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节常见地貌类型和地貌的观察课时演练_第1页
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节常见地貌类型和地貌的观察课时演练_第2页
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节常见地貌类型和地貌的观察课时演练_第3页
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节常见地貌类型和地貌的观察课时演练_第4页
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节常见地貌类型和地貌的观察课时演练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常见地貌类型和地貌的观察一、选择题(2022年江苏南京期中)《徐霞客游记》中曾记录:“路侧有窞(dàn)深坑一圆,名龙井。下坠五六丈,四围大径三丈,俱纯石环壁。坠空缀磴而下,下底甚平,东北裂一门,透门以入,其内水声潺潺,路遂昏黑。践崖扪隙,其下忽深不可测。久之,光渐启,回见所入处,一石柱细若碧笋……”据此完成第1~2题。1.龙井的形成过程可能是()A.沉积作用—地壳凹陷—流水侵蚀B.地壳抬升—流水侵蚀—重力崩塌C.流水侵蚀—地壳抬升—重力崩塌D.地壳抬升—沉积作用—流水侵蚀2.该地貌类型对本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可能有()①土层浅薄,土壤贫瘠 ②光热充足,降水多③易引发地质灾害 ④利于地表水存储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答案】1.B2.B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龙井为喀斯特地貌中的天坑,形成过程是沉积岩在地壳抬升作用下,地势升高,受流水侵蚀作用形成地下溶洞,后在重力作用下崩塌,形成龙井,故形成过程可能是地壳抬升—流水侵蚀—重力崩塌,故B项正确。第2题,由材料可知,该地貌为喀斯特地貌,对本区域的影响为土层浅薄,土壤贫瘠,易引发地质灾害,①③正确。该地光热充足、降水多是受纬度位置和大气环境影响,与地貌无关,②错误。该地貌多溶洞和地下暗河,地表水易渗漏,不利于地表水存储,④错误。终碛堤是冰川挟带物堆积在冰川末端形成的堤状堆积体。当冰川融水流过终碛堤后,冰水挟带大量碎屑物质堆积成扇形堆积体,称为冰水扇。如图示意终碛堤及冰水扇。据此完成第3~4题。3.终碛沉积物具有的特点是()A.大小均匀 B.层状结构C.棱角明显 D.磨圆度好4.冰水扇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过程是()A.流水堆积、侵蚀—冰川堆积、侵蚀B.冰川堆积、侵蚀—流水侵蚀、堆积C.冰川侵蚀、堆积—流水堆积、侵蚀D.冰川侵蚀、堆积—流水侵蚀、堆积【答案】3.C4.D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终碛沉积物大小混杂(先有冰川侵蚀,再经冰川搬运、冰川堆积形成冰碛堤),棱角分明,故C项正确。第4题,由材料可知,冰水扇的形成过程先是冰川在流动过程中对山体进行侵蚀,碎屑物在冰川末端堆积,再由冰川融化成的冰水侵蚀终碛堤后,挟带碎屑物随流速降低逐渐堆积形成冰水扇,D项正确。新月形沙丘是平面形如新月的沙丘,是风积地貌的一种。新月形沙丘的纵剖面有两个不对称的斜坡,其中一斜坡两侧形成接近对称的两个尖角,称为沙丘的两翼。新月形沙丘大部分出现在沙漠的边缘地带。图甲为新月形沙丘景观图,图乙为新月形沙丘剖面图。据此完成第5~6题。甲乙5.新月形沙丘两翼的延伸指向()A.迎风坡 B.背风坡 C.西部 D.东部6.新月形沙丘大部分出现在沙漠边缘地带的可能原因是沙漠边缘()A.临近戈壁滩,植被状况差B.地形复杂,利于泥沙沉积C.高压控制,主导风向稳定D.风力减弱,风积作用显著【答案】5.B6.D解析:第5题,根据风力侵蚀、搬运作用特点可知,缓坡为迎风坡,陡坡为背风坡,则新月形沙丘两翼的延伸指向背风坡,B项正确。第6题,沙漠边缘是风力减弱的地带,意味着风力侵蚀、搬运作用减弱,风力堆积作用显著,因而分布大范围的新月形沙丘,D项正确。(2022年山东临沂期末)2020年12月8日,中国和尼泊尔共同向世界宣布,珠峰最新高程为8848.86米。图甲为部分考察人员的合影照,图乙为冰川地貌素描图。据此完成第7~8题。甲乙7.图甲考察人员合影地的地貌类型是图乙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8.下列有关图中地貌的描述,最贴切的是 ()A.③地貌属于分布在山岳冰川的沉积地貌B.②地貌主要出现在两极地区的大陆冰川C.①地貌的形态特点是高耸尖锐D.该地貌遗迹大量分布在非洲和南美大陆【答案】7.C8.C解析:第7题,根据图甲可判断考察人员合影地背后为两山麓之间的山谷地带,对应图乙中的③地貌,C项正确。第8题,图中③地貌为“U”形谷,属于冰川侵蚀地貌,A项错误;②地貌为冰斗,是山岳冰川地貌,B项错误;①地貌为角峰,特点是高耸尖锐,C项正确;冰川地貌遗迹大量分布在纬度较高的北美大陆和欧洲大陆,纬度较低的非洲和南美大陆分布少,D项错误。(2022年河南焦作期末)坡度是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等坡度线是地表坡度值相等的点连成的线。下图为某地区等坡度线图。据此完成第9~10题。9.a、b、c、d四地中,河流流速最快的是()A.a地 B.b地 C.c地 D.d地10.图示区域内最大坡度差可能为()A.21° B.32° C.38° D.41°【答案】9.D10.B解析:第9题,河流流速主要由坡度大小决定,坡度越高,流速越快。读图可知,图中a、b、c、d四地的坡度分别为0°~5°、5°~10°、20°、25°~30°,d地坡度最大,因此d地河流流速最快,故D项正确。第10题,读图可知,图示区域坡度最小值出现在西侧,坡度值为0°~5°,坡度最大值出现在东侧,坡度值为30°~35°,因此图示区域内最大坡度差范围为25°~35°,因此32°可能为最大坡度差,故B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位到澳大利亚旅游的游客在日记中写道:这里的“十二使徒岩”(下图所示),如哨兵一样站立在陡峭的石灰岩悬崖之前,守卫着澳大利亚大陆。其实它们是海边一组十二块各自独立的岩石,其数量及形态恰巧酷似耶稣的十二使徒,因此就以圣经故事里的“十二使徒”命名。这些宛如“十二使徒”的石柱群,是大自然造就出的“海岸雕塑”。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随着岁月的洗礼,原来的“十二使徒岩”现在只余下八个……(1)据下面短文,填写后半段内容,完成对“十二使徒岩”形成过程的描述。“十二使徒岩”形成于海浪的侵蚀作用。在过去的1000万到2000万年中,来自南部大洋的风暴和大风卷起巨浪,不断地侵蚀相对松软的石灰岩悬崖,并在其上形成了许多洞穴,这些洞穴不断被侵蚀变大,以致发展成海蚀拱桥(门)……(2)与图甲比较,指出图乙的明显变化并说明其变化的自然原因。(3)随着时间的推移,推测“十二使徒岩”海岸地带(景区)未来将发生的变化。【答案】(1)在海浪的不断侵蚀下,海蚀拱桥(门)顶部最终倒塌,海蚀拱桥(门)外侧的部分形成形状各异的岩石柱,并从海岸岩体分离了出去,最终形成了“十二使徒岩”。(2)明显变化:(石柱数量发生变化)一根石柱已成碎石。自然原因:海水波浪长期侵蚀着石柱的根基,使这根石柱倒塌并破碎。(3)由于“十二使徒岩”继续受海风、海浪的侵蚀,未来“使徒岩”仍会继续倒塌(数量减少),并被海水搬运;同时,海水不断击打、侵蚀石灰岩海岸,使其后退的过程中,又有新的“使徒岩”形成。12.(2023年湖南郴州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Y河位于四川盆地东部丘陵地区,整条河流地势起伏变化较均匀,汇入J河。Y河自汇水口向上依次出现“V”形谷、“U”形谷、瀑布地貌,其中“V”形谷河段河床紫色土和泥岩(岩性较软)发育;“U”形谷是类似冰川刨蚀作用形成的两岸陡直的谷地,该河段河床砂岩(岩性较硬)覆于泥岩之上,形成“砂岩在上,泥岩在下”的岩层分布;瀑布丰水期的水落高度较枯水期大,下方形成巨大的岩腔和深度超过3米的水潭,水潭周围堆积着大量的崩塌巨石。下图示意Y河部分河段及瀑布纵剖面。(1)简析Y河下游为“V”形河谷,上游为“U”形河谷的成因。(2)夏季是瀑布侵蚀下切作用最强的季节,简析其原因。(3)在现有变化趋势下,分析瀑布落差的变化。【答案】(1)Y河下游河段河床岩性较软,抗侵蚀能力差,河流下切作用强,形成“V”形河谷;上游河段岩性较软的泥岩先被(下游溯源)侵蚀,其上层砂岩在重力作用下崩解,形成两岸陡直的“U”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