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02 教学设计-锐角三角函数_第1页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02 教学设计-锐角三角函数_第2页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02 教学设计-锐角三角函数_第3页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02 教学设计-锐角三角函数_第4页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02 教学设计-锐角三角函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锐角三角函数》教学设计1.经历探索直角三角形中边角关系的过程,理解正弦和余弦的意义.2.能够运用sinA、cosA表示直角三角形两边的比.3.能根据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进行简单的计算.4.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意义.1.理解锐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的意义,并能举例说明.能用sinA、cosA表示直角三角形两边的比.2.用函数的观点理解正弦、余弦和正切.多媒体课件一、情景导入(导入语)师:上一节课,我们讨论了用倾斜角的对边与邻边之比来刻画梯子的倾斜程度,并且得出了当倾斜角确定时,其对边与斜边之比随之确定.也就是说这一比值只与倾斜角有关,与直角三角形的大小无关.并在此基础上用直角三角形中锐角的对边与邻边之比定义了正切.现在我们提出两个问题:问题1:当直角三角形中的锐角确定之后,其他边之间的比也确定吗?问题2:梯子的倾斜程度与这些比有关吗?如果有,是怎样的关系?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回顾上节课学习的要点和梯子的倾斜问题入手,起到了温故知新的作用,也激起了学生探究活动的兴趣.二、探究新知活动内容1:正弦、余弦及三角函数的定义问题1:当直角三角形中的锐角确定之后,其他边之间的比也确定吗?处理方式:引导学生小组内充分讨论和说理,合作探究,尝试解决这个问题.问题可细化处理如下:(1)直角三角形AB1C1和直角三角形AB2C2有什么关系?(2)和有什么关系?和呢?(3)如果改变B2在梯子AB1上的位置呢?你由此可得出什么结论?(4)如果改变梯子AB1的倾斜角的大小呢?你由此又可得出什么结论?请同学们讨论后回答.学生得出结论:只要梯子的倾斜角确定,倾斜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倾斜角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值随之确定.也就是说,这一比值只与倾斜角有关,而与直角三角形大小无关.(过渡语)师:我们会发现这是一个变化的过程.对边与斜边的比值、邻边与斜边的比值都随着倾斜角的改变而改变,同时,如果给定一个倾斜角的值,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邻边与斜边的比值是唯一确定的.这是一种什么关系呢?生可能回答:函数关系.定义:在Rt△ABC中,如果锐角A确定,那么∠A的对边与斜边的比、邻边与斜边的比也随之确定.如图,∠A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做∠A的正弦(sine),记作sinA,即sinA=.∠A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的余弦(cosine),记作cosA,即cosA=锐角A的正弦、余弦和正切都是∠A的三角函数(trigonometricfunction).处理方式:引导学生讨论,使学生理解,当直角三角形中的锐角A确定时,∠A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A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值,∠A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值也都唯一确定.在“∠A的三角函数”概念中,∠A是自变量,其取值范围是0°<A<90°;三个比值是因变量.当∠A变化时,三个比值也分别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问题2:梯子的倾斜程度与这些比有关吗?如果有,是怎样的关系?处理方式:小组讨论,然后学生踊跃发言,各抒己见.结论:梯子的倾斜程度与sinA和cosA有关:sinA越大,梯子越陡;cosA越小,梯子越陡.设计意图:通过对活动内容的探究,使学生掌握如何通过观察、猜想、操作等试验手段探究数学知识。同时,学生在相互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发现知识,掌握知识.活动内容2:三角函数的应用应用一:例题讲解例1:如图,在Rt△ABC中,∠B=90°,AC=200,sinA=0.6,求BC的长.处理方式:此例题可以完全放手给学生,让其尝试利用所学新知解决简单的问题.在此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可以采取小组内交流展示,班级展示等多种形式,对于条理不清楚以及书写不规范等问题,教师及时予以指出.可一名学生板书:解:在Rt△ABC中,∠B=90°,AC=200.sinA=0.6,即=0.6,BC=AC×0.6=200×0.6=120.题后拓展:思考:(1)cosA=?(2)sinC=?cosC=?(3)由上面计算,你能猜想出什么结论?解:根据勾股定理,得AB==160.在Rt△ABC中,CB=90°.cosA==0.8,sinC==0.8,cosC==0.6.由上面的计算可知sinA=cosC=0.6,cosA=sinC=0.8.因为∠A+∠C=90°,所以,结论为“一个锐角的正弦等于它余角的余弦”“一个锐角的余弦等于它余角的正弦”.设计意图:本例主要考查利用正弦的定义求对边的长,及在初步总结“一个锐角的正弦等于它余角的余弦”“一个锐角的余弦等于它余角的正弦”这一结论.应用二:做一做如图,在Rt△ABC中,∠C=90°,cosA=,AC=10,AB等于多少?sinB呢?cosB、sinA呢?你还能得出类似例1的结论吗?请用一般式表达.处理方式:学生尝试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并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可展示学生的解题过程:解:在Rt△ABC中,∠C=90°,AC=10,cosA=,cosA=,∴AB==10×,sinB==cosA=.根据勾股定理,得BC2=AB2-AC2=()2-102=∴BC=.∴cosB=,sinA=.可以得出同例1一样的结论.∵∠A+∠B=90°,∴sinA=cosB=cos(90°-A),即sinA=cos(90°-A);cosA=sinB=sin(90°-A),即cosA=sin(90°-A).设计意图:主要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余弦、正弦定义的进一步的应用,同时渗透了sin(90°-A)=cosA,cos(90°-A)=sinA.巩固练习1.在Rt△ABC中,∠C=90°,AB=3,BC=1,则sinA=______,tanA=_______,cosA=_______.2.在Rt△ABC中,∠C=90°,tanA=,则sinB=_______,tanB=______.3.在△ABC中,AB=10,AC=8,BC=6,则tanA=_______,sinB=_______.4.在△ABC中,AB=AC=3,BC=4,则tanC=______,cosB=________.5.在Rt△ABC中,∠C=90°,AB=41,sinA=,则AC=______,BC=_______.6.在△ABC中,AB=AC=10,sinC=,则BC=_____.7.在△ABC中,已知AC=3,BC=4,AB=5,那么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sinA=B.cosA=C.tanA=D.cosB=8.如图,在△ABC中,∠C=90°,sinA=,则等于()A.B.C.D.答案:1.2.3.4.5.40,96.127.B8.A拓展提高1.如图,在菱形ABCD中,AE⊥BC于E,EC=1,sinB=,求菱形的边长和四边形AECD的周长.2.已知:如图,斜坡AB的倾斜角a,且tanα=,现有一小球从坡底A处以20cm/s的速度向坡顶B处移动,则小球以多大的速度向上升高?答案1.在菱形ABCD中,AB=BC=CD=DA.∵AE⊥BC,∴∠AEB=90°.在Rt△ABE中,∵sinB=,∴设AE=5x,AB=13x,则BE=,∴BC=12x+1=AB=13x,x=1.∴AB=13,即菱形ABCD的边长为13.又AE+EC+CD+AD=5x+1+13x+13x=1+31x=1+31=32,即四边形AECD的周长为32.2.设BC=3x,则由tanα=,故AC=4x,从而AB=5x,由于小球从AB上升了3xcm,且用时为,故小球上升的速度为=12(cm/s).五、课堂小结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