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土壤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土壤的物质组成和土壤剖面。2.能够描述土壤的形成过程。3.结合实例,分析土壤形成的影响因素。【重点难点】重点:土壤的物质组成及形成影响因素。难点:描述土壤的形成过程。【课前预习】知识点一观察土壤1.土壤的概念与组成(1)土壤概念:是指陆地表层具有一定,能够生长植物的表层。由、、和四种物质组成。(2)最适宜植物生长的土壤的体积组成上图中A、B、C分别表示、、。肥力疏松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有机质矿物质空气2.土壤观察的内容:野外观察土壤,一般从土壤的、、等方面进行观察。(1)土壤最重要的外部特征之一。有些土壤就是用颜色来命名的,如、黄土、、紫色土等。(2)土壤质地:不同粒级的在土壤中所占的相对比例称为土壤质地。土壤矿物质按照粒径大小分为、、、等。从土壤质地看,土壤一般分为、、。在野外可根据手指研磨土壤的感觉近似做出判断。(3)土壤剖面构造土壤层特点图示有机层土壤表层的植物残体堆积层,以分解和半分解的为主腐殖质层土壤积累而形成的暗色土层,呈灰黑色或黑色淋溶层由于淋溶作用使得物质迁移和损失的土层,有机质含量,色泽较淀积层淀积层常与淋溶层相伴存在,是土壤物质沉淀、积累的层次,质地黏重、紧实,呈棕色或红棕色母质层疏松的风化物质是土壤形成发育的物质基础母岩层坚硬的颜色质地剖面构造黑土红土(红壤)矿物质颗粒石砾砂粒粉粒黏粒砂土壤土黏土有机质腐殖质低浅碎屑原始岩石知识点二土壤的形成过程岩石风化成土母质土壤成熟人类知识点三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影响因素对土壤的影响自然因素成土母质成土母质是土壤的初始状态,是土壤发育的物质基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的和化学性质。决定了土壤矿物质的和养分状况,影响土壤的质地气候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和风对土壤形成也有重要影响生物是土壤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土壤肥力与生物作用密切关联。生物残体形成土壤有机质,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形成,生物可改善成土母质的性状,促进土壤矿物质颗粒团聚地形山区:随着地势的升高,土壤的组成和理化性质均发生显著的垂直分化;陡峭的山坡:地表疏松物质的速率较快,不容易发育成深厚的土壤,土层较薄;平坦的地方:地表疏松物质的侵蚀速率较慢,容易发育成的土壤,土层深厚时间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发育的时间越长,土壤就越人类活动积极影响人类活动可以培育出一些肥沃、的耕作土壤,如水稻土消极影响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土壤,如肥力下降、水土流失、盐渍化、荒漠化、土壤污染等。物理化学元素水热降水有机质腐殖质成分迁移深厚成熟高产退化知识点四土壤的功能和养护(1)功能(2)养护:人们注重结合,以保持土壤持续提供高效的能力。常用的方法有、、、广施等。地理食物地表径流水源种养肥力休耕种植绿肥作物轮作农家肥【活动探究】资料:东北地区俗称黑土地,主要原因是分布着典型的黑土,人们常说黑土地上是“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黑土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得天独厚的宝藏,是一种性状好、肥力高、非常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世界上仅有三块黑土平原:美洲的密西西比平原、欧洲的乌克兰平原、亚洲的东北平原。(如下图)1.分析我国东北地区土壤肥沃的原因。提示:①东北地区植被茂密,有机质来源丰富。②东北地区气候冷湿,微生物活动较弱,其分解作用缓慢,有利于有机质积累。2.我国南方的湿热地区植被茂密,但发育的土壤反而有机质含量较低,比较贫瘠,其主要原因是什么?提示:①我国南方地区气候湿热,微生物分解作用较快,有机质积累较少。②南方地区降水较多,土壤的淋溶作用强烈。③气候湿热,植物生长迅速,把大量矿物质、有机质通过光合作用储存在植物体中。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低,比较贫瘠。3.我国东北黑土分布区目前都存在着黑土肥力降低的现象,我们对其应该如何进行养护?提示:①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②加强坡耕地与风蚀沙化土地综合防护与治理。③作物轮作,种养结合。④剥离利用建设占用耕地的耕作层表土。(可以采取休耕、轮作、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等措施进行养护。)【知识拓展】1.水稻土:水稻土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平原、河谷之中,以长江中下游平原最为集中,其中以江苏建湖一带为典型土质。水稻土是在长期种稻条件下,经人为的水耕熟化和自然成土因素的双重作用,产生水耕熟化和交替的氧化还原而形成具有水耕熟化层—犁底层—渗育层—水耕淀积层—潜育层的特有的剖面构型的土壤(如图)。水稻土是我国一种重要的土地资源,它以种植水稻为主,也可种植小麦、棉花、油菜等旱作农作物。2.秸秆还田:关于秸秆还田,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秸秆粉碎还田是顺应了自然规律,他们认为“秸秆还田”有以下几点好处: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结构:秸秆还田增肥增产作用显著,一般可增产5%—10%;减少了环境污染。另一种观点认为秸秆粉碎还田对农作物有害无利,他们认为秸秆还田使土壤变得疏松和空隙增大,失墒较快,种子与土壤难以紧密接触,影响种子发芽出苗。再就是秸秆上往往带有大量病菌和虫卵,在秸秆直接粉碎过程中无法将其杀死,还田后留在土壤里,农田病虫害特别是地下害虫有逐年加重的趋势。3.酸性土壤和碱性土壤的改良方法:酸性土壤碱性土壤含义一般pH值在6以下定义为酸性土壤。在酸性土壤上种植作物,不易全苗,产量低,品质劣pH值大于7的土壤为碱性土壤,我国北方地区碱性土壤较多,由于常年大量使用化学肥料,很多大棚内的土壤频频出现“红霜”“白碱”,这都是土壤偏碱的症状改良方法①实行水旱轮作。可改善土壤耕性和理化性状,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②改进栽培技术,防止水土流失。③种植耐酸作物。④增施农家肥。⑤适时增施石灰,定向中和进行改良①使用酸性肥料,如硫酸铵、硝酸铵、氯化铵、过磷酸钙、磷酸二氢钾、硫酸钾等,定向中和碱性。②种植耐碱作物,如棉花、豆科作物、麻类、地下结实作物、麦类等,边利用边改造。③加深耕层,三沟配套,降低水位,逐年洗碱。④多施农家肥,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增强土壤的亲和性能【当堂检测】土壤剖面指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剖面,由一些形态特征各异的、大致成水平展布的土层所构成。读自然土壤结构剖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CDEF上表字母序号代表土壤由上向下层数,例如C代表土壤第三层1.图中C层是(
)A.腐殖质层 B.淋溶层 C.淀积层 D.母质层2.图中D层的特点是(
)A.颜色较深,呈灰黑色或黑色 B.矿物质淋失,含量较小,颜色较浅C.质地黏重、紧实,呈棕色或红棕色 D.由疏松的风化碎屑物质组成地表的土壤结构会直接影响到地表水的下渗。下图为地表单位面积上厚度相同的四类均质土壤(砂土、砂壤土、壤土、黏土)的累积入渗量曲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关于土壤质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保肥性由好到差依次为砂土、壤土、黏土B.通气性由好到差依次为砂土、壤土、黏土C.透水性由好到差依次为黏土、壤土、砂土D.土壤矿物质按粒径由大到小依次是黏粒、粉粒、砂粒、石砾4.黏土主要由非常小的(<2μm)硅酸铝盐颗粒组成,是含沙粒很少、具有可塑性和黏性的土壤。壤土是土壤颗粒组成中黏粒、粉粒、砂粒含量适中的土壤。据此判断甲图中分别表示壤土和黏土的是(
)A.壤土—①,黏土—② B.壤土—①,黏土—④C.壤土—②,黏土—③ D.壤土—③,黏土—④土壤既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一个要素,也是反映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一面“镜子”。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小题。5.影响土壤形成的自然因素有哪些(
)①气候②生物③基性岩④成土母质⑤地形⑥时间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⑥C.①③④⑤⑥D.①②④⑤⑥6.下列叙述土壤形成的自然因素正确的是(
)A.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发育的时间越短,土壤就越成熟B.成土母质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C.岩石是土壤的初始状态,是土壤发育的物质基础D.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耕作层指由长期耕作形成的土壤表层,厚度一般为15~20cm,养分含量比较丰富,作物根系最为密集。犁底层是位于耕作层以下较为紧实的土层,长期耕作经常受到犁的挤压和降水影响黏粒随水沉积所致。右图示意耕作层、犁底层剖面。完成下面小题。7.与犁底层相比,耕作层颜色较深的主要原因是(
)A.吸收太阳光B.富含矿物质C.富含腐殖质D.富含水分8.犁底层过厚,会(
)A.阻滞作物根系下伸B.增强土层的透气性C.减少肥力流失D.增强土层的透水性在我国古代,以五色土建成的社稷坛体现了古代人对土地的崇拜。五色土是指在中华大地上,按照东、南、中、西、北五个方位选取的青、红、黄、白、黑五种不同颜色的土壤。据此完成下面两题。9.我国东北黑土(
)A.腐殖质丰富B.属砂土质地C.土壤剖面结构不分层D.土壤表层盐分含量高10.改良我国南方红壤以满足耕作需要的合理措施是(
)A.井排井灌B.施农家肥C.喷灌滴灌 D.开垦梯田我国的劳动人民自古就对土壤有着深刻的认识。《吕氏春秋·士容论》中写道:“凡耕之大方:力者欲柔,柔者欲力;息者欲劳,劳者欲息;棘者欲肥,肥者欲棘;急者欲缓,缓者欲急;湿者欲燥,燥者欲湿。上田弃亩,下田弃畎。五耕五耨,必审以尽。”完成下面小题。11.“棘者欲肥,肥者欲棘”说的是可以通过土壤耕作来调节肥力。衡量土壤肥力的主要因素是(
)A.土壤矿物质B.土壤水分C.土壤有机质D.土壤空气12.“上田弃亩,下田弃畎”被称为畎亩法,其含义是在地势较高的田地里,人们耕作时会舍弃亩(即垄),而把作物种植在畎(即沟),在地势较低的田地里,人们会舍弃畎,而把作物种植在亩。下列关于畎亩法说法正确的有(
)①上田弃亩的目的是减轻洪涝对农作物的影响②上田弃亩是因为畎内土壤相对湿润③下田弃畎可以减轻洪涝对农作物的影响④下田弃畎可以使农作物种植在土壤更深厚的位置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参考答案1.B2.C【解析】1.自然土壤从剖面自上而下依次是有机层、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母岩层。CDEF分别对应后四层即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母岩层,B正确,ABC错误,故选B。2.图中D层是淀积层。淀积层由于上层土壤淋失的物质在此沉淀、积累,因此,质地黏重、紧实呈棕色或红棕色,C正确;腐殖质层颜色较深,呈灰黑色或黑色,A错误;淋溶层矿物质淋失,含量较小,颜色较浅,B错误;母质层由疏松的风化碎屑物质组成,D错误。故选C。3.B4.D【解析】3.结合所学知识,土壤矿物质按粒径由大到小依次是石砾、砂粒、粉粒、黏粒。砂土由于以砂粒为主,通气、透水性强,保水蓄水性能弱。壤土的砂粒、粉粒、黏粒比例适中,通气、透水性良好,蓄水、保肥能力强。黏土的黏粒比重大,通气、透水性差,但保肥能力强。因此通气性由好到差依次为砂土、壤土、黏土。透水性由好到差依次为砂土、壤土、黏土。保肥性由好到差依次为黏土、壤土、砂土。B正确,ACD错误,故选B。4.黏土主要由非常小的(<2μm)硅酸铝盐颗粒组成,是含沙粒很少、具有可塑性和黏性的土壤。壤土是土壤颗粒组成中黏粒、粉粒、砂粒含量适中的土壤。与沙和沙壤土相比,黏土的透水性较差,下渗量最小,而壤土其次,分别对应壤土—③,黏土—④,D正确,ABC错误,故选D。5.D6.A【解析】5.土壤是在气候、母质、植被(生物)、地形、时间综合作用下的产物,①②④⑤⑥正确;基性岩在有外力作用下风化,形成成土母质,基性岩并不是土壤形成的直接因素,③错误。故选D。6.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发育的时间越短,土壤就越成熟,A正确;生物是土壤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B错误;成土母质是土壤的初始状态,是土壤形成物质基础,C错误;气候对土壤形成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有直接的影响又有间接的影响,直接的影响是影响土壤化学风化作用和淋溶作用,间接影响是通过影响植被的分布状况来影响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D错误。故选A。7.C8.A【解析】7.犁底层又称亚表土层,土层坚实,颜色较浅,具有保肥保水作用,与犁底层相比,耕作层颜色较深的主要原因是腐殖质含量较高,腐殖质是土壤有机质的主要组成部分,呈灰黑色或黑色,C正确;耕作层颜色较深与吸收阳光关系不大,耕作层与犁底层的矿物质基本一致,水分条件不是影响土壤颜色的主要因素,ABD选项错误。故选C。8.材料提及,犁底层是位于耕作层以下较为紧实的土层,长期耕作经常受到犁的挤压和降水影响黏粒随水沉积所致,对耕作土壤来说,具有不太厚的犁底层对保持养分,保存水分还是非常有益的。但是犁底层过厚、坚实,对物质的转移和能量的传递,作物根系下伸,通气透水都非常不利的,A正确,BD错误;由于阻挡下渗,会加剧肥力流失,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安徽汽车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宁夏警官职业学院高职单招(数学)历年真题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语文2019-2024历年真题考点试卷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天府新区航空旅游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教师说课内容展示
- 《教学工作汇报与总结》
- 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
- 设备安装合同质保协议
- 胸椎骨折术后护理措施
- 育婴行业前景及就业前景
- 2024年美容师考试理论回顾试题及答案
- 老旧城市燃气管道更新改造工程设计方案
- 中医经典临证思维与实践知到课后答案智慧树章节测试答案2025年春浙江中医药大学
- 动火和受限空间作业监护人考试题有答案
- (正式版)HGT 6313-2024 化工园区智慧化评价导则
- 康复医学科髋关节Harris-、膝关节HSS评分表
-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吴正宪)
- 第五节 胡静-常用正颌外科手术
- 矿井开拓方案比较
- DB23-黑龙江省建设工程施工操作技术规程-城镇道路工程.doc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