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肝损害的诊断与治疗(带图示)_第1页
药物性肝损害的诊断与治疗(带图示)_第2页
药物性肝损害的诊断与治疗(带图示)_第3页
药物性肝损害的诊断与治疗(带图示)_第4页
药物性肝损害的诊断与治疗(带图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药物性肝损害的诊断与治疗潍坊市中医院普外二科马晓东药物性肝损害的定义药物性肝损害(drug-inducedliverinjury,DILI)是指在药物使用过程中,由于药物或(和)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细胞毒性损害或肝脏对药物或(和)其代谢产物的过敏反应所致的疾病。DILI是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之一,约占所有药物不良反应的10%~15%。肝损害的评估标准及分型1)“肝损害”是在缺乏组织学检查依据的情况下,丙氨酸转氨酶(ALT)或结合胆红素(D-Bil)升高≥2倍正常值上限(ULN),或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和总胆红素(T-Bil)均升高,且其中之一升高≥2ULN;2)若单纯AST、ALP或T-Bil升高≥2ULN,或1ULN<ALT、AST、ALP、T-Bil<2ULN(升高介于正常值上限的1~2倍之间),则称为“肝脏实验室检查异常”,不宜称为“肝损害”;肝损害的评估标准及分型3)肝损害的分型(ALT及ALP均以ULN的倍数表示):①肝细胞性肝损害:ALT≥2ULN,并且ALT(ULN)/ALP(ULN)≥5;②胆汁淤积性肝损害:ALP≥2ULN,并且ALT(ULN)/ALP(ULN)≤2;③混合性肝损害:ALT≥2ULN,ALP≥2ULN,并且2<ALT(ULN)/ALP(ULN)<5。该标准由国际医学科学组织委员会(CIOMS)于1990年制订一直沿用至今。药物性肝损害的诊断标准(1)有与DILI发病规律相一致的潜伏期,初次用药后出现肝损害的潜伏期一般在5~90天内,有特异质反应者潜伏期可<5天,慢代谢药物(如胺碘酮)导致肝损害的潜伏期可>90天;停药后出现肝细胞损害的潜伏期≤15天,出现胆汁淤积性肝损害的潜伏期≤30天。(2)停药后肝功能异常指标迅速恢复,血清ALT峰值水平在8天内下降>50%(高度提示),或30天内下降≥50%(提示);胆汁淤积性的血清ALP或T-Bil峰值水平在180天内下降≥50%(提示)。药物性肝损害的诊断标准(3)排除其他病因或疾病所致肝损害(如酗酒,急性高血压,心脏病,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病毒感染,胆道梗阻,怀孕及年龄因素等)。(4)再次用药反应阳性,有再次用药后肝损害复发史,肝酶(主要为ALT、ALP)活性水平升高至少>2倍正常值上限。符合前3项的可确诊,如仅有2项符合,需再加上第4项,也可确诊为DILI。以上为2006年中华医学会肝胆疾病协作组制定的《急性药物性肝损伤诊治建议(草案)》中最新标准。容易引起DILI的药物2003~2008年国内文献致DILI的药物种类注:▲包括中草(成)药及保健品;*包括甲状腺激素及抗甲状腺药物;△包括精神疾病用药。

药物种类综合报道个案报道合计例数%例数%例数%抗结核药235927.75213167.80449038.56中药▲184821.7459318.87244120.97抗生素117613.84140.45119010.22解热镇痛药6317.42270.866585.65甲状腺药物*3614.252969.426575.64抗肿瘤药物5776.79591.886365.46神经系统用药△2963.48002962.54免疫抑制剂2432.8650.162482.13心血管疾病用药1601.88140.451741.49其他药物2983.5110.032992.57总计8500100314310011643100DILI的易患因素因素影响药物年龄>60岁易患,病情重异烟肼、呋喃妥因、氟烷、曲格列酮儿童多见丙戊酸钠、水杨酸类性别女性多见氟烷、双氯芬酸、呋喃妥因、右丙氧芬男性多见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对乙酰氨基酚、硫唑嘌呤剂量血浓度与剂量有关某些草药部分与剂量有关抗癌药、哌克昔林、他克林、氧青霉素、丹曲林遗传家族史氟烷、苯妥英钠、磺胺类与HLA明显有关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线粒体缺陷丙戊酸钠酗酒肝毒性阈值降低,发生率增加,预后差对乙酰氨基酚、异烟肼、甲氨喋呤其他反应交叉过敏反应异氟烷、氟烷、恩氟烷、红霉素、布洛芬肥胖增加发生率氟烷、曲格列酮、他莫昔芬、甲氨喋呤饥饿增加发生率对乙酰氨基酚肝病增加肝损伤甲氨喋呤糖尿病增加肝纤维化甲氨喋呤艾滋病过敏反应增加磺胺类肾功能减退增加肝毒性、纤维化四环素、甲氨喋呤合并用药异烟肼、磺胺类对乙酰氨基酚肝移植增加血管毒性硫唑嘌呤、硫鸟嘌呤、白消安DILI的发生机制DILI的机制可分为药物直接毒性(非免疫机制),代谢异常,过敏反应(免疫机制)3种。以上3种机制引发一相酶CYP、二相酶GSH、脂质过氧化及肝细胞受损,四个环节的反应。DILI的发生机制药物直接毒性:药物或其代谢产物直接损害肝脏,与药物剂量有关,具有可预测性,如氯丙嗪和异烟肼发生率为0.5%~2%。特异体质性:药物半抗原与肝细胞中特异蛋白质结合成为抗原,抗原经抗原呈递细胞加工激活免疫系统,导致肝损害,这与药物剂量无关,具有不可预测性,多伴有过敏症状1~8周,甚至停药后3~4周出现。代谢异常性:与个体CYP遗传多态性相关(最长可达1年),与药物剂量无关。存在CYP遗传缺损者,即使用常规剂量药物也会出现肝损害。发病机制可互相重叠。DILI分型与临床表现急性肝损害:急性肝损害分为肝细胞损伤型、胆汁淤积型、混合型,该分型由CIOMS建立,由FDA药物肝毒性委员会修订。1)肝细胞损伤型:肝细胞损害是DILI的主要表现,导致肝细胞损伤的常见药物有阿司匹林、非甾体抗炎药、噻嗪类、降脂药、磺胺类、利福平、异烟肼等。该类型临床上最常见,与急性病毒性肝炎相似。一般分为:①肝炎型:主要表现为乏力、黄疸、消化道症状等,ALT、AST、胆红素升高及凝血酶原时间延长,严重者可致肝功能衰竭。②脂肪肝型:多见于感染性疾病,尤其是孕妇服用或静脉短期(3~5天)使用大剂量四环素(>3g/d)以后。可表现为黄疸进行性加重,肝肾功能异常,病死率极高。DILI分型与临床表现2)胆汁淤积型:引起胆汁淤积的药物主要是辜酮类激素、口服避孕药及环孢素A等,可使肝细胞分泌胆汁功能受到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的破坏。临床常表现为先有乏力、发热、畏寒、恶心、腹胀等症状,随后出现黄疸及ALP增高,γ-GT和胆固醇升高,皮肤瘙痒,一般消化道症状较轻。3)混合型:大多是机体对药物产生过敏反应引起,常见药物为苯妥英钠、奎尼丁、别嘌呤醇、秋水仙碱等,以肝实质损害为主,伴有不同程度胆汁淤积。DILI分型与临床表现慢性肝损害1)慢性肝炎型:临床常见乏力、食欲差、腹胀、肝区隐痛、消瘦、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血清IgG、IgM增高、抗核抗体阳性等,黄疸与肝衰竭的表现可急剧出现,也可逐渐进展,如未能及时诊断可发展为肝硬化。2)肝硬化:药物诱发的肝硬化临床表现变异很大,有时仅为偶然从系统的肝活检标本中发现,如长期应用甲氨喋呤的患者,经肝活检后证实为肝硬化者。患者可表现为黄疽、腹水、肝肿大、门静脉高压症及肝性脑病等。生化方面可有转氨酶中度升高,出现低白蛋白血症和低凝血酶原血症等。DILI分型与临床表现3)慢性胆汁淤积型:药物诱发的慢性淤胆是指在停用致病药物之后黄疽持续6周以上,或因药物诱发急性肝炎而维持生化异常已达1年,包括有ALP和γ-GT增高的无黄疸性淤胆的患者。临床表现为黄疸慢性进行性加重,皮肤瘙痒,直接胆红素升高>60%,胆固醇亦升高。4)脂肪肝型:多见于长期较大剂量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