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古代汉语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整理归纳)经实中王显秀古汉语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宾语前置、主谓倒装、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固定结构。一、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其句式有如下几种表示法:1、用“者……也”表判断。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如:①“陈涉者,阳城人也。”(《史记.了涉世家》)②“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是赵国的良将)2、用“,也”表示判断。判断句中,有时“者”和“也”不一定同时出现,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断。如:①“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资治通鉴》)②“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③“项脊轩,旧南阁子也。”(《项脊轩志》)3、用“者,”表示判断。有的判断句,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这种情况不常见。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4、用“为”表判断①“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不能说是设法生财)②“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③“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5、用“者也。”表判断。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提顿,只起称代作用。这种判断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如: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战国策.齐策》)②莲,花之君子者也。(周敦颐《爱莲说》)6、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加强判断的语气,往往在动词谓语前加副词“乃、必、亦、即、诚、皆、则、耳”等表判断。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陶渊明《桃花源记》)②“电脑乃高科技用具。”(电脑是高科技用具)③“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范仲淹《岳阳楼记》)
④“即今之亻累然在墓也。”(张溥《五人墓碑记》)⑤“予购三百盆,皆病者……”(龚自珍《病梅馆记》)7、用“非”“未”“弗”“无”“莫”等表示否定的判断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苏洵《六国论》)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③“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之议也。”
8、无标志判断句。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既不用判断词,也不用语气词,通过语气直接表示判断或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如:①“刘备天下枭雄。”(司马光《赤壁之战》)②“秦,虎狼之国。”二、被动句
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位于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位于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害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在古汉语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在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一)有标志的被动句,大体有以下几种形式:1、用“为”“为……所……”“……为所……”表被动。⑴用“为”(“为”放在动词前边引出行为的主动者),它的形式是:“为+主动者+动词”①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欧阳修《伶官传序》)②“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被天下人嘲笑)(贾谊《过秦论》)③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司马迁《陈涉世家》)⑵“为……所……”“为+主动者+所+动词”。
①茅屋为秋风所破(草房被秋风吹坏了)
②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司马光《赤壁之战》)
③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苏洵《六国论》)④吾属皆且为之所虏
⑶“……为所……”表被动。例如: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司马迁《鸿门宴》)2、用“见”、“于”,“见于。”表被动。⑴在动词前用“见”来表示被动关系。它的形式是:“见+动词”。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暴见于王。”(《孟子.梁惠王下》)⑵用“于”表示被动关系。“于”放到动词后,引出行为的主动者,它的形式是:“动词+于+主动者”。①“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史记.屈原列传》)(这里“惑”、“欺”的动作是由“于”后的“郑袖”、“张仪”发出来的。)②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韩愈《师说》)③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张溥《五人墓碑记》)⑶用“见于。”它的形式是:“见+动词+于+主动者”。
①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我担心被您欺骗而对不起赵国)
②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相近,如:“冀君实或见怒也。”(《答司马谏议书》)这里的“见”不表被动,它是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的客气说法,像现代汉语中的“见谅”等那为此种用法。3、用介词“受”“受……于……”表被动(“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⑴在动词前加“受”,结构是:“受+动词”⑵用“受于。”的形式表被动。“于”引出主动者。结构是:“受+动词+于+主动者”。“吾不能举金吴之地,十万之从,受制于人。”(《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4、用“被”在动词前表被动。
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②“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忠心却被别人诽谤,能不怨恨吗?)
③“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张溥《五人墓碑记》)
④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二)无标志的被动句,动词本身表被动。这是意念上的被动句,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判别。①“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资治通鉴》)(这里的“逼兵势”是“被兵势所逼”的意思。)②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举”表示被“推举”③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左传·郑伯克段于鄢》)(“除”表示“被除去”)
三、省略句
1、主语的省略
①永州之野产异蛇,(是蛇)黑质而白章;(蛇)触草木,草木尽死;
②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淆之战》)
2、谓语的省略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3.饰语和中心词的省略。如: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吾)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吾)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4,介词和介词宾语的省略。如:
①死马且买之(以)五百金,况生马乎?
②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于)河南,臣战(于)河北。
③旦日,客从外来,与(其)坐谈。(《邹忌讽齐王讷谏》)
5、分句的省略。如: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亦可致远),功在不舍
四、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主语后置)(一)、宾语前置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这类宾语前置,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必须是否定句,由“不”、“未”、“毋”、“莫”等否定词表示。在这种情况下,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和否定词之后。例如:①《硕鼠》:“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②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③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④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否)焉。(之,宾语提前的标志)《师说》
⑤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苏轼
⑥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⑦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齐桓晋文之事》〈孟子〉2、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用疑问代词“谁”、“何”、“奚”、“安”等做宾语时往往放在动词的前面。例如:①《鸿门宴》:“良问曰:‘大王来何操?’”“何操”应理解为“操何”②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④沛公安在?《鸿门宴》〈史记〉
⑤夫晋,何厌之有?(之,宾语提前的标志)《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3、介词宾语提前:
在现代汉语中,介词后面跟着宾语,组成介宾结构,用来修饰动词谓语。在文言文中,介词宾语往往置与介词之前,形成一种倒置的现象。例如:
①《岳阳楼记》:“臆!微斯人吾谁与归?”“谁与归”应理解为“与谁归”。②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战国策〉③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何以能田(畋)猎也?《庄暴见孟子》〈孟子〉
④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史记〉
⑤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卫风•氓》〈诗经〉
⑥是以君子远庖厨也。《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4、特殊结构:用"之"、"是"将宾语提前。①宋何罪之有?(宋国有什么罪过?)②惟命是听(成语)③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二)、定语后置: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词前边,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并用“者”结句。“中心词+后置定语+者”或“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的形式。如:“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及:“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苏轼《石钟山记》)等。应注意的是,文言文中定语后置只限于表示修饰关系的句子,表领属关系的定语则不后置。①中心词+定语+者式结构求人可使报秦者,末得。(《廉》)译:寻找能够出使回复秦国的人亦雁荡具体而微者。(《雁荡山》)译:也是形体具备而规模较小的雁荡山②中心词+之+定语+者式结构率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百人(《廉》)译:率领谢庄精通武艺善于格斗的少年马之千里者(《马说》译:能日行千里的马③中心词+之+定语式结构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译: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劲的筋骨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涉江》)译:佩带着长长的长剑,戴着高高的帽子④中心词+而+定语+者式结构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天下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译:能不改变自己志节的做官人,……⑤中心词+数(量)词式结构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译:一顿有时(就)吃掉一石的粮食。铸以为金人十二。译:用它铸成了十二个金人。在古汉语中将定语移置在中心词之后的现象。定语后置一般有三种情况:1)、中心词+定语+者或中心词+之+定语+者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张溥2)、中心词+之+形容词(定语)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
②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3)、中心词+数量词(定语)
①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②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鸿门宴》)
(三)、状语后置: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位于之后便是补语。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例如:《鸿门宴》:“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战河南”即“战(于)河南”,应理解为“于河南战”。《促织》:“覆之以掌”即“以掌覆之”应理解为“用手掌覆盖(蟋蟀)”。
另外,还有定语置于中心词之后,修饰名词的量词放在名词之后等特殊现象。
①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②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可以不负戴于道路也《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③举所佩玉抉以示之者三。《鸿门宴》〈史记〉
④虽董之以严刑,振(震)之以威怒《谏太宗十思疏》魏征
⑤孰与君少长?——与君孰少长?《鸿门宴》〈史记〉
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荀子〉
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荀子〉
⑧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韩愈
⑨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邶风•静女》〈诗经〉
(四)、主语后置:
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这仅仅是因为语言表达的需要。如,“甚矣,汝之不惠(慧)!”(《愚公移山》)另外,还有定语置于中心词之后,修饰名词的量词放在名词之后等特殊现象。例如:
①甚矣,汝之不惠(慧)。《愚公移山》〈列子〉
②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虎丘记》袁宏道③快哉此风!(宋玉《风赋》)④“美哉,我少年中国。五、常见文言文固定格式固定格式也叫固定结构,或者凝固结构。它的语法特点就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结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表达一种新的语法意义,世代沿用,约定俗成,经久不变。这些固定用法大致可分为表示疑问、表示反问、表示感叹、表示揣度和表示选择五种:文言文的固定格式:1)表示疑问:A、何以……?(根据什么……?凭什么……?)例如:王曰:“何以知之?”B、何所……?(所……的是什么?)例如: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C、奈何……?(……怎么办?……为什么?)例如:未辞也,为之奈何?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D、如……何?奈……何?(拿……怎么样呢?)例如:如太行王屋何?虞兮虞兮奈若何?E、孰与……?(与……相比,哪个……?)例如:吾孰与城比徐公美?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F、安……乎?(怎么……呢?)例如:然刘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G、独……耶?(难道……吗?)例如: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耶?H、何为……?(为什么……?)例如:君何为生我家?(2)表示反问:A、何……哉(也)?(怎么能……呢?)例如:若为佣耕,何富贵也?何可胜道也哉?B、何……为?(……干什么呢?)例如:何辞为?秦则无礼,何施之为?C、何……之有?(有什么……呢?)例如:宋何罪之有?D、如之何……?(怎么能……呢?)例如: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E、岂(其)……哉(乎,耶)?(哪里……呢?……哪里呢?)例如:岂若吾相乡邻之旦旦有是哉!岂可一切拘以定月哉?未报秦施而代其师,岂为死君乎?(3)表示感叹:A、何其……也!(怎么那么……啊!)例如:虽有君命,何其速也!B、直(特)……耳!(只不过……罢了!)例如:王曰:“不可,直不过百步耳!”C、惟……耳!(只是……罢了!)例如:吾已无事可办,惟待死期耳!D、一何……(多么……啊!)例如: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E、亦……哉!(也真是……啊!)例如: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鸣呼,亦盛矣哉!F、……何如哉?(……该是怎样的呢?)例如:痛定思痛,痛何如哉?G、不亦……乎?(不是……吗?)例如: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求剑若此,不亦惑乎?H、……非……欤?(……不是……吗?)例如:子非三闾大夫欤?I、宁……耶?(哪里……呢?)例如:宁知此为归骨所耶?J、顾……哉?(难道……吗?)例如:顾不如蜀鄙之僧哉?K、独……哉?(难道……吗?)例如: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4)表揣度:A、无乃……乎(耶)?(恐怕……吧?)(兼表反问)例如:求,无乃尔是过欤?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B、得无……乎(耶)?(该不是……吗?)(兼表反问)例如:若辈得无若贫乎?C、其……欤?(不是……吗?)(兼表反问)例如:其可怪也欤?D、……庶几……欤?(……或许……吧?)例如:吾王庶几无疾病欤?(5)表示选择:A、与其……孰若……?(与其……,哪如……?)例如: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B、……欤(耶),抑……欤(耶)?(是……,还是……?)例如:先生在民间,审知故扬州阁部果死耶,抑未死耶?C、其……,其……也?(是……呢,还是……呢?)例如: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强化练习试题1.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石之铿然有声者
A.古之人不余欺也
B.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C.得双石于潭上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2.与“大王来何操”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A.若属皆且为所虏
B.客何为者
C.亚父者,范增也
D.具告以事3.选出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
)A.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B.此帝王之资也C.我,子瑜友也
D.此乃天也
4.选出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
)
例句: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A.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B.项脊轩,旧南阁子也C.其制稍异于前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5.下列句子中无省略现象的是(
)A.引以为流觞曲水
B.列坐其次
C.亦足以畅叙幽情
D.晤言一室之内6.下列句子按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父母者,人之本也
②秦,虎狼之国,不可信
③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④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⑤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⑥此不知人之祸也
⑦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⑧“离骚”者,犹离忧也A.①②⑥⑧/③④⑤⑦
B.①⑥⑦⑧/②③④⑤C.①③⑤⑦/②④⑥⑧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7.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遂为诸将所拥而行
B.被执至南门C.德威求公之骨不可得
D.我死当葬梅花岭上8.下列各项中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宇文新州之懿范
B.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C.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
D.都督阎公之雅望9.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镂心鸟迹之中,织辞鱼网之上
B.何以明其然?C.绮丽以艳说,藻饰以辩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眼部化妆笔项目营销计划书
- 可回收材料分类机产品供应链分析
- 二手车交易的物流服务行业相关项目经营管理报告
- 医院餐饮供应服务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 织布机机器商业机会挖掘与战略布局策略研究报告
- 建筑智能外墙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 办公文具产品供应链分析
- 女用阳伞太阳伞产业链招商引资的调研报告
- 游标卡尺产品供应链分析
- 体育赛事志愿者管理行业营销策略方案
- 齐鲁名家 谈方论药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JB-T 14504-2023 釜式火管余热回收器 技术规范
- 天津市和平区益中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数学试卷【含答案】
- 辽宁抗日战争的起始地
- 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融合教育课件
- 红旗汽车介绍
- 项目管理培训资料(丰富版V2)
- 中学生物教育研究课题
- 轨道就业指导
- 售后服务流程管理的关键因素
-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 线和角 测试卷含完整答案(易错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