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贵州省遵义市凤冈县第二中学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贵州省遵义市凤冈县第二中学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贵州省遵义市凤冈县第二中学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贵州省遵义市凤冈县第二中学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贵州省遵义市凤冈县第二中学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贵州省遵义市凤冈县第二中学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达标检测试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1、同温同压下,某集气瓶充满O2时质量为116g,充满CO2时质量为122g,充满气体X时质量为114g。则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28 B.60 C.32 D.442、实验室用下列两种方法制氯气:①用含146gHCl的浓盐酸与足量的MnO2反应,②用87gMnO2与足量浓盐酸反应。所得的氯气A.①比②多 B.②比①多 C.一样多 D.无法比较3、“绿色化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指从技术、经济上设计可行的化学反应,使原子充分利用,不产生污染物。下列化学反应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A.制CuSO4:Cu+2H2SO4(浓)=CuSO4+SO2↑+2H2OB.制CuSO4:2Cu+O2=2CuO;CuO+H2SO4(稀)=CuSO4+H2OC.制Cu(NO3)2:Cu+4HNO3(浓)=Cu(NO3)2+2NO2↑+2H2OD.制Cu(NO3)2: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4、发现电子的科学家是A.卢瑟福 B.伦琴 C.道尔顿 D.汤姆孙5、两份质量相同的CH4和NH3比较,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分子个数比为17∶16 B.原子个数比为17∶16C.氢原子个数比为17∶12 D.氢原子质量比为17∶126、下列实验中,所选装置不合理的是A.粗盐提纯,选①和②B.用CCl4提取碘水中的碘,选③C.用NaOH溶液吸收少量CO2,选⑤D.分离Na2CO3溶液和油,选④7、已知Na2S2O3(S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可与氯气发生如下反应:4Cl2+Na2S2O3+5H2O=2NaCl+2H2SO4+6HCl,有关该反应的叙述错误的是()A.Cl2是氧化剂,H2SO4是氧化产物B.还原性是S2O32-强于Cl-C.水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D.该反应消耗11.2LCl2时,转移的电子是1mol8、将镁和铝的混合物ag投入到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将残余固体洗净,然后使残余固体在足量的纯氧中加热,最终得到ag固体,则镁铝混合物中铝的质量分数为()A.40% B.47% C.53% D.60%9、盛放浓硫酸的试剂瓶贴图中最合适的标志是()A. B. C. D.10、下列有关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A.胶体是纯净物B.胶体与溶液的本质区别是有丁达尔效应C.将饱和氯化铁溶液滴入稀氢氧化钠溶液中加热,可得氢氧化铁胶体D.胶体属于介稳体系11、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0.1mol/L稀硫酸中含有硫酸根数目为0.1NAB.通常状况下,1NA个CO2分子占有的体积大于22.4LC.2.4g金属镁与足量的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体积为2.24LD.0.1molNH4+中含有电子数为10NA12、下列实验中,所采取的分离方法与对应原理都正确的是()选项目的分离方法原理A由海水(含NaCl)获得蒸馏水蒸馏水的沸点与NaCl的沸点不同B分离汽油和水分液汽油和水的密度不同C除去KNO3固体中混杂的NaCl重结晶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大D分离溶于水的碘乙醇萃取碘在乙醇中的溶解度较大A.A B.B C.C D.D1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直径介于1nm~100nm之间的微粒称为胶体B.Fe(OH)3难溶于水,因此不可能均匀地分散在水里形成稳定的红褐色胶体C.根据丁达尔效应,利用一束强光可以区别淀粉胶体和食盐溶液D.胶体粒子是很多分子的集合体,因此不能透过滤纸,但可以通过半透膜14、下列各组中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A.Cu2+、K+、NO3-、SO42-B.H+、Na+、Cl-、OH-C.Mg2+、SO42-、Ba2+、NO3-D.Na+、H+、NO3-、CO32-15、20℃时,饱和NaCl溶液密度为1.1g.cm-3,物质的量浓度为5.0

mol·L-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25℃时,饱和NaCl溶波的物质的量浓度大于5.0mol/LB.20℃时,饱和NaCl溶液的质量分数约为26.6%C.20℃时,密度小于1.1g/cm3的NaCl溶液是不饱和溶液D.将此饱和NaCl溶液蒸发部分水,再恢复到20℃时,溶液密度一定大于1.1g/cm316、工业上常用氨气来检测输送氯气的管道是否发生漏气,其原理为3Cl2+8NH3=6NH4Cl+N2,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Cl2发生氧化反应B.氯气为氧化剂,氮气为还原产物C.未被氧化的NH3与被氧化的NH3物质的量之比为3:1D.氯气的氧化性比氮气的氧化性弱17、向盛有一定量的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直至过量,整个过程中混合溶液的导电能力(用电流强度I表示)近似的用下图中的曲线表示是()A.A B.B C.C D.D18、下列物质相互作用时,生成物与反应物的量或者反应条件无关的是()A.碳酸氢钠与石灰水 B.碳酸钠与盐酸C.钠与水 D.钠与氧气19、下列各溶液中,Na+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是A.4L0.5mol/LNaCl溶液B.2L0.15mol/LNa3PO4溶液C.5L0.4mol/LNaOH溶液D.1L0.3mol/LNa2CO3溶液20、某无色溶液含有下列离子中的若干种:H+、NH4+、Fe3+、Ba2+、Al3+、CO32–、Cl–、OH–、NO3–。向该溶液中加入铝粉,只放出H2,则溶液中能大量存在的离子最多有A.3种 B.4种 C.5种 D.6种21、下列物质中所含原子数最多的是A.1mol氦气B.标准状况下8.96LCH4C.9.0g水D.含3.612×1023个氢分子的氢气22、某合作学习小组讨论辨析以下说法:①粗盐和酸雨都是混合物;②天然气是可再生能源;③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与溶液中离子浓度及离子所带电荷多少有关;④不锈钢和目前流通的硬币都是合金;⑤盐酸和食醋既是化合物又是酸;⑥纯碱和熟石灰都是碱;⑦稀豆浆和雾都是胶体。上述说法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①②⑤⑥C.③⑤⑥⑦D.①③④⑦二、非选择题(共84分)23、(14分)有一固体混合物,可能由FeCl3、BaCl2、KCl、Na2CO3、Na2SO4等物质组成。为了鉴别它们,做了如下实验:步骤①:将固体混合物溶于水,搅拌后得无色透明溶液。步骤②:在①所得的溶液中滴加足量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步骤③:过滤,然后在所得白色沉淀上加入过量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由此判断:(1)原混合物中肯定有___________________,可能含有_______________。(2)写出上述实验过程中,可能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对可能含有的物质可采用的检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12分)某溶液可能存在下列阴离子Cl-、SO42-、CO32-中的一种或几种。(1)当溶液中存在大量H+时,__________不能在溶液中大量存在。(2)当溶液中存在大量Ag+时,__________不能在溶液中大量存在。(3)当向溶液中加入Ba(NO3)2溶液,能生成白色沉淀,则原溶液中可能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为进一步确定溶液中存在哪种离子,可继续向沉淀中加入__________,通过观察沉淀是否溶解再作出进一步的判断。25、(12分)实验室用密度为1.25g/mL,质量分数为36.5%浓盐酸配制250mL0.5mol/L的稀盐酸,请填空并回答下列问题:

(1)浓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__(列出算式)(2)配制250mL0.5mol/L的稀盐酸用量筒量取浓盐酸的体积____________mL,应选用容量瓶的规格_________mL(3)配制时,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用下列字母表示,每个字母只能用一次)A.用30mL水洗涤烧杯2—3次,洗涤液均注入容量瓶,振荡。B.用量筒准确量取所需的浓盐酸的体积,沿玻璃棒倒入烧杯中,再加入少量水(约30mL),用玻璃棒慢慢搅动,使其混合均匀。C.将已冷却的盐酸沿玻璃棒注入容量瓶中。D.将容量瓶盖紧,振荡,摇匀。E.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面恰好与刻度相切。F.继续往容量瓶内小心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线1—2cm处。(4)操作A中,将洗涤液都移入容量瓶,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实验过程E中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线,该如何处理?_____________________。(5)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时不慎有液滴掉在容量瓶外面,则浓度_______(偏大、偏小、不影响)。26、(10分)下图为实验室制取纯净、干燥的Cl2,并进行检验Cl2性质实验的装置。其中E瓶中放有干燥红色布条;F中为铜网,F右端出气管口附近放有脱脂棉。(1)写出制备氯气的反应方程式并用双线桥标明电子转移过程___________。(2)C中试剂是_______;D中试剂的作用是_________。(3)E中现象是_____________;F中现象是________;H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4)KMnO4与浓盐酸反应也能产生氯气,请配平以下方程式:____KMnO4+____HCl=____KCl+____MnCl2+____Cl2↑+____H2O。若反应产生0.1molCl2,则转移的电子数目为_______。27、(12分)某课外活动小组利用下列装置迅速制备少量氯气。提供的试剂有:浓盐酸、饱和食盐水、氢氧化钠溶液、高锰酸钾固体。(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试回答:(1)装置H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尾气处理时关闭弹簧夹a和弹簧夹________________,打开弹簧夹________________。(3)处理尾气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从装置G中出来的Cl2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气体,可用________________试剂除去。(5)标出该反应的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_______,此反应中的氧化剂是________,被氧化的元素是________,若参加反应的氧化剂的物质的量是1mol,则产生的氯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_,被氧化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有单位的需注明单位)28、(14分)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新型、高效、多功能绿色水处理剂,比Cl2、O2、ClO2、KMnO4氧化性更强,无二次污染,工业上是先制得高铁酸钠,然后在低温下,向高铁酸钠溶液中加入KOH至饱和,使高铁酸钾析出。(1)干法制备高铁酸钠的主要反应为:2FeSO4+6Na2O2=2Na2FeO4+2Na2O+2Na2SO4+O2↑该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过氧化钠(Na2O2)中氧元素化合价为__________。(填数字)(2)湿法制备高铁酸钾(K2FeO4)的反应体系中有六种数粒:Fe(OH)3、ClO-、OH-、FeO42-、Cl-、H2O。①碱性条件下,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的比为3:2发生反应,写出并配平湿法制高铁酸钾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②每生成1molFeO42-转移__________mol电子,若反应过程中转移了0.3mol电子,则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mol。29、(10分)已知19.2gCu与过量的200mL5mol/L稀硝酸充分反应,反应方程式如下: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1)用双线桥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与数目: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标准状况下,产生NO气体的体积为:________;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____;反应后NO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忽略反应前后溶液体积的变化)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1、A【解题分析】

相同状况下同一瓶内装满不同气体,则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设瓶重为mg,则:,求出m=100g,,求出M(X)=28gmol-1,故选A。2、B【解题分析】

浓盐酸与MnO2反应的方程式是,稀盐酸和MnO2不反应,①用含146gHCl的浓盐酸与足量的MnO2反应,HCl不能完全反应,参加反应的HCl小于4mol,放出氯气的物质的量小于1mol;②用87gMnO2与足量浓盐酸反应,MnO2能完全反应,生成氯气的物质的量1mol,得到的氯气②比①多,故选B。3、B【解题分析】选项A、B、D中分别产生了有毒气体SO2、NO2、NO,所以正确的答案是B。4、D【解题分析】

A项、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故A错误;B项、最早发现x射线的科学家是伦琴,所以x射线也叫伦琴射线,故B错误;C项、道尔顿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原子学说,故C错误;D项、1897年,汤姆生发现原子里有电子,故D正确;故D正确。5、B【解题分析】

A.根据N=m/M×NA计算判断;B.根据N=m/M×NA结合分子构成判断;C.根据N=m/M×NA结合一个分子中含有的氢原子个数计算判断;D.根据H原子数目之比等于H原子质量之比进行计算。【题目详解】A.根据N=m/M×NA知,质量相同的两种气体中含有的分子个数之比等于摩尔之比的反比,所以两份质量相同的CH4和NH3的分子数之比为17:16,故A正确;B.CH4和NH3的分子含有的原子数分别为5、4,由A知两份质量相同的CH4和NH3的分子数之比为17:16,所以含有的原子数之比为17×5:16×4=85:64,故B错误;C.CH4和NH3的分子含有的H原子数分别为4、3,由A知两份质量相同的CH4和NH3的分子数之比为17:16,所以含有的H原子数之比为17×4:16×3=17:12,故C正确;D.由C可知两份质量相同的CH4和NH3所以含有的H原子数之比为17:12,H原子数目之比等于H原子质量之比为17:12,故D正确。故选B。6、D【解题分析】

A.粗盐提纯,包括溶解、过滤、结晶,选①和②,故A不选;B.用CCl4提取碘水中的碘是萃取和分液,选③,故B不选;C.用NaOH溶液吸收少量CO2,需要将CO2通过盛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选⑤,故C不选;D.碳酸钠溶液和油是互不相溶的液体,分离方法为分液,应选③,故D选。故选D。7、D【解题分析】

A.在该反应中,Cl元素化合价降低,S元素化合价升高,所以Cl2是氧化剂,H2SO4是氧化产物,A正确;B.在该反应中Na2S2O3作还原剂,HCl是还原产物,根据物质的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所以还原性是S2O32-强于Cl-,B正确;C.在该反应中,H2O的组成元素化合价在反应前后不变,所以水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C正确;D.该反应消耗11.2LCl2时,由于未指明反应条件,因此不能确定氯气的物质的量,所以就不能计算反应过程中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D。8、A【解题分析】

题中反应关系为:金属混合物(Mg、Al)MgMgO,最终固体的质量和金属混合物的质量相等,则说明O元素的质量等于Al的质量,所以MgO中O的质量分数等于混合物中铝的质量分数,为:×100%=40%,故选A。9、D【解题分析】

浓硫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所以属于腐蚀性药品,合理选项是D。10、D【解题分析】

A.根据混合物的概念: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如果是由分子构成时由多种分子构成的是混合物;B.胶体的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是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所在;C.饱和氯化铁溶液与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产氢氧化铁沉淀;D.胶体是一种均一、介稳定的分散系。【题目详解】A.因为分散质粒子在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就是胶体,胶体属于混合物,故A项错误;B.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是胶体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不是有丁达尔效应,故B项错误;C.将饱和氯化铁溶液滴入稀氢氧化钠溶液中加热,可得氢氧化铁沉淀,故C项错误;D.胶体较稳定,静置不容易产生沉淀,属于介稳体系,故D项正确。答案选D。【题目点拨】胶体的介稳性是学生难理解的地方。做题时需要注意,胶体之所以具有介稳性,主要是因为胶体粒子可以通过吸附作用而带有电荷。同种胶体粒子的电性相同,在通常情况下,它们之间的互相排斥阻碍了胶体粒子变大,使它们不易聚集。此外,胶体粒子所作的布朗运动也使得它们不容易聚集成质量较大的颗粒而沉降下来。11、B【解题分析】

A.溶液体积不明确,则溶液中的硫酸根离子的个数无法计算,故A错误;B.通常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大于22.4L/mol,则NA个二氧化碳分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体积大于22.4L,故B正确;C.2.4g镁的物质的量为0.1mol,生成0.1mol氢气,而氢气的状态不明确,气体摩尔体积未知,则体积无法计算,故C错误;D.每个铵根离子含10个电子,则0.1mol铵根离子中含1mol电子即NA个电子,故D错误;故答案为B。12、A【解题分析】

A.用蒸馏法从海水中获得蒸馏水,主要是利用水的沸点较NaCl较低,故A正确;B.用分液的方法分离汽油和水主要是因为汽油与水不相混溶,故B错误;C.用重结晶的方法除去硝酸钾中的氯化钠杂质,利用的原理是二者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差异较大,故C错误;D.乙醇能与水互溶,不用作为分离溶于水的碘的萃取剂,故D错误;答案选A。【题目点拨】除去KNO3固体中混杂的NaCl具体操作有:加水溶解、蒸发浓缩、降温结晶、过滤、洗涤和干燥,主要是利用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而KNO3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比较大,故在降温时KNO3会析出。13、C【解题分析】

A.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故A错误;B.Fe(OH)3难溶于水,许多粒子聚集在一起,直径介于1nm~100nm之间时,可能均匀地分散在水里形成稳定的红褐色胶体,故B错误;C.胶体能发生丁达尔效应,溶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利用一束强光可以区别淀粉胶体和食盐溶液,故C正确;D.胶体粒子是很多分子的集合体,但能透过滤纸,不可以通过半透膜,故D错误;故选C。14、A【解题分析】

A.Cu2+、K+、NO3-、SO42-四种离子不反应,能共存,故正确;B.H+和OH-反应不共存,故错误;C.SO42-和Ba2+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故错误;D.H+和CO32-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共存,故错误。故选A。【题目点拨】掌握离子不能共存的条件,即能反应生成沉淀或气体或水的离子不能共存,熟记常见的沉淀。15、D【解题分析】A、NaCl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所以饱和溶液浓度会增大,20℃时是5.0mol·L-1,则25℃时大于5.0mol·L-1,选项A正确;B、设溶液的体积为1L,溶液的质量为1.1g/mL×1000mL=1100g,溶质的物质的量为1L×5.0mol/L=5mol,质量为5mol×58.5g/mol=292.5g,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26.6%,选项B正确;C、NaCl溶液的浓度越大,密度越大,密度为1.1g.cm-3时溶液饱和,则20℃时,密度小于1.1g.cm-3的NaCl溶液是不饱和溶液,故C正确;D、若将饱和溶液蒸发,则有NaCl晶体析出。再恢复到20℃时,其溶解度不变,溶液仍为饱和溶液,密度仍为1.1g.cm-3,选项D错误。答案选D。点睛: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是关于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质量分数、密度等量之间的关系。温度由20℃升高到25℃,且也将溶液制成饱和溶液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增大,同质量的饱和氯化钠溶液中所含有氯化钠的质量、物质的量比20℃时的大。16、C【解题分析】

根据反应3Cl2+8NH3=6NH4Cl+N2分析,氧化剂为Cl2,还原剂为NH3,氧化产物为N2,还原产物为NH4Cl。【题目详解】A.Cl2为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A错误。B.氯气为氧化剂,氮气为氧化产物,B错误。C.根据反应可知,每8molNH3参与反应,只有2mol为还原剂,6mol不参与氧化还原反应,所以未被氧化的NH3与被氧化的NH3物质的量之比为3:1,C正确。D.氯气为氧化剂,N2为氧化产物,氯气的氧化性比氮气的氧化性强,D错误。【题目点拨】本题考查氧化还原的综合应用。注意氧化还原反应中计量数之比不一定等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物质的量之比。17、C【解题分析】

向盛有一定量的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直至过量,开始时发生反应:Ba2++2OH-+2H++SO42-=BaSO4↓+2H2O,使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逐渐减小,溶液的导电性逐渐减弱,当氢氧化钡和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沉淀达到最大值,这时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最小,溶液导电能力最弱且接近于0,随后,随着硫酸的加入,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又逐渐增大,导电能力逐渐增强,符合题意的是C曲线;答案选C。18、C【解题分析】

A.石灰水少量,反应生成碳酸钙、碳酸根离子和水,石灰水过量,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A不满足题意;B.盐酸少量,生成碳酸氢根离子,盐酸过量,生成水和二氧化碳,B不满足题意;C.钠与水无论哪种物质过量均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C满足题意;D.钠与氧气常温反应时生成氧化钠,加热时生成过氧化钠,D不满足题意;答案选C。19、D【解题分析】

电解质离子的浓度=电解质浓度×电解质电离出该离子的数目,与溶液的体积无关。【题目详解】4L0.5mol/LNaCl溶液中Na+物质的量浓度为0.5mol/L,2L0.15mol/LNa3PO4溶液中Na+物质的量浓度为0.15mol/L×3=0.45mol/L,5L0.4mol/LNaOH溶液中Na+物质的量浓度为0.,4mol/L,1L0.3mol/LNa2CO3溶液中Na+物质的量浓度为0.3mol/L×2=0.6mol/L,故选D。20、C【解题分析】

含有Fe3+的溶液显黄色,在无色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H+与CO32–、OH–会发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OH–与NH4+、Al3+会发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Ba2+、Al3+、CO32–会发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向该溶液中加入铝粉,只放出H2,若溶液为碱性,则含有大量的OH–。还可能含有大量的Ba2+、CO32–、Cl–、NO3–。离子最多4种;若溶液为酸性,由于H+、NO3–起硝酸的作用,加入Al不能产生氢气,所以含有的离子可能是:H+、NH4+、Ba2+、Al3+、Cl–,最多是5种离子,C项符合题意,故选项是C。21、B【解题分析】

A中氦气是单原子分子,则1mol氦气中原子数为NA;B中标准状况下8.96LCH4的物质的量为n=VVm=8.96L22.4L/mol=0.4mol,甲烷为5原子分子,则原子数目为2NA;C中9.0g水的物质的量为n=mM=9g18g/mol=0.5mol,水为3原子分子,则原子数目为1.5NA;D中3.612×102322、D【解题分析】

①粗盐的主要成分为氯化钠,此外还有一些杂质,为混合物,酸雨是一种主要含有硫酸或硝酸的溶液,是混合物,故正确;②天然气是化石燃料,不可再生能源,故错误;③电解质溶液靠带电荷的离子定向移动而导电,所以导电能力与溶液中离子浓度及离子所带电荷多少有关,故正确;④不锈钢和目前流通的硬币都是合金,故正确;⑤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是混合物,故错误;⑥纯碱是碳酸钠,不是碱,故错误;⑦稀豆浆和雾都是胶体,故正确。故选D。二、非选择题(共84分)23、Na2CO3、Na2SO4KClBa2++CO32—==BaCO3↓Ba2++SO42—==BaSO4↓BaCO3+2H+==Ba2++H2O+CO2↑取②的滤液少许于试管中,先用稀硝酸酸化,然后加入AgNO3溶液,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解题分析】

(1)将固体混合物溶于水,搅拌后得无色透明溶液,所以固体混合物中一定不存在FeCl3;在①所得的溶液中滴加足量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所以固体混合物中一定存在Na2CO3或Na2SO4或Na2CO3和Na2SO4,一定不存在BaCl2;在所得白色沉淀上加入过量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所以固体混合物中一定存在Na2CO3和Na2SO4;因无法肯定确定是否存在KCl,则可能存在KCl,故答案为Na2CO3、Na2SO4;KCl;(2)在①所得的溶液中滴加足量Ba(NO3)2溶液,有碳酸钡和硫酸钡白色沉淀生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CO32—=BaCO3↓,Ba2++SO42—=BaSO4↓;在所得白色沉淀上加入过量稀硝酸,碳酸钡沉淀溶解,硫酸钡沉淀不溶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CO3+2H+=Ba2++H2O+CO2↑,故答案为Ba2++CO32—=BaCO3↓、Ba2++SO42—=BaSO4↓,BaCO3+2H+=Ba2++H2O+CO2↑;(3)要确定溶液中是否存在KCl,应向②的滤液加入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检验是否存在氯离子,具体操作为:取②的滤液少许于试管中,先用稀硝酸酸化,然后加入AgNO3溶液,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故答案为取②的滤液少许于试管中,先用稀硝酸酸化,然后加入AgNO3溶液,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题目点拨】解题时应该认真审题,抓住特殊的反应现象和物质的特征性颜色,对于实验中的关键性字词要真正领会,并熟练掌握物质的特征颜色以及酸碱盐的反应规律,防止错答或漏答。24、CO32-Cl-、SO42-、CO32-SO42-、CO32-稀HCl【解题分析】

(1)与氢离子反应生成水和气体的离子不能大量存在;(2)与银离子反应生成沉淀的离子不能大量存在;(3)利用硫酸钡为不溶于水、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来分析,碳酸钡可与盐酸反应.【题目详解】(1)当溶液中存在大量H+时,因H+与CO32-反应生成水和气体,则不能共存,故答案为CO32-;(2)当溶液中存在大量Ag+时,能分别与Cl-、SO42-、CO32-反应生成沉淀,则不能共存,故答案为Cl-、SO42-、CO32-;(3)当向溶液中加入Ba(NO3)2溶液能生成白色沉淀,可能生成硫酸钡或碳酸钡沉淀,则可能纯在的离子为SO42-、CO32-,因碳酸钡可溶于盐酸,可向沉淀中加入盐酸,观察沉淀是否溶解,如不溶解,说明不含CO32-,存在SO42-,若沉淀完全溶解,沉淀只有BaCO3,加入盐酸发生BaCO3+2H+=Ba2++CO2↑+H2O。故答案为SO42-、CO32-;稀盐酸.25、12.5mol/L10.0250B、C、A、F、E、D保证溶质全部转入容量瓶,减小误差重新配制偏小【解题分析】

(1)依据C=1000ρω/M计算浓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2)依据c浓V浓=c稀V稀计算所需浓盐酸的体积;(3)依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一般操作步骤解答;(4)(5)分析操作对溶质的物质的量或对溶液的体积的影响,根据c=n/V分析判断。【题目详解】(1)浓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c=1000ρω/M=1000×1.25g/mL×36.5%/36.5g/mol=12.5mol/L,故答案为12.5mol/L。(2)设所需浓盐酸的体积为V浓,依据c浓V浓=c稀V稀可知,250mL×0.5mol/L=12.5mol/L×V浓,V浓=10.0mL,所配制的溶液的体积为250mL,故所需的容量瓶的容积为250mL,故答案为10.0,250。

(3)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步骤有计算、称量、溶解、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等操作,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B、C、A、F、E、D,故答案为B、C、A、F、E、D。(4)操作A中,将洗涤液都移入容量瓶,因为烧杯壁上沾有溶质,为防止引起误差,必须洗涤烧杯内壁2-3次,若实验过程E中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线,实验失败,无法挽回,必须重新配制,故答案为保证溶质全部转入容量瓶,减小误差;重新配制。(5)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时不慎有液滴落在容量瓶外面,溶质的物质的量减小,所配溶液浓度偏小,故答案为偏小。【题目点拨】配制过程中误差分析:

①称好后的药品放入烧杯时,有少量洒在烧杯外;(mB偏小,cB偏低)

②溶解搅拌时有部分液体溅出;(mB偏小,cB偏低)

③转移时有部分液体溅出;(mB偏小,cB偏低)

④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次~3次;(mB偏小,cB偏低)

⑤溶解时放热,且未冷却至室温(20℃)(V偏小,cB偏高)⑥在定容时,仰视读数(V偏大,cB偏低),俯视读数(V偏小,cB偏高)

⑦在定容时加水超过刻度线,再用胶头滴管吸出多余部分;(V偏大,cB偏低)

⑧加水至刻度线后,摇匀过程中,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无影响)

⑨洗涤容量瓶后,未干燥,瓶中有少量蒸馏水。(无影响)26、饱和食盐水除去氯气中的H2O瓶中充满黄绿色气体,红色布条不褪色剧烈燃烧,产生棕黄色烟Cl2+2NaOH═NaCl+NaClO+H2O_2_KMnO4+_16_HCl==_2_KCl+_2_MnCl2+_5_Cl2↑+_8_H2O0.2NA【解题分析】

分液漏斗中的浓盐酸滴入烧瓶B中的二氧化锰固体中加热发生反应生成氯气,氯气中含水蒸气和氯化氢气体杂质,通过装置C中饱和食盐水除去氯化氢气体,通过装置D中的浓硫酸除去水蒸气,通过装置E检验干燥的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通过装置F中的铜网加热发生反应生成棕黄色的烟得到氯化铜,通过装置G收集氯气,剩余氯气通过装置H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据此解答。【题目详解】(1)实验室是利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加热反应生成氯气,A中是浓盐酸,B中是二氧化锰固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反应中锰元素化合价从+4价降低到+2价得到2个电子,氯元素化合价从-1价升高到0价失去1个电子,则用双线桥标明电子转移过程为;(2)生成的氯气中含有氯化氢,用饱和食盐水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即C中的试剂是饱和食盐水。装置D中为浓硫酸除去氯气中的水蒸气得到干燥纯净的氯气;(3)干燥的氯气没有漂白性,则E中干燥的氯气遇到干燥有色布条不褪色,即E中的实验现象是瓶中充满黄绿色气体,红色布条不褪色;F装置是铜加热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铜的反应,生成的氯化铜形成棕黄色烟,即实验现象是剧烈燃烧,产生棕黄色烟;氯气有毒,不能排放到空气中,需要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H中试剂为氢氧化钠溶液,氯气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2NaOH=NaCl+NaClO+H2O;(4)KMnO4与浓盐酸反应也能产生氯气,反应中Mn元素化合价从+7价降低到+2价得到5个电子,氯元素化合价从-1价升高到0价失去1个电子,则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和原子守恒可知配平后的方程式为2KMnO4+6HCl=2KCl+2MnCl2+5Cl2↑+8H2O。若反应产生0.1molCl2,则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是0.2mol,其数目为0.2NA。【题目点拨】本题考查了实验室制备氯气的装置分析和除杂试剂选择,氯气性质验证的反应现象判断,注意氯气是有毒气体,不能排放到空气中。另外在配平氧化还原反应的方程式时要学会灵活应用电子得失守恒以及原子守恒等。27、饱和食盐水bc2NaOH+Cl2═NaCl+NaClO+H2O氯化氢(HCl)饱和食盐水KMnO4Cl56L5mol【解题分析】

(1)装置H是用来收集氯气的装置,氯气易溶于水,在饱和氯化钠溶液中溶解度较小,所以可以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故答案为饱和食盐水;(2)由题意可知用仪器P吸收过量的氯气,要想使反应剩余气体进入p,应关闭弹簧夹a和弹簧夹b,打开弹簧夹c;故答案为b;c;(3)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l2═NaCl+NaClO+H2O;故答案为2NaOH+C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