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中考初中语文中考诗词赏析总汇_第1页
2020-2021中考初中语文中考诗词赏析总汇_第2页
2020-2021中考初中语文中考诗词赏析总汇_第3页
2020-2021中考初中语文中考诗词赏析总汇_第4页
2020-2021中考初中语文中考诗词赏析总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初中语文中考诗词赏析总汇对古诗词阅读欣赏,《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是:“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的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对于中考中出现的诗词赏析类题目,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从作家作品的相关背景、资料入手,把握作品的主旨、作者的感情倾向、诗句的原意。2.从作家风格和语言风格去领悟诗句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情感。3.从关键词语着手,如抓住诗词中关键动词的用法、含义及作用去赏析。4.从关键句着手,分析概括,推理解答。5.

从修辞方法和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着手,品味语言、想象意境。6.从事次具体内容的全面理解着手,把握各类诗词的思想内容。7、联系全诗主旨,采用“用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起到了什么作用”的格式作答。诗歌鉴赏五步法【第一步】先看一下诗歌是哪一类(按表现手法分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按内容分为田园诗、边塞诗等)古诗一般选择唐诗宋词,以抒情诗居多,抒情诗可分写景抒情,借古感怀,托物言志。写景抒情诗主要把握景和情的关系;借古感怀诗,一般要把握古和今的关系,可以以古喻今,也可以古讽今;托物言志诗主要领悟物和志的关系,借何物显何志,这是第一步。【第二步】到诗词的后半部分去找诗的中心(作者要抒的情,要表达的志)。【第三步】看诗词的前半部分,想一想,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构成什么画面,这些画面有什么特点,对诗歌的中心有什么作用(这实际是景情相融,就是把握意境)。【第四步】做到五必看:①必看题目(题目常常是诗眼,或中心事件,有助于了解诗的内容);②必看作者(知人论世,了解作者风格);③必看注释(可以借此了解诗歌的感情基调,难懂的知识典故,有时答案也在其中);④必看名句(中心句、诗眼常常在此。诗歌鉴赏也常常是名句的鉴赏);⑤必看题干(题干的指向性很强,必须看清要求,必须结合原诗内容、题干作答,不能空洞的阐述概念。答案必须有针对性、指向性,一定要问什么,答什么,要什么,给什么,这一点非常重要,可谓重中之重)。【第五步】看一看诗歌运用了哪些手法,这样古诗鉴赏就很容易做了。组织成文时一般可用这样的表达程式:这是一首什么类型的诗,诗人摄取了哪些景物组成了怎样一幅画卷(或通过什么形象的描写刻画),从中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在艺术特色上,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或这样表述: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下面是对初中一些诗词名句的赏析:一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这两句诗用词形象生动,诗中有画。一个“合”字,表现了绿树环抱相拥的情态,突出了村边绿树的茂盛。一个“斜”字,形象地描画出了村外青山由近及远伸向远方的景象,富有诗情画意。二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此句是以水喻愁的名句,运用比喻、设问、夸张的修辞方法将无形的“愁”比作有形的“一江春水”永流不尽,形象地写出了愁之深。怀念故国之情,情思更为深厚,含蓄地显示出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三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这句诗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收束全篇,表现出他的民族气节和舍身取义的生死观。致使全篇由悲而壮,由郁而扬,形成一曲千古不朽的壮歌。四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此句中“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原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的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尽”字表达了刚从三峡中出来的诗人顿时喜悦开朗的心情。此句写出了诗人坐在船上举目所见的景色变化,写出了诗人与故乡依依惜别的感情。五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这是一联脍炙人口的名句。上句通过一个“疑”字,把徐行山村而周围山峦重迭、流水萦绕的迷路的感觉,刻画得形神毕现;下句承上,把移步换形所见之繁花似锦的春日美景,描绘得宛然在目。这样使感觉的形象与视觉的形象有机结合在一起,构成一幅优美动人而又奇妙的画面。当人们吟诵这两句诗时,不单是欣赏这难以言状的美妙的山村自然风光,而是从中领悟到它所蕴含的哲理思想的启示——只要人们正视现实,面对重重艰难险阻,不退缩,不畏惧,勇于开拓,发奋前进,那么,前方将是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崭新境界。六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这两句诗形容诗人行踪飘忽不定与自己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采用比喻和对偶的修辞方法,浮云和落日也都有了人情味,给人生动的形象感,富有感染力。七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疆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

从诗歌的意象上看,葡萄酒、夜光杯、琵琶声,意象鲜明,有着浓郁的边塞色彩和鲜明的军旅生活特征;从感情角度来看,诗人以明快的语言,豪放的笔调表现了一群将士征战前的悲壮心情,激起征戍将士的无限感慨;从用词上说这里的“催”字用的精妙,转折突然,将士正欲开怀畅饮,琵琶弦音急促,又催出征,令人陡升感慨。八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这是马致远散曲的代表作之一.这首小令仅五句28字,语言极为凝炼却容量巨大,寥寥数笔就勾画出一幅悲绪四溢的“游子思归图”,淋漓尽致地传达出漂泊羁旅的游子心。它字字写秋光秋色,又字字写人意人情,以“秋”染“思”,又以“思”映“秋”,紧紧扣住“思”字,含蓄深挚地表达了“天涯沦落人”'的凄寂、苦闷和无法解脱的“断肠”之情。九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初逢席上见赠》)

这一句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作者在这里以“沉舟”“病树”自比,说明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前进的,旧的事物一定会被新生的事物所代替,我们的眼光不应只看到衰老的事物,更不应为它们的死亡而伤感,我们应把希望信心寄托在新的、正在发展的事物上,并热情歌颂它们。借以表现作者积极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十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这句诗写作者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十一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这两句诗借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因此人们常常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人们也用这两句诗来赞美一个人的学问或艺术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渊源。我们也可以从这首诗中得到启发,只有思想永远活跃,以开明宽阔的胸襟,接受种种不同的思想、鲜活的知识,广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这两句诗已凝缩为常用成语“源头活水”,用以比喻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十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这是千年以来脍炙人口的名句。,“悠然”二字用得很妙,说明诗人所见所感,非有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见”字也用得极妙,“见”是无意中的偶见,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衬,合成物我两忘的“无我之境”。如果用“望”字,便是心中先有南山,才有意去望,成了“有我之境”,就失去了一种忘机的天真意趣。十三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次北固山下》)作者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十四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一“直”一“圆”都用得逼真传神,难以言其妙处。十五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诗人相信自己总会有一天高挂云帆,乘风破浪,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这是一种积极的追求,乐观的自信。十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回京》)这两句以春景写冬景,运用比喻、联想,既写出诗人欣喜之情,有表现了边塞特有的奇异风光。十七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李煜《相见欢》)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写出离愁之深。十八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这里的“浮云”指困难、挫折、障碍等。“不畏浮云遮望眼”告诉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要怕困难、挫折。“自缘身在最高层”有高瞻远瞩的气概。十九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从写作手法赏析:是人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写出了诗人的主观感受。从抒发感情赏析:抒发了诗人期望统一祖国的宏愿,表现了诗人宽广博大的胸怀。评价主旨类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语言浅近易懂,主旨深远。言简意丰:语言简洁,内容丰富。意在言外言外之意言在此而意在彼弦外音,味外味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蕴藉委婉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意含而不露,或表达得不明显,耐人寻味。分析手法类卒章显志:在文章末尾点明主旨。画龙点睛:用一两句精彩的话点明主旨。直抒胸臆:直接抒发感情。托物言志象征: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开门见山:文章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寄寓寄托:把感情、主题放在一种事物上表现。衬托烘托:用一个事物来陪衬另一个事物,以使后者更突出。渲染:描摹色彩以加强效果。侧面描写:对比:目的是突出一方。怀古伤今借古讽今:追念古代,伤感现实。起兴(xìng):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借景抒情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语言特点类勾勒:简洁的语言描写,介绍事物的大概。浓墨重彩:描写详尽、细腻。惟妙惟肖:描写逼真,多指人或动物。体物入微穷形尽态(相):描写细致入微、刻画细致生动。诗情画意:议论类富有哲理淋漓尽致语言风格类行云流水:结构、语言自然流畅。形神兼备:语言、结构等形式与内容主旨都无可挑剔。简洁洗炼(练):语言简练利落。浅显明白如话:不雕塑饰,不加修饰。平淡无奇质朴清新淡雅词藻华丽明快:明白通畅。沉郁顿挫苍凉:低沉、苍劲、舒缓、悲凉等。雄健雄浑:雄壮、强健、浑厚。文章结构做铺垫:在情节发生前的交代、暗示。埋伏笔:前段为后段埋下的线索。呼应照应:前后的互相联系。浑然天成:结构非常完整,如同自然生成的。行文技巧类虚实相生:虚,多指文章中想像的部分。水乳交融:紧密结合在一起。其它构思精巧新颖独树一帜别具一格不落窠臼不落俗套自出机杼:有创新,不沿用陈旧的格式、作法。颇具匠心感情细腻感情真挚跃然纸上曲折层次分明一气呵成:琅琅上口人教版初中十首重点古诗词赏析题一、观书有感宋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应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1、这是一首名诗。全诗以作比,形象地表达了。2、从修辞手法上来讲,诗歌第一、二句使用了的修辞手法,其中“天光”、“云影”指。3、诗歌第三、四句引申出一个成语,它是。它的意思是。4、本诗的第三和第四句寓意深刻,内涵丰富,你的理解是什么?你能从中获得什么启示?二、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1、阅读本诗,你认为本诗的诗眼是。解词:“怜”。2、诗歌的前两句描写了景物;运用了的表现手法,写出了西涧环境的清幽宁静。3、这首诗歌炼字上十分讲究,请自选一处进行赏析。4、、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结尾两句的优美意境。三、约客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1、诗歌前两句用了的修辞手法。组合了诸多景物,构成了独具韵味的江南夏夜之景。2、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前两句写出了时令特色和地方气息,从侧面透露出诗人在静候友人来访时的感受。B、第三句点题,以“夜半”说明诗人在久久等待,但约客未至,却只听到阵阵的雨声、蛙声。C、第四句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此时闲适恬淡的心情。D、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诗人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语言清新,含蓄而有韵味。3、试着揣摩诗中主人公当时是什么心情?诗歌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的?四、野

唐王绩

东皋薄暮望,

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1、解释:徙倚2、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歌是王绩的代表作。写的是山野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几分彷徨和苦闷,B、首联叙事兼抒情,总摄以下六句。使全诗笼罩着淡淡的哀愁。C、颌联写薄暮中的秋野静景,互文见义,萧条、静谧,触发诗人彷徨无依之感。D、颈联写秋野动景,于山山、树树,秋色、落晖的背景上展现“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的画面。尾联中诗人面对这些平日里相识的人们,对着他们以长歌抒发自己的苦闷心情。3、试着翻译“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五、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唐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羨鱼情1、全诗采用的写法,表达了诗人愿望。2、对这首诗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太清”指天,“混”字写出水天相接的景色。B、“济”即“渡”,“欲济”句是说湖大浪高欲渡不能。C、“端居”即闲居,“圣明”指太平盛世。D、最后两句中借用了“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的古语。3、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前四句写景,扣“望洞庭湖”之题,后四句抒情,表“赠张丞相”之意。B、二联是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上句以“气蒸”显浩阔,下句以“波撼”显气势。C、三、四联以欲渡无舟、欲钓不能抒发了有心出世却无人赏识的忧愤不平之意。D、这首诗意在表达希望能得到张九龄引荐,但在语言运用上却十分委婉含蓄。4、“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笔力千钧,历来为后人称道,请试着赏析。六、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黄鹤楼”被称为江南三大名楼之一,请列举出其他两座名楼:\2、对诗中语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去”是离开的意思;“返”是回来、归来的意思。B、“悠悠”飘荡的样子,是说白云在天上飘来飘去。C、“晴”在诗中是日光的意思;“历历”是分明的样子。D、“萋萋”指草茂盛的样子。“乡关”指故乡。3、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你怎么看出来的?4、就“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两句展开想象,作150字左右的描写性文字。七、秋词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1、解词:排诗情2、对下列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

一改传统秋词的凄凉情调,赞美了秋天的开阔明丽,反映出诗人乐观情绪和不屈的斗志。

B、诗歌第一、二句写诗人对秋天的独特感受,一个“悲”字写尽历代诗人逢秋之心境,一个“春”字点出富有朝气,充满生机与活页纸力,恰与前句的“寂寥”形成鲜明比照,;C、诗歌第三、四句借景抒发诗人昂扬进取的精神。更让人体会到一种“鲲鹏展翅九万里”的远大志向。

D、本诗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先写景再抒情,表达了自己独特的感受。3、古代咏秋的诗歌不多,本诗在中国诗史上可谓凤毛麟角,联系诗歌内容,你能从本诗的阅读中得到什么启示?4、对我们写作而言,这首诗歌能从中获得怎样的启示呢?,八、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唐李白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1、这首诗歌感情沉郁,主要以抒怀为主,抒发了诗人的思想情感。其中这首诗中表达诗人思想核心的一个字是。2、解词:清发逸兴3、关于这首诗歌的赏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诗充分体现了诗人豪放坦率的性格和怀才不遇消极避世的心态。结构上的大跨度跳跃与诗人的情感变化相一致。B、开头即以两个散文式的句子写出了内心的烦恼和忧愁。C、“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两句借景抒情,由极端的苦闷而转入壮阔的境界。D、“蓬莱文章建安骨”以下四句自成一段,写登楼引发的感慨,抒发了诗人高洁的志向追求,将昂扬情绪推向了高潮E、“抽刀断水水更流”以下四句写壮志难酬的悲慨。4、将诗歌的开头两句译成现代汉语。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5、你怎样理解李白诗歌中的“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1、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2、这首诗歌的后两句和唐朝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的“,。”有异曲同工之妙。3、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答案参考:一、1、借景喻理方塘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2、比喻书中的内容。3、源头活水比喻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4、借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或人们常常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或赞美一个人的学问或艺术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渊源等。启发是:只有思想永远活跃,以开明宽阔的胸襟,接受种种不同的思想、鲜活的知识,广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二、1、独怜喜爱爱惜。2、茂密的绿树、鸣啭的黄鹂、岸边的幽草、奔流的涧水。动静结合3、如:一个“幽”字、一个“深”字,暗暗地融入了诗人的感受,配以“生”字和“鸣”字,就把景物写活了;第三句在“春潮”与“雨”之间用一“带”字,好像雨是随着潮水来的,把本不相属的两种事物紧紧地连在一起;用一“急”字写出了潮和雨的动态;一个“自”字描绘出舟在潮、雨中任其横浮的情景。4、当夕阳西沉、暮色降临时分,西涧的潮水拍击着两岸,一场春雨被风裹挟着,急骤地飘落在水面上;这时,连渡口的船家也回家去了,只见一叶小舟系在渡口边,随着涧水的涌动,横浮在那里。三、1、C2、诗人当时等待客人未至,心情焦躁不安。或者也许是一种非常平静的心情,因为友人失约必是有意料之外的事情阻碍他不能如期赴约,诗人定能理解友人的为难之处,便也没想着去责怪,而更愿意神游于窗外的大自然美景,愿意享受这份孤寂之美。诗歌是通过一个细节描写“闲敲棋子”表现出来的。3、对偶。四、1、徘徊2、D3、提示:这句的翻译必须使用互文的修辞手法。例:每课树、每座山都披上了秋天的色彩,都披上了落日的余晖。五、1、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希望有人引荐、积极出仕的愿望。2、B3、C4、例:这句诗句采用夸张的写法,一“蒸”一“撼”形象地描写出洞庭湖的壮阔景象。湖中水气蒸腾,笼罩着云梦沼泽,湖水汹涌澎湃,使得天摇地动,好象临湖的岳阳城也被摇撼的动了起来。从中也体现出诗人生机勃勃的精神状态。六、1、岳阳楼滕王阁2、C3、本诗书法了诗人怀念故乡的思想感情,我从尾联“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看出来.4、示例:在温暖阳光的照耀下,汉水平原黄鹤楼四周的树木显得格外分明,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在风的吹动下,那披着绿衣的生灵也会慢慢地跳起舞来,显得那样快乐活泼。再向黄鹤楼的东北角望一望,那仿佛是一个世外桃源。在那个美丽的鹦鹉洲上,鲜嫩的芳草长得极其茂盛,让人情不自禁想伸出手去抚摸,闻着它,似乎也正散发着一股淡淡的芳香。

七、1、冲击诗人的志气。2、D3、诗中“一鹤”是孤单的,但也是独特的,正是这只鹤顽强奋斗,冲向云霄,才冲破了秋天的肃杀的氛围。使大自然别开生面,使志士精神抖擞。它是顽强不屈的志士的写照,奋斗不息的精神的象征。人一旦有了志气,有了奋斗的方向,有了不屈的精神,还有什么事情不能做成功的呢?4、可从选材不落窠臼,创新等角度谈,言之成理即可。八、1、怀才不遇愁2、形容诗风清新秀丽飘逸豪放的兴致3、A4、抛弃我而离去的,是那无可拘留的昨日时光;扰乱我不得安宁的,是眼前诸多的烦恼和惆怅。5、李白的“愁”不是闲愁逸恨,不是消极无为,不是无所事事形成的,是因为他有雄心壮志,有兴邦济世的抱负,这种苦闷更体现了李白的积极进取精神。九、1、“浮云”是比喻义,是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2、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3、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二、诗歌鉴赏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牧童词(唐)李涉朝牧牛,牧牛下江曲。夜牧牛,牧牛度村谷。荷蓑出林春细雨,芦管卧吹莎草绿。乱插蓬蒿箭满腰,不怕猛虎欺黄犊。牧童(唐)栖蟾牛得自由骑,春见细雨飞。青山青草里,一笛一蓑衣。日出唱歌去,月明抚掌归。何人得似尔,无是亦无非。两位诗人向往的生活一样吗?结合牧童形象作出分析。【答案】示例1:一样。《牧童词》“芦管卧吹莎草绿”中的牧童卧吹芦管,自得其乐;《牧童》“牛得自由骑,春见细雨飞”中的牧童自由自在,骑牛闲游。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悠然自得、闲适自由生活的向往。示例2:不一样。《牧童词》中牧童“乱插蓬蒿”“不怕猛虎”表现了牧童的可爱顽皮、率性天真。诗人描写这种可贵的童稚之心,表达了对生命本真状态的渴慕。《牧童》中“自由骑”“唱歌去”“抚掌归”写出牧童的悠闲自在、怡然自得,表现了诗人对远离俗世纷争生活的向往。【解析】【分析】《牧童词》写道:牧童早晨赶着牛去江湾放牛,傍晚再赶着牛回到村落。雨天里披着蓑衣走在细雨绵绵的树林里,晴天里折支芦管躺在绿草地上吹着小曲。有时腰间插满蓬蒿做成的短箭,这样就不怕猛虎来咬牛犊。这首诗里的牧童是那么自由自在,那么的悠闲,作者写牧童,其实是他自己心境的反映。《牧童》写道:牧童骑着牛儿穿行在春天的细雨中,青翠的山色,青青的草,一支笛子,一个穿着蓑衣的牧童,这是一幅多么和谐的画面呀!牧童早晨哼着歌去放牛,然后乘着月色回家,还有什么人能比得上牧童啊,心无牵绊,欢乐舒畅。这首诗表达诗人对远离俗世纷争生活的向往。因此,这两首诗表达的感情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据此作答。故答案为:示例1:一样。《牧童词》“芦管卧吹莎草绿”中的牧童卧吹芦管,自得其乐;《牧童》“牛得自由骑,春见细雨飞”中的牧童自由自在,骑牛闲游。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悠然自得、闲适自由生活的向往。示例2:不一样。《牧童词》中牧童“乱插蓬蒿”“不怕猛虎”表现了牧童的可爱顽皮、率性天真。诗人描写这种可贵的童稚之心,表达了对生命本真状态的渴慕。《牧童》中“自由骑”“唱歌去”“抚掌归”写出牧童的悠闲自在、怡然自得,表现了诗人对远离俗世纷争生活的向往。【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诗人思想感情的能力。诗人的情感溢于文字,在古诗中,诗人的感情一般总是寄托于所写事或所绘景物上,通过对这些叙述或描写的分析,即可理解到诗人的思想情感。3.阅读诗歌,回答问题。玉仙馆(唐)张籍长溪新雨色如泥,野水阴云尽向西。楚客天南行渐远,山山树里鹧鸪啼。(选自《全唐诗》)请你完成这首诗歌的微电影镜头脚本设计,来展现诗歌的意境。镜头脚本设计(部分)景别摄法整体画面配音预期效果远景从人物后面拍摄①________水流声、鹧鸪声②________【答案】新雨后溪水湍急,混浊如泥,天上阴云向西奔涌。“楚客”孤独一人,渐行渐远,在山林小径中留下一个模糊的背影。;用声音、远景镜头从后面拍摄的方法营造出悲凉氛围,表现出楚客思乡不得归的落寞、悲苦的心境。【解析】【分析】①整体画面: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新雨后溪水湍急,混浊如泥,天上阴云向西奔涌。“楚客”孤独一人,渐行渐远,在山林小径中留下一个模糊的背影。②“长溪、野水、鹧鸪啼”描摹声音,“阴云尽向西、天南行渐远”到“山山树里”,视线由远到近,几个关联的意象,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营造出悲凉氛围,表现出楚客思乡不得归的落寞、悲苦的心境。故答案为:①新雨后溪水湍急,混浊如泥,天上阴云向西奔涌。“楚客”孤独一人,渐行渐远,在山林小径中留下一个模糊的背影。②用声音、远景镜头从后面拍摄的方法营造出悲凉氛围,表现出楚客思乡不得归的落寞、悲苦的心境。【点评】本题考查分析诗歌意境。答题时应注意,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分析诗歌意境,一要注意物象的特点,二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4.阅读下面古诗词,完成小题。夜坐①(宋)文天祥淡烟枫叶路,细雨蓼花时。宿雁半江画,寒蛩②四壁诗。少年成老大,吾道付逶迤。终有剑心在,闻鸡坐欲驰。【注】①此诗写于起兵勤王之前。宋恭帝即位后,国家艰危,各地将官大都观望,只有文天祥和张世杰两人,召集兵马,起兵勤王。②蛩,蟋蟀。文天祥《夜坐》的尾联与陆游的“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诗歌内容作比较赏析。【答案】陆游的诗通过虚写自己睡梦中在战场上激烈厮杀的场面,抒发了诗人有心报国却遭排斥而无法杀敌的无奈;文天祥的诗借“闻鸡起舞”的典故,抒发了诗人在国家危亡之际,要力挽狂澜、忠君报国,但自己年华不再、前途渺茫的沉重悲凉。两首诗都体现了诗人矢志报国、壮心不已的情怀。【解析】【分析】尾联一扫沉郁悲凉,转为仰天浩歌,率直地发出“丈夫壮气须冲斗”式的呐喊。运用祖逖闻鸡起舞这一常典,抒发了诗人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要力挽狂澜,表达了立志报国,壮心不已的真实情感。如今眼看家国飘摇,山河破碎,虽已病痛缠身,保家卫国的理想不渝,爱国激情始终在胸膛内涌荡,铁马冰河的梦想会在病痛的头脑中出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诗人在风雨洒落的夜晚,做梦都在想着,一身戎装,骑着战马,跨越北国冰封的河流,同敌人在疆场厮杀。对于一个伤病缠身的老人,在将近古稀之年,犹有如此豪迈的梦想,真是可歌可叹。两首诗都体现了诗人矢志报国、壮心不已的情怀。故答案为:陆游的诗通过虚写自己睡梦中在战场上激烈厮杀的场面,抒发了诗人有心报国却遭排斥而无法杀敌的无奈;文天祥的诗借“闻鸡起舞”的典故,抒发了诗人在国家危亡之际,要力挽狂澜、忠君报国,但自己年华不再、前途渺茫的沉重悲凉。两首诗都体现了诗人矢志报国、壮心不已的情怀。【点评】本题属于比较阅读题。他们两个人都是爱国诗人,所写的诗也都表达强烈的爱国感情,但诗的内容、表现手法思想感情又不一样,答题时可从多方面进行比较,如内容、思想感情、表现手法等。5.阅读宋代陆游的《诉衷情》,完成简答。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1)一个“旧”字暗指作者的什么往事?(2)全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为建功立业而戍守边关的往事。(2)抒发自己壮志未酬、无力报国的悲愤之情。【解析】【分析】(1)首先,在词中找出“旧”的位置------“尘暗旧貂裘”,位于该词上片的最后一句,这句词应该是对上片内容的总结,所以要想知道“旧”字暗指何事,我们只需找出上片所述之事,也就是“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将这句话用白话文表述出来即可。(2)词的首句运用“觅封侯”这一典故,以班超自喻,抒发出自己渴望报效祖国的豪情壮志;但是“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作者年老体衰,没有能力再去上阵杀敌,悲愤之情溢于言表;“天山”代指抗敌前线,“沧州”指闲居之地,“此生谁料”即“谁料此生”,作者没有想到,自己的一生会在身与心的矛盾中煎熬,“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这一句完美地表现出诗人渴望报效祖国,但又无力报国的悲愤之情。故答案为:⑴为建功立业而戍守边关的往事。⑵抒发自己壮志未酬、无力报国的悲愤之情。【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考生要理解诗歌的内容,注意诗词结构的组织,上下内容的关系,仔细阅读理解,用恰当的语言进行表达。⑵本题考查诗歌诗人的情感。考生结合对诗人的了解,及对诗词内容的分析,从诗词中的词语的感悟不难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熟知诗歌鉴赏的每个要点及每种题型的答题模式。6.阅读下面的词,然后回答问题。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1)“眉峰聚”“眉眼盈盈处”是什么意思?请选择其中一个作答。(2)这首词写了一件什么事?“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一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答案】(1)眉峰聚:形容双眉蹙皱,状如二峰并峙。眉眼盈盈处:喻指山水秀丽的地方。盈盈:美好的样子。(2)作者送别友人去江东的事情,词人用出人意料的想象把送春和送人联系在一起,用两个“送”字递进,深刻描写词人的离愁幽情。“才始送春归”写出才刚送别春天,心中还满怀着伤春之愁;“又送君归去”则再添了别恨,离愁更深,表达了作者的愁思和依依惜别之情【解析】【分析】(1)山是眉峰聚: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西京杂记》载卓文君容貌姣好,眉色如望远山,时人效画远山眉。后人遂喻美人之眉为远山,这里反用。眉眼盈盈处:一说比喻山水交汇的地方,另有说是指鲍浩然前去与心上人相会。盈盈:美好的样子。(2)这首词是一首送别之作。题目中的鲍浩然是作者的朋友,浙东是友人要去的地方。这首词分为两片,上片写友人回浙东去的山水行程,下片抒发作者对回归江南的友人的深情祝愿。下片“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正面写“送”,点出了别友人的时间:暮春。为“又送君归去”铺垫。作者有心惜春,然而留不住春天,春天最终不顾作者归至江南。这对作者来说,不能伴春而去的江南又正是春天回归的地方。这两句写得相当愁苦,一个“才”一个“又”,层层递进,作者的情感越来越深。上片含蓄地表达了词人与友人的惜别深情;下片则直抒胸臆,兼写离愁别绪和对友人的深情祝愿。词人用出人意料的想象把送春和送人联系在一起,用两个“送”字递进,深刻描写词人的离愁幽情。据此理解作答。故答案为:⑴眉峰聚:形容双眉蹙皱,状如二峰并峙。眉眼盈盈处:喻指山水秀丽的地方。盈盈:美好的样子。⑵作者送别友人去江东的事情,词人用出人意料的想象把送春和送人联系在一起,用两个“送”字递进,深刻描写词人的离愁幽情。“才始送春归”写出才刚送别春天,心中还满怀着伤春之愁;“又送君归去”则再添了别恨,离愁更深,表达了作者的愁思和依依惜别之情.【点评】(1)本题考查对诗歌重点词语的鉴赏能力。考生要注意理解词语的本义之外,还要注意其比喻义、引申义,注意其对诗歌意境、作者情感的表达效果。⑵本题考查考生诗歌理解和鉴赏的能力。考生要仔细阅读诗歌,联系作者的身世、经历、境遇、时代背景等去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7.阅读诗歌,回答问题。与诸子登岘山①(唐)孟浩然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鱼梁②浅,天寒梦泽③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注】①岘(xiàn)山:在湖北襄阳。西晋名将羊枯曾镇守此地,他去世后,当地百姓建碑纪念他。②鱼梁:襄阳两水中的沙洲。③梦泽:即云梦泽,古代大湖,在洞庭湖北面。(1)下列诗歌中,情感主旨与本诗最接近的一首是(

)A.

曹操《观沧海》

B.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C.

王安石《登飞来峰》

D.

文天祥《过零丁洋》(2)诗人为何不把“天寒梦泽深”写为“天黑梦泽深”?请简要分析。【答案】(1)B(2)“天寒梦泽深”中的“寒”字不仅从触觉体现季节的寒冷,还表现了作者怀古伤今、感怀身世的落寞心境;若改为“黑”字则仅从视觉来写眼前之景。【解析】【分析】(1)此诗因作者求仕不遇心情苦闷而作,诗人登临岘山,凭吊羊公碑,怀古伤今,抒发感慨,想到自己空有抱负,不觉分外悲伤,泪湿衣襟。故选项中的四首诗歌,情感主旨与本诗最接近的一首是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曹操《观沧海》表达的是宏伟的抱负、阔大的胸襟。王安石《登飞来峰》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文天祥《过零丁洋》表现了诗人舍生取义的生死观和崇高的民族气节。(2)结合诗句内容和作者所表达的感情分析,“天寒梦泽深”与“天黑梦泽深”只有一字之差,但“寒”是从触觉来写,“黑”是从视觉来写的,此诗是因作者求仕不遇心情苦闷而作,诗人登临岘山,凭吊羊公碑,怀古伤今,抒发感慨,想到自己空有抱负,不觉分外悲伤,泪湿衣襟。因此“寒”字还表现了作者怀古伤今、感怀身世的落寞心境,而改为“黑”则没有这种效果。故不能改。故答案为:⑴B;⑵“天寒梦泽深”中的“寒”字不仅从触觉体现季节的寒冷,还表现了作者怀古伤今、感怀身世的落寞心境;若改为“黑”字则仅从视觉来写眼前之景。【点评】⑴本题考生对诗人思想感情把握的能力。把握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分析作者的感情基调,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体会。⑵本题考查赏析古诗炼字的能力。品析炼字类题目,一般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该字的字义+语境义;该字使用的表达技巧+表达效果;该字所传递的作者的情感、态度。解答时,需要反复诵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意,揣摩字词在诗中的意思,体会该字词在诗中创设的意境,联系整首诗歌,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该字词所传达的情感。8.阅读诗歌,完成小题。五月十九日大雨(明)刘基风驱急雨洒高城,云压轻雷殷①地声。雨过不知龙去处,一池草色万蛙鸣。【注】①殷:震动。(1)试对本诗描述的夏天所特有的雷阵雨前后的自然景象作简要分析。(提示:请先分别概述前两句和后两句所描绘的画面,再分析这样写的作用。)(2)诗人喜欢通过自然景观抒发人生的哲理,使天籁中赋有理趣。本诗蕴含着怎样的理趣,请作简要分析。【答案】(1)这首诗非常形象地描述了夏天所特有的雷阵雨前后的自然景象。前两句极力描述大雨的磅礴威猛气势:风急雨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