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钟龄论治胃肠肿瘤_第1页
程钟龄论治胃肠肿瘤_第2页
程钟龄论治胃肠肿瘤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程钟龄论治胃肠肿瘤

胃肠肿瘤是常见的腹部胃肠道肿瘤,包括胃肠垃圾和肠癌。它的病理性质主要是腺癌。在当前的医学条件下,手术和治愈是患者可以获得治愈的唯一手段。辅助化疗除不良反应外,由于治疗作用有限,其能否使患者获益,仍具有不确定性。除手术、放化疗、分子靶向等治疗外,越来越多的患者寻求中医药治疗,希望从中找到康复和新生的希望。中医药对肿瘤的认识源远流长,历代医家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防治经验,其中对肿瘤治法的运用,尤其值得思考与研究。随着时代变迁,中医药对肿瘤的治法理论,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深入完善。1兼从末治的注重与正相关的重点治疗的探索腹内癌肿,触之有形,坚硬不移,属于“癥积”范畴。古人认为其成因复杂,主要由于正气不足、气血凝聚逐渐形成。初期肿块较小或不坚,或痛或不痛,患者饮食活动如常,不易察觉。随着肿块渐大,坚满作痛,患者逐渐出现食欲不振、消瘦乏力等症状。对于积聚的治疗,清代程钟龄提出“初、中、末”三期论治,认为:“邪气初客,积聚未坚,宜直消之,而后和之。若积聚日久,邪盛正虚,法从中治,须以补泻相兼为用。若块消及半,便从末治,即住攻击之药,但和中养胃,导达经脉,俾荣卫流通,而块自消矣。”“虚人患积者,必先补其虚,理其脾,增其饮食,然后用药攻其积,斯为善治,此先补后攻之法也。”对后世治疗癌肿有重要指导意义。个人对胃肠肿瘤的施治有以下几点认识:首先,积聚包括肿瘤但不完全是。古人认为,“积”和“聚”有联系,但本质上有区别。以血积坚著不移者为“癥积”,属脏病;气聚移动不定者为“瘕聚”,属于腑病。同时认为,两者之间不能绝对划分,有先因气聚,日久成积的;也有积块坚固,治后能移动的。因此,积聚也包括部分良性肿瘤或其他腹腔病变。其次,古谓积聚“初、中、末”三期的概念,不可能脱离当时认识疾病的时代背景,不能简单地与现代肿瘤诊断的病理分期划等号。针对疾病演进过程中出现的邪正消长状态,提出在不同阶段分重点治疗是其主要内容。如肿瘤形成早期“邪气初客,积聚未坚”,正气未衰,邪气未盛,提出“宜直消之而后和之”的观点。消法为祛邪之法,意为“坚者削之”,待邪消之后再和中养正以善其后,强调祛邪为先。再次,提出扶正与祛邪相兼为用的理论。“积聚日久,邪盛正虚”,肿瘤未能祛除或积块增大,机体日渐虚衰,正气不足。此刻既不能一味攻邪伤正,也不能姑息养奸,任其滋长,宜采用“补泻相兼”的治法,虚实兼顾,不失偏颇,方能符合病况。2治疗结瘤期的中药认识“同病异治,异病同治”是中医的重要治法原则,体现了因人、因病、因证灵活施治的个体化原则,同样要在《黄帝内经》治法理论的指导下,贯通古今,融会新知,合理指导今天的临床实践。首先,对于腹中已形成的肿块,因限于历史条件,古人无法区分是良性肿瘤或恶性肿瘤,未能清晰阐述两者之间的预后差别,更无法通过手术方式切除瘤体,因而古之所论与今天对肿瘤的认识存在较大差异。如现代医学认为,病理诊断明确后能够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应尽快施行手术切除病灶;在肿瘤切除后的无病生存期,腹腔内虽已无肿块,但治疗不应停止,而应进行化疗或其他治疗,防止肿瘤复发转移。然而在治疗结束至肿瘤复发这一时期,是现代医学治疗的空白期。中医学认为,一方面,手术和化疗均损伤正气,患者可能出现脾胃虚弱、气血不足等虚损症状;另一方面,治疗中脱落或逃逸的癌细胞,仍然是以后复发转移的“余毒”。故主张这一时期采取更加积极的预防性措施,扶正与祛邪“相兼为用”。其次,所谓积聚的“末治”,是指经过治疗,“块消及半”之时,此时“和中养胃,导达经脉,俾荣卫流通,而块自消矣。”对于非恶性肿瘤或可予以“养正积自除”的保守治疗,但对恶性肿瘤而言,如能创造条件手术者,仍应不失时机,祛邪务尽。若病属晚期,继续化疗虽有可能使肿块暂时缩小,但终难挽回局面。此时应遵循中医“养正”原则,不以攻邪消积为目标,而以健脾养胃,调和气血,扶助正气为重点,争取“带瘤生存”,改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再次,“同病”和“异病”古今认识有差别。古之“积”“聚”,同为腹内积块,有胀有痛,其中气滞郁结者,移动不定,其病在腑,是属“瘕聚”;血结瘀凝者,坚著不移,其病在脏,是属“癥积”。其治法一则以疏调行气为主,一则以化瘀散结为主,虽然统称“积聚”而治法各有不同。如今,对“同病”和“异病”的认识,又增加了现代医学的诊疗手段。如对腹内包块,首先通过影像学检查,明确是否为有形占位,然后通过病理组织学检查明确良恶属性,进而予以各异的治疗方法。治疗方面,中医面对不同的肿瘤疾病,只要所表现的临床证候相同,均可运用相同的治法,即“异病同治”的原则;另一方面,即使是同一类肿瘤,由于所处病期不同、证候不同以及患者体质差异,治疗方法又有不同,体现了“同病异治”的原则。中医的这一重要治则,充分体现了个性化的治疗特点,在肿瘤治疗方法学上有其灵活性、合理性和科学性。另外,现代医学也在遵循“同病异治”的原则,如肠癌的靶向药物治疗,由于肿瘤基因类型的不同,患者的敏感度各异,因此治疗上要因人而异。3增强免疫功能《素问·刺法论》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肿瘤发生与正气虚衰有着密切的关系。《景岳全书·噎膈》认为:“少年少见此症,惟中衰耗伤者多有之。”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若正气内虚,瘀毒内结则发为肿瘤。从扶正方面来说,应多从补脾益肾入手。《脾胃论》对“正虚”有独到见解,认为“人以胃气为本”,所以胃肠肿瘤更要重视补气健脾。从临床治疗效果来看,补脾不但使患者症状改善明显,食欲转振,体质量增加,而且有利于气血的生长,降低化疗药物所致的胃肠不良反应。动物实验结果表明,健脾益气的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等中药能显著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对肿瘤细胞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抑癌作用是通过恢复和提高免疫功能实现的。“四季脾旺不受邪”,补虚旺脾是胃肠肿瘤的重要治法,应贯穿在辨证治疗的各个阶段,前人称此为“善治”。另一方面,“瘀毒内结”是腹部肿瘤“邪实”的重要特征。《医林改错》谓:“肚腹积块,必有形之血。”肿瘤患者的血液普遍处于高凝状态,微观癌栓形成与肿瘤生长、浸润、转移存在密切的关系。因此,“攻邪”“削坚”等治法的重点在于化瘀散结,使有形之瘀毒得以化解,初萌之癌栓难以成形,有利于肿瘤复发转移的积极预防。另外,中医对于肿瘤本质的寒热属性,古今认识差异较大。古人认为,积聚的成因与寒证有关,如《灵枢·百病始生》云:“积之始生,得寒乃生,厥乃成积”“温气不行,凝血蕴里而不散,津液涩渗,著而不去而积成矣。”历代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