阳。其诗与王维齐名,并称“王孟”。孟浩然一生有壮志,然终不被用,虽名重当时,却以隐居终老。他耿介不随的性格和清白高尚的情操,为当时和后世所倾慕。成就影响:孟诗不事雕琢,多写山水田园的幽清境界,却不时流露出一种失意情绪,所以诗虽平淡却有壮逸之气,为当时诗坛所推崇。他善于发掘自然和生活之美,即景抒情,写出一时真切的感受。有《孟浩然集》。3.析注释由课本注释⑥可知,西晋名将羊祜镇守襄阳时甚有名望,常与友人到岘山饮酒作诗,有过江山依旧、人事短暂的感伤。eq\f(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人间世事不停地交替变换,时光往来流逝就成为古今。)eq\f(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江山各处保留的名胜古迹,而今我们又可以登攀亲临。)eq\f(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鱼梁洲因水落而露出江面,云梦泽因天寒而迷蒙幽深。)eq\f(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羊祜碑如今依然巍峨矗立,读罢碑文泪沾衣襟无限感伤。)[文意概括]这是一首吊古伤今诗。孟浩然在这首诗中,因有感于自己的沉沦不遇,通过对前贤的缅怀,发出了深沉的历史叹息,令人感慨不已。1.与诗歌“触景生情”的传统写法相比,本诗开端有何特色?答:[明确]诗的首联就起得很突兀,这两句凭空落笔,初看好像与题目无关,实际上是题外生情,抒发了作者登临所感,与全诗貌离而神合。2.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对诗歌思想感情的表达有何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明确]①描绘了一幅水枯天寒、凄冷、萧条的画面;②水落,鱼梁洲更多地露出水面;天寒,远处的云梦泽更加深远,烘托出作者的伤感之情。3.尾联借用“羊公碑”典故,寓有羊公的丰功伟绩。这与“怀古伤今”有怎样的密切关系?答:[明确]最后两句诗借羊公的典故,抒发了诗人的怀古伤今之感,与诗的起句相照应。诗人一句“泪沾襟”,不仅是追悼古代贤明的政治家,更是感叹自己不能像羊祜那样有一番作为,名声不能与岘山那样长留人间。两相对比,令人伤感不已。4.体会尾联“尚”字所包含的诗人的感情色彩。答:[明确]尾联中的“尚”字包含了复杂的内容,羊祜镇守襄阳在晋初,孟浩然写诗在盛唐,中间相隔几百年,朝代更替,人事变迁巨大,然而羊公碑还屹立在岘山上,令人敬仰;羊祜为国效力,为民做了一些好事,因此名垂千古,与山俱传,而自己仍为“布衣”,无所作为,死后难免湮没无闻,和“尚在”的羊公碑相比,诗人无限伤感,潸然泪下。山居秋暝1.解题意标题包含地点和时间,“山居”是山中居所,“秋暝”是秋天的傍晚。可推测诗歌内容与此时此地的景物有关。2.知作者生平经历:王维(701?—761),字摩诘,太原祁州(今山西祁县)人。父亲早死,母亲笃信佛教。开元九年(721),中进士,可是仕途多舛,中年遭遇挫折,逐渐走上了明哲保身、远祸自全的道路,思想日趋消极。成就影响:他的诗歌创作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他有济世之志,希望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因此创作了不少思想积极、情调激昂的政治诗、边塞诗。后期:他先后隐居于终南山和辋川别墅,写了大量山水田园诗。王维的山水田园诗通过对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诗与孟浩然齐名,称为“王孟”。苏轼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有《王右丞集》。eq\f(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新雨过后的山峦,格外的空寂,夜间的秋色更添几分凉意。)eq\f(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明朗的月光照在松竹林间,清澈的泉水从石头上流过。)eq\f(竹喧归浣女,,竹林中传来阵阵喧笑,那是浣衣的女子结伴而归,)eq\f(莲动下渔舟。,溪中的莲叶摇曳,是渔船沿水下行。)eq\f(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春天的芳华虽然已经消歇,但秋景亦佳,王孙自可留连山中。)[文意概括]全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里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1.首联“空”字有何妙处?诗开头说此处是“空山”,而后面却写了人的活动,你觉得“空山”一语用得是否准确?请简要分析。答:[明确]这里的“空”,不是渺无人烟、荒凉空落,而是天高云淡、万物空灵,一“空”字渲染出幽寂、清净、空明的境界。后文写“浣女”和“渔舟”的活动是为了反衬山的幽静、空旷。“空山”一是指山中林木繁茂,翠绿成荫,遮掩了人们活动的痕迹;二是指此处远离尘嚣,人迹罕至;三是指山雨初霁,万物一新,银辉四射,天地生辉,呈现在诗人眼前的是一派空明洁净的图景;四是指空而不虚,静而不寂,活力无限,意趣万千,因为山中有欢歌笑语,渔舟晚唱,有明月朗照,清泉潺潺。可见,雨后空山带给人们的不是孤独、寂寞,而是生机活力,妙趣横生。2.这首诗歌的颔联是怎样表现山间风貌的?答:[明确]工笔细描,动静结合,视听结合,光色辉映,营造出一个雅致脱俗、明媚空灵的迷人世界。皓月当空,朗照万物;苍松如盖,亭亭净植;松叶如针,青翠欲滴;水珠点点,闪闪发光;树影斑驳,月光辉映,洒下一地的星星点点,有如细碎银子铺满山林,给人以如梦似幻、飘飘欲仙之感。3.你是如何理解“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这两句的艺术特色的?答:[明确]诗人采用了“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写法,先写“竹喧”“莲动”,是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渔舟被莲叶遮蔽,起初未见,等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纷向两旁披分,才发现浣女、渔舟。这样写富有诗情画意。4.尾联中“王孙”指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明确]贵族子弟的通称,这里借指诗人自己。诗人曾为王孙,来自官场,而今隐居山间。表达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也是他高洁品质的写照。5.在这首诗中,作者写到了哪些景物?通过诗中的景物描写,试分析作者所追求的人生境界。答:[明确]空山、明月、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冷石。通过对秋日山居生活中青松明月、翠竹青莲以及采莲女的描写,写出了作者所追求的安静美好、闲适自在、淡泊名利、远离官场、渴望归隐的人生境界。燕歌行1.解题意标题为乐府《相和歌辞·平调曲》旧题,前人曹丕、萧绎、庾信所作,多为思妇怀念征夫之意,后多写燕赵边塞之事。2.知作者生平经历:高適(约700—765),唐代边塞诗人。少孤贫,爱交游,有游侠之风,并以建功立业自期。封渤海县侯,世称高渤海。成就影响:他的边塞诗抒发了安边卫国、立功异域的雄心壮志,揭示了战地军旅生活中的各种矛盾,能够比较深刻地反映社会现实,充满爱国热情,具有独到的成就。与岑参并称“高岑”。他的诗歌意境雄浑、格调高昂、气势奔放、语言流畅。代表作《燕歌行》《塞上》《蓟门行五首》等,著有《高常侍集》。3.析注释由注释①②可知,此诗是以唐朝东北战事为背景的。eq\f(汉家烟尘在东北,,东北边境上的烽烟尘土蔽日遮天,)eq\f(汉将辞家破残贼,,将士们为扫平凶敌辞家上了前线。)eq\f(男儿本自重横行,,好男儿本看重驰骋沙场为国戍边,)eq\f(天子非常赐颜色。,汉家天子又特别给予赏赐。)eq\f(金伐鼓下榆关,,敲锣打鼓队伍雄赳赳齐出山海关,)eq\f(旌旆逶迤碣石间,,旌旗蔽日在北方的海边蜿蜒不断。)eq\f(校尉羽书飞瀚海,,校尉自大沙漠送来了紧急的军书,)eq\f(单于猎火照狼山。,说单于侵犯的战火已经燃到内蒙古的狼山。)eq\f(山川萧条极边土,,山川景象萧条延伸到边境的尽头,)eq\f(胡骑凭陵杂风雨,,敌骑侵凌来势凶猛犹如狂风骤雨。)eq\f(战士军前半死生,,战士在前线厮杀死伤过半、伤亡惨重,)eq\f(美人帐下犹歌舞!,将帅仍在营帐中观赏美人的歌舞!)eq\f(大漠穷秋塞草腓,,北方沙漠到了秋末尽是萋萋衰草,)eq\f(孤城落日斗兵稀,,暮色降临孤城能战的守兵越来越少。)eq\f(身当恩遇常轻敌,,将帅身受皇恩常常轻视敌人,)eq\f(力尽关山未解围。,战士尽管竭力奋战仍未解除关山重围。)eq\f(铁衣远戍辛勤久,,战士们身穿铁甲辛苦地久戍边疆,)eq\f(玉箸应啼别离后,,自离别后家中妻子一定泪如玉箸。)eq\f(少妇城南欲断肠,,少妇们在长安家中恐怕哭断了肠,)eq\f(征人蓟北空回首。,征人们在蓟北边防白白地回首故乡。)eq\f(边庭飘摇那可度,,边疆动荡不安怎么能够估量,)eq\f(绝域苍茫无所有,,疆域旷远迷茫是人世间绝无仅有的。)eq\f(杀气三时作阵云,,晨午晚三时都杀气腾腾战云弥漫,)eq\f(寒声一夜传刁斗。,夜里频传的刁斗声叫人听了胆寒。)eq\f(相看白刃血纷纷,,你我相看闪着光的战刀上血迹斑斑,)eq\f(死节从来岂顾勋?,为国家献身难道还顾及自己的功勋?)eq\f(君不见沙场征战苦,,你没有看见沙场上尝尽征战苦的士兵,)eq\f(至今犹忆李将军。,至今仍然怀念西汉时的李广将军。)[文意概括]这首诗通过记叙一场战役的全过程,描写士兵们复杂变化的内心活动,从而热情地颂扬了士兵们的英勇爱国精神,同时严厉地抨击了将领们享乐腐败和视士兵生命为儿戏的轻敌冒进的现实。1.“榆关”“碣石”“瀚海”“狼山”四个地名连缀出现,有何作用?答:[明确]从辞家去国到榆关、碣石,再到瀚海、狼山,八句诗概括了出征的历程,逐步推进,气氛也从宽缓渐入紧张。2.“大漠”“穷秋”“塞草”“孤城”“落日”“斗兵”六个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答:[明确]选取边关塞外具有典型地域特征的意象,营造了荒芜、衰败、冷落、凄凉的意境,烘托出残兵败卒心境的凄凉。3.你认为唐军战败的原因有哪些?主要原因是什么?答:[明确]①由“山川萧条极边土”可知自然条件恶劣;②由“杂风雨”可知气候条件恶劣;③由“胡骑凭陵”可知敌人凶猛善战;④由“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可知将领与战士矛盾激化。其中官兵的矛盾,尤其是为官的寻欢作乐、不爱士兵是失败的主要原因。4.本诗写边塞征战,中间却转笔写征人思妇之苦,这与对“汉将”的谴责有何联系?答:[明确]写士兵以及亲人的痛苦,实是对“汉将”更深的谴责。这里并不是游离战争进程的泛写,而是处在被围困的险境中的士兵心情的写照。“铁衣远戍辛勤久”以下三联,一句征夫,一句思妇,错综相对,离别之苦,逐步加深。城南少妇,日夜悲愁,但是“边庭飘摇那可度”;蓟北征人,徒然回首,毕竟“绝域苍茫无所有”,相去万里,永无见期,“人生到此,天道宁论!”更那堪白天所见,只是“杀气三时作阵云”;晚上所闻,唯有“寒声一夜传刁斗”,如此危急的绝境,真是死在眉睫之间,不由人不想到把他们推到这绝境的究竟是谁呢?这些正是深化主题的不可缺少的内容。5.这首诗写了征战生活中的哪些内容?诗人对此持何种态度?答:[明确]这首诗描写了征战生活的全过程,包括:辞家去国、出师伐敌、浴血厮杀、重围难解、感情煎熬、短兵相接等。尤其是描写士兵的效命死节与汉将的恃宠贪功,士兵辛苦久战、室家分离与汉将临战失职、纵情声色。诗人的态度非常鲜明:谴责将领,同情士兵。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1.解题意标题可分为四部分:“走马川”是地点环境,“行”是诗歌体裁,“出师西征”是事件原因,“奉送”是主观目的。2.知作者生平经历:岑参(约715—770),江陵(今湖北荆州市)人。少时读书于嵩山,后游京洛河朔。对边塞生活深有体验。成就影响:岑参与高適并称为“高岑”。岑参的诗境界空前开阔,雄奇瑰丽的浪漫色彩成为他边塞诗的基调。艺术上气势雄伟,想象丰富,夸张大胆,色彩绚丽,造意新奇,风格峭拔。他擅长以七言歌行描绘壮丽多姿的边塞风光,抒发豪放奔腾的感情,既热情歌颂了唐军的勇武和战功,也委婉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悲惨。代表作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3.探背景这首诗是岑参任西北庭节度使判官时写的。这期间,封常清曾几次出兵作战。岑参对当时征战的艰苦、胜利的欢乐,都有比较深的体会,曾经写了不少诗歌来反映。有一次,封常清出兵西征,岑参写了这首诗为他送行。eq\f(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你看那荒凉无边的走马川,就在雪海的边缘,)eq\f(平沙茫茫黄入天。,一片黄沙茫茫无际,直贯云天。)eq\f(轮 台九月风夜吼,,刚到九月,轮台的狂风日夜怒吼不已,)eq\f(一川碎石大如斗,,一川大如斗的碎石,)eq\f(随风满地石乱走。,被暴风吹得满地乱滚。)eq\f(匈奴草黄马正肥,,匈奴草场变黄,正是秋高马肥,)eq\f(金山西见烟尘飞,,金山西边的胡骑犯边,烟腾尘飞,)eq\f(汉家大将西出师。,朝廷大将军向西出师。)eq\f(将军金甲夜不脱,,征战中将军铠甲在夜里也不脱,)eq\f(半夜军行戈相拨,,半夜行军戈矛相碰,)eq\f(风头如刀面如割。,凛冽的寒风吹到脸上犹如刀割一般。)eq\f(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雪花落在马身被汗气蒸化,转瞬间马毛上又凝结成冰,)eq\f(幕中草檄砚水凝。,军帐中起草檄文的砚墨也已冻凝。)eq\f(虏骑闻之应胆慑,,敌人的骑兵听到大军出征的消息一定心惊胆战,)eq\f(料知短兵不敢接,,料想敌人不敢与我短兵相接,)eq\f(车师西门伫献捷。,我军将帅可在车师城西门等待着献上捷战的消息。)[文意概括]这首诗通过描写出征时的险恶环境,热情赞颂了出征将士为了维护国家统一,不惧艰苦、勇于征战的豪迈精神。1.本诗开篇描绘了走马川的哪些自然风貌?突出了怎样的特点?答:[明确]①雪海边:边疆苦寒;②平沙茫茫黄入天:沙漠连天,突出荒凉苍茫;③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风狂力大,突出环境恶劣危险。2.本诗是如何描写走马川的景物的?有什么作用?答:[明确]写沙侧重视觉,运用叠音字,突出动态。写风从视觉角度写,“大如斗”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形容碎石之大,“石乱走”中的“乱”字生动形象地写出风力之猛,连那些大如斗的碎石都被刮得满地滚动,几句诗虽短,却把环境的险恶渲染得形象可感、淋漓尽致,足见行军的艰苦;写风声,“轮台九月风夜吼”,“吼”字运用比拟手法,写出风声之大,又是在夜间,就更能渲染出可怕的气氛。3.“半夜军行戈相拨”中“拨”字颇富神韵,请简要赏析。答:[明确]以声写静,戈偶尔相拨之声衬托出行军时的寂静,写出了夜晚奔袭的紧张气氛和严明的军纪。4.诗人很善于抓住细节来描写唐军将士出师西征的飒爽英资。请结合诗文加以分析,然后完成表格。诗句分析将军金甲夜不脱以夜不脱甲,写将军重任在肩,以身作则半夜军行戈相拨从“戈相拨”这一细节可以想见夜晚一片漆黑,大军衔枚疾走、军容整肃严明的情景风头如刀面如割“面如割”表现了大漠行军最真切的感受,以大漠恶劣的环境衬托出将士不畏艰难的战斗豪情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诗人抓住了马身上那凝而又化、化而又凝的汗水进行细致的刻画,充分渲染了天气的严寒、环境的艰苦和临战的紧张气氛幕中草檄砚水凝抓住砚水冰结这个细节,笔墨酣畅地表现出将士们斗风傲雪的战斗豪情[学生用书P15]用典[考点解读]用典,是古代诗人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它指的是对前人语句、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的引用。也叫用事、使事。类别:分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①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属于借古抒怀。《与诸子登岘山》中的“羊公碑尚在”就属用事。②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来加深诗词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使用典故可以使诗歌的内容更加丰富,委婉含蓄地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其形式一般有:直引前人语句,点化前人语句,引用神话传说,引用历史故事。《山居秋暝》中“王孙自可留”就属引用前人诗句。[典题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初授官题高冠①草堂岑参三十始一命②,宦情多欲阑。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只缘五斗米,辜负一渔竿。【注】①高冠:山谷名,岑参曾在此隐居。②一命:指卑微的官职。尾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答:解析:“五斗米”的典故出自《晋书·陶潜传》,“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五斗米:晋代县令的俸禄,后指微薄的俸禄,“不为五斗米折腰”体现了陶渊明清高自洁、傲骨不屈的精神。答案:尾联运用的表现手法是用典、借代。用了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用“渔竿”来代指隐逸生活。第一步:了解原来典故中的人、事的内容意义。必须了解典故原意内容,因为它和诗歌中要表达的思想内容有密切的关系。高考考查的典故多出自学过的古代作品,实际上是用课外考课内,所以熟读背诵教材中的古诗词文,极为重要。第二步:明确诗人对所引用的典故的态度。必须明确作者是明用还是暗用,是侧用还是反用,是正引还是化引等。明确这些,答题才有方向,不至于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第三步:体会诗人用典的意图。诗人对往事的重提,肯定有现实的原因或触发感情的媒介,也就是说,诗人用典是针对现实而来的,目的是借典抒怀,只有同现实相结合,才能体味到诗人的情感所在。第四步:答题时既要概括原来典故的内涵意义,更重要的是揭示出诗人在这里引用典故的现实意义,这样答案才能完全而准确。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终南别业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极喜欢王维诗中那种悠然的意境,“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是如此超然大气、宠辱不惊的一种情怀。行至绝境,一颗淡定的心坐看云起,面对人生的逆境,笑看花开花落。正所谓山穷水尽,柳暗花明,人生总会有另一种风景等着你。王维的诗与画极富禅机禅意,文学史上尊他为诗佛。他的这两句话极其经典。登山时溯流而上,走到最后溪流不见了,有一个可能是该处为山泉的发源地,掩于地表之下;另一个可能是下雨之后汇集而成的涧水在此地干枯了。这个登山者走着走着,走到水不见了,索性坐下来,看见山岭上云朵涌起。原来水上天了,变成了云,云又可以变成雨,到时山涧又会有水了,何必绝望?“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有两种境界在其中。第一种,处绝境时不要失望,因为那正是希望的开始;山里的水是因雨而有的,有云起来就表示水快来了。另一种境界是,即使现在不下雨也没关系,总有一天会下雨。人生境界也是如此。在生命过程中,不论如何忙乱,一味勇往直前,后来竟发现自己走到了绝境,山穷水尽的悲哀失落难免出现。此时不妨往旁边或回头看,也许有别的路通往别处。你先回溯当时的情形再看看目前,不是已经走了相当长的路了吗?所以不要失望,不要放弃。人生的每个阶段也都可能发生这种状况,如果用这种诗境来看待,处处会有活路的;即使根本没路可走,往天空看吧!虽然身体在绝境中,但是心灵还可以畅游太空,自在、愉快地欣赏大自然,体会宽广深远的人生境界,不觉得自己穷途末路。有时候,处境是不能选择的,但心境是可以选择的。身在逆境,把磨难当成一种享受,在荒野中看花开的美丽,面对伤痛,依然可以拈花微笑。于是那万丈红尘、伤痛磨难,都在这粲然一笑中化尘化烟。望断流云,便悟了那纠缠不清的人世情缘。被自己的心魔困住的时候,不妨抬头看那流云舒卷,想那人生聚散,眼前的种种只不过是过眼云烟。那些风花雪月、爱恨情仇,又有什么舍弃不下?生生往复事,拈花一笑之。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看水看到尽头,正是看云的开始。水穷云起是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更高的境界。去看看北方的天空吧!天很蓝很蓝,蓝得纯净、蓝得深邃、蓝得辽远。一眼望不到边际的穹幕下,大朵大朵、大片大片的白云,层叠着、翻滚着。逆光眺望,边际有着耀眼的白,深浅浓淡,如深山积雪;顺风看去,流云飞渡,如千驹过海,长空腾浪。秋天,最适合看云的季节。仰目处,天高云淡,心旷神怡,一种心无尘埃的宁静,瞬间远了红尘,却了凡心。云,如飘逸君子,或静或动,或卷或舒,或变或幻,收放自如,跌宕无拘,潇洒至极。绿野长堤,坐看云起,是一种享受。坐看云起,让心灵融化在片片翩然飞翔的白云中,向一个绝伦的世界放飞心灵,与天地精神相往来,与蓝天白云互开心室,互为知己,纵是谤言满天下,不觉稍损;誉言满天下,不觉稍益。坐看云起,让你保持一种恬静悠然、芝兰瑶草般清素淡雅的心灵世界,维系一种空灵洁净的心灵环境。坐看云起,可以暂别尘事纷纭,你尽可心无旁骛,神游万仞,如云飘逸,放心流浪。心之所向,意随情止,多一分超然,又不失自我。坐看云起,心是平静的,平静得如桃花流水,杳然而去;坐看云起,心是自由的,自由得如朗月清风,随处可游;坐看云起,心是从容的,从容得如花开花落,宠辱不惊。昼闲人寂,听数声鸟语悠扬,不觉耳根尽彻;夜静天高,看一片云光舒卷,顿感眼界俱空,这是淡然;及早回头,和着那闲云野鹤常相守,这是一种悠然。坐看云起,一任沧桑;看孤云出岫,心如止水。窗外,云又起。【赏评】本文由王维的《终南别业》生发开去,讨论的是一种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更高明的人生境界,这种人生境界没有失落,也没有惊喜,有的是超然从容、自由洒脱。这种境界得益于自然,收效于人生,适用于生活的各个阶段。是啊,无论成败得失、高低盈虚,我们都不妨走一走、坐一坐、看一看,在水穷云起的无尽循环中轻抚自己的心跳,坚定自己的眼神。一、积累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赠送(zhènɡ) 御苑(yuàn)蹉跎(cuōtuó) 山居秋暝(mínɡ)B.浣女(huàn) 喟叹(kuì)胜迹(shènɡ) 金伐鼓(chuānɡ)C.瀚海(hàn) 蓟北(qì)伫立(chù) 幕中草檄(xí)D.胡骑(jì) 胆慑(shè)颀长(xīn) 绝域苍茫(mánɡ)解析:选B。A项,“赠”读zènɡ;C项,“蓟”读jì,“伫”读zhù;D项,“颀”读qí。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怜:喜爱B.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向晚:傍晚C.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 旋:回转D.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伫:久立等待解析:选C。旋:时间副词,不久,随即。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B.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C.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D.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解析:选A。人事,古义,人情事理,世间的事情;今义,指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调配、培养、奖惩等工作,也指人际关系。4.补写出下列横线处空缺的诗句。(1)王维:①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送元二使安西》)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2)孟浩然: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与诸子登岘山》)②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宿建德江》)(3)高適:①________________,美人帐下犹歌舞!(《燕歌行》)②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别董大》(其一)]答案:(1)①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②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2)①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②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3)①战士军前半死生②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二、拓展提升5.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新晴野望王维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注]。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注】氛垢:尘埃。(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的“原野旷”和“无氛垢”六个字,展现出经过雨水冲洗,空气特别清新明净,没有丝毫尘埃,原野显得格外空旷开阔的画面。B.颔联写诗人纵目四望乡村周围的远近景色:近处,看到外城的门楼临靠着河边的渡头;远处,可以看到村边的绿树紧连着溪流的入河口。C.颈联最为精彩:田野外面,溪水与河水闪烁着粼粼银光;山脊背后,一座座青翠的峰峦突兀而出。山脊相衬,比平时更富层次感。D.这首诗基调明朗、健康,表现了诗人爱自然、爱田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诗人善于抓住景物特征,注意动静结合,进行远近层次分明的描绘,给读者以美的艺术享受。解析:选B。B项,远处,看到外城的门楼临靠着河边的渡头;近处,可以看到村边的绿树紧连着溪流的入河口。(2)第三联两句中最精练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答: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这首诗的第三联最为传神的字是“明”和“出”两个动词,“白水”在阳光照射下自然“明亮夺目”,“碧峰”在雨水洗过后,当然“秀出”。答案:分别是“明”和“出”。作者在这里用“明”和“出”,充分显现出雨后“新晴”,作者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粼粼,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感。6.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岁暮归南山①孟浩然北阙②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③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注】①该诗写于四十岁的孟浩然来长安考进士落第之后。②北阙:指帝宫。③青阳:指春天。(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从“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可以看出诗人不愿做官,自愿归隐田园的情怀。B.“多病故人疏”本是怨“故人”不予引荐或引荐不力,而诗人却说是因为自己“多病”而疏远了故人。C.白发、青阳,本是无情物,缀以“催”“逼”二字,恰切地表现诗人不愿以白衣终老此生而又无可奈何的复杂感情。D.“虚”字语涉双关,把院落的空虚、静夜的空虚、仕途的空虚、心绪的空虚包容无余。解析:选A。A项,诗人并非不愿做官,归隐田园是不得已而为。(2)这首诗是在诗人心绪极端复杂的情况下写出来的,请分点概括诗人在诗歌中表达的情感。答:答案:①仕途失意(或壮志难酬)之悲;②世态炎凉之苦;③年华已老之哀;④万念俱灰的无奈(或绝望、失望)。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岑参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1)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答:解析:本题考查描写景物的角度,就是考查描写方法,它包括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感官角度等,答题要素是手法和运用分析以及效果。分别找出《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和本诗中描写塞外景物的句子,比较鉴赏,分析本诗的手法及效果。答案:本诗描写的边塞风光并非作者亲眼所见,而是出于想象。从标题可以看出,作者此时尚处于前往边塞的途中;开头“闻说”二字也表明后面的描写是凭听闻所得。(2)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答: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和作者情感态度的能力。第一问,根据题目“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可知是一首留别诗,往往以表达离愁别绪为主题。“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先是肯定了报国,“私向梦中归”则道出思乡之情。第二问,尾联既是对全诗的总结,又节制了思乡之情的抒发。答案:第一问:表现了诗人虽有羁旅思乡之愁,却能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热忱。第二问:使得诗中的思乡之情不至流于感伤,也提升了全诗的格调。8.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使青夷军[注]入居庸三首(其一)高適匹马行将久,征途去转难。不知边地别,只讶客衣单。溪冷泉声苦,山空木叶干。莫言关塞极,云雪尚漫漫。【注】青夷军:唐代戍边军队的名称。天宝九年春,高適以封丘县尉的身份送兵到青夷军。此诗是当年冬天诗人返回途中入居庸关时所作。(1)请简析这首诗颈联的艺术手法。答:解析:“溪冷泉声苦,山空木叶干”是写因为气候寒冷,泉水流动的声音也显得悲苦,山上的树叶已经干落,十分空旷。这一联的意思十分曲折。上句正面点出“冷”字,但并非诗人直接感受,而是通过泉声的悲苦间接感觉到的。连泉水也因寒冷而悲咽,人的寒苦也就不言而喻了。再看山上的树木,也抵挡不住寒威,叶子全部干落了。这两句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将酷寒通过水和树表现得曲折深入,给人以一波三折之感。同时,这两句也是对居庸关一带的实景描绘。居庸关坐落在险峻的峡谷之中,两边峰峦耸峙,一道溪水从关侧流过。诗人用精练的字句,展示了形象的画面,透出雄浑苍凉之感。答案:颈联运用拟人(或:烘托、衬托、融情入景、借景抒情、渲染等)手法,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写了寒泉水声冷涩、悲苦,山间树叶凋零、干枯的景象,生动形象地描摹出边塞的寒冷、空旷。含蓄地表现了诗人旅途的艰苦和心境的冷寂。(2)本诗的诗眼是什么?全诗围绕诗眼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请具体分析。答:解析:这首诗的特点,就在于把感慨行役中路途的艰难和边塞的寒冷结合在一起,加以形象的描写,使之生动感人。写自己独自走了很久,在漫长的征途中去时十分艰难,现在回来也十分艰难。“难”,不仅指山路的坎坷崎岖,也包含边地冰雪严寒之苦。不要认为进入了居庸关,就走完了艰险、高寒的关塞,那前面云雾弥漫、冰雪覆盖,路途还遥遥无际呢!写人对气候的感觉,字面上没有“寒”字,而读来已觉寒气逼人,真是“不寒而栗”了。答案:本诗的诗眼是“难”。①孤独之难。诗人来往边塞,马独行了很长时间。前路漫漫,孤单寂寞。②行路之难。景象荒寒,关塞高险,大雪纷飞,行路艰难,一路行来艰苦困乏。三、语言运用9.将下面的四个句子整合成一个单句。有效信息不能减少,字数可增减。孟浩然是与王维齐名的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作家。他是唐代第一个大量写作山水田园诗的诗人。他的诗歌以山水诗居多。其中在抒写孤高的情怀中往往夹杂着失意的情绪。答:答案:唐代第一个大量写作山水田园诗并与王维齐名的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孟浩然在抒写孤高情怀的山水诗中往往夹杂着失意的情绪。10.重新排列下列句子,使其意义完整,语脉连贯流畅。(只填序号)①像岑参在《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中为渲染天气的严寒、环境的艰苦和临战的紧张气氛仅用“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句,抓住马身上汗水凝而又化,化而又凝的细节入诗,一切尽在不言中了。②一首小诗,以细节为中心组成全篇,往往能显得凝练、集中、韵味无穷。③文学作品中真实生动的细节描写,也能获得这种“见微而知著”的效果,运用活生生的细节,集中、凝练、鲜明、生动地体现神韵,自有其奇妙的艺术功效。④常言道:一滴水能反映出太阳的光辉,一片枯叶能显现肃杀的清秋,窥一斑而见“全豹”。答:解析:本句群共四句,可分为两大部分。①②③是文学细节的效果,④为“水”“枯叶”等自然景物。很显然,④为引起,然后过渡到文学作品,③中“也能”表明③承接④,然后以“小诗”②为证,最后具体举例①说明。答案:④③②①[学生用书P16]山水田园诗的鉴赏一、山水田园诗和山水田园诗派1.山水田园诗是以山水等自然景观、田园生活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它大多以乡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夫等的劳动为题材。诗人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水、悠闲的田野,创造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和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2.山水田园诗派以孟浩然、王维为代表,此外还有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等人。他们继承晋、宋以来陶渊明、谢灵运、谢朓等人的田园诗、山水诗的创作传统,形成了具有共同题材内容和相近艺术风格的诗歌流派。二、山水田园诗主要的情感内容1.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歌颂劳动生活。2.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愤怒。3.表达对归隐生活、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4.出世与入世矛盾心理的折射。5.对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禅意的寄托。三、山水田园诗常用的写景的方法1.虚实结合表达效果:可以丰富诗歌的想象空间,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审美趣味。使形象更加鲜明,表达情感丰富深刻。如“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2.动静结合表达效果:将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结合起来,以静写动,以动衬静,则会塑造出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如“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3.点面结合表达效果:粗笔勾勒和细笔描绘相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如“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与“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四、山水田园诗处理情与景的方式1.借景抒情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对自然规律的不可抗拒。2.寓情于景(或物)诗人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这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如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景之中包含着对春雨的喜爱之情。3.以乐景衬哀情或以哀景写乐情如唐代许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的离愁别恨。[典题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春晚山行殷遥[注]寂历青山晚,山行趣不稀。野花成子落,江燕引雏飞。暗草薰苔径,晴杨扫石矶。俗人犹语此,余亦转忘归。【注】殷遥:天宝间仕为忠王府仓曹参军。与王维结交,同慕禅寂。1.中间两联是从哪些角度描写景物的?请简要分析。答:解析:第一步,找到描写景物的语句。本题已明确是中间两联。第二步,回忆常见的描写景物的角度。即视角上的远近高低,顺序上的前后左右,声音上的寂静和喧闹,色彩上的清冷与绚丽,状态上的活动与静止。第三步,结合具体语句分析。本诗的中间两联写山间景色,有声有色有味,展现了自然风貌的千姿百态。答案:①综合运用多种感官。野花飘落、果实初成,江燕引雏飞,柳枝飘拂等,是从视觉写景;“暗草薰苔径”是从嗅觉角度写景。②动静结合。如“暗草薰苔径”是写静景,“江燕引雏飞”“晴杨扫石矶”是写动景。2.简要说明诗人“忘归”的原因。答:解析:第一步,根据诗句描述内容,大体定位诗歌题材类型。从本诗的标题以及内容来看是山水诗。第二步,具体分析景物特点,体会景中情。从本诗中可以看到作者不虚此行,玩得不亦乐乎兴趣满满,目览野花飘落、燕子嬉戏,嗅闻草香暗送,耳听风声轻扬,心情自然畅快欢欣。第三步,寻求抒情语句。从首联和尾联可以看出,诗人以此行为“趣”,因而“忘归”。答案:①山中幽静而富有生机,景趣良多;②诗人向往宁静脱俗的生活。1.知作者,联背景对作者的身世,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即知人论世,才可能准确地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出的情感。2.析物象,品意境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的特定情感服务。准确把握山水田园诗形象的特征有助于进一步深入了解作者的寓意,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3.看表达,定方式看描写景物的角度,看描写景物的技巧。判断其处理景与情关系的方式。4.明主旨,晓情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渴望归隐、向往田园、厌恶官场、憎恶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