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S程序文件范本_第1页
EMS程序文件范本_第2页
EMS程序文件范本_第3页
EMS程序文件范本_第4页
EMS程序文件范本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精心整理精品文档可编辑的精品文档附件:EMS程序文件范本一.环境因素识别程序目的与适用范围为对公司在生产活动中对所能控制或可望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进行识别,特制定本程序。本程序适用于公司生产活动中环境因素的识别工作。引用标准和文件《ISO14001:1996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ISO14004:1996环境管理体系---原则、体系和支持技术通用指南》职责3.1各单位负责组织对本部门内部环境因素进行识别。3.2品保部负责环境因素的汇总、登记和更新工作。程序4.1环境因素的识别4.1.1在进行环境因素识别时,应先确定所分析的场所、活动、产品或服务,并充分考虑每一过程中的独立环节来确定环境因素。4.1.2识别环境因素时,应考虑以下情况: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七种类型:大气排放、水体排放、废物管理、土地污染、对社区的影响、原材料与自然资源的使用和其他地方环境问题;有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相关方的观点;过去管理体系审核中所发现的不合格项;曾经出现过的灾难、紧急情况或抱怨。4.1.3识别环境因素时根据活动性质,选择采用以下办法:a.生命周期分析法;b.问卷调查法;c.统计分析法;d.基准比较法;e.头脑风暴法;f.现场观察法。4.2各单位组织本单位管理人员和活动的直接责任者对本部门内部环境因素进行识别,并填写“环境因素登记表”。4.3品保部对各单位已识别的环境因素进行分类、汇总、登记,作为环境评审的依据。4.4一般情况下,环境因素识别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当发生如下情况时,所涉及部门必须重新进行环境因素识别:a.新、扩、改建项目;b.部门活动、产品或服务发生变化;c.组织结构发生变化;d.有关改善环境状况的活动完成时。4.5品保部提出次年度环境因素识别计划,说明环境因素识别时机、范围、方法,报环境管理者代表批准后实施。4.6环境因素识别工作由品保部组织具体人员进行,并考虑有关技术方面人员的协助,必要时,应外聘专家进行。支持性、作业文件二.重要环境因素确定程序目的与适用范围为确定、评价公司的所有活动中应纳入环境管理体系的重要环境因素,特制定本程序。本程序适用于公司环境因素的评定和重要环境因素的确定工作。引用标准和文件《ISO14000:1996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ISO14000:1996环境管理体系---原则、体系和支持技术通用指南》职责3.1环境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环境因素的评价与重要环境因素的确定。3.2推行办负责评价工作的准备。程序4.1环境因素评价原则4.1.1评价环境因素时,应考虑以下情况:过去、现在、将来三种时态;正常、异常、紧急三种状态以及大气排放、水体排放、废物管理、土地污染、对社区的影响、原材料与自然资源的使用和其他地方环境问题等七个方面。4.1.2具有以下情况的应优先考虑为重要环境因素:违反法律、法规、标准和行业规定的;影响范围较大的;影响程度较重的;发生频率较高的;承受体要求高,环境容量相对较小的;影响时间持续较长的;有时间限制要求的;相关方要求相对较多的;设备、设施运行状况较差或技术落后的;员工的抱怨相对较多、较严重的;经济条件能达到的。4.2重要环境因素评价的依据4.2.1环境方面的评价依据环境影响规模;环境影响的严重程度;发生的概率;环境影响的持续时间;环境法律法规的符合性(包括可能颁布的)。4.2.2商业方面的评价依据改变环境影响的技术难度;改变环境影响的经济承受力;改变其他活动和过程将带来的(好的或坏的)效果;相关方的利益;组织的公共形象;增强竞争力的商业机遇大小;环境影响问题使组织存在的风险大小。4.3评价流程4.3.1分析环境因素的影响;4.3.2评价环境影响的严重性;4.3.3确定重要环境因素。4.4评价方法4.4.1统计分析法包括抱怨记录统计、监测数据统计、环境报表和其他相关统计资料。对抱怨严重、排放超标的因素列为重要环境因素。4.4.2举手表决法由评价小组成员对相关环境问题以举手表决达到方式进行评价。4.4.3评分法:根据污染物排放频率和影响程度确定分值。4.4.3.1等效污染负荷—频率法评价因子a(a=1~5)污染物浓度与法规比值:Ⅰ≥90%a=5Ⅱ≥80%~90%a=4Ⅲ≥50%~80%a=3Ⅳ≥20%~50%a=2Ⅴ≤20%a=1评价因子b(b=1~5)排污频次Ⅰ一日一次至连续发生b=5Ⅱ每周一次至每日一次b=4Ⅲ每月一次至每周一次b=3Ⅳ每月一次至每年一次b=2Ⅴ一年以上一次b=1得分c=a×b当c≥15或a=5,为重要环境因素。c=25紧急优选项c=20高度优选项c=16中度优选项c=15低度优选项c<15一般环境因素4.4.3.2污水PH值指标---频率法评价因子a(a=1~5)Ⅰ7≤PH≤8a=1Ⅱ8﹤PH≤8.5或5.5≤PH﹤7a=3Ⅲ8.5﹤PH或PH﹤5.5a=5评价因子b(b=1~5)排污频次Ⅰ每日一次至连续发生b=5Ⅱ每周一次至每日一次b=4Ⅲ每月一次至每周一次b=3Ⅳ每月一次至每年一次b=2Ⅴ一年以上一次b=1得分c=a×b当c≥15或a=5,为重要环境因素。c=25高度优选项c=20中度优选项c=15低度优选项c﹤15一般环境因素4.4.3.3厂界噪音---频次法评价因子a(a=1~5)厂界噪音与标准值比较之差ΔⅠΔ≥-1a=5Ⅱ-1﹥Δ≥-3a=4Ⅲ-3﹥Δ≥-5a=3Ⅳ-5﹥Δ≥-7a=2ⅤΔ﹤-7a=1评价因子b(b=1~5)频率/持续时间≤10"10"~1'1'~5'5'~30'≥30'一年以上一次12345每月一次至每年一次2345每月一次至每周一次345每周一次至每日一次45每日一次至连续发生5得分c=a×b当c≥15或a=5,为重要环境因素。c=25高度优选项c=20中度优选项c=15低度优选项c﹤15一般环境因素4.4.3.4多因子评价法评价因子a(a=1~5)污染物浓度与法规比值:Ⅰ≥90%a=5Ⅱ≥80%~90%a=4Ⅲ≥50%~80%a=3Ⅳ≥30%~50%a=2Ⅴ≤30%a=1评价因子b(b=1~5)排污频次Ⅰ一日一次至连续发生b=5Ⅱ每周一次至每日一次b=4Ⅲ每月一次至每周一次b=3Ⅳ每月一次至每年一次b=2Ⅴ一年以上一次b=1评价因子c(c=1~5)影响范围:Ⅰ全球严重破坏c=5Ⅱ国家范围破坏c=4Ⅲ重大地区破坏c=3Ⅳ较轻地区破坏c=2Ⅴ非严重破坏(无破坏)c=1评价因子d(d=1~5)环境影响的可恢复性或持续性:Ⅰ不可恢复d=5Ⅱ半年以上可恢复d=4Ⅲ一周至半年可恢复d=3Ⅳ一天至一周可恢复d=2Ⅴ一天内可恢复d=1评价因子e(e=1~5)公众和社区关注程度:Ⅰ社会极关注e=5Ⅱ地区性极关注e=4Ⅲ地区性关注e=3Ⅳ地区性一般关注e=2Ⅴ不关注e=1得分X=频率a×(最高得分)影响M影响M=MAX(b、c、d、e)当X≥15或M=5,为重要环境因素。X=25紧急优选项X=20高度优选项X=15中度优选项X<15低度优选项4.4.4是非判断法:针对其他特殊环境因素,可利用是非判断法判定重要环境因素。下述情况,可判定为重要环境因素:原材料、能耗超过工艺设计定额的15%;单产物耗、能耗超过同行业水平15%或公司往年原有水平15%;物资可回收利用但未执行的;相关方抱怨,或有要求的;产品环境指标不符合要求的;生产过程中环保装置或其他装置曾停用或曾发生的。4.4.5环境评价法:由持有国家环保局颁发的评价证书的单位进行评价。4.5环境因素评价4.5.1评价形式评价采用会议的形式进行。4.5.1.1推行办准备有关环境因素评价的有关资料,包括环境因素汇总表、污染物排放许可证、环保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以及其他相关资料。4.5.1.2环境管理者代表确定评价的时间、地点及进度等要求,由推行办将评价的时间、地点通知评价小组成员,并向评价小组成员发放有关资料。4.5.2评价的实施评价小组根据会议确定的评价方法,对环境因素汇总表中所有环境因素进行评价,并记录评价结果。4.5.3重要环境因素的确定评价小组根据环境因素评价结果确定重要环境因素,并由环境管理者代表确认。4.5.4重要环境因素的更改当环境因素发生变化时,环境管理者代表组织对其所产生的环境影响重新进行评价,并确定其是否被列入重要环境因素。支持性、作业文件三.适用环境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获取程序目的与适用范围为获取本公司所应遵守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特制定本程序。本程序适用于公司获取适用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工作。引用标准和文件《ISO14000:1996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ISO14000:1996环境管理体系—原则、体系和支持技术通用指南》职责3.1推行办负责获取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3.2各单位负责协助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获取工作。程序4.1获取途径4.1.1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获取工作由推行办负责进行,其他部门有协助获取的义务。4.1.2国家有关环保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从国家、省一级专业出版物及有关部门获取。4.1.3省、市及行业颁布、下发的标准、要求由省、市环保部门获取。4.2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适用性确认4.2.1为保证所获取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适用性,在获取后,应对其进行确认。4.2.2确认工作由推行办组织,市环保局进行。4.2.3当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发生变化时,需重新进行确认。4.2.4确认以书面形式进行,并保存确认记录。4.3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管理4.3.1推行办对所有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建立目录,以便进行跟踪。4.3.2推行办应将其及时下发到相关单位。4.3.3对于与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有关的过程的操作者,应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4.3.4对于作废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应及时进行回收,以保证在所有使用场所都为有效版本。支持性、作业文件四.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制定和实施程序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本程序规定了如何确定公司环境目标、指标,制定并实施环境管理方案,以便于完成环境目标、指标的内容和方法。本程序适用于公司环境目标、指标的确定和完成环境管理方案的工作。引用标准和文件《ISO14000:1996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ISO14000:1996环境管理体系—原则、体系和支持技术通用指南》职责3.1推行办负责确定环境目标、指标。3.2各相关单位根据目标、指标制定环境管理方案,并组织进行实施。程序4.1目标、指标的确定4.1.1环境目标是公司环境改善的长期努力方向,应与公司的环境方针相一致;环境指标是环境目标的细化和量化,以描述环境目标的实现步骤。4.1.2目标、指标应与法规和其他要求相一致,并考虑到以下要求:重要环境因素清单;公司的经济利益、运行和经营目标;可获得的最佳技术且经济合理、高效;相关方的意见。4.1.3目标、指标的制定应针对与环境有关部门的各层次和部门,并应同时形成文件,与环境方针一起,尽可能向与环境有关部门的各层次和部门传达。4.1.4环境目标和指标应根据公司对持续改进环境行为的承诺和容易控制的原则进行量化,并制定最后期限。4.1.5实施控制4.2环境目标的更改4.2.1定期对环境目标的内容进行评审,发现有不适合,应组织重新修订。4.2.2发生以下情况时,应考虑修改环境目标:修改环境方针;环境目标超期限未完成;环境体系内部审核时发现有必要修改环境目标,或发现有重大环境问题(重大不合格)。4.3环境管理方案4.3.1环境管理方案的制定4.3.1.1各相关单位管理者根据公司环境目标、指标制定环境管理方案。4.3.1.2环境管理方案应包括实施该方案所需的技术、人力、组织管理和资源保障,并进行责任分解,落实到具体责任人。4.3.1.3环境管理方案应尽可能细化,并规定完成时间。4.3.1.4为保障环境管理方案的顺利进行,可在环境管理方案中制定子方案。4.4环境管理方案应形成文件,确定报告实施进展情况的方法,并传达给与环境管理方案实施有关的部门。包括:监督、检查、考核;谁进行,频次,记录。4.5各相关单位组织进行环境管理方案的实施。4.6实施环境方案的部门应有足够的能力,配备足够的资源(人员、技术、特殊技能、财力支持等),以保证能够按照要求实施方案。4.7当环境目标被修改,或任何产品、过程和服务发生变化而影响到环境管理方案的实施时,环境管理方案就需要进行相应的更改。更改工作由该方案的原负责人组织进行。5.支持性、作业文件五.职工培训程序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本程序规定了对公司所有与环境管理体系有关的人员进行培训的内容和方法。本程序适用于公司所有与环境管理体系有关的人员培训。引用标准和文件《ISO14000:1996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ISO14000:1996环境管理体系—原则、体系和支持技术通用指南》职责3.1培训中心负责编制公司员工培训中期规划和年度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3.2人事部负责审批培训计划,并对实施情况进行监督、考核。3.3各部室,按培训中心的要求做好培训工作。3.4人事部负责各类人员的资格鉴定工作。程序4.1培训对象与内容4.1.1培训对象:所有与环境管理体系有关的人员。4.1.2培训内容:a管理知识b.技术知识c.法律d.企业文化e.其他相关知识。4.2培训过程4.2.1每年底各本部(室)、二级公司根据其质量职能和工作要求填写培训申报表,报公司培训中心。4.2.2培训中心据此编制年度培训计划,人事本部审核后,报公司批准。4.2.3培训中心根据年度培训计划编制月度计划,下发各二级公司。4.2.4各本部(室)、二级公司据此制定月度实施计划报培训中心。4.2.5培训中心和各本部(室)、二级公司分别按实施计划组织职工参加培训。4.2.6各本部(室)、二级公司根据培训记录进行员工学分统计并记录员工培训卡。4.2.7计划执行过程中各部门有新的培训要求时,以书面形式提出明确的培训要求报培训中心,培训中心及时对计划调整或补充,并将要求下达有关部门。4.2.8培训结束后,将所有的培训记录交培训中心归档。4.2.9人事本部对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考核。4.3培训方法4.3.1培训方法一般采取公司内培训和公司外培训相结合,专门培训和以会代训相结合,正规培训和业余培训相结合的形式。4.3.2公司内培训一般采取举办培训班、讲座、召开研讨会等形式。4.3.3公司外培训一般由部门提出申请,报主管领导批准后,再报培训中心备案。4.3.4教员应由企业领导、质量管理专职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及外聘的专家担任。4.3.5教材由负责组织实施的部门编写或选用。4.3.6员工出国培训由人事本部组织。4.3.7接受培训的员工,应按要求参加考试或考核,以验证培训效果。4.3.8培训中心负责制定培训考核大纲,各二级公司配合培训中心进行考核。4.4资格鉴定4.4.1人事本部按国家有关规定和企业要求确定特种作业、特殊工序、特殊岗位人员资格。4.4.1.1特种作业工种为:电工、焊工、电梯工、起重工、叉车工和从事计量工作的人员等。4.4.1.2特殊工序为压铸、注塑、焊接、涂装等。4.4.1.3特殊岗位为设计开发、验证、评审人员,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人员等。4.4.2人事本部政治成立员工资格评定委员会,根据技艺评定准则对需资格鉴定的人员进行资格评定。4.4.3员工资格评定结果应反馈被评定人员所在部门。资格评定的记录由人事本部保存。4.5培训档案4.5.1每次培训班结束,应完成培训记录。培训记录内容:课程表、数学大纲、培训考核表(成绩单、试卷)、考勤表。要求有原始记录,各种培训资料必须齐全,详细清晰。4.5.2各部门按培训中心要求自行组织培训或外出培训,应将培训的有关资料报培训中心,纳入个人培训档案。支持性、作业文件六.信息交流沟通程序目的与适用范围为规范环境信息沟通渠道,支持环境体系有效运行,特制定本程序。本程序适用于公司生产活动中各类环境信息的传递和处理工作。引用标准和文件《ISO14000:1996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ISO14000:1996环境管理体系—原则、体系和支持技术通用指南》职责3.1推行办负责公司内、外部环境信息的综合管理。3.2各单位负责本单位、外部环境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反馈工作。程序4.1信息交流的分类与形式4.1.1信息交流分类内部信息交流:在生产活动中,与生产活动相关的人员(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外部信息交流:与外部的组织、个人或第三方间的信息交流。4.1.2信息交流可以是书面形式的,也可以是口头形式的(如电话录音),或是其他一切可利用的通讯及宣传工具。4.1.3信息交流时,其内容应准确可靠。4.2信息交流与沟通内容:批评:有关环境方针、管理方面、环境行为、对环境不安全的产品的抱怨;建议:各种有关改善环境的观点;提问:对环境方针、方案、要求、废物利用及对环境安全的产品;报告:向利益相关方报告公司的环境状况。报告可来自公司内部和外部;宣传/培训:对于环境方针、体系要求、环境方案、环境行为状态的内、外部的培训、研讨会、展示会和出版物。4.3交流与沟通4.3.1各单位建立环境信息台帐,详细记录在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各种内、外部环境信息。4.3.2生产活动内部产生的信息,应由产生单位在当日进行传递。4.3.3紧急情况下的信息可直接传递到推行办(管理责任者)或外部相关方。4.3.4对于外部信息,各单位在接到该信息后,应立即进行记录,并在当日内传递到推行办。4.3.5对于外部你方提出的抱怨和申述,推行办会同相关部门提出处理意见,报管理者代表后形成处理决定。4.3.6需要回复的内、外部信息,相关部门应在合理期限内予以书面答复,并做好记录。支持性、作业文件七.文件控制程序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本程序规定了环境管理体系文件的控制方法和职责。本程序适用于与环境管理体系有关的文件的控制工作。引用标准和文件《ISO14000:1996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ISO14000:1996环境管理体系—原则、体系和支持技术通用指南》职责3.1推行办负责《环境管理手册》、《环境管理体系程序》和《环境管理体系作业文件》文件的管理和控制。3.2与控制环境质量相关的其他文件由文件编制单位管理和控制。程序4.1文件和资料的分类4.1.1公司环境管理体系文件由四个层次组成,即《环境管理手册》为一级文件;《环境管理体系程序》为二级文件;《环境管理体系作业文件》为三级文件;《记录》为四级文件。4.1.2资料包括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工艺文件、环境审核报告等。4.2文件、资料的编制和批准发布4.2.1《环境管理手册》由管理者代表组织编制,总裁审批发布;《环境管理体系程序》由推行办组织编制,管理者代表批准发布。4.2.2推行办组织编写作业文件,品保部部长审批生效。4.2.3所有文件的审批均使用手签体。4.3文件的发放4.3.1文件经审批后由其控制部门组织发放。4.3.2各文件发放部门必须编制文件发放目录,明确本部门控制的文件和资料。4.3.3各文件发放部门必须编制文件更改一览表或在文件一览表中对当前使用文件的修订状态加以标识。4.3.4各文件发放部门必须明确文件受控范围,统一编号,加受控标识,并保存发放记录。4.3.5各文件使用部门必须编制《文件资料目录》,详细列出指导本部门开展工作的质量文件。4.4文件的更改4.4.1《环境管理手册》、《环境管理体系程序》的更改由使用部门提出,推行办组织修改并审核,由原批准人批准执行。4.4.2《环境管理体系作业文件》的更改由使用部门提出,推行办组织修改,由原审批人批准后执行。4.4.3资料的更新由原审定发放部门进行。4.4.4文件的基准版本更改由原控制部门进行,其他部门使用的文件或文件由其他部门分发时,各部门应根据原控制部门下发的更改通知单对本部门使用或分发的文件进行更改。原控制部门应对更改情况进行定期抽检。4.4.5文件更改次数较多时,由控制部门发放新文件。4.5作废文件的回收和处理4.5.1文件和资料的控制部门及时从受控现场撤回所有作废文件,并做回收记录。4.5.2作废文件回收后,经原批准发布人同意后由控制部门组织销毁,并保存销毁记录。4.5.3对因法律或信息保存原因而存档的任何作废文件加以适当标识。支持性文件、作业文件八.运行控制程序目的与适用范围为了对生产活动中与重要环境因素相关的过程进行控制,特制定本程序。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对与重要环境因素相关的过程进行控制工作。引用标准和文件《ISO14000:1996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ISO14000:1996环境管理体系—原则、体系和支持技术通用指南》职责3.1各单位负责对本单位生产过程中与重要环境因素相关的过程的控制工作。3.2各单位负责制定本单位所需控制过程的书面程序。3.3推行办负责运行控制工作的统一管理。程序4.1控制对象控制对象包括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大气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化学危险品、资源、能源消耗和新、扩、改建项目产生的污染等与环境影响有关的各项活动。4.2作业指导书4.2.1对于与环境影响有关的各种过程,由相关单位制定书面的作业指导书,以明确所控制过程操作者权限、职责,并对操作内容提供明确的指南,规定操作原则。4.2.2如果过程的不符合会导致环境影响,作业指导书还应规定当不符合发生时应如何处理。4.2.3操作者应参与作业文件的编写工作。4.3过程的操作者应针对作业指导书进行培训,以保证操作者能够胜任该项工作。4.4对于操作过程应有详细的记录,以证明过程是处于受控状态下的。支持性、作业文件九.供方评定程序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程序规定了对供方评定的办法。本程序适用于对供方的合格评定。引用标准和文件《ISO14000:1996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ISO14000:1996环境管理体系—原则、体系和支持技术通用指南》职责负责组织相关部门对供方进行选择和评价。程序4.1新供方的选择4.1.1根据生产和新产品开发任务,初步确定待选供方。4.1.2组织相关部门,对供方进行实地考察评定,提出考评报告。4.1.3考评报告经总经理批准。4.2合格供方档案配套公司编制各类合格供方目录,并建立合格供方档案。4.3供方的调整和管理4.3.1合格供方的调整原则:配套公司依据供方环境管理体系评审情况、综合考评情况对合格供方目录予以调整。4.3.2品检部定期对供方的进货质量(涉及环保要求的参数)进行统计。4.3.3定期组织对供方环境管理体系进行评审,保存评审记录并纳入其档案。4.3.3.1评定时机:每年进行一次。当供方的质量(主要指涉及环保要求的参数)出现较大波动时,由XXX决定可适时评审。4.3.3.2评审结果:配套公司根据评审情况作出以下三种处理方式。合格,继续供货;不合格,限期整改,重新评审;不合格,取消合格供方资格。支持性文件、作业文件十.环境潜在事故和紧急情况控制程序目的和适用范围为了对防止潜在的环境事故的发生和环境紧急情况发生后能够得到及时处理,特制定本程序。本程序适用于公司潜在环境事故和紧急情况的处理工作。引用标准和文件《ISO14000:1996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ISO14000:1996环境管理体系—原则、体系和支持技术通用指南》职责3.1各单位负责组织确定本单位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3.2保卫部负责紧急情况发生后公司的总指挥调度工作。3.3各单位负责紧急情况下本单位的指挥调度工作。3.4各责任单位负责参与潜在事故和紧急情况的处理。程序4.1确定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4.1.1潜在事故和紧急情况可考虑以下情况:油库严重泄漏、爆炸;火灾;有毒、有害化学危险品的泄漏、燃烧等严重污染环境的事故;因特殊气候造成的环境影响。4.1.2各单位对本单位内部的生产全过程进行排查,以确定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并制定清单,报推行办。4.1.3推行办对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进行汇总,并将汇总表交保卫部和相关单位。4.2潜在事故和紧急情况的处理4.2.1保卫部设立专职值班人员和紧急情况专线电话,负责紧急情况发生时的联络工作应急措施的调度工作。4.2.2紧急情况发生后,各单位立即组织进行处理,并将情况通报保卫部。4.2.3存在紧急情况的单位,应制定应急措施。应急措施要求切实可行,有针对性。4.2.4存在紧急情况的单位,应成立应急组织,明确成员职责,并对应急组织成员进行应急措施的培训。4.2.5保卫部对各单位制定的应急措施进行检查,并在有条件时,定期对应急措施进行试验,以验证其有效性。4.2.6应对于可能发生紧急情况的岗位操作人员进行应急措施的培训。4.3紧急情况处理完后,保卫部应组织对应急措施进行评审,并对效果不显著的予以修订。支持性、作业文件十一.环境监测控制程序目的与适用范围为了环境管理方案的有效实施和环境目标、指标的实现及环境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特制定本程序。本程序适用于公司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目标、指标的实施情况和法律、法规的遵循情况的检查工作。引用标准和文件《ISO14000:1996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ISO14000:1996环境管理体系—原则、体系和支持技术通用指南》职责3.1推行办负责制定检查计划。3.2推行办负责组织检查组对各单位实施检查。3.3各单位负责进行自查,并协助检查组进行检查。程序4.1监察计划4.1.1推行办制定检查计划,确定检查目的、时间和检查依据。4.1.2检查项目现场运行控制情况;目标、指标及方案的完成情况;法律、法规的遵循情况;上次检查所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不合格项的纠正与预防措施的实施情况;应急措施的检查;部门自查情况;其他情况。4.2检查方式包括定期检查和抽查。定期检查每季度进行一次,抽查视实际情况随时进行。4.3检查的实施4.3.1推行办组织检查组,确定检查组成员。4.3.2根据检查计划,对各单位实施检查。4.3.3详细记录检查情况。对检查中发现的不合格项,下发整改通知单。4.3.4有条件时,依据标准进行实际测量。4.4检查结果的处理4.4.1对于检查中发现的不合格项,要求责任单位限期进行整改,并对其进行追踪。4.4.2根据检查结果进行通报。支持性文件、作业文件十二.检验、测量/监测和试验设备的控制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程序规定了对用以证实对污染控制符合规定要求的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如何进行控制、校准、维护、选择。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对设计、开发、生产、装配和服务过程中,用以证实对污染控制情况的所有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进行控制的工作。引用标准和文件《ISO14000:1996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ISO14000:1996环境管理体系—原则、体系和支持技术通用指南》职责3.1品检部负责建立统一的校准系统。3.2品检部根据对环境污染控制的要求,选择适用的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3.3用于检验或试验的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失效时,由质检人员上报品检部,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程序4.1校准系统的建立4.1.1品检部根据需要建立校准系统,对所有的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进行有效的控制、校准和维护。4.1.2新建立的各项企业计量标准,由品检部提出,报主管领导批准后施行。4.1.3品检部使用的计量校准器,应经上级计量鉴定所鉴定合格,获得有效合格证书后方可开展计量鉴定。4.1.4计量鉴定员应经过相应的培训并具有相应的资格。4.1.5计量环境要符合国家规定的要求。4.2检验、测量及试验设备的配置4.2.1根据对污染的控制要求配置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4.2.2需购置时,使用部门提出申请,经品检部审核,报主管领导批准。4.2.3顾客或供方提供的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由品检部鉴定合格后方可入库或投入使用。4.2.4需要租用的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由使用部门提出申请,品检部统一实施。4.3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控制4.3.1所有新购入或投入使用的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在使用前必须经品检部组织检定。4.3.1.1外购计量器具由采购部门通知品检部进行入库检定。4.3.1.2各部门需领用计量器具时,到品检部办理领用手续。4.3.1.3对大型检测设备经进厂安装、调试、验收后,由品检部办理编号、立卡、建帐手续,安排周期检定。4.3.2重新启用的检测试验设备,必须经品检部检定合格后方可使用。4.3.3各种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操作使用人员必须进行培训。4.3.4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调拨、封存、启用由使用部门提出申请,品检部负责处理。4.4周期检定4.4.1检定周期确定4.4.1.1品检部确定检定周期并制定检定计划。4.4.1.2对于合同供方或顾客提供的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由技术、品检和使用部门共同研究确定合理的检定周期。4.4.1.3根据周检、抽检情况,品检部适当调整检定周期。4.4.2计量人员按检定规程和周期检定计划实施检定。4.4.3品检部根据使用情况安排抽检。4.4.4操作者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异常时,立即停止使用并通知品检部采取有效的措施。4.4.5所有计量标准器和本公司无检定修理能力的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由办品检部负责委外检定。4.5检定标准4.5.1品检部严格按照国家检定规程实施控制。4.5.2对于国家无检定规程的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由品检部负责制定检定规程,并批准执行。4.6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失准。4.6.1采购进厂的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出现失准时,品检部出具检测报告,采购部门据此进行退货。4.6.2顾客、供方提供的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在纳入校准系统时出现不合格,品检部向责任部门提报检定报告,该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不得投入使用。4.6.3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失准,由品检部负责处理,并对被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失准,由品检部负责处理,并对被检的检验数据的有效性进行控制。4.6.4品检部对不符合要求的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作出检修、报废等处置,检修后重新检定,合格后方可使用。4.7记录和标识状态4.7.1品检部保存各种检定记录4.7.2品检部对所有的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施加状态标识,并加以记录。支持性文件、作业文件十三.不合格、纠正与预防措施控制程序目的与适用范围为了纠正、预防不合格项的发生,特制定本程序。本程序适用于公司环境管理体系中不合格项的纠正与预防工作。引用标准和文件《ISO14000:1996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ISO14000:1996环境管理体系—原则、体系和支持技术通用指南》职责3.1推行办负责监督落实各单位纠正预防措施的执行情况。3.2各单位负责预防措施的制定和实施。程序4.1不合格项的调查/确定4.1.1通过对各单位的日常监督、审核及内部审核/管理评审,发现不合格或潜在不合格。4.1.2对不合格的发现,应考虑以下原因:对环境方针的符合情况;策划过程的符合情况;实施与运行的符合情况;存在的潜在事故;社区抱怨;不合格项的跟踪情况。4.1.3必要时,运用统计技术确定产生不合格的原因。4.2不合格分类根据不合格项的发生情况,可分为:不符合ISO14000标准;不符合环境体系文件的要求;实施过程无效,未达到预期效果。4.3纠正、预防措施的制定4.3.1推行办确定不合格事实,并形成“不合格项报告”,下发有关单位。4.3.2相关单位接到“不合格项报告”后,针对性地制定纠正/预防措施,并将其反馈到推行办。4.3.3纠正、预防措施中应明确产生不合格的原因,并确定整改方法、期限、责任人,同时考虑到经济性和可行性,并对潜在不合格提出控制要求。4.3.4措施应切合实际情况,并能消除不合格产生的影响,且便于持续改进。4.4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责任单位根据纠正和预防措施中具体要求,组织实施。4.5整改情况的跟踪4.5.1推行办对纠正和预防措施执行情况进行跟踪检查,以验证其效果。4.5.2根据整改的具体情况,推行办可对纠正和预防措施执行情况提出建议或写出报告,上报管理责任者。4.5.3对于纠正和预防措施执行不利的单位和个人,推行办给予响应的处罚。4.5.4对于有效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由推行办将其纳入体系文件,并进行管理评审。支持性文件、作业文件十四.环境记录控制程序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程序规定了环境记录的标识、收集、编目、归档、储存、保管和处置的方法。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各种环境记录(包括合同分供方提供的环境记录)的控制和管理工作。引用标准和文件《ISO14000:1996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ISO14000:1996环境管理体系—原则、体系和支持技术通用指南》职责3.1推行办负责制定公司内使用的各种环境记录的标识方法及环境记录的范围。3.2各环境职能部门根据各自的业务范围,对各种环境记录进行收集、编目、归档、储存、保管和处置工作。程序4.1环境记录的范围环境记录包括各种证明对污染控制情况符合规定要求和环境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各种报告、记录:如质量审核报告、管理评审记录、过程控制和纠正措施记录、人员资格和培训记录等。4.2环境记录的媒介形式环境记录可以载以任何形式的媒体,如文字、硬拷贝、电子媒体等。4.3环境记录的填写规定4.3.1记录要清楚、工整、全面、易懂,便于查阅、追溯。4.3.2记录要准确、具体、及时,当场记录,避免事后回忆、追忆。4.3.3填写记录时原则上使用钢笔,墨水要用碳素墨水,有复写要求或操作有难度时方可使用圆珠笔,禁止使用铅笔和红墨水笔。4.3.4记录填写有错误时,不得在记录上随意涂改,也不得使用涂改液涂改;应在原记录上划两条平行线,要求能看到原数据;在旁边写上新数据时,应有更改者的签名或加盖个人印鉴。4.3.5记录要依规定填写齐全,不准留空白项。4.3.6不准在记录中书写与记录无关的内容,不准在框格外填写内容,若空间不足可加附页。4.3.7记录中禁止使用繁体字和不规范的简化字。4.4质量记录的标识4.4.1推行办负责制定环境记录的编号原则和方法,各部门按规定对记录进行编号。4.4.2编号方法Q/XDZGT.H□□□□□记录顺序号三位阿拉伯数字表示本部门环境记录顺序号部门代号两位阿拉伯数字表示部门代号管理标准代号G代表管理标准,T代表体系,H代表环境记录企标代号4.4.3部门代号:《管理性作业文件编写规定》。4.5环境记录的控制4.5.1各控制部门应填写《环境管理体系记录清单》,并将其复印件报推行办,明确本部门所控制的质量记录的传递程序、保存地点和期限,负责相应环境记录的定期收集、整理、归档、保管和处置。4.5.2环境记录的储存和保管方式必须便于存取,并有适宜的储存和保管环境,防止损坏、变质或丢失。4.5.3环境记录的借阅按各单位文件资料管理办法执行。4.6环境记录的保存期限4.6.1长期保存的环境记录管理评审报告:3年;第三方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报告:3年;内部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报告:3年;资格评定记录:6年。4.6.2随受控对象而确定时间的环境记录:(一年以上到受控停止后一年)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检定校准数据记录;合同分供方的有关环境记录;产品更改、工艺更改记录;文件资料发放和更改记录;纠正措施记录;工艺纪律检查记录。4.6.3无定期保存的环境记录(一年以上)。4.7环境记录的处理4.7.1合同要求时,在商定期内环境记录必须能提供给顾客或其代表在进行评价时查阅。4.7.2到达保存期限后,由部门领导组织进行销毁并保存销毁记录。支持性文件、作业文件十五.环境体系内部审核程序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本程序规定了内部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的内容和实施程序。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内部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的全过程。引用标准和文件《ISO14000:1996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ISO14000:1996环境管理体系—原则、体系和支持技术通用指南》职责3.1推行办具体组织布置内部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工作。3.2内部审核员经总裁授权后,独立、公正地对环境管理体系作出评价。3.3被审核部门积极配合审核工作。程序4.1内部审核员的管理4.1.1内部审核员具备的资格:被总裁或管理者代表任命;应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业务能力,并经过专门培训;与被审核活动无直接责任。4.1.2推行办根据实际需要,组织对内审员进行培训。4.1.3经培训取得资格证书的审核员,经总裁授权成为正式的内部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员,并在推行办备案。4.1.4实施内部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或对分供方环境管理体系评价时,推行办根据需要抽调内审员。4.1.5每次审核结束,推行办组织对审核员的工作业绩进行评定并保存评定资料。4.2审核时机4.2.1每年进行两次审核,审核的具体时间由推行办在年度计划中提出。4.2.2根据环境管理体系内外环境的变化,管理者代表可决定适时进行内审。4.3审核准备4.3.1管理者代表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审核的目的、范围、深度和时间。4.3.2根据审核重点,结合内部审核员的个人素质和具体情况,选定审核组长,报管理者代表认可后开始工作。4.3.3审核组长负责制定内部审核实施计划,经管理者代表批准生效。4.3.4审核人员根据审核目的和范围编制核查表。4.3.5审核前,由审核组书面通知被审核部门。4.4审核实施4.4.1审核组长主持召开由审核组成员和被审核部门领导及相关人员参加的会议。4.4.2审核组进行现场审核,收集证据。4.4.3内审员记录审核结果,审核组对审核结果进行评审,确定不合格项。4.4.4受审核部门对不合格项提出纠正措施。4.4.5最终审查结果由审核组长报管理者代表认可。4.4.6审核组召集审核总结会议,通报审核结果。4.4.7由审核组长或其授权的审核员按要求编写《审核报告》。4.4.8审核组对《不合格项报告》中的“纠正措施”进行跟踪检查,验证其有效性。支持性文件、作业文件十六.管理评审程序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本程序规定了管理评审的目标、职责、时机和方法。本程序适用于公司管理者对环境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进行评审。引用标准和文件《ISO14000:1996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ISO14000:1996环境管理体系—原则、体系和支持技术通用指南》职责3.1总裁或总裁委托管理者代表组织管理评审。3.2管理者代表组织推行办收集、汇总环境管理体系运行方面的信息,并提报总裁。程序4.1管理评审的时机4.1.1管理评审每年进行一次4.1.2针对下列重大变化可由总裁决定适时进行管理评审:当社会政治、经济方针政策有重大调整或环境管理体系的外部环境发生较大变化时;当市场需求发生了重大变化时;当环境管理体系的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时;当企业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技术改造而使资源条件发生重大变化时。4.2管理评审的内容4.2.1组织结构和资源配置是否合适4.2.2环境管理体系实施的有效性和适宜性4.2.3过程的结果对环境的影响4.3管理评审的实施4.3.1在适当的时机,由公司管理者代表提出评审的要求,确定评审的内容和目的。4.3.2总裁或总裁委托管理者代表组织各质量职能部门负责人进行管理评审。4.3.3《管理评审报告》由推行办归档管理。支持性文件、作业文件十七.固废管理作业指导目的为了防治固体废物污染环境,便于固体废物实现充分回收和合理利用,对固体废物进行分类、回收和处理。范围适用于各部门产生固体废物的处理。定义固体废物:是指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简称固废。有害废物:在固体废物中凡具有毒性、易燃性、腐蚀性、反应性、传染性、放射性的废物。职责相关部门负责固体废物的分类收集;行政部负责垃圾的分类收集和处理;工会负责废品的回收、出售和统计。内容5.1固体废物分类收集及处理:S/N分类处理方法分类收集部门处理部门1废铜回收Aa2废钢铁回收Aa3废零部件回收A、Bb4废纸皮回收A、Bb5废木箱回收A、Bb6废电线回收Cb7废包装薄膜回收Cb8废塑料回收Cb9其他可回收的回收相关部门b10废棉纱收集待处理A、B、Cc11废化学品容器收集待处理Ac12其他有害废物收集待处理相关部门M13生活垃圾废弃BN14其他不可回收的废弃BN5.2所有产生固体废物的部门和员工,应当采取措施对固体废物进行分类收集、储存,防止或者减少固体废物对环境的污染。5.3固体废物应按不可回收和可回收、工业垃圾和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存放、运输和处理。收集储存固体废物的相关部门应对用来收集固体废物的容器或指定地点以其类别进行明确的文字标识。固体废物应按照5.1的要求进行分类收集和处理。5.4废化学品容器由相关部门进行收集存放,一定数量后统一交A集中储存,以待找到妥善的处理办法时进行统一处理。废化学品容器应放在专用容器中并标识,不得放在垃圾中。5.5废棉纱和其他有害废物由相关部门进行收集存放,一定数量后统一交钣金车间集中储存,以待找到妥善的处理办法时进行统一处理。以上有害废物应放在专用容器中并标识,不得放在垃圾中。5.6可回收的固体废物储存达到一定的数量以后,应由相关部门按《废品出售登记表》进行登记,废品应描述其名称、类别、工艺来源、数量等。经部门经理或主管审批方可出售,《废品出售登记表》原件交工会收款人保管,购买者和出售部门各存一份复印件。5.7B负责固废的出售处理和记录,并对固体废物出售每年进行两次的统计,其结果作为管理评审会议资料的一部分。5.8垃圾由行政部清洁工每日负责分类处理,可回收的垃圾应分类挑选出来,集中储存,一定量后进行回收处理。生活垃圾和其他不可回收的固体废物每日收集后倾倒在开发区指定的垃圾点。不得擅自进行焚烧或随处丢弃,不得在运输过程中沿途丢弃、遗撒固体废物。参考EF461-01废品出售登记表十八.安全防火制度目的为加强公司消防管理,预防和减少火灾,保障员工生命和公司财产的安全,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范围适用于公司各部门及全体人员。职责行政部负责组织各部门实施安全防火制度;各部门对本部门工作范围内的安全防火负有主要责任;公司安委会负责对安全防火制度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程序4.1认真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自觉遵守和维护国家消防管理规定。4.2每月及节假日前,公司安委会对公司各部门进行安全防火检查,及时清除火险隐患。4.3建立公司义务消防队,每年进行一次消防演练。4.4办公室及车间严禁吸烟4.5下班时应将工作场所的电源关闭(如照明、空调、电脑、电风扇等)。4.6办公室及生产现场备用的防火器具,如消防栓、灭火水带、灭火机等应保持完整,按指定地点摆好,不能随意乱用,每月定期对各种消防设备检查一次。4.7应确保消防通道的畅通4.8生产中使用的油类、化学品等易燃物品,要放在指定地点,并由专人保管。4.9车间生产现场余留的油纸、纱头、废油要及时清理干净。4.10在车间电焊时,要注意防火。若在易燃地方电焊,应采取安全防火措施,并要有专人看火。4.11告诉内严禁使用电炉,如确实需要电炉时,应向行政部提出申请,获得批准后方可使用。4.12公司发生火警时,应立即上报公司和市消防队,积极组织灭火,并打开安全门疏散人员。十九.消防设备管理规定目的用来规范和指导公司所有消防设备、消防器材的配置、使用、更新等行为:确保公司的消防设备器材始终处在最佳备用状态。范围适用于公司所有消防设备、消防器材的管理。定义3.1消防栓:与城市自来水道相通的自来水高压阀门,当需要扑灭较大面积火灾时,可打开阀门,即有高压水龙喷出。3.2消防带:与消防栓相连的水带,在备用状态时,以缠卷状置于消防栓箱内。3.3消防报警器:安置在消防栓箱内的一种报警装置,当火警发生时,按指示将该装置表面玻璃击碎报警,该装置会自动增加水压,并发生报警声。职责各车间、办公室负责各自区域消防设备的日常点检及维护工作;行政部负责公司所有消防设备的维修和更换工作;公司安全委员会负责每月对公司所有消防设备进行监督检查。程序5.1各车间、办公室每两月对所属区域的消防设备进行一次点检,将检查结果填入《消防设备点检单》,并在25日之前交行政部存档。5.2行政部应及时审核点检表,对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并记录在《消防设备维修单》中。5.3消防设备应由受过培训专人管理,如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行政部或公司安委会反馈。由行政部负责维修或更换。5.4公司安委会通过每月一次的安全检查,监督消防设备的管理情况,如发现异常问题,及时反馈行政部。5.5消防设备应放置在指定位置,便于取得,并保持设备整洁,始终处于可立刻使用状态。5.6应根据周围环境配置不同的消防器材。5.6.1不同类型灭火器适用环境:干粉灭火器:利用CO2或氮气干粉抢救石油产品、有机溶剂等易燃液体、可燃气体和电气设备的初起火灾。二氧化碳灭火器:适用于扑救电气设备、精密仪器、图书档案及范围不大的油类、气体和一些不能用水扑救的物质所引起的火灾。5.6.2公司消防设备器材配置情况见公司消防平面图。5.7已不能使用的消防器材应及时撤换,并做报废处理。5.8每次使用完的灭火器,应及时到指定地点补充灭火剂。5.9消防器材附近严禁堆放其他物品,以保证消防通道的畅通。5.10紧急出口处严禁堆放任何物品,并保证至少有1.2米宽的紧急通道。5.11消防带不可有打结,消防报警器应保持高度灵敏。二十.义务消防队的义务和活动制度目的义务消防队员是预防和扑灭火灾的群众性自防自救的消防组织,是公司开展消防工作的骨干力量,对加强公司防火工作,确保员工人身及公司财产的安全起着重要的作用。范围本制度规定了公司义务消防队的条件、义务和活动内容,适用于公司各部门及全体义务消防队员。内容3.1条件和义务:义务消防队员从各部门、车间选派,由遵纪守法、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热爱消防工作、身体健康的人员担任(组织结构见附录A);公司义务消防队担负着随时扑救火灾的任务,平时是防火骨干,一旦发生火灾,又是扑救初起火灾的尖兵,是公安消防队的得力助手。3.2培训教育:由人事部聘请公安消防队或有关单位不定期地举办消防知识学习,普及防火、灭火常识。学习国家有关消防条例及其消防法规;学习基本的防火和灭火知识;学习常用消防器材的使用和保养维修;学习必要的安全知识,学会救人、疏散物资等基本方法。3.3技能训练:从公司实际出发,每年开展一次消防演练,有的放矢地进行灭火训练。3.4义务消防队每两年调整一次,若队员离职,应及时予以补充。3.5对在消防工作中表现积极、成绩显著的集体和个人,公司将给予奖励。附录A:义务消防队组织机构A消防小队:小队长:队员:B消防小队:小队长:队员:C消防小队:小队长:队员:D消防小队:小队长:队员:二十一.国外公司环境方针埃克森公司的环境方针埃克森公司的方针是以一种与所处社会的经济与环境的需求和谐共存的方式从事商业活动。同时,公司的方针保证遵守所有适用的环境法律法规,在没有相应法律法规时,公司将使用可靠的标准。公司承诺,为改善本企业整体活动的环境表现作出持续努力。公司鼓励关心和尊重环境的行为,强调每一个雇员在企业环境表现中的责任,确保适当的运行操作和培训的进行。公司将就环境事务与公众进行交流,与他人分享经验,为改善工业界的环境行为提供便利。有鉴于此,公司的方针是:与政府部门和工业组织合作,促进基于科学的,有效的环境法律法规的建立,并促进立法过程中充分考虑危机、成本、效益,以及对能源、产品供给的影响。以防止事故的发生,控制排放物和废物在有害水平之下作为企业管理活动的目标之一,并且为这一目标设计、提供并保持各种便利条件。对自身运行导致的事故作出快速有效的反应,与工业组织和被授权的地方政府充分合作。积极支持和从事研究,改善对公司运行的环境影响的理解和认识,以改善环境保护技术和方法,不断加强公司的经营活动、产品与环境兼容的能力。对公司的运行进行适当的评审和评价,检验公司经营运行,以确保对环境方针的符合。波音公司的环境原则环境、健康和安全方面的考虑是我公司的整体经营思想的一部分,必须被注入到每一个波音员工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承认,在保护我们从事生产经营的社区、保护自然资源、遵守适用的法律法规等方面我们负有责任,以便使今天的人们和我们的后代拥有一个可持续的未来。波音公司承诺坚持以下原则:可持续地使用自然资源:以一种有效率的方式使用能源、水和其他资源,保留那些不可再生资源,以便为后代保持环境的质量。原材料和过程:挑选对员工、顾客、社区和环境危险性最小的工具、工艺流程、原材料和设备。进行研究,以改进工艺流程减少排放,在不降低产品质量的前提下,确定和使用对环境和公司员工更为安全的材料。有毒有害材料和废物削减:以最小量使用有毒有害材料,循环使用这些材料和废物,以减少废物的体积和毒性。环境恢复:迅速、负责地纠正土壤和地下水不良状况,以免危及环境、健康和安全。对我公司有毒有害废物承包方进行监督,最小化未来环境危机。评价:不断对公司运行现状、工艺流程以及设备进行评价,以便确保对有关法律法规和波音公司的方针的安全遵守,同时,以确定改进的机会。开放的交流:与公司员工、政府部门和社区进行充分交流,并共同努力。制定目标、不断衡量进展并报告结果。东芝公司的环境方针与行动方案环境保护的基本方针:东芝公司认识到地球是人类不可替代的财产,留给后代一个良好的环境是人类的责任。为此,公司积极推进在公司技术和财务能力许可范围内的环境保护行动,并保证尊重包含着东芝集团基本承诺和保护政策的下列原则:公司将推进环境保护作为管理的一项基本职责;公司确定与减少环境影响和污染预防相关的,与自身活动、产品和服务的环境因素相关的目标指标;公司通过切实执行环境保护的措施寻求环境影响持续地降低;公司通过促进环境保护的活动,包括使用对环境无害的技术,设计和供应对环境无害的产品,加强与企业所在地的合作等方式,来为社会作出贡献;公司遵守所有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公司标准;公司认识到自然资源的有限性,采取措施促进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公司采取措施促进每一个员工对参与环境保护行动的理解;为促进整个东芝集团的环境保护,公司为其下属公司和合作公司提供支持和帮助。日本松下公司环境方针声明全人类对尊重和保护自然精巧的平衡具有特殊的责任,我公司充分认识到我们有责任来保持地球的生态平衡。有鉴于此,在努力达成我公司增进全人类福利的目标时,我们保证谨慎地、可持续地使用地球的资源,并保护自然环境。百事集团的环境承诺百事集团承诺提供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做有环境责任感的一员。遵守所有适用的环境、安全和健康法律法规。我们专注于设计、制造、保持和运行能够保护人类和自然资源不被破坏的企业和设备。这将包括提供和要求使用附加的、保护性的设备和标准,并坚持所有工作都必须安全地进行。我们相信保护环境是一个优秀组织义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承诺,借助富有社会责任感的、经济和技术上都是可行的方法,使我们的经营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我们鼓励对环境的保护、资源的循环利用以及促进保护大气、水资源和土地的能源利用项目。百事集团在世界范围内的行为准则百事集团在世界范围内的行为准则意味着百事集团及其分支下属机构承诺以下环境原则:我们以富有环境责任感的方式从事我们的商业经营,我们遵守所有适用的环境、安全和健康法律法规,承诺提供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在缺少相关法律法规时,我们也将继续负责地经营。我们将致力于使经营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同时也在寻求富有社会责任感的、经济和技术上都是可行的方法。通过研究和新技术应用,我们通过源头控制、循环利用和改革产品包装来改进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