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平遥县和诚2023-2024学年生物高二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山西省平遥县和诚2023-2024学年生物高二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山西省平遥县和诚2023-2024学年生物高二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山西省平遥县和诚2023-2024学年生物高二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山西省平遥县和诚2023-2024学年生物高二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西省平遥县和诚2023-2024学年生物高二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当人所处的环境温度从25℃降至5℃,耗氧量、尿量、抗利尿激素及体内酶活性变化依次为()。A.减少、减少、增加、不变 B.增加、增加、减少、不变C.增加、增加、减少、降低 D.增加、减少、增加、降低2.褪黑素是由哺乳动物松果体(位于脑中的一种内分泌腺)产生的激素,它能缩短入睡时间、延长睡眠时间,从而起到调整睡眠的作用。褪黑素的分泌调节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持续长时间光照会导致褪黑素分泌不足B.假如褪黑素最终进入细胞内与相应受体结合发挥作用,则受体本质不是糖蛋白C.褪黑素分泌调节的过程体现了分级调节的特点D.褪黑素和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的调节机制类似3.下列属于特异性免疫的一组是()A.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和接种卡介苗B.接种牛痘预防天花与皮肤的屏障作用C.患过麻疹人不再患麻疹和注射百日咳针后不再患百日咳D.溶菌酶的杀菌作用与服用糖丸预防小儿麻痹症4.下列关于染色体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是()A.三倍体西瓜无子的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发生联会紊乱B.染色体的倒位不会改变基因的数量,对个体不会造成影响C.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都可能发生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D.外源基因整合到真核细胞染色体上的现象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有几项()①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②生态系统中存在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③组成生物体的C、H、O、N等元素,不断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进行循环的过程,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④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便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⑤植物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调节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中的化学信息⑥信息传递对于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稳定都有重要作用A.一项 B.两项 C.三项 D.四项6.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大小有关的主要因素是()A.生态系统的地理位置 B.生态系统的气候环境C.生态系统的无机环境 D.生态系统的成分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图甲为人体的小肠上皮细胞的部分结构模式图,图乙和图丙表示物质运输曲线。请分析图像回答下列问题:(1)该细胞面向肠腔的一侧形成很多突起即微绒毛,该微绒毛的基本骨架是_____。微绒毛不仅可以增加膜面积,还可以增加细胞膜上_____数量,有利于吸收肠腔中的葡萄糖等物质,细胞膜表面还存在水解双糖的膜蛋白D,说明膜蛋白还具有_____功能。(2)该细胞进行有氧呼吸时,O2进入线粒体膜的方式为_____,该运输方式符合图_____(乙或丙)所表示的物质运输曲线。(3)膜蛋白A是一种同向转运蛋白,顺浓度梯度转运Na+进入细胞的同时,将葡萄糖逆浓度梯度转运进细胞中,据此,推测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为_____,该运输方式符合图_____(乙或丙)所表示的物质运输曲线,但这个过程中没有ATP提供能量,请结合题中信息及所学知识推测能量的来源可能原因_____。8.(10分)人及其他哺乳动物对突发的声音或触觉刺激能瞬间诱发惊跳反射(俗称“吓一跳”)。惊跳反射存在于哺乳动物整个生命周期,研究发现,当声音诱发惊跳反射时,位于脑干的谷氨酸能神经元接受来自耳蜗核的兴奋性投射而被大量激活,并产生谷氨酸(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通过脊髓运动神经元,最终影响小鼠颈部及后肢肌肉而发生惊跳反射。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惊跳反射属于___________(填“非条件”或“条件”)反射,脊髓运动神经元在惊跳反射的反射弧中属于传出神经,谷氨酸能神经元与脊髓运动神经元之间通过__________(结构)传递兴奋。(2)实验时发现小鼠受惊吓刺激时,其警觉性明显提高,抽取血样检测发现,由肾上腺分泌到血浆中的__________(激素)增多;该激素增多会引起小鼠警觉性明显提高,这表明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是__________。通过抽取血样来检测小鼠体内部分激素的含量,这是利用了激素__________的特点。检测中还发现,小鼠血液中其他成分含量仍维持相对稳定,维持这种稳定的主要机制是__________调节网络。9.(10分)如图为两种不同生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图一处于有丝分裂的_________期,该时期细胞中着丝点数目是_________,用胰蛋白酶处理图一中结构3后,剩余的细丝状结构是_________;(2)图二中有染色单体的细胞是_________(填字母),D图中与细胞质分裂有关的细胞结构是_________;(3)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纺锤体的形成方式不同,动物细胞形成纺锤体与_________有关;(4)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生质壁分离现象的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不能观察到染色体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5)图三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图三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发生于细胞分裂期的_________期。10.(10分)图1表示人体内E2(一种雌激素)、胰岛素分泌的部分调节过程,器官甲是血糖调节的中枢。图2表示脂肪细胞中胰岛素作用机制及游离脂肪酸(FFA)对糖代谢的作用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器官甲是_____。排卵前,E2含量升高导致器官乙对器官甲分泌的①敏感性升高,有利于合成和分泌E2,这属于_____调节。(2)在饥寒交迫时,器官甲一方面可通过分泌_____(填激素中文名称)间接升高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增加产热;另一方面可通过释放_____直接调控胰腺中的_____细胞分泌_____(填激素中文名称),提高血糖浓度。(3)根据图2可知,胰岛素与_____结合后,经过细胞内信号转导,引起含GLUT4的囊泡与细胞膜融合,增加_____,从而提高细胞对葡萄糖的转运能力。(4)Ⅰ型糖尿病患者血液中含有抗胰岛B细胞的抗体和效应T细胞,说明Ⅰ型糖尿病是一种针对胰岛B细胞的_____病。Ⅱ型糖尿病常见的病因是胰岛素抵抗,即靶器官对胰岛素不敏感。机体为克服胰岛素抵抗,胰岛B细胞会_____(填“增加”或“减少”)胰岛素的分泌量。(5)游离脂肪酸(FFA)在胰岛素抵抗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据图2分析,游离脂肪酸在胰岛素抵抗形成中起的作用有_____。①抑制含GLUT4的囊泡与细胞膜的融合②使体内产生胰岛素抗体③使胰岛素和IR结合后形成的细胞内信号转导缺失④引起胰岛素与IR的结合发生障碍11.(15分)鬼箭锦鸡儿(灌木)和紫羊茅(草本)是高寒草甸系统的常见植物。科研人员分别模拟了温室效应加剧对两种植物各自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见下图。据图回答:(1)CO2浓度和温度都会影响光合作用。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CO2转变为有机物,同时将光能转变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体现了植物在生态系统________和________中的重要作用。(2)本研究中,仅CO2浓度升高对两种植物的影响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仅温度升高对两种植物的影响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两个实验的C2T2组研究结果表明温室效应加剧对两种植物各自生长的影响不同。科研人员据此推测,在群落水平,温室效应加剧可能会导致生活在同一高寒草甸中的这两种植物比例发生改变。为验证该推测是否成立,应做进一步实验。请给出简单的实验设计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推测成立,说明温室效应加剧可能影响群落________的速度与方向。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B【解析】人体体温调节:(1)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2)机理:产热与散热达到动态平衡;(3)寒冷环境下:①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②减少散热的途径: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等。(4)炎热环境下:主要通过增加散热在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途径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详解】(1)环境温度从25℃降到5℃时,人体为维持体温,体内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促进新陈代谢,因此耗氧量增加;

(2)环境温度从25℃降到5℃时,人体皮肤排汗减少,为了维持体内水平衡,因此尿量增加;

(3)寒冷环境下皮肤排汗减少,体内水分较多,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较低,因此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4)气温降低,人体体温能保持相对稳定,因此体内酶的活性保持不变。

综上分析,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体温调节、水盐调节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的具体过程,同时能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当人所处的环境温度从25℃降到5℃时,耗氧量、尿量、抗利尿激素及体内酶活性的变化情况。2、C【解析】分析题图:暗信号通过“视网膜→下丘脑→松果体”途径对生物分泌褪黑素进行调控,该调控过程不能体现分级调节,但存在反馈调节过程。【详解】A、由图可知,褪黑素的分泌需要暗信号的刺激,因此持续长时间光照会导致褪黑素分泌不足,A正确;B、糖蛋白分布在细胞膜表面,所以如果褪黑素最终进入细胞内与相应受体结合发挥作用,则受体本质不是糖蛋白,B正确;C、分级调节是一种分层控制的方式,常见的调控为下丘脑→垂体→内分泌腺,图中过程未体现分级调节,C错误;D、由图可知,褪黑素含量增多时,其抑制下丘脑向松果体传递兴奋,即存在负反馈调节,这与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的调节机制类似,D正确。故选C。3、C【解析】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他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扁桃体、淋巴结、胸腺、骨髓、和脾脏等)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详解】A、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错误;B、皮肤的屏障作用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B错误;C、患过麻疹的人不再患麻疹和注射百日咳针后不再患百日咳都是因为体内含有抗体或记忆细胞,这属于特异性免疫,C正确;D、溶菌酶的杀菌作用是人体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功能;识记人体的三道防线,明确第一和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而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能根据题干要求准确判断各选项。4、B【解析】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重复、缺失、易位、倒位)和染色体数目变异。【详解】A、三倍体西瓜无子的原因是同源染色体联会时发生紊乱,不能形成正常的配子,A正确;B、染色体的倒位不会改变基因的数量,但改变了染色体上基因的排列顺序,对生物个体性状有影响,从而对个体会造成影响,B错误;C、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都可能发生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C正确;D、外源基因整合到真核细胞染色体上的现象属于基因重组,D正确。故选B。5、C【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详解】①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①错误;②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二者同时进行,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②错误;③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③正确;④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④正确;⑤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它可发生在同一物种之间的不同个体或不同物种之间的,而植物激素的作用是在个体的体内,不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过程,⑤错误;⑥信息传递对于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稳定都有重要作用,⑥正确。故选C。【点睛】信息包括:物理信息:如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化学信息:如生物碱、有机酸等物质;行为信息:如动物的行为;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传递。(2)种群: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3)群落和生态系统: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6、D【解析】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物种数目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大。【详解】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生态系统的地理位置无关,只与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A错误;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与生态系统的气候环境无关,B错误;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与生态系统的无机环境无关,C错误;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而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D正确。【点睛】关键:生态系统中物种数目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大。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1)①.磷脂双分子层②.载体蛋白③.催化(2)①.自由扩散②.乙(3)①.主动运输②.丙③.Na+顺浓度进入细胞的势能(Na+的浓度差或Na+浓度梯度)【解析】自由扩散的方向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不需要载体和能量,常见的有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协助扩散的方向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如红细胞吸收葡萄糖;主动运输的方向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需要载体和能量,常见的如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等。题图分析,图甲为小肠上皮细胞的结构模式图,图乙可表示自由扩散的速率随着物质浓度的变化曲线,图丙表示主动运输转运物质的相关曲线。【小问1详解】该细胞面向肠腔的一侧形成很多突起即微绒毛,微绒毛增加了细胞膜的面积,即微绒毛依然是细胞膜的结构,其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主要由蛋白质和脂质组成。微绒毛不仅可以增加膜面积,还可以增加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数量,从而有利于吸收肠腔中的葡萄糖等物质。细胞膜表面的膜蛋白D能促进双糖的水解,该现象说明膜蛋白还具有催化功能。【小问2详解】气体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为自由扩散,因此,该细胞进行有氧呼吸时,O2进入线粒体膜的方式为自由扩散,该运输方式符合图乙所表示的物质运输曲线,即表现为随着物质浓度的上升,物质运输的速率逐渐上升。【小问3详解】膜蛋白A是一种同向转运蛋白,顺浓度梯度转运Na+进入细胞的同时,将葡萄糖逆浓度梯度转运进细胞中。据此推测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消耗的能量为钠离子的梯度势能,即钠离子顺浓度进入细胞的势能为葡萄糖逆浓度运输提供了动力,该运输方式可用图丙所表示的物质运输曲线表示。【点睛】熟知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种类及其特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正确分析图示的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前提,掌握细胞膜的组成成分及其结构和功能特点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8、(1)①.非条件②.突触(2)①.肾上腺素②.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③.通过体液运输④.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解析】1、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条件反射是由于信号刺激引起的反射,一般建立在学习的基础上,而非条件反射是与生俱来的、恒久不变的,是生物的基本生存能力。2、反射是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规律性反应。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3、肾上腺素是由肾上腺髓质细胞分泌的一种激素,肾上腺激素在医学上也称为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在人体在受到惊吓、恐惧、兴奋等各种刺激时分泌量增加,它使士兵的瞳孔扩大、呼吸加快,心跳加快,血液的流动速度也加快,从而身体能量增加,因此反应速度也更快。【小问1详解】根据上述分析,惊跳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脊髓运动神经元在惊跳反射的反射弧中属于传出神经,谷氨酸能神经元与脊髓运动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结构传递兴奋,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神经递质-电信号的转化。【小问2详解】肾上腺素在人体在受到惊吓、恐惧、兴奋等各种刺激时分泌量增加,发现小鼠受惊吓刺激时,其警觉性明显提高,抽取血样检测发现,由肾上腺分泌到血浆中的肾上腺素增多;该激素增多会引起小鼠警觉性明显提高,这表明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是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体液调节的特点是激素等调节信号分析需要通过血液循环进行运输到全身各处,还需与特定靶细胞上的受体特异性结合,发挥完作用之后就代谢性失活。通过抽取血样来检测小鼠体内部分激素的含量,这是利用了激素通过体液运输的特点。检测中还发现,小鼠血液中其他成分含量仍维持相对稳定,维持这种稳定的主要机制是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点睛】本题考查人体内环境稳态维持的机制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难点是理解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的区别,理解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9、①.中②.4③.DNA④.A、C⑤.细胞板⑥.中心体⑦.洋葱表皮细胞无分裂能力,染色体在细胞中以染色质的形式存在⑧.DNA复制(或染色体复制)⑨.着丝点分裂⑩.后【解析】分析图一,细胞呈卵圆形,有中心体,说明是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由于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所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中期。分析图二,细胞成方形,说明是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图,其中A细胞内染色体散乱分布,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B细胞染色体向细胞两极移动,说明处于后期;C细胞染色体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细胞处于中期;D细胞中央出现细胞板,处于末期。分析图三,曲线表示每条染色体上的DNA数量变化,其中形成AB段的原因是间期染色体上DNA复制,每条染色体上的DNA由1个变为2个;出现CD段的原因是后期着丝点分裂,每条染色体上DNA由2个变为1个。【详解】(1)图一细胞中,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的中期,该时期细胞中着丝点数目是4个,用胰蛋白酶处理图一中结构3染色体后,染色体中蛋白质被水解,剩余的细丝状结构是DNA。(2)图二中有染色单体的细胞是A、C,D图中与细胞质分裂有关的细胞结构是细胞板。(3)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纺锤体的形成方式不同,动物细胞形成纺锤体与中心体有关。(4)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生质壁分离现象的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不能观察到染色体的原因是洋葱表皮细胞无分裂能力,染色体在细胞中以染色质的形式存在。(5)图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复制,该过程发生于细胞分裂的间期,图三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发生于细胞分裂期的后期。【点睛】解答此题关键点:一是有丝分裂各分裂时期的染色体特征;二是每条染色体上DNA的变化原因(加倍原因是染色体复制、减半原因是着丝点的分裂)。10、①.下丘脑②.正反馈③.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④.神经递质⑤.胰岛A细胞⑥.胰高血糖素⑦.胰岛素受体IR⑧.细胞膜上GLUT4的含量⑨.自身免疫病⑩.增加⑪.①④【解析】1、题图分析,图1中,器官甲是下丘脑,器官乙是垂体、器官丙是卵巢,排卵前,E2含量升高导致器官乙对甲器官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敏感性升高,有利于合成和分泌E2,这属于正反馈调节。下丘脑通过胰腺调节血糖平衡的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雌激素使胰岛素生理效应下降,使组织细胞摄取和利用的葡萄糖含量减少,葡萄糖合成糖原的能力减弱。2、图2示表示胰岛素对脂肪细胞、肌肉细胞吸收葡萄糖的调节机制。葡萄糖转运蛋白主要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在胰岛素的信号刺激下,转移到细胞膜上,促进葡萄糖进入脂肪、肌肉等组织细胞,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详解】(1)器官甲是血糖调节的中枢,所以器官甲是下丘脑;排卵前,E2含量升高,导致器官乙对甲器官分泌的①敏感性升高,促进器官乙合成并分泌促性腺激素,进而促进E2性激素的分泌,这属于正反馈调节。(2)在饥寒交迫时,器官甲(下丘脑)可通过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间接升高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增加产热以维持体温稳定;另一方面可通过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胰岛A细胞,调节胰腺中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从而提高血糖含量。(3)根据图2可知,图中胰岛素与胰岛素受体IR结合后,经过细胞内信号转导引起含GLUT4的囊泡与细胞膜的融合,增加细胞膜上GLUT4的含量,从而提高细胞对葡萄糖的转运能力以降低血糖浓度。(4)Ⅰ型糖尿病患者血液中含有抗胰岛B细胞的抗体和效应T细胞,说明Ⅰ型糖尿病是一种针对胰岛B细胞的自身免疫病;Ⅱ型糖尿病常见的病因是胰岛素抵抗,即靶器官对胰岛素不敏感。机体为克服胰岛素抵抗,胰岛B细胞会增加胰岛素的分泌量。(5)①结合图2分析,游离脂肪酸在胰岛素抵抗形成中可能起的作用有抑制含GLUT4的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