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课件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22_第1页
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课件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22_第2页
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课件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22_第3页
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课件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22_第4页
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课件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2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世界历史是以世界全局的观点,综合考察世界各国和各地区、各民族的历史,研究和阐明人类历史的演变,揭示演变的规律和趋势。第一单元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第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第四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第五单元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六单元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

运动第七单元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

的演变第八单元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第九单元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资本主义社会教材结构社会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上古史中古史西亚东北非南亚东亚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纲要下第一单元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课程标准:知道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生,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一、文明的内涵二、文明的发轫三、文明的多元四、文明多元之因目录CONTENTS一、文明的内涵

历史学领域的文明内涵,是一个综合指标,泛指原始社会之后的漫长历史阶段。文明与原始相对应,意味文明社会较原始社会有巨大的社会进步。

——武寅主编《简明世界历史读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文明是文化发展到较高阶段的产物,当某个阶段的文化,比较广泛的使用了文字,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已经初步形成,社会成员被划分成了阶级或等级,社会制度、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已经比较完备,出现了巨大的公用建筑甚至城市中心,那么发展到这种程度的文化,就可以称作文明。”

—纪录片《世界历史》第2集《文明的曙光》文字、科学、阶级或等级、国家、建筑、城市等文明诞生的标志

历史学中的“文明”是指原始社会之后漫长的历史阶段,它既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结果,同时也是区域文明走向整体文明的过程!

在人类文明早期,一部分人能够脱离社会生产活动而从事专门的管理和文化创造工作。这主要得益于(

)A.农耕和畜牧的产生B.社会出现严重阶级分化C.国家和文字的产生D.社会生产与分工的发展D“定居既不是靠狩猎和捕鱼的运气,也不是靠野果的零星收获。”人类定居生活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农业生产的出现 B.农业科技的进步C.商品经济的发展 D.传统思维的更新A采集渔猎农耕畜牧劳动生产率提高社会分工阶级国家文字播种收获定居城市剩余产品矛盾记事管理生产力文明唯物史观私有制前提: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二、文明的发轫过程:社会大分工标志:阶级的产生、国家的形成、文字的出现

早期城市遗址农业与手工业分离定居形成聚落形成聚落中心形成“市”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文明的产生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根因)三、文明的多元

1.宏观.共性

古希腊文明约公元前2千纪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约公元前3500年左右古埃及文明约公元前3500年左右古印度文明约公元前3千纪中国文明约公元前2070年地理位置:基本上都位于北半球温带地区,北纬三十度附近,气候条件适合人类生存和居住;地理环境:中纬度、北温带,多临近大河流域,水源灌溉,土地肥沃,阳光充沛,适合农业发展大河文明海洋文明文明早期发展的特点:文明之间相对孤立、区域分散,表现出多元特点学习任务:阅读教材,通过列表归纳,整理各文明的文明表现。文明地区文明表现表1早期文明地区的文明表现学习任务:阅读教材,通过列表归纳,整理各文明的文明表现。文明地区文明表现古代西亚统一的国家,君主专制制度,《汉谟拉比法典》,楔形文字,《吉尔伽美什》,洪水和方舟传说,60进位制,战车与车轮古代埃及统一的国家,官僚系统,法老制度,金字塔,神话和文学故事,象形文字,太阳历,数字,纸莎草古代印度一系列国家,种姓制度,婆罗门教,佛教,《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天文,历法,数学,医学,十进制古代希腊城邦,寡头政治和民主政治,文学(神话,悲、喜剧),历史学(希罗多德、修昔底德),哲学(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表1早期文明地区的文明表现

2.微观.个性

走进西亚文明公元前2900年苏美尔城邦时代公元3500年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产生最初文明楔形文字六十进位制度

《吉尔伽美什》是已知世界最古老的英雄史诗。其中记载了最早的洪水与方舟传说。01

受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每年河水泛滥的影响……北部的大雨加上源头山脉的积雪常引起特大洪水,毁坏农田。在苏美尔人眼里,他们的洪水之神是一位恶毒的神。美索不达米亚人的人生观带有恐惧和悲观的色彩,这反映了自然环境的不安全。——摘编自斯塔夫利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到21世纪(上)》经常受到外族入侵、帝国更换频繁、充满不安全感刻在高2.25米,上周长1.65米,底部周长1.90米黑色玄武岩石柱上,故又名“石柱法”,现存法国卢浮宫。汉谟拉比王权柄太阳神沙玛什

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完整的成文法典)君权神授《汉谟拉比法典》共有282条:1至5条是关于诉讼审判的规定,6至126条是关于保护私有财产的规定;127至195条关于婚姻、家庭与财产继承;196至214条关于人身保护和“同态复仇法”……242至277条关于租赁牲畜、船只以及佣工和报酬;278至282条是关于奴隶的规定神权主义色彩浓厚鲜明的阶级歧视波斯帝国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

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首次实现了两河流域的统一,把势力伸展到地中海东岸。前1595年赫梯人入侵巴比伦,古巴比伦王国灭亡。

前1000年代,北部的亚述王朝开始兴起,亚述人南征北战不仅统一了整个两河流域地区而且一度征服埃及,建立了历史上空前的大帝国。公元前8世纪亚述帝国(前935年-前612年)公元前6世纪波斯帝国

前538年,波斯大军攻占了巴比伦城,两河流城众多城市被毁,文字失传。后阿拉伯人、土耳其人先后成为两河流域的统治者,古巴比伦王国从此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

古巴比伦文明的兴衰史公元前7世纪新巴比伦王国(前626年-前539年)

由居住在两河流域南部的迦勒底人所建,又称迦勒底王国,全盛时期统治整个新月沃土。后被波斯帝国所灭。

走进埃及文明02埃及文明兴起约前3500年埃及初步实现统一约前1550-1069年埃及新王国

法老约前3100年埃及古王国金字塔时期约前2686-2160年31个王朝,中国不外20多个成也尼罗败也尼罗尼罗河水量丰沛(洪水泛滥)赐予埃及肥沃的土壤粮食丰收、政局稳定

尼罗河每年可以预知且又水势平缓的泛滥则助长了埃及人的自信和乐观……埃及人则把他们的洪水之神看作是“会给每个人带来欢乐”的喜神。——斯塔夫利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到21世纪(上)》尼罗河水量不足影响农业生产国内局势动荡外敌入侵埃及文明冲击

古埃及文明基本仅分布在尼罗河沿岸,从古王国时期开始,埃及就随着尼罗河水的涨落进入了这样的一种“统一—盛世—衰弱—分裂—统一”的循环.公元前1550年,埃及新王国时期,国王开始采用“法老”尊称神化王权,体现国王至高无上的地位。埃及象形文字太阳历

胡夫金字塔内部的直角三角形厅室,各边之比为3:4:5,体现了勾股定理的数值。底部周长如果除以其高度的两倍,得到的商为3.14159,这就是圆周率。莎草纸在干燥的环境下可以千年不腐约公元前3100年约公元前1550年公元前6世纪

古埃及文明的兴衰史波斯帝国约公元前7世纪

公元前525年,古埃及又被波斯帝国征服,公元前4世纪被马其顿王国征服,公元30年埃及成为罗马帝国的一个行省,公元640年埃及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被伊斯兰化。

公元前8世纪一前7世纪,亚述战争,经多次战争征服埃及。

埃及初步实现统一时的疆域

埃及新王国时的疆域

走进印度文明03公元前3千纪古印度文明兴起公元前6世纪恒河流域形成一系列国家公元前1500年“吠陀”时代公元前2000年雅利安人入侵公元前4世纪孔雀帝国印度河流域恒河流域自然环境:三面环海,雨水丰沛、植被茂盛。古印度民族众多,语言不一

每次外来民族的入侵,都给印度文明带来了新的成分。这些外来民族也无不在历史的长河中为印度民族所同化。……印度曾被称为是“人种的基因库”,几乎世界上所有的人种都能在印度被找到……

—刘湍康《浅论印度文明的特征》开伯尔山口帕米尔高原是抵御印度入侵的屏障开伯尔山口是山脉之间的低地,直达印度河平原,成为外族入侵突破口人生而不平等掌管祭祀地位最高保卫国家地位次之普通劳动者少数富有商人为前三等级服务地位最低众生皆平等种姓制度冲击

佛教时间:前6—前4世纪创始人:释迦牟尼主张:众生平等,抨击种姓

制度下的等级体系

佛教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意思是"觉者",又称如来。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贵贱、等级分明法律地位不平等职业世袭

古印度文明的兴衰史一直被侵略,从来没停过

古代印度是指南亚次大陆,包括今天的印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锡兰)不丹、尼泊尔、巴基斯坦以及印巴争议的克什米尔地区。1947年印巴分治后,印度河流域的绝大部分地区都位于巴基斯坦,古印度文明源头在今巴基斯坦。孔雀王朝印度数千年历史三个大一统朝代:(前324年—前185年)笈多王朝(320—540年)莫卧儿王朝(1526年—1857年)次大陆,是指大陆中相对独立的较小组成部部,通常被山脉、高原、沙漠等阻隔。南亚次大陆是世界上典型的次大陆。

走进古希腊文明04地理环境:多山地、交通不便(不利于地区大国兴起)多岛屿、航海便利(易于形成城邦制国家)经济类型:工商业典型城邦:斯巴达(寡头制)雅典(民主制)

希腊在古代不是一个国家的名称,而是希腊人对他们所生活地区的通称。其地理范围包括今天的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和小亚细亚半岛西岸。海洋文明的典范公元前8世纪雅典城邦萌芽公元前6世纪初梭伦改革,雅典民主制度奠定基础公元前6世纪末克利斯提尼改革,雅典民主政治确立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执政,雅典民主制发展到顶峰古代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的形成发展衰落公元前4世纪城邦制渐衰雅典民主政治

我们的制度之所以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伯利克里

希腊城邦民主政治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享有民主权利的仅是成年男性公民,妇女、外邦人、奴隶都被排斥在公民队伍之外。奴隶缺少最基本的权利。特点:人民主权、轮番而治直接民主、法律至上局限性:是少数人的民主直接民主导致政治腐败(多数人的暴政)成也民主败也民主辉煌灿烂的古希腊文化古希腊神话《荷马史诗》埃斯库罗斯“悲剧之父”阿里斯托芬“喜剧之父”西方“历史之父”希罗多德政治史奠基人修昔底德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知识即美德”柏拉图(理想国、理念论,理性主义奠基人)亚里士多德(“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逻辑学)拒绝从众!反抗威权!挑战师道!更爱真理!质疑神灵!理性思考!“驻足现实”“仰望星空”“率性而活”“热爱生活”“逞强好斗”“踏浪探险”“特立独行”希腊人的民族性格……

古希腊文明的兴衰史

前490年第一次希波战争,马拉松战役雅典击败波斯,希腊胜;前480年,第二次希波战争,波斯攻入雅典,后在萨拉米海战中击溃波斯海军,希腊胜。雅典vs斯巴达

希波战争以后,雅典成为希腊的霸主。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同盟不满雅典的霸权,于前431-前404年爆发伯罗奔尼撒战争,雅典败,斯巴达成了希腊的新霸主。但未能长久,希腊各城邦陷入混战之中。

前338年马其顿腓力二世灭希腊,其子亚历山大击败波斯、夺取埃及和巴比伦,建立横跨亚欧非的大帝国,但可惜只是昙花一现,前323年亚历山大病死,大帝国分裂,古希腊历史结束。约公元前5世纪前期约公元前5世纪后期

约公元前4世纪后半期区域代表文明形成前提实行制度文化成就两河流域苏美尔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君主专制制度;《汉谟拉比法典》楔形文字、《吉尔伽美什》史诗、洪水和方舟传说、60进位制、战车和车轮尼罗河流域古埃及文明尼罗河为农业和交通提供便利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法老至上的权威神话和文学故事、象形文字、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建筑和数学、莎草纸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古印度文明印度河流域平原广阔;恒河流域生产工具的进步,雨水丰沛、植被茂盛种姓制度佛教;《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是世界上著名的史诗;在天文、历法、数学、医学等领域都取得了重要成就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克里特文明迈锡尼文明古希腊文明巴尔干半岛南部多山少平原,陆上交通不便,不利于地区性大国的兴起城邦制度世界文学瑰宝、希罗多德、修昔底德、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西亚的《汉谟拉比法典》、埃及的法老统治和古印度的种姓制度,存在于世界古代不同地区的不同时期,这本质上说明(

)D

君主专制民主政治小结:世界文明的多元性四、文明多元之因

海洋文明与大河文明在政治体制方面呈现出“民主与专制”的明显差别,形成差别的主要原因是()A.思想观念B.经济活动方式不同C.地域位置差别D.人口数量不同B海洋文明大河文明岛屿、山恋叠嶂商贸发达民主平原农业国专制地理环境是影响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因素!地理环境决定因素或唯一因素≠历史条件、社会环境、经济状况、文化传统、民族特性以及宗教信仰等文明是平等的,要尊重各国各民族文明。文明是包容的,要积极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文明无高低优劣之分,只有姹紫嫣红之别。文明将共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