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中外历史纲要第3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明清的国家统一及版图奠定第9讲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课件_第1页
2024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中外历史纲要第3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明清的国家统一及版图奠定第9讲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课件_第2页
2024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中外历史纲要第3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明清的国家统一及版图奠定第9讲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课件_第3页
2024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中外历史纲要第3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明清的国家统一及版图奠定第9讲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课件_第4页
2024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中外历史纲要第3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明清的国家统一及版图奠定第9讲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9讲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目录1知识清单2考向突破3课堂演练4课后提升【课程标准】了解明清时期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的重要变化。

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经济的发展农业高产粮食作物[1]________、甘薯的推广种植,大幅度提高了粮食总产量江南等地区农业的多种经营日益兴盛,经济作物品种繁多,种植广泛,很多农民还兼营产品初级加工或相关副业,以获取更多的收入手工业手工业各行业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明朝后期,在南方一些地区的丝织、榨油、制瓷等行业中出现了新的经营方式,即开设[2]________,使用自由雇佣劳动进行较大规模的生产玉米工场经济的发展商业货币变化自明朝后期起,商品经济进入新的繁荣期。美洲等地的[3]________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入,促进了长途和大额贸易的发展,也有利于商业资本的集聚地域商帮一些地方的人以经商闻名,形成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如徽商、晋商工商业市镇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一大批以[4]_________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局限经济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传统[5]________还占据压倒优势政治日益僵化的[6]________,也压制和阻碍着社会的进步和转型白银经济功能小农经济专制统治【概念阐释】资本主义萌芽指在一些手工工场中,拥有资金、原料的工场主雇用具有自由身份的雇工,为市场的需要进行生产的现象,其实质为雇佣关系。资本主义萌芽是明朝后期手工业领域出现的新现象,但只出现在江南地区个别部门,没有深入农村,对中国当时社会的发展有促进作用,但未促成中国社会的转型。

思想领域的变化陆王心学背景程朱理学获得官方尊崇后,逐渐失去活力代表人物陆九渊、王守仁主张王守仁提出一套以“[1]________”为核心的理论评价强调主观能动性,激励人们奋发立志以自己的内心为准则,又隐含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色彩带有[2]____________倾向致良知主观唯心主义李贽的思想主张提倡[3]________,蔑视权威和教条,甚至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影响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震动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背景明末清初社会的剧烈动荡,促进了思想界的活跃主张黄宗羲严厉抨击[4]________制度;反对重农抑商观念,提出“[5]________”顾炎武、王夫之对[6]__________的政治制度进行了批判。顾炎武认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后人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个性自由君主专制工商皆本高度集权【名师指津】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带有一定的民主启蒙思想,但并没有发展形成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思想体系,而是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与发展,特别是继承和发展了传统儒学中的民本思想。当时的思想主流仍然是理学。

小说、戏曲与科技背景城市商品经济繁荣、社会娱乐活动丰富、文化知识进一步普及小说元末明初,施耐庵、罗贯中创作的《水浒传》和《[1]_______________》,是我国最早的两部长篇白话小说,开创了[2]________的写作体裁明朝中期吴承恩的《[3]________》和清朝中期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分别是神话小说和讽刺小说的杰作清朝中期曹雪芹的长篇小说《[4]________》,是我国古典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也是享誉世界的名著三国志通俗演义章回体西游记红楼梦戏曲传奇明清戏曲创作趋向长篇化,情节更加曲折复杂,称为传奇,代表作家有明朝[5]________、清朝孔尚任等昆曲舞台演出方面,从江苏昆山一带发源的昆曲长期流行京剧清朝[6]____年间,形成了京剧,并且逐渐成为全国最流行的剧种汤显祖道光科技传统科技李时珍的《[7]________》、徐光启的《[8]________》和宋应星的《[9]__________》,分别系统记载了中国古代医药学、农学、工艺学的相关知识,在各自领域对传统科学技术进行了总结徐弘祖的《[10]__________》是一部地理和地质学名著西学东渐从明朝后期起,一些欧洲天主教传教士前来中国传教,代表人物有意大利人[11]________等。他们与一些开明的中国士大夫合作翻译西方科学书籍,在一定范围内传播了西方科技知识清朝前期,传教士运用欧洲[12]______技术,帮助清廷绘制了较为精确的全国地图本草纲目农政全书天工开物徐霞客游记利玛窦测绘

明清时期的经济发展角度:从“社会进步”角度看待明清经济领域出现的新现象史料一就中国来讲,汉唐宋元这几个领先世界的朝代都是国际贸易逆差,通货纯流出。只是到了明代和清前中期,出现了历史性的反转:中国在国际上变得“只卖不买”,至少是“多卖少买”。我们卖出自己的产品,而且往往卖得很廉价,价格很有“竞争力”,却不买或很少买外国货,只愿收银子。于是出现巨额的顺差,外边的白银大量涌进中国,最初是日本银,后来更是海量的拉美银,形成了所谓的“白银时代”。……与汉唐宋元那时“富国(相对于交往对象而言)的逆差”形成对照,所谓明清时期的“白银时代”其实是“穷国的顺差”。——摘编自秦晖《古商路上的逆差贸易——从“富国的逆差”到“穷国的顺差”》史料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需要四大要素:一是社会化大生产;二是技术推动;三是充分的商品化经济;四是本国的资本主义萌芽有自己的土壤。明清时期“中国除了技术不够发达外,一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建立所需的物质条件都已具备”。——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解读】史料一反映出明清时期的对外贸易状况;史料二说明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条件和状况。【思考】(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贸易顺差形成的原因。【答案】原因:中国产品价格低廉;中国产品具有稀缺性;明清时期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中国民众消费能力较低;新航路开辟与早期殖民扩张。(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明清时期中国的社会状况,提出自己的观点。【答案】[示例]观点:明清时期中国已具备资本主义发展的资本、劳动力、市场等条件,但由于封建制度的阻碍和西方列强的侵略,没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素养提升唯物史观:明清时期制约新型经济经营手段发展的主要因素史论归纳史论:明清时期经济领域的新现象(1)地区性商业中心形成,城市地位更加突出,地域分工明显,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2)东南地区产生资本主义萌芽。(3)大宗白银交易盛行;对外贸易中出超明显。(4)各地之间和内部的贸易发达,尤其是东南地区,并涌现出地域性的商人群体。(5)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对人身依附关系的控制逐渐减弱。人口迅猛增长,人口密集地区的人口逐渐向边疆地区迁徙,向海外移民的规模逐渐扩大。

明清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艺角度1:从“唯物史观”角度考查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史料一在物质生活富足的前提下,那些经济上有实力的商家要求政治上的地位,于是出现了精神上的反叛。在这样一种生存环境下,李贽的思想也有了初步的“民主意识”,从而为他的“民本意识”突破儒家“民本思想”提供了社会基础。从李贽生存的地理环境来看,当时李贽生活在比较繁华的贸易港口泉州,西方的一些先进思想和观念通过这一窗口传播进来。在中西方文化交融的影响下,李贽的思想更具反叛精神,富有战斗性。——摘编自肖国华《李贽的“儒学情结”——李贽的民本思想初探》史料二黄宗羲认为“自私”“自利”是“有生之初”人的本性,指责君主以个人的“大私”“大利”侵吞“天下之人”的“自私”“自利”。他反对“臣唯君命是从”,主张臣者“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他强调“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摘编自赵子平《〈明夷待访录〉与〈社会契约论〉》【解读】史料一反映出李贽的进步思想是中西文化交融的产物;史料二反映出黄宗羲对君主专制制度的批判,是一种民本思想。【思考】(1)根据史料一,指出李贽思想的进步之处和其产生的社会背景。【答案】进步之处:有了初步的民主意识。社会背景: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西学东渐局面开始出现。(2)根据史料二,指出黄宗羲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影响。【答案】观点:为“私”正名,挑战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说教;明辨君臣关系,提出君臣共治天下的平等分工思想。影响:冲击了儒家道统,使中国思想界呈现生机;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具有民主启蒙价值,对封建专制有一定冲击作用;对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了一定影响。素养提升唯物史观: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未能实现社会转型的原因(1)缺乏政治基础: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压抑了早期民主思想的发展。(2)缺乏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封建经济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因受到封建制度的严重阻碍而发展缓慢,未形成资产阶级力量。(3)缺乏思想基础:纲常礼教、文化专制阻碍早期民主思想的传播。(4)缺乏群众基础:人们深受封建礼教毒害,迷信愚昧,难以接受新思想。(5)自身缺陷明显:未能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本质上并未脱离地主阶级儒学的范畴,在行动上也未解决实际问题。史论归纳史论: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特点(1)反传统、反教条。以“异端”自居的思想家李贽,指责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2)反对封建专制。黄宗羲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得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的结论。(3)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主张限制君权;顾炎武强调“经世致用”的思想,反对不切实际的学风。(4)反映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黄宗羲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主张“工商皆本”。角度2:从“唯物史观”角度考查明清文学与科技史料一明中叶以前的文学作品,活跃其中的是帝王将相、英雄豪杰、才子佳人和妖魔鬼怪。明中叶以后,随着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都市的繁荣,城市市民的急剧增长和重商思想的抬头,有更多的商人、小贩、作坊主、工匠等成为小说的主角,尤其是在“三言”“二拍”中,新的主人公——市民以不同于旧人物的形象登场。——摘编自刘群《由“三言”“二拍”看明代社会的新变》史料二随着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明清之际出现了好几部有总结性的重要的科学技术著作。1578年,李时珍著成《本草纲目》52卷。这是对16世纪以前中国药物学和医学的总结,被译成各种外国文字。晚于《本草纲目》约半个世纪,徐光启著《农政全书》,对从粮食作物到蚕桑棉麻、蔬果竹木、药用植物及农器、牧养等均有论述,而对于水利和荒政的论述,篇幅较多。地理学家徐弘祖(即徐霞客),在各处游历,经30多年,完成地理学著作《徐霞客游记》,约早于欧洲人两个世纪。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于1637年定稿,是对于中国16世纪以前的农业、手工业之生产经验的总结,并注意介绍先进的生产经验。成书不久,即在日本翻刻流传,后来又被译成多种外国文字。在明末以后,科学技术也不断有些进步,但像上述这样大规模的著作就少见了。——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纲要》【解读】史料一反映了明中叶以后文学作品平民化、世俗化趋势;史料二反映了明清之际出现的总结性科技著作。【思考】(1)根据史料一,指出明朝以来文学作品的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的社会背景。【答案】变化趋势:从社会上层逐渐流传到下层民间(或逐渐平民化、世俗化)。社会背景: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文学作品需要适应市民阶层的需要;君主专制的加强(或封建专制统治日益腐朽黑暗)。(2)根据史料二,概括明清之际科技著作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形成的原因。特点:传统科技的集大成之作;多总结,少创新;涉及领域多;影响较大;后继乏力。原因:社会生产力进步(或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生产方式没有质的变化;文化专制;中国传统科技的发达。素养提升唯物史观:明清小说的特点及产生因素(1)特点:被社会各阶层所接受(读者群体包括了社会各阶层);深刻反映了社会生活;题材丰富多样,成就显著。(2)产生因素。①素材来源:中国古代悠久的历史文化为小说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②物质基础:城市经济发展,市民阶层队伍扩大,人们的社会生活日益丰富。③社会基础:市民阶层要求文化作品进一步通俗化。④个人因素:作者丰富的生活阅历、知识水平,对社会生活的深刻观察。史论归纳史论: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1)科技内容:应用性强,但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不够。(2)研究方法: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与经验总结,缺少实验。(3)科技使用:主要服务于封建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缺乏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并推动科技进一步发展的意识。(4)应用领域:主要集中在与农业有关的农学、天文历法及医学等领域。(5)成就:全面繁荣,多项成就领先世界。1.(2022•全国乙卷)明后期有士人称,江南流行“好名喜夸”之风,家中但凡有千金之产,必定会营建一园,“近聚土壤,远延木石,聊以矜眩于一时耳”,但“俗气扑人”。这可用于说明()A.士大夫传统观念的颠覆

B.世俗化审美趣味的初现C.士农工商社会结构解体

D.江南市镇工商业的繁荣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江南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市镇普遍兴起,市镇经济的繁荣对传统的社会意识、当地风俗产生冲击,形成了“好名喜夸”之风,故D项正确;“颠覆”表述过于绝对,士大夫传统观念仍是以儒家思想为主,排除A项;明朝之前就已有世俗化审美趣味,“初现”表述错误,排除B项;明清时期社会结构总体稳定,“解体”表述错误,排除C项。2.(2022•江苏卷)明代中后期,江南地区“耕渔之外,男妇并工……织布、织席、采石,造器营生”,妇女收入在家庭经济来源中占有很大比重。社会上追求财富、重视自我的风气颇为兴盛。与这些现象密切相关的是()A.经济社会多元发展 B.重农抑商政策明显松弛C.朝廷放松社会控制 D.宋明理学强化家庭伦理【解析】根据材料“耕渔之外,男妇并工”“妇女收入在家庭经济来源中占有很大比重”“追求财富、重视自我的风气颇为兴盛”可知,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商品经济有了较大程度的发展,进而对社会风气产生影响,故与材料现象密切相关的是经济社会多元发展,故A项正确。A3.(2022•浙江卷)论及自己的学术旨趣,顾炎武说:“夫《春秋》之作,言焉而已,而谓之行事者,天下后世用以治人之书,将欲谓之空言而不可也。愚不揣,有见于此,故凡文之不关于六经之指、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由此可知,其“学术旨趣”在于()A.无为而治 B.经世致用C.再续《春秋》 D.中体西用【解析】根据材料“谓之空言而不可也”“故凡文之不关于六经之指、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可知,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将知识用于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故B项正确。B4.(2022•全国甲卷)康熙年间,多次令各地举荐山林隐逸,又令官员推举博学鸿儒,吸收学行兼优之士。开设明史馆,召集文人编纂明史,还进行多部儒经传注的修纂,编成《康熙字典》。上述措施的主要目的是()A.承续华夏传统 B.倡导疑古辨伪C.弘扬程朱理学 D.保存历史文献【解析】清政府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康熙年间注重吸纳山林隐逸、博学鸿儒,同时编修明史,修纂儒经传注,这些举措集中在文化领域,本意在于以传承华夏文化传统自居,故A项正确。A5.(2022•北京卷)下图的封面形式常见于明代刻本书籍,图中读书的人物为该书编刻者。该图可以佐证明代()A.开始出现雕版印刷技术B.戏曲表演艺术日趋成熟C.文化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D.士人思想摆脱了专制束缚【解析】明代刻本书籍的编刻者在书籍封面宣传自身作品,说明当时的文化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故C项正确。小说和诗词曲赋丛编《万锦情林》封面局部C6.(2022•湖南卷)晚清时期,中国人惊奇地发现西方物理学揭示的一些原理,与《墨子》的记载有相似之处。自秦汉以来几乎被人遗忘的《墨子》重新引起国人的关注与研究。这一现象表明()A.墨学复兴促进传统科技转型 B.传统科技与近代科技一脉相承C.西学东渐促进了墨学的复兴 D.中国古代的科技以实验为基础【解析】根据材料“西方物理学揭示的一些原理,与《墨子》的记载有相似之处”“自秦汉以来几乎被人遗忘的《墨子》重新引起国人的关注与研究”可知,西学东渐推动了中国传统墨学的复兴,故C项正确。C一、选择题1.清中叶时,出现了大量专论某种农作物、蚕桑或兽医的专业农书,如方观承的《棉花图》、陈世元的《金薯传习录》、蒲松龄的《农蚕经》和傅述凤的《养耕集》等。这说明当时()A.传统科技呈现转型 B.农耕经济高度繁荣C.生产方式取得突破 D.中外物种交流频繁【解析】根据材料“清中叶时,出现了大量专论某种农作物、蚕桑或兽医的专业农书”可知,当时农业高度繁荣,所以专业农书大量出现,故选B项。B2.明朝中后期,在江南地区的丝织业中,雇人纺织的机户有三万家以上,受雇的机工数量更加庞大,两者已经成为密不可分的整体。这表明当时()A.新型生产关系得以发展 B.家庭丝织业已基本解体C.抑商政策发生重大转变 D.民营手工业居主导地位【解析】根据材料“雇人纺织的机户有三万家以上,受雇的机工数量更加庞大,两者已经成为密不可分的整体”可知,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的丝织业领域资本主义萌芽得到充分发展,这表明当时新型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得以发展,故选A项。A3.(2022•安徽合肥模拟)明清时期,君臣关系、官民关系与父子关系纠缠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类似于法律上的拟制血亲关系。但黄宗羲从“父子一气”而“君臣不同气”的气本论哲学层面否定了君臣之间的天然血缘联系,王夫之同样也认识到了君臣关系的非血缘属性。他们的认识()A.推动传统伦理秩序的崩溃

B.体现了政府放松对社会的控制C.缘于中央集权制度的衰落

D.具有反对封建专制的进步意义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黄宗羲否定君臣之间的天然血缘联系,王夫之也认识到君臣关系的非血缘属性,这体现出他们对君主专制的反对态度,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故D项正确;黄宗羲和王夫之的认识具有一定的进步性,但无法推动传统伦理秩序的崩溃,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黄宗羲和王夫之的反封建专制思想,但不能说明政府对社会的控制放松,排除B项;黄宗羲和王夫之的进步思想源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非中央集权制度的衰落,排除C项。4.(2022•天津模拟)在明代的通俗小说中,出现了大量替买卖双方说合并抽取佣金的牙人群体。明代的牙人,上至皇亲贵族,像《明孝宗实录》中记载有许多皇亲族属“私开牙行”“侵渔民利”,下到市井百姓。这一现象表明()A.社会等级间的界限淡化 B.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C.明代商品经济快速发展 D.传统的义利观被抛弃【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明代出现了皇亲贵族和平民参与商业活动的现象,这是因为当时商品经济快速发展,故选C项。C5.清初,不愿入仕的明朝遗民朱耷创作《秋林独钓图》(如下图),图中凋零的树木被笼罩在深秋的寒意中,一湖静水之上只见高士孤身垂钓。这一作品()A.突破了传统文人绘画的创作风格B.适应了市民阶层的文化生活需要C.表达了部分士大夫的精神追求D.代表了清代宫廷画的审美取向【解析】观察《秋林独钓图》(局部),根据材料“深秋的寒意中”“高士孤身垂钓”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一幅典型的文人画,反映了朱耷等部分士大夫对现实的不满和遗世独立的精神追求,故C项正确。《秋林独钓图》(局部)C6.昆曲发源于14世纪的苏州,后走向全国。在其鼎盛时期,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而到了清代乾隆时期,北京百姓则“厌听吴骚,闻歌昆曲,辄哄然散去”。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B.京剧艺术走向成熟C.文人品味发生变化 D.平民阶层不断发展D【解析】根据材料“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可知,昆曲在其鼎盛时期受到上层社会的追捧,材料“厌听吴骚,闻歌昆曲,辄哄然散去”说明清代乾隆时期,以市民为主的平民阶层不断发展,受上层人士追捧的昆曲在平民阶层面前失去了市场,故D项正确;封建制度的衰落与昆曲的衰落没有必然的联系,排除A项;京剧艺术走向成熟是在清末同治、光绪年间,排除B项;材料中的现象出现在北京百姓当中,体现不出当时文人品味发生了变化,排除C项。7.(2022•山东潍坊模拟)明清时期,李时珍十年中多次远行,踏遍青山尝百草;徐霞客头戴“远游冠”,手拄铁杖,游遍九州五岳,“问奇于名山大川”;顾炎武遍游华北,写下《天下郡国利病书》。这些学术考察旅游活动()A.深受宋明理学思想的影响B.反映市民阶层的需求C.旨在总结古代科技的成果D.体现文人的闲情逸致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李时珍、徐霞客、顾炎武都通过亲身实践完成了著作,说明他们深受宋明理学所倡导的“格物致知”的影响,故A项正确;这些学术考察旅游活动反映的不是市民阶层的需求,排除B项;李时珍通过“踏遍青山尝百草”完成《本草纲目》属于古代科技范畴,但是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属于地理学范畴,顾炎武的《天下郡国利病书》属于思想文化范畴,排除C项;李时珍、徐霞客、顾炎武三人通过辛劳努力完成不朽之作,与文人的闲情逸致无关,排除D项。8.(2022•山东泰安模拟)清代史学家赵翼在参观西洋画、千里镜,聆听西洋音乐后,赋诗“始知天地大,到处有开辟。人巧诚太纷,世眼休自窄。域中多墟拘,儒外有物格”。这反映了赵翼()A.主张向西方学习改造中国文化

B.对西方文化持较为肯定的态度C.认同西方近代思想传入的影响

D.仍然坚持天朝上国的文化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