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论语》中“礼乐”之“乐”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627f8e3adf490229cbea9f5e8a07f2/12627f8e3adf490229cbea9f5e8a07f21.gif)
![浅析《论语》中“礼乐”之“乐”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627f8e3adf490229cbea9f5e8a07f2/12627f8e3adf490229cbea9f5e8a07f22.gif)
![浅析《论语》中“礼乐”之“乐”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627f8e3adf490229cbea9f5e8a07f2/12627f8e3adf490229cbea9f5e8a07f23.gif)
![浅析《论语》中“礼乐”之“乐”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627f8e3adf490229cbea9f5e8a07f2/12627f8e3adf490229cbea9f5e8a07f24.gif)
![浅析《论语》中“礼乐”之“乐”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627f8e3adf490229cbea9f5e8a07f2/12627f8e3adf490229cbea9f5e8a07f2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liuzhigang浅析《论语》中“礼乐”之“乐”Analysesof"YUE"intheanalectsofConfucius"LIandYUE"礼乐论语孔子乐礼仁目录叁肆伍引言先行研究《论语》中“礼”、“乐”互辩《论语》中“乐”的教化功能及人文精神之意义壹贰“乐”及《论语》之“乐”陆结论礼乐连言礼、乐、仁中国整体形象“礼乐”不是单语素词,在先秦的著作和《论语》中“礼”作为一个概念出现多次,而“乐”也同样多次出现。“礼”和“乐”到底是做何所指呢?在孔子哲学体系中“乐”到底只是指音乐吗?那音乐这个形而下的概念,怎么能和作为“仁”的方法论的“礼”并称“礼乐”呢?。“礼”和“乐”的关系是否平等?“乐”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又是指什么呢,“礼”和“乐”二者相同吗?在孔子哲学体系中其功能意义又是什么呢?一.引言二.先行研究思想方面,如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史新编》,将乐放在文艺生活的框架下讨论,认为孔子对文艺作品的评价离不开道德、政治方面,乐具有比礼更重要的教化作用;劳思光在《新编中国哲学史》中认为孔子所论之乐属于自我德性层面的问题,且孔子心目中认为艺术应受德性裁制;台湾学者林安弘的《儒家礼乐之政治思想》,将《论语》的乐放在儒家政治思想中考察,以修德之方,教人之法角度阐发乐义。在欧阳思雨的《<论语>中的“乐”在孔子思想中的角色和地位》一文中指出,孔子将“乐”与诗、礼、仁、政结合起来,阐释为人、治国的主张。在儒学思想史中,乐担负的是生民之道的政治伦理角色。在哲学史或思想史的范围来看,多数著作并未将《论语》中的“乐”予以展开,似乎“礼”的光环将之淹没了。二.先行研究徐复观的《中国艺术精祌》,书中由音乐探索孔子的艺术精神;项阳的《周公制礼作乐与礼乐、俗乐类分》一文中,通过对“乐”分为礼乐和俗乐的角度分析中国音乐文化史其实应该是由礼乐与俗乐两条主导脉络共同架构而成。并通过礼乐和俗乐的功能分析了“乐”的历史和现实意义。程传伟在《论<论语>中“乐”的美学意蕴》一文中提出“乐”的独特的文化模式——乐感文化,并探讨论语中“乐”的政治美学,生活美学及哲学美学的三重美学境界。在音乐和美学艺术的研宄方面:二.先行研究高薇的《儒家乐教思想的教化意义》一文指出,“乐”是建立和完善社会道德伦理的教化工具,能够维护社会秩序和人际和谐。在当下以音乐来规范人的整体行为,俾以合乎道德伦理规范,构建社会和谐。项阳的《中华礼乐文明、礼仪之邦的历史与现代意义》一文中,从乐的本体视角与礼的类分对应,探求中华礼乐文明、礼仪之邦传统延续,重建礼乐体系之可能与可行性意义,使传统礼乐观念以其实在的表现融入中华现代文明之中。在“乐”的功能和现实意义角度来看,主要是关于“乐”在中国文化史及当下的教化功能,以及“乐”对中国文化的塑造功能。三.“乐”及《论语》之“乐”“乐”之起源及变迁《乐记》云:“乐(yuè)者,乐(lè)也。”《说文》释“舞,乐也”。郭沫若曾概括乐的内容说:“凡是使人快乐,使人的感官可以得到享受的东西都可以广泛地称之为乐。”
【2】乐之本就是“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3】在彼时,诗乐舞不分,统称为乐;而乐之源是“人心之感于物也”,即物动而心感之而生乐。由此看来,感官享乐则为其本来性质。但“乐”的概念的形成却也是一个变迁的过程。
【2】张磊《乐感文化之美》大众文艺2011年8期【3】龙珲《二十世纪<乐记>研究综述》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6年2期关于“乐”的理解,我们必须将视野从《论语》文本推进到以前的社会思想及“乐”的发展过程以及扩展至以整个儒家思想的领域来阐述。三.“乐”及《论语》之“乐”“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的原始社会时期,初民在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的过程中形成了用音乐对鬼神、祖宗和氏族英雄敬畏和尊奉的一种礼俗。如尧时《云门》,舜时《箫韶》禹时《九招》。夏商时期的乐更多地为统治阶级所占有。“乐”的主要功用,从过去的氏族社会时期主要用于图腾祭祀以及对祖先及神的崇拜等礼仪活动,逐步转向对王权制度,对君主作为时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西周吸取了商朝后期暴政的教训,使得西周王朝一开始便企图用一种民族化、人性化、制度化的形式对社会的人际关系、礼俗风尚进行改革。关于“乐”的历史发展阶段:三.“乐”及《论语》之“乐”乐在春秋中期己摆脱祭祀礼仪的意义,逐渐完成向政治社会核心话语的转变。及孔子,“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论语·八佾》)可见,孔子在《论语》中所指的“礼乐”也正是其穷其一生孜孜以求的周之“礼乐”。及孔子之后的儒家,“乐”又有一个很显著的特征,即以功能、作用为乐论的出发点与内涵。“乐”是具有时空性特征的概念,是在变迁中得以实现的。及孔子及其之后的时代:三.“乐”及《论语》之“乐”中国社会自春秋以降完成了从神本文化转换为人本文化的过程,达到了理性化的阶段。“乐”亦完成了“神本用乐”到“人本用乐”的转化,【5】“乐”也被赋予了多种功能性的内涵,体现出了人文理性精神的礼乐文化。孔子愿意谈论的乐是具备先王之道的雅乐和美与善的俗乐。总之,孔子对于乐的态度既是美与善合的合一,又是符合仁义的道德标准。乐是社会的一面镜子,所谓“世乱则礼匿乐淫”;而只有“雅颂之声”才是“立乐之方也”。乐并非作为乐自身而存在,而是时时处处作为礼乐之乐、德音、善音而存在的。【5】项阳《周公制礼作乐与礼乐、俗乐类分》中国音乐学(季刊)2013年1期2.《论语》之“乐”四.“礼”,“乐”互辩第一、“仁”为体,“礼”、“乐”为用,二者具有同一性特点。“仁”是孔子哲学的核心概念,是孔子哲学体系的本体,而“礼”和“乐”则是“仁”的方法论,是通往“仁”的途径,“仁”与“礼”、“乐”实为里表、体用关系。孔子认为统治者发乎仁心,将“乐”与“礼”合二为一,以礼节乐,以乐载礼,便能够起到积极地社会教化作用,使国家稳定,百姓安康。从这个角度来看,在《论语》中,礼乐具有同一性特点,二者是通往仁的手段。“礼乐”连言的情况多次出现,那“礼”和“乐”之间到底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四.“礼”,“乐”互辩第二、礼乐辩证互存,但乐的本体性不明显。礼乐之礼与礼乐之乐辩证互存。“礼非乐不行,乐非礼不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基建科工程施工范本合同
- 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方案
- 公务车辆定点维修合同
- 法人向公司借款合同
- 经典房地产开发的合同
- 编程语言高级应用作业指导书
- 养殖业专业作业指导书
- 企业智能核能技术与应用作业指导书
- 软件技术开发与测试作业指导书
- 高港区二手房买卖合同
-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简便计算》练习题(310题-附答案)
- 青海省西宁市海湖中学2025届中考生物仿真试卷含解析
- 2024年河南省《辅警招聘考试必刷500题》考试题库及答案【全优】
- -情景交际-中考英语复习考点
- 安全隐患报告和举报奖励制度
- 地理标志培训课件
- 2023行政主管年终工作报告五篇
- 2024年中国养老产业商学研究报告-银发经济专题
- GA/T 1003-2024银行自助服务亭技术规范
- 公园卫生保洁考核表
- 培训如何上好一堂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