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礼乐的精神实质朱光潜先生说,儒家思想看似头绪纷繁,名谓不一,但其思想基础则在礼乐二字。他认为,儒家正是在乐与礼两个观念的基础上,建筑起一套伦理学、一套教育学与政治学,甚至一套宇宙哲学与宗教哲学。礼乐文明,是周公孔子以降,历代儒家的人文抱负,儒家思想也正是围绕这两个重要问题展开。礼是序,乐是和;礼主敬,重在人为的节制,乐主和,重在任性自然。孔子认为人性有善有不善,故需要遵礼而行,使行为举措,壹皆合于规矩制度,直至外在的节制不再成为一种有形的束缚,性情完全自足,凡发乎性情者,必合于礼的规范。礼的精神内化到生命里头,就是乐的精神,就是个人修养的完毕。朱光潜先生说,和谐是个人修养的胜境,无论从个人的心理机能还是整个社会的存续来看,最后都是以和谐为目的。一种幸福的人,其理智、情感、意志、欲念必然相安相和,内心和谐;一种幸福的社会,亦必然无争无怨,相安和谐,群策群力。他又指出,通向和、乐的胜境的途径是序、礼。“就一种人的内心说,思想要成一种融贯的系统,他必然有条理秩序,人格要成一种完美的有机体,知情意多个活动必须各安其位,各守其分。就一种社会来说,分子与分子要和而无争,他也必有制度法律,使每个人都遵照。”(朱光潜:《乐的精神与礼的精神——儒家思想系统的基础》,全集第九卷)朱先生论礼乐精神,固已详备遍赅。儒家认为,有礼必有乐,有乐亦必有礼,礼乐不失其正,社会方得和谐。然自周公制礼作乐,后世狂躁拘牵之士,多失本旨,不明礼本,不知礼用。率性任自然之徒,以礼乐为人性的桎梏,激烈反对守礼;墨守不移之辈,以礼文为万世不易的宪章,不知权变。立场虽有不同,其偏颇之失,本无二致,都是不明白礼乐的本质,只看到礼乐的外在一面。率性任自然者,是把放纵当作自由,把欲望理解成人性的全部,故认为礼乐之设,违反人性,不知《乐记》已云:“先王之制礼乐也,非以极口腹耳目之欲也,将以教民平好恶而反(通返)人道之正也。”人道之正,必其人理性、情感、意志、欲念各得其正,彼此相安,方当得一种“正”字。片面地追求欲望的放纵,是在人欲与人性之间划了等号,是把饮食男女之事,人之同于禽兽的那一部分天性,当作人性的全部。礼乐之施,原是本源于人性知、情、意、欲的分殊,使人性中的各个方面井然有序,和谐相安,执于人欲而回绝礼的裁节、乐的和合,就像《乐记》所说的那样,“于是有悖逆诈伪之心,有淫泆作乱之事。是故强者胁弱,众者暴寡,智者诈愚,勇者苦怯,疾病不养,老幼孤单不得其所”。强者胁弱者,专制也;众者暴寡者,极权也;智者诈愚者,资本大鳄之掠夺平民也;勇者苦怯者,暴力犯罪也。中国自受启蒙运动之影响,打倒孔家店,否认礼乐,其产生的后果,古人却于二千年前就已预料到了。此辈又不知儒家之礼,不是要禁欲,而是要节欲,不是要用人性中理性的一面打倒情感的一面,意志的一面消亡欲望的一面,却是要让天性的各个方面都能有合宜合度的发展,亦即《中庸》所谓的“尽其性”。其实,非但欲望的一面需要礼的裁节,即使是公认为美德的孝爱之心,也需要礼的裁节。例如儒家丧礼依与逝者亲缘关系的近远,分为斩衰、齐衰、缌麻、大功、小功五服,就是要节制人情,使不致哀伤过分,乃至损害身心健康,也不至不别亲疏,兼爱无差等。魏晋时名士阮籍,公开宣称“礼岂为我辈设也”,遭丧母,与人弈棋终局,饮酒二斗,呕血数升,当时人称其纯孝,实则过情伤身,非人子所宜。墨守不移之徒,拘于礼文,不知礼文随时而渐变,唯有礼的精神实质,才是该执守的原则。林放问礼之本,孔子感慨说:“大哉问!”并具体答道:“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礼不是一套繁文缛节,而是依本性情,导人合群的行为准则。儒家之学,于礼最为看重,历代礼书篇幅更是浩繁。但时移势易,今天完全恢复古礼,既无可能,亦无必要。当代颇有一群传统文化爱好者,着汉服、行古冠礼,却不肯读书,忘了唯有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才是学习传统的不二法门。《中庸》上的这十个字,明末顾炎武表述为“博学于文、行己有耻”,其义揆一,是为君子之学,研习古典、诚己诚物的必由之径。又如依古礼,“男尊女卑”,如果今天尚有谁这样想,一定是脑子有问题。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使得男女的社会地位愈趋平等,使孔子生于今天,也必然不会发出“有妇人焉,九人而已”(《论语·泰伯》)这样的感慨。(周武王说自己有十位能治理天下的臣子,孔子说,武王十位人才之中尚有一位妇人,事实上只有九个罢了。)礼乐必以仁作为价值旨归。故孔子云:“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以仁为旨归的礼乐,就不能去戕贼人性,强令人同于规范,而必须随时更化,使人性能充足自由地成长。故唯有明白古圣先王制礼作乐的用心所在,才会明白今天这个时代欠缺的是什么,又该从礼乐文明中汲取什么样的营养。礼乐的精神实质,皆系于法地象天四字。《乐记》云:“乐由天作,礼以地制。”《白虎通》曰:“乐以象天,礼以法地。”(卷三《礼乐》)礼主节制,偏于静,故法地为阴;乐主运化,偏于动,故法天为阳。人乃天之所生,地之所养,而得与天地并为三才,靠的是什么呢?靠的就是人对天地的崇拜与仿效。天地有四时运行,生长敛藏,人于是有仁义之德;天地有序有和,人则须有礼乐。仁近于乐,义近于礼。《乐记》再三强调,“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乐由天作,礼由地制”,这是礼乐精神最重要的一点。儒家礼乐文明,不仅仅是一套伦理学、教育学,更是一套政治学。近人常说西方文明重法治,东方文明重人治,此说殆始自陈独秀。陈氏尝云:“西洋民族以法治为本位,以实利为本位;东洋民族以感情为本位,以虚文为本位。……浅见者自表面论之,每称以虚文感情为重者,为风俗淳厚之征;其实施之者多外饰厚情,内恒愤忌。以君子始,以小人终;受之者习为贪惰,自促其生以弱其群耳。以此为俗,何厚之有?以法治实利为重者,未尝无刻薄寡恩之嫌;然其成果,社会各人,不相依赖,人自为战,以独立之生计,成独立之人格,各守分际,不相侵渔。以小人始,以君子终;社会经济,亦因以厘然有叙。以此为俗,吾则觉得淳厚之征也。即非淳厚也何伤?”(《东西民族根本思想之差别》)这种说法,徒然迎合不读书无见识的愤青,却经不起学理的推敲。是不知西方风俗之淳厚,皆有赖基督文明,天下绝无徒法而能臻治之国;又不知儒家重礼乐,但不绝排斥刑政,儒家所排斥的,是不讲礼乐而专任刑政。《乐记》云:“礼以道其志,乐以和其声,政以一其行,刑以防其奸。礼乐刑政,其极一也。因此同民心而出治道也。”极此处训为准,意思是礼乐刑政的准则都是一致的。是故礼乐刑政四达而不悖,则天下大治。传统的刑政,对于血亲复仇,每采宽容态度,如民国时侠女施剑翘刺杀孙传芳,最后得到国民政府的特赦,就体现了刑政对礼乐的尊重。“文革”时砸烂“公检法”,全靠人治的做法固然局限性为训,但今天法律一依成文,缺少对礼乐文明的尊重,与否也该有所检讨呢?礼乐既法天则地,则礼乐之序之和,不仅是一种人文精神,更是一种宗教精神。近世礼崩乐坏,学者每聚讼于儒教与否为一宗教,试看《乐记》云:“乐也者,施也,礼也者,报也。乐,乐其所自生,礼,反其所自始。乐章德,礼报情,反始也。”这不是在说儒教感恩施报的宗教情怀,又是在说什么呢?又云:“穷本知变,乐之情也。著诚去伪,礼之经也。礼乐偩天地之情,达神明之德,降兴上下之神,而凝是精粗之体,领君臣父子之节。是故大人举礼乐则天地将为昭焉。”这不是在说儒教法天则地,设神道以教百姓,又是在说什么呢?《荀子》曰:“礼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礼论》)这不是在说儒教的宗教形式,又是在说什么呢?《白虎通》云:“夫礼者,阴阳之际也,百事之会也,因此尊天地,傧鬼神,序上下,正人道也。”(卷三《礼乐》)这不是在说儒教的宗教功用,又是在说什么呢?礼乐存而儒教在,礼乐废而儒教没,礼乐是儒教的具体体现形式。故礼不仅是针对个人、家庭、宗族、国家的行为规范,更是天下之达道,是判断政权与否正当的根本原则。正如欧洲中世纪国王要通过教皇的册封,才算拥有正当性,古典中国的政权,亦必合于礼乐之道,方算得上是正统。倘谓中世纪欧洲为君权神授,古典中国就是君权礼授。礼乐虽为人道而实仿自天地之道,中国历史上,除了焚书坑儒的秦始皇,以及始终是流寇本色的黄巢、张献忠辈,几乎没有帝王敢公然否认礼乐文明,由于否认礼乐文明,也就意味着否认了天道。反过来说,但凡勇于公然蔑视、侮辱礼乐的君主,一定是欲与天公比高的极权之暴君,横虐之独夫,亦必将遗臭万年。礼法地,地有坤顺之象,故礼主敬。《白虎通》云:“礼所揖让何?因此尊人自损也。揖让则不争。《论语》曰:‘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故‘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谦谦君子,利涉大川。’以贵下贱,大得民也。屈己敬人,君子之心。故孔子曰:‘为礼不敬,吾何以观之哉?’”(卷三《礼乐》)礼主于敬,儒家特别强调君主、在上位者要守礼,要以贵下贱,屈己敬人。礼不是对人性的束缚,而是对居上位者权力的限制。明乎此,便可懂得孔子著《春秋》,何以常以违礼责诸人。孔子是要为万世立极,拟定美政善政的原则,这正是礼乐文明在政治领域的终极意义所在。因地力有限,不能尽遂人之所欲,故礼必尚节制。荀子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无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不必穷乎物,物不必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礼论》)西方启蒙运动以来,培根一派学者认为,只有最大程度地发展生产力,最大程度地满足人类的物质需求,人类才干得到完全的幸福。这种思想至今信膺者众,却不知资源有尽,人欲无穷,以有尽逐无穷,殆矣!只是到了二十世纪初,才有美国大哲欧文·白璧德,起而驳论培根之说,觉得人类幸福之本源,在于“节制的道德”,是为新人文主义,衡其论说,与儒家思想初无二致。礼之节,则不仅要制人欲,也要平人情。凌廷堪云:“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此五者皆吾性所固有者也。圣人知其然也,因父子之道而制为士冠之礼;因君臣之道而制为聘觐之礼,因夫妇之道而制为士昏之礼;因长幼之道而制为乡饮酒之礼;因朋友之道而制为士相见之礼。”(《校礼堂文集·复礼上》)父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之伦,本皆出于人情。唯情之为物,感于物而动,不能无过无不及。过者溢于情,逾于分,不及者凉薄淡漠,则必需要礼以裁节之,导之归乎中正。这一裁节,不是要戕贼人的生机,而是让生机更活泼泼地,性情更加好地发育成长。故裁节是为了长养。荀子明白了本地说:“礼者,养也。”打比方来说,如果人是花卉,礼就是对花卉的修剪工夫,通过精心修剪后的花卉,一定会长得更健康,更繁茂,开出的花也更加美丽。礼的精神在于节而不在于禁,这个节,有一种隐含的原则,就是在人类集体生活中所归纳出来的中道。《白虎通》云:“礼贵忠(通中)何?礼者,盛局限性,节有馀。使丰年不奢,凶年不俭,贫富不相悬也。”今天片面追求GDP,致令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正因不知以礼裁节之过。《大学》云:“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絜矩之道。”絜矩之道也不仅是将心比心换位思考,还要向隐含的前提中道看齐。近年中国诸多都市不再严禁春节期间燃放烟花爆竹,但反对者甚众。为紧张政府重启禁令,竟有以儒生自诩者说燃放烟花爆竹是信仰,不可侵犯。也即是说,不管你与否需要清静,需要睡眠,也得忍受像一场小型战争的噪音。这样的“儒”不懂得儒家的信仰必须齐以礼乐,礼的精神贵乎中道,首先要保护人的基本自由,也就是健康和睡眠的自由。烟花爆竹本为禳鬼的楚俗,一向就不属于儒家礼的范畴,只是古人认为,烟花爆竹算不上什么恶俗、淫俗,听任自然罢了。然而今天火药的威力愈来愈强,造出的烟花爆竹愈来愈响,这还不算,在高楼大厦林立的都市中燃放,回响激荡,震骇人心,此起彼伏,整夜不休,春节变成令人闻之色变的受难节。自礼必合于中道的原则而论,固然应当果断严禁。不能以“你有你要睡觉的自由,我也有我追求宣泄的自由”为燃放烟花爆竹辩护,由于前者是礼所要确保的基本自由,后者是礼要防备的淫泆之行。礼尚有分别之义。何谓别?荀子说是“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者也”(《礼论》)。自孔子开始,儒家讲贵贱,讲君子小人之辨,多数时候就不再是出身的概念,而是品格的概念。小人对君子并无人身依附关系,君子也不能对小人生杀予夺。这种等级制,是对君子的学问品行提出特别规定的等级制,也是最为温和、最没有害处的等级制。秦汉后来,中国整体而言是士农工商并存的四民社会,读书人在社会上地位最高,但也承当最重的道德责任。同时,士这一阶层原来就是从农工商中产生,普通而言,成年男性只要努力读书,总有进入大人君子阶层的但愿。士与其它三民本非对立阶层,并且阶层之间,又能够自由流动,试问有正常心智的人为什么要反对这种等级制呢?礼以刑不上大夫,故凡功名在身者,非经学官革去功名,不得以刑加其身,这种细节体现了对读书人的尊重。平等主义者固然能够激烈攻击说,这是一种特权,允宜扫荡净尽,不知正因此种“特权”的存在,崇尚知识文化、崇尚士君子的品行,才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潮,整个社会也才干呈现出蓬勃向上的风貌。况且,这种“特权”只要你肯读书,能通过科举考试,就必然能够获得,天下尚有比这更加公平的“特权”吗?19诏废科举,取消科举取士制度,读书人不再享有士的地位,贵贱无等,固然就要攘臂高呼,进而全盘否认传统文化,直至鼓吹暴民政治了。近代民主社会崇信人人平等之说,否认精英,否认知识的价值,遂至倡优之辈,领风骚于一世,硕学覃思者,反成异端,甚至倡导师生平等之说,否认尊师重道,这样的社会,难道真的值得有感情、有思想的人们向往吗?故礼必以贵贱为文,天下从之者治,不从者乱,清季之事,殷鉴不远耳。长幼有差,则人皆知尊长爱幼。贫富轻重皆有称,则各依其财力有其当行之礼,也能各安其生,不致出现盲目仇富的民粹主义思潮,不致整个社会坐到一种大火药桶上。乐法天,天行健不息,重在运化,故乐主和,以和气周流,达于万物者为尚。荀子曰:“夫乐(yuè)者,乐(lè)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故人不能无乐(yuè)。”(《乐论》)乐既是人情之所必须,则乐之动人也最深。小焉能够动人心志,大焉能够移风易俗。乐既主于和,则能齐礼之别,令上下贵贱,各得其同。《乐记》云:“乐(yuè)者,乐(lè)也。君子乐(lè)得其道,小人乐(lè)得其欲。”正可见乐的精神,是要和同上下贵贱的。孔子说:“乐在宗庙之中,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在族长乡里之中,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汽车行业劳动合同
- 回转抓岩机产品介绍
- 班组质量管理
- 《建筑工程课件大全》课件
- 公司安全管理手册
- 2024年09月济南市南部山区管委会卫健系统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16名(23日900开通)笔试历年专业考点(难、易错点)附带答案详解
- 《华夏银行市场分析》课件
- 劳务派遣补偿协议书
- 开年第一课全员安全意识培训
- 橡胶板在电子设备防震包装中的应用考核试卷
- 人教版 水平四 《一百米跑》说课稿
- 藏族民间舞-热巴舞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西藏大学
- 《何西阿书一概要》课件
- 超市经销商转场协议书
- 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律师知识产权尽职调查操作指引
- 人教版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卷及答案(共两套)
- 产科诊疗指南及技术操作规范
- 小学二年级数学三位数加减三位数计算同步练习口算题带答案
- 发展汉语初级口语I-第11课课件
- 免疫规划工作经验
- 第一单元字词过关专题卷-2022-2023学年语文五年级下册(部编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