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课《诗词五首》课件69张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1页
第26课《诗词五首》课件69张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2页
第26课《诗词五首》课件69张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3页
第26课《诗词五首》课件69张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4页
第26课《诗词五首》课件69张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习目标课前资料教学过程思维导图01020304目录26诗词五首第一课时第二课时第三课时1.熟读、背诵五首诗词,体会不同体裁的诗歌的韵律特点。2.读懂诗意,品析诗歌的遣词造句、意象选择和艺术手法。3.结合诗人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理解诗歌中寄寓的情感。学习目标第一课时

在第六单元前面几篇古文的学习中,我们看到了古人们不凡的品格和志趣。今天我们要学习五首古诗词。古人云:“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就是说,诗歌是用来寄寓志趣,抒发情感的。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去探索诗心,以诗为桥梁,与古代的志士仁人展开心灵的交流。新课导入饮酒(其五)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感情朗

读1.听录音范读,根据诗意读出停顿,用“/”表示。朗

读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2.圈出诗句的韵脚并注音,说说诗歌押什么韵。朗

读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偶句全押

an

韵3.归纳古体诗的特点。朗

读古体诗,为近体诗形成以前,除楚辞体外各种诗体的通称。每句字数不拘,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不求对仗,平仄用韵也较自由。古代诗歌类型知识链接

中国古代诗歌从形式上可分为四类。

第一类,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以及唐代及唐代以后按照古体诗的形制写的诗歌。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

第二类,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有五言、七言之分,简称五律、七律。通常的律诗为八句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每首的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绝句,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简称五绝、七绝。另外,律诗的格律要求也适用于绝句。知识链接

第三类,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等,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

第四类,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散曲包括小令、套数(套曲)两种。陶渊明(约365—427)

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卒后亲友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除了田园诗外,他还创作了不少咏怀诗和言志诗,意在抒发个人的思想、情怀和志节。此外,他的文章创作也造诣极高,如《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作,存有《陶渊明集》。作者简介山水田园诗知识链接

山水田园诗源于南朝谢灵运和东晋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借以表达诗人们不满于现实的情绪以及对宁静和平生活的向往。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山水田园诗名篇:谢灵运《登池上楼》孟浩然《过故人庄》(教材收录)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教材收录)

东晋末年,“篡"“乱”交替,时局动荡不安,官场污浊,世风大坏。

处在这个时期的陶渊明既不能实现理想,也不愿受制于人,与官场同流合污。相形之下,大自然与田园成为他心中的一方净土。以他的人生经历看,大体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28岁前,年少居家,饱读诗书,有过“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第二时期:29岁到41岁,时仕时隐,处在彷徨挣扎之中。第三时期:42岁到62岁,他毅然归居田园,直至病故。

《饮酒》组诗共20首,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一组五言古诗,为酒后即兴之作,旨在借酒抒怀,以醉语作醒语。写作背景结庐:建造房舍。结,建造、构筑。庐,简陋的房屋。人境:喧嚣扰攘的尘世。尔:如此,这样。悠然:闲适淡泊的样子。山气:山间的云气。日夕:傍晚。忘言:忘了怎样表达。疏通诗意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陋室铭》:“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房舍建造在喧嚣扰攘的尘世,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问怎么能做到这样呢?因为心与世俗远离,自然就觉得地处偏远了。在东边的篱笆下采摘菊花,闲适淡泊,无意间看见了南山。傍晚的南山笼罩在山间的云气中,飞鸟借着暮色结伴飞向林间的巢穴。这里边有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分辨清楚,却已忘了怎样表达。疏通诗意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1.既然“结庐在人境”,为什么可以而无车马喧?细读分析因为心情闲适,心志高远,所以居所也自然会显得偏僻安静,道出了感觉与处境之间的辩证关系。“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苏轼评《饮酒》(其五)知识链接“陶渊明意不在诗,诗以寄其意而。采菊东篱下,悠然望南山,则既采菊又望山,意尽于此,无余蕴矣,非渊明意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则本自采菊,无意望山,适举首而见之,故悠然忘情,趣闲而景远。”——苏轼评《饮酒》(其五)知识链接

苏轼旗帜鲜明的反对“望南山”的改法,认为如改为“望南山”,整首诗都会失去神采。而“见南山”则是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全无机心,一片真淳天然。2.你同意苏轼对于“见”与“望”的理解吗?说说你的想法。细读分析不能。“见”是指在漫不经心中偶见南山,写出了诗人无意得之、悠然忘我的心境,与全诗闲远散淡的氛围吻合。“望”更有目的性,更像是有意为之,会破坏诗歌自然而然、浑然天成的意境。“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王国维《人间词话》知识链接“诗无达诂”,对同一文学文本的理解,不同的读者可以见仁见智,对诗文意境、意义、寓意的理解是没有止境,亦没有最完美答案的。教师小结【字词解释】“达”,明白、晓畅之意;“诂”,用通行的话解释古代语言文字或方言字义。3.“采菊东篱下”和“飞鸟相与还”两居中,“菊”和“飞鸟”两个意象有何象征意义?细读分析“菊”——陶渊明“清风高节”的象征;“飞鸟”——陶渊明归返自然、躬耕自乐的象征。4.”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领会到的“真意”是什么?返璞归真的自然意趣。细读分析诗中哪两个词语最直接地表现了诗人的心境?心远——远离官场、超脱世俗的志趣。悠然——闲适淡泊、物我两忘的心境。深入探究诗歌通过描写诗人隐居生活的情趣,表达了诗人远离官场、超脱世俗的志趣,以及闲适淡泊、物我两忘的心境。

这首诗歌所要表现的正是诗人归隐田园后自然任真的心态。诗人生活于现实人境,却能避开人世纷乱,正因为他的内心远离世俗。每日于东篱下采菊,映入眼帘的便是那苍翠静穆的南山。南山的姿容在夕阳之下,婀娜多态。一群归林之鸟,正向远山怀抱翩翩飞去。这一切景物中,都有一种不可言说的自然真意在。课堂小结方法总结读诗五步法诵读诗歌:读准节奏和音韵知人论世:了解诗人与背景读懂诗意:理解词义与句意品读诗韵:品析炼字与手法读透情理:体会情感与哲理思维导图饮酒(其五)无车马喧心远地偏采菊悠然山气、飞鸟生活平静内心恬淡闲适淡泊生命真谛情景相融悠闲自得春

望雁门太守行第二课时回顾方法读诗五步法诵读诗歌:读准节奏和音韵知人论世:了解诗人与背景读懂诗意:理解词义与句意品读诗韵:品析炼字与手法读透情理:体会情感与哲理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感情朗

读《春望》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感情朗

读《雁门太守行》杜甫(712—770)

字子美,自称杜陵布衣、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生活在唐代由盛而衰的转折时期,他的诗反映时事,思想深刻,境界广阔,有强烈的正义感和鲜明倾向性,风格沉郁顿挫,形式多样。由于他的诗真实地反映了所处的时代,被后世称为“诗史”。代表作品有“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等。今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作者简介《春望》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756年诗人杜甫得知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后,便把家小安顿在鄜州的羌村,只身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想要再有一番作为,结果在途中被安史叛军掳至长安,过了半年多囚徒一样的生活。第二年(757)三月,春回大地,草木茂盛,鸟语花香,长安城处处呈现出一派生机。而诗人与家人久别,存亡未卜,此景只能增添杜甫的痛苦和伤感。诗人触景生情,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感时恨别、忧国思亲的五言律诗——《春望》。写作背景《春望》李贺(790—816)

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他是唐代中期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年少时在诗歌创作上就已有成就。有“诗鬼”之称。著有《昌谷集》。作者简介《雁门太守行》

《雁门太守行》系乐府旧题。李贺生活的时代,藩镇叛乱此起彼伏,发生过重大的战争。相传此首诗可能作于唐宪宗元和九年(814年),当年唐宪宗以张煦为节度使,领兵前往征讨雁门郡之乱,李贺即兴赋诗以鼓舞士气,作成了这首《雁门太守行》。写作背景《雁门太守行》两首诗的写作背景有何相同之处?两首诗均作于战乱之时。“诗圣”杜甫,是唐朝盛极而衰的历史转折时期的伟大诗人。《春望》写于“安史之乱”时期。“诗鬼”李贺,是中唐诗人,其时藩镇叛乱此起彼伏。《雁门太守行》描写的是平定藩镇叛乱的战争。细读分析城:指长安城,当时被叛军占领。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这里借指战事。浑:简直。不胜簪:插不住簪子。胜,能够承受、禁得起。疏通诗意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春望》国都残破,山河依旧,长安的春天草木深深。感伤国事,见花而溅泪;怅恨离别,闻鸟而惊心。战事已持续半年多,一封家书抵得上万两黄金。忧而搔头,白发一天天短少,简直插不住簪子了。疏通诗意《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摧:坍塌。角:军中号角。燕脂:胭脂,色深红。此句中“燕脂”“夜紫”皆形容战场血迹。临:靠近。疏通诗意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雁门太守行》敌军似乌云压进,城墙仿佛要坍塌,铠甲迎着阳光,如金色鳞片般闪闪发光。军中号角在这秋色里响彻天空。边塞将士的血迹在寒夜中凝为紫色。半卷着红旗的部队靠近易水,浓霜湿透了鼓皮,鼓声低沉,响不起来。为报答君王的知遇之恩,手提宝剑甘愿为君王血战至死。疏通诗意《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死骨千金知识链接

《战国策·燕策一》记载:燕国国君燕昭王(公元前311-前279)一心想招揽人才,而更多的人认为燕昭王仅仅是叶公好龙,不是真的求贤若渴。于是,燕昭王始终寻觅不到治国安邦的英才,整天闷闷不乐的。

后来有个智者郭隗给燕昭王讲述了一个故事,大意是:有一国君愿意出千两黄金去购买千里马,然而时间过去了三年,始终没有买到,又过去了三个月,好不容易发现了一匹千里马,当国君派手下带着大量黄金去购买千里马的时候,马已经死了。派去买马的人用五百两黄金买了千里马的马骨。国君生气地说:“我要的是活马,你怎么花这么多钱弄一匹死马的骨头来呢?”国君的手下说:“你舍得花五百两黄金买死马骨,更何况活马呢?我们这一知识链接举动必然会引来天下人为你提供活马。”果然,没过几天,就有人送来了三匹千里马。

郭隗又说:“你要招揽人才,首先要从招纳我郭隗开始,像我郭隗这种才疏学浅的人都能被国君采用,那些比我本事更强的人,必然会闻风千里迢迢赶来的。”

燕昭王采纳了郭隗的建议,拜郭隗为师,为他建造了宫殿,后来没多久就引发了“士争凑燕”的局面。投奔而来的有魏国的军事家乐毅,有齐国的阴阳家邹衍,还有赵国的游说家剧辛等等。落后的燕国一下子便人才济济了。从此以后一个内乱外祸、满目疮痍的弱国,逐渐成为一个富裕兴旺的强国。接着,燕昭王又兴兵报仇,将齐国打得只剩下两个小城。小组合作学习:从意象、内容、手法、情感等方面比较阅读两首以战争为背景的诗歌。细读分析《春望》《雁门太守行》意象内容手法情感细读分析《春望》《雁门太守行》意象内容山河城郭——远景荒草残木——中景春花飞鸟——近景稀疏白发——特写黑云、城墙、甲光、太阳角声、血迹红旗、鼓声黄金台、玉龙宝剑战争中长安城的景象和百姓的生存状况战争的场面和将士们的行动、决心细读分析《春望》《雁门太守行》手法1.以景衬情:首联勾画了已沦陷的长安城的破败景象,渲染出凄凉气氛,以烘托诗人忧国伤时之情。颔联以春天的美好景色反衬感时恨别之情。2.移情、拟人:颔联赋予了花鸟以情思,形象地表达了感时恨别之情。3.夸张:颈联以“家书抵万金”抒写了消息久盼不至的迫切与担忧,以及思亲念家之情。4.动作描写:尾联的“搔”字,刻画了诗人的苍老之态,流露出诗人忧国、思家、悲己的情怀。1.比喻、夸张:首联写敌军气焰嚣张,守军雄姿英发。2.多角度描写:颌联在听觉,上表现出战争规模之大,在视觉上暗示了战场血流成河,人员伤亡惨重。3.侧面描写:颈联以天气苦寒烘托将士们艰苦卓越的斗争精神。4.用典:尾联用了燕昭王在黄金台上招揽天下贤士的典故,含蓄地表现了边关将士们舍身报国的决心。细读分析《春望》《雁门太守行》情感抒发了诗人忱国伤时、念家悲己之情。高度赞颂边关将士们艰苦卓越的斗争精神和誓死报国的壮志豪情。

《春望》集国忧、家愁、人衰之情于一体,读后让人百感交集。诗人借景抒情,言为心声,真切动人的玑珠般的词句,牵动着我们每个人的心。

《雁门太守行》有声有色地描写了从白天到夜晚战斗的全过程。景物鲜明,色彩凝重,渲染了悲壮惨烈的气氛,突出将士浴血奋战的勇武形象,歌颂了将士们的战斗意志和誓死报国的决心。教师小结思维导图思维导图赤

壁第三课时渔家傲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感情朗

读《赤壁》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感情朗

读《渔家傲》杜牧(803—约852)

字牧之,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文学家,与诗人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宰相杜佑之孙。由于秉性刚直,屡受排挤,一生仕途不得志。其诗、赋、古文都负盛名,而以诗的成就最大,诗的风格俊爽清丽,独树一帜,尤其长于七言律诗和绝句,内容以咏史咏怀为主。作品有《樊川文集》。作者简介《赤壁》

赤壁,在今湖北赤壁市西北长江南岸。赤壁之战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孙权与刘备联合在此击败曹操大军。作者是借相同的地名抒发感慨,怀古咏史。写作背景《赤壁》咏史诗知识链接

咏史诗是我国古代诗歌中重要的一类,是以历史为客体来抒写主体情志的诗歌。咏史诗大多是诗人针对具体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有所感慨或有所感悟而作。咏史诗发端于秦汉时期,而唐代是咏史诗创作的成熟与繁荣期。咏史诗名篇:杜

甫《石壕吏》(教材收录)王安石《乌江亭》李清照(1084—约1155)

号易安居士,章丘(今属山东)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早期生活优裕,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后人辑有《漱玉集》《漱玉词》。作者简介《渔家傲》

《渔家傲》这首词是记梦之作,是李清照唯一的豪放词,是她南渡之后的作品。一般来说,李清照南渡后的词作大多沉痛愁苦,而这一首却是例外。这首词根据《金石录后序》记载,公元1130年春间,李清照曾在海上航行,历尽风涛之险。此词中写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词人自己,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关。写作背景《渔家傲》销:销蚀。将:拿,取。认:辨认。与:给。疏通诗意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赤壁》一只折断的铁戟沉在江底泥沙中还没有销蚀,我拿来磨光洗净后,辨认出是前朝遗物。倘若东风不给周郎方便,二乔就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疏通诗意《春望》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殷勤:

情意恳切。报:回答。嗟:叹息,慨叹。举:高飞。蓬舟:如飞蓬般轻快的船。疏通诗意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渔家傲》水天相接,如波涛翻滚的云同晨雾连成一片,银河流转,似有无数的船帆飞舞前进。(迷迷糊糊中)仿佛我的梦魂到了天帝居住的地方,听到天帝在说话,情意恳切地问我回哪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