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省林州一中分校2024届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使用容量瓶配制溶液,移液时应洗涤烧杯2~3次B.用100mL量筒量取5.5mL稀盐酸C.用托盘天平称量11.50gNaCl固体D.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时,固体物质可以直接在容量瓶中溶解2、下列物质含有的氧原子数最多的是A.80gO3的气体B.0.5molCuSO4·5H2O晶体C.9.03×1023个CO2分子D.标准状况下67.2LNO23、带有2个单位正电荷的微粒X2+,它的质量数等于137,中子数是81,则核外电子数为A.56B.54C.58D.1374、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工业制漂白粉B.焰色反应C.铜的锈蚀D.煤的燃烧5、分类法在化学学科的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分类标准合理的是()。A.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分子组成中含有氢原子的数目B.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大小C.溶液与胶体:本质不同的原因是能否发生丁达尔现象D.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有电子转移6、下列关于Fe(OH)3胶体的制备方法,正确的是()A.B.C.D.7、同温同压,同体积的CO和CO2气体相比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分子数之比为1:1②所含O原子数之比为1:2③原子总数之比为2:3④C原子数之比为1:1⑤质量之比11:7A.①②④B.①②③⑤C.①②③④D.①③④⑤8、常温下,下列物质中不能与水反应的是A.Na2O B.CaO C.Fe2O3 D.Na2O2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根据酸分子中含有的氢原子个数可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三元酸等B.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C.SO2的水溶液能导电,所以SO2是电解质D.金刚石不导电,因此金刚石是非电解质10、下列关于物质的量说法不正确的是A.就是阿伏加德罗常数 B.单位为摩尔C.表示对象为微观粒子 D.符号为n11、下列变化中,需加入氧化剂的是A.NH4Cl→NH3B.CO→CO2C.SO32-→SO2D.ClO3-→Cl212、某混合物气体中各气体的质量分数为O232%、N228%、CO222%、CH416%、H22%,则此混合气体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A.11.11B.15.18C.22.22D.30.3613、酸式盐是盐的一种,可看作是多元酸中的氢离子未被完全中和所得到的盐,常见的有NaHCO3、NaHSO4、KH2PO4、K2HPO4等。已知H3PO2(次磷酸)与足量的NaOH反应只生成一种盐NaH2PO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H3PO2属于二元酸 B.H3PO2属于三元酸C.NaH2PO2属于酸式盐 D.NaH2PO2属于正盐14、下列物质中含原子个数最多的是A.0.4mol氧气 B.4℃时,5.4mLH2O C.标准状况下5.6L二氧化碳 D.10g氖气15、在同温同压下,A容器中的氧气(O2)和B容器中的氨气(CH4)所含的原子个数相同,则A、B两容器中气体的体积之比是()A.5:2 B.2:1 C.2:5 D.3:216、下列化学方程式中有一个与其他三个在分类上不同,这个化学方程式是A.3Fe+2O2Fe3O4B.CO2+C2COC.2NaHCO3Na2CO3+H2O+CO2↑D.CaCO3+CO2+H2OCa(HCO3)217、检验HCl气体中是否混有Cl2,可采取的方法是(
)A.用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 B.用干燥的有色布条C.将气体通入AgNO3溶液 D.用湿润的红色布条18、下列物质中,常用作氧化剂的是A.KMnO4B.H2C.NaD.H2O19、下列变化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NH4HCO3NH3↑+H2O+CO2↑ B.2FeSO4Fe2O3+SO2↑+SO3↑C.2O33O2 D.CaO+CO2=CaCO320、在0.1molNa2SO4中所含Na+数目约为()A.6.02×1022个 B.1.204×1023个 C.0.1个 D.0.2个21、下列实验设计方案中,可行的是()A.除去CO2中的少量HCl:通入NaOH溶液B.除去KCl溶液中的少量K2CO3:加入适量的盐酸C.除去NaCl固体中混有的MgCl2:加入KOH溶液后过滤,滤液蒸发结晶D.用BaCl2溶液,可将盐酸、硫酸、硫酸钠、氢氧化钠和硝酸钾五种无色溶液鉴别开22、某溶液中大量存在以下五种离子:NO、SO、Fe3+、H+、M。其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c(NO)∶c(SO)∶c(Fe3+)∶c(H+)∶c(M)=2∶3∶1∶3∶1,则M可能是()A.Al3+ B.Cl- C.Mg2+ D.Ba2+二、非选择题(共84分)23、(14分)有X、Y、Z、三种元素,X元素原子核内无中子,Y元素原子核内有8个质子,Z元素原子得到1个电子后与氩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1)写出X元素符号__________,画出Y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2)写出Z单质与X2Y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12分)有一包白色粉末状混合物,其中可能含有K2CO3、NaCI、Ba(OH)2、CuSO4,,现取少量该固体混合物做如下实验:①取部分固体混合物加入水中,震荡,有白色沉淀;②向①的悬浊液加入过量稀硝酸,白色沉淀消失,并有气泡产生;③取少量②的溶液滴人Na2SO4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1)该固体混合物中肯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2)该固体混合物中一定不存在的物质是:____。(3)该固体混合物中可能存在的物质是:____,为了进一步检验该物质是否存在,请写出你的检验方法:____。25、(12分)实验室需要0.1mol/LNaOH溶液500mL和0.5mol/L的硫酸溶液500mL。根据这两种溶液的配制情况回答下列问题。(1)在下图所示仪器中,配制上述溶液肯定不需要的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除图中已有仪器外,配制上述溶液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容量瓶的使用方法中,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A.使用容量瓶前检验是否漏水B.容量瓶用水洗净后,再用待配溶液洗涤C.配制溶液时,如果试样是固体,把称好的固体用纸条小心倒入容量瓶中,缓慢加水至接近刻度线1~2cm处,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刻度线D.配制溶液时,若试样是液体,用量筒取样后用玻璃棒引流倒入容量瓶中,缓慢加入至刻度线1~2cm处,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刻度线E.盖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另一只手托住瓶底,把容量瓶反复倒转多次,摇匀。(3)根据计算用托盘天平称取的质量为_________g。在实验中其他操作均正确,若定容时仰视刻度线,则所得溶液浓度________0.1mol/L(填“大于”、“小于”或“等于”)。(4)根据计算得知,需用量筒取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g/cm3的浓硫酸的体积______mL,如果实验室有15mL、20mL、50mL量筒,应选用______mL量筒最好。在实验中其他操作均正确,若量取浓硫酸时仰视刻度线,则所得溶液浓度______0.5mol/L(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6、(10分)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除了可以得到氯化钠还可以从海带中提取碘。碘是人体不可缺乏的元素,为了防止碘缺乏,现在市场上流行一种加碘盐,就是在精盐中添加一定量的KIO3进去。某研究小组为了检测某加碘盐中是否含有碘,查阅了有关的资料,发现其检测原理是:KIO3+5KI+3H2SO4=3I2+3H2O+3K2SO4(1)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比是_____;如果反应生成0.3mol的单质碘,则转移的电子数目是_____。(2)先取少量的加碘盐加蒸馏水溶解,然后加入稀硫酸和KI溶液,最后加入一定量的CCl4,振荡,这时候,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3)若采用下图实验装置将四氯化碳和I2的混合溶液分离。该装置还缺少的仪器是_______;冷凝管的进水口是:_______(填g或f)。27、(12分)某次实验需用0.4mol·L-1NaOH溶液480mL。配制方法如下:(1)容量瓶上需标有以下六项中的哪些项________(用字母表示。。①温度②浓度③容量④压强⑤刻度线⑥酸式或碱式A.①③⑤B.③⑤⑥C.①②④D.②④⑥(2)配制该溶液应选用________mL容量瓶;(3)用托盘天平准确称量______g固体NaOH;(4)之后进行的操作步骤,正确顺序是______(用字母表示)B→→→→→→G。A.冷却B.称量C.洗涤D.定容E.溶解F.转移G.摇匀(5)若在配制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况,将使所配制的NaOH溶液的浓度偏高的是___________,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的是__________(填各选项的字母)。A.所用的NaOH中混有少量NaClB.用托盘天平称量一定质量固体NaOH时,所用的小烧杯内壁不太干燥C.配制溶液所用的容量瓶洗净后没有烘干D.固体NaOH在烧杯中溶解后,立即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内并接着进行后续操作E.转移溶液后,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就直接定容F.最后确定NaOH溶液体积(定容)时,俯视观察液面与容量瓶刻度线G.定容摇匀后静止,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蒸馏水至刻度线。28、(14分)某无色透明溶液可能含有K+、Cu2+、Ca2+、SO42-、CO3-、Cl﹣中的几种,现进行如下实验:(1)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将沉淀滤出。(2)向上述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有部分沉淀溶解。(3)向滤液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沉淀不溶于稀HNO3。试判断:该溶液中肯定有_______________,肯定没有_________________,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写出步骤(2)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9、(10分)实验室用NaOH固体配制250mL1.25mol/L的NaOH溶液,填空并请回答下列问题:(1)配制250mL1.25mol/L的NaOH溶液应称取NaOH的质量_______________g;(2)配制时,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字母表示,每个字母只能用一次)____________________;A.用30mL水洗涤烧杯2~3次,洗涤液均注入容量瓶,振荡B.用天平准确称取所需的NaOH的质量,加入少量水(约30mL),用玻璃棒慢慢搅动,使其充分溶解C.将已冷却的NaOH溶液沿玻璃棒注入250mL的容量瓶中D.将容量瓶盖紧,颠倒摇匀E.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面恰好与刻度相切F.继续往容量瓶内小心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1—2cm处(3)操作A中,应将洗涤液都移入容量瓶,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注入容量瓶前需恢复到室温,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列配制的溶液浓度偏低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称量NaOH时,砝码错放在左盘;B.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时,不慎有液滴洒在容量瓶外面;C.定容时仰视液面达到刻度线;D.定容时俯视液面达到刻度线;E.配制前,容量瓶中有少量蒸馏水。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1、A【解题分析】
A、使用容量瓶配制溶液,为了减小误差,移液时应洗涤烧杯2~3次,并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中,故A正确;B、选用量筒时,应该满足量筒的规格与量取的液体体积最接近原则,如量取5.5mL溶液,应该选用10mL的量筒,所以不能用100mL量筒量取5.5mL稀盐酸,故B错误;C、托盘天平只能准确到0.1g,不能够用托盘天平称量11.50gNaCl固体,故C错误;D、容量瓶不能够用于溶解和稀释溶质,所以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固体物质需要在烧杯中溶解,不能够在容量瓶中溶解,故D错误;故选A。2、D【解题分析】
:A.80gO3含有的氧原子物质的量80g÷16g/mol=5mol;B.0.5molCuSO4·5H2O晶体中含有的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5mol×9=4.5mol;C.9.03×1023个CO2分子的物质的量是9.03×10236.02×D.标准状况下67.2LNO2的物质的量是67.2L÷22.4L/mol=3mol,其中含有的氧原子物质的量6mol;因此含有的氧原子数最多的是选项D。答案选D。3、B【解题分析】X2+的质子数=质量数﹣中子数=137﹣81=56,则X2+的核外电子数=56﹣2=54。故选B。点睛: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微粒的核电荷数=质子数;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所带的电荷数;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所带的电荷数。4、B【解题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题目详解】A.工业制漂白粉,以Cl2和Ca(OH)2为原料制备漂白粉[有效成分为Ca(ClO)2)],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项不符合题意;B.焰色反应是指某些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无色火焰中灼烧时使火焰呈现特征颜色的反应,该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项正确;C.铜的锈蚀是铜在一定条件下生成铜锈的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项不符合题意;D.煤炭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项不符合题意;答案选B。5、D【解题分析】
A.根据酸电离出的氢离子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多元酸,而不是根据酸分子中的氢原子个数,错误;B.根据电解质在熔融状态或在水溶液中能否完全电离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错误;C.分散系的分类依据是根据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而不是否具有丁达尔现象,错误;D.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正确。【题目点拨】丁达尔效应可以用来区分溶液和胶体,但不是分散系区分的本质区别;溶液导电能力与溶液中可移动电荷总浓度有关,与电解质强弱无关。6、C【解题分析】A.不加热时FeCl3的水解程度小,难以得到Fe(OH)3胶体;B.FeCl3+2NaOHFe(OH)3↓+3NaCl,得到Fe(OH)3沉淀,不能得到Fe(OH)3胶体;C.向沸水中滴入饱和FeCl3溶液,可以得到Fe(OH)3胶体;D.FeCl3+3NH3·H2OFe(OH)3↓+3NH4Cl,得到Fe(OH)3沉淀,不能得到Fe(OH)3胶体。故选C。点睛:本题涉及的Fe(OH)3胶体的制备方法就是控制条件使得FeCl3溶液中的FeCl3在稀释和加热条件下充分水解得到Fe(OH)3胶体。7、C【解题分析】
同温同压下等体积的CO和CO2的物质的量相同,则分子数相等,碳原子个数相等,根据物质的量和相对分子质量计算质量关系和密度关系。【题目详解】①同温同压下等体积的CO和CO2的物质的量相同,则分子数相等,即所含的分子数目之比为1:1,故正确;②同温同压下等体积的CO和CO2的物质的量相同,则分子数相等,所含的O原子数目之比为1:2,故正确;③同温同压下等体积的CO和CO2的物质的量相同,则分子数之比为1:1,所含的原子总数目之比为2:3,故正确;④同温同压下等体积的CO和CO2的物质的量相同,则分子数相等,所含的C原子数目之比为1:1,故正确;⑤同温同压下等体积的CO和CO2的物质的量相同,摩尔质量分别为28g/mol、44g/mol,则质量之比为7:11,故错误。答案选C。【题目点拨】本题考查物质的量的有关计算,以及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把握物质的量、质量、体积之间的计算公式的运用。8、C【解题分析】
A.Na2O与水反应生成NaOH,A不选;B.CaO与水反应生成Ca(OH)2,B不选;C.Fe2O3不能与水反应,C选;D.Na2O2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O2,D不选。答案选C。9、B【解题分析】
A.根据酸分子最多电离出氢离子的个数可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三元酸等,故A错误;B.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是金属氧化物不一定为碱性氧化物,故B正确;C.SO2的水溶液为亚硫酸,亚硫酸电离出离子而使溶液导电,而二氧化硫本身不能电离出离子,是非电解质,故C错误;D.金刚石是单质,金刚石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D错误;故答案选B。【题目点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由于自身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SO2的水溶液能导电,不是因为SO2电离出了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SO2是电解质。10、A【解题分析】物质的量是研究含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的物理量,符号为n,单位为摩尔,研究的对象为微观粒子,B、C、D项均正确;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阿伏加德罗常数,阿伏加德罗常数的符号为NA,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与粒子数之间的关系:n=,A项错误;答案选A。11、B【解题分析】
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在反应中得到电子,选项中必须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的反应,涉及物质被氧化,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升高。【题目详解】A项、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A错误;B项、C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必须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故B正确;C项、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C错误;D项、Cl元素化合价降低,应加入还原剂,故D错误。故选B。【题目点拨】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侧重于分析能力的考查,注意从元素化合价的角度分析。12、A【解题分析】
设气体总质量为100g,根据质量分数计算各自质量,再根据n=计算各自物质的量,根据M=计算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由ρ=可知,气体的摩尔质量之比等于密度之比,以此解答该题.【题目详解】设气体总质量为100g,则m(O2)=32g,m(N2)=28g,m(CO2)=22g,m(CH4)=16g,m(H2)=2g,故n(O2)==1mol,n(N2)==1mol,n(CO2)==0.5mol,n(CH4)==1mol,n(H2)==1mol,则平均摩尔质量==22.22g/mol,由ρ=MVm可知,气体的摩尔质量之比等于密度之比,则此混合气体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11.11,故选A.13、D【解题分析】
A.由于H3PO2(次磷酸)与足量的NaOH反应只生成一种盐NaH2PO2,故H3PO2为一元酸,故A错误;B.由于H3PO2(次磷酸)与足量的NaOH反应只生成一种盐NaH2PO2,故H3PO2为一元酸,故B错误;C.由于H3PO2为一元酸,故NaH2PO2属于正盐,故C错误;D.由于H3PO2为一元酸,故NaH2PO2属于正盐,故D正确;故选:D。14、D【解题分析】
根据n=m/M=V/Vm=N/NA结合分子的构成计算。【题目详解】A.0.4mol氧气中含有0.8molO原子;B.4℃时5.4mL水的物质的量n(H2O)=5.4g÷18g/mol=0.3mol,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3mol×3=0.9mol;C.标况下5.6L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n(CO2)=5.6L÷22.4L/mol=0.25mol,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25mol×3=0.75mol;D.10g氖的物质的量n(Ne)=10g÷20g/mol=0.2mol,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2mol,则含原子个数最多的是B,故选D。15、A【解题分析】
根据阿伏伽德罗定律的推论可知,同温同压下,因气体的摩尔体积Vm相同,所以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再结合分子构成及公式n==计算得出结论。【题目详解】同温同压下,气体的Vm相等,A容器中的氧气(O2)和B容器中的氨气(CH4)所含的原子个数相同,由N=n×NA,可知2n(O2)=5n(CH4),则n(O2):n(CH4)=5:2,根据V=n×Vm可知,V(O2):V(CH4)=5Vm:2Vm=5:2,故答案选A。16、C【解题分析】
A、B、D都为化合反应,即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发生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C为分解反应,即一种物质反应后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故选C。17、D【解题分析】
A、因HCl和氯气都不能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变色,则不能检验,选项A错误;B、因HCl和氯气都不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则不能检验,选项B错误;C、在溶液中HCl与氯水中都含有Cl-,都能与硝酸银溶液生成沉淀,则不能检验,选项C错误;D、因氯气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能使湿润的红色布条褪色,则能够检验混有氯气,选项D正确;答案选D。18、A【解题分析】
A.KMnO4中Mn为+7价,为最高价,故常做氧化剂,正确;B.H2中H为中间价,所以H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错误;C.Na单质中Na元素为最低价,只具有还原性,错误;D.H2O中H的化合价是最高价,O的化合价是最低价,所以H2O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错误。19、B【解题分析】
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反应,一定为氧化还原反应,以此来解答。【题目详解】A、该反应中各元素的化合价都不变,所以不是氧化还原反应,但属于分解反应,A错误;B、该反应中硫元素化合价降低,铁元素化合价升高,所以属于氧化还原反应,B正确;C、该反应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不变,所以不是氧化还原反应,C错误;D、该反应中各元素的化合价都不变,所以不是氧化还原反应,但属于化合反应,D错误。答案选B。【题目点拨】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明确发生的化学反应及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选项C是易错点,注意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20、B【解题分析】
1个Na2SO4Na+数目为2,则0.1molNa2SO4中含有0.1mol×2=0.2molNa+,数目约为nNA=0.2×6.02×1023=1.202×1023,故选B。21、B【解题分析】
A.除去CO2中的少量HCl:通入碳酸氢钠溶液,不能用氢氧化钠溶液,因为二氧化碳也被吸收,故错误;B.除去KCl溶液中的少量K2CO3:加入适量的盐酸,碳酸钾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和二氧化碳,故正确;C.除去NaCl固体中混有的MgCl2:加入NaOH溶液后过滤,滤液蒸发结晶,若加入氢氧化钾,则引入的钾离子为杂质,故错误;D.用BaCl2溶液,不能将盐酸、硫酸、硫酸钠、氢氧化钠和硝酸钾五种无色溶液鉴别开,硫酸和硫酸钠都会产生白色沉淀,其他物质都没有明显现象,故错误。故选B。22、C【解题分析】
c()∶c()∶c(Fe3+)∶c(H+)∶c(M)=2∶3∶1∶3∶1,由电荷守恒可知,2+3×2=8>1×3+3=6,则M为阳离子,且带2个单位正电荷,因、Fe2+、H+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共存,与Ba2+会结合生成BaSO4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带有2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只能是Mg2+,C正确;答案选C。二、非选择题(共84分)23、HCl2+H2O⇌HCl+HClO【解题分析】
有X、Y、Z、三种元素,X元素原子核内无中子,为氢元素。Y元素原子核内有8个质子,为氧元素。Z元素原子得到1个电子后与氩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为氯元素。【题目详解】有X、Y、Z、三种元素,X元素原子核内无中子,为氢元素。Y元素原子核内有8个质子,为氧元素。Z元素原子得到1个电子后与氩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为氯元素。(1)X为氢元素,元素符号为H;氧原子结构示意图为;(2)X2Y为水,Z的单质为氯气,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方程式为Cl2+H2O⇌HCl+HClO。24、Ba(OH)2K2CO3CuSO4NaCl取②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加入AgNO3,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原固体混合物中有NaCl,反之则没有【解题分析】
①取部分固体混合物加入水中,震荡,有白色沉淀,可能为碳酸钡沉淀和硫酸钡沉淀;②向①的悬浊液加入过量稀硝酸,白色沉淀消失,并有气泡产生;证明该沉淀为碳酸钡沉淀;一定没有硫酸钡沉淀,也就没有硫酸铜存在;③取少量②的溶液滴人Na2SO4溶液,有白色硫酸钡沉淀生成,证明溶液中含有Ba(OH)2;④氯化钠是否存在不能确定,可以检验氯离子的存在来验证氯化钠的存在;据以上分析解答。【题目详解】①取部分固体混合物加入水中,震荡,有白色沉淀,可能为碳酸钡沉淀和硫酸钡沉淀;②向①的悬浊液加入过量稀硝酸,白色沉淀消失,并有气泡产生;证明该沉淀为碳酸钡沉淀;一定没有硫酸钡沉淀,因此硫酸铜也不存在;③取少量②的溶液滴人Na2SO4溶液,有白色硫酸钡沉淀生成,证明溶液中含有Ba(OH)2;(1)结合以上分析可知:该固体混合物中肯定含有的物质是:Ba(OH)2和K2CO3;(2)结合以上分析可知:该固体混合物中一定不存在的物质是:CuSO4;(3)结合以上分析可知:该固体混合物中可能存在的物质是:NaCl;为了检验该物质的存在,可以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氯离子,加入硝酸银和硝酸溶液;检验方法:取②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加入AgNO3,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原固体混合物中有NaCl,反之则没有。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NaCl;取②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加入AgNO3,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原固体混合物中有NaCl,反之则没有。25、C烧杯和玻璃棒BCD2.0小于13.6mL15mL大于【解题分析】
(1)配制溶液时,固体需用天平称量、液体需用量筒量取,然后放在烧杯内用玻璃棒搅拌溶解,冷却后转移入容量瓶,然后加水定容。(2)A.使用容量瓶前,需检查是否漏水,以保证配制过程中溶质不损失;B.容量瓶用水洗净后,不能用待配溶液洗涤;C.配制溶液时,如果试样是固体,应先放在烧杯内溶解,冷却后转移定容;D.配制溶液时,若试样是液体,应先放在烧杯内溶解,冷却后转移定容;E.溶液定容完成后,盖好瓶塞,上下颠倒摇匀。(3)用托盘天平称取的质量为0.1mol/L×0.5L×40g/mol。在实验中其他操作均正确,若定容时仰视刻度线,则所配溶液的体积偏大。(4)利用稀释定律,可计算出需用量筒量取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g/cm3的浓硫酸的体积;选择量筒时,规格尽可能小,但需一次量完。在实验中其他操作均正确,若量取浓硫酸时仰视刻度线,则所取浓硫酸体积偏大。【题目详解】(1)配制溶液时,固体用天平、液体用量筒,然后放在烧杯内用玻璃棒搅拌溶解,冷却后转移入容量瓶,然后加水定容。在图中所示仪器中,配制上述溶液肯定不需要的是C,除图中已有仪器外,配制上述溶液还需要的玻璃仪器为烧杯和玻璃棒。答案为:C;烧杯和玻璃棒;(2)A.使用容量瓶前,需检查是否漏水,以保证配制过程中溶质不损失,A正确;B.容量瓶用水洗净后,不能用待配溶液洗涤,B不正确;C.配制溶液时,如果试样是固体,应先放在烧杯内溶解,冷却后转移定容,C不正确;D.配制溶液时,若试样是液体,应先放在烧杯内溶解,冷却后转移定容,D不正确;E.溶液定容完成后,盖好瓶塞,上下颠倒摇匀,E正确;故选BCD。答案为:BCD;(3)用托盘天平称取的质量为0.1mol/L×0.5L×40g/mol=2.0g。在实验中其他操作均正确,若定容时仰视刻度线,则所配溶液的体积偏大,则所得溶液浓度小于0.1mol/L。答案为:2.0;小于;(4)设所需浓硫酸的体积为V,利用稀释定律,0.5mol/L×0.5L=,V=0.0136L=13.6mL;如果实验室有15mL、20mL、50mL量筒,应选用15mL量筒最好。在实验中其他操作均正确,若量取浓硫酸时仰视刻度线,则所取浓硫酸体积偏大,所得溶液浓度大于0.5mol/L。答案为:13.6mL;大于。【题目点拨】不管溶质是固体还是液体,也不管在溶解过程中放出热量多少,配制溶液时,都必须将所称取或量取的溶质放在烧杯内溶解,冷却至室温后,才能转移入容量瓶。26、5:10.5NA或3.01×1023溶液分层,上层无色,下层紫红色温度计g【解题分析】
(1)结合KIO3+5KI+3H2SO4=3I2+3H2O+3K2SO4反应并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规律进行分析;(2)碘易溶于有机溶剂,碘的CCl4溶液为紫红色,且在下层;(3)根据蒸馏操作所需的仪器及操作要求进行分析。【题目详解】(1)KIO3+5KI+3H2SO4=3I2+3H2O+3K2SO4反应中,KIO3中碘由+5价降低到I2中的0价,化合价降低了5价,1molKIO3反应转移了5mole-;KIO3发生还原反应,对应的还原产物为I2,1molKIO3发生还原反应生成碘的物质的量为0.5mol;KI中碘由-1价升高到I2中的0价,化合价升高了1价,5molKI反应转移了5mole-;KI发生氧化反应,对应氧化产物为I2,5molKI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碘的物质的量为2.5mol,所以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比是2.5:0.5=5:1;根据3I2~5e-可知,如果反应生成0.3mol的单质碘,则转移的电子数目是0.5NA或3.01×1023;故答案是:5:1;0.5NA或3.01×1023;(2)四氯化碳的密度比水大,四氯化碳与水互不相溶,碘易溶于有机溶剂,因此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加入CCl4,振荡静置后溶液分层,碘进入CCl4层,溶液为紫红色,且在下层;故答案是:溶液分层,上层无色,下层紫红色(3)蒸馏装置中需要用温度计控制馏分的温度,所以该套实验装置还缺少的仪器是温度计;为保证较好的冷凝效果,冷却水应该下进上出,即冷凝管的进水口是g;故答案是:温度计;g。【题目点拨】蒸馏实验中要注意:溶液中要加入沸石,防止溶液暴沸;温度计的水银球要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测量的是蒸汽的温度;冷凝管中冷却水的流向采用逆流原理,即从下口进入,上口流出,保证冷凝效果好。27、A5008.0E→A→F→C→DDFBC【解题分析】
(1)容量瓶是用来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仪器,瓶上标有温度、容量、刻度线,答案选A。(2)由于没有480mL容量瓶,则配制该溶液应选用500mL容量瓶。(3)根据n=cV、m=nM可知用托盘天平准确称量NaOH固体的质量是0.5L×0.4mol/L×40g/mol=8.0g;(4)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基本操作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冷却、转移、洗涤、振荡、定容、摇匀等,所以正确顺序是B→E→A→F→C→D→G。(5)A.所用的NaOH中混有少量NaCl,溶质的质量减少,浓度偏低;B.用托盘天平称量一定质量固体NaOH时,所用的小烧杯内壁不太干燥,不影响氢氧化钠的质量,浓度不变;C.配制溶液所用的容量瓶洗净后没有烘干,不影响溶质的质量和溶剂的体积,浓度不变;D.固体NaOH在烧杯中溶解后,立即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内并接着进行后续操作,冷却后溶液体积减少,浓度偏高;E.转移溶液后,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就直接定容,溶质的质量减少,浓度偏低;F.最后确定NaOH溶液体积(定容)时,俯视观察液面与容量瓶刻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