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研究-基于上海M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分析_第1页
浅谈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研究-基于上海M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分析_第2页
浅谈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研究-基于上海M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分析_第3页
浅谈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研究-基于上海M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分析_第4页
浅谈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研究-基于上海M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内部控制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财务管理以及企业发展规划制定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面对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新环境的影响,我国企业在对外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为谋求企业未来的良好发展,使企业可以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崭露头角,我们就需要结合当今社会经济发展形势,来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实现企业财务管理质量的提升,为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内部财务基础。基于此,本文以企业内部控制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企业内部控制影响因素的探究,探寻了企业内部控制工作成效的提升策略。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影响因素;策略;

AbstractandKeywordsAbstract:Asanimportantpartofenterprisefinancialmanagement,internalcontrolhasanimportantimpactonenterprisefinancialmanagementandenterprisedevelopmentplanning.Facedwiththeimpactofthenewenvironmentofworldeconomicintegration,opportunitiesandchallengesfacedbyChineseenterprisesintheprocessofexternaldevelopmentcoexist.Inordertoseekthegooddevelopmentofenterprisesinthefutureandenableenterprisestoemergeinthefiercecompetitiveenvironment,weneedtocombinethecurrentsocialandeconomicdevelopmentsituationtostrengthentheinternalcontrolofenterprisesandachievetheimprovementofthequalityoffinancialmanagementforenterprises.Sustainableandhealthydevelopmentlaysagoodinternalfinancialfoundation.Basedonthis,thispapertakestheenterpriseinternalcontrolastheresearchobject,andexploresthestrategiestoimprovetheeffectivenessoftheenterpriseinternalcontrolthroughexploringtheinfluencingfactorsoftheenterpriseinternalcontrol.Keywords:enterprise;internalcontrol;influencingfactors;strategy;

目录摘要及关键词 2AbstractandKeywords 3第一章绪论 61.1研究背景 61.2研究意义 71.3研究内容 71.4研究思路 7第二章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82.1内部控制 82.2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理论 8第三章上海M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内部控制研究 103.1公司概况 103.2公司现行内部控制体系运行情况 11第四章上海M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144.1缺乏正确的披露动机 144.2相关规定执行不到位 144.3披露内容形式重于实质 154.4忽视内部控制五要素 16第五章关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优化的对策建议 165.1强化独立董事和监事会的独立性 165.2加强企业自身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重视 175.3加大违反上市公司虚假披露的处罚力度 185.4明确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责任追究机制 19第六章结论 19参考文献 21致谢 23

第一章绪论企业市场竞争力高低的表现是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强弱的直接表现,而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也是提高企业自身经济效益和其它各项效益的基础性保证和关键性环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商业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种管理手段,对于提高商业企业整体竞争力,保证商业企业经济效益意义重大。新时期背景下,企业发展面临着市场经济向知识经济过渡的竞争环境,为提高商业企业内部凝聚力,确保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等各项活动有序进行,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显得尤为重要。1.1研究背景内部控制作为现代会计与审计研究的热点问题,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大量关注和讨论。自1912年R.H.蒙哥马利提出内部牵制理论,内部控制开始在企业内部管理中不断发展,其重要性也日渐得到社会各界广泛的认可。2001年,美国发生了安然、施乐以及世界通信等等大型公司会计信息舞弊案件,这些丑闻事件加速了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与创新,2002年7月美国颁布了SOX法案-《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该法案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及其披露做出了严格的规定。SOX法案的颁布,使得内部控制的热潮蔓延至世界各国,如日本通过了基于《金融商品交易法》(2006)的内部控制报告制度,澳大利亚颁布了《公司治理的基本原则以及最佳操作规范》(2003)等等。在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方面,我国政府也做出了自身相应的努力。2008年6月,财政部、审计署、银监会、证监会以及保监会五个部门联合颁布了《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10年年初,五部门又联合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1;2011年08月,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的发布,使得内部控制水平得以量化。《基本规范》的颁布、《配套指引》的实施以及内控指数的公布,意味着我国内部控制体系框架的基本形成,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也有了合理可靠的参考标准。可以说,2008年至今,内部控制问题一直是我国社会以及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1.2研究意义在理论方面,本研究有助于深化对内部控制与企业投资决策之间关系的认识。近些年来,内部控制理论成为了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但对内部控制水平与企业非效率投资之间关系的研究却相对较少。本文深入分析了内部控制和企业非效率投资活动两者的关系,明确了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对非效率投资有抑制作用,企业投资效率的提高又会对内部控制形成反馈,从而促进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在实践方面,本研究利于推动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贯彻与落实,提升企业的投资效率。本文理清了内部控制对非效率投资的作用方式,一方面,能够为公司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提供依据,促进内部控制制度的贯彻与落实;另一方面,通过分析企业相关内部控制信息,可以为企业相关利益方预测企业投资行为提供有益参考,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和监管公司的非效率投资行为。1.3研究内容本文从以下几个部分展开研究:第一部分是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首先,对内部控制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然后,阐述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二部分是对上海M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现状研究。第三部分是本文从总体情况和具体情况两部分对该问题进行研究,从而找出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是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建议。1.4研究思路本文遵循“文献综述——理论分析——研究设计——实证检验——对策建议”的技术路线。第二章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2.1内部控制与人类的历史发展相比,内部控制的历史相对较短,“内部控制”一词的首次提出仅仅可以追溯到1949年美国会计师协会的一篇文章。可见,这一概念并没有很长的历史渊源。但不能否认的是,内部控制的思想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中却早已“根深蒂固”。我国最早的控制思想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西周实行分封制,建立起大大小小的诸侯国,天子国为了实现对诸侯国的控制,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财计制度。该套财计制度中就蕴含了岗位分工、内部牵制等内部控制思想,可以称之为我国内部控制思想的开端。自“内部控制”一词出现以来,关于其定义的问题,学术界可谓莫衷一是。直至1992年,CommitteeofSponsoringOrganization(以下简称COSO组织)的内部控制定义2诞生,才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同和采用。COSO组织将内部控制定义为一个过程,其目的是为了实现有效经营、财务可靠和遵守法律三大目标,而我国《基本规范》对内部控制所下的定义与COSO组织的定义“不谋而合”,本文不再赘述。从内部控制的定义和目标中可以看出,目前我国的内部控制理论已与国际先进的内部控制理论趋同,这将有利于我国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监管方面吸收借鉴国外的实践经验,更好地完善我国资本市场。同时,我国的内部控制理论并不是照抄照搬国外的相关理论,而是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思考和研究,得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内部控制理论。例如,我国拥有数量众多的国有企业,基于这种特殊的国情,我国在内部控制目标中加入了保证资产安全这一目标,这是对我国内部控制理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现实考量。2.2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理论2.2.1信息不对称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最早是由经济学家阿克洛夫通过研究旧车市场的买卖双方交易情况而发现的。他发现在交易市场上卖方总是比买方掌握更多的商品信息,买方总是处于弱势地位,由此形成买卖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正如我国有句谚语所言,“买的不如卖的精”。在资本市场上,同样存在着信息不对等问题。在股票交易的过程中,投资者实际扮演着“买家”的角色,而上市公司的管理者则扮演“卖家”的角色。由于上市公司管理层是企业的实际运营者,掌握该公司几乎所有的信息,但投资者、债权人等外部信息使用者能得到的该上市公司信息却是十分有限的,大多只能通过上市公司发布的财务报告和其他公告而获知。上市公司内外的信息不对称,容易导致上市公司管理层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损害上市公司外部信息使用者的权益。外部信息使用者为了维护自身利益,通常会要求上市公司管理层披露更多的、更确切的公司信息。因此,信息不对称理论便在内控信息披露的实践中得以应用。同时,由于投资者长期的投资实践发现,运行良好的上市公司往往拥有科学、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并且热衷于对外进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因此,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会格外关注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方面的信息。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也就成为解决上市公司管理层和外部信息使用者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的重要途径。2.2.2信号传递理论信号传递理论最初发现并应用于上市公司的股票股利政策中。上市公司的投资者普遍认为,持续且较高的股利政策意味着公司的发展前景较好,所以投资者往往热衷于买这类公司的股票。在股票市场中,持续且较高的股利政策往往对投资者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向股票投资者传递该上市公司未来发展前景较好的信息。而对于那些经常更改自己股利政策的公司,投资者往往难以找到安全感,从而认为这些公司发展前景不稳定。同样,在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实践中信号传递理论也发挥了作用。在资本市场中,优质的公司想要吸引投资者的“青睐”,就必须解决资本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避免“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就是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于是,许多研究者通过研究发现,在信息披露方面,优质公司为了区别于其他公司,通常会披露更多的公司信息。内部控制信息在上市公司众多信息中拥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位。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出现缺陷,往往会导致企业生产经营的其他领域出现重大问题。因此,内部控制信息理所应当地成为众多优质公司信息披露的重中之重。2.2.3委托代理理论委托代理理论是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产生的一种理论。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的所有者因为时间和地域的限制而无法参与到企业的实际日常经营中去。再加上出于对企业经营效率的考虑,企业中出现了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的现象。此时,一批拥有专业背景的职业经理人应运而生,他们受企业股东的委托行使企业的经营权,成为企业的管理者,对企业的日常运营进行管理。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分离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选择,但这种委托代理关系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企业管理者可能会为了自己的个人利益而做出损害公司发展、损害投资者利益的行为。由于这种潜在代理成本的存在,使得企业所有者不可能完全信任这些被委托的职业经理人。因此,投资者开始引入对管理者的权力约束机制。在对企业管理者的约束实践中,所有者发现,在企业内部建立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定期进行相关信息的披露可以有效地约束管理者的经营权,实现企业的良好发展,维护自身的利益。此外,为了更好地约束经营者,企业所有者还引入了外部第三方的监督机制,对企业的经营过程进行审计,以便更好地实现对经营权的制衡,降低因委托代理关系而产生的代理成本。第三章上海M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内部控制研究3.1公司概况上海实业控股有限公司(简称“上实控股”,香港联交所股票编号“363”)成立于1996年1月,同年5月30日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公司主要业务方向为基础设施投资、医疗卫生投资、房地产酒店业投资,涵及现代物流、消费品、零售、汽车零部件、信息技术及医药科技组成的五大业务板块。2001年5月在纽约开展美国证券存托凭证第一级计划。上实控股现时为摩根士丹利中国指数及恒生综合指数系列的成分股。盈利:2007年年底上实控股净资产值226.93亿港元,全年营业额约79.83亿港元,股东应占盈利约20.07亿港元。上实控股的控股股东是上海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上实集团”),持股比例约52.18%。上实集团是上海市人民政府于1981年在香港注册成立之商营企业,也是上海市在海外最大的综合性企业集团。作为上实集团的旗舰企业,上实控股通过收购兼并、投资新产业等方式,取得海内、外优质资产,迅发展成为具规模的多元化综合企业。上市后不到十二个月,先后通过配股集资,共投资约10亿美元,购入包括高架道路基础设施、汽车零部件及消费品(化妆品及奶类产品)、商业零售等优质资产,已形成由基建及现代物流、消费品、零售、汽车零部件、信息技术及医药科技组成的五大业务板块。3.2公司现行内部控制体系运行情况3.2.1内部环境企业实施内控应该把内部环境作为一些实施的基础,企业内部环境包括很多影响因素,如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内审等。我国的相关法规中明确指出“公司应该加强每一个员工的法律意识,特别是企业高管层人员,他们的动向决定企业的动向”,所以我们可以看出公司高管的意识决定这企业内控的实施和未来的发展。上海M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的高管们以及财务人员对企业内控信息披露完全没有法律意识以及对企业经营管理也是有很多不足,他们没有认识到虚构财务数据对信息使用者造成的影响。上海M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的财务人员没有做到诚实守信,因为企业多个财务岗位人员参与造假。上海M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会以及委员会就像是个摆设一样,所以没有发挥他们应有的职责。3.2.2风险评估与应对在完成目标过程中,我们需要去认定以及分析的其中的相关风险,这决定我们要去解决哪一种风险。在随着外界以及企业自身的不断改变,我们需建立一系列机制来辨认和解决相应的风险。上海M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内控信息披露重大缺陷案中,企业审计委员会和内审部门在风险评估上存在重大不足。第一,从上海M发展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年度报告及以前年度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公司年末应收账款余额很大,占总资产的比重很高,且从2013年至2015年,应收账款每年上升也很明显。第二,公司营业收入在应收账款每年增加的情形下却有所减少,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风险点。第三,应收账款周转率很低。应收账款在企业流动资金中是一个主要的组成部分,收回的及时程度,对公司资金的流动性和再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直接性作用。企业应收账款周转率的程度不高,可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该公司将产品销售给了借钱偿付能力较弱的客户,没有办法及时的收回资金,与此同时,上海M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坏账准备提取是否具有合理性也值得怀疑;二是上海M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伪造应收账款来编造收入,一些应收账款现实中并不存在。无论怎么说,应收账款相关认定都是存在重大错报风险,所以在实施内部风险评估时,企业应该着重关注它。最后证券监督委员会证实,上海M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应收账款不真实是为了伪造应收账款的收回,使用了以下两种手段:一是由董事长向其他企业借款,将借的资金在财务上认为是收回的应收账款,然后在报告期后,把借款归还,这样就可以减少报告期应收账款余额;二是企业自己制造一些单据,比如银行对账单、付款单和银行流水记录,伪装改造报告期收回的账款,然后在以后报告期间进行对冲。表3-1上海M发展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2015年财务数据及财务比率表2013年2014年2015年应收账款余额(万元)20781.9539004.949445.77总资产余额(万元)75108.83104339.25119486.37应收账款占总资产百分比0.27670.37380.4138营业收入(万元)47346.7541901.1137231.19应收账款周转率2.511.40.843.2.3监督检查监督检查是确定一个评价估计系统在一定期间内实施质量的阶段。在这阶段中,通过不间断的监督控制行为、独自的评估,双方的协助来完成。不间断的监督控制行为在运营中有效果,内控的缺陷应自下而上进行汇报,特别是重要的事件应该通知管理当局。平日里的监督、专项的检查、事务所审计等这些方法下,才会对上市公司的一些大的业务活动发挥作用。对于上海M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事件,内部监管部门与外部中介机构,均应该承担相应责任。从外部审计的角度分析,如果上海M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仅在应收账款科目的收回金额上进行虚构,会计师事务所通过发出的应收账款函证,是可以发现端倪的。会计事务所可以对与上海M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有较多经济来往,但期末金额却很小的客户进行证实检查,还可以思考没有在询证函中写明资金,而让客户自己操作填写。如果上海M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虚增了收入,未收回的应收账款实际未发生,会计事务所人员可以进行调查相关合同、咨询他人等方式找出财务上的端倪。上海M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甚至自己做假的银行流水,即便有些应收账款原本就不存在,但是如果向银行询证,肯定可以看到编造账款收回的问题。总而言之,假如审计人员出具保留意见并且持有合理怀疑的态度,做到自己的义务,做到适当的审计程序,一定可以发现端倪的。3.2.4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指企业根据一些风险评估的结果,通过手工控制与自动控制、预防性控制与发现性控制相结合的方法,即使用一定的控制方案,把企业的一些风险降低在企业可以承受的能力范围之内。企业采取的方法一般有:不相容职务分离的控制、授权审批的控制、财务系统的控制等。在对上海M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进行分析的时候,笔者发现其控制活动上就有很多瑕疵的地方,这样就为企业内控信息披露出现不合规的地方提供了机会。上海M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与一些客户之间的很多合同中都有不合相关规定的地方,例如在付款的时间、付款用了什么方式上都含糊不清,才会导致应收账款的入账没有约束,一些大金额付款凭单没有审批单,甚至不正常的大金额支出居然没有附上相关的审批单,企业对一些虚假的银行收支业务也进行了账务处理。以上这些控制活动都说明了上海M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在内控上的重大缺陷。第四章上海M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4.1缺乏正确的披露动机上海M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在2014年和2015年年报公告外另行公告内控自我评价报告。自评报告中显示:确定企业披露的信息是真实的、正确的、以及不是残缺的,这些工作都是企业监事会的责任;他们还应该对高管的定期报告做检查,证明其真实性,并说出独立意见。这是上海M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章程中所明确的公司治理层的责任,也是《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规范的上市公司监事会的职责。然而,从公告情况来看,监事会并没有独自出示带有意见的报告,也没有做好其监督职责任,所以难以确定企业公告的信息真实准确。上海M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企业人员没有正确的披露动机,从财务上的小职员到公司高管对内控信息披露的意识都不够强,内部控制环境也十分薄弱。进而导致制定内控制度时在字面上钻空子,内部控制在设计上就存有缺陷,无法正常运行,又迫于监管机构对上市公司的要求,这才隐瞒真实情况,做出虚假陈述。4.2相关规定执行不到位上海M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在2015年证监会的检查中发现很多相关规定执行不到位的情况。首先,上海M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的一些关联交易事项没有履行审批程序,亦未及时对外公示,2014年企业与一大股东旗下子公司的相关关联交易没有在年报中公示,2015年8月,企业把4处房产销售给关联方,但是却没有立马将此次关联交易事项事先通知上级审核讨论,也没有及时对外公告,这些做法违背了相关法律法规。其次募集资金使用披露不准确。2014年的年报以及2014年筹集金额存放与应用鉴证报告中对筹集金额存放与使用情况、筹集金额银行账号出示不对和不完全,募集资金投资进度披露不准确。以上做法违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第21条、《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2号——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管理和使用的监管要求》第一十条相关法规。即使后来陆续补充并且履行了相应的审批流程和补充披露的内容,但是仍然看出企业在内控、金额监督管理等上面依旧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2014年违法违规事件在2015年年报中被迫披露,会计师事务所也因此事件被迫更换、惩罚,严重说明了上海M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内控信息披露相关规定执行不到位。4.3披露内容形式重于实质上海M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会和下面设置的每个委员会在此次事件中没有发挥任何作用,徒有虚名。也没发挥它的监督管理的作用,企业也在内控上尚存在一些不足的环节,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1)上市企业在平时的信息公示进行中,公司会具有应该进行相关信息披露的人员交流没有及时和充分等一些问题,公司的内控方面相关人员实施也不足,也需要相关人员也要进一步完善和提高企业的信息披露。(2)上市企业在内控制度执行方面:相关部门对企业内控制度不是很理解,导致相关人员的执行不达标,对相关部门的组织结构设定装置也不够完善。对待内控信息披露方面不落实到具体中,没有具体的措施和整改计划。上海M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不愿意承认自身的内控存在问题,因此对企业内控缺陷的描述不多,缺少对信息使用者的实质用处。(3)上海M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召集开会的程序和规定相违背,如:上海M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召开第3届董事会第12次会议时,董事长因为某些原因不能主持参加,没有通过相关流程,直接由企业其他董事代表。而上海M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的公司章程中第113条明文规定一些条规。(4)公司合同管理存在法律漏洞。上文中笔者已经指出上海M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与一些客户签订的合同中关于付款时间、付款方式等相关规定存在不足的地方。该举动违背《企业内控基本规范》第相19条相关规定。总而言之,公司内部监管机构形同虚设,导致上海M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无论是财务数据的披露,还是内控的披露,全部都是形式重于实质,而这些情况的发生刚好源自于公司的内控机制未得到正常运行。4.4忽视内部控制五要素企业内控的五个关键因素是内控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内控信息披露的主要的内容。从企业内控五个关键因素的角度分析上海M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内控的架构,第一步就要从内部坏境开始,上海M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的企业治理结构股权十分集中,内部环境中企业高管观念和内控执行力都远远没达标。内部环境是企业内控的重要部分,内部环境越好,就可以促进内控的稳健运行;但是不良的内部环境,会导致企业内控的运行效果不好,即使内控从设计上滴水不漏。其次,上海M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财务造假案中,该公司审计委员会及内审部门在风险评估方面存在严重缺陷。任一公司对应收账款的存在及截止性认定均可能存在重大错报风险,因此无论是进行内部控制风险评估时,还是进行外部审计的风险评估,应该对应收账款持有怀疑的想法。最后,在上海M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财务造假事件中,内部控制的监控职能没能发挥作用。内部监管部门与外部中介机构都没有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忽视对风险点的关注。董事会下各委员会及内审部门听命于大股东,不能据其职位而尽其责;中介机构在审计工作中仅浮于表面,审计程序执行不到位,还有可能与客户串通舞弊。这才导致上海M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连续3年内控信息披露有重大缺陷却没有被发现。第五章关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优化的对策建议5.1强化独立董事和监事会的独立性企业如果想把内控披露信息的真实性给提升,那么独董还有监事会要对董事会和管理层进行内控的监管督促,这是需要企业去成立和运行内控,并对内控自我评价报告进行监督和评价。而在实际日常中,独董和企业或多或少都有着一些利益关系,所以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得不到保障;在企业监事会一般缺少相关的专业能力,在企业还要受到上级领导的操纵,所以一般都是名副其实,像空壳子一样存在。笔者在对上海M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进行案例分析时,浏览上海M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披露的内控信息时,发现企业没有单独公示监事会对披露的内控自评报告的意见,仅仅通过年报简单地公示了一句“公司内控的自我评价准确、真实地反映了企业内控的实际情况”。这些变现让笔者猜疑上海M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是否真正履行了检查监督职能,可能只是为了遮盖企业虚假行为。因此,我国的企业需要改善董事会、独董、监事会的职能以及三者之间的权衡制约关系,加强他们的责任感,并确保企业的内控发挥了其应有的功能和效果,企业要有自觉意识以及自愿发生内控信息的披露的行为。第一,在对独董和监事会的人员选拔方面要按严格的规定来进行,做到不相容职位相分离;独董应该自身具备丰富的管理经验和财务知识,不符合这些条件的人员不得在上市公司担任独董。第二,企业要发挥独董和监事会自身的监督管理的作用,应该在公司的章程和制度中明确规定每个人应承担的责任,并制定详明的监督检查的程序,这样独董和监事会的行为就可以做到有章可循。第三,独董和监事会要固定时间对其执行任务完成的情况自我书面评价,做到保证上市公司披露的内控信息真实、准确、完整的工作,公司如果存在问题要及时指出,不能有所顾忌并隐瞒,也不能维护包庇管理当局。5.2加强企业自身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重视对于上海M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的财务造假案来说,公司自己就对内控信息披露不重视。在上市公司需要加强内控评价信息披露效果的方法中,最主要的就是要强化内控评价和内控信息披露的观念。通常情况下,一个角度是企业高管不重视公司内控信息披露会造成内控信息披露没有做到有效的实施而是连形式都会不重视,这样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在不知不觉中被忽略。另一角度,公司管理当局不重视内控一般会影响企业的工作效率,使其下降、公司成本增加。所以加强企业内控的观念可以有效避免企业内控信息披露问题的出现,提升企业职员的工作效率,减少公司的成本。公司自上而下应该意识到,内控信息的公示在短时间内会使公司的成本上升,可是内控的有效实施和内控信息的披露从公司长远角度出发,长时间有,吸引投资者对企业投效的内控信息披露让股东尽可能多的熟悉公司的情况资。短时间的成本投资是会给企业带来长期的投资收益,这从公司长久的发展来看是相当有好处的。内控信息如果进行充足的披露不就能够增强公司自身内控的有效性,并且为公司的长足发展的提供充足的动力。企业详尽且客观公正地披露公司内控信息能够取得投资者的信任,还能增强投资者的信必,树立良好的公司形象。为了增强公司内控的信息披露,其他上市企业可以集思广益,鼓励员工主动参与其中,汇集所有员工的意见。这样不仅能够完善企业内控评价制度,还能使职员充分意识到企业内控评价和信息的披露对公司的前途十分重要。为了增强企业内控信息披露意识,公司应该完善内控信息披露制度,并号召全公司进行学习。5.3加大违反上市公司虚假披露的处罚力度通常状况下,企业对内控实施操作所造成的后果比简单的财务造假要严重很多,美国萨班斯法案中,如果企业有意违背财务报告披露信息的后果中,处罚金额最高可达五百万美元,并且监狱囚禁时间最长达到二十年之久,可以看出美国对于企业违背内控信息披露法规的举动将给予了严厉的惩罚。但是在我国,我国企业内控的完成主要是财政部、审计署、银行监督委员会、证券交易委员会、保险监督委员会政部门来完成的,在相关法律法规中也没有一定违规的责任处罚。在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中并没有针对内控制建设而设置的特定文案,有关的法律惩罚规定也是寥寥无几,即便有内控信息披露方面的规定惩罚资金也较低,这对企业高管来看不足以重视。对于上市企业有关内控信息披露的处罚我国也出台了一些相关法规,可是特别针对内控信息披露违规的处罚法规还没有,在我国惩罚形式只是使用信息披露的惩罚法律法规,不足以震慑到上市公司。所以提议有关部门成立特定的内控信息披露不合理的行为应该给予法律上的治裁。该实施披露的主体在实施企业内控信息披露时,要详细的说明哪些行为是披露虚假信息或者其他违规行,企业不能够触犯并且一旦触犯需要承担哪些责任以及相关部门会釆取的什么样的处罚措施。使用比较完善的法律体系保障企业内控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一定要严厉处罚内控信息披露违反法规的行为。5.4明确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责任追究机制美国《萨班斯法案》详细说明了高管对于财务报告中内控评价和报告的责任,也详细说明了高管层一旦没有承担该职责就会被相关人员诉讼,而且面临被处罚一定的金额,罚金在五万美元至五十万美元之间。其中内控信息披露通过法律的形式来保证操作,也是有权威和强制的作用的,法律法规对这种行为的惩罚力度也是相当的严厉,所以出台的追究机制很是有一定的威力。反观中国,相关管理当局没有按照法规来公示或公示虚构的假的的内控信息披露的状况,并且没有完善的有关内控评价的责任追究机制,这些出现在我国没有详尽的相关法律规定管理当局应承担哪些法律职责,与此同时,我国也没有对注册会计师公示的内控信息披露意见应该承担哪些责任后果。所以致使上市企业应该承受的违背约定的成本不高,违约成本比较不高导致上市企业不足够重视内控评价,我们知道很多上市企业内控信息披露都看不到企业的真实情况,通常是因为缺少重要的内容只是走个形式而已,导致在企业内控信息披露的质量上十分不足,严重影响了企业内控信息披露的可靠性和有用性。中国应该充分借用引荐美国在这方面的完善体系,充分发挥所有监督管理部门的有力作用,这些都可以增强对于我国上市企业内控信息披露在法律上面的有力监管。一旦有企业高管层私自隐瞒内控建设成立和内控进行的状况以及企业对内控重大缺陷不进行公开,或是企业公示的内控信息存在虚假等状况,相关部门要根据这些事情带来的后果的严重性程度给予处罚。如果会计师事务所公式的审计意见是虚假的行为,那么应该按照法律给予严重的处罚。第六章结论首先,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是我国上市公司持续运营的基础保障。随着我国内部控制相关规范制度的出台,大部分企业的内部控制体制己逐步迈向常态且正规的进程中,但一些企业仍然存在内部控制意识不强、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内部控制部分环节较为薄弱等现象,需要企业对之加以重视和完善。其次,有效的内部控制要凭借内部控制五要素之间的协调平衡及相互作用。内控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这五要素每一个要素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中都缺一不可,其中任一要素的控制环节出现控制缺失都会对内部控制的效果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甚至可以说是为企业进行财务造假提供了土壤。最后,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风险防范的提高,应在以下方面进行加强。一是要从内部控制五要素入手进行全面完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