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孔卸载对复合材料邮轮应力的影响_第1页
内孔卸载对复合材料邮轮应力的影响_第2页
内孔卸载对复合材料邮轮应力的影响_第3页
内孔卸载对复合材料邮轮应力的影响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孔卸载对复合材料邮轮应力的影响

纤维束绕的飞行各向异性。虽然环的方向非常高,但其总强度也受到径向强度的限制。一般来说,径向强度(即单材料的横向强度)通常很小。因此,提高轴承的径向强度是车轮设计和制造的中心主题之一。文献利用实际过盈量的概念,即计及过盈配合后的变形影响,计算了多个厚环过盈装配的应力分布,结果表明:利用多厚环过盈装配是提高复合材料飞轮径向强度的一个有效途径;而在纤维束缠绕时施加张紧力则是提高飞轮径向强度的另一有效途径,利用纤维复合材料薄环和缠绕芯轴之间的过盈配合简化模型,可以得到张紧力和飞轮预应力之间的定量关系;文献表明使飞轮的内孔自由(即飞轮内孔与金属芯轴不接触)也是一条提高飞轮径向强度的有效途径。若将这三条途径综合运用将能更有效地提高飞轮的径向强度,但综合运用这三条途径时飞轮的应力和变形场的计算尚未见报道。还必须指出,无论总体制成的复合材料飞轮的内孔,或者多厚环过盈装配(包括施加预紧力缠绕)前的每一厚环的内孔,尽管它们均是自由的,但是它们在缠绕固化过程中却是非自由的,即受到不同半径的缠绕芯轴的作用,只是在抽出芯轴后才是自由的。由此可见,这里存在一个内孔卸载的问题,对于这样一个内孔卸载的问题,国内外未见公开报道。本文作者企图在文献和文献的基础上,利用叠加原理,给出计及纤维束张紧力影响和复合材料飞轮内孔卸载影响的多厚环过盈套装的简化分析计算。尽管实际的力学问题是三维的,且相当复杂,但为突出解决问题的物理思想,避免复杂的数学计算,为后续的三维分析提供简明的物理图像,故本文作者的分析和文献一样,也是在平面应力状态假设下进行的,也称之为简化分析。1纤维束张紧力一环2整体模型对于正交各向异性复合材料厚壁圆筒受均匀内压Q,外压P作用,在平面应力状态简化假设下,其应力和径向位移表达式为σθ=Qβλ+1-Ρ1-β2λ⋅λ⋅xλ-1+Q-Ρβλ-11-β2λ⋅λ⋅βλ+1⋅x-λ-1σr=Qβλ+1-Ρ1-β2λ⋅xλ-1-Q-Ρβλ-11-β2λ⋅βλ+1⋅x-λ-1ur=R0Eθ(1-β2λ)[(Qβλ+1-Ρ)⋅(λ-νθr)⋅xλ+(Q-Ρβλ-1)⋅(λ+νθr)βλ+1x-λ](1)σθ=Qβλ+1−P1−β2λ⋅λ⋅xλ−1+Q−Pβλ−11−β2λ⋅λ⋅βλ+1⋅x−λ−1σr=Qβλ+1−P1−β2λ⋅xλ−1−Q−Pβλ−11−β2λ⋅βλ+1⋅x−λ−1ur=R0Eθ(1−β2λ)[(Qβλ+1−P)⋅(λ−νθr)⋅xλ+(Q−Pβλ−1)⋅(λ+νθr)βλ+1x−λ](1)其中:λ=√Eθ/Erλ=Eθ/Er−−−−−√;β=Ri/Ro;νθr为泊松比;x=r/Ro,Ri为内半径,Ro为外半径。纤维束张紧力缠绕复合材料厚环,在恒定张紧力F的作用下,其预应力的分布可以通过多层薄环过盈配合简化模型来计算,预应力分量以及径向位移分别记为σ(i)θ(w)(i)θ(w),σ(i)r(w)(i)r(w)和u(i)r(w)(i)r(w)。其中:下标w代表张紧力缠绕过程;上标i代表过盈装配中的第i个复合材料环。当前述复合材料环固化成型后,为了进一步实施多环过盈装配,需要抽出缠绕芯轴,使得复合材料环成为内表面自由的空心环(图1),即内孔卸载。在未卸载前,由于复合材料环和缠绕芯轴之间存在均匀压力σ0=σ(i)r(w)(i)r(w)|r=Ri,故内孔卸载相当于在未卸载地内孔上又作用了数值等于|σ0|的拉应力。令Q=σ0,P=0并代入(1)式,可得到内孔在均匀拉应力|σ0|作用下的复合材料环的应力以及变形分布。σ(i)θ(u)=σ0λβλ+11-β2λ(xλ-1+x-λ-1)σ(i)r(u)=σ0βλ+11-β2λ(xλ-1-x-λ-1)u(i)r(u)=σ0R0βλ+1Eθ(1-β2λ)((λ-νθr)⋅xλ+(λ+νθr)⋅x-λ-1)[ΚΗ-*3/4D](2)σ(i)θ(u)=σ0λβλ+11−β2λ(xλ−1+x−λ−1)σ(i)r(u)=σ0βλ+11−β2λ(xλ−1−x−λ−1)u(i)r(u)=σ0R0βλ+1Eθ(1−β2λ)((λ−νθr)⋅xλ+(λ+νθr)⋅x−λ−1)[KH−*3/4D](2)其中:下标u代表内孔卸载。利用叠加原理,即可得到复合材料厚环内孔卸载后的应力分布及径向变形。σ(i)r(0)=σ(i)r(w)+σ(i)r(u)σ(i)θ(0)=σ(i)θ(w)+σ(i)θ(u)u(i)r(0)=u(i)r(w)+u(i)r(u)(3)σ(i)r(0)=σ(i)r(w)+σ(i)r(u)σ(i)θ(0)=σ(i)θ(w)+σ(i)θ(u)u(i)r(0)=u(i)r(w)+u(i)r(u)(3)其中:下标0代表复合材料厚环内孔卸载后的状态。2多层内孔超载的空心建筑材料的厚密度和过度均匀的制备2.1环内应力及径向变形分布对于如图2所示第一次装配的一、二两材料相同的厚壁圆环,过盈量δ=R1-r2,经过过盈配合后形成的圆环尺寸为Ri1,Rm1,Ro2,接触面(Rm)处形成均匀压力P,(1)环在外压P作用下:ur|r=R1=δ1(Ρ)=-ΡR1Eθ(1-β2λ1)⋅[(λ-νθr)+β2λ1(λ+νθr)](4)ur|r=R1=δ1(P)=−PR1Eθ(1−β2λ1)⋅[(λ−νθr)+β2λ1(λ+νθr)](4)(2)环在内压P作用下:ur|r=r2=δ2(Ρ)=ΡR2β2Eθ(1-β2λ2)[β2λ2(λ-νθr)+(λ+νθr)](5)ur|r=r2=δ2(P)=PR2β2Eθ(1−β2λ2)[β2λ2(λ−νθr)+(λ+νθr)](5)由-δ1(P)+δ2(P)=δ=R1-r2,可得Ρ=EθδR11-β2λ1[(λ-νθr)+β2λ1(λ+νθr)]+R2β21-β2λ2[β2λ2(λ-νθr)+(λ+νθr)](6)P=EθδR11−β2λ1[(λ−νθr)+β2λ1(λ+νθr)]+R2β21−β2λ2[β2λ2(λ−νθr)+(λ+νθr)](6)将其代入(1)式,则可以得到(1)、(2)两环内的应力以及径向变形分布,分别记为σ(1)r(1)(1)r(1),σ(1)θ(1)(1)θ(1),u(1)r(1)(1)r(1)和σ(2)r(1)(2)r(1),σ(2)θ(1)(2)θ(1),u(2)r(1)(2)r(1)。其中下标1代表第一次装配过程,上标1、上标2分别代表参与装配的第一环和第二环。2.2k次装配时引起应力以及径向变形分布当进行第k次装配时,先将前k个已经装配好的厚环作为一个无预应力的整体来看待,然后将其和第k+1个复合材料厚环进行过盈装配,即可得到第k次装配时引起的应力以及径向变形分布,分别记为σ(1)r(k)(1)r(k),σ(1)θ(k)(1)θ(k),u(1)r(k)(1)r(k);σ(2)r(k),σ(2)θ(k),u(2)r(k);……;σ(k)r(k),σ(k)θ(k),u(k)r(k);σ(k+1)r(k),σ(k+1)θ(k),u(k+1)r(k)。这里下标k代表第k次装配过程,上标1~k+1分别代表参与装配的复合材料厚环。2.3材料厚环的表征当所有的N个复合材料厚环完成过盈装配形成一个整体厚环,其总体初应力以及径向变形分布为[ΚΗ-*3/4D]{σ(1)r(p)=Ν-1∑k=1σ(1)r(k)σ(1)θ(p)=Ν-1∑k=1σ(1)θ(k)u(1)r(p)=Ν-1∑k=1u(1)r(k){σ(i)r(p)=Ν-1∑k=i-1σ(i)r(k)σ(i)θ(p)=Ν-1∑k=i-1σ(i)θ(k)(2<=i<=Ν)u(i)r(p)=Ν-1∑k=i-1u(i)r(k)(7)这里,下标p代表所有过盈装配过程,上标1~i代表参与装配的复合材料厚环。2.4计及内孔装卸的应力和径向变形公式继续利用叠加原理,即利用式(3)和式(7)得到σ(i)r(r)=σ(i)r(p)+σ(i)r(0)=σ(i)r(p)+σ(i)r(w)+σ(i)r(u)σ(i)θ(r)=σ(i)θ(p)+σ(i)θ(0)=σ(i)θ(p)+σ(i)θ(w)+σ(i)θ(u)u(i)r(r)=u(i)r(p)+u(i)r(0)=u(i)r(p)+u(i)r(w)+u(i)r(u)(8)式(8)即为计及内孔卸载的N个厚环过盈装配后的总体初应力和径向变形的公式。3计算和分析利用前述的方法,本文作者针对表1的材料,进行了算例分析。3.1材料内孔结构的变化图3给出了缠绕芯轴半径为30mm,缠绕层数为100时复合材料厚环的初应力以及内孔卸载后的初应力分布曲线。内孔卸载后,环向应力由卸载前的拉应力状态转变为内层为压应力,外层为拉应力的状态,半径中间段存在拉压转变区域;而径向应力在内外壁均处于自由状态,环内部仍然处于压应力状态,只是靠近内壁一侧的径向压应力数值有较大幅度的减小。复合材料厚环内孔卸载后,形成的新的空心环的内外径都有相应的缩小改变(图4),且环内壁处的径向变形较外壁处的径向变形大。图3和图4说明内孔卸载后,复合材料厚环的应力场和变形场均有明显的变化。3.2计及内孔装卸和过盈量对比表2为四个复合材料厚环的有关缠绕参数,其材料参数见表1。按公式(3)计算得到的四个厚环内孔卸载后的几何尺寸也列在表2中。按公式(3)计算得到的四个厚环内孔卸载后的初应力分布见图5。从图中可以看出:越靠近外层的环的径向压应力越小,环向应力也越小。图6给出了计及内孔卸载和不计及内孔卸载的四个厚环过盈装配后的总体初应力分布。从图6可看出:计及内孔卸载影响时,各环的环向应力分布更加缓和,装配界面处的环向应力差异也都变小;径向压应力也有一定程度上的增大,最外环的径向压应力增加的程度相对较小。本算例设定的名义过盈量均为0.05mm,卸载后过盈量发生变化(称卸载名义过盈量),在装配过程中,过盈量也会发生变化(称实际过盈量),这些过盈量的变化见表3。从表3可看出:卸载名义过盈量均大于设定名义过盈量,而实际过盈量在第一分界面处和卸载名义过盈量相同,在后两个分界面处则有一定程度的增加。所以,在实际的装配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内孔卸载带来的过盈量增大的影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